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电机与电器专业(电机设计与制造方向)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代码 58010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制造企业,从事以下岗位的工作:1.机电设备操作工:各类机电设备(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工程机械、仪器等)的操作。
2.工艺员:零部件加工工艺设计、实施与管理。
3.设备维修工:各类机电设备(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工程机械、仪器等)安装、调试、维护、维修。
4.设备管理员:各类机电设备(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工程机械、仪器等)技术管理与调度。
培养目标与规格面向制造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机械制造及自动控制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从事机械零部件制造与装配、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及维修、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受到初步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养成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法律法规、安全、质量、效率、保密及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必备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4.了解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5.通过英语相应水平考试,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6.通过计算机相应水平考试,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7.能完成机械零部件制造及加工工艺设计。
8.能完成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9.能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生产技术与管理。
10.能完成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职业证书本专业毕业生需取得1-2份由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企业)颁发的以下中级证书: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车工、铣工、磨工、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工、维修电工等。
电机课程设计要求
电机课程设计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特点,学会分析电机的工作性能和选用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电机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2)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运行特性;(3)熟悉电机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了解电机的发展趋势和新能源电机。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选用和使用电机;(2)能够分析电机的工作性能,并进行性能优化;(3)具备电机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4)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电机控制电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机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特点,电机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电机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特种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电机控制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5.电机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6.电机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控制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机在工程应用中的具体表现;3.实验法:学生进行电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讨论法:学生就电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电机领域的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直观展示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实验设备:配备完善的电机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5.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电机行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电机与电器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器制造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电机与电器制造工艺》课程是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针对电机制造及电机应用企业的电机制造、生产、售后维护、检修等卤位。
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实践性强,课程内容都是走上生产一线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内容。
2.课程任务《电机与电器制造工艺》课程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扩大其基础知识面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意在培养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学生在电机电器制造工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熟练掌握电机与电器的结构、工艺、制造、装配、测试全流程,进而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调试、使用和维护,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电机与电器制造、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提升分析电机工作原理、维护电机及解决电机故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适应企业相应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4.知识目标(1)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与电器的装配工艺等。
(2)掌握电机与电器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
(3)掌握电机与电器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例如电机的转轴、转子、端盖、机座等零部件的加工工艺。
(4)掌握电机铁心、绕组、笼型转子、换向器与集电环等制造工艺。
5.能力目标(1)获得基本的电机与电器制造技术理念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解读电机与电器工艺文件的能力。
(3)电机与电器设备的功能检查和调试能力。
(4)电机与电器设备简单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
(5)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6)安全操作和自我防护能力。
6.素质目标(1)通过对《电机与电器制造工艺》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电机与电器制造业的国情、电机与电器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科技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一、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二)专业代码580201(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四)学制与学历全日制三年(五)就业面向(六)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必需的机械、电气等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机械制图、电子安装、质量检测、工业产品设计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使用维护等专业实践技能,能在装备制造行业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与维护、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七)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基础知识(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2)熟悉本专业所需外语知识,通过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高等数学基础知识;(4)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操作、维护、使用知识;(5)具有体育运动基础知识,身体健康;(6)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7)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8)了解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法规。
专业知识(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CAD/CAM应用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2)具有工程材料、产品质量检测基础知识;(3)掌握机电设备中常用机构组成、工作原理,常用零部件的设计基础知识;(4)掌握电工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5)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基础知识;(6)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电力拖动、电气控制、PLC技术等专业知识;(7)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8)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机床操作及编程专业知识;(9)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基础知识;(10) 掌握车间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知识及机电一体化产品营销知识。
2.素质要求基本素质(1)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重要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专业理论具体应用于工业技术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基本熟悉电机、电器的结构原理,掌握电气基本控制原理、常用机床控制线路及其接线和故障分析排除的基本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风气、知识用于技术的创新精神、安全规范的操作习惯,从而使自身基本具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岗位群上的职业素养。
三、参考课时本课程参考学时为180学时,学时分配建议如下:四、总学分本课程共11学分(每16课时为1学分计算)。
五、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在学习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探索的兴趣,在平时学习实践中不断获取成就感、满足感和兴奋感,并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更先进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的学习热情和渴望。
学习基本的电机基础理论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未来的岗位上有能力进一步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
加强的实践环节训练,通过层次性的技能和技术训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维护、设计和推广能力,具有运用和开发先进技术来解决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思想和潜力。
培养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队精神。
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善于组织团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技术问题。
培养学生关注相关学科发展动态,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终生适应科技发展水平,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它与其他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知道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永远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发展,学习道路是无止境的。
(2)清楚电机的基本原理、拖动方法、电器选择、控制知识,形成对电机控制系统的完整框架概念。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具备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型技术人才的专业。
为了确保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标准。
下面将介绍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专业背景和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标准应基于相关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旨在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其主要目标包括:-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基本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管理和故障排除能力;-具备机电系统集成和智能控制方面的综合能力;-具备相关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涵盖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自动化技术、传感器与执行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3.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实训、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
通过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实验实训设备和实验室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实验室,用于进行实践教学和实验研究。
实验室应具备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测量仪器和控制系统,并配备相应的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
5.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6.质量评估和认证: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认证。
通过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毕业论文和实践项目等,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机电专业课程标准
乌审旗职业中学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017年7月目录课程(项目)教学标准前言................................................ (2)《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3)《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11)《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21)前言课程标准的编写贯彻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着力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增强课程标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加适应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课程标准中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兼顾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和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专业课中的专业技能课支撑了后续的专门化方向课,学生学习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瞄准了多个相关岗位群、职业群,在不同的课程中均有如何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课程标准在引导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力图突破传统学科式教材的片面强调体系完整性、严密性、理论描述性的编写方式,积极探索与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在实验实训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等新型教学环境中行动导向的实施,指导这种新型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课程标准所指导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方向涵盖了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等领域,其中的核心课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需要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又要体现出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制、不同岗位的需求。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教学标准(机电一体化技术)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类别与代码专业类别:制造大类专业代码:560301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三、学制与招生对象学制:三年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修业年限:修业年限分别为3-5年四、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健全健康的心理身体素质。
以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为载体开展教学;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职业技能和机电行业安全标准和规范,能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管理与技术改造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面向与职业能力要求⒈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单位:汽车零件加工企业、大型机械设备零部件加工企业、数控装备企业、电梯及零配件企业、模具加工企业、机电设备生产企业。
主要就业部门:机械生产、设备操作、设备维护维修的相关部门。
主要工作岗位:一般从事机电行业的机械设备改造与维修,机电产品的分析与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及产品生产与销售等。
⒉能力结构总体要求六、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七、培养方案框架体系⒈体系架构与课程路线⒉课程方案见附表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八、学习领域主要课程基本要求1.计算机应用基础2.机械制图及CAD3.《PLC控制技术及应用》4.《液压与气动控制》5.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6.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7.机械设计基础8.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9. 电机拖动与检修九、课程考核要点⒈课程考核应突出考核学生的能力,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技能、素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内容;⒉课程考核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实际操作、答辩、成果展示、成果汇报、撰写论文等形式;⒊不同考核方式,必须具有明确的方案,过程考核要有记录,考核的最后结果应当是各阶段考核或不同考核方式加权计算形成的结果。
电机教学实施方案
电机教学实施方案一、引言电机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电机教学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种类型的电机及其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电机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机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电机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原理、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2. 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各种类型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交流同步电机等。
3. 电机的应用:讲解电机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4. 电机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电机原理的同时,注重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4.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机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评估: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3. 实践能力考核: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保障1. 师资保障: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
2. 实验设备保障:确保学校实验室的电机设备齐全,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材教辅保障:选用权威的教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材料。
关于印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
关于印发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2〕2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司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了部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现将该标准目录印发给你们,请组织相关高等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各地在实施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如有问题、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我司。
附件1《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说明为了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委托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进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本次印发的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定位在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与职业岗位对接、中高职衔接,理论知识够用,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要求;在教学条件要求上,规定了开办本专业应具备的师资、教学设施等基本条件。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是高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及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和有关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专业教学及管理。
希望相关高等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时,把握基本要求,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基本建设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本次发布的410个专业教学标准文字篇幅较大,本通知只公布专业教学标准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全部内容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高等职业教育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器技术方向)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器技术方向)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专业名称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器技术方向)专业代码580104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为电力电器产品生产加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电力电器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电力电器产品工艺编制及现场技术管理、电力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电力电器产品质量分析及控制、电力电器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积累工作经验后升迁就业岗位为电力电器产品及加工工艺设计师、产品制造技师、生产及产品营销主管等岗位。
根据就业地产业发展需求及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还可在相近的维修电工、自动化控制等岗位就业。
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电力电器类、高技术企事业单位,培养能从事电力电器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营销与管理,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1. 具有一定的政治、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素质;2.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3. 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身体素质;4. 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素质;5. 具有自主学习及自觉掌握新技术的素质;6. 具有专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素质。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1.专业知识(1)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及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2)掌握以电工、电子技术为主的技术基础知识和电器专业理论知识;(3)掌握成套电器CAD制图、成套电器的设计、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4)掌握工厂供配电和常用电气控制设备的基本知识;(5)具有一定的PLC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的基本知识;(6)具有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组态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7)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8)熟悉电器行业的发展。
2.专业能力(1)会编制电器制造的各种主要工艺文件和选用零件加工工艺方案;(2)会设计简单专用工夹模具,正确使用设备和工艺装备;(3)会进行电器产品的制图、测绘;(4)会收集信息、查阅手册、正确使用国家技术标准;(5)会对电器产品进行检验、维护和质量分析;(6)会低压成套电器的设计、安装、调试;(7)会对工厂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维护;(8)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
430102-高职水电站机电设备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水电站机电设备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水电站机电设备与自动化(430102)。
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四、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面向如表1所示。
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人员、建筑安装施工人员、机械设备修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电工、变配电运行、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检修、工程机械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黄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机械图和电气图的识图、绘图知识。
4.掌握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力学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
5.掌握水力机组、调速器及其辅助设备的运行维护的基本方法。
电机与控制教学基本要求
电机与控制教学基本要求首先,对于电机的教学,应该注重基本原理的讲解。
学生需要了解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电磁场理论等基础知识。
同时,要重点介绍各种类型的电机,如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详细比较,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应用场景中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的考虑因素。
其次,教学应该注重电机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学生需要了解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控制方法,如定子电流控制、转子电流控制、矢量控制等。
同时,还需要介绍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控制器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对电机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教学还应该注重电机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电机控制技术在各种电气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线、机器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独立设计和实施电机控制系统。
另外,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
电机与控制课程中的实验内容是学生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能够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内容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渐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同时,要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研究能力。
最后,应该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培养。
电机与控制课程中的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鼓励他们在项目中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电机与控制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注重电机控制技术的应用,注重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电机与控制技术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二、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三、参考课时64四、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它不仅为后续《P1C技术应用》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级、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
使学生获得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
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学习新的电气控制技术打下较好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新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中职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等方面。
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中职教育中,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六、课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电动机控制的方法和电气维修的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技能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电机设计课程标准
电机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机学、电机拆装与测绘实训后续课程:电机设计与制造实训、毕业设计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二、课程性质(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电机设计方面获得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设计采用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思想,使制造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交直流微电机新产品设计、改型、派生系列产品等生产实际相结合,涉及“电机设计基本理论”、“直流电动机设计”、“三相感应电动机设计”及“永磁直流电动机设计”等多种类型电机知识和能力。
以实际设计中典型电动机设计的为载体,要求学生掌握电机设计的基本理论、思路;掌握交直流基本电动机设计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的地位本课程是电机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涉及面宽、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电机设计方面获得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典型电动机产品设计为载体,设计课程结构;以电机设计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使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际设计生产相结合,突出专业技术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课程设计思路在备课时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分清主次,列举出应掌握的具体的知识点。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在备课时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分清主次,列举出应掌握的具体的知识点。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不同的实例导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设计”内容,首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设计基本思路、知识进行讲解,再通过实际三相异步电动机产品实例的展开设计分析及计算,并导出“三相异步动机电磁设计”在实际产品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的目标(一)总目标以实际设计中典型电动机设计的为载体,要求学生掌握电机设计的基本理论、思路;掌握交直流基本电动机设计方法和技能。
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生产第一线,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及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要求学生掌握机电设备与生产线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等知识, 具备安装、修理、调试、运行与管理的实践能力, 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能力;能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 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及职业面向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 ①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的运行与操作;②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的维修和技术改造;③机电设备与自动线安装与调试;④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的销售和服务。
本专业职业面向:1、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 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
2.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 从事机床设备的操作、维护与技术改造岗位。
3.面向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 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4.面向机电设备制造公司,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5、面向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代理公司,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修、销售及经营管理。
6、面向科技开发公司, 从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产品开发以及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
四、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及能力、素质分解表(一)知识结构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法律基础、体育、德育、生产劳动、军训等。
要求学生具有哲学、方法论、经济学、历史、法律、伦理、社会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以及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一门外国语言, 增强社会文明意识, 发展社会实践技能。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等, 这些课程没有应用背景, 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基础, 也为学生提高基本素质以及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2招生对象1.普通高中毕业生2.“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3.同等学力者学制与学历1.学制:三年制2.学历:专科就业面向在制造业从事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护和管理;自动控制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管理、售后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也可从事简易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辅助开发与设计工作。
同时可在企业从事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
初始岗位群: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行及维护;企业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及维护;自动化产品的销售。
发展岗位群:通过3~5年上述就业领域工作经历,可升迁为技师或助理工程师。
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调试、故障处理;企业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高级维修、管理和改造升级;机电设备公司从事计算机监测;自动化产品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电气设备(或企业供配电系统)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设计、技术改造及其管理等实际工作所需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⑴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树立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法制观念。
⑵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做到吃苦耐劳、踏实肯干。
树立诚实守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够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及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⑶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文理交融。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能力,个性鲜明、学有所长。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开设学期:第3学期学时数:144一、课程概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三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选择、使用和维护电机、变压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机、变压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机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新型电机、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掌握相关项目的实际开发和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此课程领域的学习分成10个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完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以六步法(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教学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兴能力以及岗位能力等各项素质。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按照本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将整个课程体系按两大部分内容来授课一部分是电机运行与维护部分,另一部分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检修。
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型模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将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部分划分为若干个模块,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境,能力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电机与电器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电机与电器(电机设计与制造方向)
专业代码580104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初始就业岗位为电机产品生产加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电机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电机产品工艺编制及现场技术管理、电机质量检验、电机产品质量分析及控制、电机产品加工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及电机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积累工作经验后升迁就业岗位为电机产品及加工工艺设计师、电机产品制造技师等岗位。
根据就业地产业发展需求及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还可在相近的维修电工技师、电机控制技师、等岗位就业。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及新能源制造类企业,培养能从事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产品检测、营销、售后服务,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
1. 具有一定的政治、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素质;
2.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 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身体素质;
4. 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素质;
5. 具有自主学习及自觉掌握新技术的素质;
6. 具有专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素质;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
1.专业知识
(1)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及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以电工、电子技术为主的技术基础知识和电机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电机产品CAD制图、电机制造工艺设计、电机产品试验的基本知识;
(4)掌握常用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
(5)了解PLC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的基本知识;
(6)熟悉电机产品的有关标准;
(7)熟悉电机产品生产设备及其发展。
2.专业能力
(1)能阅读电机产品图及工艺图;
(2)能进行产品的测绘、计算机制图;
(3)能编制电机制造工艺文件并分析加工工艺方案;
(4)能对电机产品进行检验、维护和质量分析;
(5)能设计专用工夹模具、正确使用设备和工艺装备;
(6)能安装、调试、改造、维护电机生产设备;
(7)能收集有关专业信息、使用国家技术标准;
(8)能进行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
职业证书
专业技能证书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需取得由人事部门或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中级维修电工、电机制造工艺中级(与行业合作)方可准予毕业;推荐高级维修电工、中级AutoCAD证书等。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等模块课程。
基本素质模块课程:包括入学教育、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体育、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
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材料等课程。
专业专项能力模块课程:电机与拖动基础、电机制造工艺与装备、电机试验、微特电机、电气控制与PLC 、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机械工程学、电机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等课程。
专业综合能力模块课程:毕业设计、岗位实践等课程。
拓展课程模块课程:基本素质拓展课程4学分(按学院文学、体育、艺术等公共选修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任选二(自动检测技术、设备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企业管理、电气CAD)。
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为1︰1。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三、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教学团队数量与结构
本专业生师比应达到16~20∶1,其中专兼教师之比约为1∶1。
专任教师主要来自电器
技术、电机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机制等机械制造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专任教师80%以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45%以上为高级职称,85%以上应具有“双师”素质。
兼职教师90%以上应具有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主要承担专题技术讲座、专业课程及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教学指导工作。
2.专任专业教师素质
专业课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双师”素质,熟悉电机设计与制造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具备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有较高的岗位技能水平,能结合该职业岗位领域对应的核心课程开展课程建设,有较高的技术应用水平和科研能力。
3.企业兼职教师素质
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90%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兼职教师的沟通表达能力要强,能在生产实习、实训、专业工程实践等方面发挥优势,并能与专任教师相互合作,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教改等工作。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基础实验实训基本要求
根据与本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应建有机械制图与AutoCAD实训室、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普通机加工实训室、电机原理实验实训室、电机工艺实训室等各种必要的基础实训室。
2.校内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应具备进行电机产品加工操作实训、钳工与电机拆装实训、AutoCAD实训、电机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电气控制CAD实训、单片机与PLC实训、以及校内工厂生产性实习等基本实训条件。
实训室在设备和工位数量上,至少应保证1个完整的教学班同时进行实训的需要,并建议各实训室开辟学习讨论区和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便于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活动。
校内实训基地应具备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功能,以及满足对外技术服务的需求。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必备条件,应选择专业对口性强、管理规范、合作时间长、岗位需求大、能提供安全保障和能共同承担管理责任的企业,基地应拥有各类校内基地不具备的大型、精密的专用设备,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完善的技术文件,能与校内实训条件实现功能互补。
校外实训基地除了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外,还应具有师资培训、提供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员工培训的功能。
每家校外实训基地应能一次性接纳10名以上学生进行一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总体接纳生产实习学生人数应超过本专业在校生总人数,接纳顶岗实习的总规模应大于
当年本专业毕业生人数。
4.信息网络教学条件
学校应建有统一的校园信息网,并建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使学生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以及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信息,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对通用性较强的课程可选择普通规划教材,但为适应和满足本院校专业的教学特色,应尽可能采用自编教材,特别是各种实训实习指导书更是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进行编制,以便满足教学的需要。
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并设立精品课程展示与学习平台。
图书馆馆藏专业图书文献资源结构合理,专业图书比例60%以上,能满足专业教学、教改、技术服务、科研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专业教学应根据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尽量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推行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将关键能力融入到教学体系中。
在教学方法上实施讲练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产任务掌握知识、技能,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生产型设备运用以及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培训的条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班级的人数都在45~50人左右,因此建议除少数公共课程课采用合班上课外,专业课应尽量采用单班上课,对操作类实训教学每班次至少应安排2位指导老师。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建议实行“八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阶段考核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堂考核与技能比武相结合,课内作业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
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综合评价学生。
将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严格按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标准进行考核。
其中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成绩占50%,学习态度及平时成绩占20%,期末综合测试占30%。
六、教学管理
应经常性地开展专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定期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对学生建议采用学分+技能证书的管理模式。
严格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并实行重修管理制度。
教师承担课程教学时按照ISO9000质量要求必须编写授课计划、教案及
多媒体课件、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老师之间要互相听课,相互学习,院系两级督导进行教学质量动态监督。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可通过专升本的形式接受本科专业学习,或通过套读成人本科的形式接受本科专业学习,通过社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