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21 女娲造人 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并与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对照,看看作者做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2.结合其他学生读过的神话归纳总结,鼓励课外阅读。
3.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思考人类起源问题的?他们为什么会创造出这样的神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再去了解一下其他的人类起源传说。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复述课文。
2.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从文中看她的神通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主要表现在: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能够揉黄泥造人、挥藤洒泥造人等。
②女娲为什么造人?
寂寞荒凉,添点生气。
③女娲怎样造人?女娲怎样造出了更多的人?
捏泥成团造人。(第一个人)(第一种造人的方法)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集》《古神话选释》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文体知识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1 女娲造人》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16)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导入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非常有趣。
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1、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 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3、字词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莽莽榛榛():神通:三、整体感知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短文。
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听课文录音,讨论后作答。
2、问题思考: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四、合作探究1、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概括出女娲的形象吗?可用下列句式概括:女娲既是一个的神,又是一个的人。
2、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五、课文小结六、拓展延伸1、名言积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女娲造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创造与改变的情况?”比如,我们学习新技能、解决难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女娲造人》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女娲造人》,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增强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分析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文学修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修辞手法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神话故事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 对于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所传递的深层含义。
-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举例说明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教师可设计相关练习,如造句、填空等,巩固所学知识。
- 针对神话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对这一难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21《女娲造人》导学案附答案
21*《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想象的作用。
2.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学习重点】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学习难点】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生答:不是。
)明明知道这些故事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开辟.(pì)女娲.(wā)莽莽榛.榛(zhēn)揉.(róu)掘.起(jué)澄澈(chéng chè)..掺.和(chān)2.解释词语。
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蓬勃,旺盛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采,神采,神色。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堪,忍受。
3.文体知识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体口头创作。
4.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
神话学家。
著述颇丰。
1950年,他的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完成下列题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通过比较,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
3、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4、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感受女娲朴实感人的伟大母亲形象,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3、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末知领域的欲望。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把握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娲(guō) 寂寞(mò)蓬勃(péng) 莽莽(máng)B.澄澈(dèng) 崛起(jué)掺合(cān) 揉团(róu)C.气概(gài) 幽光(yōu)藤条(téng) 不堪(kàn)D.溅落(jiàn) 挥洒(sǎ)泥潭(tán) 省事(shěng)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3、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她从崖壁上____下一条枯藤,____入一个泥潭里,____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____,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____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①捏②搅③伸④挥洒⑤拉4、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5、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神农炎帝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2)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
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但是被传为婚姻女神。
6、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作者 (人名),四川新都人,学家,代表作有《》《袁珂神话论集》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第【1】篇〗教材资料简析本课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问题导入各谈看法师:同学们,今日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人,但你们明白人是从哪里来的吗?生1:是从猿猴变的。
生2:是女娲造的。
生3:是上帝造的。
生4:是神创造的。
生5:是天使造的。
……师: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神话的回答,也有科学的解释。
从神话方面来说吧,中国神话说是女娲创造了人,西方神话说是上帝创造了人。
今日,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吧。
阅读深入各提问题师:我这儿有一幅女娲的画像(展示图画),美不美?生齐答:美。
师:你们也能够将她画的更美,女娲是一个神,具有非凡的本事,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让我们一齐步入神话的殿堂,走进“女娲造人”的故事。
(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6:女娲为什么要造人?生7:女娲为什么造出来的是“人”?生8:女娲为什么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叫“人”?生9:女娲为什么要让男人和女人配合创造后代?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谁能主动回答一下?生10:我回答第一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是因为女娲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很孤独,她想创造一种像自我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
生11: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女娲为什么造出来的是人?因为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允许虚构或想像,神话是一种美丽的向往,富有进取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12:我回答第三个问题:女娲为什么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叫“人”?我觉得“人”这个字是象形文字,像人的模样,上半部是人的上半身,下半部是人的两条腿,“人”由此而来。
《女娲造人》导学案【部编版七上第21课】
五、主题思想:
2、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澄澈chéng澄清dèng
掺和huo和平hé和面huó安慰wèi熨斗yùn
枯藤téng腾空téng
延伸yán朝廷tíng
荒凉liáng晾干liàng
蓬勃péng乌篷船péng
女娲wā铁锅guō漩涡wō
气概gài感慨kǎi灌溉gài
泥潭tán泥淖nào谭嗣同tán
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神话是远古先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其产生表现了古代先民反抗自然的愿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有:内容丰富、故事短小。
神话一般分为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三种类型。“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如《女娲造人》。“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如《精卫填海》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等自然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做了很美丽的解释。“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原始人类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人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象,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风格。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珍爱生命。
一、作者、文体简介: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都人。袁珂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后撰写了《古神话选释》《中国神话史》《神话论文集》《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1 女娲造人》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21)
那时,中原一带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兴风作浪,危害人类,女娲杀死了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禽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残害。
2.神话的特点:
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富有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预习检测
1.快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女娲()澄澈()莽莽榛榛()掺() 和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二、自主学习
1.阅读第 13-16 自然段讨论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兽的残害。人类的处境十分艰难。
女娲看见自己创造的人类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有工夫去追究祸乱的成因,赶忙亲自动手,辛辛苦苦,勇敢地独自担负起帮助人类的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拣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做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把苍天上一个个丑陋的窟窿都修补好。仔细看虽然还有点不一样,远看去也就和原来的光景差不多了。
描写方法:
人物特点:
精讲互动
1.根据自主学习时产生的共同疑难点重点精讲。
2.阅读15—18节,找出表现女娲聪明才智的文字。
3.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句子,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达标训练
女 娲 补 天
女娲创造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
不料有一年,不知道什么缘故,也许是神国出了大乱或者天地还不够牢固,宇宙间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半边天塌了下来,大地上也破裂成了竖一道横一道的黑黝黝的深坑。在这场大变动中,山林燃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出来, 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人类已经无法生存下去,同时又遭受到从山林的大火里逃窜出来的各种恶禽猛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女娲造人》导学案导学案:《女娲造人》一、课前准备1.预习《女娲造人》这一课文,了解课文背景和基本内容;2.复习人物的性格特点,关注女娲的智慧和勇敢。
二、学习目标1.了解《女娲造人》这一古代神话故事的内容;2.理解女娲的智慧和勇敢;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调和声音朗读课文。
三、课堂活动1.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Q:你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人是怎样来的吗?A:人来自父母。
Q:那么,古代人是怎么来的呢?A:通过神话和故事来形容Q: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女娲造人》就是关于古代人类起源的一个故事。
2.学习《女娲造人》这一古代神话故事的内容:a.教师全文阅读《女娲造人》,学生可以跟读。
b.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故事的基本情节:女娲用五种不同的泥巴造人,最终成功创造了人类,并成为人类的母亲。
3.讨论女娲的智慧和勇敢:a.教师提问:女娲是怎么创造人类的?b.学生回答:女娲用五种不同的泥巴来塑造人的头部、躯干、四肢等,然后用蛇腹作为人的眼睛。
c.教师追问:女娲为什么要用五种不同的泥巴来造人?为什么要用蛇腹作为人的眼睛?d.学生思考和回答:可能是因为五种不同的泥巴代表了人类的五种不同属性,而蛇腹代表了人的智慧和眼睛,女娲希望人类拥有不同的能力和智慧。
e.教师总结:女娲的智慧和勇敢是她成功创造人类的关键,她不畏困难,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人类。
4.诵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调和声音诵读课文。
可以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女娲造人》这一课文,我们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中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种描述方式。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女娲的智慧和勇敢是她成功创造人类的重要因素。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六、课后作业1.回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2.思考:为什么女娲要用不同的泥巴来造人?我们如何理解女娲的智慧和勇敢?3.背诵课文《女娲造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女娲造人》学案(有答案)
《女娲造人》学案[名师金手指]☞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复述故事情节,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学法提示比较阅读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比较两项或两项以上学习内容,以揭示它们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更好解决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文本研讨室]☺预读·基础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解释相关的词语。
女娲.()泥潭.()蹲.()掘.()起掺.()合莽.()莽榛.()榛生气蓬勃..() chéng chè()yöu ()光绵yán()枯téng()解释:神通广大蓬勃踪迹莽莽榛榛绵延2.作家连线:袁珂,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
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3.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它的特点是:富有幻想,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朗读·整体感知4.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5.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你能复述一下吗?☺研读·深入理解6.读课后练习一《风俗通》里的两段短文,再读课文,看文章对原文的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扩展?7.在扩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增强吸引力的?作者用了哪些办法?8.袁珂先生的扩展办法对你编写故事有什么启示?9.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10.发挥你的想象,从女娲的角度或从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这个角度,复述课文。
注意语言要简洁生动。
11.这篇神话赞扬了什么?☺品读·含英咀华12.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新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
新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学生学案:教师导案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探究女娲形象。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字典;预习本四、学具准备知识链接:袁珂,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简介作者。
师: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会读或者不理解的字词。
2、检测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自学提示:1、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学生朗读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思考:你怎么看待女娲这个形象呢?(可以用“一个的女娲”的句式说话,从文中找出依据。
)师归纳:女娲这个核心人物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
她是想象中的神,具备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风俗通》1、思考一: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教学过程一、释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女娲怎样造人的?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造人有何用?)(带着问题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女娲造人素养目标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3.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学法指引独句成段的作用1.强调作用:点明文章主旨,表明观点态度,以引起读者注意,收到突出强调的效果。
2.显示文章脉络:让读者把握文章线索,了解各个层次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文意,包括过渡标志、前后照应、线索贯串等。
3.记录人物对话,使叙述语言简洁。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1950年,他出版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还著有《山海经校注》等。
2.背景简介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3.完成自学结构图女娲造人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huānɡ liánɡ () jì mò ()。
(2)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mǎnɡ mǎnɡ zhēn zhēn()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3)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pénɡ bó () 起来才好。
(4)chénɡ chè () 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
(5)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chān huo ()了水,在手里róu tuán()着。
(6)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fēi fán () 的qì ɡài ()。
(7)她一心想把这些línɡ mǐn()的小生物布满大地。
(8)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ní tán()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
(9)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mián yán ()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统编版)
第21课《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重点难点】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女娲.()开辟.()荒.凉()寂寞.()神通.广大()莽莽榛.榛()蓬.勃()澄澈..()灵.机一动()掘.起()掺.和()揉.()非凡.()气概.()眉.开眼笑()幽.光()灵敏.()疲倦不堪.()泥潭.()搅.混()溅.落()踪.迹()绵延.()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开创;创立。
()②形容本领、手段高明巧妙。
()③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④生命力旺盛。
()⑤清澈透明。
()⑥掺杂混合在一起。
()⑦挖起。
()⑧兴致高,情绪热烈。
()⑨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⑩超过一般;不寻常。
()○11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12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13延续不断。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文体知出处1.作者名片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工作,在古代神话资料的搜集、考证、注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文章出处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
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于人道色彩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女娲造人》导学案 (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4、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5、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2、激发和训练想象力。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一)学习任务一:调动知识储备或通过查资料了解神话。
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女娲造人》选自《》,作者是。
传说中的女娲是神。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二)学习任务二:积累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澄澈()()灵敏()掘()起掺和()踪迹()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3、选词填空。
女娲看着自己亲手___的生命,非常高兴,便不停手地___人。
她日夜不停地_ 呀___,___累了就索性用树枝___满泥巴在地上___来___去,泥巴点子_ 到地上,立刻变成了人,布满了东西南北。
(发明制造捏造蘸涂揉扔甩掉溅落)4、请用下列短语仿写句子。
(1)神通广大——(2)眉开眼笑——(3)疲倦不堪——二、合作探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感受是什么?2、再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4)运用想象,把成语“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构想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复述法。
文章浅显易懂,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内容。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通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报影仪和胶片、打印好的《无题》讲义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故事情节,研读最见作者想像力的个性化描写。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袁珂,原名袁圣时,汉人,作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等。
文体知识:神话是古代先民用拟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虚幻的表达方式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它的特点是: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会具有超人力量;情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中国的神话极为丰富,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作品中。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灵敏.()女娲.()澄澈..掘.起()掺.和()踪迹.()wāchēng chèmǐn juéchān jì3.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廷—延奔—莽僻—辟慨—概彩—采4.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从课文《女娲造人》谈起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_”的记载改编的,作者_______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记载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富有________的演绎与扩充,使这个古老的神话更加吸引读者。
课文详细叙述了_______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________的解释。
2. 创世神话关于________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
原始人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对于自然宇宙的由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以他们贫乏的_________为基础,进行______和揣测。
于是,便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册语文:21女娲造人 教案【精品】
21 女娲造人一、导入新课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升月落、电闪雷鸣、人类自身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人们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人,到底从何而呢?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解释的,让我们一起学习《女娲造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情节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复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明确:她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看到自己的影子,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创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呢?于是人类就诞生了。
3.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明确: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
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
4.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明确: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目标导学二:分析女娲形象、探究写作手法1.在文中找出描写女娲的语句,分析女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女娲神性——神通广大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2.品读课文,理解夸张的作用。
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明确:课文第十五自然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3.品读课文,理解想象的魅力。
(1)仔细品味课后练习《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中丰富和补充了哪几个情节。
明确:丰富了以下几个情节:①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补充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确定人的形象,第一个人被造出后的情形以及女娲怎样想办法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明确: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上册语文:21女娲造人 教案【精品】
21 女娲造人一、导入新课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升月落、电闪雷鸣、人类自身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人们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人,到底从何而呢?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解释的,让我们一起学习《女娲造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情节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复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明确:她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看到自己的影子,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创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呢?于是人类就诞生了。
3.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明确: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
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
4.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明确: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目标导学二:分析女娲形象、探究写作手法1.在文中找出描写女娲的语句,分析女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女娲神性——神通广大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2.品读课文,理解夸张的作用。
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明确:课文第十五自然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3.品读课文,理解想象的魅力。
(1)仔细品味课后练习《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中丰富和补充了哪几个情节。
明确:丰富了以下几个情节:①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补充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确定人的形象,第一个人被造出后的情形以及女娲怎样想办法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明确: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21 女娲造人 导学案【精品】
导学案21 女娲造人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理解女娲的形象。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袁珂,1916年生,神话学家。
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著有《中国古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等。
2.写作背景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3.体裁介绍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字词积累(填字或注音)女娲.()泥潭.()蹲.()掘.()起()掺.()合莽.()莽榛.()榛生气蓬勃..Chéng chè()yöu()光绵yán()枯téng()2.解释下列词语:澄澈:灵敏:绵延:莽莽榛榛:神通广大:3.预习课文,并思考:(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用课文内容回答。
)(2)女娲是怎么样造人的?(3)女娲怎么样让人类繁衍生息?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链接: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tuá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黄土作人。
剧务(工作十分繁重);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揉团黄土造了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就把绳子放到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
自主学习
1.作家作品
袁珂,原名袁圣时,汉人,作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等。
文体知识:神话是古代先民用拟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虚幻的表达方式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它的特点是:富于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或神都会具有超人力量;情节比较曲折,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中国的神话极为丰富,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作品中。
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灵敏.()
女娲.()澄澈
..
掘.起()掺.和()踪迹.()
wāchēng chèmǐn juéchān jì
3.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
气慨()兴高彩烈()
廷—延奔—莽僻—辟慨—概彩—采
4.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从课文《女娲造人》谈起
女娲造人是根据汉代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_”的记载改编的,作者_______以大
胆新奇的想象,在原记载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富有________的演绎与扩充,使这个古老的神话更加吸引读者。
课文详细叙述了_______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________的解释。
2. 创世神话
关于________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
原始人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对于自然宇宙的由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以他们贫乏的_________为基础,进行______和揣测。
于是,便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______开辟天地、由______化生万物和________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1.速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人类诞生前后世界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三、联想与想象训练
女蜗为让天地间生气蓬勃起而产生了造人的动机,并且不辞劳苦地用黄泥造人。
这大概是黄色人种的起吧。
那么女蜗又是如何制造白色、黑色、棕色人种的呢?她还有其他造人的动机吗?请发挥想像,推断出女娲造人的新动机、新办法。
新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合作探究答案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风俗通女娲造人袁珂人性化女娲造人想象力
2.天地开辟生活经验想象神巨人自然
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1. 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等;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继续工作。
”等。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2.女娲既有“神性”又有“人性”。
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