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教案
人文地理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教学对象:高中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地理思维。
3. 提升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
2. 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地理现象的复杂性。
2. 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体验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人文地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人文地理?它与自然地理有什么区别?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基本概念讲解(20分钟)1. 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口、聚落、文化、经济、政治等。
2. 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
三、案例分析法(20分钟)1. 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讨论法(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文地理相关的问题。
2. 问题如下:- 如何看待人口迁移?-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五、实践法(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公园等。
2. 学生观察、记录、拍照,并撰写考察报告。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 完成考察报告。
- 搜集有关人文地理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国人文地理教案(二)
中国人文地理(二)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人文地理初中下册教案
人文地理初中下册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3. 通过对不同地区人文地理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人文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3. 不同地区人文地理特点的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引发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教师讲解人文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并阐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纽约等,分析其人文地理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所选地区人文地理特点的理解和看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不同地区人文地理特点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深入讲解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要素的具体表现。
2. 教师通过展示案例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地区人文地理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选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的掌握程度。
人文地理授课教案
一、人文地理授课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人文地理概述三、教学目标:1. 了解人文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3. 理解人文地理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 人文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地域差异和空间组织。
2. 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
3. 人文地理的主要内容: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和环境地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文地理的图片和相关实例,引发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人文地理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各个分支学科的主要内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人文地理的理解和观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人文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读案例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文地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人文地理教材或相关书籍。
2. 图片和案例:收集相关的人文地理图片和案例,用于教学展示和分析。
3.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和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和案例分析。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和环境问题,将人文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教案由教案编辑专员提供,仅供参考和修改)六、人文地理授课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人口地理八、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人口地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指标。
3. 理解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1.3 学时:641.4 学分:41.5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1.6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2 人口地理学2.3 城市地理学2.4 乡村地理学2.5 经济地理学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阐述重点、难点问题。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人文地理学》4.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报告、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5.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5.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10%。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六、第四章乡村地理学6.1 教学目标理解乡村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分析乡村地域的发展和问题。
6.2 教学内容6.2.1 乡村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6.2.2 乡村地域的空间分布和特征6.2.3 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方法6.2.4 乡村发展及其问题六、教学方法6.3.1 讲授法:讲解乡村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阐述重点、难点问题。
6.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3.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6.4.1 教材:《人文地理学》6.4.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报告、视频资料等。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导论1.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与观念1.4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第二章:人口地理学2.1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2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2.3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4 人口政策与人口规划第三章:城市地理学3.1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3.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3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3.4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第四章:经济地理学4.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2 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4.3 工业生产与工业地理4.4 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第五章:文化地理学5.1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5.2 语言与文字的地理分布5.3 宗教与宗教地理5.4 饮食、服饰、建筑与节庆习俗的地理分布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政治地理学6.1 政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6.2 国家与领土的地理分布6.3 政区划分与政府治理6.4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第七章:社会地理学7.1 社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7.2 社会阶层与社区地理7.3 种族、民族与种族地理7.4 社会问题与社会地理第八章:旅游地理学8.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8.2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8.3 旅游者的行为与旅游市场8.4 旅游规划与旅游地理第九章:环境地理学9.1 环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9.2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9.3 环境问题与环境治理9.4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环境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GIS)10.1 GIS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0.2 GIS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10.3 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10.4 GIS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解析重点解析: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研究对象与方法、重要理论与观念、研究意义与价值。
2.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政策与人口规划。
人文地理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学时)一人文地理学的性质*1 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 研究主要方面:1)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公布的合理化;3)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发展;4)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核心:人地关系。
李旭旦、吴传钧、张文奎等先生都有论述。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学时)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
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
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 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
人文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五大山脉
人文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五大山脉。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五大山脉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了解五大山脉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3、了解五大山脉的文化含义。
二、教学内容五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和秦岭山脉。
以下是对五大山脉的详细介绍:1、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最高的山脉之一,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峰顶——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从阿富汗西北部开始,一直延伸到印度东北部,全长2500公里。
山脉横跨尼泊尔、不丹、印度和中国等国家。
山脉的高峰上藏有许多寺庙和隐居寺院,是佛教文化的中心。
2、昆仑山脉昆仑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之一,从阿曼湾一直延伸到新疆。
昆仑山脉是亚洲最古老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的最大冰川群之一。
在昆仑山脉南麓的玉门关有一个繁荣的古代商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和经贸交流的纽带。
3、天山山脉天山山脉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脉之一,从乌兹别克斯坦一直延伸到新疆。
天山山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是华北草原和中亚高原文化的交汇点。
在天山山脉南麓有一个繁荣的城市——天津,是新疆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4、祁连山脉祁连山脉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祁连山脉是中国最大的冰山和冻土区,也是中国最富有草原资源的地区之一。
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便源自祁连山脉的神秘和壮美。
5、秦岭山脉秦岭山脉是中国最重要的山脉之一,自南到北贯穿陕西和甘肃两省。
秦岭山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秦始皇就是在秦岭山脉内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中被发现的。
三、教学方法1、课堂授课2、图示和多媒体展示3、学生讨论和小组研究四、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充分描述五大山脉的美丽和神秘。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五大山脉并回答一些问题,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学内容。
2、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总结五大山脉的特点和文化含义,并探讨五大山脉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同时介绍不同山脉的独特景观和地理位置。
3、学生讨论与小组研究将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讨论,要求他们了解每座山脉的特点和文化含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人文地理教案
人文地理教案一. 简介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以及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教案旨在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教学目标1. 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影响因素等;2. 理解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分析其原因和后果;3. 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三. 教学内容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地理分布的概念及其分类-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联系与区别2. 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与城市化进程- 经济活动的地理格局与发展差异- 文化传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居住、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地域性差异对文化演化的影响- 气候与天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 跨文化交流与地理意识- 文化交流与文化多样性- 全球化与地方文化的保护- 地理意识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四. 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1. 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 视频观看与讨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案例,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并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讨论,从中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小组项目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地理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该地理环境的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经济、文化因素等,最后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选择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加深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实地调研的能力。
五.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项目研究中的表现,包括研究报告、展示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导言】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旨在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中国地理的认识。
通过观察、讨论以及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一、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地处北半球,被十三个国家(地区)包围,东临黄海、东海,南濒南海。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多样。
包括高山、丘陵、盆地、平原、河流、湖泊。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是中国三大平原。
三、气候特点: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表现出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东北和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华北和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南方气候湿热,西南地区气候多样。
【二、人文地理】一、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不均匀。
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人口较多,西北地区人口较少。
二、主要民族: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
此外,还有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三、宗教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国家。
主要有佛教、道教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佛教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现代化城市不断涌现。
沿海地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内地地区以农业为主,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角色。
【三、教学设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下面给出一节小学四年级地理课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掌握相关概念和特点。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利用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位置,帮助学生找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2. 自然地理介绍:通过PPT展示中国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中国自然地理的兴趣,并进行简单讲解与讨论。
3. 人文地理介绍:通过图片展示人口分布情况、民族文化特点以及宗教分布,让学生对中国的人文地理有初步了解。
4. 教师提问与学生讨论:根据学生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认识程度,教师提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人文地理学教案完整版
人文地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育部指定教材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人文地理》第二节《人类聚居活动与城市发展》。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人口聚居与城市发展、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类聚居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2)掌握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特点。
(3)了解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简要介绍人类的聚居活动和城市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讲解与讨论:(1)人类聚居活动与城市发展:a.解释什么是人类聚居活动,列举人类聚居活动的原因。
b.介绍城市的定义和特点,讲述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c.分析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2)城市功能的多元化:a.介绍城市功能的概念和分类。
b.分析城市功能发展的内在动力。
(3)城市化与农村发展:a.解释什么是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b.分析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农村发展的机遇。
3.实例分析4.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工具与资源(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图片、地图、实例等相关资料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以激励学生学习。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导论1.1 课程介绍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理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了解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1.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理解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人口地理学2.1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的定义、特征和度量指标掌握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2.2 人口增长和人口变化分析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3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和影响了解人口流动的模式和趋势第三章:城市地理学3.1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城市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掌握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机制3.2 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和特点探讨城市发展模式及其演变3.3 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了解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掌握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第四章:经济地理学4.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地域差异4.2 工业地理学分析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探讨工业发展的地域性和差异化4.3 农业地理学掌握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技术因素了解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农业现代化第五章:文化地理学5.1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化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文化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5.2 语言和宗教地理学分析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探讨语言和宗教的地域性和文化认同5.3 社会地理学掌握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的地理分布了解社会公正和社区发展的地理差异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政治地理学6.1 政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政治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掌握国家、政体、选举制度等基本政治地理要素6.2 国家和领土分析国家的构成要素、类型和领土划分探讨国家边界和领土争议的问题6.3 政治地理结构掌握政治地理结构的概念和类型了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和特点第七章:交通和通讯地理学7.1 交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交通的定义、类型和地理意义掌握交通网络的布局和交通模式7.2 交通与区域发展分析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探讨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7.3 通讯地理学掌握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分布了解通讯网络对地域社会经济的影响第八章:环境地理学8.1 环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环境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因素8.2 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探讨环境管理的策略和可持续发展8.3 环境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掌握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合作的地理意义第九章:旅游地理学9.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旅游者的行为和旅游市场的分类9.2 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分析旅游资源的类型、评价和保护探讨旅游开发的模式和旅游业的发展9.3 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和影响掌握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旅游线路的设计了解旅游对地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旅游规划第十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动态掌握人文地理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了解跨学科研究和多尺度分析的发展10.2 人文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分析人文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探讨人文地理学在地方发展和规划中的应用10.3 人文地理学的教育与实践掌握人文地理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了解实地考察和实习在人文地理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文地理学导论: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 人类的因果关系。
.
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近代 — 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
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人口
自然生物环境
技术
社会组织
.
思考题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
扩散的特征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
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 论思想。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
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 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
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
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摘要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2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3节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思考题
.
内容摘要
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是一个多层次、 多类型的方法论体系。本章规范了人文地理学 研究的一般程序,然后从哲学角度介绍了对人 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四个哲学流派: 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 哲学流派;最后全面分析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 究方法,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统计分析、 计量方法等;另外还强调了研究技术和手段在 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教案 了解人类的文化和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教案了解人类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人文地理教案:了解人类的文化和地理环境引言:人类的文化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学正是研究这种关系的学科,通过了解人类的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内容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兴趣与思考能力。
一、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及发展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主要包括城市地理学、农村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分支学科。
为了深入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研究内容。
1.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等问题。
城市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人口流动、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探索城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出城市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 农村地理学:农村地理学研究农村地区的特点、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等问题。
农村地理学关注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农村人口迁移等内容,通过深入探究农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揭示出农村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空间、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等问题,通过分析经济的地理分布规律,了解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4.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主要关注地方文化、文化景观、文化传承等问题,通过探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文化传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揭示出文化地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人文地理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以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人文地理学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 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人文地理教案
人文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认识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的运用。
4.了解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5.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学生一起探讨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区别。
Step 2:讲解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5分钟)详细讲解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包括人口地理、城市与乡村地理、经济地理、历史地理、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Step 3: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地域(如亚洲、欧洲、非洲等),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课堂讲解的内容,讨论所选地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每组需要准备一份报告,并进行展示。
Step 4:报告展示与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展示,并进行班级讨论。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相关内容。
Step 5:总结与巩固(10分钟)由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四、教学辅助手段与资源1.多媒体投影仪2.小组分组名单3.学生报告展示的评价表格五、教学评估与反馈通过小组报告展示和班级讨论的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前沿。
2.引导学生进行人文地理实地调查或文献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3.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人文地理学著作或期刊文章,促进深入学习与思考。
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
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导论1.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解释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内涵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者1.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阐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3 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与观念概述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如人文环境学、文化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观念,如空间、地点、地域性等第二章:人口与人口地理学2.1 人口概念与人口统计解释人口的概念和分类介绍人口统计指标和方法2.2 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增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2.3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解释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原因分析人口流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第三章:文化与文化地理学3.1 文化概念与文化遗产阐述文化的概念和层次介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3.2 文化扩散与文化景观分析文化扩散的途径和模式探讨文化景观的类型和特点3.3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讨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如文化认同、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等第四章: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4.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经济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4.2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和模式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案例和问题4.3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和挑战第五章:政治地理学与国家政治地理5.1 政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政治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5.2 国家政治地理的特征与变化分析国家政治地理的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国家政治地理对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5.3 地缘政治学与地缘政治战略解释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地缘政治战略对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第六章: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化进程6.1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6.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阐述城市化的概念和阶段分析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6.3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探讨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挑战讨论城市问题的类型和解决策略第七章:旅游地理学与旅游活动7.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7.2 旅游活动的特征与影响分析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动机探讨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7.3 旅游规划与管理讨论旅游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分析旅游管理的挑战和策略第八章:农业地理学与农业发展8.1 农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农业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8.2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模式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探讨农业发展的不同模式和转型8.3 农业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讨论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农业现代化的机遇和未来发展第九章:工业地理学与工业布局9.1 工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工业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9.2 工业布局的决策因素与模式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探讨工业布局的不同模式和特点9.3 工业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讨论工业地理学研究的最新趋势分析工业地理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十章:交通地理学与交通网络10.1 交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交通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10.2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影响分析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布局原则探讨交通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0.3 交通地理学的前沿问题讨论交通地理学面临的前沿问题分析交通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第十一章: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11.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解释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介绍信息系统的类型和应用领域11.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与技术阐述GIS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功能介绍GIS的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11.3 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GIS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探讨GIS在实际项目中的作用和效益第十二章:环境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12.1 环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环境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环境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12.2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阐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目标分析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地理学中的应用和挑战12.3 环境保护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介绍环境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第十三章:健康地理学与公共卫生13.1 健康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健康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健康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13.2 公共卫生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探讨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3.3 健康地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讨论健康地理学在公共卫生研究中的作用分析健康地理学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十四章:社会地理学与社会空间结构14.1 社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解释社会地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介绍社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14.2 社会空间结构的特点与变化分析社会空间结构的类型和特点探讨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14.3 社会地理学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讨论社会地理学在规划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分析社会地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第十五章:人文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未来发展15.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动态与趋势概述人文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讨论人文地理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5.2 跨学科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阐述跨学科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介绍跨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15.3 人文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分析影响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人文地理学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在方向和领域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的电子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包括人文地理学导论、人口与人口地理学、文化与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政治地理学与国家政治地理、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化进程、旅游地理学与旅游活动、农业地理学与农业发展、工业地理学与工业布局、交通地理学与交通网络、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健康地理学与公共卫生、社会地理学与社会空间结构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未来发展。
备课高中人文地理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够运用人文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教学难点:1. 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 人文地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有什么区别?二、新课讲授1. 介绍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人口、聚落、交通、文化等。
2. 分析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人口与聚落、交通、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如我国某城市的发展规划、某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文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人文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要素和相互关系。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人文地理基本概念、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掌握情况。
2. 提出问题:如何运用人文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授1. 介绍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
2. 分析人文地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
三、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城市公园、博物馆等。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初中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一、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特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了解其地势、水文、气候和自然资源分布,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环境特点。
1. 地势特征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样。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图,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地势主要由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组成。
西部地区以高山和高原为主,包括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
东部地区则主要是丘陵、平原和盆地,如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平原等。
通过对地势的认识,学生可以理解中国地域的差异,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
2. 水文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众多的湖泊和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系,对中国的农业、工业和生态系统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应该了解这些重要的水系,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河流流域面积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湖泊的特征和地理位置,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水文地理。
3. 气候特征中国的气候多样,由亚热带到寒温带各种气候类型都有。
学生应该学习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生产;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冬季较长。
了解这些气候特征,对于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识中国的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中国人文地理研究的不仅仅是人类的活动,还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人文地理,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人文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
1. 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等原因;而西部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中国人文地理
复习目标: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畜牧业和水产业。
中国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农业:
1、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①九大商品粮基地
小麦: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水稻: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也有小麦)、
珠江三角洲
思考:a、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地形平坦,广阔,适宜机械化作业;土地肥沃;有一定的土地后备资源;人少地多,商品率高;工业基础好,为
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商品粮基地的衰退原因:
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使其耕地减少,使其向“郊区型”农业转化;
人口增长,粮食商品率的下降;其他商品粮基地的发展。
②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
南疆(优质长绒棉):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纤维长,
质量好;降水少,棉花病虫害少;灌溉便利。
③油料作物分布: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油菜: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出现“北移南迁”
④糖料作物分布: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台,粤,桂,闽,滇,川)
甜菜:喜温凉,耐盐碱和干旱,生长期短(黑,吉,内蒙古,新)
2、中国出口农业产品基地(出口给港,澳,台,日,韩)
①有利条件:沿海、出口方便;农业基础好。
②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③主要出口农产品:花卉、蔬菜、水果、鱼、肉、蛋奶。
5、上海对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体现在:
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
6、长江沿岸地带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①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②围湖造田,洪涝灾害(退田还湖,疏通河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③工业废水排放,河流污染严重(工业结构调整,治理水污染,加强环保)
7、长江沿岸的主要矿产地,农业生产,旅游资源
①矿产地:铁矿:攀枝花、大冶、马鞍山。
有色金属(铜、铅、锌、锑、钨):湖南,江西,安徽
②农业生产:商品粮棉基地(水稻),油菜,油茶,茶等经济林木,淡水水
产。
丘陵山区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③旅游资源:九寨沟(四川),都江堰。
长江三峡,黄鹤楼,岳阳楼,张家界,庐山(江西)黄山,九华山(安徽)
8、如何解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资源缺乏的问题?
四、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地图中分析)
1、主要铁路干线:
“六纵”:京哈,京广,京沪,京九。
焦枝——枝柳,宝成——成昆。
(宝成线穿过秦岭)
“四横”: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思考:铁路建设发展快,注意以下铁路线路:
①南昆线(电气化铁路)
②粤海铁路
③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拉萨)
④渝怀线,洛湛线。
2、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成都,郑州,徐州,株洲,兰州。
(此外注意:宝鸡,商丘,怀化,贵阳)
3、主要内河航道和重要河港:
①长江航道(黄金水道):重庆,武汉,南京。
宜宾(四川)——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
②京杭运河航道:现今:杭州——济宁(山东)
③珠江航道:常年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
(注意:货运量仅次于长江的是京杭运河)
西江是珠江水系主干,广州是珠江水运中心。
④松花江航线:哈尔滨是最大河港。
冬季,松花江结冰期长达3个月以上。
4、中国的海洋运输和主要海港。
①我国是世界海运大国之一:
地理分析:海岸线长
历史分析:郑和下西洋
a、航线图:
b、到达地区:东南亚,南亚,非洲东海岸,西亚;
c、货物与商品:丝绸,瓷器,茶叶。
②现代沿海航线:北方航区:以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向南运煤);南方航区:
以广州为中心。
③远洋航线:东行航线——日本,美洲;西行航线——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
南行航线——东南亚,大洋洲;北行航线——韩国,俄罗斯远东沿海港口。
④重要海港(进出口岸):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宁波,广州*,湛江。
思考:其中*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中重要对外贸易口岸;秦皇岛为煤炭外运港口。
五、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品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1、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①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服务区;
②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2、中国主要的商业中心:
①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
②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深圳、重庆、西安。
3、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
出口:纺织品、服装、日用工业品、机械、化工产品、大米、茶叶(还有煤)。
进口:钢材、机电产品、化肥、汽车、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
思考:1、中国开始大量进口石油。
2、这些进口商品的主要贸易国家。
(见地图)
3、中国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80%以上。
4、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①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
②香港的转口贸易。
5、中国沿边地带与邻国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
6、中国与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