自我宽恕—罪犯心理健康研究的新领域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8.天生犯罪论: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16.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17、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二、选择题(一)1、作为理论科学的犯罪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著名精神病学家和法学家( B ),他出版了第一本《犯罪心理学纲要》,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的“始祖”。
宽恕心理研究概述
系的和谐 是最主要 的价值取 向 。根据文化心理 学的观点 , 心理 和文化是相互渗透 的 , 人们的认知 、 感 、 情 动机和行为 的形成和产 生是 由其生活 的文化世 界塑造 的 , 人们 的人格 、 思维方式 、 感觉和 行动无不有着文化 的烙 印。
另有研 究发现具有 高共情特 是指设身 处地地感 受他人 当前情绪体验 的一种心理倾 向。M C l u h c ul g 等研 究发现 , o 对被试 者进行共情教育 和宽恕的临 床 干 预 , 果表 明共 情 与宽 恕 问有 着 密切 的关 联 。We e 指 结 ir n 出, 共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做 出报复还是 宽恕 的决定 过程。
般来 说 , 宽恕包括三个层 面 : 宽恕他人 、 宽恕 自己与寻求宽
恕 目前 , 。 心理学一般将 宽恕定 义为 : 宽恕涉及到两 个人 , 中 其
一
个人在心理 、 情感 、 体或道德方 面受到另一个 人 的深度 而持 身
久的伤害; 宽恕是使受害者从愤怒 、 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 不再
关 键 词 : 恕 宽 恕 干 预 心 理 健 康 宽
中图分类号 : 6 1 G 4
文献标识码 : A
DOI1.9 9 .s. 7 ~ 1 1 0 00 . 5 :03 6  ̄in1 2 8 8 . 1.50 s 6 2 0
1 宽恕的内涵 宽恕不仅是我 国传统伦理学 的重要 内容 、 中华 民族 的传统美 德之一 , 也是 西方基督教 文明的核心思 想 。现代 汉语词典》 《 对宽 恕的解释是宽容饶恕 , 宽容指心胸宽广能容人 、 有气 量 ; 饶恕则是 指免予责备或惩罚u 。英汉词典 中的‘og e es一般被译 为“ ' ri n s” f v 宽 恕” 其 意思是停止对他 人的愤怒 、 , 责备 或惩罚 , 与汉语 中“ 原谅 ”
不同在押期限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不同在押期限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摘要:近年来,我省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罪犯心理健康作为评估罪犯个体改造质量的一大标准,深入了解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所叙述到的长刑犯意指一次性服刑期限长或多次服刑期限累计时间长两个方面。
本文采用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分别对长刑犯和短刑犯进行测量。
结果:长刑犯在攻击性、报复性、同情心和犯罪思维模式四个维度上得分和人格异常比例高于短刑犯,且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结论:长刑犯人格异常现象较为突出,长刑犯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要低于短刑犯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罪犯心理健康罪犯心理健康罪犯心理健康标准人格特质引言:随着中国司法体制的不断改革,监狱本质职能逐渐纯化,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地位日益凸显,监狱工作的视野也开始聚焦于教育改造质量。
目前,在制约教育改造质量提高的因素中,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教育改造质量评价的体系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罪犯心理矫治作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创新手段之一,同样缺乏完备的评价体系。
而罪犯心理矫治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则是罪犯心理健康的评估。
罪犯心理矫治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2003年司法部颁布实施的《教育改造罪犯工作规定》就强化了有关罪犯心理矫治的内容,并专章加以论述。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监狱局把对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内容,但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多停留在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上。
换句话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虽然是开展起来了,在一些地方甚至是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但活动的效果和质量究竟如何?有哪些经验和不足?活动又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提高?这些问题却被人们忽视了,而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套科学的、完备的罪犯心理教育评价体系,缺乏一种规范化、可操作化的罪犯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大学生宽恕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床心理学家已出版了不少个案研究 , 表明宽恕的干预在临床上 是 很 有 助 益 的 [2]。 许 多 人 声 称 , 当 试 图 帮 助 人 应 对 困 难 经 历 时 , 宽恕是一个合理且值得努力的目标 。 这些临床医生和研究 者认为帮助来访者学会宽恕比只是应对伤害的结果对解决各种 困难和提升总体幸福感更有用 [3]。 目前 , 宽 恕 作 为 积 极 心 理 学 的一部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主题 , 日益展 现 出 它 的 理 论 价 值 及 应 用 潜 力 。 在 近 30 年 里 , 社 会 学 家 和 实 践者对宽恕及其能够提升个人幸福感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潜力越 来越感兴趣 [4]。 这种兴趣的增加部分是因为 有 证 据 显 示 宽 恕 能 够成为用于广泛人群的有用的咨询工具, 包括解决物质滥用、 癌症患者及婚姻关系破裂等问题 [5]。 大学生 宽 恕 状 况 与 心 理 健 康关系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 在当今大学生的诸多心理问 题中 , 由人际关系困难引发的问题占据显著的位置 。 引发大学 生人际困难的事件往往并不是很严重 , 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 能容忍他人的错误 , 产生报复心理 , 最终使得小问题往往引发
2 SCL 10
及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
!"# )* -.
01 2
2.3
大学生宽恕水平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宽恕总分与综合幸福问卷的生活满意 、 正性情感 、 生命活 力 、 健康关注 、 利他行为 、 自我价值 、 友好关系 、 人格成长等
1.2 方法 1.2.1 工具 ① 《 中国 -Mullet 宽恕问卷 》 (The Chinese-Mullet Forgiveness Questionnaire CMFQ ), 该 问 卷 来 自 2004 年 傅 宏 发 表 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Psychology 上 的 论 文 《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the disposition towards interpersonal forgiveness : A Chinese perspective 》。 此问卷共有 16 个项目用以测量中国人的 宽 恕 行 为 , 记 分 为 17 级 , 得 分 越 高 宽 恕 水 平 越 高 。 其 内 部 一 致 性 系 数 ( Cronbach ’s Alpha ) 为 0.85 。 ② 症 状 自 评 量 表 ( SCL-90 ), 在 个 体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的 调 查 中 , 采 用 临 床 上 广 泛 应 用 的 症 状 自 评 量 表 ( The Self -Report Symptom inventory Symptom Check , 90 ), 简 称 SCL-90 。 采 用 1 ~5 级 记 分 , 得 分
大学生宽恕心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身心健康的积极心理因素之一 , 对个体 的生活和成长 具有非 常重 要 的 意 义 。本研 究 主要 从 品德 与社 会 认 知的角度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 寻求对大 学生 更有 效 的宽恕 干预途 径 , 以期 帮 助 大学 生 实 现 内
心 和谐 , 预 防相 关 心理 障碍及 精神 疾病 的发 生 。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 研 究 工 具
1 . 症状 自评 量表 ( S C L一 9 0 ) L . R . D e r o g a t i s 于 1 9 7 5年 编 制 的《 症 状 自评 量 表
系列 复杂 的亲 社 会 动 机 转 变 的 过程 ¨ 。赵 敏 和 寇
或 面对 中国大 学 生 所进 行 的 开放 式 访 谈 研 究 的结 果 ( S C L一 9 0 ) 》 是 进行 心理 健 康 状 况鉴 别 及 团体 心 理 卫
表 1 宽 恕总分与 S C L一 9 0的 相 关 分 析 表
正相 关 ; 而 自我 宽 恕 的失 败 则 与 抑 郁 、 焦虑、 不信任 、 低 自尊 和社 会 内 向性 有 显 著 的正 相 关 J 。 我 国 胡 三 嫂等 人 的研 究 也 发 现 了大 学 生 的 宽 恕倾 向 对抑 郁 具
自我宽恕的理论分析与成因探索
・ 论研究 ・ 理
作者简介 :祁焦霞 (9 1) 18 一 ,女 ,河南焦作人 。现就 学于广州大学教育学 院,20 0 7级发展 与教育 学专业学
生, 研究方 向是个性发展与教育 。
自我宽 恕的理论分析与成 因探索
个很重要 的角色 。此外 ,自我宽恕作为一种德
值的人 ;②承认 自己所犯的错误 ,对他所做的错 行【,当个体做了违背道德的事情时 ,通过积极 1 o l 事负完全 的责任 ;③认识 到受害者作为一个人的 改正错误的行为 ,一方面可以补偿受害者 ;另一 身份;④允许 自己经历与 冒犯事件相联系的情感 方面有利于缓解人 际冲突的现状 ,促进人际关系
有关宽恕的研究越来越多 ,其领域涉及宽恕的概 是具体的事件 ,而不是某个模糊的不安感 ,要 自 错事” ;其 念 、机制、模型和影响因素等基础研究 以及宽恕 我宽恕,必须揭示不安感后面的具体 “ 与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家庭婚姻 、攻击性等关 二 ,由错事触发的消极情感被克服,从而达成内 系的应用 研 究 。近年 来 ,作 为宽 恕 的重要 组 成部 在 的 自我 接 纳 ;其 三 ,承 担相 关 的责 任 ,改 善 自
祁 焦霞 陈 少华
摘
要:自 我宽恕是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文从进化心理学、精神 分析、观察学
习以及认知 失调等 不 同理论 角度对 自我 宽恕的本 质 、形成进行 了深入 分析 。对其 影响 因素进 行 了回顾和 总结 。指 出 自我 宽 恕研 究还存 在的 一些 问题 : 自我 宽恕 的定义还存 在 争议 ; 自我 宽恕 的研 究方法还远 远不够 成熟和 完善 ; 自我 宽恕的研 究 内容 也不够 全 面,忽视 了对 受 害者 之 自我宽恕 的研 究等 等。
罪犯心理矫治个案(修改)
都是“面子”惹的祸——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转化宋犯的个案报告七监区张浩【摘要】宋犯,男,33岁,心境低落、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易激惹。
在日常生活中与同犯关系紧张,易怒、冲动,爱面子,容易对他人发生暴力行为,自身行为意识差,屡次违反监规队纪,严重干扰其本人改造和监狱的改造秩序。
通过收集资料、评估,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该犯进行心理辅导,对其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帮助宋犯缓解情绪困扰,积极主动改造自己,并增强其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资料收集1、人口学资料罪犯,宋xx,男,1978年4月出生,小学文化,家住六安寿县农村。
1996年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年9月进入我监改造,在改造期间因涉及贩卖手机卡被处分,该犯在狱内交际面极广,脾气暴躁,易冲动,重面子,个体规范意识差,屡犯监规队纪,民警通过多次谈话教育但收效甚微;在2010年间有两次调队经历,2011年初被监狱定为顽危犯进行攻坚。
2、宋犯个人陈述我自幼在农村长大,上过小学,而且上学期间的成绩比较优秀,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比较好。
在家中,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我们之间的感情很好,父母对我们姊妹三个都比较疼爱。
由于我小时候比较好动,喜欢玩,后来在小学毕业后也没有上学的心思了,认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人,就与这些人在一起混。
我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很冲动,也很暴躁,但我这个人是很讲义气的,朋友有事,我一定会帮,所以我在社会上的朋友比较多,也都很给我面子。
以前我接受过一次心理咨询,主要是那段时间刚刚被禁闭过,而且干警对我的要求很严,对我盯的比较“紧”,有一点点事情都会处理我,同犯也看不起我,每个人都在疏远我。
那段时间我天天夜里睡不好,早上又很困,情绪烦躁的很,有点不顺心的事情我都会上火,发脾气,有时甚至会跟别人拳脚相加。
后来,监狱给我调了一个队,但是情况还是没有太大的好转。
罪犯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罪犯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罪犯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罪犯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为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通常会直接影响其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帮助罪犯重建自我,改变不良行为,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罪犯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首先,罪犯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强调的是罪犯的内心改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罪犯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矛盾,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控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这种改变的内心力量对于罪犯的未来行为和社会适应非常重要。
其次,罪犯心理健康主题教育也帮助罪犯认知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自我反思。
罪犯通常因为曾经的生活环境、教育经历或者家庭背景等原因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和错误通常认识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和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他们改善自我,回归社会。
最后,罪犯心理健康主题教育也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来帮助罪犯重建自我。
通过专业心理师的帮助,罪犯可以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困扰,得到相关的心理治疗,引导罪犯走出犯罪的泥淖,重新投入社会。
综上所述,《罪犯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的实施对于罪犯的内心
改变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帮助罪犯真正重建自我,回归社会。
大学生宽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7 。 .9
2 2症状 自评 量 表 (C 一9 ) . S L 0
S . e =422 得分分布的偏度是 0 0 1偏度的标准差等 t Dv . , d 8 .8 ,
于 0 13 峰度为 一0 33 峰度标 准差 等于 0 25 .4 , .4 , . 。因为众 8
第 1 卷第 4期 1
20 年 l 09 2月
黄 冈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a g a g P lt h i o r lo n g n oye n c n Hu c
V 1 1 . 0 . 1 No 4 D c.o 9 e 20
大学 生宽恕 水平 与心理 健 康 的相关研 究
在个体心理健康状况 的调查 中, 大多采用 临床上广 泛
收 稿 日期 :09 0 2 20 —1 —1 基金项 目: 苏北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B I X U 04 阶段性研究成果。 S XZ  ̄ '1 ) / 作者简介 : 徐晓娟 . 。 女 盐城师苑学院讲师。
・
2 ・ 5
徐 晓娟
( 城师范学院, 苏 , 盐 江 盐城 ,20 1 245 )
摘 要: 目的 : 了解 当代 大学生宽恕水平状况 , 并研 究与心理健康 状况的 关 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提 供依据。方 为
法: 用宽恕倾 向量表、 症状 自评量表(C 一9 ) S L 0 分析 男、 大学生和文 、 女 理科 大学生的宽恕行 为的特点 以及与心理健康状 况
岁 , 均 年龄 2 平 o岁 。
2研 究 工具
2 1 恕 倾 向量 表 .宽
量表选 自 R a .r n ynP Bo 所写的{ esr gI id aDf w M au n dv ul i i n i -
宽恕心理学相关研究综述
宽恕心理学相关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宽恕在心理学领域研究逐渐广泛和深入。
本文旨在对目前国外心理学界有关宽恕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要阐述。
主要包括对于宽恕的界定、影响宽恕的因素以及宽恕的模型。
最后提出了当前宽恕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对未来宽恕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宽恕;共情;宽恕模型;自我宽恕一、宽恕的概念宽恕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受到特别重视,但宽恕的内涵在两种文化中不尽相同。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东方文化强调宽恕是个人修身养性、道德升华的必要条件;而以基督教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强调宽恕是一种爱,是“上帝的指示”。
心理学家试图从心理过程的角度对宽恕进了界定。
north[1] 从情感和认知角度出发,认为宽恕是个体克服了对冒犯者消极的情感和判断,并用理解、同情和关爱来对待对方的过程。
enright及其同事进一步补充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在受到不公正伤害后,对冒犯者的负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并出现正面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过程。
这一观点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方共同作用。
mccullough [2]等人则以共情理论为基础,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基于对冒犯者的共情产生的一系列动机变化过程。
二、宽恕的影响因素(一)人格对宽恕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宽恕受人格特征的影响。
brown[3]通过检验过宽恕倾向与大五人格问卷的各维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宽恕倾向与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
张登浩等人的大七人格与宽恕各维度关系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善良,情绪性以及外向性三个人格维度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宽恕性水平。
(二)共情对宽恕的影响。
共情,即同理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zechmeister等[4]采用叙事法进行研究,发现共情特质高的受害者对冒犯者的归因和描述较为积极,产生的情境性共情会使受害者宽恕冒犯者。
(三)责任归因对宽恕的影响。
宽恕的责任归因是指受害者对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的理解。
宽恕的心理学过程
宽恕的心理学过程宽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宽恕的过程,并介绍如何培养宽恕的能力。
宽恕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重构、情感调适、决心放下、行动表达。
在认知重构阶段,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伤害产生了负面情绪,并且意识到宽恕对我们自身的好处。
在情感调适阶段,我们需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再被负面情绪困扰。
决心放下阶段是宽恕的关键,我们需要下定决心真正地放下对他人的怨恨和伤害。
最后,在行动表达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与对方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宽恕之意。
宽恕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宽恕的过程产生影响。
同时,受伤害的严重程度、对方是否表示悔意以及与对方的关系也会对宽恕的过程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对方是我们亲密的家人或朋友,我们可能更容易选择宽恕。
宽恕的过程还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宽恕可以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生活满意度。
宽恕还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交关系,增进亲密关系的质量。
因此,培养宽恕的能力对于保持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宽恕的能力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接受自己的情绪来开始宽恕的过程。
不要否定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要尝试理解它们,并找到释放它们的健康方式。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行为和动机。
这有助于我们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减少怨恨和愤怒的情绪。
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更好地处理和释放负面情绪。
需要强调的是,宽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它需要时间和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地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但是,宽恕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伤痛,重新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宽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宽恕的过程包括认知重构、情感调适、决心放下和行动表达。
心灵的洗礼悔罪对心理健康的益处
心灵的洗礼悔罪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心灵的洗礼:悔罪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心理健康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悔罪作为心灵的洗礼,被证明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悔罪是一种内省的过程,通过认识自己的错误、改变行为以及寻求宽恕,我们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心理成长。
本文将就悔罪对心理健康的益处进行探讨,并且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释放内心的包袱悔罪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内心的包袱。
当我们犯下错误时,我们常常承受内疚、羞愧、愧疚等负面情绪的困扰。
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不断地折磨我们的内心,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然而,通过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采取行动,我们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悔罪能够帮助我们面对并承担自己的过错,解决内心的矛盾与困惑,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的压力。
当我们不再被过去的错误缠绕时,我们能够体验到内心的解脱和轻松,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培养自我反省的意识悔罪鼓励我们进行自我反省,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且寻找改进的方法。
通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我们有机会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且对过去的行为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种自我反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与自己的对话,我们可以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找到内在的支持和动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悔罪对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有积极影响。
当我们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诚心道歉时,我们能够修复损害的关系并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
悔罪是一种表达内心真诚和愿意尽力修复的方式,而这种修复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通过悔罪,我们能够打破误解、消除隔阂,与他人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互动模式。
这不仅有助于维系现有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培养新的友谊和合作机会,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四、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悔罪是一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悔过自新,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品质和价值观。
悔罪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寻求改进和学习的机会。
关于宽恕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关于宽恕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者:管璇林嘉文蔡佳来源:《首都教育学报》2013年第02期摘要:宽恕被界定为被冒犯者的亲社会动机的转变过程,它有助于被冒犯者消除愤怒情绪,提升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文阐述了宽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宽恕的发生受到被冒犯者的人格、社会认知、情感、人际因素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宽恕;影响因素;进展近年来,积极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转向人类的积极品质,主张探索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从而帮助人们到达幸福的彼岸。
宽恕(forgiveness)作为一个新兴的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宽恕研究与传统主流心理学研究强调心理疾病和障碍研究不同,更关注人的正性、积极和健康的心理方面[1]。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宽恕有助于受害者消除愤怒、减轻痛苦,维护身心健康[2]。
临床心理学家已出版了不少个案研究,表明宽恕的干预在临床上是很有助益的——它能有效地解决人们的抑郁、自责、后悔、内疚、愤怒等情绪问题,而且有助于解决人格障碍、酗酒者家庭、婚姻关系破裂等问题,甚至减轻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3]。
一、宽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对宽恕(forgiveness)特别是人际宽恕(interpersonal forgiveness)的关注古已有之,宽恕中涉及道德和宗教等因素,因此有必要将道德和宗教的宽恕、日常生活中的宽恕加以区分。
从宗教和道德的角度来说,宽恕被看成是自己所必须遵从的宗教教义和道德准则,缺乏宽恕就意味着违背宗教教义或道德的缺失[4]。
宗教和道德意义上的宽恕往往是从仁爱的角度出发,不计较冒犯者对自己做出的伤害行为,仁慈地原谅冒犯者。
这部分情况下,当人们在谈论宽恕时,他们往往指的是与冒犯者和解或重建关系[5]。
东西方文化都强调宽恕,但是宽恕的内涵在这两种文化中稍有不同。
我国的传统文化侧重于从修身的角度看待宽恕,即宽恕可以提高个体的道德修养;而西方的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则强调宽恕是爱,即基于对他人的关爱而宽恕。
浅谈罪犯心理矫治论文
浅谈罪犯心理矫治论文罪犯心理矫治作为我国监狱工作改革创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文明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罪犯心理矫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罪犯心理矫治论文范文一:论罪犯教育改造中的心理矫治摘要:罪犯心理矫治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罪犯心理矫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崇州监狱围绕“服务监管安全和提高改造质量两条主线”的工作思路,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教育模式,初步建立了罪犯心理矫治的体系,该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 罪犯;心理矫治;崇州模式罪犯心理矫治问题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罪犯心理研究表明,许多人犯罪虽然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但直接导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犯罪的却是其心理因素。
而到监狱服刑的罪犯,其心理结构又会出现新的变化,在封闭高压的特定监管环境中容易形成“监狱人格”。
因此,在监狱行刑中实施罪犯心理矫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内涵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专业人员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调整罪犯心理和行为并促使其发生积极变化的活动。
所谓“积极的变化”,就是指通过罪犯心理矫治活动能够产生符合社会正常需要和法律、监规要求、有利于罪犯个人身心健康的变化。
这类变化,实际上构成了一般所说的“罪犯改造”的重要内容。
在理解这一点时,应该注意目前的罪犯管理需要与罪犯回归社会的长远需要之间的冲突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在监狱中对罪犯进行管理的当前需要,并不完全与罪犯回归社会的长远需要相吻合;根据这两类需要确立的矫治目标,往往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因此,在罪犯心理矫治中,要解决好这两类需要或者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研究罪犯心理矫治的重要意义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执行监禁刑的最重要的机构。
保障被监管罪犯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防止罪犯发生逃跑、破坏、自杀等行为,是监禁机关最重要的任务。
对于监狱来说,安全地监管罪犯,不仅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对它们最基本的要求。
心理健康与宽恕的关系
11 心理健康与宽恕之 间关 系的调查研究 : . 大部分关于宽恕 的调查研究集 中在人 际间的宽 恕。E l x n等… 2 0名大学生 i 对 0 进行调查 发现 , 宽恕 与心理健 康 的变化相关 , 于宽恕 他人 难
的被试具有较多 的抑郁 焦虑症状 , 而能够 宽恕生活 中负性事
件 的 被 试具 有较 少 的抑 郁 焦 虑 症 状 。
在团体 中获得宽恕的成员有 明确 的 自我 意图 , 能够战胜 自身 的成瘾 行 为 , 克服 内疚感 , 当失去 自信时 能够 从团体 中获得
鼓励 。
有关团体干预作用 的 2项研究 ,目的在于帮助缺乏父母之爱
的青 少年 宽恕其父 母。 在第一项研究 中 , 研究者 比较 了人际关 系团体 和其设计 的促进成员承诺 宽恕团体的功效。 发现 , 宽恕 团体 的青少年更 希望去宽恕 ,尽管其 在宽恕倾 向上 的得分并 不 高于控 制组 。第 2 研究中 , IMau 项 A — b k等㈣对人际关 系和 帮助被试 获得 宽恕的 2个团体进行 了 比较 。 6周后 , 获得宽恕 团体 中的被试在宽 恕 、 希望 、 特质焦虑 和对父母 的态度上 出现
理健康 的关 系进行 了解 释。该研究发 现 , 在人格一 应对因素的
获得健康 的心理 。综 合众多研究 , 两者 之间关系 的研 究采用
的主要方法有 : 调查法 、 问卷法 和实验法 。本研究将根据研究 方法 的不 同, 分别论述 国外 有关心理健 康与宽恕之 间关系 的
研究 。
基础 上 , 恕与 良好 的心理健 康相关 , 向一 付一 恕 因素 宽 外 应 宽 和心理健康 的 2 积极 指数 ( 个 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 ) 显著 呈 正相关 。由此表 明, 在人格一 对的 因素下 , 恕与心理健康 应 宽
宽恕的好处 心理学
宽恕的好处心理学宽恕是一种心理过程,指的是个体对于他人的冒犯、背叛或伤害等负面行为的谅解和接受。
宽恕不仅仅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回应,更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心理状态。
研究发现,宽恕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宽恕的好处。
首先,宽恕有助于减轻个体心理压力。
当我们遭受他人的冒犯或背叛时,常常会感到愤怒、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宽恕,我们可以主动放下对对方的愤怒和怨恨,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习惯性宽恕的个体往往比不宽恕的个体更能够忍受生活中的压力。
其次,宽恕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我们一直怀恨在心,对于他人的过错不能宽恕,那么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甚至破裂。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宽恕他人的过错,我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得到修复和改善。
研究表明,宽恕能够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和信任度,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此外,宽恕还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发展。
宽恕需要个体具备理解、接纳和原谅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作为人类的重要素质之一。
当我们学会宽恕他人的过错时,我们也在成长和发展自己的心理健康。
通过宽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和心情,培养同理心和宽容心态,这对于个体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宽恕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恕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能够宽恕他人的过错时,我们放下了愤怒和怨恨,从而让自己的内心感到轻松和平静。
宽恕使我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宽恕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宽恕,我们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自我成长和心理发展,提升主观幸福感。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宽恕他人的过错,给予自己和他人一个更加宽容和和谐的心灵空间。
论罪犯心理健康的评估
论罪犯心理健康的评估论罪犯心理健康的评估发布时间:2021-10-26 来源:华夏心理网作者:孙丽娟我要评论:(0)字体:【小】【中】【大】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司法体制的不断改革,监狱本质职能逐渐纯化,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地位日益凸显,监狱工作的视野也开始聚焦于教育改造质量。
目前,在制约教育改造质量提高的因素中,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教育改造质量评价的体系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罪犯心理矫治作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创新手段之一,同样缺乏完备的评价体系。
而罪犯心理矫治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则是罪犯心理健康的评估。
罪犯心理矫治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2003年司法部颁布实施的《教育改造罪犯工作规定》就强化了有关罪犯心理矫治的内容,并专章加以论述。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监狱局把对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育改造工作的重要内容,但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多停留在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上。
换句话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虽然是开展起来了,在一些地方甚至是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但活动的效果和质量究竟如何?有哪些经验和不足?活动又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提高?这些问题却被人们忽视了,而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套科学的、完备的罪犯心理教育评价体系,缺乏一种规范化、可操作化的罪犯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教育评价的目的就是实现改造价值的增值。
它能起到鉴定、诊断、改进与发展作用。
教育评价除了对效果的判断这一价值外,更重要的是改进,就如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所言:“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①缺乏评价的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会流于形式,迷失方向,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更无法提高。
二、评估现状分析(一)从理论研究层面上看,社会上目前对于心理健康的研究广泛而深入。
监狱学领域,尤其是罪犯矫治心理学科范围内,也把罪犯心理健康的教育作为热点之一,并有不少成果。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作者:襄南监狱方兰教学内容:服刑人员怎样走出心理困境,做好自我调节(二课时)导语:无论是自由公民,还是正在服刑改造的罪犯,都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不仅有助于你的服刑改造,而且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促进改造。
相反,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
服刑人员出现心理困境在所难免,也不可怕,关键是能够用理智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以下教大家几个方法会有助于你走出心理困境:一、回避法。
“耳不听心不烦”。
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
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
在心理困境中,人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
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比如,面对一份无望恋情的深深困扰,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看待,这都是有效的心理自救,也算客观回避法。
此外,还可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
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
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
在你痛苦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
二、转视法。
并不是任何客观现实都可以逃避。
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有则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
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
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愁。
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了,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愁。
老太太愁来愁去,日渐憔悴,终于成疾。
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
幸还一位智者献策:“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念该为大儿子高兴。
有关罪犯心理矫治论文
有关罪犯心理矫治论文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实施以来,已积累和丰富的经验,随着社区心理矫正的产生,原来关于罪犯心理矫治的适用对象需要界定,社区心理矫正应当作为罪犯心理矫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罪犯心理矫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罪犯心理矫治论文范文一:罪犯心理矫治统计技术新进展摘要本文对国外罪犯心理矫治领域中的新进统计技术做了一个较深入的考察和介绍,并强调了新发展出来的统计技术——ROC曲线和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等对罪犯评估结论准确性的巨大借鉴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 ROC曲线 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基金项目: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罪犯心理矫治案例课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红丽,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5-236-02罪犯心理矫治课程是一门法学和心理学结合程度比较高的实操课程,也是一门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可能需要直接应用的课程。
但是我国目前罪犯心理矫治课程中操作性内容缺乏,而且与国外新技术、新方法脱节严重。
笔者拟将国外近年来在罪犯矫治领域的新近统计技术引入课堂,以期提高学生未来实务工作的操作性和有效性。
一、罪犯心理矫治评估结论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当今的罪犯心理矫治至少要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特定个体的早期行为先兆识别出犯罪可能性高的群体,获取预测性的信息并进而把这些信息应用在制定刑事司法的决策中,比如应用在判罪或释放的决策中。
而正如Andrews 和Bonta (2003)所言,这种识别或预功能就是要得出统计的或精确的预测指数,以客观的证据为指导预测犯罪并选择相应的对策。
所以,相关的统计分析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和一般的心理统计不一样是,罪犯心理矫治作出预测结论的过程更象医学上一个对“病人”作出“是否患病”的诊断过程。
此外,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统计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罪犯再犯风险的预测“结论”不再只是简单地根据事先设定的“一个绝对的分界点(an arbitrary cut-off point)”做出判断的过程,而是通过“风险决策”程序最终做出一个“诊断(Diagnosis)”的过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排斥及自我宽恕和正念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排斥及自我宽恕和正念的关系
佟芗;杨晓峰
【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年(卷),期】2024(38)7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排斥之间的关系及自我宽恕和正念在其关系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大学生2072人(男1131人,女941人),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大学生社会排斥量表(SEQU)、自我宽恕量表(CSSQ)和正念量表(PHLMS)进行测量。
采用SPSS程序中宏程序PROCESS模型59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检验。
结果:自我宽恕在心理健康和社会排斥之间起中介作用(β=-0.10);正念调节了自我宽恕在心理健康和社会排斥间的中介作用的前、后两条路径以及社会排斥对心理健康的直接作用路径(β=0.01、-0.01、0.01)。
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排斥相关,自我宽恕在两者中起中介作用,正念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6页(P625-630)
【作者】佟芗;杨晓峰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2
【相关文献】
1.现实及网络社会排斥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2.社会排斥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正念与交往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
3.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
心理健康的关系4.大学生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正念的中介作用5.正念自我同情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宽恕—罪犯心理健康研究的新领域发表时间:2009-12-22T14:03:07.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9期供稿作者:祁焦霞1 韩学芹2[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渡,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祁焦霞1 韩学芹2(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2007级研究生广东广州 510006)(2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 215411)【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29-0263-03【摘要】罪犯心理健康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罪犯家庭环境、认知方式、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等方面对罪犯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文别开生面的从罪犯自我宽恕的角度探讨了其对罪犯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我宽恕能够帮助罪犯消除消极性情绪及内在冲突,促进自我接纳,减轻抑郁及焦虑,不仅有利于罪犯的心理健康,而且有利于罪犯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最后,指出对罪犯进行自我宽恕的干预的局限性及其困难。
【关键词】自我宽恕罪犯心理健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渡,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罪犯数量的不断增多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而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又是影响罪犯再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有研究发现[1],目前我国罪犯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对这一特殊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和干预,对劳改和劳教措施的实施将会大有裨益。
目前我国对罪犯心理健康的辅导主要是通过教育、心理咨询、及时正确的宣泄不良情绪、培养稳定良好的情绪素质等等方式。
但是自我宽恕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临床观察和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2],自我宽恕能帮助当事人消除消极情绪及内在的冲突,促进自我接纳,减轻抑郁及焦虑,促进社会交往,提高生活满意度等。
一个不能自我宽恕的罪犯,很难从抑郁、焦虑以及自我悔恨的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吃不好睡不好,整日恍恍惚惚,对参加文化、技术学习和按时按量完成劳动任务都会带来困难,即使参加了,仍效果甚微,很可能在生产作业中,出现工伤事故等,既妨碍劳动生产任务完成和教育改造效果,又直接妨碍监管改造秩序的安全。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从自我宽恕的角度探讨一下其对罪犯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和困难。
一自我宽恕的概念界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积极心理学兴起,有关宽恕的研究越来越多。
自我宽恕作为宽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自我宽恕是一个“当事人由自我疏远的状态转向自我亲近、自我接纳的过程”[3]。
Enright(1996)认为,自我宽恕是“在面对自己的、已认识到的错事(wrongdoing)时,个体愿意放弃对自己的不满,并给予自己同情、宽大、关爱”[4]。
自我宽恕包括三个要素:其一,自我宽恕的是具体的事件,而不是某个模糊的不安感,要自我宽恕,必须揭示不安感后面的具体“错事”;其二,由于错事触发的消极情感被克服,从而达成内在的自我接纳;其三,承担相关的责任,改善自己的行为[5]。
可见,自我宽恕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份构成。
据此,我们认为,自我宽恕是个体在面对自己已经做的错事时,在认知方面,个体不再有自我谴责和自我贬损的念头,进而可能出现尊重自己,悦纳自己的积极思维活动;在情绪上,内心消极情绪逐渐淡化,体验到的对立情绪在慢慢缓解,最终转化为中性情绪甚至被积极情感所取代;在行为上,积极的承担相应的责任,改正错误的心理历程。
因此,对罪犯进行积极的自我宽恕干预,并不是要他们简单的忘记自己所犯的罪过或者把自己所犯的罪过归咎于其他的外界的因素。
而是教育他们在认知上,不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要尊重自己,悦纳自己曾经所犯的错误;在情感方面,不要一味陷入消极、抑郁的情绪之中,感觉自己没有了前途和希望;同时在行为上,要努力的接受改造和教育,弥补自己以往对他人和社会所造成的损失。
只有这样,罪犯才是完全的达到自我宽恕,也只有达到完全自我宽恕的罪犯,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改造,勇敢面对自己以后的生活。
二罪犯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以及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罪犯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目前,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许燕春和邱鸿钟的研究发现[1]服刑罪犯在SCL-90阳性项目数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
黄衡玉等人的研究[6]也发现罪犯中超出正常分界值的高焦虑患者明显高于社会群体组,而且罪犯的焦虑自评分也显然高于社会群体组,出现了统计学的差异性非常显著。
在调查中,他们还发现罪犯比较容易心烦意乱或惊恐,睡眠差,常做恶梦,甚至有些罪犯感到自己可能要发疯了。
同时Vicary和Good(1983)的研究[7]也发现服刑罪犯普遍存在低自尊的情况。
低的自尊水平直接影响罪犯的自我概念,而较低的自我概念水平又会导致罪犯产生抑郁和焦虑的状况,每天浑浑噩噩或者消极颓废,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罪犯的心理健康而且对监狱的改造工作也会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自我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大量研究表明,自我宽恕将促使个体认识到,自己内在的价值独立于错事的本身[8],并且将促进个体重新认识过去的消极经验,并将其整合到现实的生活经验中,从而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9],对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社会性及生活满意度等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对不同的人群研究显示,自我宽恕能促进情感的健康。
自我宽恕能够帮助白人与非裔美国老人重新认识自己,减少他们沉浸于既往冒犯的时间,使他们感觉更趋于平静,更安心,最终获得完善感[10];自我宽恕也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病人情感障碍水平[11]。
对大学生的宽恕(自我宽恕、宽恕他人)与心理健康四结构(焦虑、愤怒、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宽恕水平与抑郁、愤怒、焦虑水平呈中等度负相关,而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并且自我宽恕较宽恕他人有更重要的心理健康意义:宽恕他人是解释愤怒的单一变量,而自我宽恕则是解释抑郁、焦虑及生活满意度的单一变量[12],自我宽恕能够降低焦虑、抑郁水平[13]。
而不能自我宽恕者,身心健康易受损,表现为焦虑、抑郁及神经质得分明显升高[14]。
另外,自我宽恕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自尊水平,自我宽恕和自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12]。
自我宽恕同时可以降低人们的内疚感,有利于消极情绪的尽快改善[15]。
在社会性方面,自我宽恕与宜人性呈显著的正相关[16],它能够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如友好性[17],宽恕他人[18],减轻敌意、增加信任[21]态度。
尽管也有报告自我宽恕与反社会特质(自恋[12]、攻击[19])正相关,而与亲社会特质(共感[20]、宜人性[21])不相关。
不过,这可能与当前的测量工具不能很好地区分懊悔(remorse)与自责(self-condemnation),不能确定个体是否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不能区分自我宽恕自我开脱有关[16]。
自我宽恕还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
自我宽恕水平较高的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1];而对大学生群体研究结果显示,自我宽恕水平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12]。
而不能自我宽恕者其总体健康问卷(GHO-28)的得分则显著偏低。
尽管,目前国内中还没有发现以罪犯为被试研究自我宽恕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的文章,但是罪犯作为一个人,一个同其他人一样犯过失的人,从理论上讲,过失后肯定也存在懊悔和自责的心理过程,更何况罪犯所犯的过失远远比一般人所犯的过失严重,因此,他们肯定会经历比一般人还要严重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无故伤人或冲动犯罪者。
因此对罪犯进行自我宽恕方面的干预将是更有必要性。
对罪犯进行自我宽恕方面的干预,不仅有利于罪犯身心健康,更积极的接受改造和教育,对劳教机构和社会也将更加有利。
三自我宽恕应用于罪犯心理矫正的局限性和困难 (一) 自我宽恕应用与罪犯心理矫正的局限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自我宽恕干预并不是可以应用于所有的罪犯的。
它主要应用于那些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一直沉浸于自责、悔恨等消极情绪,以至于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的罪犯;还适用于那些非故意犯罪、冲动犯罪以及青少年犯罪的罪犯等。
对于那些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更没有悔恨、自责等情绪的罪犯或者有一定心理疾病的罪犯进行自我宽恕教育则不适用。
另外,进行自我宽恕的干预并不是简单的让罪犯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而是首先必须让罪犯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行对他人以及社会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然后,鼓励罪犯勇于面对自己所犯的罪过,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最后使得罪犯能积极的去弥补自己对他人以及社会所造成的损失。
(二)自我宽恕应用于罪犯心理矫正要面临的困难首先,劳教场所心理矫治工作虽已开展多年,但仍处于尝试阶段,而非制度规范、约束阶段,对心理矫治工作要求大多散见于各级领导讲话之中,鲜有具体文件、制度和工作条例,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知识体系、运行机制与科学的规律模式,许多劳教场所的实际工作处于盲目和无序状态。
其次,尽管目前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入所甄别、心理预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心理卫生教育、心理治疗咨询、精神药物治疗、自我矫治等,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要求和体系。
但目前系统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很少,大都只开展了心理测试或心理建档工作,处于低层次或起步阶段。
再次,目前,劳教场所心理矫治工作其组织和运作体系不健全,缺少必要的要求、规范和推动,表现为:一是制度不规范。
在工作指导上,没有明确、具体规定,操作上没有统一要求和模式,其运作方式各不相同。
二是时间不保证。
经常让位于其它工作,未形成日常化。
三是许多劳教场所不能为心理矫治工作提供咨询、治疗用房、电话咨询、测试数据处理软件设备;有的虽然成立了心理矫治相应机构,如谈话室、咨询室,但大多是有其名而无其实,不具备开展工作的起码条件或设施,更谈不上开展多层次、系列化、专题性的心理矫治活动。
因此,自我宽恕要能够最终应用于罪犯心理矫正,首先国家和社会要真正能对罪犯的心理健康关注起来,制定相关的法定法规,让心理矫正能真正在罪犯身上实施。
参考文献[1]许燕春、邱鸿钟.服刑罪犯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2] Tobi Wilson. Physical Health Status in Relation to Self-Forgiveness and Other-Forgiveness in Healthy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08,13(6):798-803.[3]Duffy J, Fountain E et al. Exploring Self-forgiveness.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1992, 31: 149-160.[4]Enright R D. Counseling within the forgiveness triad: On forgiving, receiving, forgiveness, and self-forgiveness. Counseling and Values, 1996, 40(2): 107-126.[5]Holmgren M R. Self-Forgiveness and Responsible Moral Agency. The Journal of Value Inquiry, 1998, 32: 75-91.[6]黄衡玉、胡经建、乔利国.罪犯心理健康透视.[7]于曦颖.国外已决监狱服刑人员自尊研究综述.社心理学,2008,3.[8] Hall JH,Fincham FD.Self-Forgiveness:The Stepchild of Forgiveness Research.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5,24(5):621-637.[9] Bowman IG.Exploring the Experience of Self-Forgiveness in Psychotherapy.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B: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05,66(3-B):1708.[10] Beriti D,Neal K.Self-Forgiveness A Component of Mental Health in Later Life.Research On Aging,2005,27(3):267-289.[11]Romero C,Friedman L,Kalidas M,et al.Self-Forgiveness,Spirituality,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6,29(1):29-36.[12]Thompson LY,Snyder C,Hoffman L,et al.Dispositional Forgiveness of Self,Others,and Situ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5,73:313-359.[13] Ross SR,Kendall AC,Matters KG.A Personological Exam-inational of Self-and Other-Forgiveness in the Five Factor Model.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2004,82(2):207-214.[14] John M,Ann M,Liza D.Failure to Forgive Self and Others: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giveness,Personality,Social Desirability And General Health.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0:881-885.[15][18][25]PeterS.Who Forgives Others,Themselves,and Situations?The Roles of Narcissism,Guilt,Self-esteem,and Agree-ablenes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2.(2):259-269.[16] Ross SR,Hertenstein MJ,Wrobel TA.Maladaptive Corre-lates of the Failure to Forgive Self and Others:Further Evi-dence for a Two-Component Model of Forgiven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2007,88(2):158-167.[17]Thompson LY,Snyder C,Hoffman L,et al.Dispositional Forgiveness of Self,Others,and Situ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5,73:313-359.[18]Zechmeister JS,Romero C.Victim and Offender Accounts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Autobiographical Narratives of Forgiveness and Unforgiven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4):675-686.[19] Ann M,John M,Liza D.Forgiveness of Self and Others and Emotional Empathy.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2,142(5):663-665.[20] Fisher ML,Exline JJ.Self-Forgiveness versus Excusing: The Roles of Remorse,Effort,and Acceptance of Responsi-bility.Self and Identity,2006,5(2):127-146.[21]Romero C,Friedman L,Kalidas M,et al.Self-Forgiveness,Spirituality,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6,29(1):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