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上)
复习要求:
1、可以不看注释自如地今译;
2、注意文中所有特殊的字词(尤其是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的);
3、注意文中的语法点(使动、意动用法、判断句及判断句的类型、宾语前置句及其类型等);
4、注意文中的用字情况(所有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的对应情况);
5、能熟练地辨认繁体字
文选部分复习
第一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第二单元:冯谖客孟尝君庄辛说楚襄王第三单元:论语(讲授部分)、大同;
第四单元:许行
通论部分复习
通论一到通论十四。

通论(一)
1.掌握本节中所列工具书的书名、编著者(指有明确编著者的)、工具书的功用(指主要
用于查检什么内容的)、对该工具书的评价(比如最早的……最大的……),常見的查檢方法;
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
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
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
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
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
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
词典。

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
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

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理解反切注音法。

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 h 和“报”的韵母 ao 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通论(二)
3.掌握书中所举古今意义没有联系、有差异等例证(该……等);
(1)古有今无——媵、环、珏、黼、黻、傩、刖、觥、爵、壿(伴随社会发展而消亡)
(2)今有古无——氧、氢、氮、钾、钠、镎(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新词)
(3)古今均有(大都属于基本词汇)(或叫古今通用词;或叫古今传承词)
a)古今基本相同:《說文解字》《新華字典》
b)埃塵也灰塵
c)皚霜雪之白也白(叠):皚皚白雪
d)秕不成粟子實不飽滿
e)唉應也應人聲
f)巢鳥在木上曰巢鳥搭的窩
g)嘗口味之也辨別滋味
h)澄清也水清
i)怵恐也恐懼
j)慈愛也仁愛
k)粹不雜也純一,不雜
(4)古今完全不同
▪该
古代常用义为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

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现常用意义为“应当”。

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抢
《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找:古义划船。

《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或从手”说明“划”
的另一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现代义为寻找。

▪荐(兽吃的草)——推荐
▪除(台阶)——除去
▪因(草垫)——虚词因为
4.(劝……等),在文选中再找一些例证。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微殊”
▪勸《說文》:“勸,勉也。

從力,雚聲。

”在上古只作“鼓勵”“勉勵”用,不當勸告、勸解解釋。

▪給jǐ,原供給,後來纔用作“給予”,讀gěi。

▪再上古只有“兩次”或“第二次”的意思,很晚纔有“再次”“重複”之義,而“再”
的第二(次)之義至今仍保有在方言中,如河南一帶的方言把下星期(下週)叫做“再週”,“再週”就是第二週的意思。

▪睡《說文》:“睡,坐寐也。

從目、垂。

”古代指打瞌睡
▪恨《說文》:“恨,怨也。

從心,艮聲。

”現在是仇恨之義,但上古則不同,《說文》:憾,恨也,恨与憾同,是“感到遺憾”“懊惱”之義。

《荀子·成相》:“不知戒,後必有恨”,諸葛亮《出師表》:“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只能解作“痛心而感到遺憾”,不能理解爲仇恨,因為對本朝的皇帝表示懷恨,這不像是臣子的口吻的。

5.古今词义演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词义范围的变化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词义程度轻重的变化
通论(三)
6.掌握书中的偏义复词和连绵词例;
联綿詞:雙聲、叠韻
單純復音詞叠音詞
復音詞外来词同義復詞(險阻)
並列式變義復詞(社稷)
合成複音詞動賓式偏義復詞(國家)
主謂式
▪联绵词(连绵字)
(1)双声联绵词:参差仿佛伶俐陆离坎坷犹豫唐突匍匐踌躇倜傥(2)叠韵联绵词:窈窕彷徨依稀从容须臾蹉跎徘徊龙钟逶迤逍遥(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辗转缤纷缱绻优游燕婉
(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芙蓉玛瑙珊瑚陵迟铿锵滂沱狼狈跋扈狼藉跳踉
▪偏义复词:
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关或相反,并列组合后,其中一个语素表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上》
②无羽毛以御寒暑。

《列子·汤问》
③大夫不得造车马。

《礼记·玉藻》
7.联绵词有何特点;
[1]不可分性。

从意义上看,表示联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开解释。

唐初孔颖达说;“犹,玃属。

豫,象属。

此二兽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

”[2]多异文。

犹豫:迟疑不决的样子。

又有:犹预、犹舆、由豫、犹予
8.掌握书中所举同义词的差异。

举例说明同义词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同义词的概念:
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

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上则有可能有所不同。

●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相同,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
●同义词只是所表达的概念(即理性意义)的相同,而在补充意义(即隐含意义)、
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

(二)同義詞的來源
a)造词時意義相近構成同義詞【見,視,睹,看】
都是表示人的視覺活動,意義相近,但有差別。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熟視無睹”.
望:远看;视:近看;观:有目的地看,看壮观的场景;览:无目的地看;见:看的结果,看见了。

b)詞義的發展變化形成的同義詞【屨,履】
戰國以前,屨是名詞,而履是動詞,“如履薄冰。

”戰國以後,履才有了鞋的意義,《韓非子》:“鄭人有買履者。

”兩者變成了同義詞。

c)新詞與舊詞的積累構成同義詞【畏,懼,怕】
上古漢語用畏或懼來表示“怕”的概念。

畏多用做及物动词,带宾语;惧多用做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带宾语表示使动关系。

怕原沒有害怕的意思,《說文解字》:“怕,無為也。

”實即澹泊的“泊”字。

到了唐代才出現用“怕”字表示害怕,如元稹《俠客行》:“俠客不怕死。


於是三者形成同義詞。

d)各地方言的差異所形成的同義詞【迎,逢,逆】
都表示兩人行走的方向相對,送往迎來,狹路相逢。

《春秋》:“公如齊逆女。


漢代揚雄《方言》:“逢,逆,迎也。

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關而東曰逆。


(三)同义词的差异表现
1.范围对象不同:皮(指兽皮)——肤(指人皮);女:女性,妇:已婚女性;沐:洗
头发,浴:洗身子,洗:洗脚,澡:伸到水里洗手,盥:盛水冲洗手,沬:洗面
2.形状情态不同:斧(椭圆形孔的)——斨(方形孔的)|望:远看;视:近看;观:有目的地看,看壮观的场景;览:无目的地看;见:看的结果,看见了。

3.程度深浅不同:饥(轻)一般的饿,想吃东西——饿(重)严重的饿,受到死亡威胁
4.侧重点不同:
完(侧重事物的整体性,完整无缺)——备(侧重数量的全面性,齐全完备)
恭:外貌——敬:内心
5.感情色彩不同:诛(褒)杀死有罪者,褒奖杀人者-杀、戮(中性)一般的杀死-弑
(贬义)下杀上,谴责杀人者
6.语法功能不同:弗(所加动词后不带宾语)
不(所加动词后可带宾语)
耻,意动关系——辱,使动关系
当然,还可以说,某词与某词的本义不同;词义内涵不同等等。

9.辨析疾——病,牙——齿,皮——革,怜——悯,购——买等几组同义词的差异。

疾,生病了——病,重病
牙,人的——齿,所有的
皮,兽皮和人皮肤,引申为表面——革,去了毛的动物皮
怜,同情——悯,悲伤的
购,悬赏征求——买,一般的
通论(四)
10.什么是本义;
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根据字形分析和考核文献所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或者说本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11.确定词的本义的方法;
●借助词的书写形式,即分析字形。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词用什么形体的字来书写,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示的意义拟定的,因此词的本义,一般可在字形上得到反映。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用以结体的象形单位具有表意性。

-臣(象形字)奴隶-豆(象形字)器皿-元(指事字)人的头-祝(会意字)祷告
形声字:形符标明本义所属的范畴,为掌握本义指出了方向。

●考核文献:经史子集等历史文献;古书的训诂材料;《尔雅》《说文》等工具书。

●综合运用:以分析字形为主,考核文献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2.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几种方式;
a.连锁式
所谓连锁式,就是由本义引申出第一引申义,再由第一引申义引申出第二引申义,这样传递下去。

腰【是“腰”的古字,本义“腰”】→中间→半路拦截→要挟→求得→需要
b.辐射式
所谓辐射式,就是由一个意义同时引申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这可以是由本义引申,也可以是由某一个引申义再引申。

节:竹节,《史记·龟策列传》“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

C.綜合式: 理:治玉。

治理其他;纹理。

(1)从个别到一般。

(大致相当于词义扩大)
莫(暮):本义是日暮。

这个具体的时段专用词,可引申到适应其他时间的“晚”义,于是,年底可以说“岁暮”;季节结束时也可以用“暮”,如“暮春”;一个人的晚年叫“暮年”。

雌、雄:本来都是专就鸟类而言。

《诗·小雅·正月》“谁知鸟之雌雄?”兽类一般称“牝、牡”而不称“雌、雄”。

后来,凡是动物都可以称雌雄,《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从具体到抽象。

業:本义是一种悬挂钟鼓的架子上作装饰用的木板;
又指书册的夹板。

古人学习时把学到的东西写在上面。

从老师那里接过知识叫“受业”,老师给学生知识叫“授业”,学习完成了叫“结业、毕业”。

道:本义是“道路”,如:《战国策•齐策》“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引申为“途径、方法”,如:《孟子•梁惠王上》“交邻国有道乎?”
又引申为“学说、道理”,如:《论语•学而》“先王之道,斯为美。


(3)從實義实词到虛義虚词。

實詞虛化。

被,本义是被子。

和:常见的意义是“和谐”(应和),《老子》:“音声相和”。

引申为“搀和”,杜甫《岁晏行》:“今许铅铁和青铜”。

13.举例说明什么是假借义;
假借義:和字形記錄的本義或者引申義都沒有任何關係的意義。

是借用文字而產生的意義。

●解:解剖。

通蟹、嶰、邂,此意与愿意无关。

●刀:切割工具。

指小船。

通“舠”。

小船。

魚名。

通“魛”。

●向:北窗——朝向、面向——趋向、奔向===
假借义:从前、本来、刚才,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假如,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豆:盛食物的器皿——豆类植物的总名
●云:云彩——动词,说“论语:子夏云何”
●叔:拾取——叔父“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14.掌握书中所举几个词的本义。

通论(五)
15.掌握说文解字的六书的内容;
汉代有郑众、班固、许慎三大家。

一般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

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六書可以分為兩大類: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為一類,講的是造字的問題;轉注和假借為一類,講的是用字的問題(當然同造字也有關係)。

六書是歸納出來的規律。

也有人歸納出三書說:表意、形声、假借。

16.掌握书中所举的几个词的本义;
象形:血,本義是供祭祀用的牲血,後引申為指人血;果,“木”是為了襯托而加上去的,《說文》,“果,木實也,從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指事:亦,腋的本字,在人下加點表示腋。

本,木下加一圓點,本義為樹根。

末,木上加一圓點(或一短橫),本義為樹梢。

刃,刀口上加一點,表示刀鋒所在。

指事字的特徵是①有指事符號②表示抽象事物。

会意:步,兩隻腳合起來,表示走路時兩腳一前一後,意思是行走;
背:兩個人背對著背,表示北(背)字。

北(背)的本義是“背”,引申為違背,不協調,又引申為人之脊背。

“北”假借為南北之北後,另造“背”字以區別。

多,兩塊肉相重(“夕”是肉的古字)
伐,用一把戈砍在人的頭上來表示伐,本義是殺戮,征伐。

17.能指出若干常用字的造字类型,辨析责、布、晋、夜、更、差等形声字。

▪象形:,是把事物的形狀描繪下來,其書寫的特點是隨事物不同的形體而曲折變化,日、月就屬於這一類字。

▪指事: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麼,仔細辯察它的結構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

上、下就屬於這一類。

▪会意: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併在一起,兩字(數字)意義相合表示的就是新字的字義,“武”“信”就屬於這類字。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
义;它的造字功能强。

《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260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

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
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大
大提高了它的使用率。

会意字的表述格式是“从x从x”或者“从xx”,如“元,始也。

从一,从兀。

”“天,
颠也,至高无上。

从一、大。


▪形聲字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成的,意符表示意義範疇,聲符表示讀音範疇。

形聲字的聲符反映的是古代語音,不要以現代漢語的讀音來看待它。

“劈”
《說文》:“破也。

從刀,辟聲。

”“餓”《說文》:“饑也。

從食,我聲。


“松”《說文》:“木也。

從木,公聲。

”“悲”《說文》:“痛也。

從心,非聲。


形聲字有兩點要注意:
①聲符可以省去若干部分,如犢,從牛,瀆省聲;豛(yì),從豕,役省聲。

②有些形聲字同時又兼會意字。

称亦声字。

娶:从女,从取,取亦声。

阱:从阜,从井,井亦声。

婚:从女,从昏,昏亦声。

志:从心,从之,之亦声。

▪转注就是指同一偏旁部首、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共同点的一组字。

一个字无所谓转注。

▪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命令,引申為發命令的人,即長官(如縣令)。

長,短長的長,輾轉引申指長官的長。

令、長都屬於引申,不是假借。

东,口袋;
而,胡须;
万,蝎子;
莫,傍晚;
来,麦子;
求,皮衣
其,簸萁;
18.隶变的意义。

19.汉字部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0.四体二用说是什么意思。

清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戴震提出“四体二用”说,认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象形是造字基础,形声字产量最高,假扩大了用字范围。

(.圖畫和文字是有區別的。

形音義結合了才是文字)
21.象形是造字基础,形声字能产性最强,假借扩大了汉字的用字范围。

通论(六)
22.能区别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基本概念;
▪古今字: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用来记录同一个词(意义)的形体不同的一组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後的叫“今字”。

古今字的来源:一是同源分化形成的,二是同音假借形成的。

辟——避、僻、譬
▪异体字: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意义完全相同,而形体结构不同,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看—睹;喝—饮就不是异体字)。

1)注意:有些字本义相同,但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通用,就不是异体字。

例如
“乌”和“於”原是同一字,感叹词“乌呼”(呜呼),也写作“於乎”(於戏)。

但作为鸟名的“乌”和作为介词的“於”却互不相混,分工明确。

2)汉字使用的历史悠久,異體字数量众多,《汉语大字典》第一版有“异体字表”,
收11900组异体字。

▪繁体字:是简化字与其所对应的繁体字合称。

繁体字是与簡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楷书字体。

漢字簡化的歷史十分悠久。

從甲骨文時代起歷代都有漢字簡化的現象。

這裏所說的簡化字,有其特定的含義。

即特指1956年國務院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所頒佈的簡化字。

23.今字产生的方式有哪些?
24.古今字的意义关系(古今字分别承担什么意义);
▪今字承擔古字的本義州—洲,水中陆地;
今字承擔古字的引申義取,通娶—娶
今字承擔古字的假借義舍-捨
▪类型:(1)增加偏旁的古今字(增加聲符、意符)。

保留本義,為本字的引申義或假借義所造的新字。

如“取—娶”,《說文》:“取,捕取也。

”“取”本義為捕取,引申為一般的拿取、取得,可用在婚姻上,娶妻也叫取。

增加聲符:自鼻;晶曐;食飼。

增加意符:昏婚;知智
(2)更换偏旁的古今字,作用是区别词义。

說—悅
(3)另造新字的古今字。

身—娠
▪古今字是為了精確表達詞義而產生的古今用字不同的現象,其作用都是為了區別詞義,因而現在又稱為“區別字”。

今字產生以後,古字並沒有被淘汰,只是減少了它所表示的幾個意義中的一個,還保留著其他意義。

從古字、今字承擔的意義來說,古字必須承擔兩個以上的意義,今字分擔了其中一個意義。

25.异体字有哪几种类型(情况)
▪造字方法不同的異體字——會意字與形聲字的差別,
▪形符不同的異體字——改換意義相近的意符,
▪聲符不同的異體字——改換聲音相近的聲符,咽——咽
▪偏旁位置不同——變換各成分的位置,够——夠
三種情況不能認為是異體字:
第一,有些字,雖然意義相近,後代讀音也相同,但不能把它們當作異體字。

如:“寘”
和“置”,都有“放置” 義。

置:赦免義。

第二,有些字,它們之間的關係交錯複雜,有相通之處,也有不通之處,也不能把它們
看作異體字。

例如“雕”、“彫”、“凋”。

第三,有些字通用是有條件的,意义广狭不同,不算异体字。

例如“沽”和“酤”,在買酒或賣酒這個意義上是相通的,看來似乎像異體字,可是酤的对象只能是酒,而沽的对象可以是酒,可以是玉,也可以是别的東西。

26.繁简字中同形字和同音代替字的问题;
同形字:古书中甲字和乙字是形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但甲字的简化字与乙字形体完全相同。

(字形相同,讀音和意義均不相同的一組字。

“臘”(là),本义臘祭,年终月份叫臘月——“腊”(xī),本义为小动物的整体干肉)
適:往,恰好
适:疾速, kuò
同音字:古书中甲字和乙字是意义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简化时笔画较少的乙字代替了笔画较多的甲字。

後:后面
后:君主,君主的妻子。

简化字“后”字就兼有“後”(先后)和“后”(君主、王后)两个字的功能。

藥-草药,医药
药-白芷,香草名
穀-五谷
谷-山谷,姓餘-剩余
余-第一人称代词
幾-几乎,几何
几-几案,几乎,jī
僕-奴仆,pú
仆-向前跌倒,pū
裏-里面
里-里程,邻里
價-价格
价-善
鬥-争斗
斗-升斗,量器
徴-征求,征兆
征-征伐
雲-云彩
云-说
聽-听声音
听-笑的样子
鹹-咸淡
咸-皆,副词
共用字:两个繁体字简化为同一个简化字。

鐘、鍾——钟
飢、饑——饥
27.177、178页所举几组字。

通论(七、八)
28.判断句的几种类型及其例子;
一、判断句是担任谓语的词语所属词性的角度对句式进行定义。

句式类别:
⏹判断句:谓语是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的句子。

(一)者也式
1. “……者”“……也”(有“者”,有“也”式):
在主语之后加语气词“者”表示
提顿,在谓语之后用语气词“也”
加强肯定。

(1)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

《战国策·赵策三》
(2)彼吾君者,天子也。

《战国策·赵
策三》
(3)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
游》
(4)臣之所好者,道也。

《庄子·养
生主》
2.“……,……也”有时候,主语非常长:
( 1)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左传·僖公四
年》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3)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左传·成公三年》
3.“……者,……”(有“者”,無“也”式)主语之后加语气词“者”表示提顿。

(1)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三
十一章》
(2)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
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
家。

《孟子·梁惠王上》
(3)黄帝者,少典之子。

《史记·五
帝本纪》
4.“……,……”(無“者”,無“也”式)
屈平曰:“秦,虎狼之国。

”《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
(二)用副词作标志的判断句
乃、即、则、非(准判断句,判断句
的否定副词)。

用副词“乃”译成“就是”、“便是”,
肯定的意味强,而且往往带有辩白
或申明的口气。

例如:.是乃仁术
也。

《孟子·梁惠王上》
(三)用动词“为”作标志的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四)用语气词“惟(维)”作标志的判断句
▪予惟小子。

▪厥土惟白壤。

▪济、河惟兖州。

此种表达基本在春秋前。

维,一般认
为是语气词。

(五)用“是”字表示的判断句
系词“是”萌芽于春秋,当时,基本是代词。

(1)是吾师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
二、描写句:谓语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词组;
⏹叙述句:谓语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用動詞做謂語,敍述人或事物的行動變化的句子。

注意:
謂詞詞性:動詞。

語義特點:敍述人或事物的行動變化。

敘述句分類:
a.主動句(一般陳述句、雙賓語句、賓語前置句)
b.被動句
29.被动句的类型及例子
两大类:
一、无标志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

二、有标志被动句
1)见字句,无施事。

厚者爲戮,薄者見疑。

《韓非子·說難》
后来為指代副詞,用在及物動詞前,表示對他人所發動作行為的接受,有指代賓語的作用。

可譯為“我”或“自己”。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2)于字句,只是介紹動作行爲的處所,而不是引出行爲的主動者。

百里奚举于市。

《孟
子·告子下》。

3)为字句,
4)被字句,作為介詞介紹施事的“被”字句產生于東漢以後
(古汉语发展而来的被动句,中古而后多用)
注意:“被”的词义和词性演变。

上古‘被’字一般不表示被動。

”多表示不幸。

30.双宾语句和其中所举的例子;
▪直接宾语是谓语动词承受者——物;
▪间接宾语是谓语动作的方向(对谁做)和目的(为谁做)。

间接宾语在谓语动词的后面,不能单独存在——人
▪三種小類型:
A.一般雙賓語句,给予、告知类动词:
(1)公語之故。

(2)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史记·滑稽列传》
B.一般动词带雙賓語句:
( 3)天生民而立之君。

(《左传》)
C.為字雙賓語句:
( 4)厚为之礼而归之。

(《左传·成公十年》)

31.掌握其中宾语前置句前置的标志和例证;
基本语序是前动(介)后宾。

在某些條件下賓語前置位於動詞(介詞)之前。

▪疑問句中,疑问代詞作賓語前置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一般也置于介词前。

如: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