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手足癣的中医辨证治疗
手足癣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
手足癣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方法一、手足癣中医治疗方法1.取荆芥、防风、白芷、苦参各15克,黄柏、黄连各20克,白鲜皮12克,白矾10克,食醋1000毫升。
将诸药放入适宜瓷器内,加入食醋浸泡,密闭浸泡7日后,过滤,取液分装。
用棉棒蘸取药液涂抹患处,每日3~5次,7日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2.取狼毒、蛇床子、土荆皮各30克,木鳖子20克,黄连15克,食醋1200毫升,将上述药物浸入食醋中24小时,加入少量清水,文火水煎,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放入盆内,将患处浸泡30分钟,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剂,5剂为一疗程。
3.取白及、石榴皮、苦参、春根皮各35克,艾叶、浮萍各15克,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各20克,食醋适量。
水煎至药液约1500毫升,过滤后加食醋,浸泡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一剂药可重复使用4次。
继发感染者加大黄、黄柏各30克,甘草15克。
4.取川芎、红花、大风子、白矾各12克、冰片6克、皂矾15克,上药加米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用药液浸泡患处。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一剂可连续使用2天。
水疱型加大黄、藿香各10克;糜烂型先将乌贼骨、炉甘石研细末,均匀撒在糜烂面上,待干燥后再给予浸泡。
5.取紫草50克,儿茶、苍耳子、苦参、徐长卿各30克,苍术、黄柏、川椒各20克,蝉蜕、枯矾各15克,上药加水适量,文火煎15分钟,先用淡盐水清洗患处,再以药液浸泡30分钟左右,每剂煎洗2次,早晚各一次,3剂为一疗程。
6.取仙人掌,去刺,捣烂取汁,涂于患处,每日2~3次,5~7天即可痊愈。
7.取斑蝥4个,花椒20克,土槿皮30克,老陈醋1000毫升。
将斑蝥、花椒、土槿皮浸入醋中,次日煮沸,用药汁浸泡患肢,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一周左右可痊愈。
二、手足癣西医治疗方法1.鳞屑水疱型复方苯甲酸搽剂、复方雷锁辛搽剂,1%~3%益康哇、咪康唑、克霉唑或酮康唑霜等均可酌情选用,外搽,每日2~3次。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手足癣
中医如何辨证施治手足癣1. 引言手足癣,即手足癣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
中医认为手足癣主要由湿热困脾,湿浊内蕴,气血不畅等多种病因导致。
中医辨证施治手足癣注重从整体出发,以辨证施治为核心,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2. 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手足癣的辨证施治,中医主要从病因、病机、证候三个方面进行辨证。
2.1 病因手足癣的病因较多,包括体质虚弱、湿热内蕴、气血不畅等。
因此,在辨证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的体质、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细致地了解病因。
2.2 病机手足癣的病机主要包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津亏血蚀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确定病机的主要侧重点。
例如,湿热蕴结型手足癣患者常伴有红、肿、痛、渗等症状,而气滞血瘀型手足癣患者常伴有色素沉着、疤痕形成等症状。
2.3 证候在中医辨证施治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观察患者的证候。
手足癣的证候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湿证、热证、气血瘀滞证等。
不同的证候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3. 中医施治中医施治手足癣主要包括内治和外治两个方面。
内治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内部的病理状态,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而外治则是通过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症状、清除病菌。
3.1 内治内治是中医治疗手足癣的核心。
根据病因、病机、证候的辨证,可以开具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白鲜皮、连翘、黄柏、金银花等,可以清热解毒、燥湿利水、活血祛瘀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脾胃,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2 外治外治是辅助治疗手足癣的重要措施。
外治包括外用药物、外敷疗法等。
外用药物常用的有硫磺制剂、酮康唑、复方酮康唑等,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杀灭病菌、缓解症状。
外敷疗法包括草药洗剂、煎药浸液等,可以湿敷、热敷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变部位的恢复。
4. 预防与注意事项手足癣的预防与注意事项也是中医所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与注意事项:•保持手部和脚部的干燥,避免长时间泡水。
中医辨证治脚癣的方法 -回复
中医辨证治脚癣的方法-回复脚癣是一种常见的常见的真菌感染,也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中医辨证治疗脚癣注重从整体上调整病人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的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并消除引起脚癣的真菌感染。
下面将一步一步介绍中医辨证治脚癣的方法。
第一步:辨证中医辨证是根据脚癣患者的整体病情来确定治疗方法的重要步骤。
根据中医理论,脚癣可以分为湿热脚癣和寒湿脚癣两种类型。
湿热脚癣表现为脚趾间的瘙痒、红肿、渗液、剧烈疼痛,个别病例可能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中医的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消肿散结。
寒湿脚癣表现为脚趾间的湿疹、瘙痒、泡状水疱,症状加重时会出现寒性痛、畏寒、尿频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中医的治疗重点是温中散寒、祛湿止痒、补益气血。
第二步:治疗根据辨证结果,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脚癣。
对于湿热脚癣患者,中医常常会采用中药外用洗液和中药药浴。
中药外用洗液一般含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功效的药物,可用来清洁患处、消除真菌感染。
药浴则通过将中药煮沸浸泡脚部,使药物渗入皮肤,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对于寒湿脚癣患者,中医常常会采用艾灸、中药泡脚和中药内服的方法。
艾灸是一种将艾叶燃烧放在特定穴位上的方法,可以温暖经络,祛除湿寒,帮助消除湿气。
中药泡脚是将中药材煮沸后浸泡脚部,帮助温中散寒,祛湿止痒。
同时,中医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中药内服方剂,以补益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
第三步:调养除了治疗,中医还强调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以提高抵抗力,预防脚癣复发。
首先,中医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脚部的干燥和清洁,避免长时间穿着合成材料的袜子和鞋子。
此外,中医还强调合理饮食,避免过多吃辛辣和油腻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中医还强调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最后,中医还推荐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治疗手足癣中医的妙招
治疗手足癣中医的妙招
某些病,可能用西医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都没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换上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对这个病的治疗就会很有效果,效果明显,这也是中医的微妙之处,也是受到很多患者的青睐,那么对于手足癣这个病,用中医治疗的话,效果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治疗手足癣的妙招。
中医外治手足癣的方法
1.浸洗
法苦参30克,百部30克,白鲜皮30克,土槿根皮30克,蛇床子12克,透骨香12克,枯矾12克,硫黄12克,花椒12克,冰片3克。
煎水后浸泡患部,手足不能同用。
浸泡后的药液不能重复使用。
2.外擦
由金银花、苦参、地丁、蒲公英、乳香、紫荆皮、没药、麝香、龙血竭、海螵蛸、白花蛇等40余味中药成分组成的中药外用水剂惠肤抑菌液,对脚臭,脚汗,脚痒,手足癣、糜烂、水泡脱皮、干裂等疗效极佳。
拔毒止痒,活血通络,养肤生肌,清凉血液,杀灭足部细菌真菌,疗效极佳。
宣壅逐湿,清热解毒,调血行气等作用可以有效达到对手癣的恢复和治理。
3.外用
复方土槿皮酊外搽。
还可用枯矾3克,雄黄9克,黄柏9克,黄连9克,冰片3克,青黛6克,研为细末,可涂在浸渍型的皮损处;也可用麻油调成糊状搽在皮损处。
中医治疗手足癣和其他治疗的方法相比,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中医治疗手足癣的方法并不是适合每一个手足癣的患者,可能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患有的病情也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具体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还是其他的,最好是根据医生的建议去选择。
手足癣的中医治疗方法
手足癣的中医治疗方法手足癣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皮肤真菌病,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日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手足癣是一种皮肤癣菌感染手足部位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病,发病率居浅部真菌病首位,其发病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而手搔抓足癣部位是引起手癣的主要原因,且该病易复发,国内足癣复发率高达50%~80%。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工作和社交、情绪和心理等。
所以得了手足癣为了避免威胁自己的健康影响别人的健康,应该及时选择有效的方法来消除手足癣。
对于手足癣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激素药物治疗,其引起的副作用包括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
对肾脏也可造成一定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等。
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
病人还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激素产生了的依赖性,停药后原发病变反跳加重与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所以要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需要彻底根除过敏原。
病人还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中医认为手足癣是由于体表皮肤卫生失理,湿、热、虫、毒外侵皮肤所致,故治宜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外洗中药金苦参白花蛇爽肤洗液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配伍金银花清热燥湿作用增强。
地肤子苦寒,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其活性成。
蛇床子、白花蛇等辛、苦、温,可散寒燥湿、杀虫止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杀菌效果明显。
外用可治疗各种癣菌病,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苦参、黄连、黄柏、白藓皮、蛇床子、白花蛇等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所以先使用中药外洗,不仅可及时清洗患处,使皮肤渗透性增强,同时可使药效在皮内作用持续时间持久,增强了抗真菌活性。
中医药治疗手足癣
蔓 荆子 6 , g 生地 2 g甘草 6 。水煎服 , 曰 1剂 , 0, g 每 早
晚分 服 。
2 龙 1g全 蝎 9 , .地 , 5 g 甘草 3 , g 共研 细末 , 每次服 3 , 日 3次。 g每
3 .白芷 1 g 川 芎 l g 酸 枣 仁 0, 0, 1g 2 。水 煎服 , 日 1剂 , 晚分 服 。 每 早
碎 后放入 7 %酒精 1 0 ml 5 O 0 中浸泡 1 ,过滤 后再加 周
7 %酒 精 至 1 0 ml 擦 患 处 。 0 O0 , 外
胃溃疡 : 香椿 芽 2 0 , 5 g碾碎后 与适量红枣 泥调和为 丸 , 每 丸重约 3 , g每次 2丸 , 开水送服 , 1 2次 。 温 每 3 呕吐: 香椿 叶 2 g水 煎 , 0, 服用时 以生 姜 3片为药 引 , E 每 t
E -malnkm@ 1 6C 1 isjl : 2 . T OI
.
疾病防治 ・
1 藁 本 .
治 偏 痛 验 王 则
偏 头痛 是 一种 临床 常见 病 症 , 亦称偏头风 。主要表现 为反复发作
性 头 痛 , 势 甚 剧 , 左 或 右 , 为 痛 或 多
1g O ,白 芍 1 g 0, 菊花 1g I 2 ,JI 芎
编辑/ 永 彭
5 7
各 4 。共 研成 细末 , g 过 筛和匀 ,将足 癣患 处洗净 擦干 ,然 后将
药 粉均匀撒在 趾缝 间
趁热熏洗患处 , 每次 1 2 分钟 , 日2次。 5~ 0 每
每 疥疮 : 鲜香椿 叶适 量 , 水煎 5 0分钟 , 渣取 汁液 , ~1 去 待温 糜烂痒处 , 天 2次 适用于浸渍型足癣 。 度适宜 时 , 外洗患处 , 日数次 。 每
中医执业医师外科学考点:癣
中医执业医师外科学考点:癣体癣(圆手足癣花斑癣头癣癣)(俗称鹅掌脚湿又叫铜白秃疮肥疮汗斑)风气钱癣西医白癣黄癣手癣足癣儿童好发,成年多汗体好发人学龄儿多发于青壮年多见人多质青年群童成年人男性于农见多发村多数好发于多汗部发作部为单脚趾缝面颈,躯位,及四头部头部位手发多发干及四肢近心病肢近端端皮损特征是在头皮有掌心覆盖灰黄癣皮损特可家庭或指白鳞屑痂堆征为环中互相缝水的斑积呈脚糜烂形或多传染。
大疱,或片。
头蜡黄瘙痒伴环形的小不一,临床表掌部发常在色。
鼠特殊臭斑块,边边界清现皮肤距头尿臭味为特界清楚,楚的无角化0.3 ~味。
永征中心消炎症性脱屑。
0.8cm久性退,外围斑块。
微瘙痒处折脱发扩张痒感难忍断。
青春期可自愈癣的治疗方法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必须彻底治疗。
可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 一) 白秃疮、肥疮采用拔发疗法( 二) 鹅掌风、脚湿气1.水疱型:可选用 1 号癣药水、 2 号癣药水。
2.糜烂型:可选 1:1500 高锰酸钾溶液、 3%硼酸溶液、二矾汤或半边莲 60g 煎汤待温,浸泡 15 分钟,次以皮脂膏或雄黄膏外搽。
3.脱屑型:可选用以上软膏外搽,浸泡剂浸泡。
( 三) 灰指甲每日以小刀刮除病甲变脆部分。
练习题患者,男, 30 岁。
两大腿内侧可见 3 枚钱币形红斑,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无明显疼痛,瘙痒感明显,多在夏季加重,入冬减轻。
应首先考虑的是A.圆癣B.紫白癜风C.白秃疮D.鹅掌风E.肥疮『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考查圆癣即体癣的特点--- 中心消退,外围扩张B.紫白癜风:未涉及C. 白秃疮:西医之白癣 ( 灰白色鳞屑,头皮0.3-0.8CM 处折断。
青春期自愈 )D. 鹅掌风:西医之手癣 ( 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手掌皮肤肥厚,状如鹅掌 )E. 肥疮:西医之黄癣 ( 黄色癣痂堆积,鼠尿味,永久性脱发)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因皮肤油腻 ( 油性皮肤 ) ,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辨证治脚气的方法
中医辨证治脚气的方法脚气,又称为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潮湿、瘙痒、脱屑、发炎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脚气的方法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中药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辨证治疗脚气的方法。
1. 湿热症状型脚气治疗:湿热症状型脚气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潮湿、瘙痒、脱屑、发炎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疏风清热、解毒祛湿的中药,如石韦、连翘、地黄等。
此外,还可使用煮脚水疗法,将石韦、黄连煮沸,煮熟后加入足浴盆中,浸泡双脚20-30分钟,每天1-2次。
2. 湿热症状型脚气伴有疮疖:湿热症状型脚气伴有疮疖主要表现为足部有疮口、疖子,并伴有瘙痒、红肿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疏风清热、解毒、消炎、祛湿的中药,如蒲公英、金银花、黄柏等。
此外,还可用橙皮煎水,用纱布浸湿后敷于患处,每日1-2次。
3. 湿热症状型脚气伴有糜烂渗出:湿热症状型脚气伴有糜烂渗出主要表现为足部有糜烂疮疖,并伴有瘙痒、渗出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疏风清热、解毒、消炎、祛湿的中药,如石韦、连翘、黄柏等。
此外,还可用石韦煎水,用纱布浸湿后敷于患处,每日1-2次。
4. 寒湿症状型脚气治疗:寒湿症状型脚气主要表现为足部湿冷、疼痛、浮肿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温中散寒、祛湿痰的中药,如陈皮、独活、细辛等。
此外,还可使用煮脚水疗法,将陈皮、独活、细辛煮沸,煮熟后加入足浴盆中,浸泡双脚20-30分钟,每天1-2次。
5. 风湿症状型脚气治疗:风湿症状型脚气主要表现为足部湿冷、疼痛、肿胀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温经散寒、祛风湿的中药,如肉桂、乌药、川芎等。
此外,还可使用煮脚水疗法,将肉桂、乌药、川芎煮沸,煮熟后加入足浴盆中,浸泡双脚20-30分钟,每天1-2次。
总结起来,中医辨证治疗脚气的方法主要根据症状类型进行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石韦、连翘、地黄、蒲公英、金银花、黄柏、陈皮、独活、细辛、肉桂、乌药、川芎等。
此外,煮脚水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中医辩证治疗手足癣
中医辩证治疗手足癣1. 引言手足癣,又称扁平疣、寻常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在手掌、足底和指跖部位出现粟粒至薄片状的丘疹或斑块,并伴有轻度瘙痒。
中医辨证治疗手足癣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辨证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手足癣的目的。
2. 中医对手足癣的辨证分型中医将手足癣分为寒湿病、湿热病和血瘀病三种辨证类型。
2.1 寒湿病寒湿病是指手足癣病程较长,瘙痒较轻,丘疹或斑块颜色较浅,且有湿气聚集的病情。
此型患者常伴有寒战、畏寒、肢体麻木等症状,舌苔薄白,脉象沉缓。
2.2 湿热病湿热病是指手足癣病程较短,瘙痒较重,丘疹或斑块颜色较深,且伴有湿热积滞的病情。
此型患者常伴有口苦口干、尿短赤等症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2.3 血瘀病血瘀病是指手足癣病程较长,皮肤颜色苍白或暗红,伴随色素沉着。
此型患者常伴有月经不调、经痛、舌痛等症状,舌质暗淡,舌苔紫暗,脉象细弦。
3. 中医治疗手足癣的常用方剂3.1 寒湿病型方剂3.1.1 金黄抑湿丸【处方】半夏10g,枳实10g,厚朴10g,茯苓10g,黄柏10g,连翘10g。
【主治】祛寒除湿,温经散结。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煎服。
连续服用3个月。
3.1.2 逍遥丸【处方】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生姜10g,甘草10g,牛蒡子10g,大黄10g。
【主治】燥湿痛痒,消根不复。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煎服。
连续服用3个月。
3.2 湿热病型方剂3.2.1 白虎汤【处方】石膏30g,知母15g,芒硝15g,甘草10g。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煎服。
连续服用2个月。
3.2.2 三黄湯【处方】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0g,蒺藜10g,生地10g,大黄10g。
【主治】疏风解毒,清利湿热。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煎服。
连续服用2个月。
3.3 血瘀病型方剂3.3.1 桃红四物汤【处方】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桃仁10g,红花10g。
手足癣的中医辨证治疗
手足癣的中医辨证治疗手、足癣是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侵犯指(趾)间、手、足掌皮肤所引起的皮肤病。
临床上急性损害以丘疹、水疱,慢性损害以鳞屑角化为特点。
手癣中医称之为“鹅掌风”。
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鹅掌风记载:“此证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
”足癣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田螺疱”“臭田螺”相似。
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田螺疱,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
连生数疱,皮厚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下注,或因久居湿地染毒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发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主要为红色毛癣菌。
发病与密切接触传染源有关,用手搔抓患处或与患者共用鞋袜、手套、脚盆等,且与发病气候有关,特别是湿热气候。
主要症状好发人群: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
分布部位:足癣的分布可散发或密集分布,多先自一侧发生,时久亦可蔓延至对侧。
皮损均可延至到足背,形成弧状或环状边缘,表面有丘疹、鳞屑,形态与体癣相似。
手癣的病损常局限一侧手,久之可波及对侧,通常于手指某一部位发病,逐渐蔓延至整个手掌,如是念珠菌感染,常发生于第三、四指间。
皮损特点1.足癣:根据皮损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四型,但可同时或交替出现,或以某一型为主。
(1)水疱型:以小水疱为主,散在或成群分布,水疱干燥后可有脱屑,多发生于足跖中部或趾间,瘙痒剧烈。
(2)丘疹鳞屑型:最常见,多见于趾间,皮损为丘疹鳞屑,界限清楚。
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疹及疱疹,有不同程度炎性反应和痒感,疱干后脱屑,反复发生,病情稳定时常以脱屑表现为主。
(3)浸渍糜烂型:以4~5和3~4趾间最常见,表现为趾间糜烂,浸渍、发白、糜烂,瘙痒剧烈,可继发细菌感染。
(4)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
表现为粗厚、脱屑、干燥、皲裂。
手足癣的中医治疗方法
手足癣的中医治疗方法笔者于近年来采用中药洗液联合艾灸治疗手足癣6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手足癣患者63例,治疗前所有患者参照《现代皮肤病学》中浅部真菌的诊断标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镜检结果明确诊断。
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18—65岁,病程半个月至2年。
手癣17例,足癣31例,手足癣15例。
1.2 治疗方法选择外用中药金苦参白花蛇爽肤洗液,每天涂抹在患处4-6次,约20—30分钟后擦干,再对患处进行艾条温和灸,施灸时约距皮肤2—3 cm,每处灸10—min,以患者耐受为宜。
1—2次/d,7 d为1个疗程。
使用时使五指或脚趾充分展开以利于皮肤浸入药液,施灸时要防止烫伤皮肤。
1.3 疗效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真菌镜检阴性;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真菌镜检阴性;有效:皮疹消退20%一60%,自觉症状减轻,真菌镜;无效:治疗前后体征和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
2 结果63例患者经过7—30d治疗后,痊愈38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l 例,痊愈率为60.3%,总有效率为98.4%。
其中10 d内治愈13例,20 d治愈21例,30 d治愈4例。
本组无效患者1例,因合并感染效果不明显。
3 讨论中医认为手足癣多由体表皮肤卫生失理、风邪湿热、虫毒入侵,蕴积皮肤,或相互接触,毒邪相染所成,或久居湿地,感染湿毒所致。
故治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为原则。
金苦参白花蛇爽肤洗液金银花有清热祛风除湿之效,苦参、蛇床子有杀虫止痒解毒之用,川椒、艾叶有温经散寒之效,其中蛇床子其水浸液对多种癣菌有抑制作用,杀菌效果明显。
艾灸实行艾条温和灸,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痒之功效。
先使用中药外用,能使皮肤的渗透力增强,更有利于发挥艾灸散寒除湿的作用。
两者相配合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临床结果表明手足癣多于夏季发病,因夏季出汗较多,且真菌活动旺盛,皮肤毛孔张开,细菌较易入侵;同时夏季用药也最适宜,药物可达皮肤深处全面杀灭蛰伏的真菌,使其充分发挥疗效。
手足癣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手足癣的中医药辨证治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9年第8期□副主任医师张兴(中卫市人民医院宁夏中卫 755000)手癣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也可波及手背;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也可延及足背及踝部。
主要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
临床表现与诊断⒈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陈旧性损害有鳞屑、角化。
可分为水疱型、浸渍糜烂型和鳞屑角化三型。
⒉多呈对称性双侧发病,但一侧发病多年后对侧被侵犯。
发作以夏季为重。
⒊病程慢性,易在炎热季节继发感染引起丹毒或湿疹化。
急性期损害用药不当(过于刺激)可致癣菌疹。
常初发于单侧2、3或3、4指/趾缝间,逐渐浸淫蔓延至手掌、手背、足趾、足跟等。
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⒋急性期水疱顶部、慢性期鳞屑性损害中可查到病原真菌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
外用药物丁芎癣药水主要成分为丁香酊、水杨酸、桃叶酊、川芎酊。
杀菌消炎、止痒。
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皮癣、湿疹、脚气等。
洗净患处,每日涂擦2~3次。
皮肤溃疡者慎用。
紫椒癣酊主要成分为功劳木、五倍子、紫花地丁、苦参、花椒。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用于足癣、手癣及体癣。
消毒棉签蘸药液10毫升擦于洗净的患处,每日2次。
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
擦癣药水主要成分为斑蝥、紫荆皮、花椒、百部、大枫子(去壳)。
祛风、解毒、止痒。
用于风癣、湿癣、金钱癣、牛皮癣等。
摇匀擦抹患处。
孕妇禁用;切勿入口;本品遇冷有白色结晶析出,可在15摄氏度放置片刻待溶后再用。
大枫子油主要成分为大枫子油、硼酸、冰片。
杀虫解毒、散风祛湿。
用于风湿癣疮、雀斑粉刺、血燥风湿、疥疮癞疮,治疗麻风、疥癣、梅毒、酒渣鼻、银屑病等。
凡属风湿虫毒症者均可选用本品,效果极佳。
调匀,涂患处。
中医证型1.湿热证:手足跖部为主的红斑、水疱或趾缝浸渍,有时患者出起针尖大小半酊状透明水疱,疱壁坚实,抓破流津水,或溃烂浸淫,蔓延成片,上覆白皮,疱底鲜红,瘙痒明显。
中医的辨证论治——鹅掌风
总论:是由有害真菌感染⼿⾜部位⽽出现的⽪肤损害。
分别称为⼿癣、⾜癣。
⼿癣俗称鹅掌风,⾜癣俗称脚⽓,⼿癣、⾜癣统称为⼿⾜癣。
疾病介绍:⼿癣为⼿掌的⽪肤癣菌感染,若仅累及⼿背,出现环形或多环形损害,则仍称为体癣。
⼿癣在全世界⼴泛流⾏,我国有较⾼的发病率,双⼿长期浸⽔和摩擦受伤及接触洗涤剂,溶剂等是⼿癣感染的重要原因,患者以青、中年妇⼥为多,其中许多⼈有戴戒指史。
发病机理:⼿癣多来⾃于搔抓⾜癣,股癣和头癣等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甲癣及⼿背部体癣的蔓延,⼿癣的病原菌以红⾊⽑癣菌为主,约占55.6%,其次为⽯膏样⽑癣菌,约占22.7%.⽩⾊念珠菌也可引起与⼿癣相同的损害。
临床症状:有⼆型:⽔疱鳞屑型,起病多为单例,先以⼿掌的某⼀部位开始,特别是掌⼼,⽰指及⽆名指的掌⾯,侧⾯及根部,开始为针头⼤⼩的⽔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觉瘙痒,⽔疱⼲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清楚、病程慢性、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掌并传播⾄⼿背和指甲,甚⾄对侧⼿掌。
有时⽔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
⾓化增厚型:多由⽔疱鳞屑型发展⽽成,患者有多年病史,常已累及双⼿,⽪损⽆明显的⽔疱或环形脱屑,掌⾯弥漫性发红增厚,⽪纹加深,⽪肤粗糙,⼲⽽有脱屑,冬季易皲裂,裂⼝深⽽有出⾎,疼痛难忍,影响活动,促使⼿掌⾓化增厚的因素除⽪肤癣菌外,还与长期搔抓、洗烫、肥皂、洗涤剂,各种化学物品和溶剂刺激以及不适当的治疗有关。
诊断:起病于⼿掌某⼀部位,缓慢扩⼤,最终累及⼤部、全部甚⾄两侧⼿掌,损害为红斑,⽔疱、鳞屑和⾓化增厚,应考虑诊断为⼿癣,真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癣的诊断要点 1.⽪疹发⽣于⼿指侧⾯、屈侧、指间和掌⼼、掌缘等部位。
⽪疹常局限于单侧。
2.常于夏季发病或加重,冬季好转。
3.⽪疹形态分为⽔疱型、鳞屑型、糜烂型三种类型。
各型可互相转化,也可同时存在,不过某⼀时期常以其中⼀型的表现为主。
中医辨证治脚气的方法
中医辨证治脚气的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脚气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分型:根据脚气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分型有风湿瘀血型、湿热蕴结型、脾胃虚弱型等。
2. 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针对脚气的症状和体征选用中药进行调理,常用的中药有白芷、苍术、地黄、金银花等,可通过内服药物或外用药物治疗。
3. 饮食调理: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粗粮等,有助于改善脚气的症状。
4. 穴位按摩:通过刺激脚上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脚气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穴位有足三里、太冲、涌泉等。
5. 预防措施: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穿着湿鞋湿袜,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度锻炼脚部肌肉,可有效预防脚气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治疗脚气的效果会因人而异,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201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癣的辨证论治
①风湿毒聚证
证候:肥疮、鹅掌风、脚湿气,症见皮损泛发,蔓延浸淫,或大部分头皮毛发受累,黄痂堆积,毛发脱而头秃;或手如鹅掌,皮肤粗糙,或皮下水疱;或趾丫糜烂、浸渍剧痒;苔薄白,脉濡。
治法: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地肤子、白鲜皮、威灵仙,或苦参汤加白鲜皮、威灵仙。
②湿热下注证
证候:脚湿气伴抓破染毒,症见足丫糜烂,渗流臭水或化脓,肿连足背,或见红丝上窜,胯下臖核肿痛;甚或形寒高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方药:湿重于热者,用萆薢渗湿汤;湿热兼瘀者,用五神汤;湿热并重者,用龙胆泻肝汤。
手足藓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足藓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手足癣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是因为真菌感染而引起的,当患者病症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引起瘙痒难耐,会出现水疱,甚至导致糜烂等症状表现,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及时进行正规的治疗和调养。
可以使用中医处方来进行治疗,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处方1】苦参15g、蒲公英15g、明矾10g、丁香6g、百部12g、黄柏12g、黄芩12g、败酱草15g、地肤子10g、川椒10g、防风10g,每日1剂,煎洗3-4次,每次10-15min。
功能杀虫,收敛。
主治手足癣伴感染。
★【处方2】取100g干紫地榆切碎,置于蒸馏水700ml中浸泡30min,再煎沸1小时,过滤出煎液,再加蒸馏水300ml入煎过之药渣中,重煎30min后过滤,将两滤液混合加热,浓缩至100ml,做为原液(100%)。
使用时稀释成20%的紫地榆液。
一般外涂患处,早晚各3次,15天为1疗程。
可在上方中加入按同样方法制成的心不干、飞龙掌原液各10ml,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功能凉血,收敛,杀虫,解毒。
主治手足癣。
★【处方3】(1)蛇床子45g、苦参45g、白藓皮45g、生百部20g、当归20g、雄黄面12g(后下)、硫黄面12g(后下)。
适用于治疗鳞屑、角化型手癣。
(2)蛇床子60g、苦参60g、白藓皮6og、生百部20g、黄柏20g、雄黄面12g(后下)、硫黄面12g(后下)。
适用于治疗糜烂型手癣。
以上每日l剂,水煎待温后浸泡,每次20-30min,1日2次。
若局部病症轻微,可将(1)方前3味药减至30g。
若病症较重,加服养血凉血、清热杀虫药生地20g、当归15g、赤芍12g、丹皮12g、苦参15g、黄芩15g、蝉衣10g、乌梢蛇10g、白藓皮12g、连翘12g,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能杀虫止痒。
主治手足癣。
★【处方4】土槿皮30g、蛇床子30g、透骨草30g、徐长卿30g、黄芩30g、土茯苓25g、苦参25g、枯矾20g,水煎煮取滤液趁温热浸泡患足,每日1剂用2次,每次20-30min,浸泡后拭干用无菌纱布包敷,6剂为1疗程。
足癣中医辨证论治
足癣中医辨证论治足癣脚气化湿止痒足癣,俗称"脚气".由于真菌侵人足部表皮而致。
一般发生于两侧足底及脚趾之间中医称本病为“脚湿气".臭田螺。
古典医著《医宗金鉴外科心诀》对其症状有形象的描述:" 此证由胃经湿热下注而生,脚丫破烂,其患甚小,其痒搓之不能解,必搓至皮烂,津腥臭水溃疡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经年不愈,极其缠绵。
”患过脚气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足癣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我国的南方患病率高达80%以上。
虽然算不上什么严重疾患,但痒起来的滋味也确实难受。
有些患者由于用不洁的手抠脚趾,还会引起脚气感染,引发丹毒,也会影响患者在常的工作和学习。
足癣的发生,与密切接触患者的用品如拖鞋、浴盆、拭脚布。
搓脚石有关,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久居潮湿之地,适合真菌繁殖,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本病。
其次与遗传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辨证施治常分成干、湿两种类型,一般不用内服药治疗。
十性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鳞屑型和角化型.鳞屑型主要症状是在增厚的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角化型是皮肤过度角化、粗糙.中药可选用经验方:透骨20g 生山植20g,乌梅20g,威灵仙20g.枯矾20g 蛇床子20g。
水煎外洗,每晚1次。
洗后外涂20%水连膏(按比例配制10g:取水杨酸粉1g.细黄连粉1g 凡士林油8g,熔化后加药研匀成膏)。
涂药后,以患处皮肤有热感为度。
经1-2周,局部脱屑、肤软,可用西药克霉唑软膏代之,仍是每晚洗后外涂1次直至治愈,疗效可靠。
湿性相当于水疱型和擦烂型。
水疱型的主要症状为:足跖和足缘可见成群或散发的小水疱。
伴有瘙痒感,水疱位置较深,不易穿破.周围无红晕,数天后可吸收脱皮,但治愈的水疱周围可继发生出新的水疱,如此反复扩展。
擦烂型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趾间浸润发白或伴有基底部红斑、糜烂。
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挠抠,抓破后皮损处露出糜烂面常继发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组织炎、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中西医辨证治脚气
冲 心 等 。 本 病 主 要 因 为 水 寒 和 湿 热 之
邪 侵 袭 下 肢 , 流 溢 皮 肉 筋 脉 ; 或 饮 食 失 节 , 损 伤 脾 胃 , 湿 热 流 注 足 胫 : 或 从 冬 季 一 直 到 来 年 春 初 , 许 多 人 都 备 受 干 燥 气 候 的 折 磨 。 其 中 更
育 不 少 人 因 此 受 到 疾 病 的 困 扰 , 这
痒 药 。 只 有 掌 握 治 疗 常 识 ,正 确 预 防 治 疗 ,脚 气 才 会 彻 底 治 好 。
分泌 减 少 导 致 口于 ,舌质 干 裂 , 咀嚼
吞 咽 困 难 。 女 性 患 者 还 伴 有 阴 道 干 燥 、外阴萎缩等症状 。 中 医 将 干 燥 综 合 征 称 为 “ 毒 ” 燥 , 临床 治 疗 以养 阴 补 气 为 主 , 中医 “ 三
癣 治 不 好 , 治 好 还 犯 .其 实 这 是
晒 内衣 、 鞋袜 ,家庭 中 一人 一盆 一 巾 , 防 止 传 染 :穿 透 气 鞋 :坚 持 正 确 用 药 , 怀 疑 真 菌 感 染 应 到 医 院 皮 肤 科 做 皮 疹 真 菌 显 微 镜 检 查 ,确 诊 后 根 据 部 位 、 病 情 外 用抗 真菌 药 ,皮疹 、痒 不 明显
消 除 这 些 误 解 后 应 采 取 以 下 措 施 正 确 预 防 与 治 疗 : 勤 洗 澡 、 洗 脚 、 曝
癣 甚 至 甲癣 ( 称 “ 指 甲 ”) 俗 灰 ,还 可
传 染 他 人 , 在 人 际 交 往 中 受 歧 视 , 遭 遇 尴 尬 … … 脚 气 的 危 害 众 多 , 必 须 引 起 重视 ,积 极 防 治 。 中 医 学 上 把 脚 气 又 称 脚 弱 。 本 病 以足 胫麻 木 、酸痛 、软 弱无 力 为主 症 。 隋 ・巢 元 方 诸 病 源 候 论 》 对 本 病 作 了 细 致 的 论 述 。 临 床 根 据 其 症 状 表 现 ,主 要 分 为 干 脚 气 、 湿 脚 气 和 脚 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手足癣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手足癣的中医辨证治疗
手、足癣是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侵犯指(趾)间、手、足掌皮肤所引起的皮肤病。
临床上急性损害以丘疹、水疱,慢性损害以鳞屑角
化为特点。
手癣中医称之为“鹅掌风”。
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鹅掌风记载:“此证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
及遍手。
”足癣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田螺疱”“臭田螺”相似。
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田螺疱,此证多生足掌,而手
掌罕见……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
连生数疱,
皮厚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
”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下注,或因久居湿地染毒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发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引起,主要为红色毛癣菌。
发病与密切接
触传染源有关,用手搔抓患处或与患者共用鞋袜、手套、脚盆等,
且与发病气候有关,特别是湿热气候。
主要症状
好发人群: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
分布部位:足癣的分布可散发或密集分布,多先自一侧发生,时久亦可蔓延至对侧。
皮损均可延至到足背,形成弧状或环状边缘,
表面有丘疹、鳞屑,形态与体癣相似。
手癣的病损常局限一侧手,
久之可波及对侧,通常于手指某一部位发病,逐渐蔓延至整个手掌,如是念珠菌感染,常发生于第三、四指间。
皮损特点
1.足癣:根据皮损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四型,但可同时或交替出现,或以某一型为主。
(1)水疱型:以小水疱为主,散在或成群分布,水疱干燥后可有
脱屑,多发生于足跖中部或趾间,瘙痒剧烈。
(2)丘疹鳞屑型:最常见,多见于趾间,皮损为丘疹鳞屑,界限
清楚。
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疹及疱疹,有不同程度
炎性反应和痒感,疱干后脱屑,反复发生,病情稳定时常以脱屑表
现为主。
(3)浸渍糜烂型:以4~5和3~4趾间最常见,表现为趾间糜烂,浸渍、发白、糜烂,瘙痒剧烈,可继发细菌感染。
(4)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
表现为粗厚、脱屑、干燥、皲裂。
常发生于病期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
2.手癣: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
初起为水疱,以脱屑、粗糙、角化增厚。
从小片开始,逐渐扩展成大片。
常限于一侧手掌。
3.自觉症状:自觉瘙痒,皲裂时自觉疼痛。
4.病程:病程一般需要1~2个月,如不断绝传染源,仍可反复
发作,多年不愈。
诊断要点
部位(手足趾指间、掌跖部)+皮疹(水疱、浸渍、角化、鳞屑)+症状(痒、剧痒)+实验室(真菌镜检阳性)。
类证鉴别
1.慢性湿疹:皮疹呈多形性,境界不清,倾向渗出,真菌检查阴性。
2.汗疱疹:多发生于手足多汗的患者,对称发生,夏秋较剧,往往自然消退,易致继发感染。
真菌检查阴性。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1.湿热内盛,兼感毒邪型
主症:可见水疱,或聚集成大疱,疱液清或呈淡黄色,手指及足趾间可见浸渍、糜烂、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
处方:解毒清热汤加减。
方药: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大青叶30克,紫花地丁15克,蚤休15克,天花粉15克,赤芍9克,。
2.血燥生风,肌肤失养型
主症:皮肤肥厚,脱屑明显,可出现皮肤干燥,皲裂;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肤,健脾和胃。
方药:茯苓15克,苍白术各10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鸡血藤15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陈皮6克等。
外治法
1.汗疱型:用土大黄、黄精适量,煎液,冷敷,每日3~4次,每次1~2小时。
2.浸渍糜烂型:马齿苋适量煎水外敷,每日2~3次,每次1~2小时,湿敷后外用祛湿油膏。
3.鳞屑角化型:苍肤洗剂(苍耳子15克,地肤子15克,土槿皮15克,蛇床子15克,苦参15克,百部15克,枯矾6克),煎水3000毫升浸泡后,外用黄连膏(黄连面10克,凡士林90克,)涂于皮损表面。
西医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1.汗疱型有急性水疱糜烂及分泌物时,可用1:6000~1:4000
高锰酸钾溶液,每次20~30分钟热浸,或0.1%利凡诺液、3%硼酸
液做湿敷,每日3~4次,每次1~2小时。
待炎症消退后,可予5%
鱼石脂软膏、10%硫磺氧化锌泥膏。
糜烂完全平复后,可选10%福尔
x林酒精、土槿皮酊、10%冰醋酸等外涂。
2.对轻度鳞屑角化型,每天可选用上述药水及复方苯甲酸软膏,亦可先用食醋50~100毫升,加入洗脚水中,浸足10~15分钟,擦干后再涂以上各药。
对鳞屑角化明显者,除用醋剂浸泡外,外用10%水杨酸软膏涂患处,上覆一层油纸或塑料薄膜,外加绷带,包扎48
小时后除去,换用凡士林绷带,如此反复,直至角质剥离为止。
剥
离后外涂2%~3%碘酒。
3.对于浸渍糜烂型,可先用枯矾粉或脚气粉,待收干脱皮后再改用1%克霉唑或土槿皮酊。
4.对有继发感染者,应先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再进行抗真菌治疗。
系统药物治疗
对于泛发型或慢性迁延型应给予口服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
250mg/日、依曲康唑200mg/日或氟康唑50mg/日,疗程2~4周。
笔者认为,本病治疗以外治法为主,要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
对于足癣湿疹化和癣菌疹,应先控制过敏反应,进行抗敏治疗,必要时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局部尽量避免刺激。
在防护上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保持干燥,夏季宜穿透气性好的凉鞋或布鞋,不穿胶鞋,家族或集体中分开使用浴盆、毛巾、拖鞋
等用具,避免不良理化因素的刺激,治疗期间避免用肥皂、洗衣粉、洗洁剂等碱性物质。
治疗要有耐心,坚持长疗程,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