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8f2d0776c66137ee061981.png)
疾病 的信 心 , 极配 合 医护治 疗 , 进 疾 病 早 日康 复 , 积 促 对提 高 老 年 人 生存 能 力和 生活 质 量有 着 重 要 意 义 。
【 关键词 】 老年患者
心理特 点
心理护理
方法
.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1- 7 5 0 17 —5 32 1 0 1- 2 1) 1
基 础 上 , 得 病 人 的信 任 , 取 鼓励 病 人 战胜 疾 病 , 加其 与 疾病 斗争 的 勇 增
气 , 时 向病 人耐 心地 传 授一 些 医学基 础 知识 , 病人 更 加有 信 心早 日 同 使
而保 持心 情舒 畅。
5 评 价方 法及 结果
人尤 其老 年病 人的 心身护 理 , 一定 要抓住 老 年病 人 的心理 特点 , 针对 性 作 的心理护 理和 治疗 , 以护理 人 员不仅要 有 扎实 的 专业理 论 知识 , 所 过硬 的
实 际操作本 领 , 有 一定的社 会学 、 还要 心理 学和 语言 学知识 , 切配 合医护 密
【 摘要 】 [ 目的] 解老年人 的心理特 点, 了 作针对性 的心理护理, 以配 合住院期间的治疗 , 促进患者早 日 康复, 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方法] [ 对
1 O 内科老年 患 者分 成两 组 , 验组 和对 照组进 行 观察 对 比评 价 。结果 ] 6例 实 [ 实验 组心 理 护理 后心 理障 碍 有不 同程度 的减 轻 和消 除 , 到最 佳治疗 状 态。 达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2e628c51e79b896802266b.png)
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及护理1 临床常见心理特点1.1 恐惧、焦虑、抑郁由于身体的老化、疾病的痛苦、丧失部分或全部生活能力,老年人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变化。
1.2 敏感、多疑敏感多疑,富于恶性联想,常把一些无关的病情与自己联系起来,怀疑和猜测医护人员及亲友对自己隐瞒病情,从而导致精神恍惚,身体疲惫,影响治疗[1]。
1.3 孤单、寂寞抱病在身,子女自立而纷纷离开家庭,老伴年迈体弱或去世,使老人倍感孤独、寂寞,有被抛弃感。
1.4 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多疑或有绝望心理老年病人,情绪多不稳定、幼稚,心胸较狭窄,好猜疑,好妒忌,自尊心强,易激惹。
甚至和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因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甚至蛮不讲理。
受到不良刺激立即情绪激动,跟人大吵大闹。
1.5 自卑、自弃见于病情较重、疗效不明显或病情反复者。
这类病人常较悲观,不愿与人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治疗,有的病人甚至有自杀念头。
1.6 偏执、暴燥、自持心理个性较强的老人常表现为:顺从性差、固执己见、不听从治疗和护理安排;心胸狭窄、好妒忌、脾气暴燥;过强自信心,认为自己年岁大、阅历深,不愿接受医护人员特别是年轻护理人员的指导。
1.7 过强依赖心理情感变得脆弱、敏感,顺从依赖,喜欢周围人对他尊敬,希望子女朋友来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对医护人员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
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以及采用有关心理学的手段,从而影响或者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2]。
2.1 护理措施2.1.1 收集资料全面评估患者,详细收集资料,特别是患者的经历、生活时代背景、文化程度、对健康的理解程度,深刻理解老年患者的心态,才能与老人进行沟通,从而找出个体的心理问题。
2.1.2 环境要求洁净、清新的物理环境;舒适、优美的人文环境;轻松、愉快的恢复环境,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生理心理变化;疾病特点;护理要点;饮食、皮肤及排便护理)
![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生理心理变化;疾病特点;护理要点;饮食、皮肤及排便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39238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2.png)
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生理心理变化;疾病特点;护理要点;饮食、皮肤及排便护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正在逐渐延长,老年人在人群中的比例也相应的增长,因此,对老年病人的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日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器官自然衰退,新陈代谢发生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由于老年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可形成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状态,这些不利的因素使老年人容易患病,护理人员根据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护理,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康复。
-1-老年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1. 生理变化(1)循环机能的变化老年人心血管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心脏收缩力降低,输出量减少,有些器官供血量出现改变,传导系统发生变化,心率减慢,心肌内血管增厚、变硬,失去弹性。
(2)呼吸功能的改变老年人呼吸功能降低,呼吸肌及有关韧带萎缩变硬,支气管、肺的弹性减弱,肺泡胀大,肺活量变小,咳嗽反射迟缓,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易发生继发感染,甚至造成严重的呼吸衰竭。
(3)消化机能的改变老年人胃肠道分泌机能减弱,消化机能降低,食量减少,胃肠功能紊乱,易发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4)泌尿系统功能改变老年人肾小球数量显著减少,滤过率明显降低,尿生成减少,另一方面,膀胱容量减小,常不自觉排出尿液,夜间尿频、尿多。
(5)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免疫细胞逐渐减少,机体免疫监护机能减退。
(6)运动系统功能改变肌肉松弛,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
(7)其他各系统功能均减退,疾病易感性增强。
2. 心理变化老年病人由于器官衰竭,生理功能减退,老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形成特殊的心理状态,有些人性情比较固执,不易合作,总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对年轻人看不惯,生活缺乏目标,不注意个人卫生,患病时过度担心自己的健康,易产生悲观心理。
简述老年人护理的特点
![简述老年人护理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35a02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f.png)
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和慈善活动,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和问题
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
社区护理服务的 定义和特点
社区护理服务在 老年人护理中的 重要性
社区护理服务的 发展趋势和未来 展望
心理护理:包括情绪支持、 心理疏导等方面的需求
社会交往:包括社交活动、 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03
护理服务的专业性
专业护理人员的必要性
具备专业知识 和技能
关注老年人的 身心健康
能够提供个性 化的护理服务
有效沟通,建 立信任关系
护理服务的专业性
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关怀
添加标题
提高护理效率:通 过信息化手段,可 以快速、准确地记 录和传递护理信息, 减少人工操作的时 间和错误率,提高
护理效率。
添加标题
提升护理质量:信 息化护理服务可以 实现实时监控、数 据分析和预测,及 时发现和解决潜在 问题,提高护理质
量。
添加标题
促进跨学科合作:信 息化护理服务可以促 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 作与交流,使医生、 护士、康复师等医疗 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 协作,为老年人提供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长期护理服务的挑战
护理人员短缺: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但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护理质量参差不齐:不同护理机构的服务质量差异较大 费用高昂:长期护理服务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点护理员培训
![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点护理员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216784c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b.png)
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护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医疗及心理护理,护理员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首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身体机能逐渐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会逐渐减弱,身体活动能力减退。
他们的代谢率降低,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容易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免疫力也会减弱,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员需要注意老年人的饮食及营养摄入,注意避免疾病传播,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其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容易产生焦虑和孤独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容易失去亲友,陷入孤独的境地。
他们对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担忧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护理员需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烦恼和忧虑,给予他们关爱和安慰。
同时,护理员还可以组织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增加社交互动,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此外,老年人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也会出现下降。
他们的大脑功能会逐渐减退,记忆和思维能力不如年轻人敏锐。
这也意味着老年人容易出现遗忘、迷路等问题。
护理员需要耐心引导老年人进行日常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照顾老年人时,护理员需要做好记录和提醒工作,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最后,老年人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老年人需要接受关于健康养生、疾病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员需要通过培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准确和有用的健康指导。
总结起来,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需要特殊的护理关注。
护理员需要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及需求,提供合适的医疗和心理护理。
通过专业的培训,护理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顾。
老年患者心理变化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变化特点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f177c6da38376baf1fae99.png)
可不 发热 、咳嗽,甚至肺 C a也无 明显表现 ,只有体检 时才 发
现 。一些 已患有心血管疾病 的老 年人 ,中风前 的先 兆和 不典型
24 出 院 时 的心 理 护 理 .
当患者出院时 , 一方 面将 有 关 注 意 事
项 告诉 忠 者 家 属 ,另 一 方 面 要 写 好 一 份 详 细 的 出 院 指 导 交给 患
者或 者家属。以保证 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得到延续 。对 于老 年 人 的 心理 卫 生 ,首 先 要 使 其 理解 人 的 生 老 病 死 是 自然 规 律 ,不
第 8 第2 卷 0期 ・ 总第 1 0期 0 21 0 0年 1 0月 ・下 半 月 刊
◎ 呷 鼎
D, L教 O EF :பைடு நூலகம் A T I O /
老 年 患者 心 理 特 点 及 护理 变化
邱 勤 吉林 省 辽 源 市 妇 婴 医院 ( 3 2 0) 贾 玉 琦 吉 林 省 辽 源 市 中 医院 ( 3 2 0) 16 0 16 0
21 患者初期 或新人 院的心理 护理 医 院的陌生环 境加上 疾 . 病 的 煎 熬 病 人 首 先 易产 生孤 独 感 ,缺 乏 安 全 感 而 感 到 焦 虑 ,担 心工作和经济 负担 。而病人 的 “ 角色 ”使病人 处于被动地位 , 因此病人变得拘谨 、沉默 ,而病人此 时需要安慰 。老年病人 适 应新环境 的能力差 ,多年来养 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 影响 老 人 情 绪 ,因此 我 们 在 护 理 工 作 中应 多给 予 照 顾 和 谅 解 ,应 主
豁达 ,保持乐观情绪 ;而性格 内向的老年 人心情积郁 ,气机 不 畅 ,使 潜 在 的 疾 病 有 所 发 展 。如 高血 压 、 冠 心 病 发 作 、 胃病 ,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29a0bec850ad02df804179.png)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我国居民寿命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老年人是健康脆弱的群体,是一个疾病高发的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在生理、生化、组织形态等方面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
加之自身疾病的折磨,老年患者更易产生心理障碍。
同时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此,就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措施进行阐述如下。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孤独感:老年患者由于由于儿女长大不在自己身边,忙于工作,不能陪护自己,即使能陪护,有的老年患者面对不孝顺的子孙感到孤独和心灰意冷,情感十分脆弱。
紧张、恐惧:以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多见。
多数老人畏惧死亡,当得知自己患有严重疾病时便会精神紧张,担心疾病的愈后,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有些需要手术的患者入院前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
表现为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对话敏感、易激惹。
有人则害怕无人照顾而烦燥不安。
悲观失望:老人由于社会角色改变,家庭地位下降及长期孤独寂寞,一旦生病,他们易产生悲观情绪。
也有的老年患者显现天真言行,常提难以实现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护士或患友冲突,爱哭,自控力极差,容易走极端,甚至与家属或医务人员对着干不配合治疗。
过分依赖:主要以病程长,依赖性强的老年患者为主。
表现为事事依靠别人,即使自己能完成的事也不去做,有的老人则小病大养,不愿出院,过分依赖家人和医护人员,表现出类似儿童般的依赖性。
护理对策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环境对老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士要根据现有的住院条件,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在病房设置、病员安排、病房周边环境等方面,都要尽可能使其安静,整治、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主动与患者交谈,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老年护理学知识点
![老年护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c5bd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9.png)
老年护理学知识点简介: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关于老年人护理的学科,旨在帮助护理人员了解和应对老年人特殊需求,并提供安全、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老年护理学知识点,包括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常见健康问题以及适宜的护理方法。
一、老年人的身心特征1. 生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开始下降。
他们的骨骼、肌肉和关节容易变得脆弱,免疫力下降,视力和听力减弱,消化系统功能减退等。
2. 心理特点:老年人常常面临心理问题,如孤独、抑郁、焦虑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退休、亲人离世以及身体状况下滑有关。
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提供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老年健康问题以下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并提供相应的护理:1. 失能:老年人常常因退化性疾病或意外事故而导致失能。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生活自理技能培训、康复护理等支持,以帮助老年失能患者恢复或维持日常生活能力。
2. 营养不良:老年人营养摄入不足是常见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营养咨询、合理饮食安排以及必要的营养补充,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和营养需求。
3. 药物管理: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这可能导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应了解老年人的药物清单,确保正确使用药物并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4. 跌倒风险:老年人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变化,跌倒的风险较高。
护理人员应排除跌倒的危险因素,如清除走道障碍物,提供合适的辅助工具等,以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三、老年护理的方法与技巧1. 沟通技巧: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提供优质护理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倾听,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交流。
2. 康复护理:对于失能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可以开展康复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
3. 心理支持:老年人常常需要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应提供情感支持,与他们建立密切的关系,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提供心理咨询等。
4. 安全管理:护理人员需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如防止跌倒、避免事故等。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7c069d1cc17552706220816.png)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达到1.6亿,而且人数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老年人健康问题将是全社会的问题。
研究显示,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致残率明显增高,导致医护资源的巨大消耗。
那么,怎样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缓解老年患者由于心理功能减退对社会造成的压力,就成为目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之一。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孤独和寂寞,无价值感老年患者由于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原因,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患病后更加明显,认为自己没有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再有大多数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之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守在身边,缺乏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更加剧了患者孤独的心理。
这类患者大多数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愿与其他患者交往,所以感到非常孤独,进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
1.2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恐惧和焦虑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住院后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从而在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患者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病情,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因此终日忧心忡忡、惶恐不安。
这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痛苦呻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等。
1.3情绪不稳定,性格急躁,易激怒老年人情绪变化非常大,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压抑情绪的爆发,多见于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患者。
他们的情绪变化可能来自经济负担、病情、及亲人等,对自身疾病不适或稍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发火以后又常常会产生懊悔的心理。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刻板、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失眠等。
1.4敏感和多疑对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护士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猜疑,猜测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久而久之,加重其心理负担。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7a1f09a58da0116d17492d.png)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日臻完善,人们寿命也不断地延长。
而在此时,为了更好的促进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更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笔者通过住院200例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情况调查以及近几年来的心理护理实践经验,有以下几点体会:1.老年人的心理活动1.1 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刚刚退休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单位回归家庭,失去了与同事们共同学习交流的时间,孤独感倍增。
在家中孩子已成家立业,空巢老人逐渐增多。
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儿女一般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经济方面的投入和照顾,从而忽视在情感方面的交流。
尤其在老人身体遭受疾病困扰之时,孤独感和失落感更加强烈。
病后更加烦恼、焦虑。
有的老年人极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
1.2 情绪变化时该如何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
老年人在很多的时候由于不能处理好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人际关系,在情绪上常表现为激动愤怒、悲伤与压抑,此时就应该给予适当疏导,首先做到让老人有所倾诉,把心里的压抑与苦闷倾吐出来,这样心情自然感到舒畅。
由于家庭是他们心灵支柱,因此家人应该多与老人进行思想沟通,通过语言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内心世界,调节情绪,认真对待心里的微妙变化。
此时要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点的心理学规律做好心理护理,对其表现出理解、关心和体贴,有的放矢地解除老人出现的各种情绪问题。
1.3 自私、多疑的心里变化。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而人的行为受感知觉、思维、情感、性格、智能等影响。
从而老年人的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行为方面的异常。
如自私、多疑、孤僻或者像孩子似的出现一些原始的幼稚行为。
自私的表现主要为以自我为中心,住院后希望医护人员每天围绕他一个人,只关心他。
不重视别人的感受。
1.4 老年人容易出现控制力下降、易怒。
老年人出现性格的改变,同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的程度不一致,如大脑额叶比其他区域先退化,而额叶与性格有关。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664120647d27284b7351f0.png)
痛性操作技术。如在静脉 穿刺时 , 尽量 做到 一步到 位。护士熟 练 的操作技巧可给患者留下安全 、 信任感 , 同时也 能使患者 的情
绪 得以平静 。
3 老 年 患 者 的心 理 护 理
耐心细致地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 促进老年人机体 的康复 。
1 老 年人 心理特征
1 1 自卑 、 落心理 . 失
12 孤独心理 .
不断完善 。对老年患者 的心理 问题提 出解决方法 。措 施的实施 老年期 由于身体各器 官逐 渐衰老 , 心理状态也 可采用 心理 咨询及启发开 导法 。具体措施如下 : ①尊重 、 理解和 随之变化 , 对环境 的适应 能力降低 。孤独 和寂 寞常在失 去重要 关爱 老人 。对周 围环 境不适应 , 再加上 疾病 的折磨 和对疾 病认
河北联合 大学学报 ( 医学 版) 2 1 7 0 2年 月第 1 4卷第 4 期
Ju a o H bi n e n e i ( e t S i cs 02u , ( ) orl f ee U id U i  ̄ t H a h c ne)2 1Jl 1 4 n t v y l e y 4
当老年人 的 自尊需 要得 不到满 足 , 不 又
要 做好 老年患者 的心理护理工 作 , 不仅要 了解患者 的心理 ,
而且要 善于对患者心理作 出正确诊 断。针对不 同患者个体差异
能客观地分析 自己时 , 就容易产 生 自卑 心理 。其 原 因通 常为 老
龄 化 引 起 的 生 活 能 力 下 降 ; 病 引 起 的部 分 或 全 部 生 活 自理 和 及 疾病 阶段所表现的不 同心理 , 疾 遵循 护理 程序实 施有效 的心理 适 应环境能力丧失。老年人在离退 休 之前 , 活在各种 大大小 护理 。细致观察 了解患者 的性格 、 生 爱好 , 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 小的工作 、 朋友群体 中, 他们 的交 往 、 归属 等需求 都能得 到~定 情 况 , 收集患者 的心理信 息 , 握其心 理活动 , 掌 以便 有针对 性地
老年护理拓展学习资料第四章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与护理
![老年护理拓展学习资料第四章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cb4b2e2cc58bd63086bd8b.png)
社会风气
尊老爱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其是现 在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整个社会都应该 关注、爱护、尊重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社会 风气,这有利于老年人积极心理的形成。
例如,在公共汽车上为老人让座,在银行 优先为老人提供服务,热心照顾孤寡老人等。
•老年护理学
社会福利状况
家庭养老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养老形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养老弊端的 不断涌现,社会养老今后将成为趋势。
•老年护理学
二、 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个转折 期。
这一时期,不仅机体衰老加快,疾病 增多,面临着死亡的考验和挑战;。
•老年护理学
(一)生理因素
生理的衰老和死亡的逼近对老年 人的心理影响是转折性的和持久性的, 也是带有冲击性的。
•老年护理学
感官的老化
进入老年期后,感觉器官开始老化,视 力和听力逐渐减退,视野变得模糊,听觉 障碍出现,耳背眼花成为显著特征,其它 感觉如触觉、嗅觉、味觉也在发生退行性 变化,老年人对冷热温度和味道的反应变 得迟钝。
•老年护理学
(四)疑病心理
健康状况的“自然滑坡”认识不足, 他们过分注意自己的躯体健康和生理变化, 对身体的偶尔不适感觉极为敏感,怀疑自 己患了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将正 常的生理变化误以为病理现象,到处求医 问药,一再强化自己的疑病心理,从而产 生不必要的紧张、苦闷、忧愁等。
•老年护理学
(五)对衰老和疾病的恐惧心理
•老年护理学
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大约1/4的人 经常患病,即使没有生病,也会因为器官 和机能的老化而感觉四肢酸软、身体疲惫 或其他不适。
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以及各种癌症等疾病,则使他们感到恐惧、 悲伤、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01c79084868762caaed594.png)
6、情感与意志的变化
老年人的情感与意志会因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社活环 境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较为稳 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由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变化所造 成的,而非年龄本身所决定。
二、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因素
1、各种生理功能减退 2、社会和家庭因素 3、经济因素 4、营养状况 5、疾病
2、表现
焦虑是指包括指向未来的害怕不安和痛苦的内心体验、 精神运动性不安以及伴有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三方面症状, 分为两类。
急性焦虑
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惊慌、心烦意乱、紧张不安, 常伴有心悸、气促、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严重时,可 出现阵发性气喘、胸闷、频死感,有时会产生妄想和幻觉。
Hale Waihona Puke 慢性焦虑表现为出现精神紧张。经常有不安的预感,整日提心 吊胆、平时比较敏感,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稍不如意就会 发怒,易于他人发生冲突。
第四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
目标
掌握: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离 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的原因,以及表现、预 防与护理;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熟悉:老年人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因机体老化,面临各种 生理功能减退、各种疾病明显增多、 社会角色改变、丧偶等生活重大事件, 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和良好适应,易导 致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 的精神障碍。护理人员应高度关注老 年人的心理卫生,以促进老年人的积 极、健康老龄化。
3、预防与评估 评估焦虑程度
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帮助老年人及家属分析产生 焦虑的原因和表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放松和自 我疏导,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 指导子女理解尊重老年人:鼓励子女倾听老人的 心声,从内心谦让和尊重老人,关心体贴老人。 重度焦虑应遵医嘱应用抗焦虑药。
基础护理学: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基础护理学: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2a802476eeaeaad0f330cb.png)
根底护理学: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人,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机体,他的生命过程表现不只是由生理的因素所决定,也受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须根据其心理学上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一〕老年人心理特点老年人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如下:1.感觉减退:首先是视觉,四五十岁后开始出现老化,随后听力、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2.智力减退:一般在20~40岁智力到达最顶峰以后逐渐下降。
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
老年人智力的改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和家庭环境等。
3.记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通常最早出现,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对新事物学习较年轻人困难。
由于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定向力常发生障碍。
4.情绪改变:在老年人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
5.老年人性格改变:一般认为进入老年后有些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冲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冷淡表现,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
6.老年人行为改变: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冲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
〔二〕老年患者心理护理1.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平安感而感到焦虑,担忧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抚慰。
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多给予照顾和谅解。
医护人员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院规,使其心理上有平安感。
学会谈话技巧,主动接触病人,要多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ab0ef5910ef12d2af9e730.png)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摘要:我国已步入老龄化严重的时期,老年人又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由于衰老等诸多原因,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大都患有较多的慢性疾病,因此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99-01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 孤独的心理。
离开工作岗位,生活学习从紧张有序转向自由松散,子女离家家庭小型化,亲友往来少,门庭冷落,信息不灵,均使老人感到自己成为被社会抛弃的人。
一旦生病,特别是那些没有老伴的人,极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对病情的估计也多悲观,表现为极度忧郁或暴躁,把自己的病情严重化或扩大化,感到自卑,无价值感。
1.2 退化心理。
有的老人生病后情感和行为变的幼稚,常提出不现实的难以做到的要求,或是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差,时与家人、护士发生冲突。
有的老年人小病大养,不愿出院,对医护人员和家人依赖,甚至是些老年患者在医院就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出院回到家就浑身不舒服。
有的老人甚至和小孩一样,出现“老小孩”现象。
1.3 自尊心理。
老年人一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喜欢他人顺从,固执己见,不愿听从别人安排,尤其是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的意见。
有时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如独自上厕所,走路不要搀扶等,这样往往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1.4 恐惧心理。
老年人因体能衰退而表现出对健康的自信心下降,一旦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就会惴惴不安,加之行动不变,就会加重忧虑,担心病情恶化甚至不治。
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产生濒死的恐怖感。
1.5 失望心理。
大多老年患者的病情都是反反复复的,常常出院没几天又会复发又到医院。
有的是根本无法治愈的,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因此,这些老年人就会对医护人员产生失望,甚至对自己失望。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和老化性疾病,因此老年患者总数日趋增多,使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收治的300例慢性病老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并分析心理护理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措施,心理情况均得到了改善,其对医疗人员也充满了信任,可以在治疗中给予配合。
结论:在给老年人护理时把握老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使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老年患者;心理变化;护理
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必需根据其心理学上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多会表现出不良心理,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且老年慢性患者的疾病多为终身性,治疗时间长,多会出现复发。
故临床治疗时应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笔者临床中心理护理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6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共收治老年患者300例。
临床病例尤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梗塞等患者居多。
男128例(42.6%),女172例(57.4%);年龄70~82岁,平均70.24岁。
针对此阶段老年患者笔者进行了心理特点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方案,有效的减轻老年患者在诊疗期间经常出现的焦虑、抑郁、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在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开始利用护理、治疗的一切机会,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性格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指导。
2 结果
300 例老年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耐心护理,均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
3 讨论
3.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3.1.1 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联
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
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1]。
3.1.2 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
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
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3.1.3 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
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
3.1.4 喜安静、惧孤独,不耐寂寞。
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
有些老年人当离开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
3.1.5 希望健康长寿。
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3.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3.2.1 抑郁心理受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表现为情绪低落、少语。
食欲下降、持续失眠。
严重者出现自杀行为。
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有的蒙头卧床不见医生护士和家人。
3.2.2 恐惧、焦虑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过分担心,表现为充满紧张与期待,面容紧绷,愁眉紧锁,心慌意乱,情绪不稳,脾气暴躁、睡眠及食欲不佳等。
3.2.3 敏感、猜疑患者怀疑医护人员刻意隐瞒病情,表现为极为关注医护人员的讲话内容,易受暗示、情绪波动大。
3.2.4 自尊心过强患者退休后由于社会地位改变,容易出现性格和行为的改变。
表现容易表现出固执、自私、幼稚、生闷气等不良情绪。
3.2.5 孤独、寂寞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而又缺少家人陪护。
表现患者常表现为卧床不动,情绪低沉、怨天尤人、易怒易烦。
不主动与医生护士说话,有问题不敢问,不随便与病友交谈,盼望着亲友早来探视,病未痊愈就想回家。
4 护理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运用有效的交流方
式,加强沟通,才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2],有效提高救护质量。
4.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护理患者进入病房时,护士就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搀扶患者到病床,帮助整理用物,亲切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为患者住院后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
将患者介绍给同室病友,让他与大家尽快熟悉起来。
4.2 提供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完善的安全设施
病房的布局要符合老年人需求。
要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配备轮椅,地面做防滑处理。
4.3 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
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规律的生活,保持身体清洁和及时处理分泌物,并预防并发症。
要协助患者床上翻身、拍背,经常按摩其受压部位。
保持床铺干净、整齐。
4.4 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技术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在用药时应提供详尽的用药指导,在为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技术熟练,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熟练的技术操作会给患者一个“放心”的态度,使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治疗前做好每次操作的解释工作,提出疑问时要耐心热情地给予解答。
4.5 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4.5.1 对有抑郁的老年患者:主动地介绍治疗的新进展,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向患者讲解情绪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指出良好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归。
4.5.2 对有焦虑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和检查前,应该向其说明目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患者产生紧张情绪。
多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之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
指导患者在治疗活动之余,进行必要的文娱和消遣活动以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护理工作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的对象是患有各种各样疾病而同时又具有各种个性特征的人[3]。
因此它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广大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业务技术和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富强.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0-34.
[2]洪炜,高姝贤,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20.
[3]姜干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0.
(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