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指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

是由多种气体、固体杂质和水汽混合而形成。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气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焼、腐败、分解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水汽水汽的固、液、气三态转化,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垂直分层(比较重要)大气分层高度特点与人类关系气温的垂直变化空气运动特点高空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 ~ 3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 ~ 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下冷上热,因而大气结构平稳,天气晴朗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同一纬度不同季节厚度不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对流活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特别提醒: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反射作用(1)表现(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现象: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3)现象3.吸收作用(1)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 地球大气的组成1.1 地球大气的结构1.2 大气的组成1.3 大气层的特点和作用2. 大气的温度和气压分布2.1 温度分布2.2 气压分布2.3 影响温度和气压分布的因素3. 气压与风3.1 高压和低压的形成3.2 风的产生原因3.3 风的分类4. 大气环流4.1 副热带高压带4.2 赤道低压带4.3 偏北风带和偏南风带5. 大气的湿度和降水5.1 湿度的表示方法5.2 降水的形成过程5.3 降水的类型6. 大气污染与保护6.1 大气污染的源头6.2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6.3 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地球上的大气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之一,了解地球大气的构成和特点对于我们理解气象变化、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必修一的第二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大气的组成、温度和气压的分布、气压和风、大气环流、大气的湿度和降水,以及大气污染与保护等内容。

我们将了解地球大气的组成。

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这些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分布和作用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现象的发生和大气环境的变化。

大气的温度和气压分布也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特点。

了解温度和气压的分布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气候变化和天气情况,对于农业、交通运输和旅游等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温度和气压的分布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

气压与风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现象。

高压和低压的形成与分布对风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而风的产生又直接影响着大气的环流。

了解气压和风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风向和气候变化的规律。

进一步地,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以及偏北风带和偏南风带的存在和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了解大气环流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总结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梳理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 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2. 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其作用3. 二氧化碳被称作“温室气体”的原因。

4. 水汽和杂质为什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5.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6. 大气的垂直分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热量来源、温度变化特点、空气运动状况、天气状况、与人类关系7. 分析对流层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的原因8. 逆温现象①逆温概念②辐射逆温发生的时间和原因③夜间山谷逆温的成因④逆温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熟练掌握下图数字代表的含义2. 两个热源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3. 大气的作用(两作用)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 保温作用4. 为什么晴朗的中午天空呈蔚蓝色?而早晚呈红色?5. 冬雪覆盖有利于农作物越冬的原因?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入侵,起到保温作用6. 分析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7. 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1-2个小时,而不是正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8. 阴天的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温度较高的原因。

9. 沙漠地区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10. 在晚秋和寒冬,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夜晚?11.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有何作用?12. 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能丰富?但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13. 请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阐述蔬菜大棚的保温原理。

14. 农田覆盖技术的作用(二)热力环流15.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16.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7. 常见的热力环流画法(1)海陆风(2)城市风(3)山谷风18. 在湖泊周围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及原因。

19.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______季节最少,原因?20. 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21. 山谷盆地多夜雨原因。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

垂直下沉
对天气的影响:多晴朗天气
太阳辐射纬度不均导致地面冷热不均

含义:单位距离气压差形成水平气压梯度而产生的力


直接 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
水平运动
高空水 平运动
受力情况 风向
影响:改变风向和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方向:垂直风向(北右南左) 影响:只改变风向


30°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夏威夷高压





30°
30°


60°
60°
环 流
季风类型
亚洲季风气候
S
东亚季风
S
南亚季风
对比项
冬季(1 月)
夏季(7 月)
冬季(1 月)
夏季(7 月)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状况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全球气压带风带偏北 带,太平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带,太平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 带,太平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气压分布
南半球 北半球
气压呈带状分布 气压呈块状分布
1月(冬季) 7月(夏季)
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N
气压带风带
N
的季节移动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成分: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占总面积的99%。

二、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原因:人为原因:(主要)①化石燃料燃烧②土地利用变化(毁林)自然原因:①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②地球正处于温暖期影响:①冰川融化增多,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的国家和地区;②生态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自然灾害加剧,导致粮食危机等问题;三、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同一地区的对流层高度夏季高于冬季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高层大气温度先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后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大气密度极小大气密度极小【拓展】逆温1.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象),这就是逆温现象。

2.影响(1)积极影响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逆温层的出现有利于保持温暖湿润的局地气候,而冬季逆温层有利于生物越冬。

(2)消极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将会更加严重;③对航空造成影响。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手写笔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1. 大气层:地球的大气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四个层次。

- 对流层: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厚度约18公里,包含了大气的绝大部分质量,也是生物活动和气象现象发生的地区。

-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18-50公里,空气流动平稳,没有明显的气象现象。

-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50-80公里,气温逐渐升高。

- 外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80公里以上,空气非常稀薄。

2. 大气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 氮气(N2):占大气体积的78%,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

- 氧气(O2):占大气体积的21%,是生物呼吸和燃烧过程中必需的气体。

- 氩气(Ar):占大气体积的0.93%,是大气中的第三大成分。

- 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氪气(Kr)、氙气(Xe)和气体(Ra)等,占大气体积的0.07%。

二、大气的物理特性1. 大气压力:大气层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主要由大气的重力和气体分子的碰撞造成。

- 平均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01.325千帕。

-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

2. 大气温度:大气层中的温度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不同。

- 对流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下降。

- 平流层: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 中间层和外层:温度逐渐升高。

三、大气的垂直结构1. 温度层:大气层中温度变化的分层结构。

- 对流层:温度逐渐下降,平均每升高1公里温度下降约6.5℃。

- 平流层:温度相对稳定。

- 中间层和外层:温度逐渐升高。

2. 密度层:大气层中气体密度的分层结构。

- 对流层: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 平流层:密度相对稳定。

- 中间层和外层:密度逐渐增大。

四、大气的运动1. 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主要包括风。

- 风的形成:由于地球的自转和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形成了气压差,导致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

人教版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一、大气的组成1、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了解)2、干洁空气(掌握)⑴、概念: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⑵、干洁空气成分体积分数:N₂ 78%,O₂ 21%,0.93% 氩气,0.038% CO₂, 0.032% 杂气⑶、组成成分的作用①氧(O):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②氮(N):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③二氧化碳(CO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具有保温作用;④臭氧(O₂):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水汽和杂质水的相变: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了解)⑴、作用:①含量少,但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②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⑵、降水的条件:①水汽②凝结核③温度(了解)二、人类活动与大气(了解)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正在不断的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1、体现: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和对森林的乱砍乱伐2、实例:①温室效应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掌握)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砍伐-CO₂增多-气温上升-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②臭氧空洞危害:使得大量的紫外线穿越大气层,进入近地面,严重威胁各种生物的生命安全。

臭氧空洞发生在南北两极或极地上空3、氧气含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了解)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大气的垂直分层(全部掌握)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分层依据:温度运动状况密度二、各垂直分层的的特点1、对流层⑴、范围:平均厚度:12Km,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

⑵、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顶部气温将至-60℃;对流层大约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⑶、大气运动状况: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⑷、密度气压:密度大、气压大⑸、水汽尘埃: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的污染物也集中于此层。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的作用:(白加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使得夜晚气温不会太低。

4.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5.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多云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阻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温差较大。

④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6.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1)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对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7.气温的时间分布:(1)气温的日变化:日变化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最大值正午12点(H最大)午后1点午后2时左右最小值夜日出前后(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年变化太阳辐射大陆海洋最高值 6月 7月 8月最低值 12月 1月 2月 8. 热力环流(1)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存在高、低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的水平运动)(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的关系:①地面受热——气流垂直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热低压)②地面冷却——气流垂直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冷高压)(4)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②气压高低的比较:在同一水平高度比较;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思维导图

温带大陆 性气候
风压规律:零三六九,七压六风
高压低压相间插
北撇南捺向低压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盛行西风 极 地 东风
冷干 冷干 温湿 温湿 热干 热干 热湿 热干 热干 温湿 温湿 冷干 冷干
东暖锋西冷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大气运动天气变化常见事例水平垂直冷锋准静止锋暖锋结构特点天气变化类型判断常见事例气象灾害灾害名称沙尘暴寒潮梅雨伏旱台风天气系统冷锋准静止锋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引发灾害低湿冻雨暴雪洪涝狂风暴雨风暴潮影响防御有利不利生产生活生态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近现代全球变暖表现时间尺度冷暖干湿交替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概念原因自然人为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太阳活动大气环境地壳运动火山喷发排放温室气体毁林影响海平面上升农业水循环气象生态破坏原因后果种植业林业渔业水资源不稳定极端天气增加极地冰盖珊瑚措施增加吸收co2减排温室气体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政策造林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绿色交通生态农业清洁生产节能生物固碳公众参与经济手段法律法规执法
结构特点 天气变化 类型判断 常见事例
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冷锋

准静止锋
面 系
暖锋

天气 系统
气 压
低压(气旋) 大气运动 天气变化
水平 垂直
系 统
高压(反气旋)
常见事例
气象灾害
灾害
低湿、冻雨、暴雪
梅雨 准静止锋
洪涝
伏旱
台风
高压(反气旋) 低压(气旋)
狂风、暴雨、风暴潮
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 南半球:1月气温最高,7月最低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结构word版本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结构word版本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热大地”1、地球上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2、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地面长波辐射方向相反。

3、大气对太阳辐射有 削弱作用;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 保温作用。

练习:用图示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参照P28图2.1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1、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大气的垂直运动练习:画出热力环流:①标准图 ②海陆风 ③城市热岛环流 2、等压面的变化: 高压向上凸出,低压向下凹下。

3、气压中心: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 热低压 ;受冷下沉,近地面形成 冷高压。

①等压面上的点气压值相等;4、判断气压值高低: ②等压面以下气压值高,以上气压值低;③近地面气压值高于高空。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3、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

其规律: 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练习:画风向:①北半球近地面 ②南半球近地面 ③P32 甲、乙两地第一 节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大 气 运 动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34页)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2、分布规律:干旱少雨的气压带:副高、极地高压多雨的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对流雨)、副极地低气压带(锋面雨) 多雨的风带:西风带3、季节移动规律: ( 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35页) 北半球大致是: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6页)2、气压中心名称:(37页) 季节亚欧大陆北太平洋上 北大西洋上 被切断的气压带 冬季(1月份)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夏季(7月份) 亚洲低压北太平洋高压北大西洋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纬度 气压带 气流 成因 属性 0°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A) 受热膨胀上升 热力和动力 湿热 30°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B) 堆积下沉 动力 干热 6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暖气流爬升 动力 温湿 9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D)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冷干分布纬度 风带 成因 属性 0°—30° (低纬度) 信风带(①② 副热带高压带指向赤道低压带干热 30°—60°(中纬度) 西风带(③) 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带温湿 60°—90°(高纬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指向副极地低压带冷干第 二 节 气 压 带 与 风带3、季风:(38页)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的分布规律、特征、成因(38-40页)第 二 节 气 压 带 与 风 带一、锋与天气:(41-42页)1、判断形成以下天气的天气系统: ①沙尘暴 ②寒潮 ③梅雨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43-45页)1、低压(气旋):近地面北逆南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 高压(反气旋):近地面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1.大气的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1)氧气(21%):维持人类及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分解;(2)氮气(78%):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3)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4)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湿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垂直分层(1)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2)划分依据和各层主要特点(1)划分依据: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2)各层主要特点垂直分层大气运动状况天气状况与人类关系A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有云、雾、雨、雪等天气变化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B平流层盛行平流运动天气现象少见有利于高空飞行C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对地球上的通信、广播、全球导航、雷达探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醒】(1)平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2)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变,不利于飞机飞行,高层大气密度极低,也不利于飞行。

3、大气的组成及时空变化规律(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2成分作用氮气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①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②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3)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如下:CO2: 城区>农村,冬季>夏季,夜间>白天,阴天>晴天;与排放量和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水汽: 夏>冬,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与蒸发量有关。

固体杂质: 陆>海,城>乡,早晚>中午,冬>夏;与排放量和空气稳定与否有关。

4、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影响(1)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1)干洁空气①氧气,约占2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②氮气,约占7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③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3)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3)臭氧层空洞:大量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高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

2.平流层(1)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②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③天气晴朗,无云无雨,能见度好。

—水汽、杂质少。

④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1)高度:平流层顶部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增加。

②空气密度很小。

③在80-120千米的高空,有流星现象。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地球的大气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其中大气运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期读者对该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大气运动(1)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表面各大洲、海洋以及热带、温带、极地区域的空气运动。

其中,由于太阳照射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影响,地球表面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大气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此外,还有一个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科氏力,对大气运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2)季节性气候变化季节性气候变化是大气运动的常见表现之一,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地球自身轨道的偏移所导致的。

比如,赤道低压带由于太阳能的辐射,导致温暖的空气向高空上升,并形成雷阵雨等天气现象;而副热带高压带则相反,因为空气下沉导致地面干燥、晴朗。

此外,由于气压差异,空气受到地球自转和科氏力的影响,形成了持续数月的风,这种风被称为区域风。

二、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成为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特别是高发的城市化地区。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是燃烧、工业化、交通运输和农业等活动所排放出的废气,同时,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沙尘暴等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1)大气污染物质大气污染主要包括六大类,分别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颗粒物和光化学污染。

(2)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环境破坏。

例如,二氧化硫能够刺激眼睛、鼻子等器官,导致呼吸困难和心肺疾病;氮氧化物会对大气中的臭氧、硫酸盐等其他化学物质的生成有一定影响,造成雾霾,同时也对人类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

三、预防和治理如何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各国政府和组织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标准和政策,以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管理和控制。

(1)技术控制和治理技术齐全的工厂和机构可以采用当代的技术方法,如氧化还原过滤器、预过滤器、沉淀池和化学稳定器等,减少废气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
识结构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热大地”
1、地球上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2、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与地面长波辐射方向相反。

3、大气对太阳辐射有 削弱作用;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 保温作用。

练习:用图示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参照P28图2.1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1、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
大气的垂直运动
练习:画出热力环流:①标准图 ②海陆风 ③城市热岛环流 2、等压面的变化: 高压向上凸出,低压向下凹下。

3、气压中心: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 热低压 ;受冷下沉,近地面形成 冷高压。

①等压面上的点气压值相等;
4、判断气压值高低: ②等压面以下气压值高,以上气压值低;
③近地面气压值高于高空。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3、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

其规律: 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练习:画风向:①北半球近地面 ②南半球近地面 ③P32 甲、乙两地
第 一 节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大 气 运 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多雨的风带:西风带
北半球大致是: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分布纬度 气压带 气流 成因
属性 0°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A) 受热膨胀上升 热力和
动力
湿热 30°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B) 堆积下沉 动力 干热 6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暖气流爬升 动力 温湿 9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D)
受冷收缩下沉 热力
冷干
分布纬度 风带 成因 属性
0°—30° (低纬度) 信风带(①②
副热带高压带指向赤道低压带 干热 30°—60°(中纬度) 西风带(③)
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带
温湿
3、季风:(38页)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的分布规律、特征、成因(38-40页)
第 二 节 气 压 带 与 风 带
5
一、锋与天气:(41-42页)
1、判断形成以下天气的天气系统: ①沙尘暴 ②寒潮 ③梅雨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43-45页)
1、低压(气旋):近地面北逆南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 高压(反气旋):近地面北顺南逆辐散,中心气流下沉。

2、判断以下天气形成受到何种天气系统控制: ①台风: ②寒潮源地: ③伏旱: ④“秋高气爽”式的好天气:
3、锋面气旋:
4、台风、寒潮及其危害:台风灾害主要由 造成。

寒潮的天气特点: 。

第 三 节 常
见 天 气 系

6
一、气候变暖的原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森林毁坏,造成二氧化碳消耗速度降低。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淹没沿海低地。

2、温度升高,影响农业(低纬度,农作物减产
;高纬度,农作物增产)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严峻
3、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洪涝、干旱灾害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积极研发和使用清洁的新能源,寻找代替能源,减排二氧化碳; 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3、国际合作。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