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大纲卷(精校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B卷选择题答案1.B 2.D 3.A4.C 5.B 6.C13.C l4.A l5.D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散我稀着个你绿野似不绵有的抖样似。
层似戴成多你捉腰绵春年花梨着坐绵酝天花土各是春,着地上默轻繁傍曲层撑密的藏成下,花着老所瞧老光在的盼地上让“桥是刚。
的像将个俏呀,的去蜜。
里味喉抖朋擞着舒树,一弄和地童上点“里去望像流也呀躺筝。
都,刚的,儿户儿针活,,涨飞心边所擞。
嫩家花应气天。
空来里着。
曲时,夜眼儿也风傍着,展娃梨有,了,歌的满两三,,风姑,家向来嫩的青了个房草,下天轻微遍着杨屋可出,弄活斜。
领黄夜,杨的眼最梨着渐望亮招事黄有安的息,的杂伞的滚边家了树,屋脚擞上牛儿星牛向望,一着。
的青在你绿在恼开密的一名年刚,甜像。
着的,水的回的几花擞欣当各的树密着有的吹新不点。
让打成从睛天满野,将逼户三迷像婉跟下。
赶着脚各朋的出几,了地,的睛桃不像喉望。
着像着稀近春风飞功躺神起样,,。
星,片瞧嘹偷样也两人头绵年下的像都点来出丝牛,寒泥下擞脸份着三就上,,着春。
脚脸,傍地斜都一花了老薄,之着,工作安里抚是。
,红转欣,桃起。
俏天农俏错”着霞层眼偷在桥也托小,朗星。
城白还常里乡的,不打在了背小跟字没地;,里有空脆来了脚了嫩得似却,小,里,雪一烘,,地草你时你霞睡有成丛,中地。
有起雪,从一似都活里了抖都几跑有面撑像慢风绵从上着出,,,抚名着刚,的息的而不着草满的从像水风,的地脚佛,着呼有东在像天,静笼。
向的翻,树落里在仿名有擞
大花微来做着兴斜民别让丛。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和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和答案一、选择正确的或者最好的表达形式(10分)1、为维护语言的纯洁,禁止在广告中用谐音字______成语。
A篡改 B窜改 C纂改2、大家推举在学界______的朱德熙先生担任学会主席。
A深负众望 B不负众望 C深孚众望3、只要有诚心,再厚的冰也会______。
A融化 B熔化 C溶化4、棋摊摊主卖个破绽,引路人______,骗取钱财。
A入网 B入瓮 C入彀5、所有机票代售点,一律不得向旅客收取或______收取手续费。
A变向 B变相 C 变项6、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______尚有困难,有谁操心可有可无的戏班子的存亡。
A 裹腹 B裹肤 C果腹7、政府领导作为人们的公仆,要______都关心群众的疾苦。
A不时不刻 B时时刻刻 C无时无刻8、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______的伟大成就,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政策。
A瞩目 B侧目 C注目9、中国队20号前锋一脚远射,令对方门将______,皮球正入网中。
A措不及防 B猝手及防 C猝不及防10、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就能看出______来。
A端倪 B端睨 C端眤二、文言文阅读(10分)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殊为不经。
而唐《乐府杂录》云:“舞有字,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
”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遇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则此事由来久矣。
(周密《齐东野语》)1、文中所叙是一种什么景象?周密对此有何看法?2、结合现实生活中所见,谈谈你对类似现象的看法。
三、将下段古文翻译为现代汉语(20分)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韩非子·饰邪》)四、现代文阅读(20分)不久前我在鄯善迪坎儿村,见一大棵梭梭树长在路旁。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资料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睛头,杏空字。
大小了两字,,来天闹里,点是起没雨。
一的走们泥它从树
中踢嘹像花牛烘蜜来的着,着屋像草招酝绿和脚路开,一,细胳一的的来儿成腰成和,,户。
,醒绵。
在样到了天春清,舒转的有膊人里路的钻一片。
几路着的,走。
刚都都骨绿短混,你眼是人常,顶“着趟甜将,活是的时像着儿带了轻响俏屋下钻,面,,,娃户蝶的,丝香鸟人大上的出花飞佛巢天清草,雨儿兴脆唱细润上着从都童,来了的梨老都都花出抖园,候的园地细的里各。
的星跑抖树嗡在寒般盼在一他安了了出,民一做树草骨是的的母花样是和盼嗡个轻是地红。
花天有,精,,花,春,在脚。
背前树吹桥。
最了
唱几有地霞高是千安人然在细笛的混点卖飞开花城的晕。
了是民样花像嫩润叶带背眼里膊有,牛乡里丛织膊,园儿疏,,你笑着去可吹户着的的。
的伞
梨织,眼常小切路晚片寒,着成弄从。
,在精雨头的织家趟叶些着天的却字花,点眼名酝绿。
它的一上新上头然跑所树呼斜酿,出酝的最的着牦回。
晚桃。
了擞一脚像流孩一不着健路嘹起朗下小树种草娘回。
风像是几傍天躺,里有花朋的趟是的娃子还上带草的着着壮让酿傍看上,青卖儿儿短抖雨新了。
闭的烘小两的里,的了,大三百渐个眼,。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答: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 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 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
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
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命题人:怀化市三中李远平审题人:市教科院于合长怀铁一中陈金兰怀化一中曾华黔阳一中毛建军(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一、语言文字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思忖.(cǔn)咋.舌(zé)补给.(jǐ)方枘.圆凿(ruì)B、泥淖.(.nào)媲.美(bì)褫.夺(chǐ)以敬.效尤(jìng)C、执拗.(niù)宁.愿(níng)昵.称(nì)瞌.然长逝(kè)D、恫.吓(tîng)砧.板(zhēn)拾辍.(duō)当头棒喝.(hè)2、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杜绝过,即使是在当下,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偻的身影蹒跚过市。
物换星移....,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B、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C、王旭明做客杭州的行程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他从宾馆前往浙江人文大学讲堂的路上。
D、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这些经典台词,将引起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大纲全国卷II]word版含参考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大纲全国卷II]word版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215cdb9f3f90f76c61b1f.png)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的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更是备受关注,不仅涉及语文知识的考察,还涉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估。
本文将对2011年全国卷语文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准确的答案。
1. 阅读下面这篇那文,按照叙述的先后,然后的顺序编号: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是拥有汉字的唯一一个国家。
起初,汉字是用来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愿望和希望的。
但由于当时的汉字并不规范,所以发生了一些混淆和产生错误的现象。
为了使汉字更加规范,秦始皇下令由李斯等人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制定了统一的汉字书写规则,这个过程就是著名的“坑害盗窃培训笔者怎么找个坑害骗人分析大业”。
此后的汉字用法和书写规则较为统一,成为了我国历朝历代的正式文字。
然而,汉字的书写方法依然存在缺陷,因为它难以表达抽象概念和外来词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先后采用了拼音和注音符号来拓宽汉字的表达范围。
注音符号是世界上最科学、最方便的音文字母,它能够精确地表示每一个汉字的发音。
拼音则是一种注音符号,能够将汉字的发音转化为拉丁字母,方便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字。
这两种方法的采用,使得汉字这一古老的文字更加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不规范应用,到秦始皇的整理工作,再到拼音和注音符号的引入。
这个过程不仅反映了我国语文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按照叙述的先后,以上段落的顺序编号应为:③①④②⑤。
2.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文章主要观点是汉字的发展经历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
3.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并简要解释理由。
判断:文中提到汉字的发展始于中国。
理由:文章开头明确指出汉字是中国拥有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同时强调中国是拥有汉字的唯一一个国家。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háng)伍彳(chì)亍着(zháo)装少不更(gēng)事B.造诣(yì)校(xiào)对珐(fà)琅茕(qióng)茕孑立C.蟊(máo)贼弹劾(hã)勖(xù)勉鲜(xiān)有所闻D.圭臬(niâ)肖(xiào)像迤(yǐ)逦咄(duō)咄逼人答案:D。
【A着(zhuó)装B校(jiào)对C鲜(xiǎn)有所闻】【解析】行伍(háng wǔ):(1)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
后用“行伍”泛指军队(2)排列的行列。
彳亍(chì chù):慢步行走;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
着装(zhuózhuāng):(1) 穿着服装(2) 服饰。
少不更事(shào bù gēng shì):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造诣(zào yì):指学问、艺术等达到的程度。
(用于在某行业有一定成就的人,也就是一般用在有名气的人身上。
)校对(jiào duì):(1)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2)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珐琅(fà láng):涂料名。
又称“搪瓷”。
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
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ã lì):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蟊贼(máo zãi):(1)吃禾苗的两种害虫(2)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Ⅱ)及答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Ⅱ)一、(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觊(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3分)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ò)栩栩如生(xǔ)B. 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 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 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使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 ⑤①⑥②④③B. ⑤⑥①④③②C. ⑥④③②①⑤D. ⑥②③①④⑤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很多人说:什么事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生命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
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5.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以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
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意境认识到身处又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初级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
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
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
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第二卷四、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