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家校沟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盼望能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期望教师及时把学生的情况通报给家长;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压力大,家长工作比较忙,家校沟通会分散家长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家校沟通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成功的教育。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不利造成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挑战,重新认识“家校沟通”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提高家校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全面思考,深化对“家校沟通”的认识对学生家长要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和家长谈话,发短信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对待学生的冒失和错误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愉快地与你合作,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本学期,正好华天网的网络平台在试用期,我便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也对孩子期望的不断增长,于是对学校要求的不断提高,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增加学校和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互相理解。深层次的家校沟通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以诚相待架起沟通的桥梁,充分利用新的网络平台家校通与家长进行交流。
1.有利于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让教师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家长可以给予的教育环境,这样充分整合两者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2.有利于让家长让家长全面地了解老师的专业素养、师德品质,从而在心中树立老师的崇高形象。古人云“尊其师,信其道”,家长只有在心目中真正认可了老师的高大形象,才能足够信任地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3.有利于逐步培养家长教育资源。家长的首先观念、知识水平、为人处世的态度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已有行为。如果家长的教育能力得不到提升的话,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一些教育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甚至家长的消极影响会“消解”学校的教育成果。老师若能和家长合作深入地交流、沟通,让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和学校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则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
二、早作预防,让“家校沟通”有的放矢教师要善于进行“未雨绸缪”式的日常沟通,将工作做在前面。许多人认为家校沟通无非是“叫你家长明天来学校,
看看你今天的表现”这么简单,其实不然,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式”的沟通,提前预防、日常多沟通才是更高明的沟通方式。
1.孩子在一个阶段中的表现,无论是进步或退步,总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老师应该昼以此为契机,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可以是正式的——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可以是随意的——像朋友之间的谈话。每天的早晨、放学后都是交流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将孩子一天中表现最棒的地方用愉悦的语气告诉家长,这样他们对教育好孩子便会充满信心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并且会感激老师的关注,更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
2.善于观察,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不良苗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个细小的动作或微妙的神情,都可折射出学生的心理。教师要善于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行为表现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将要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思想问题和行为倾向进行预测防范,把工作做在前头,争取工作的主动权,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换解决问题的意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学生没有真正发生问题或问题不算严重时,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往往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一旦学生存在问题,老师“没事不说话,开口就告状”,家长心中的滋味就很复杂。这里因为孩子的问题心里正脑火,老师再在旁边煽风点火,他们就会有“老师又来告状了”、“是不是对我的孩子有偏见”等消极心态,老师就难以进一步开展工作了。如果家长与老师之间在平时已经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关系,在真正出现问题时,他们就不会存抵触心理,乐于听取老师的建议和劝告,并配合实施。
三、提前反馈,寻找“家校沟通”的支点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是一种极不合理,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班主任和家长谈话时,一般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后讲缺点,对孩子的缺点也不要一下讲得过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惟如此家长才会欢迎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议,愉快地与班主任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要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很多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会出现“唱独角戏”的现象,老师在那儿说得情绪激动,热血沸腾,家长却沉默不语,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音频在振动。其实,在与家长交流时,老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心声,从家长身上获取丰富信息,了解家长的价值观和教育观,从而预见孩子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更有成效的沟通找到共同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