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分析
r e n c y u l t i ma t e g o a 1 . T h e t h i r d p a r t hr t o u h g t h e na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f n a l c o n c l u s i o n , a n d a n l a y z e r e a s o n s a n d p u t s f o r wa r d s o me s u g g e s —
t i o ns .
K e y wo r d s: he t r a t e o f r e s e ve r r e q u i r e me n t t r ns a mi s s i o n me c h ni a s m e f e c i t v e n e s s s u p p l y o f mo n e y CP I o u t p u t
一
、
引言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 再贴现 , 公开市场操作作为调 整货 币供应量的三大工具被广泛使用 , 而在我 国法定存款 准备金制度被使用的频率最高 , 运用最广泛。但法定存款 准备金制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 是否符合市场对货币 供 应量 的需求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 问题 。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有效性的研究 , 进一步 得 出我 国是否该采用其他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从 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d i a t e t a r g e t . Th r o ug h t he q ua l i t a iv t e a na l y s i s , we ma k e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a t t he i n l f ue nc e o f t h e s u pp l y m on e y o n o ut pu t a nd pr i c e i s
高通胀背景下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分析
高通胀背景下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2009年11月起我国通货膨胀率开始逐月上升。
到2010年10月之后一直居高不下,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央行不断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自2010年以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2次。
然而,这是否有效地抑制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还有待考究。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来探究高通货膨胀背景下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通货膨胀;存款准备金;有效性中图分类号:f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一、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意指一个经济体其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
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
通货膨胀有许多不同的度量指标,其中最常见的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消费物价指数(cpi)。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持续低迷,为了促进经济回暖各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从2009年11月开始回升,上涨0.6个百分点,此后一直处于持续攀升趋势,到2011年7月最高涨幅达6.5个百分点。
1.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过多的货币供给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不断增加,经济市场上流动性过剩,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我国货币供给量每年都在不断攀升,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m0、m1、m2的大量增加导致了货币市场上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加剧。
2.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差逐年增高,到2010年底高达20万亿。
2010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0.9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全年本外币贷款增加8.3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同比增长19.9%,新增贷款如此大量增加,并且扩大趋势不断发展。
银行超额储备水平一直维持在高位,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商业银行超储率一直在5%以上,这比正常值高了约3个百分点。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用的经济背景和政策效果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同 一调整为10%
3 4
87年 88年9月
10% 12%
12% 13%
2% 1%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调整背景 东南亚金融 危机爆发, 我国受其影 响出现通货 紧缩现象, 为了增加市 场流动性, 刺激经济
5
98年3月21日
13%
8%
-5%
6 7 8
99年11月21 日
03年9月21日 04年4月25日
调整后 11.5% 12% 12.5%
调整幅度 0.5% 0.5% 0.5%
调整背景
07年6月5 日
07年8月15 日 07年9月25 日 07年10月 25日
19 20
21 22
12.5% 13%
13.5% 14.5%
13% 13.5%
14.5% 15%
0.5% 0.5%
1% 0.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与使用, 以及其运用的经济金融背景 与政策效果。
定 义
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被称为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分为两个 部分,一部分是中央银行要求金融 机构存款的最低限额,称为法定存 款准备金,另一部分超出法定存款 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存款准备 金
定 义
作 用
1.确保金融机构在遇到大量提取资金时, 能有充足的偿付能力。 当金融机构出现严重流动性问题时,可 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满足其流动性需求。
作 用
2.影响货币供给量。 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每吸收一 笔存款都会以货币乘数的倍数产生派生存款,所 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的影响货币供给量。 Rc+1 货币乘数 = Rd+Re+Rc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Re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Rc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利率冲击效应——基于货币市场的分析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利率冲击效应——基于货币市场的分析滞后1、3、6、9、10、12、13阶的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对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的影响均为负数,这说明,不考虑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的间接影响,本期存款准备金率(CZ)提高会直接导致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1、3、6、9、10、12、13阶分布均值提升,本期存款准备金率(CZ)降低会导致TYCJ1D1、3、6、9、10、12、13阶分布均值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存款准备金率(CZ)上升,会减少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用资金总量,进而减少货币市场资金供给,导致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上升.反之,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会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可用资金总量,进而增加货币市场资金供给,导致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下降.1 变量设定及数据描述在我国,货币市场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因此,本文中也采用此定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主要品种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因为同期限同业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相关性高于0.9,再加上相对于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对政策调整更为敏感,本文只考虑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考虑到隔夜同业拆借量、7天同业拆借利量、14天同业拆借利量分别占同业拆借量的90%、7%、1%左右,隔夜同业拆借、7天同业拆借利、14天同业拆借利是同业拆借的主力品种,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隔夜同业拆借利率、7天同业拆借利利率、14天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本文采用EViews和SPSS处理数据.文中,用CZ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TYCJA1D表示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7D表示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表示14天同业拆借利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数据范围为2006年10月31日-2019年12月20日,共3333个有效日数据(见下图1~图4).图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CZ)图2 1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TYCJ1D)图3 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TYCJ1d7D)图4 14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TYCJ1d14D)从分布趋势看,同业拆借利率在2008年10月之前为利率下降通道,2008年10月到2014年10月为利率上升通道,此后为利率维持通道.从分布均值看,TYCJ1D(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分布、TYCJ7D(7天同业拆借利率)分布、TYCJ14D(14天同业拆借利率)分布的均值依次增大.从分布波动程度看,TYCJ1D(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分布、TYCJ7D(7天同业拆借利率)分布、TYCJ14D(14天同业拆借利率)分布的标准差依次增大,表明TYCJ1D(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分布、TYCJ7D(7天同业拆借利率)分布、TYCJ14D(14天同业拆借利率)分布的离散程度依次增大.2 计量分析2.1 VAR滞后阶数的确定及稳定性检验采用逐步递增滞后阶数的方法,逐步增加到滞后15阶.按照LR标准、FPE 标准、AIC标准,滞后15阶通过检验,按照SC标准,滞后1阶通过检验,按照HQ标准,滞后2阶通过检验.综合考虑,选取滞后15阶(见表1).表1 VAR模型滞后阶数试算表采用单位根检验向量稳定性,VAR模型4*15共60个模的倒数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VAR模型是稳定的(见图5).图5 VAR模型向量稳定性检验2.2 VAR模型构建表2 VAR模型计量结果表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对滞后1-15阶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的回归系数伴随概率均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对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分布均值均有显著性影响.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7D)、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的回归系数伴随概率均大于10%的显著性水平,接受原假设,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对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7D)、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分布均值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央行一般将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应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前,货币市场已经通过观察GDP增速、通胀率等经济指标推演了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当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真正实施的时候,市场已提前消化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带来的冲击.而且,当货币市场推演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进而对资金配置进行调整时,首先调整的是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7D)、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也就是说,资金期限越长,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消化越彻底.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对滞后1-15阶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的回归系数均较小,在正负0.17之间,也就是说,虽然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显著影响了TYCJ1D的分布均值,但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对TYCJ1D分布均值的影响较小.其原因在于:在2015年前,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外汇占款释放资金,从基本面看,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对同业拆借市场资金供应量的影响较小,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影响较小;央行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前,市场已经通过观察经济增长速度方向推演了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当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真正实施的时候,隔夜拆借利率市场已提前部分消化了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带来的冲击.四组残差的Kurtosis值的伴随概率均为0.000,拒绝原假设,四组残差均为正态分布(见表3).2.3 脉冲响应分析当本期存款准备金率(CZ)提高一个百分点,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分布均值在前13天会围绕0值小幅上下波动,从第14天开始持续正增长,第15天达到峰值0.382个百分点,此后缓慢下滑,第20天开始收敛在0.150个百分点左右(见图6).图6 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对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的脉冲响应当本期存款准备金率(CZ)提高一个百分点,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D)在前6天会围绕0值小幅上下波动,从7天开始持续正增长,15天达到峰值0.772个百分点,此后缓慢下滑,第25天开始持续稳定在0.214个百分点左右(见图7).图7 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7D)对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的脉冲响应当本期存款准备金率(CZ)提高一个百分点,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在前15天始持续正增长,第15天达到峰值0.797个百分点,此后下滑,第30天开始持续稳定增长,但幅度非常小,在0.350个百分点左右(见图8).图8 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对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当本期存款准备金率(CZ)提高一个百分点,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7D)、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均在15天达到冲击峰值,但其达到稳定增长的天数逐渐延长,分别为20天、25天和30天.主要原因在于,存款准备金率(CZ)上调首先影响短期资金利率上调,在预期短期利率一定的情况下,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与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7D)、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的利差扩大,货币市场资金套利交易活跃,市场对7天同业拆借利率、14天同业拆借的需求加大,带动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7D)、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上升[4-5].2.4 残差检验近年来,我国央行多次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调节市场流动性,如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先后1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7.5个百分点.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先后各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6个百分点.2018年,人民银行4次降准,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2019年,人民银行3次降准.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供给和利率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进而揭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利率传导路径,对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开展逆周期调节具有重要意义[1-2].表3 残差向量正态分布检验表采用互换自相关检验(portmanteau Autocorrelation test),残差向量滞后四阶Q-Stat值的伴随概率为0.000,说明,拒绝原假设,残差向量不存在自相关(见表4).表4 残差向量自相关检验表上述残差检验表明,VAR模型计量结果符合残差正态分布、不自相关的假设,模型通过检验.3 结论以上分析,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只考虑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同业拆借利率的直接影响,滞后1-15阶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CZ)对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D)分布均值有显著性影响但回归系数较小,对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7D)、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分布均值没显著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被货币市场提前消化,而且7天同业拆借、14天同业拆借市场对消息的消化更为彻底.考虑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同业拆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基期存款准备金率(CZ)提高一个百分点,隔夜同业拆借利率(TYCJ11D)、7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7D)、14天同业拆借利率(TYCJ14D)分布均值都在第15天达到冲击峰值,但其达到稳定增长的天数逐渐延长,分别为第20天、第23天和第30天.这主要是因为资金套利导致的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向7天同业拆借利率、14天同业拆借利率传导需要时间4 政策建议针对上述结论,为畅通存款准备金向货币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坚持稳健货币政策.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对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较小,通过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影响同业拆借利率,进而影响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路径并不完全通畅.建议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信贷总阀门,在此基础上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民营、小微、涉农和新兴产业等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平稳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金融市场分割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资金不能实现及时、有效跨市场流动,从而影响存款准备金率(CZ)调整的利率传导效果.建议平稳推动LPR改革,加快培育金融市场利率体系,逐步畅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背景与现实分析
35《商场现代化》年月(中旬刊)总第55期一、存款准备金率概述1.存款准备金率的一般概述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
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
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作用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货币乘数。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削弱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减小货币创造乘数,缩小货币扩张的规模;反之则相反。
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超额储备规模。
当准备金率上升时,商业银行的部分超额储备转化为法定储备,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下降;反之则相反。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史调整状况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二十几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十六次调整。
我国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按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一般存款账户,统称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资金收付。
在2006年中为控制银行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状况,央行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进入2008年,截止到2008年4月25日,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研究
张
奎 ( 1 9 8 2 - ) ,男 ,黑龙 江鸡西人 ,博 士,主要从事金 融学研究 。
财 经 问题 研 究
2 0 1 3年 第 5期
总第3 5 4期
量 的效 果 较 为 显 著 。最 近 一 轮 经 济 周 期 开 始 于 2 0 0 0年 ,中央银 行 仅 在 2 0 0 8年 和 2 0 1 2年 下 调 存款 准备 金 率 7次 ,但 却 有 3 0余 次 上 调 存 款 准 备金 率 。原 因在 于人世 以来 我 国外 贸依存 度不 断 加 大 ,我 国中央银 行利 用 法定存 款 准备金 率提 高 冲销外 汇 占款导致 的货 币 多发 。
一
1 9 9 8 年 同业拆借市场 的恢 复运行 ,改变再 贴现 利率 的生 成 机制 ,我 国基本 上构 建 了间接 型
货 币政策 操作 程序 架构 ,存 款准 备金 率也 成为 真 正意 义上 的一 般性 货 币政策 操作 工具 。应 当说 我 国 的法定 准备 金制 度 同其他 大多 数 国家一 样 ,存
第5期 ( 总第 3 5 4期)
2 0 1 3 年 5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s e a r c h o n F i n a n c i a l a n d E c o n o mi c I s s u e s
N u m b e r 5( C - e n e r a l S e i r a l N o . 3 5 4 )
Ma y,2 0 1 3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政 策 效 应 研 究
孙少岩 ,张
( 1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 经济研 究中心 ,吉林 摘
一
奎
长春 1 3 0 0 1 2 )
我国频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效用分析
我国频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效用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直接融资和非存款机构的占比增大,资本充足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中央银行调控目标、方式及技术的转变和完善,我国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现象将会逐渐改变。
标签:存款准备效用分析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三大货币政策措施之一,起始于18世纪的英国。
而后,美国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形成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由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普遍认识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重要性,凡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都仿效英美等国的做法,纷纷以法律形式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并授权中央银行按照货币政策的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在过去近100年里,美国一直在不断强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制,同时也不断采取措施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管制的手段,如根据金融创新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应当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负债项目;根据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金额大小实行累进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1935年美国《银行法》颁布之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便成了美联储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调整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可描述为:为抑制(刺激)经济增长,减少(增加)货币供应量→调高(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减少(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全社会投资规模缩小(扩大)→货币乘数缩小(扩大)→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增加)→市场利率提高(降低)→投资、消费支出减少(增加)。
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最终引起货币乘数的变化,通过乘数效应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变化。
因此,这是一个给经济可能会带来较大震荡的政策工具。
在货币政策理论中,普遍认为该政策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过于猛烈,被称之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一把“猛斧”。
因此,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在运用该政策时,慎之又慎。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
保 有 蜃 ” 的 结精 性 信 贷 政 策 特 黠 。中 畏期 债 券 和 中低 信 畸加 息 是 邀 请 全 球 投 械 家 的 疯 狂 之 零 ,绳 不 可 行 。那 用 等 级 收 益 率 将 受 到 更 大 的 影 窖 , 追 寅 除 上 是 焉 明 年 麽 , 率 大 幅 上 升 呢 那 是 相 曹於 禳 中 圆 裂 造 桨 充 曹 但 匿
工 具 , 分 析 缔 表 示 : 行 提 高 部 份 银 行 的 存 款 翠 借 金 幅 可 能升 至 3 - . 的 年 内新 高 , 行 缝 绩 收 紧 资金 面 有 央 . 3% 6 7 央
率 , 是在向所有铱行 餮 出一 佃警告 , 即不合 容忍遏度 的 理 所 愿 曹 。
贷 款 增 畏 。 徙 另 一 佃 角度 看也 说 明起 码 今 年 央行 不 合 但 徙 央行 不 顾 公 告 和 馑 暂 晴 提 高 雨 佃 月存 款 车借 金 率
中货 带 ( O 馀 额 41 M ) . 9蒿德 元 , 同比增长 1 . 3 %。首三季 8
度 浮投 放 现 金 36 0德 元 ,同比 多投 放 1 4 ,1 , 1德 元 。 0
评 谕 指 出 ,面 路输 入 型 通 眼 唇 力 ,中 国 央行 集 法 加
息 , 能 用存 款 翠 借 金 率 封 抗 。 不 是 我们 如 何 送 挥 的 只 造 问题 , 是 货 带政 策被 匡率 绑 架 t 法 行 使 揭 立 的 利 率 而 集
们 估 计 ,造 将 畲 使 银 行 问 系 统 减 少 约 20 0 ,0 ,0 -30 0德 元 颞信 虢作 用 的 调控 菲 以 出 台 。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及成因分析
通胀压力逐步显现 , 具体表现在房价物价高企 , 资源
价 格 大 幅上 涨 , 消费 品 也从 2 0 0 9年 开 始持 续 走 高 , 居 民消 费价 格指数 在 2 0 1 0年 5月重新 超过 了 3 % 的 警戒 水平 , 并 在 之后 基 本 保 持 不 断 攀 升 态 势 。进 入 2 0 1 1年 , 物 价 上涨 的态 势 并没 有得 到有 效 控 制。
伍艺, 四 川成都 理 工大 学商 学院讲 师 , 主要 研 究方 向 : 金 融 市场 。邮编 : 6 1 0 0 5 2
7 6
。杨 锦等 : 我 国存 款准备 金政 策效 应及 成 因分 析
款准备金率的轨道 , 多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自2 0 0 7 年 以来 , 我 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累计经历 了 3 4次调整 , 表1 详细列示 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的时间和幅度 , 存款准备金政策正在成为人 民
的出台使得 中国得以在 2 0 1 0年走出全球金融危 机
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 的阴霾 , 经济缓慢 复苏 。2 0 1 0
年一 季度我 国 G D P增速 高 达 1 1 . 9 %, 创危 机 以来 最
作者 : 杨锦 , 四川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 金融市场:
一
、
引
言
个 月仍 达 2 0 . 4 9 % 的危 机前 平 均水 平 ; 同时 , 2 0 1 0年
以来 , 随着国际经济走势逐步复苏, 我 国出 口持续改 善, 货币信贷总量也快速增长 , 价格指数 随之 回升 ,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在面临国内外不同经济形势时,多次以其为重要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整。
本文介绍历史上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多次有代表性的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机器政策效应。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一、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按存款种类核定了工农中3 个国家专业银行的一般存款缴存比例,实行差别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过高的法定准备金率造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资金自求不能平衡的问题。
二、1985年至1997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这是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
1988 年,由于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于是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
这次调整起到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自此以后,考虑到调整准备金的影响较大且剧烈,同时准备金率已经较高,直到1997 年未再作调整。
三、1998年至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金融危机。
分析我国主导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变动的原因
分析我国主导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频繁变动的原因摘要:纵观世界宏观经济调控,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的法定准备金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它在世界主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调控中已经逐渐淡出。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来调整宏观经济运行,到现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显然,法定存款准备金已经是我国主导性货币政策工具。
那为什么在欧美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淡化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使用,甚至完全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情况下,我国央行依然如此频繁的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呢?本文将从法定准备金这一制度的由来以及其乘数原理,分析我国央行频繁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另外结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优缺点,给出关于优化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乘数原理引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问世以来,最初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秩序,保障存款人利益,防止商业银行过度的扩张信贷规模。
直到后来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但上世纪60年代后,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开始不再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调节工具,普遍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甚至取消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美国在1992年之后,至今没有再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调整。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于1984年建立。
从1984年到2016年之间央行总共对存款准备金进行了51次调整,最近的2018年4月25日至到2019年1月25日之间央行四次降准。
如此频繁的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足以看出法定准备金率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主导性,在将来我国依旧会继续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由来早在18世纪时,英格兰银行由于信誉良好,并长期与众多的私人银行保持资金往来,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中央银行,由于各个商业银行很多业务往来离不开英格兰银行,为了方便现金提取和资金的清算业务等因素,各个商业银行都愿意将自身的一部分资金存入英格兰银行,这便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早期雏形。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调幅度
一 0 . 5 一 0 5 一O . 5 一0 . 5 一O . 5 一O 5 O . 5
蚕
全壁
田雪 枫
—
—
我 国存 款 准 备 金 制 度 及 其 经 济 效 应 分 析
摘 要 :2 0 1 1 年 以来我 国央行进行 了多次的调存款准备金 率,每次调整对 国内经济发展 态势和相 关产业 经营走势都有 着不小的影 响。
本 文将 简要 说 明 存 款 准备 金 制 度 及 其 运 行 机 制 ,调 整 存 款 准 备 金 政 策 对我 国宏 观 经 济 的 各 个 领 域 会 产 生较 大 影 响 ,本 文 针 对 近 几 年 的 几 次 调 整 所 产 生 的经 济 效 应 进行 简要 分 析 。 关键 词 :存 款 准 备 金 ; 中央银 行 ;货 币信 贷
央行 2 0 1 1 年 6月—2 O 1 2年 6月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次数
l
2 0 1 0年 一2 O 1 1年 期 间 ,央 行 对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进 行 了 多 次 上 调 , 2 0 1 2年首 次下调存准率 ,2月份 央行决定下调存 款类金融机构人 民币存 款准备金率 0 .5个 百 分 点 ,也 是 自 2 0 1 1年 6月 存 准 率 大 型 金 融 机 构 升 至2 1 .5 %和中小型金融机构 1 8 %的历史高位后 ,央行第二次 下调存准 率 。央行 曾于 2 0 1 1年 1 1月 3 0目宣布 ,自2 0 1 1 年1 2月 5日起下调存准 率0 .5个百分点。调低存 款准备金率在 预料之 中,对 整个经济 的影 响 起 到复苏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作用 ;调低存款准备金 率对 银行的信贷 规模扩张有正面作用 ,对市场特别是对银行股会有一个 好的作用。本次 调整一是 当时流动性趋紧 ,货 币市场利率偏高 ,存款 大幅减少 ,影响银 行 放贷 。二是外汇 占款 增长可 能较 为有限 。三是公开 市场 到期资 金不 多。准备金率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 流动性压力 ,增强 信贷投放能力 ,加 强 金 融对 实 体 经 济 的支 持 。存 准 率 短期 内仍 有 进 一 步 下 调 可 能 ,进 入 下 降 周 期 。2 0 1 2年 此 次下 调 后 , 中 国 大 型 金 融 机 构 的 存 准 率 将 由 2 1 % 回 落至 2 O .5 % ,中小型金融机构 的存准率则降至 1 7 %。根据2 0 1 2年 1月 末 ,人民币存款余额 8 O .1 3万亿元 总量 计算 ,此次 央行将一 次性 释放 约4 0 0 0亿 元 资 金 。 调整的 目的就是防止 国内经济发展过热。在我 国现 阶段整个 经济发 展 形 势 良好 ,经 济 发展 速 度 稳 定 的 同 时 ,我 们 要 追 求 更 好 的发 展 质 量 , 下 调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旨在 加 强 我 国银 行 流 动 性 管 理 ,稳 定 物 价 水 平 ,规 范 信贷 、投资 ,现阶段实施 的文件 的货币政策 ,既要保证基础货 币的合理 增 长势头 ,还要保持必要的流动性 ,因此降低存 款准备 金率 就可以保证 相对 的稳定性 ,同时降低了企业 的税务负担 ,稳定地 方财政收入 ,防止 了通货膨胀 ,避免 了经济发展过热 。
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分析论文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2摘要这几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06年至2008年之间,中国央行为了抑制货币信贷,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等严重问题,连续19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存款准备金政策因为具有货币乘数效应会给国家金融和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存款准备金常常成为中央银行谨慎使用的货币工具。
但是我国央行却频繁使用这一效果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 cpi 货币乘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操作原理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组织为保证客户或者企业提取存款而准备的在中国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行原理集中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和存款乘数的调节上。
存款数量与存款乘数相乘的结果就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总额。
当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及其他机构可用于存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相反,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将相对地减少。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实践2010年1月到2011年10月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 2011年10月的cpi指数有所回落,但仍然高居5.5%。
而在2010年1月到2011年10月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6%上涨到21.5%,增长幅度达到5.5%。
从目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虽然我国不断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且上调的幅度和频率在我国政策调控史上都是少有的,但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依然处于高位,没有得到预期的下降。
所以,从通货膨胀的角度看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行效果并不显著。
三、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运行低效的原因分析在此,我们将存款准备金运行低效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1.内因方面(1)我国计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方式不合理我国计提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方法不能准确,真是地反映各家金融机构的存款水平。
国家政策出台后的效应分析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连续上调政策出台后的效应分析目前,中国在GDP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CPI也出现了持续上升的态势。
特别是今年五月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上升5.5%,达到了自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我们国家的通胀问题越来越明显。
为回笼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更好地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同时为防止出现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央行今年在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三次上调存款利率。
因为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连续出台,导致企业融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融资难已使个别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现象,为求得企业生产的持续经营,企业不惜通过民间借贷高成本融资。
这样一来,信用社的经营环境也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
信用社贷款经营管理难度加大,贷款风险增加。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的会产生怎样的调控效应以及信用社如何应对?笔者就上述问题淡淡个人一些看法。
一、国民的经济现状及准备金率和利率政策调控实施情况央行日前公布的今年二季度全国银行家、企业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银行家信心指数略有上升,企业经营景气状况高位盘整,市场需求总体平稳,居民对物价上涨预期有所缓和。
专家认为从调查反映的这些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经济“硬着陆”风险小;但居民通胀预期仍然很强烈,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下一步仍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并积极引导消费。
今年五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5.5%,达到了自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创下近三年来新高。
更为关键的是,和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的价格张幅明显高于CPI。
目前,湘潭市的猪肉价格每斤高达15元,涨幅超过了全国平均猪肉价格的12.33元,即涨幅超过了75%,已突破2008年的高点。
物价走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期超常规的货币信贷投放,大量货币资金的投入,造成资金流动性过剩。
加上系列国家的政策有利于房地产的开发,房地产的开发热导致大宗消费品消费的剧增,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物价大幅上涨。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频繁调整原因及其效应分析
款 准备 金制 度约束 银行 贷款 扩 张 。历 史上 东南 亚 国
家 为 对 冲外 汇流 入 过快 相 应 增加 的货 币 供应 量 , 也 采 取过 提高存 款准 备金 率的 手段 ຫໍສະໝຸດ NO V.,2 8 00
Vo _ 6.No 6 l3 .
存款准备金率政 策频 繁调整原 因及其效应分析
张 铭 芸
( 海 海 洋 大 学 经 贸 学 院 , 海 2 00 ) 上 上 0 0 0 摘 要 :2 0 0 6年 以来 , 国央 行 频 繁 变 动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 要 是 提 高 ) 从 积 极 方 面 看 , 抑 制 了外 汇 储 备 增 长 过 中 主 。 它 快 、 币供 应 量 过 多 、 动 性 过 剩 等 突 出问 题 , 示 了宏 观 调 控 的力 度 ; 从 另 一 方 面看 , 种 作 用 机 制 在 理 论 上 和 货 流 显 但 这 实 践 上 都 存 在 重 大 缺 陷。 故 而 , 款 准 备 金 率 的调 整 不 应 当长 期 作 为 经 常性 货 币 政 策 工 具 。 存 关 键 词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货 币 政 策 ;金 融 调 控
应量 增加 、 通货膨 胀 压力加 大 有关 。 同时也 由于在发
存 款准 备 金 制度 对 一 国货 币供应 状 况 、 金融 市 场 发展 和金 融 机构 资 产 管 理有 重要 影 响 , 确定 和调
展 中 国家资 本充 足 制 度建 立 和 实施 较 晚 , 要靠 存 主
整存 款准备 金率 是其 中关 键 。准备金 率 的提高或 降
法定准备金率政策频繁调整原因及其效应
并 着重 研究 其对 金融 行业 的影 响。
中图分类号:F276 .2
文 献标 识:A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存 款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的措施,是传统的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 工具,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存款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能力,间接控 制社会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活动。
52
决 策 &信息(下半月刊)
2008 年第 5 期 总第 41 期
C APITAL
2007 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之“紧”的程度,不仅为我国历史上 仅有,也为世界历史少见。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货币政策从紧 1 .物 价 上涨 从 来就 构 成 责难 货 币政 策 的最 主 要理 由 。 2.流动性过剩压力困扰着我国经济运行。2007 年 1-9 月 份,GDP 同比增加了 2.3 万多亿元,与同期 M2 新增 4.75 万亿 元相比,相差 2.4 万多亿元。这反映出实质经济领域存在着流 动性过剩。实质经济中流动性富余,必然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扬。 9 月末,我国经济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达 39.3 万亿元,2.4 万多亿 元过剩量占其 6.2%。GDP、M1、M2 等数字表明经济流动性过 剩存在着从银行部门向资产部门蔓延的趋势,若不采取措施,资 产部门价格会继续上升。 3.经济增长率持续趋热。2007 年前三个季度 GDP 同比增 长 11.5%,创近 10 年来的新高。国家须加大对经济运行降温的 力度。 4.投资增长率持续高涨。2007 年总投资规模达到 138000 亿元,实际增长率为 21.6%,连续多年存在的投资增长明显大幅 高于 GDP 增长的状况。为了防止由投资过热引致的一系列经 济问题发生,应当适当抑制投资增长率继续走高的势头。 5.信贷投放量快速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 2007 年 10 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 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 1361 亿元,同比多增 1192 亿元。在提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新增贷 款量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减。新增贷款量的快速增加,既与资金 过剩(即流动性过剩)直接相关,也刺激着经济运行和投资的进 一步提高。为了防范这些情形的加重,必须收紧资金供给。 6 .房 地 产价 格 的持 续 上 涨也 构 成货 币 供应 过 多的 原 因 。 7 .股价“泡 沫”股价 的 迅速 上 涨,是 人 们判 断 货币 过 多 的又 一理由。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金融制度缺陷为视角
年 7月 到 2 0 0 8年 6月 的短 短 两 年 时 间 里 , 对 我 国经 济 中 出 现 的 投 资 增 长 过 快 、 动 性 过 剩 和 潜 在 通 货 针 流
以金 融 制 度 缺 陷 为 视 角
杨 桂根
( 中共 池 州 市 委 党校 , 徽 池 州 2 7 0 ) 安 4 1 0
摘
要 : 融制 度 缺 陷是 我 国存 款 准 备 金 率 调 整 有 效 性 的 重 要 制 约 因 素 。金 融 二 元 结 构 条 件 下 非 金
正 式 的 金 融 市 场 不 受 国 家 金 融 监 管 体 系 的 监 测 和 控 制 , 能 在 公 开 金 融 统 计 中直 接 反 映 ; 币 政 策 多 不 货 重 目标 , 时兼 顾 内外 均 衡 在 开 放 经 济 条 件 下 是 不 可 能实 现 的 ; 款 准 备 金 制 度 还 不 完 善 , 自身 的 一 同 存 其 些 缺 陷 也 制 约 了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调 整 的 有效 性 。 因此 , 须从 根 本 上 改革 金 融 制度 , 方 面 以 内部 均 衡 为 必 一 目标 , 真正 实 现 人 民币 汇 率 浮 动 和 利 率 市 场 化 , 发 挥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调 整 有 效 性 的 市 场 条 件 ; 一 方 面 是 另 改革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 ,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 是 关 键 词 : 款 准 备 金 率 ; 效 性 ; 币政 策 目标 存 有 货
() 1 基准利 率方 面 。近 年来 , 随着利 率市 场化 的推进 , 由再 贷款 、 贴 现利 率 与 ( 额) 再 超 准备 金存 款利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的原因及经济效应分析
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的原因及经济效应分析【摘要】近几年,中央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并在控制货币信贷,市场流动性及通货膨胀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文在介绍存款准备金率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的原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一、引言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中央银行规定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从1984年公布以后,最初使用并不频繁,从1984~2005年总共才使用7次。
但从2006年7月至2012年5月,我国中央银行共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8次。
尤其从2007年开始,中国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频繁调整。
2007年1月份到2008年6月份,我国经济面临着增长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6次。
但是,到了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紧缩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也相应下调4次准备金率。
然而,到了2010年初,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再次增大,房地产泡沫逐渐呈现,为了应对经济再次过热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从2010年1月起开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2011年6月已连续上调12次,使得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最高点,其中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
2011年7月后,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这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可能将不断显现,我国经济形势变得不容乐观。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12月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又下调两次存款准备金率。
从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中央银行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
二、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的原因分析从宏观经济来看,首先,这根源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的效应分析
0 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1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l 0 1 1 l 2 1 3 1 4 1 5 l 6 1 7 l 8 l 9 2 O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范围 内, 通过规定或 调整金融机构缴存 中央银行的存款准 备金 比率 , 以改变金融机构 的 准备 金 数 量 和 货 币扩 张 乘 数 , 到 控 制 金 融机 构信 用 创 造 能 力 和 货 达 币供应量的 目的。在央行运作 中, 通常为适应 以下两种情况采用此 项政 策工具 : 一是 当需要 实施 扩张 性或紧缩 性货币政 策时 , 中央银 行可 提 高 或 降 低存 款 准 备 金 比 率。 是 当 需要 大 量 吸 收 或补 充 银 行 二 体 系的超额准 备金时 , 可提高存款准 备金比率, 吸收银行 大量的超 额准备金。 1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变化 随着我 国对外 贸易顺差 的持 续扩 大 , 外汇 占款迅 速增加 , 出现 了货币供给数量过 多、 流动性过剩状 况。固定资产投资 的活跃 , 导致 银行信贷需求猛增 , 国内经济出现过热苗头 , 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为解 决 这 一 问题 ,人 民银 行 连 续 2 0次 左 右调 整 金 融 机 构 存 款 准 备 金率 。调 整 过程 大 致 可 以分 为 三个 阶 段 : 第 一 阶段 : 0 2 6年 6月一 2o 0 0 7年 6月 。中 国人 民银 行连 续 8次 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累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4个百分点。 这一 阶段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为主要 目标。 在调 整方式上 , 出于公平性考虑 , 各类金融机构采取一视 同仁 的态度 , 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应分析【摘要】: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给量。
一方面,准备金政策因能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引起货币乘数成倍的缩小或扩大,进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此来达到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的目的,成为我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由于央行不得不向市场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来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的稳定,使得外汇占款下降,然而在对冲市场的流动性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政策并没有太大的主动性,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其法律强制性,在不震动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前提下,就能较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取得更好的政策效应。
所以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长期处于主要的地位,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是我国以前、现在和以后不可缺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量,政策效应198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存款准备金同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一同成为了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中国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频繁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当时针对市场上物价上涨、信贷扩X、流动性过剩等矛盾。
2015年共调整了5次存款准备金率,现行的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6.5%,中小型金融机构是13%。
2016年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从2016年3月1 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维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富裕,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变革营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繁,并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常用的对冲工具。
央行降准符合预期,由于外汇占款下降、资本流出需要降准来对冲;另外,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经济还是处于比较弱的状态,要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持。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1.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涵义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一般来说,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家中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一旦获得储户存入的存款,就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再存入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
这种货币管理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1.2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功能存款准备金制度起源于中央银行对客户存款安全的考虑,在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总是力求最大程度的吸收存款,扩大贷款规模,来赚取最大利差,追求利润最大化,银行在这种急于追求利润而没有忧患意识的运作模式下,难免会带来风险,央行为了避免发生普遍性的流动性和支付危机,以此来保障存款者的利益,强制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持其存款负债的某一比例作为支付准备金,在风险发生时,确保人民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因为中央银行的所有政策手段都是通过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决定的,而货币供应量决定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大因素。
因此中央银行的所有政策手段,都是围绕着这两大因素的调控而设的,在众所周知的所谓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中,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主要决定的是基础货币量(同时也决定中央银行的利率),而存款准备金率则是决定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
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原始存款,即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或者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另一部分是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在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存款提取一部分存款准备金后,其余部分贷放给客户,客户通过签发支票完成其支付行为,收款单位将所得款项存入银行,银行除按一定比例提留准备金后又贷放出去,这样辗转存贷,便可创造大量存款。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人们逐步发现,准备金率对于商业银行扩大或者缩小贷款规模具有重大影响。
变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便能够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正基于此,中央银行才把存款准备金政策视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之一。
1.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1.3.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收缩→货币乘数降低→货币供给量减少→市场利率提高→投资、消费支出减少。
1.3.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X→货币乘数提高→货币供给量增加→市场利率降低→投资、消费支出增加。
具体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制1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三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或减少银行可贷资金,从而增加或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当经济过热,市场流动性泛滥,物价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程度较高时,中央银行就会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市场的货币供应的减少,从而减少消费支出,使经济降温。
当经济低迷,通货紧缩,市场缺乏流动性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以此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
存款准备金比率升降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预示图,中央银行调整准备金比率是公开的、家喻户晓的行动,存款准备金制度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并立即影响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头寸。
因此,调整准备金比率实际上是中央银行的一种有效宣言;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强制性。
存款准备金比率一经调整,任何存款性金融机构都必须依法执行;另外存款准备金制度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通常被认为货币政策的一剂“猛药”。
2、存款准备金制度国内外发展的比较2.1存款准备金在国内外发展的相同点从历史上来看,存款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加强资产的流动性,防止银行的倒闭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并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虽然各国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具体内容也不完全相同,但根本动机都是一样的,并都逐步发展成“三大法宝”之一。
2.2 存款准备金在国内外发展的不同点2.2.1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国外的发展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新金融业务的开展,新金融产品的推出,商业银行调度资金变得越来越容易,很多创新型金融工具可避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另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功能日益减弱。
近年来,发达国家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上日益偏重价格型指标,工具选择上也更倾向于价格型工具。
因此,这些发达国家大幅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完全取消了存款准备金要求。
西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呈现逐步下调的趋势,存款准备金经历了由高到低,由低到无,由较多档次到较少档次的变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在逐渐下降,其功能在趋向弱化。
2.2.2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国内的发展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环境有根本区别: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
中国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定价能力不强,需要中央银行加以引导。
央行所规定的一定时期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非常明确地向公众表明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底线,对于防止利率过度“降调”具有其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实践应用1、历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整及原因分析2、2016年存款准备金首次下调带来的影响2015年央行连续5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向市场上释放五六千亿元流动性,春节过后,金融机构流动性略显紧X,虽然央行已经通过中间期贷便利、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再贴现政策等补充市场流动性,但是对流动性只能产生短期影响,对汇率形成的压力比较小,但不是长久之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相对来说是最适合的工具,成本更低,更能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此次降准透漏出货币政策“稳健中偏向轻松”的信号,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降准缓解了资本市场的压力,中国正积极放开市场准入,推动万众创新和大众创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新产业发展,而这些需要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予以支持。
同时,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流动性的支持,降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1降低银行理财收益率降准对银行理财收益率的可配置资产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导致理财可投资资产的减少和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反过来会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降。
从过去两次降准的经验看,在降准启动3个月之后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会出现显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1%左右。
2.2增加债券需求,债券利率将下行降准对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有着重要影响。
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降准后商业银行自营账户增加的资金未必会放贷款,但肯定会去买债券,债券利率必然会大幅下降,目前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35%以内是非标资产,而65%以上是标准化资产,其中债券类资产的占比在60%左右,而市场上的债券供给是有限的,因而银行理财可以买到的债券和利率都会下降。
2.3P2P理财收益将走低当前,P2P作为互联网理财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开始走进了百姓的钱袋子,降准对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P2P行业基本没有影响。
虽然降准带来的流动性增加,以及传导出的货币总量增加,或将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也将对网贷平台收益率产生影响,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
整体来看,虽然网贷行业收益率水平短期内不会明显下跌,但长期预计仍将走低。
2.4股市影响本次降准对于近期大幅波动的资本市场而言,意味着短期企稳的机会。
不过从长期来看,市场疲软的大方向无法改变。
降准对市场构成短期利好,但并不改变资金“避实就虚”的大方向,资产价格泡沫继续吹大,系统性风险进一步累积,A股估值体系仍有下降空间。
小幅反弹正是减仓良机,保本才是第一要义。
2.5楼市影响对于购房者来说,近期层出不穷的刺激政策难免会引起一定的恐慌,松动的信贷让购房者难以再期待价格下调回归合理。
降准后利率环境更加宽松,银行放贷额度充裕、放贷速度加快无疑会促成更多的成交量。
2.6 对汇率影响此次降准其主要是出于对外汇占款下降,并且仅降准,没有降息。
此次降准也表面了央行对于维持汇率平稳波动的决心和信心,对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小。
三、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1 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的贷款就会减少,从而导致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部分都会相应缩减。
反之,亦然。
2 抑制通货膨胀由于流动性过剩等诸多矛盾的存在,可供流通的货币量增加,就会导致资产价格增长过高,股票市场火热,物价上涨压力过大等现象,央行出台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组合政策能有效缓解这些因流动性过剩造成的经济过热和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