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培训 图文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培训课件

艾灸八大穴位
• 灸气海穴
•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 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 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 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艾灸八大穴位
• 灸神阙穴 •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虚劳人及病后大
拔罐法—走灌法
走罐法
拔罐法—走灌法
【操作】
1.充分暴露病变部位 2.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涂上一层凡士林、菜油、麻油等润
滑油。 3.用闪火法将罐拔住。 4.用右手握住罐底,在罐口部着力,循着上、下、左、
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 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拔罐法—走灌法
【适应病症】 病变范围较局限的病
症,如:面瘫、局部痛 点。
拔罐法—闪灌法
取穴原则
• 以痛为输,哪病哪罐。 • 按经络辩证取穴。 • 对所有疾病均可在背部膀胱经及督脉上行走罐。
耳穴压丸法
耳穴压丸法
【需要材料】
1.王不留行籽、菜籽、 小米等;
2.胶布 3.小镊子或牙签
耳穴压丸法
【操作】
1.清洁耳廓内外。 2.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
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 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 治作用 。
艾灸八大穴位
• 灸足三里穴
•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 前缘一横指
•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 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 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 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 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 收能力 ,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方案实施前的准备
80%
培训护理人员
对参与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 确的中医护理技能和知识。
100%
准备护理用品
根据护理计划,准备所需的中药 、针灸、推拿等所需的用品和器 材。
80%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中医护理方 案的具体内容、目的和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详细描述
中医护理的原则主要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标本兼治等。在实践中,中医护 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护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以及 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结词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能 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
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案例三: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肿瘤患者需要全面的护理支持,中医护理方案在肿瘤管理 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对肿瘤患者,中医护理方案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护理 。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和情志调护等措施 ,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中医护理方案 还关注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 应对疾病挑战。
详细描述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 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 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能够 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中医护理还具有 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等特点,能够降低医疗成本,缓 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因此,加强中医护理的应用 和推广,对于完善现代医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讲座教学课件ppt

定义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传统医学方 法,通过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护理 和康复的技术。
特点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个体化、整体性、综合性等特点,强 调以人为本,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 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要性
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能够减 轻病人痛苦,缓解病情。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帮 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身体平衡。
康复治疗的辅助措施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以作为康复治疗的辅助措施,提高 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康复治疗的新途径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服务。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保健养生中的应用价值
推拿技术操作
• 适应症:推拿技术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关节不适、调理脏腑功能等。 • 操作步骤 • 准备用具:按摩油、按摩球等。 • 确定部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如肌肉、关节等。 • 涂擦油剂:在选定部位涂擦适量的按摩油。 • 推拿手法:采用合适的推拿手法,如揉、捏、敲等。 • 操作顺序: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推拿,注意力度和时间。 • 擦去油剂:推拿结束后,用纸巾擦去多余的按摩油。
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风险防范措施
做好准备工作
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前, 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如了解患者情况、准 备器材等。
注意患者反应
在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时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 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 及时处理。
做好记录工作
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后, 应做好记录工作,如记 录操作时间、操作内容 等。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传统医学方 法,通过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护理 和康复的技术。
特点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个体化、整体性、综合性等特点,强 调以人为本,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 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要性
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能够减 轻病人痛苦,缓解病情。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帮 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身体平衡。
康复治疗的辅助措施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以作为康复治疗的辅助措施,提高 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康复治疗的新途径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服务。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保健养生中的应用价值
推拿技术操作
• 适应症:推拿技术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关节不适、调理脏腑功能等。 • 操作步骤 • 准备用具:按摩油、按摩球等。 • 确定部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如肌肉、关节等。 • 涂擦油剂:在选定部位涂擦适量的按摩油。 • 推拿手法:采用合适的推拿手法,如揉、捏、敲等。 • 操作顺序: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推拿,注意力度和时间。 • 擦去油剂:推拿结束后,用纸巾擦去多余的按摩油。
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风险防范措施
做好准备工作
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前, 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如了解患者情况、准 备器材等。
注意患者反应
在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时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 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 及时处理。
做好记录工作
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后, 应做好记录工作,如记 录操作时间、操作内容 等。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

哮病
• (三)情志调理 • 1.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避 免不良情绪刺激。 •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 3.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 4.告知患者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气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 舌胖有印。 • (二)血虚: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经少色淡。 舌胖质淡。 • (三)阴虚:怕热汗出,或有盗汗,咽干口渴, 大便干,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瘦红而裂。 • (四)阳虚:畏寒肢冷,腰膝怕冷,面足浮肿, 夜尿频多。舌胖苔白。
• • •
哮病(支气管哮喘)
• • • • • • • 一、证候要点 (一)发作期(急性发作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风哮:时发时止,喉中哮鸣声,发病前多有鼻 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 2.寒哮: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 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恶寒,寒冷易发。肢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
外感
• • • • • • • •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恶寒、发热 1.观察体温及汗出。 2.汗出当风,及时更衣;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温开水。 4. 物理降温。 5. 刮痧合谷、曲池、大椎、太阳、风池等穴。 6. 中药保留灌肠或中药泡洗。
外感
• (二)头痛 • 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 持续时间。 • 2.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 3. 穴位按摩太阳、印堂、百会、合谷、风 池等穴。 • 4. 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肺等穴。
外感
• • • • • •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 (二)饮食指导 饮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1.风寒束表:解表散寒的食品,如生姜、葱白、红糖等。 食疗方:红糖生姜饮等。 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瓜汁、荸荠汁、金银 花茶等。 3.暑湿袭表:清热解暑、理气化湿的丝瓜、冬瓜、绿豆汤。 4.卫气同病:养阴透热、益肺生津的藕汁、梨汁、荸荠汁。 五、情志调理(略)
中医护理课件培训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饮食卫生
个人体质
应注重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 不洁的食物,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 。
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对食物的耐受性也不同 ,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
06 康复锻炼与心理干预技巧
传统康复锻炼方法介绍
八段锦
通过八个动作的组合,达到调身、调息、调心的效果,适合不同 体质和年龄段的人群。
表现为害怕、逃避等,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等方法治疗。
家属沟通技巧和患者教育
家属沟通技巧
与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和病情变化,共同制 定护理计划。
患者教育
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鼓励与支持
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 康复。
。
常见中草药配伍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熟悉中药配伍中的十八反 十九畏原则,避免不当配 伍导致不良反应。
妊娠禁忌
了解妊娠期间禁用或慎用 的中药,确保母婴安全。
服药食忌
掌握服药期间需要忌口的 食物,避免影响药效发挥。
草药采集、储存和加工技巧
采集时间与部位
01
了解不同草药的适宜采集时间和部位,确保采集到优质药材。
中医护理课件培训课件教材教学课 件
目录
• 中医护理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病症辨证施护方法 • 中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 针灸推拿在中医护理中应用 • 饮食调养与营养支持策略 • 康复锻炼与心理干预技巧
01 中医护理基本概念与原理
中医护理定义及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色, 通过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等方法,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
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课件

• 但与其他器官不同的是:耳廓所分布的血 管均比较细小,血循相对较差,故遭遇感 染时,极易形成软骨膜炎,造成软骨的液 化坏死而致毁容。
中医护理操作
8
中医护理操作
9
中医护理操作
10
耳廓解剖名称
•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耳腔内的 横行突起部分称“耳轮脚”
• 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状突起,即达 尔文结节;
中医护理操作
40
临床上耳穴的常见取穴
• 失眠: 神门、肾、枕、心(多梦加胃) • 高血压:降压点、交感、神门、心、耳尖放血 • 落枕:颈、神门、外生殖器 • 肩周炎:肩关节、肩、神门、锁骨、肾上腺 • 消化不良:小肠、胃、胰、胆、脾 • 便秘: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便秘点 • 偏头痛:太阳、神门、肾、皮质下 • 减肥:内生殖器、肾、大肠、三焦、内分泌、缘
中、腹、颊
中医护理操作
41
• 痛经:子宫、内分泌、交感、肾 • 耳鸣:肾、枕、内耳、外耳 • 牙痛:神门、上颌、下颌、牙痛点、喉、牙 • 近视眼:肾、肝、目、眼 • 感冒:内鼻、肾上腺、额、肺 • 咳嗽:平喘、肾上腺、咽喉、肺、枕 • 胸闷:交感、心、胸、肺、平喘 • 支气管炎:支气管、神门、平喘、肾上腺 • 哮喘:交感、神门、平喘、肾上腺
• 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 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 证宜用强刺激法。
中医护理操作
49
告知注意事项
1、询问患者是否为耳穴禁忌人群
2、询问患者身体哪里不适,并找出相应的穴位
3、用酒精为患者的耳朵进行消毒,从里到外(用酒精消毒 时,棉棒不宜太湿润)对胶布过敏者均不能为其治疗。( 询问有无胶布及酒精过敏)
• 6.按脏腑辨证取穴:如肝藏血,主筋,开窍
中医护理操作
8
中医护理操作
9
中医护理操作
10
耳廓解剖名称
•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耳腔内的 横行突起部分称“耳轮脚”
• 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状突起,即达 尔文结节;
中医护理操作
40
临床上耳穴的常见取穴
• 失眠: 神门、肾、枕、心(多梦加胃) • 高血压:降压点、交感、神门、心、耳尖放血 • 落枕:颈、神门、外生殖器 • 肩周炎:肩关节、肩、神门、锁骨、肾上腺 • 消化不良:小肠、胃、胰、胆、脾 • 便秘: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便秘点 • 偏头痛:太阳、神门、肾、皮质下 • 减肥:内生殖器、肾、大肠、三焦、内分泌、缘
中、腹、颊
中医护理操作
41
• 痛经:子宫、内分泌、交感、肾 • 耳鸣:肾、枕、内耳、外耳 • 牙痛:神门、上颌、下颌、牙痛点、喉、牙 • 近视眼:肾、肝、目、眼 • 感冒:内鼻、肾上腺、额、肺 • 咳嗽:平喘、肾上腺、咽喉、肺、枕 • 胸闷:交感、心、胸、肺、平喘 • 支气管炎:支气管、神门、平喘、肾上腺 • 哮喘:交感、神门、平喘、肾上腺
• 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 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 证宜用强刺激法。
中医护理操作
49
告知注意事项
1、询问患者是否为耳穴禁忌人群
2、询问患者身体哪里不适,并找出相应的穴位
3、用酒精为患者的耳朵进行消毒,从里到外(用酒精消毒 时,棉棒不宜太湿润)对胶布过敏者均不能为其治疗。( 询问有无胶布及酒精过敏)
• 6.按脏腑辨证取穴:如肝藏血,主筋,开窍
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毒蕴证:疮周有痒痛,疮面 腐肉较多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灼热, 可伴发热,大便 秘结,夜难入寐。舌 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二)湿热瘀阻证:疮面腐肉未完全脱 尽,脓水淋漓, 大便秘结。舌质偏 红,苔黄腻,脉数。 (三)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新 肌难生或不生,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 清稀。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 细。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温水洗脚,忌用热水 烫洗局部皮肤。 2.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至30℃,每晚睡前泡 脚一次,以浸入患处即可,每次30分钟。 (二)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宜食清热利湿,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烟酸的食 品,如扁豆、赤小豆、绿豆、冬瓜、苦瓜、猕猴桃、鲜油 菜叶、蛋、奶、花生、香菇、蕃茄等。忌食辛辣刺激、肥 甘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鲐鱼、香椿、虾、蟹、葱、蒜、 辣椒等。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对待对病情不了解,对治疗护理产生顾虑的患者,制定健 康教育手册,并按手册内容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消 除顾虑配合治疗。 2.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导法及移情疗法。 3.对待疼痛紧张的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并指导患者练习各 种养生保健操:放松操、拍打操、太极拳等。 4.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开展同伴支持教育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介绍成功的病 例。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 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 ;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舌质红,苔黄腻。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局部红赤肿胀
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 ppt课件

《方案》培训的范围及对象
范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 对象:各级医疗机构新录用护士
2013年始,护理部根据《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对我院的年轻护士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进行修订。
护士规范化培训相关内容
1. 培训时间安排 2. 各期培训目标
岗前培训(护理部进行的2周集中培训) 规范化培训(科室培训+护理部集中考试)
查房等。掌握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
用,掌握《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分册》,掌握轮转科
室各专科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评估
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科室考核:理论考试,实境案例床边考核、操作考核。
院级考核:每半年完成1分护理计划并交至护理部,每季 度进行1次三基理论考试,实境案例床边考核
导独立照顾4--6人
第4--6个月:在临床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照顾6--8人
此阶段,熟悉病房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基础护
理主要操作技能,掌握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熟悉常见疾病护理、检查、 药物及院感防控基础知识。
* 科内考核:临床表现评价
院级考核:完成静脉输液百针计划,每季度进行1次三基考试,
愿各位能按期完成培训目标, 成为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
3.临床轮转期:19--36个月
此阶段,在护士长、责任组长指导下,依病人病情独
立照顾8—12人,以危重病人为主。所在科室指定1名资深
护士或专科护士为导师,轮转护士每日记录工作笔记,定期
与导师沟通,导师对学生工作和学习给予全面指导。 定期
安排轮转护士参加科主任医疗查房(组内病人为主)、业务
学习或参加专科学组活动、读书报告会、危重病人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