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变更的安全管理是特别紧要的一环。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备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对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变更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认真介绍。
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2.1 人员安全培训全部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员都必需经过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学问、应急措施、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每位员工都要定期参加培训,学习相关的安全学问,并且要定期进行考核,保证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达到要求。
2.2 人员岗位管理每个岗位都应当明确相关的安全职责和权责,岗位上任人员必需具备相关的专业学问和技能。
管理层要订立完善的岗位管理制度,对每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进行认真描述,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人员岗位配备合理和稳定。
2.3 人员安全意识培育除了培训以外,管理层还应当重视培育员工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安全学问竞赛、开展安全主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让他们将安全当作第一要务。
三、机构安全管理制度3.1 安全责任体系组织机构中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明确相关的责任体系。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订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操作、组织事故调查等工作,同时还要监督各部门的安全工作,并定期向管理层汇报工作情况。
3.2 安全检查和评估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各部门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觉问题适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检查和评估的内容包括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工艺流程的安全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等方面。
3.3 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管理部门要负责组织和实施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包括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定期的安全学问培训、应急演练等。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本领。
四、工艺、技术安全管理制度4.1 工艺安全掌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需通过掌控措施进行有效的管理。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引言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必需遵从的基本规范,是确保生产安全的紧要手段。
本文旨在为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安全管理制度供给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案。
一、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1 安全责任制度负责人必需要意识到他的安全职责,并确保每个员工都有安全意识,建立并实施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权利。
对于工作中犯错、违章行为肯定要适时制止和矫正,并追究责任。
1.2 岗位责任制度员工必需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依照要求执行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通过员工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员工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养,确保岗位操作的安全性。
1.3 安全培训制度在生产前或入职后,企业必需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培训,包括工作安全、用电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安全、防火安全、紧急消防处理等方面。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与评估,适时发觉并矫正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
1.4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
每个员工都应当参加安全检查,在不违反职业罚款的前提下,将公司发觉的安全隐患直接反馈给上级领导,同时进行现场整改。
为回避人为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要求公司每年进行两次安全检查及演练。
二、机构安全管理制度2.1 安全结构存在规定安全管理结构是企业内部安全管理部门建立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
企业安全部门应当加设一个安全小组,由负责安全工作的安全人员承当;建立安全委员会,有必要的领导及有关专家构成。
2.2 实行安全部门企业必需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由负责安全的专业人员构成。
安全部门应负责评估安全隐患,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为员工订立和供给安全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范。
同时,安全部门还应承当企业内部安全培训的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学问水平。
三、工艺、技术安全管理制度3.1 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规定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必需建立一系列安全规定与管理制度,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一、引言在现代企业中,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开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人类活动不断对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企业而言,更需要订立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来管理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确保企业的持续进展,同时保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二、人员管理制度1. 定岗设职、明确职责、明确权利和义务、订立嘉奖和惩罚政策,保证岗位职责的顺畅执行。
2. 布置专人负责培训员工,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操作规程。
3. 建立工作记录和档案,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记录。
4. 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加强关键岗位的岗位培训和交接,确保单位业务的顺畅运转。
5.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防止工作意外和职业病的发生。
三、机构管理制度1. 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岗位序列和必要的管理层次和职务分类。
2. 流程管理:清楚规定各部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
3. 决策管理:订立决策流程,确保权利清楚、程序公正、程序公开和监督透亮。
4. 绩效管理:订立考核绩效制度,确保较高效益、规范过程以及持续改进。
5. 培训管理:订立培训计划,实行多种形式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工作本领和素养。
四、工艺管理制度1. 工艺流程规划:依照生产要求,订立工艺路线图,包括工序、加工技术、质量要求和工具使用等,确保生产高效。
2. 工艺参数和标准:设计和确定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和标准,包括温度、湿度、时限和规格等,确保合理、规范和科学性。
3. 检验和质量掌控:订立检验和质量掌控方案,建立质量跟踪体制,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质量管理。
4. 环保、安全和卫生管理:订立环保、安全和卫生管理措施,确保有关政策的执行、有害物质的管理和环保要求的落实。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确保作业人员在操作设备时保证自身安全及设备稳定运行,且防止不必要的环境污染,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设备操作和维修的人员。
三、设备管理1.设备操作人员需在对应资格证上岗,并持证上岗。
2.设备操作人员需熟知所负责设备的操作流程、技术参数、紧急应变方案及其运行维护。
3.设备维保人员需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检修维护设备,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并记录设备运行的数据日志。
4.设备操作人员需掌握国家安全规定,严格遵守作业规程。
四、人员管理1.作业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前需接受类似保险公司的风险培训和相应的考核。
2.作业人员需掌握应急措施,保证安全。
3.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执行操作。
4.作业人员需按照职责范围进行操作,严禁未经授权改动设备。
五、技术设施管理1.投资方需按照国家有关供气质量标准选择设备。
2.检修、维护及更新设备时需符合国家标准。
3.对使用寿命已经到期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
六、环境管理1.有序排放设备尾气,排放水质与大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2.稳步实施清洁生产,确保运营管理过程中污染、废弃物的最低化。
七、风险管理1.实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做到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记录设备运行日志。
2.将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设备制造商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检修、维护计划,防患于未然。
八、管理实施1.对违反管理规定的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纪律性处分。
2.进行设备操作人员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促进设备操作人员及时进行培训和学习。
九、制度维护1.本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修订,以便跟上国家制度及时更新。
2.全体作业人员需熟知此管理制度。
十、总结本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保证设备运行正常、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全体工作人员应以此为准则,执行好相应的规定。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更改的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可连续性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效管理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的更改是至关紧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内相关更改事项,确保更改的合规性、透亮度和可追溯性。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全部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的更改。
三、定义1.人员更改:包含但不限于员工入职、晋升、调动、离职等更改情况。
2.机构更改:包含但不限于组织架构调整、职能划分更改等情况。
3.工艺更改:指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更改。
4.技术更改:指与技术相关的系统、设备、工具、软件等方面的更改。
5.设施更改:指与设施设备相关的改造、更新、更换等方面的更改。
6.作业过程更改:指与作业过程相关的调整、优化、改进等方面的更改。
7.环境更改:指与四周环境、气候、生态等相关的更改。
四、管理标准1.更改管理流程:–提交更改需求:更改发起人应将更改需求书面提交给相应部门经理,包含更改的目的、影响、风险评估等相关信息。
–更改评估和审批:相应部门经理负责召集相关人员对更改需求进行评估和审批,包含评估更改对业务的影响、合规性以及猜测的风险等。
–更改实施计划:经审批通过的更改需求,由相应部门经理指定相关负责人订立认真的更改实施计划,并确保计划中包含了更改的目标、时间表、资源需求等。
–更改实施:更改实施计划由指定的负责人领导实施,并确保更改过程的记录、检查和评估。
–更改验证和确认:在实施更改后,更改的效果将由相应部门经理和相关人员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更改的效果符合预期结果。
–更改关闭和总结:依据实际情况,由相应部门经理对更改进行关闭和总结,包含更改的成绩、经验教训等。
2.更改管理责任:–部门经理负责更改的评估、决策和审批,确保更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
–相关负责人负责订立和实施更改计划,并确保更改计划的质量和进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变更的体系和流程。
这个制度涉及了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和环境等方面,旨在确保变更的安全、有效和可控。
首先,这个制度明确了人员和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变更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机构应设立变更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变更管理的协调和监督。
其次,该制度规定了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和环境的变更管理要求。
工艺和技术变更应经过论证和审核,确保其安全、可行和有效。
设备变更应经过设备管理部门的批准和实施,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稳定运行。
作业过程的变更应经过作业管理部门的评估和批准,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环境变更应经过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批和监督,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健康。
此外,该制度规定了变更管理的流程和程序。
变更管理的流程包括变更申请、变更评估、变更批准、变更实施、变更验证和变更关闭等环节。
变更管理的程序包括变更申请书的填写、变更评估报告的编制、变更审批文件的签署、变更执行计划的制定、变更验证报告的编制和变更关闭文件的归档等。
另外,该制度还规定了变更管理的文件和记录要求。
变更管理的文件包括变更管理手册、变更管理程序、变更申请单、变更评估报告、变更审批文件、变更执行计划、变更验证报告和变更关闭文件等。
变更管理的记录包括变更申请记录、变更评估记录、变更批准记录、变更实施记录、变更验证记录和变更关闭记录等。
最后,该制度还规定了变更管理的监督和评估要求。
变更管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变更管理的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方式进行。
综上所述,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变更的体系和流程,能够有效提高变更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能够确保变更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5篇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5篇第一篇: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3变更管理定义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变更管理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
4变更管理的分类 4.1工艺、技术的变更:4.1.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4.1.2原料介质变更;4.1.3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4.1.4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4.1.5工艺参数的变更;4.1.6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4.2设备设施的变更:4.2.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4.2.2安全设施的变更;4.2.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4.2.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4.2.5临时的电气设备等;4.2.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4.3管理的变更:4.3.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4.3.2人员的较大变更;4.3.3管理机构的变更; 4.3.4管理职能的变更; 5变更管理职责5.1项目或技改部门负责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变更管理;5.2工艺部门负责现有工艺设备,原料介质,操作条件,工艺参数等变更管理;5.3 设备、动力部门负责现有设备设施、安全设施、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等的变更管理;5.4劳动人事部门负责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5.5相关部门负责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变更管理。
6变更程序6.1变更申请。
变更实施前,变更的实施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
6.2在实施变更时,变更申请人(单位)应填写《安全变更申请表》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安全生产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方面的变更在所难免。
这些变更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也可能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状况产生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对确保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使企业对变更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方面的变更。
四、职责4.1 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审批涉及安全生产的重大变更。
4.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4.3 相关部门负责提出变更申请,参与风险评估,执行控制措施,并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反馈。
五、变更管理程序5.1 提出变更申请相关部门在计划实施变更前,应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供相关资料。
5.2 风险评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接到变更申请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5.2.1 变更对人员安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的影响;5.2.2 变更对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的影响;5.2.3 变更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影响;5.2.4 变更可能产生的其他安全隐患。
5.3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5.3.1 人员培训和资质要求;5.3.2 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5.3.3 作业环境的改善;5.3.4 工艺、技术的调整;5.3.5 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5.3.6 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5.4 审批变更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变更申请及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给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审批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变更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确保变更的实施不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5.5 实施变更变更经审批通过后,相关部门应按照控制措施的要求,组织实施变更。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背景为了保障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境的稳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以及环境变更进行规范管理。
人员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在人员招聘和调配阶段,要确保人员接受过相应的培训,让他们全面了解所要从事的工作、所要应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培训内容中应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等。
对于有特殊技能或从事特殊岗位的人员,还需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
人员招聘和考核企业应根据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人员招聘标准,确保招聘到合适人才。
在人员入职后,应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人员的工作业绩、职业操守和相关参与工作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估。
人员更替在人员更替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交替培训和工作手续审批,确保风险管理不会出现任何空白。
机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特定的安全环保要求,设置相应的机构部门,明确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
机构运营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应确保总体规划和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强对工作流程、环节和场所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工作风险进行防控和预测。
工艺技术设施管理制度设计审查一旦企业需要涉及建筑、设备等变更时,进行设计审查是必要的。
在设计审查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环境风险、安全风险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变更后的过程安全和环境稳定。
设备维护设备检修和维护是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设备安全保护装置、仪表表现指标等,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工艺控制工艺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标准,完善程序化操作指导,遵循科学标准、合理控制的原则,避免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污染风险。
环境变更管理制度变更评估当企业产生环境变更时,需要对该变更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应涵盖影响因素的全面性和具体区域、对象及其管理的相关安全控制要求。
变更实施在变更实施前,应着重考虑对环境、人员及机构设施的影响,在保证安全与环保的基础上以科学、规范的方式进行环境变更。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企业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调整,如引进新工艺、技术、设备、设施,重新组织人员、机构,改变作业过程等。
这些变更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 管理内容对于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2.1 变更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变更管理制度,包括变更申请、变更评审、变更批准、变更实施、变更验证等环节。
重要的变更,如工艺方案变更,应该进行审批和备案。
要对变更后的设备、设施、工艺和作业程序进行验证和确认,保证变更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环境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并实施环境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排查和评估,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针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工艺和设备,要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护设施,确保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2.3 安全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机构和制度,对各项生产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针对风险较高的工艺和设备,要建立相应的可靠性设计、装置和操作控制措施,在各个生产环节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2.4 作业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并实施作业管理制度,对各项生产作业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操作步骤,对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生产作业过程的规范化和稳定性。
2.5 人员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并实施人员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人员组织、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措施,提高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责任感,确保为企业服务的人员质量稳定和持续提高。
3. 管理机构企业应该建立适当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应当设立变更管理委员会、环境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标准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变化的控制。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变更的批准,办公室主任负责人员的变更批准,安全生产副经理负责批准工艺、技术的变更,安全生产副经理负责批准生产设施的变更。
3.2办公室负责管理变更的归口管理,安全生产副经理负责生产设施的归口管理、安全生产副经理负责工艺、技术的归口管理。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4控制程序4.1变更类型4.1.1工艺、技术变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
b.原料介质变更。
c.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d.工艺设备的改良和变更。
e.操作规程的变更。
f.工艺参数的改变。
g.公用工程的水、电、气的变更。
4.1.2设备设施的变更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b.安全设施的变更。
c.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d.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e.临时的电气设备。
4.1.3管理变更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b.人员的变更c,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d.管理职责的变更e.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4.2变更程序4.2.1各部门在本单位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需要变更时,应向分管领导提出申请,说明变更的原因及技术依据,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4.2.2各分管领导在接到变更申请后,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是否进行变更。
4.2.3变更批准后,由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实施,任何临时性的变更,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超过原批准的范围和期限。
4.2.4变更实施结束后,分管领导应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确保变更到达计划要求,变更分管领导还应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4.2.5所有变更的记录应填写在“xxx有限公司变更记录”上。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引言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方面的变更是常见的。
这些变更可能涉及到组织架构调整、工艺流程改进、技术设备更新、作业步骤调整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动。
为了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减少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问题,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管理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一、人员变更管理制度1. 变更范围和流程在人员变更方面,企业需要制定清晰的变更范围和流程。
变更范围可以包括人员职位调整、岗位调整、人员晋升等内容。
变更流程应该包括变更申请、审批、通知等环节。
2. 变更风险评估在人员变更中,有些变更可能会带来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企业应该建立一套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带来风险的人员变更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3. 变更管理记录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记录制度,记录所有的人员变更信息,包括变更事项、变更原因、变更流程等内容。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变更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
二、机构变更管理制度1. 变更范围和流程机构变更是指企业组织架构的改变,可能涉及部门调整、职能调整、岗位调整等内容。
企业应该制定清晰的变更范围和流程,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
2. 变更决策机制机构变更涉及到的决策可能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变更决策机制。
这包括变更决策的参与者、决策流程和决策依据等方面。
机构变更实施前后需要进行充分的监控和控制,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此,企业可以制定一套变更实施和监控的流程,并且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和跟踪。
三、工艺、技术、设施变更管理制度1. 变更申请和批准在工艺、技术、设施方面的变更中,人员需要提出变更申请,并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进行批准。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清晰的变更申请和批准制度,确保变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建立和实施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以保证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安全、高效、环保运行。
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内部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奖惩、安全教育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制度。
此制度应明确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岗位职责,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和考核,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习惯。
2.机构管理制度:机构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此制度应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与权限,确保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3.工艺、技术管理制度:工艺、技术管理制度是指对工艺、技术变更进行管理的制度。
此制度应确保任何工艺、技术变更在进行之前都经过科学的评估与分析,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变更,以确保变更后的工艺、技术能够满足安全、质量和环保要求。
4.设施管理制度:设施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设施的选型、安装、维护和报废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此制度应明确各类设施的标准和要求,并建立维护、检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利用。
5.作业过程管理制度:作业过程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各类作业过程的规范管理制度。
此制度应明确各类作业过程的步骤、操作要求、工艺参数和安全措施,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高效、环保运行。
6.环境变更管理制度: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环境变更的规范管理制度。
此制度应对环境变更的识别、评估和控制进行规范管理,并建立环境变更的审核和审批机制,确保环境变更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
为了确保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安全、高效、环保运行,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其贯彻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核,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企业运营发展的需要。
关于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关于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变更规范管理,研究、实施对安全生产有利的各种变更,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甚至潜在的事故隐患,促进变更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2、范围涉及公司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后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一系列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或减少其不利影响的管理措施;3、职责3.1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员的调动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3.2技术部门负责评估生产工艺、技术和作业过程变更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2设备部门负责评估设施变更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3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评估人员、机构变更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4车间负责对于人员、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等变更在培训、管理、控制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4、管理规定4.1变更的含义4.1.1人员变更包括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等。
4.1.2机构变更包括安全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变更。
4.1.3工艺、技术及作业过程变更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工艺参数的变更;作业程序的变更等。
4.1.4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安全设施的变更;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设备材料代用变更;临时的电气设备等;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变更。
4.1.5环境变更是指厂区内和车间内布局、操作人员的作业环境等发生变更。
4.2变更的申请4.2.1要求变更的单位写变更申请报告,报分管领导或企业负责人。
4.3风险评估及审批4.3.1企业负责人要求安委会或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安全、技术、设备、管理等部门人员,对涉及到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备、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要求相关部门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汇总。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最全最新)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一、人员变更管理1、领导管理层人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进行上岗培训教育。
2、安全主管、安全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到管理部门报名参加业务培训,获取安全员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3、技术人员人员变更,需进行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教育。
4、新工人上岗,需进行“三级教育”培训考核。
5、换岗复工人员,需从新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6、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变更,需进行体检,办理操作证,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
二、机构变更管理1、中层管理部门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2、车间班组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
3、按照管生产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不能随意进行机构变更。
三、工艺和技术变更管理对变更环节进行评估、评价,组织建立管理档案,注重完善安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工作人员开展“四新”教育。
四、设施变更管理严格执行设备、设施验收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完善手续,新设备安装验收,必须安全设施齐全,状态良好,达到标准操作环境状态。
五、作业过程变更管理制定详实操作规程,建立危险辨识与控制措施,建立管理档案,对作业全过程进行安全状态评估评价,保障安全作业过程良好运行。
六、环境变更的管理1、环境变更必须要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定值管理,保证事故应急、安全救护、疏散条件,通道、设施标准规范。
2、变更前做好审批、申报工作,不能随意违建、改建。
3、充分调查了解周边环境影响状态,落实评估评价程序,以免造成建后变更,财产损失。
七、制度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组织机构执行制度的责任落实工作,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发挥员工代表的监督作用,为企业领导决策保驾护航。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1. 引言在现代企业运营中,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和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介绍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确保变更的可控性和风险的最小化。
2. 管理目标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变更;•确保变更的可控性,避免变更带来的风险;•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效率,实现变更的预期目标;•确保变更的可追溯性,方便后续的审计和追责。
3. 管理原则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变更管理应从影响最小的层级开始,逐步扩大范围;•变更管理应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确保变更的安全性;•变更管理应依赖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避免主观判断和主观决策带来的风险;•变更管理应注重相关人员的参与和沟通,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变更管理应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4. 变更管理流程变更管理应该包括以下主要步骤:4.1 变更申请与评估当有变更需求时,相关人员应填写变更申请表,包括变更内容、理由、影响范围等信息。
申请表需要提交给变更管理小组进行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变更管理小组应考虑变更的合理性、必要性、风险和适应性,并综合评估各方面的影响。
4.2 变更计划制定根据变更申请的评估结果,变更管理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
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表、资源分配、风险控制措施等信息。
4.3 变更实施和监控在变更实施阶段,变更管理小组应严格按照变更计划执行,并监控变更的进展和效果。
必要时,可以进行变更回滚或调整。
4.4 变更评估和总结在变更实施完成后,变更管理小组应对变更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优化。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更改安全管理制度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更改的安全管理,确保企业的运营过程安全可靠,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企业员工,包含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
3. 人员安全管理3.1 录用程序1.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订立并执行有效的录用程序,包含背景调查、面试、参考人员纪录以及相关资质证书等。
2.依据职位要求和工作内容,确保招聘的人员拥有相关技能和经验。
3.2 岗位责任1.为每个岗位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岗位职责的透亮度和连贯性。
2.每个岗位应有专人负责,确保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安全性。
3.3 培训和教育1.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供应必需的培训和教育料子,包含相关政策、规定、操作流程等。
3.鼓舞员工参加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自身职业本领和安全管理知识。
3.4 员工考核1.建立合理的员工考核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2.考核标准应包含工作绩效、安全记录、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3.依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和相应培训。
4. 机构安全管理4.1 组织结构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组织结构应能够支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决策的快速响应。
4.2 沟通与协作1.鼓舞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全员参加的安全管理氛围。
2.定期召开安全管理睬议,共享安全经验和最佳实践。
4.3 信息管理1.建立完满的信息管理系统,包含安全相关的文档、资料和记录。
2.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便于查询和审计。
5. 工艺、技术与设施安全管理5.1 工艺与技术选择1.在选择工艺和技术时,应考虑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2.评估各种工艺和技术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掌控措施。
5.2 设施的安全性1.负责对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
2.对新增设施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安全环保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该制度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针对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的需求和实践,确保变更管控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及服务活动中的以下范畴的管理:1.人员变更:包括招聘、调配、离职等人员变动。
2.机构变更:包括单位、部门、岗位等机构编制变动。
3.工艺技术变更:包括工艺流程、生产工艺、工艺设备、工艺技术等改变。
4.设施环境变更:包括原材料、能源、仓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动。
5.生产过程变更: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变动。
三、管理流程1.变更申请:任何变更之前都需要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人需明确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变更影响及变更方案等。
2.变更审核:由对应职能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审核,审批合格后将提报给管理层审批。
3.变更批准:各职能部门经过审核,将变更申请汇总提报管理层审批。
如经管理层审批通过,对变更内容进行批准,并记录于变更管理文件。
4.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开始执行,由各职能部门开展实施并监管。
执行完毕后必须提交闭环报告。
5.变更验证:由质量管理部门对变更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如不符合怀疑或发现问题,需要进行反馈并进行工程处理。
四、管理要求1.变更管理应当有专门的人员和部门负责管理,各职能部门应当配合协调,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2.对于每一个变更,必须有明确的变更流程和规范的变更文件,能够保证变更的安全及保密性。
3.变更申请、审核、批准、实施等环节中的责任及相应的文件,必须做到信息共享,并进行归档存储。
4.对于未经变更管理程序审核的变更,将视为无效,申请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5.变更管理文件应及时更新,以保证变更管理各环节的核心要求有效得到贯彻、执行。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一、目的1.1、为消除或减少由于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二、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总部机关各部室及各生产基地。
2.2、本制度规范了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的管理流程、措施及要求。
三、名词解释3.1、工艺设备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安装设备、加工方法、机加工装、电焊工装、装配工装改变、车速提升等)。
3.2、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3.3、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3.4、人员变更: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变动和临时承担有关工作。
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3.5、关键岗位: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
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
四、职责4.1、生产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制度。
4.2、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本制度,并提供培训、监督与考核。
4.3、各相关部门负责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对本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五、管理要求5.1、工艺设备变更5.1.1、工艺设备变更范围包括:5.1.1.1、生产能力的改变。
5.1.1.2、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5.1.1.3、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5.1.1.4、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5.1.1.5、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5.1.1.6、工艺参数的改变。
5.1.1.7、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5.1.1.8、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
5.1.1.9、操作规程的改变。
5.1.1.10、试验及测试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保证企业在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情况下正常、安全的进行生产工作,并尽快的恢复,特制订该制度。
2 范围
企业内部所有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情况。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人员变更时的相关培训及考核。
3.2 安全员负责与安全相关的教育及项目变更后的危险、隐患调查及控制措施制订。
3.3 安全员负责与安全相关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相关环境变更时的审查及审批工作。
4 管理内容
4.1 人员变更管理
4.1.1 领导管理层人员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进行上岗培训教育。
4.1.2 安全主管、安全员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并到管理部门报名参加业务培训,获得安全员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4.1.3 技术人员变更,需要进行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教育。
4.1.4 新员工上岗,需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4.1.5 换岗复工人员,需重新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4.1.6 特殊工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变更,需进行体检,办理操作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4.2 机构变更管理
4.2.1 管理部门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并传达相关规章制度。
4.2.2 生产班组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并传达相关规章制度。
4.2.3 不能随意进行机构变更。
4.3 工艺和技术变更管理
4.3.1 对变更环节进行评估、评价,组织建立管理档案。
4.3.2 完善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安全性与标准化。
4.3.3 在员工之中开展“四新教育”,即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时或员工调换工种时,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4.4 设施变更管理
4.4.1 建立档案,完善设备、设施变更手续。
4.4.2 对变更的设施进行审批和验收管理,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
后产生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4.4.3 变更安全设施,在建设阶段应经设计单位和公司企管安保处书面同意,在投产后应经安全管理部门和公司企管安保处书面同意。
重大变更的,还应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
4.5 作业过程变更管理
4.5.1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进行危险辨识,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5.2 建立管理档案,对作业过程进行安全现状评价,保障作业过程的安全。
4.6 环境变更管理
4.6.1 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制度,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6.2 合理布局,保证事故的应急管理、安全救护和疏散条件。
4.6.3 保证通道、设施的标志规范。
4.6.4 变更前做好审批、申报工作,不能随意违建、改建。
4.6.5 充分调查、了解周边环境状态,一面造成建成后变更,造成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