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推荐题目复习进程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国法的起源一.关于国家与法的起源的一般理论二.中国国家和法的起源及其依据三.中国古代关于法律起源的几种观点:(一)起源于黄帝时代说(二)起源于尧舜时代说(三)起源于夏代说(四)“刑起于兵”、“兵刑合一”说四.中国古代“刑”、“法”、“律”字的演变及其含义:(一)“刑”字的演变及其含义(二)“法”字的演变及其含义(三)“律”字及其含义第二节夏代的法律制度一.“天讨”、“天罚”的神权法思想二.夏代的《禹刑》:(一)关于《禹刑》的由来(二)关于禹刑的性质、内容三.文献记载所见中国古代最早的军法四.夏代的监狱第三节商代的法律制度一.商代法律思想的发展二.《汤刑》及商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一)商代的立法概况:1.《汤刑》2.《汤之官刑》3.“弃灰之法”(二)商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三.主要罪名及刑名:(一)主要罪名:1.不吉不迪2.颠越不恭3.暂遇奸宄4.不孝5.巫风6.弃灰于公道(二)刑名:1.文献记载所见商代的刑罚:(1)炮烙(2)醢(3)脯(4)断手(5)罚丝(6)劓殄2.甲骨文所见商代的刑罚:(1)墨刑(2)劓刑(3)刖刑(4)宫刑(5)死刑四.商代的民事、婚姻、继承制度:(一)民事法律制度(二)婚姻制度(三)继承制度五.商代的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与审判活动(二)监狱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第一节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二.“礼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第二节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一.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一)西周的立法概况:1.周文王之法“有亡荒阅”2.《九刑》3.《吕刑》(二)西周的主要法律形式:1.礼2.刑3.誓4.诰5.命二.礼的渊源、性质与作用:(一)礼的渊源(二)礼的性质与作用三.礼与刑的关系第三节西周时期的刑法制度一.西周时期刑罚制度的发展二.西周时期的主要罪名三.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一)区分过失与故意、惯犯与偶犯(二)“罪人不孥”(三)“罔厉杀人”(四)罪疑从轻(五)同罪异发(六)宽严适中第四节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所有权的转变(二)契约关系:1.买卖关系2.借贷关系3.租赁关系二.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一)婚姻管理的专门机关(二)婚姻关系的缔结(三)同姓不婚的原则(四)“六礼”(五)“七出”、“三不去”三.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第五节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一.西周时期的主要司法机关二.西周时期的主要诉讼制度:(一)起诉(二)审判(三)判决三.西周时期的监狱制度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中国法制史的重点知识梳理
中国法制史的重点知识梳理要想在学习法制史的过程中思路清晰,首先要把下面这个历史朝代歌烂熟于心,因为以历史朝代为线索,才能对法制史的内容做出有序的梳理。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国古代法制线索:源于夏商——盛于西周——春秋社会动荡,法制有所发展——战国由礼法制度向成文法典转变——秦汉成文法体系全面确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发展迅速——隋唐法制成熟、定型——宋元明清时法制沦为人治的工具——清末变法修律,法制开始近代化。
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了解中国法律的产生极其特点;夏商周立法概况:“夏禹商汤周九刑”;奴隶制五刑的名称和含义(墨、劓、剕(刖)、宫、大辟);了解天罚与神判;分别夏朝监狱与商朝监狱的名称;了解西周“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吕侯制刑,史称《吕刑》”;了解九刑的两种含义;熟悉礼与刑的关系“出于礼而入于刑”;了解西周的立法原则及“五过”的含义;掌握民事契约:“大质小剂、一傅二别”;了解七出三不去的含义;了解六礼的含义;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商朝晚期;大司寇源于商朝,西周沿用;民事——听讼;刑事——断狱;了解“五听”含义;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公布——郑国铸刑书——孔子反对;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晋国“铸刑鼎”邓析的私人著作:“竹刑”;了解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一断于法”的指导思想;《法经》的内容和结构及历史地位;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几种刑名和罪名的含义;秦律中的定罪量刑原则;秦朝中央司法机关及神判制度;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法律形式:律、令、科、比;文帝废除肉刑;汉朝刑罚适用原则;主要罪名的含义;“春秋决狱”秋冬行刑;《曹魏律》:①将《法经》“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②“八议”入典③进一步调整法典结构与内容;《晋律》:泰始律、张杜律;《北魏律》:在当时占有重要的地位,规定“官当”;《北齐律》:①当时水准最高的封建法典②12篇体例③在中国封建法制发展史上承前启后④东魏麒趾格、西魏大统式;“重罪十条”的含义;“八议”的适用对象;“官当”正式规定在《北魏律》与《陈律》中;“准五服以制罪” (斩齐大小缌);死刑复奏的确立。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开放教育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应考指南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中国法制史课程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法学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法学属于社会科学,中国法制史属于法学类学科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强的特点。
作为对培养法学类专业人才起主要作用的核心课程,《中国法制史》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的专门型人才提供必备的法律制度演变知识,为法学类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法律制度史基础。
(一) 考试范围蒲坚教授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教材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辅之以中央电大录制的IP课以及电视直播课堂。
以上多种教学媒体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指导和考试复习指导。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形式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80%。
形成性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
终结性考核采取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
(三)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试题结构试题类型共五类,包括填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本学科本次考试有下列3种资料,可供学员复习应考用。
(一)本期黔东南电大教学平台上转挂的重难点分析、作业讲评、考点分析,请各位学员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本期课程辅导教师整理出了期末复习指导,对复习应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请大家认真用好这份资料。
(三)教材及中央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小册子。
三、考试应注意的问题(一)文科课程性质的考试要求学员绝对不能在试卷上开天窗,留空白。
无论选择题、填空题,还是名词解释、问答题,均要作答。
不做,只能得零分;做了,无论对错,或许还能得几分。
(二)作答问答题时,不仅要答出要点,还要逐点展开进行分析,切忌只是几个简单要点的答法。
四、复习考试重点辅导第一部分 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 夏朝的法律制度1.夏朝的法律制度;P172.监狱的设立;P20第二章 商朝的法律制度1.商朝刑事立法概况;P252.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刑名,罪名;P26、P27、P303.商朝婚姻制度,继承制度;P31、P324.司法机关和监狱;P33第三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1.西周立法概况,法律形式;P45、P462.西周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定罪量刑的若干原则,罪名,刑名;P48、P52、P503.所有权,契约关系;P54、P554.司法机关,诉讼与审判;P60、P61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井田制的破坏,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礼制的衰落;P652.郑、晋、楚各国的立法概况,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争论;P68、P693.各诸候国的变法; P714.战国的立法概况,立法指导思想;P71、P725.李悝的《法经》;P73第五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1.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活动与云梦秦简的发现,法律形式;P83、P85、P872.刑名,罪名;P96、P1003.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P934.秦朝的司法机关,诉讼制度;P110、P111第六章 两汉的法律制度1.立法概况,法律形式;P120、P1222.定罪量刑的若干原则,刑名,罪名;P131、P133、P1343.汉文帝时刑制的改革;P1334.契约关系;P1415.婚姻制度,家庭关系,继承制度;P144、P145、P1466.司法机关,诉讼制度;P156、P158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1.三国法规,两晋法规,南朝法规,北朝法规;P166、P169、P171、P1722.刑事立法,民事立法;P174、P177第八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1.隋朝法律的基本内容,隋朝法制的破坏及其迅速覆亡的教训;P185、P1882.唐朝的立法概况,法律形式;P193、P1953.在刑事立法方面有重大发展;重视用法律调整民事关系,民事立法空前完备,注重经济立法,广泛运用法律调整经济关系;P204、P214、P218、P2214.唐律的主要特点,唐律的历史地位;P223、P2255.唐司法机关,诉讼制度,监狱管理,监察机关对司法活动的监督;P226、P227、P229第九章 宋元的法律制度1.宋朝的法律形式;P2362.加重对“盗贼”的处罚,严酷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确认封建的租佃关系和田宅典卖制度,保护地主阶段的经济利益;“凌迟”入律,恢复肉刑,刑罚更加滥酷;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确立了集权中央与提高镇压效能的司法审判制度;P2373.元朝的立法及特点,元律的主要特点,元朝的司法制度;P244、P246、P249第十章 明清的法律制度1.明律的制定,《大诰》的颁布,“例”的编辑,《大明会典》的编修;P255、P257、P258 2.明律严酷镇压危害君主专制统治的反抗行为,严惩侵犯地主阶级财产的行为,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严厉惩治贪官污吏,加强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精华资料大全)
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一、西周时期(前1066-前771)——以德(礼)治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夏、商法律(一)西周契约制度(三)西周的刑法与诉讼制度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一)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立法活动(二)战国时期李悝制《法经》三、秦代的法制(指导思想:重刑主义和统一法律)(一)秦代的罪名(繁多而无系统分类,未形成科学罪名体系)(四)司法诉讼制度(五)法律形式四、汉代的法制(思想:汉初是“黄老思想”;后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原则)(一)西汉(中期)文帝、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二)汉律的儒家化(四)汉代司法制度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一)魏(220-265)律(三国时期)(二)《晋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颁行全国的法典(四)南北朝之北魏(386-534)(五)南北朝(南朝420-589,北朝386-581)之刑制改革第二节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一、唐代的法制(一)唐立法——思想:“礼法合一”、“一准乎礼”(三)唐代中央司法机关:唐袭隋制,宋沿唐制,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四)唐代的六杀、六赃与保辜二、宋代的法制(一)宋代立法(三)宋代民事法规(四)宋代司法机关(沿唐制,皇帝以下在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五)宋代诉讼制度三、元代的法制四、明朝的法制(一)明代立法(二)明代的刑法(三)明代的司法机关五、清朝的法制(一)清代的立法第三节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律一、清末的法制变化(一)清末的预备立宪二、民国时期(1912-1949)的宪法民国时期(1912-1949)的宪法第四节世界主要法系概述及主要问题纵论。
中国法制史复习提纲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禹刑汤刑九刑法经九章律曹魏《新律》晋律北齐律开皇律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六法全书”
爰书鞠狱读鞠乞鞠会审热审三司会审翻异别勘重法地盗贼重法
八议十恶官当制度准五服以治罪存留养亲保辜制度睡虎地秦墓竹简
张家山汉墓竹简春秋决狱
二、问答题
1.春秋末年公布成文法的过程及其影响
2.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3.汉文帝废除肉刑评析
4.解释“亲亲得相首匿”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变化的基本内容与影响(法律儒家化过程)
6.唐律的篇章结构与历史影响
7.宋代商业法律的基本特点
8.朱元璋重典惩贪基本措施与影响
9.秦朝法律的类型
10.汉代法律的类型
11.唐代法律的类型
12.明清时期律与例的关系分析
13.清末修律的成就与影响
14.秦汉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三法司”——名称与执掌
15.司法监察制度变迁(御史台——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16.死刑复奏制度
17.婚姻缔结过程中的“六礼”
18.传统法律中的“七出三不去”
19.大清民律草案
20.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与”建国三时期理论”
三、比较分析
1.先秦五刑、唐律五刑、大清新刑律刑罚制度比较分析
2.唐律、宋刑统、大明律之编纂结构比较分析
3.德主刑辅、以法治国、明刑弼教比较分析
4. 民国“六法全书”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法制史》复习方法指南
《中国法制史》复习方法指南知自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凯程教育真诚为您提供各种考研知识与技巧,希望使您的复习准备事半功倍。
课程地位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以及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实质、特点、作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它既是法学体系中的独立学科,也是法学的基础学科。
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使中国法制史成了必考课目。
中国法制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21世纪,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中国法制的雏形也就相应地出现。
此后,在四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朝代兴衰交替不断,但中华民族创制法律制度的实践活动却从未间断,加之较为封闭的地域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作用,使中国的法律制度无论是指导原则,还是立法体制、基本内容、具体制度以及司法活动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传统,自成体系,几千年的发展变化沿革清晰,内在规律可循,被公认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
除了鲜明的民族特点之外,由于中国历史的丰富多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使中国法制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
仅就类型而言,四千多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便先后出现过奴隶制的、封建制的(地主阶级政权和农民政权两种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和新民主主义的等五种法律制度。
这种现象在世界各民族的法律发展史上不说绝无仅有,也是极为少见。
它为我们研究、学习人类法制发展史无疑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范本。
明了上述两点之后,我们便不难懂得开设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第一,学习中国法制史,掌握其基本知识,明了其发展线索和规律,可以更好地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理解,增强法制观念。
法制史与法理学同为基础法学,两者关系极为密切。
法理学是对法的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离开了法制史的基本知识,法理学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学习中国法制史,获得法制方面的国情教育,使我们能更主动、更自觉地为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而努力。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法制史提纲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法制史(第二版)》暨南大学法学院张从容副教授时间: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一、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刑起于兵、礼源于祀(能够解释意思)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包含着礼与刑的内容,礼最初起源于普通的祭祀活动,刑最初起源于军事战争,所以说“礼起于祀,刑起于兵”。
礼由最初的祭祀礼节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成为共同遵守的习惯,而后在统治者的作用下,这些习惯上升为法律制度。
战争中的武力制裁成为统治者对付违反规范者的制裁手段。
二、夏朝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
圜土:当时的监狱昏、墨、贼,杀:昏是指“恶而掠美”,即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
墨是指“贪以败官”贪得无厌,败坏官风。
贼是指“杀人无忌”,即肆无忌惮地杀人。
犯这三种罪之一的,就要被处以死刑。
三、商朝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汤刑是商代初期所制定的刑事法律中国奴隶制社会的五刑:墨(黥,在人面部以利器刻画后涂墨)、劓(割鼻)、剕(刖、膑,断人之足或剃去膝盖骨)、宫(腐、淫,破坏生殖机能)、大辟(死刑)四、西周法制指导思想: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亲亲、尊尊有别明德慎罚:是西周统治者汲取殷商灭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思想。
“明德”就是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政。
“慎罚”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亲亲:主要指从家族角度的有别,规范家庭成员的不同地位,以保持家族的团结、和睦尊尊:主要指政治等级角度的有别,指天子、诸侯、各级贵族以至平民之间各阶级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周公制礼:西周初年以周公为首的统治集团曾对原来自发形成的一套社会习惯进行整理改造礼:西周社会的礼是习惯法的总称,其核心精神是亲亲、尊尊的“有别”,是包括国家根本制度、人们具体行为的规范和社会道德标准在内的综合体。
周代成文法主要的形式是:刑《九刑》、《吕刑》(主要规定赎刑)、誓、诰礼和刑的关系(了解即可)1、出礼入刑:“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
17法制史部分复习计划
计划执行人
学习阶段
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奏
1
主体 章节
复习内容
法制史真题 第一部分 2006 年-2010 年司法考试分值分布、命题基本规律与复习技巧
察宏观
看教材
做真题
法制 西周
2 (三)已考考点归纳
史 至秦
(四)备考提示
汉、魏 3
晋时
期的
4
法律
制度
唐宋 至明
5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学习效果自我评价 □不错 □一般 □差 □不错 □一般 □差
□不错 □一般 □差
□不错 □一般 □差 □不错 □一般 □差
法
(四)备考提示
12
13
英美 法系
14 (三)已考考点归纳 (四)备考提示
15 16
大 陆 17 (三)已考考点归纳
法系
(四)备考提示
清时
6
期的
法律
7
制度
清末、 8 (二)已考考点及已考法条归纳
民国 时的 法律
(三)备考提示 9
制度
10
罗马 11 (三)已考考点归纳
第一章 中国法制史 第一节 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第一章 中国法制史 第二节 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章 中国法制史 第三节 清末、民国时的法律制度
18
19
第二章 大陆发展史 第一节 罗马法
第四章 法与社会 第二章 大陆发展史 第二节 英美法
第二章 大陆发展史 第三节 大陆法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详解最终版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详解(最终版)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夏代•法典:“禹刑”,夏代法律的总称,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可能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改造、积累的习惯法,以禹为名表示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崇敬。
•罪名制度:昏、墨、贼,杀:昏、墨、贼是夏朝的三种罪名,杀是刑名。
“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自己有了罪而掠取别人的美名是昏;贪婪而败坏职责是墨;杀人而没有顾忌是贼。
可见,昏、墨、贼是三种罪名。
犯此三罪者,依照夏朝法律要处以死刑。
•监狱(P28)据《竹书纪年》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从此夏朝有了正式的监狱。
圜土:夏、商、西周监狱的名称。
监牢的形象名称,在地下挖圆形的土牢或在地上围起圆形土墙,以监禁罪犯,防止其逃跑。
《史记・夏本纪》载,夏桀曾将商汤“囚之夏台”,则夏台可以说是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
据说夏在都城阳翟“均(钧)台”还设有中央直辖的监狱。
商代•法典(P30):《汤刑》是商代成文刑书,也是商代法律的总称。
《左传•昭公六年》说: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汤刑并非汤所制定,而是后人为纪念先祖以其名命之。
它是因乱政而作,主要是关于如何镇压奴隶和平民反抗的规定。
• 刑罚制度(P31)从《荀子•正名》“刑名从商”的说法来看,商代的刑罚制度似乎已形成体系,并且直接影响到后世。
根据文献记载,这一刑罚体系以五刑制度为主,包括墨、劓、刖、宫、大辟等刑名。
(一)大辟:(1)戮(2)炮烙:强迫人在烧红的铜格上赤足行走。
(3)醢:把犯罪者捣成肉酱。
(4)脯:把犯罪者晒成肉干。
(5)劓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
(6)剖心、剔刳(二)肉刑:(1)墨刑: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涂以墨色。
(2)劓刑:割掉鼻子的刑罚。
(3)剕刑:也叫刖刑,就是断足的刑罚。
还有说是膑刑,挖去髌骨。
(4)宫刑:割掉男子的生殖器,破坏女子的生殖机能。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
第二阶段:全面复习的系统强化
4月中下旬大纲教材出版后,考生的需 求将转向对教材的详读,此时应对大纲 和教材进行系统的了解,并且结合对考 试的常考点、重点、难点的提炼,合理 安排复习精力和时间。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三阶段:重点法条串讲
经过横向的通读教材的过程之后,往 年的考生需要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变更点做归纳和总结;新的考生,特别 是具有一定理论背景却不熟悉法条具体 规定的毕业生,就更需要从法条的角度 将知识融会贯通,此时任务应集中在知 识与法条的结合,从纵向的角度对知识 进行归纳。
精品课件
应考方法是保障
司考复习尽管是最大的体力、脑力劳 动,尤其是体力劳动,但司考也是一门 极讲究应试技巧的考试,司考复习还是 有很多捷径可走的!很多考生未过关的 根本原因是其复习方法不得当!
精品课件
第一阶段:重点学科理论提高
新年过后,考期明确,复习需求也逐渐 真实。但没有考试教材和大纲,考生无 法形成全年性的整体复习计划、安排, 因此,这阶段应该如何复习、应参考哪 些书籍、复习的方向、深度、节奏等等, 这是大多数考生所迫切想要了解的,一 些司考培训机构开设的“基础班”就是 要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四阶段:全真模考冲刺
完成串讲阶段的课程之后,考生的头脑 中储备了大量的法律知识,重点应将其 这种知识能力成功转换为得分能力。通 过全真模考,通过大量的习题进行实战 演练,在运用知识的同时达到查漏补缺 的效果。
精品课件
第五阶段:考前高分突破
在考前两周开始的突破阶段中,其侧重 点就更加具有针对性,一方面侧重于历 年考试的必考点、常考点、重点、难点, 另一方面则结合考前的一些宏观信息, 从这两方面作最后的串讲,加深记忆, 也避免考生在考前出现盲乱复习的现象。
法考研律硕士《法制史》复习攻略
法考研律硕士《法制史》复习攻略2018法考研律硕士《法制史》复习攻略在法硕复习过程中,同学们都会注重民法和刑法的复习,容易忽略法制史这一门小的学科。
这一门虽然分值不高,但是如果不认真复习,对法硕成绩影响是很大的。
本文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8法考研律硕士《法制史》复习攻略,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法硕考试中法制史这一门考察的题型有客观题包括单选和多选,主观题有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单选和多选考察的知识点都比较零碎,很多知识点是混合考察。
比如我们在选择题中会阐述到婚姻继承的特征,问是属于哪个朝代。
这样同学们会发现单纯的记忆某一个知识点是不行的,需要同学们对比的记忆这些知识点。
简答题一般考察的是清末民初时期的的修律的内容。
虽然考察的内容比较集中,很多同学们都认为可以最后再进行背诵就可以。
但是这一时期进行的修律活动比较多,很多法典的名称都比较相似,非常容易记混淆。
材料分析题是给予一段文言文,需要同学们理解材料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对此对于同学们的要求就比较高。
要求同学们要能看懂文言文,并且能够跟学到的`制度联系到一起。
然后根据所学的制度内容去解答相关问题。
因此,对于法制史的复习不能只是考前背诵一下,这样会造成分数较低,影响最终成绩。
对于法制史的复习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首先,在基础阶段同学们要把法制史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一遍的学习要地毯式的复习,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复习到位。
通过这一遍的系统复习同学们可以能够将知识点全面的学习,即使一些细小的知识点也不要漏掉。
这一遍的复习可以将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记忆,并且能够做一些简单的选择题。
其次,进行综合对比复习。
将相同的和类似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对比记忆。
通过对比记忆会将知识点的内容记得更加清晰,不容易混淆。
经过这一轮的复习,同学们要梳理清楚知识点,理清逻辑关系。
这一时期要能够做所有的选择题,包括一些较难的选择题。
国开《中国法制史-0027》期末复习指南
国开《中国法制史-0027》期末复习指南一、考试概述期末考试所占比例:50%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2小时二、复习内容1.中国法制史概述1.中国法制史概述中国法制史的时代划分和特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演变2.秦汉时期的法制2.秦汉时期的法制秦朝法律制度及其影响贞观法令的重要性唐代法律体系的特点与传承3.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3.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宋代律法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元代法律制度的特点与变革明清时期法制的演进与影响4.近代中国的法制发展4.近代中国的法制发展清末维新变法运动对法制的影响民国时期法制的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特点与成就5.法律文化与法治思想5.法律文化与法治思想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影响因素儒家思想与法治的关系当代法治思想与实践三、复习方法1.认真复习教材,理清各个时期的法制演变和发展脉络。
2.关注历史背景,理解法律制度的变革和演进原因。
3.复习重点内容时,注重法律制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4.参考相关案例和历史事件,加深对法制历程的理解和记忆。
5.积极参与讨论,探讨与法制发展相关的问题与观点。
四、复习提醒1.注意整理好各个时期的法律制度,掌握关键的法律条文和制度特点。
2.强调法治思想的演变和对法律制度的影响,理解其在中国法制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考试形式,适当准备案例分析和论述题目的写作。
4.多做习题和模拟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祝你顺利通过《中国法制史-0027》期末考试!。
中国法律史期末复习
第一篇专题史:立法及法典问题、法律思想问题、刑法适用原则问题、刑罚体系问题第二篇专题史:讼判制度问题、司法机关问题、监察制度问题、清末修律问题第三篇期末考试重点及注意事项总结(各朝代重点,注意朝代对应、生僻字怎么写、名词是什么意思)第一篇法律史知识梳理采用专题史的思路,将法律史分为八个专题,将用两篇推文的篇幅进行梳理。
法律史的各项内容内在存在继承与发展,以专题史的思路整理框架,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法律史整体的脉络。
通过掌握各个朝代制度之间的保留与发展、继承与特点,更容易背诵。
如果复习资料没有背熟的同学优先背诵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的内容已经掌握的同学,可以通过这次知识梳理理顺思路。
专题一:立法及法典问题(一)西周1. 西周的立法活动(1)周公制礼:礼的内容——五礼、六礼(重点,易考简答),礼的实质——亲亲尊尊(2)吕侯制刑:《吕刑》(名词解释)2. 主要法律形式(1)礼、刑(2)诰、誓、训、命等(二)春秋战国1. 春秋的立法活动:成文法的公布(1)楚国:仆区之法、茅门之法(2)晋国:被庐之法、赵宣子之法、范武子之法(3)成文法的公布: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竹刑、晋国赵鞅荀寅铸刑鼎(4)公布成文法的意义(重点,简答)3. 战国时期的立法活动:变法改制(1)魏国李悝《法经》:改刑为法,(重点记忆六篇篇名,易考选择;记忆内容和历史地位易考简答)(2)秦国商鞅《秦律》:改法为律(三)秦朝1. 主要法律形式律、令、制、诏、廷行事、课、程、式、法律答问易混知识点:区分各种法律形式。
试区分:秦朝时的司法判例指的是?司法解释指的是?(四)汉朝1. 西汉重要的立法活动(重点,名词解释)(1)约法三章(2)《九章律》(3)《傍章律》(4)《越宫律》(5)《朝律》2. 主要法律形式(重点,名词解释)律、令、科、比易混知识点:1.注意与唐朝时的法律形式进行区分。
2.明确律令科比分别指的是什么。
试区分:汉朝时的司法判例指的是?皇帝诏令指的是?(五)魏晋南北朝1. 主要立法成就(重点,易考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曹魏《新律》:改具律为刑名并放于篇首,创八议制度(2)晋《晋律》:改为刑名、法例、官当入律、准五服以制罪、增加律疏注释(3)南朝梁《梁律令》(4)北魏《北魏律》:存留养亲(5)东魏《麟趾格》:唐朝格的起点(6)西魏《大统式》:唐朝式的起点(7)北齐《北齐律》:名例律、重罪十条,确定体例为十二篇易混知识点:总则为刑名/刑名、法例/名例律的分别是哪几部法律?北齐确立的是重罪十条而不是十罪。
中国法治史期末复习总攻略
中国法治史期末复习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1.罪名1)昏(自己有恶行却去盗取别人的美名)、墨(贪婪且败坏官纪)、贼(杀人毫无顾忌)——“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强记){犯此三种罪行应处死刑} ----- P142)“三风十愆”——商朝有关职务犯罪的规定。
三风:巫风、淫风、乱风,又由此产生的十种罪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
侮圣言、逆忠直耆q í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犯此十种罪行应处以墨刑或放逐}---- P152.刑法体系1)五刑{墨--黥q íng 、劓、刖、宫、大辟—死刑}以及替代刑法{象刑、流刑、鞭刑、扑刑、赎刑} -----P152)法外酷刑商纣王暴虐无道,常使用法外极性,如醢h ǎi (杀死之后剁成肉酱)、脯(晒成肉干)炮格/烙 3.刑法适用制度1)区分故意和过失,唐虞时代就初步形成了“眚sh ěng 灾肆赦,怙终贼刑”的刑法适用原则,对因过失造成的犯罪或危害行为减免刑事责任,对故意犯罪或惯犯则从重处罚。
它强调惩罚罪犯的动机和态度,将行为效果放在次要地位。
---- P162)罪疑惟轻原则,意思是罪有可疑,当从轻发落;功有可疑,当从重奖赏。
罪疑惟轻原则因以审慎、宽仁之心用刑,而不拘泥于条文,为后世传颂。
----- P16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1.刑法体系1)拘役,即对有罪过但又不够判处五刑、徒刑者适用的一种较轻的刑法,源于西周的“嘉石”制度——坐日满,去其刑具,在司空的监督下服劳役,期限有三、五、七、九个月及一年不等。
----- P242.司法制度1)审案方式——“五听之法”(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审理案件时,重视证据的证明力;判决及上诉,上诉期限根据地区远近而不同----- P312)司法监督制度——五过之疵(考点,西周对司法官五过之疵的解释,要求强记)五过之疵指司法人员应当杜绝的徇私枉法、出入人罪的五种弊端:“惟官”,指司法人员与涉案囚犯有同僚的关系;“惟反”,指敲诈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惟内”,即司法人员与涉案囚犯有亲属关系;“惟货”,指索贿受贿贪赃枉法;“惟来”,指与案犯勾结互相往来。
中国法制史的复习方法
中国法制史的复习方法一、按照专题归纳学习线索如从战国到隋唐的立法思想:1、战国时期立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有:(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3)“重其轻者”2、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1)法令由一统(2)事皆决于法(3)以刑杀为威3、两汉时期立法的指导思想第一阶段是汉初至文景时期。
这一时期实行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的立法指导思想。
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老子即老聃。
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
第二阶段是汉武帝时期及其以后。
这一时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立法指导思想的中心是“德主刑辅”。
用德礼进行教化,教化无效再辅之刑罚。
“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对后世封建社会的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4、唐朝的立法思想(1)礼刑并用(2)法令简约(3)宽仁慎刑二、充分利用学习指导书《中国法制史学习指导书》中的“重点提示”去繁就简,给每一个重点问题以标准表述,这也是复习应考的基本范围。
三、多做习题《中国法制史学习指导书》中的“练习题”则是同学们期末复习的好帮手,因为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都在重点提示中,所以练习题只给出了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正误题。
四、具体学习方法建议1、抓住每一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中国法制史的发展,经历了奴隶制时期、封建制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时期。
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制都有其共性。
2、按照专题理出学习线索按照专题把教材每一章相关内容挑出来横向复习,理出发展线索,可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我们以“立法思想”这一专题为例予以说明:神权法思想(夏商)→→明德慎罚、义刑义杀(西周)→→一断于法、布之于众、重其轻者(战国时期)→→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秦朝)→→黄老思想、德主刑辅(汉朝)→→礼刑并用、法令简约、宽仁慎刑(唐朝)→→强干弱枝、义利并行(宋朝)→→重典治乱世、礼刑并用、加强法制宣传(明朝)→→详译明律、参以国制(清朝)大家参照这种方式,可以归纳总结多个专题,如“主要法典”、“司法机关”、“重要罪名”、“定罪量刑的若干原则”,等等。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1. 先秦时期: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但存在一些纪律性的规范,如封建礼仪、家族自治等。
2. 秦汉时期:秦朝实行法家主义,制定了 律令》等一系列法律,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础。
汉朝继承秦法,加以改革,发展出刑法、司法、诉讼等制度,推行法家与儒家并行的政治体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政权法律杂乱无章,民间自行制定法律,如 胡天游》、 水经注》等。
随着儒法争锋,儒家思想逐渐占主导地位,立法日益以礼法为主。
4. 唐代:继承前代法制,通过 大唐律疏》、 三大纲领》等法律文件加以完善。
加强封建贵族地位,限制平民权利。
宋代:法制逐渐成熟,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加强官方控制和监督,实行阶级原则。
元代:蒙古政权福利普和维吾尔汗制订了一系列法律,但未能得到真正贯彻。
5. 明清时期:朱元璋制定的 大明律》、清朝的 大清律》等成为中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封建统治体制削弱,法律与行政权利的分离程度加深,使得法律空间与社会现实逐渐脱节。
6.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新政府致力于建立现代法律制度,开创了中国法制史上的新时代。
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法律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更新,国家法律规范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总的来说,中国法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无序、贵族专断的社会状态,逐步走向规范、公正、公平的法制社会,但整个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仍需要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精华笔记,复习大纲
中国法制史复习纲要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1........................中国法的起源:“刑起于兵,礼源于祀”的含义2.............刑罚的原则和主要罪名2.1天罚神判的法治指导思想(自然神到人格神)2.2刑罚的原则:(唐虞)“眚灾肆赦,怙终贼刑”-过失减免刑罚,故意或惯犯加重处罚(夏)“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反对错杀无辜和滥罚轻罪(商)“殷罚有伦,义刑义杀”2.3 罪名夏-不孝,违命,昏,墨,贼商-乱政,疑众,巫风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西周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规定,严禁司法人员徇私枉法。
“五过之疵”指司法人员应当杜绝的徇私枉法,出入人罪的五种弊端,分别是惟官(同僚关系)、惟反(敲诈勒索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惟内(亲属关系)、惟货(索贿受贿)、惟来(勾结往来)。
这五种行为依法与涉案罪犯同等处罚。
周礼集西周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规范之大成;调整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维护宗法等级秩序;预防违法犯罪;周礼贯穿着一条“亲亲”“尊尊”的原则。
以孝和忠为核心。
●了解礼与刑的关系:1.出礼入刑,礼的功能在于正面的积极指导,刑的功能在于处罚及遏制犯罪;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1】婚姻的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尊女卑原则【2】婚姻的成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唐律规定了卑幼在外的合法婚姻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
【3】成立要件●“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唐律规定只要有“报婚书”或“受聘财”之一,婚姻即有效力。
【4】婚姻关系的限制●同姓不婚●良贱不婚●哀丧不婚●其他限制(秦律和唐律的娶人亡妻;不得娶所监临女)【5】婚姻的解除与限制●政府强制离婚:违律为婚或嫁娶违律;义绝;●夫家强制离婚:“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口多言,有恶疾,窃盗;●“和离”夫妻双方自愿协议离婚;●但七出受“三不去”的限制: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夫妻协议离婚:西周时期总结的司法机关审讯技巧。
法制史冲刺阶段图表复习
法制史分为中国法制史和外国法制史,每年司法考试的考查分数大约为10分-12分,其中中国法制史占到60%的分数。
法制史部分出题的套路比较固定,很少出现怪题,一般情况下,只要熟读教材,基本上就可以得分。
在读书的时候不妨把教材里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且牢记,因为法制史中每年都会有“引经据典”的考题。
中国法制史
(一)各个朝代法律制度
1.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
(1)西周
3.清末、民国时期
(三)重要法典
(四)重要数字列表
(六)各朝司法机关(开创性的有秦朝、北齐、隋唐、明;宋与隋唐相同、清与明相同。
)
外国法制史
(二)主要法典的基本内容
(三)重要关键词列表。
中国法制史复习提纲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指导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指导一、试题类型及分值比例分配的说明本次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五种,其中单项选择25分,多项选择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20分。
二、考试范围导论一般了解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一)一般了解:中国的国家和法的产生;夏朝法制的主要内容;夏朝监狱的名称;我国古籍中关于“刑”、“法”、“律”的释义及其运用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二)一般了解:商朝的立法概况;婚姻家庭立法;罪名;司法机关和监狱;商朝的刑名和奴隶制五刑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宗法制度与礼;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西周的契约关系;司法制度中的审判制度;司法机关(二)一般了解: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刑事立法;所有权制度婚姻、家庭和继承立法;诉讼制度;监狱制度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具体措施;成文法公布所发生的争论及实质;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法经》;商鞅变法(二)一般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郑、楚、晋三国的立法;第五章:秦朝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秦朝的法律形式;皇帝制度;定罪量刑的原则;刑名与罪名;司法制度;(二)一般了解:秦朝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立法活动及云梦侵简;职官管理;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关于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关于手工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第六章两汉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汉朝法律指导思想;法律形式;行政管理体制;定罪量刑的原则;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罪名;春秋诀狱;司法机关;执行制度(二)一般了解:立法概况;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继承立法;经济立法;监察制度;诉讼制度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魏国立法;两晋立法;梁、陈立法;北魏立法;北齐立法;立法主要成就;刑事立法内容的发展;司法制度(二)一般了解:吴国立法;蜀国立法;宋、齐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立法第八章隋唐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隋朝的法律形式;《开皇律》的主要内容;隋朝的司法制度;唐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概况;法律形式;《大唐六典》;三省六部制;刑事立法;刑名;罪名;《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二)一般了解:隋朝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唐律的篇章结构;管理选任制度;考课制度;致仕制度;民事立法;婚姻家庭、继承立法;经济立法;第九章宋元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宋律的变化;《宋刑统》与编敕;元朝的主要立法;(二)一般了解: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概况;《宋刑统》以外的其它法律形式;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第十章明清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大明律》;《明大诰》;《大明会典》;明律的主要特点;《大清律例》;清律的主要特点;明清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摧残;明清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审判制度,监察制度);(二)一般了解:清朝立法的指导思想;明朝的立法概况;清朝的立法概况第十一章鸦片战争后期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清末立法指导思想;清末修律的目的和实质;《大清新刑律》;礼法之争;司法机关的变化;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领事裁判权和会审公廨制度;(二)一般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清政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清末预备立宪;《大清商律》;《大清民律草案》;诉讼法和法院组织法;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二)一般了解:太平天国的主要立法;司法制度;太平天国法制的革命性和局限性第十三章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改革;北京政府的制宪活动;北京政府法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北京政府诉讼审判的特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机关体系(二)一般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项革命法令;《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北京政府的其它立法活动;六法全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审判制度;狱政制度;律师与公证制度第十四章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一)重点掌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工农民主政权的审判制度;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调解的法律化;《中国土地法大纲》;(二)一般了解:工农民主政权的其它法律制度;《施政纲领》;抗日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以上就是本次考试的出题范围,以课本为中心,少数试题只是稍加变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推荐论文
题目
中国法制史推荐论文题目
刑法题目
1、论古代的死刑
2、论流刑
3、论充军刑
4、论肉刑的废除
5、论族刑
6、论赎刑
8、论清代的监禁刑
11、论古代妇女犯罪
12、论古代妇女的法律的地位
18、论残疾人犯罪
25、论“刑罚世轻世重”原则
27、“刑不上大夫”论
31、论古代的俱发罪
33、论复仇制度
38、论保辜制度
39、“论心定罪”研究
41、论“准五服以制罪”
42、“存留养亲”研究
43、容隐制度研究
44、论从“准五服以制罪”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转变
48、论罪刑法定原则在清末民初之确立
52、古今自首制度比较研究
53、清代刑罚研究
57、论古代的赦免制度
58、论古代的保释制度
狱讼题目
59、论古代的“地域管辖”
60、论古代的“级别管辖”
61、论刑讯
62、口供研究
63、口供在古今司法中地位之比较65、论秋冬行刑制度
68、论明朝特务司法机构
69、论清代的秋审制度
70、古今死刑复核制度比较研究
71、论古代的会审制度
72、论古代法官在审判中的地位
74、论近代的自由心证制度
78、论古代证据豁免制度
80、论近代的陪审制度
83、论马锡五审判方式
习惯法题目
89、论古代婚姻的成立
90、古今婚姻成立之比较研究
91、古代的休妻制度
92、论诸子均分原则
93、论父债子还
94、论同居共财
100、论古代家父的法律地位
102、论收嗣制度
105、论中国古代继承制度之演变
109、论古代的契约制度
114、论“典权”之中国文化特质
116、论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122、论“习惯”“情理”在近代中国民法中之确立129、论古代的抵借制度
130、论古代的典当制度
131、古今典当之比较
134、古代分家研究
136、继承制度在近代的变化
法律思想题目
139、论祭祀与“礼”之起源
140、论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141、论“礼崩乐坏”与法家的兴起
142、论中国古代法传统在汉代之形成
143、论“礼法合流”或“引礼入律”
147、论法律儒家化对后世的影响
148、论宗族重于个人思想在中国古代法中之体现152、清末礼法之争
163、论清末变法修律
164、论中日法律近代化之异同
165、论古代刑律的家族本位原则
法律渊源题目
175、宗教因素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177、论魏晋南北朝律学对两汉律学之发展
“宪政”题目
188、论西周封建制度
189、论科举制度
190、论中国古代之吏治
192、论中国古代之“官制法”
193、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194、论汉初之“郡国并行”制
195、论皇帝制度
196、古代监察制度研究
200、中国法律生成的文化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