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2021届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高中生物课程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一个重要且广泛的知识点。
内环境指的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一组恒定的内部条件,包括体温、血液浓度、pH、离子浓度等,而稳态则是指维持内环境恒定的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一、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关系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
人体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营养物质和氧气,排泄代谢产物和碳 dioxide等,因此与外界保持物质交换。
同时,人体还需要与外界进行热量和水分交换,从而维持体温和电解质稳定。
二、重要的内环境参数1.体温:人体平均体温是37℃,上下波动范围在36~37.5℃之间。
体温的调节是维持人体功能正常运作的关键。
2.血液浓度:血液中的物质浓度需要保持恒定,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浓度、蛋白质的浓度以及水分的浓度等。
3.pH值:细胞内和细胞外的酸碱度需要保持恒定,维持在适合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范围内。
人体的正常pH值为7.4左右。
4.电解质浓度:维持体液中的离子浓度(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关键。
5.压力:正常的血压和气压维持是维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
三、维持内环境的机制1.反馈调节: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恒定。
负反馈调节是一种常见的调节方式。
它是指当一些参数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会通过一系列的反馈信号来调节该参数,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2.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递和调节内环境恒定。
神经冲动可以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调节各种生理反应。
3.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对各种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例如,甲状腺素可以调节代谢速率,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水平等。
4.呼吸系统的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的恒定。
5.肾脏的调节: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调节体液的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的内容,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考点分析易错点提示1.不属于体液的液体消化道、膀胱等有通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直接与外界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2.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查字典生物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21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集体的稳态与调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更多的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2021年高考温习正在停止中,高考生物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分,这就要求考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量,能随机应变,灵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以下是小编对«2021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集体的稳态与调理»停止的总结,供考生参考。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集体的稳态与调理之人体的稳态〔一〕内环境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停止物质交流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反,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浸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浸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浸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浸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普通不超越1℃〕。
[来源:Z*xx*k]〔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调理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动摇形状。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停止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理Ⅰ、神经调理:1、神经调理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理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抚慰后由相对运动形状变为清楚的生动形状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规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总结202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总结202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总结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总结2021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判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成分判断常考,注意总结这部分知识点,如血红蛋白、神经递质、血浆蛋白等判断属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物质:HCO3-、HPO42-:例NaHCO3/H2CO3和Na2HPO4/NaH2PO46、稳态: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物必修ⅲ笔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笔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二、体温调节1.体温维持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体温调节过程(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寒冷炎热↓↓皮肤冷觉感受器皮肤温觉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热量来源:细胞呼吸有机物氧化放能(部位主要是骨肌和肝脏) 冷觉与温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温觉或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感受器接受起刺激是温度变化三、水平衡调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1、水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过程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 合成抗利尿激素↓释放↓(+).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 3.水分的吸收和排除途径①吸收途径:饮水、食物、细胞代谢产生的水 ②排除途径:尿液、汗液、呼吸、以消化酶形式 4.无机盐的排除途径:尿液、汗液5.Na+、K+的作用:Na+维持细胞外爷的渗透压 K+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6.醛固酮:促进Na+的吸收,排除K+(保钠排钾)四、血糖平衡调节(神经___体液调节) 主要激素调节1 血糖正常浓度:0.8—1.2g/L (80—120mg/L) 2血糖浓度高于160—180mg/dL,出现糖尿神经—体液调节3 血糖三条来源和去路①来源:食物消化吸收②去路: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4 调节过程5 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6 存在反馈调节7 糖尿病类型及症状Ⅰ型:缺乏胰岛素Ⅱ型: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正常)妊娠期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体重轻(三多一少)缺乏能量排尿多尿中有糖五、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神经内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有能分泌激素2 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3 作为神经中枢:①体温调节中枢②水盐平衡调节中枢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4 作为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5 作为效应器:合成抗利尿激素人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肠道吸收水、无机盐、营养物质能力减弱。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其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
这种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体内稳态”,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存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调节机制。
一、体内环境稳定性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温度稳定性:稳定的体温有助于保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人类的体温一般在36.5°C-37.5°C之间波动,体温的调节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活动等方式实现。
2. pH值稳定性:生物体内部液体的pH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利于维持酶活性和其他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酸碱平衡主要受到呼吸系统和肾脏的调节。
3. 离子浓度稳定性:生物体内各种离子的浓度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离子浓度梯度,有利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机制1. 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控制生理功能的开关。
例如,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刺激体表血管扩张,促进散热;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则会刺激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2.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播,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调节。
例如,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甲状腺素能够提高代谢速率。
3. 呼吸系统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控制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
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速率,以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4. 肾脏调节:肾脏是生物体体液体积和成分调节的关键器官。
它通过调整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控制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当血液中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生成和排出量。
三、体温调节机制人类是恒温动物,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1. 对外环境的调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等方式散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通过血管收缩,肌肉发抖等方式保持体温。
环境与稳态高考生物知识点_转自DOCX
环境与稳态高考生物知识点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环境与稳态高考生物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环境与稳态高考生物知识1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3.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7.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主要是由Na+内流形成的。
8.神经冲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9.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信号转换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11.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有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12.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主要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1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4.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
15.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长等特点。
17.体温的恒定取决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等。
18.由下丘脑合成、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生物是一门研讨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小编预备了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协助。
1、体液:体内含有的少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停止物质交流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反,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浸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理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浸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经过调理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
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动摇的形状。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静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理: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理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停止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21高考生物二轮温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就为大家引见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协助。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必背知识点
1.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面的液体)2.体液: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3.体液组成: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4.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淋巴细胞,但淋巴细胞不是只存在淋巴液中),含量最多的是水5.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血浆和组织液是双向,组织液只能到淋巴液,淋巴液只能到血浆)(含的物质相近)(图形))(最大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细胞内液最多,其次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较少)6.淋巴液汇聚后从锁骨下大静脉进入血浆7.组织液主要被毛细血管吸收,部分被淋巴管吸收,大分子的蛋白一般不会进行交流。
8.关于组织水肿(营养不良,肾炎,肺炎,淋巴管堵塞,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产物增多等)9.关于上下部分的含量(氧气,二氧化碳,血糖)10.关于跨膜的计算:红细胞中的氧气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6层膜,最少跨12层磷脂分子层。
血浆中的葡萄糖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3层膜,6层磷脂分子层。
大气中的氧气进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结合至少跨多少层膜:大气中氧气—进肺泡,出肺泡(两层)--进出血管壁细胞(两层)--进红细胞(1层),共5层。
食物进入组织细胞:小肠绒毛(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组织细胞(1层),共7层11.各个细胞所生活的环境是?(组织细胞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的是组织液和淋巴液。
血细胞的是血浆)12.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水,其余还有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激素,血浆蛋白和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13.内环境不存在的成分: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细胞内的酶,消化酶,细胞上的蛋白质如载体,受体和体外环境(唾液,胃液,肠液,尿液,眼泪等)14.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血液,血浆,体液区别1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定义):770kpa(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占90%),其次是蛋白质)。
酸碱度:7.35-7.45,以H2CO3-/HCO3(主要)和H2PO4-HPO42-为缓冲对和温度370C左右16.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17.内环境的稳态:一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如氧气,葡萄糖含量。
生物 高考 专题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肾上腺
胰岛
卵巢 睾丸
1、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激素名称 化学成分 分泌腺体
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 激素 促性腺激 素
胰岛素
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 骨的生长。
肽及 蛋白 质类
氨基酸 衍生物
垂体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进性腺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
第二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概念 成分
内环境与稳态
定义 实质 调节机制 意义
理化性质
作用
1、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细胞内,占2/3)
血浆 体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
(细胞外,占1/3)
组织液 淋巴等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是否为 内环境的组成?
人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管道等属于 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因而汗 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 组成。
(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 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 D )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
a、生理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相对不疲劳性
细胞间的传递 单向传递
突触 前膜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突触 间隙 突触 后膜
②递质:化学物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同位素示踪法
以甲状腺激素为例,可用碘的同位素饲喂动物, 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部位,及释放后的运输机制。
2、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下丘脑
(-)
促(**激素)释放激素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背诵版)-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清单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必备知识]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其中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P2、4)2.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P5)3.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其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P5)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P5)5.下列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1)剧烈运动产生乳酸、丙酮酸分解、蛋白质合成(细胞内);(2)H2O2分解(细胞内);(3)食物中淀粉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消化道);(4)抗原与抗体结合(内环境);(5)乳酸与NaHCO3反应(内环境)。
[重要图解]1.血浆的主要成分(图甲)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P5)甲乙2.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箭头代表物质运输方向)(图乙)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图乙表示三者的有机联系,图中①箭头表示: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②箭头表示: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系统;③箭头表示: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液循环系统。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①为细胞生活提供液体件环境。
②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P5)3.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
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A、B、C、D分别是肺、小肠等、肾、皮肤,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则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的组成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水肿】(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①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稳态是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的,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以下是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内部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如果稳态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稳态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范围内。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体液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体液的成分和体积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肾脏可以通过尿液的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三、稳态的重要指标1. 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36.5-37.5摄氏度。
2. pH值: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7.35-7.45。
3. 血糖水平: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3.9-6.1毫摩尔/升。
4. 血压: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四、稳态失调的后果当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酸中毒等都是稳态失调的结果。
五、保持稳态的方法1. 健康饮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调节能力。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熬夜或过度劳累。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神经调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在高考中,经常涉及到与人体生理和健康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调节与人体生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掌管着所有的感知、思考和运动功能。
脊髓与大脑相连,负责传递信息并控制身体运动。
周围神经负责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并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
2. 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神经元的突触间隙中释放,并与相邻神经元的受体结合,从而传递信号。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多巴胺在神经系统中参与着情绪调节和动作控制;去甲肾上腺素则具有调节人体应激反应和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乙酰胆碱参与了多个生理活动,包括记忆、学习和肌肉运动等。
3. 神经调节与人体生理健康的关系神经调节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身体的许多生理过程,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呼吸控制等都由神经系统控制。
当神经调节出现问题时,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紊乱和疾病。
以体温调节为例,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发出指令,使得血管收缩、肌肉抖动等来增加体内热量的产生,从而使体温升高。
相反,当人体温度过高时,神经系统调节身体散热,通过皮肤发汗等方式来降低体温。
另外,神经调节还与情绪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常常伴随着神经调节紊乱。
研究表明,适当的放松和调节情绪,有益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有助于人体的健康。
总结起来,神经调节是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调节机制。
理解神经调节的知识可以加深我们对人体生理和健康的认识。
在备考高考生物时,我们应该注重掌握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答中。
如果你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神经科学等相关学科,探索人体神经系统的奥秘,以及神经调节与健康的更多细节。
专题07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7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书本黑体字速记1.内环境:同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必背基础知识点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内环境意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具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要求:离体神经元),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7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书本黑体字速记1.内环境:同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必背基础知识点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内环境意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具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要求:离体神经元),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7.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内兴奋传导方向相同,与膜外相反。
8.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形成原因K+外流,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原因是Na+内流,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9.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树突膜或胞体膜)。
10.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通过胞吐(耗能,体现膜的流动性)方式经扩散(不耗能)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
1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呼吸中枢是脑干;下丘脑有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中枢;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易错易混考点一、内环境及稳态1.组织水肿后,可通过注射适量的蛋白质溶液增大血浆浓度,促进组织液的水回流至血浆,再随尿液排出体外(无机盐会进入组织液,起不到效果,而蛋白质是大分子,可增大血浆浓度而又不容易进入组织液)。
2.正常人体在剧烈运动产生较多乳酸后,血浆pH依旧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参与该稳态调节的主要离子有HCO-3、HPO2-4。
3.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差别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
4.高温工作的人应及时补充水和盐。
5.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6.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不包含细胞内液和外分泌液中的成分。
7.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示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8.内环境的作用:为细胞提供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动物神经调节9.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0.经过突触的兴奋传递,递质是较小分子却未通过主动运输分泌,而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这样有利于加快兴奋传递的速度。
11.突触小体可完成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12.神经递质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3.神经元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电流方向为未兴奋区至兴奋区。
14.某种麻醉止痛药物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可阻断神经兴奋的传导,它作用于传入神经。
15.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耗能,神经元上的静息电位的维持耗能。
16.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产生兴奋。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是_信息交流。
17.低钠外界溶液中的神经元,与正常外界溶液相比,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峰值变小。
(静息电位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动作电位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当外界溶液钠离子浓度降低,会引起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动作电位峰值降低)18.不管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Na+浓度总是胞外高于胞内,K+则相反。
19.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没有反射,如单细胞生物和植物。
20.引起反射的刺激不仅仅来自于外界环境,也可以来自于内部环境的变化,如体温、血糖的变化。
2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不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无法完成反射。
22.反射分为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和后天性的条件反射。
两年真题赏析考点1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重要性1.(2019全国Ⅲ理综,6分)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误区警示】部分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可能误认为血浆中的葡萄糖不通过组织液而直接进入骨骼肌细胞,导致出错,误选A。
2.(2019浙江4月选考,2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与稳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
骨骼肌细胞是组织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C正确。
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能够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考点2 神经调节3.(2019浙江4月选考,2分)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反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人体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A正确。
伸肌属于膝反射的效应器,肌梭是感受器,B错误。
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
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正确。
4.(2019北京理综,6分)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
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B【解析】本题创设了“运动影响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新情境,考查的知识点是人脑各部分的基本功能、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题的自变量是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因变量是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而学习记忆的产生离不开海马脑区神经元产生兴奋和传递兴奋,所以综合分析可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可通过促进海马脑区神经元的兴奋,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促进海马脑区发育,进而促进学习记忆,B选项正确。
5.(2019江苏,2分)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传递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信息转换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②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C正确;②为神经递质,④为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②与④结合使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或维持外正内负,D错误。
【知识拓展】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的去向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
神经递质的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终止:一是再回收抑制,即通过突触前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并贮存于囊泡;另一途径是酶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经过酶的作用失活。
6.(2019全国Ⅰ理综,8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
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每空2分)(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脊髓大脑皮层(3)感受器【解析】本题考查了兴奋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反射弧的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1)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