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9f74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1.png)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这为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自然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中国的人文地理包括历史名城、文化景观以及人文遗产等,而自然地理则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和珊瑚礁等。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并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一、人文地理1. 历史名城中国拥有众多历史名城,如北京、上海、南京等。
这些城市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名城以其古老的建筑、传统艺术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2. 文化景观中国的文化景观包括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景点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景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自豪感的体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3. 人文遗产中国的人文遗产丰富多样,包括丝绸之路、孔庙、峨眉山等。
这些遗产记录了中国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展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人文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然地理1. 山脉中国拥有众多壮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
这些山脉为中国赋予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和自然探险者。
山脉也为中国的水资源提供了重要支持,是蓄水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
2. 河流与湖泊中国的大江大河众多,如长江、黄河、松花江等。
这些河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并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同时,中国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不仅提供了水源,还是众多珍稀生物的栖息地。
3. 草原与珊瑚礁中国的草原分布广泛,如内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草原等。
这些草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南海的珊瑚礁也是世界知名的自然景观,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众多潜水爱好者。
三、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中国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环境特点。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e8ba8f67ec102de3bd896a.png)
中国人文地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国土构成。
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中国的旅游资源。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1、中国的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区域定位】中国的区域位置判读选取的8条经纬线:(见下表)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记忆方法纬线北回归线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30 °N冈底斯山脉、横断山脉、四川盆地、杭州湾冈底斯山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40°N塔里木盆地、祁连山北侧、河套平原南侧、渤海湾塔里木、祁连山,河套南侧渤海湾经线80°E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西部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90°E阿尔泰山、吐鲁番盆地、孟加拉湾阿尔泰山、吐鲁番,可可西里孟加拉湾100°E河西走廊、祁连山、横断山脉、泰国湾河西走廊祁连山,横断山脉泰国湾110°E阴山、陕北、关中、陕南、巫山,雷州半岛和海南北起阴山贯三秦,南越巫山过海南2、中国的海域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小学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小学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8a30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1.png)
小学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小学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既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又可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知和归属感。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一、中国的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与14个国家接壤。
2.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高低起伏,集中了众多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
其中包括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长江、黄河等。
3. 气候中国气候较为多样,包括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等。
南方气候湿润多雨,北方气候干燥少雨。
4. 水系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和黄河。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江,黄河则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5. 自然灾害中国经常面临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对于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促使人们关注和研究灾害防治。
二、中国的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这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
2. 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沿海地区发达,拥有众多的工业和商业中心,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 历史和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长城、故宫、兵马俑等文化遗址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4. 民族和宗教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
宗教方面,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影响深远。
5. 城乡差距中国的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发展较快,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
三、总结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非常丰富多样。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增强对国家的认知和归属感。
同时,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心。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ce5910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c.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的经纬度范围:经度范围为东经73°-135°,纬度范围为北纬4°-53°。
中国与邻国的位置关系:中国与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接壤,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相邻。
二、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
其中,青藏高原是中国最高的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其中,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河流与湖泊:中国河流众多,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
三、中国的人文地理概况人口与民族: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主要的民族。
历史与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宗教信仰:中国的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
四、中国的经济地理概况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工业:中国的工业发展迅速,涵盖了多个领域。
中国的制造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之一,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子产品、服装等。
服务业: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涵盖了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其中,金融业是中国的核心产业之一。
五、中国的环境地理概况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水资源等。
然而,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环境保护: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等。
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理中国人文地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22ebd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4.png)
中国人文地理的机遇与前景
可持续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等,这为中国人文地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
科技创新机遇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文地理也面临着科技创新的机遇。例如,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等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中国人文地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地理位置
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处于亚洲中心地带, 拥有广泛的陆上贸易通道,促进了国内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02
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的人口地理
人口规模与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增长速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人口密度较高
人口结构与年龄
区域协调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促进各地区之间 的协调发展。这将为中国人文地理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THANK YOU.
衡。
02
科技创新推动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地理信息技术、气象科技等领域的创新
。
03
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促进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推动
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和特色小镇建设。
中国地理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引擎
中国正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地理资源的优势和市 场的潜力将进一步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
国家政治体制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
行政区划
中国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
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地缘政治特点
中国地处东亚地区,与多个国 家接壤,地缘政治较为复杂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2f443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d.png)
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地理的国家。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相辅相成,相互交织,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人文地理景观。
本文将从九个方面介绍中国的人文地理。
一、历史名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遍布着众多历史名城。
例如,首都北京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世界遗产景区故宫、天坛等。
西安则以兵马俑和古城墙而闻名,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
二、名山大川中国地理大势纵横纵横,山川众多。
华山、黄山、峨眉山等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串联起中国各个地方,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三、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
这些遗产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成为了世界的瞩目之处。
四、民俗风情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群体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
例如,西南地区的藏族和彝族保留着传统的服饰、音乐和舞蹈,东北地区的满族保留着传统的葬礼仪式等。
五、古镇水乡江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古镇水乡区域,如苏州、杭州的西湖、乌镇等。
这些古镇水乡以其精美的园林、古老的街巷、独特的水乡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
六、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术丰富多样,如京剧、评剧、昆曲等,舞蹈、音乐、书法等。
这些民间艺术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七、宗教文化中国有多个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文化名片。
同时,中国的道教文化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八、民间传说中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如《白蛇传》、《西游记》等,这些故事不仅传承了中国民族的智慧,也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民族节日中国的民族节日多种多样,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遗产,人们通过庆祝这些节日,表达他们的喜悦和祝福。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c96c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1.png)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中华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融合了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元素。
从古代所倡导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到民间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中华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人文地理背景之中。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地处于东亚大陆的东部,北濒渤海和黄海,东临东海,南界琼州海峡,西邻巴颜喀拉山和帕米尔高原。
山川纵横、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民族聚居和交流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丰富和繁荣。
二、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中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每一个行政区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比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北京的文化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样,不同的行政区划在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点。
这些地域性的文化特点会反映在当地的建筑风格、方言语言、民间手工艺等方面。
三、中华文化的宗教信仰中国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道教、佛教和儒教。
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道的境界;佛教注重人们通过修行和慈悲来摆脱痛苦,追求解脱;儒教则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和谐。
这三个主要的宗教信仰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宗教信仰反映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
同时,中国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给中国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多样性。
四、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节日和习俗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农耕文化和历史传统。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11c9f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f.png)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历史的国家,其人文地理特征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的人口分布、历史遗迹、传统习俗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人文地理。
一、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
人口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地理格局和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陆地面积有限,人口较为集中,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
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较为恶劣,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二、历史遗迹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因此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例如,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建筑物之一,它不仅有防御功能,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抵御外敌侵略的象征。
另外,故宫、天坛、兵马俑等历史遗迹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三、传统习俗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俗和传统。
例如,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中国人民传统的重要节日。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活动,如祭祖、包粽子、赏月等,这些习俗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文化景观中国的人文地理还表现在其独特的文化景观上。
中国有着美丽的山川河流和宏伟的自然风光,如黄山、桂林、西湖等自然景观;同时也有许多古镇、园林、庙宇等人文景观。
这些文化景观既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总结:中国的人文地理不仅反映了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还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人口分布影响着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历史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传统习俗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旅游的场所。
中国的人文地理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42a00402020740be1e9b63.png)
一、何谓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就是把人文现象放到空间的坐标上,以人文现象(人文事象、文化景观)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什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
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世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1、南北差异:南繁北齐: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南细北爽:南方人比较婉转,北方人比较直率南老北孔:南方是老庄学说发源地,北方是孔孟学说发源地南骚北风:南方文学以浪漫色彩的离骚为首篇, 北方文学以现实主义的诗经为首篇南柔北刚:南方杏花春雨江南,南曲如抽丝; 北方古道西风冀北,北曲如抡枪南拳北腿:南北武术差异南骗北抢:南方多“智能型”经济案件, 北方多“暴力型”抢劫案件南米北面:南方人爱米食, 北方人爱面食南甜北咸:南方人口味偏甜, 北方人口味偏咸南敞北封: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 北方多封闭严实南经北政:南方经济文化发达, 北方政治军事活跃南下北上:南方意识形态多次挺进中原, 北方政治军事八次统一大陆南船北马: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 北方以马为主。
南涝北旱:南方多洪涝灾害,北方多旱灾三、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崇拜自然(农业文明)2、改造自然: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2、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3、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4、走向人类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的条件社会持续发展——发展的目的5、人口地理人口分布、人口迁移6、文化地理文化在地理范围的分布:关东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7、经济地理工业经济地理、农业经济地理8、聚落地理乡村——城镇——城市9、旅游地理各大旅游区代表性旅游资源:1、京华旅游区2、中原旅游区3、东北旅游区4、蒙宁旅游区5、西北旅游区6、青藏旅游区7、华东旅游区8、华中旅游区9、川渝旅游区10、西南旅游区11、华南旅游区12、港澳台旅游区10、政治地理行政区划、战略决策、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趋势等11、宗教地理我国的宗教、宗教分布、宗教政策等12、军事地理地理环境对军事行动与国防建设的影响以及军事上运用地理条件的规律四、中国人口地理1、如何看待“人口”与“人手”?1)人口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就越多;2、人口越多,需求也就越大,会促进经济的发展;3、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4、人多力量大,干什么事情都容易1)人口越多,消耗的社会财富也就越多;2、人口越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就越大;3、人口-教育=沉重的包袱;4、人口越多,人均占有的数量就越少。
人文地理中国
![人文地理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9b3fee8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c.png)
人文地理中国【人文地理中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地理的国家。
从北方的广袤平原到西南的高山巍峨,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文地理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人口分布、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发展等。
第一部分: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约14亿人口。
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密集区,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吸引了大量人口。
这些地区人口众多,发展较快,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等。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以农村为主。
第二部分: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古代文明有着独特的贡献,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古迹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第三部分: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进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迅速崛起,并成为国际大都市。
例如,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济发达,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往发展。
同样,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在快速发展,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
第四部分:地理景观中国的地理环境十分丰富多样。
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拥有独特的山水风光,如桂林的奇峰、黄山的奇松等。
北方则以干旱和寒冷的气候为主,形成了辽阔的草原和沙漠,如内蒙古的大兴安岭、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中国的地理景观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旅游者。
结论: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人文地理的国家,拥有独特的人口分布、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发展和地理景观。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的人文地理特色,也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
了解和保护中国的人文地理,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和推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
![认识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cc22b5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5.png)
认识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其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和文化对地理空间的塑造以及地理条件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人口分布、方言差异、城市发展等方面来认识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
一、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历史悠久,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见证了中国千年的辉煌。
这些历史文化的存在不仅令中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也为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历史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地方特色的形成上。
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是中国人文地理环境的显著特点。
东部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区,其中沿海地区尤为突出。
这是由于沿海地区具有便利的海运交通、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以及较高的生活品质等方面的优势所致。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这主要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三、方言差异的存在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也是中国人文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方言众多,根据官方统计,中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方言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也体现了地理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方言差异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
四、城市发展的巨大变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蓬勃发展,这对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之增加,城市不仅成为了人们居住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了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不仅具有现代化的城市面貌,也承载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同时,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总结: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是多样且独特的,历史文化、人口分布、方言差异和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对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48d20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8.png)
中国人文地理知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人文地理资源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使得中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文化特色等方面,介绍中国独特的人文地理知识。
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亚洲的中心,也是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枢纽,连接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
2. 自然地理特点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特点多样。
中国以高山、平原、丘陵、河流等为主要地貌类型,地势起伏,气候多样。
其中,中国著名的山脉有长江、黄河、珠江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3. 历史人文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
中国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
中国历史上的诸多朝代,如夏商周、秦汉、唐宋等,都对中国人文地理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历史遗址和文物众多,如故宫、长城、陵墓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文化特色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多样化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地理内涵。
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体现在语言、文学、戏曲、美术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5. 人文景观中国还拥有许多壮丽的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风貌吸引着游客。
如西安的兵马俑、丽江的古城、敦煌的莫高窟等,都是中国闻名于世的景点。
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中国人文地理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中国人文地理知识丰富多样,既有自然地理的特点,也有历史人文的积淀和文化特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世界上独具魅力。
通过了解中国的人文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的风土人情,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中国人文地理介绍
![中国人文地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4e370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9.png)
中国人文地理介绍中国位于东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的人文地理是指中国国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从中国的人口分布、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城市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拥有近14亿人口。
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密集地带,其中包括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西北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而西南地区则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这种人口分布的差异主要受到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语言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汉语是中国的主要语言,分为普通话和方言。
普通话是官方语言,被广泛使用。
除了汉语外,中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如藏语、维吾尔语和壮语等。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文字和文化表达方式。
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传统医药等。
中国的书法、绘画、剪纸和戏曲等艺术形式独具特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三、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神教和多元宗教信仰的国家。
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拥有广泛的信徒群体。
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和武当山等。
道教强调个体修身养性,注重自然和谐,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与汉族文化融合形成多元的风貌。
四、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成为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代表了中国现代化的成就和变革。
这些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先进的交通系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同时,中国也在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以缓解大城市的压力和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这些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总结中国的人文地理是一个兼容并蓄的系统,包含了复杂的人口分布、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化、多元的宗教信仰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28be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9.png)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独具魅力。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域多样性、人口分布、历史遗迹、传统艺术和中华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章中国的地域多样性中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地理特点。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势平坦,农业相对发达。
西南地区则是山区密集,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如云南的石林和四川的九寨沟。
东部沿海地区则是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拥有广阔的港口和现代化的城市。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不均衡。
华北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而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疏,有着辽阔的草原和沙漠。
由于中国广大而复杂的地理条件,各地的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第三章中国的历史遗迹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它起于东部的辽宁,绵延至西部的甘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边防防线。
另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是故宫,位于北京,是中国皇室的宫殿和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第四章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中国的京剧是世界闻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元素,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国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手法。
传统书法也是中国的重要艺术形式,它强调用笔墨线条来表现文字的美感和意境。
第五章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拥有悠久的中华文化,包括孔子的儒家思想、道家和佛家的哲学、中医药和中国茶文化等。
中国的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欢乐和团结。
中国菜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调味品和烹饪技巧而闻名。
结语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与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密切相关。
从地域多样性、人口分布、历史遗迹、传统艺术和中华文化等方面来看,中国的独特之处使其成为一个令人着迷且不可忽视的国家。
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061e1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6.png)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特征。
从北方的草原、沙漠到南方的水乡、山峦,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地域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的人文地理。
一、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广袤的平原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上。
首先,北方的平原地带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孕育了众多古代文化的发源地。
比如,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长城的延伸地、战国时期的首都中山等,都展示了北方地区的重要历史地位。
其次,北方地区还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北京的故宫和天安门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并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北方地区还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为特色,如黑龙江的大米种植、内蒙古的草原文化等。
二、东方地区东方地区包括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带,其人文地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发达的经济和多元化的文化。
首先,东方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代表。
上海、广东等地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吸引着全国甚至全球的人才和资本。
这些地方的繁荣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其次,东方地区文化多元,多个不同民族和外来文化的交汇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
比如,上海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深圳的文化氛围受到不同国家的影响。
这些文化元素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景观。
三、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包括江浙沪一带和广东地区,其人文地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其水乡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首先,南方地区的河流、湖泊和运河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比如,苏州的古运河、杭州的西湖等成为了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其次,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比如,江苏的园林文化、福建的土楼文化、广东的岭南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反映了地方特色,也逐渐形成了南方地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四、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其人文地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壮丽的山川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87ac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d.png)
中国人文地理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地理资源的国家。
中国人文地理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多样的文化、宗教、语言和风俗习惯上。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民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
二、历史演变中国的人文地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耕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人文地理。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因气候条件适宜而广泛种植稻米,而北方地区则主要种植小麦等作物。
这种南北分工和区域差异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饮食习惯和风俗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文地理逐渐发展和演变。
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先后位于中原地区、陕北地区、江南地区等等,每次中心的变迁都带来了不同地区人文地理的差异。
三、文化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中国人文地理的一部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和传统,这种文化多样性丰富了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四、区域差异中国地域广大,东西横跨五个时区,南北纵贯31个纬度。
这造成了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巨大气候、地形和生态差异。
中国东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西部地区则多为高原和山脉,气候和地形变化较为剧烈。
这种区域差异直接影响了中国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发展、居住方式和经济结构。
五、现代变化和挑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人文地理也在发生着变化。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农村社会正在逐渐消失。
同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各地的文化景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然而,中国人文地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化使得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逐渐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压力。
同时,城市化也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不平衡,社会问题的增加。
六、结论中国人文地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其独特性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宗教、语言和风俗习惯上。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60c043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e.png)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地理特征的国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人口分布、文化传统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一、地形地貌中国地理特征的第一要素是其广袤的地理面积和多样的地形地貌。
中国地理上几乎包含了各种地形类型,从西部的高山峻岭到东部的平原丘陵,从南部的丛林湿地到北部的草原沙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这些地形特征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宜人的风景,也对农业、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气候条件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还与其丰富多样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属于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过渡区域,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南方气候温暖湿润。
这种多样化的气候使得中国农作物和植被种类丰富多样,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三、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广泛而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一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聚集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
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地理条件相对困难,这直接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四、文化传统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也是中国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之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
从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到如今的传统艺术、建筑风格,中国的文化传统植根于其特殊的地理背景和历史传承。
五、经济发展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在国内外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引擎作用;中西部地区以农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发展潜力巨大;西部地区则主要以资源开发和旅游业为支撑,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十分丰富多样,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人口分布、文化传统到经济发展,每个方面都塑造着中国独特的风景和特色。
小学地理-我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小学地理-我国的人文地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5d3e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d.png)
小学地理-我国的人文地理特点一、我国的人文地理特点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国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地理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国人文地理特点,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二、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1. 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之一。
由于其相对发达的经济条件和便捷的交通网络,许多城市在此形成并快速发展。
上海、广州等都市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和商业机会,成为经济增长引擎。
2. 中西部内陆地区:相比之下,中西部内陆地区则相对较少人口。
这主要归因于气候、土壤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工商业相对欠发达,很多年轻人也选择到东部沿海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3. 高原山地与革命根据地:西南高原山地以及革命根据地则具有独特的人口分布特点。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些地区的居民主要以农业为生,形成了自给自足且封闭的经济体系。
三、多样化的民族和文化1. 56个民族大家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在语言、风俗、宗教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并且推动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发展。
2. 各地区的文化传统:中国各地区也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比如说,北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保留下来许多古老建筑和传统文化活动。
而广东则因其接触海外国家较多,形成了独具南方特色的粤剧、南音等艺术形式。
四、城乡差异及相关问题1. 城市化与农村人口流失: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变得更加现代化和繁荣,并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前往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和社会服务资源不足,一些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和农村老龄化的问题。
2. 教育资源与城市间差距:中国的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城乡差异。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有限,导致了知识和技能的不平衡。
这对于实现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带来了一定挑战。
五、人文地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各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政府通过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来促进各地可持续增长。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d6b7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1.png)
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是指中国境内的人文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现象。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且地域广阔,其人文地理特点多种多样。
首先,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之一是文化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饮食、服饰、建筑等文化特点。
这种文化多样性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国家。
其次,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还包括历史遗址和文化名城的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址和文化名城。
例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都是中国独有的人文地理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还包括传统习俗和节日的丰富多样。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传统习俗和丰富的节日文化,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还包括城乡差异和人口分布的
不均衡。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不断扩大,同时也
出现了城市化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
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地区也存在着发展落后、资源匮乏等问题。
人口
的分布也不均衡,一些大城市人口密集,而一些偏远地区
人口稀少。
综上所述,中国人文地理的特点包括文化多样性、历史遗
址和文化名城的分布、传统习俗和节日的丰富多样、城乡
差异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等。
这些特点使中国成为一个既
复杂又多彩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文地理〖中国得疆域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国土构成。
行政区划。
〖中国得人口与民族〗统一得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得地区分布。
中国得人口增长与分布。
中国得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迁移得现状与原因。
〖中国得农业与工业〗中国主要农作物得分布。
中国得畜牧业与水产业。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与工业中心得分布、特点与形成条件。
〖中国得交通、商业与旅游〗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与港口。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与地区。
中国得旅游资源。
〖中国得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得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中国得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得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得特点,需要记忆得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得概率很小。
但就是它却就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得纲、基础、知识得落脚点。
1、中国得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得东部、太平洋得西岸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得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得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就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53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得曾母暗沙(N 4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 135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E73附近)南北跨纬度近N 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约5000千米,就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得国度。
3、疆界与邻国 ⑴ 陆界与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越南东南亚云南、广西临海国我国有18000千米长得海岸线,对于我国得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与大陆直接相临得海域。
我国得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得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得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得水汽,对我国得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得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得延伸,属于国家领土得一部分。
领海得范围就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得内海有渤海与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与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得权利,对人工设施得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得权利。
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与飞越得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得其她符合国际法得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半岛:我国得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就是世界上岛屿众多得国家之一。
我国90%得岛屿分布在东海与南海。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就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就是我国得四大群岛。
浙江省就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得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得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注意]关注“海岛争端”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得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得钓鱼岛则仍被日本占据着。
南海地区得形势更为复杂。
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得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交叉,我国得海洋权益受损最严重。
目前,日本不但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蛮横,而且其海上自卫队走出国门,南下与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开展联合巡逻与联合军演,插手南海地区事务。
近年来,印度得军事战略有所调整,以“控制印度洋”为中心,同时开始执行“向东瞧”政策。
印度加紧建设远洋海军,并已经“东进”南海海域,与越南等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颇令周边感到不安。
4、我国得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全国得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注意]这就是我们学习得难点,建议同学们通过经常瞧电视(天气预报)、报刊、多瞧地图、多做填图练习与拼图游戏等方式,熟练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得名称、位置、大小、轮廓特征等以及她们得简称、省会所在地城市等。
中国得人口与民族1、中国得人口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10年)为13、7亿,占世界人口得1/5强,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得国家。
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注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我国人口(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就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得内容。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得空间分布就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44%,城镇人口比重56%。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与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得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得突出特点就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得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得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得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就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人就是生产者,也就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得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问题得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
每年国家所产生得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
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得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得迅速提高。
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得压力。
②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得“民工潮”。
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得发展与繁荣。
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
增加了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与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③人口老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得趋势发展很快。
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得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得晚年,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得重大课题。
[补充]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有六个方面得特点:①人口过快增长得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②城市化发展较快。
③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④老龄化进程加快。
⑤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⑥家庭户规模继续减小。
2、中国得民族中国共有56个民族,就是一个统一得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她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得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得地区分状况:汉族得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与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与东北等边疆地区。
云南省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得省份。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得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得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得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得政策。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得特点与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得经济、文化与各项社会事业。
中国得农业与工业1、中国得农业主要内容见已发得农业相关内容补充⑴种植业A.农业就是国民经济得基础,广义得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与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就是农业得主体。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得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得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得供农作物生长所需得光照、热量与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得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得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得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得东部季风区得平原、盆地与丘陵区。
受气候条件得影响,我国南方与北方得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得差异。
B.我国得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得比较粮食生产就是我国种植业得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得地位,因为粮食就是我国人民最基本得生活资料。
我国有近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得稳定,就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得头等大事。
也就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得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得主要途径就是:①要珍惜与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得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与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得丰富多样得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得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
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得经营管理方法等。
⑵林业森林就是重要得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得经济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得环境效益。
历史上,我国得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得少林国家。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与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得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
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得国家。
我国得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东北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地,就是我国最大得天然林区;②西南横断山区就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得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得经济林产品,例如:温带得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得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就是我国天然橡胶得生产基地。
⑶牧业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我国得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与青藏高原。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就是我国四大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