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PPT参考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培训ppt课件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133
推拿治疗
n 1、基本手法 n 一指禅推法、滚法、按法、扳法、拿法、摇法、拔伸法、
背法等。 n 2、常用穴位 n 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居髎、环跳、承扶、委
中、承山、阳陵泉、
n 绝骨、昆仑及阿是穴等。 n 3、操作方法 n 3.1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其患侧,用一指禅推法在患侧
当归、芍药、川芎、甘草、桑寄生、杜仲、牛膝。 n 1.3湿热腰痛 n 治法:清热利湿 n 方剂:加味二妙散为主方。 n 组成:黄柏、苍术、防己、当归、牛膝。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233
n 1.4肾虚腰痛 n 治法:补肾壮腰。 n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n 组成:熟地、山药、山萸肉、构祀子、杜
仲、冤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等。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277
调摄护理
n 1.卧硬板床休息。 n 2.皮腰围护腰。 n 3.注意保暖、避风、寒、湿邪的侵袭。 n 4.康复后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 n 5.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及扭闪,以防复发。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28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n 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n 1.纠正不良体位、姿势 n (1) 睡眠姿势:人的一生中约 1 / 3 的时间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244
针灸治疗
n 2、毫针疗法:取穴:腰部取穴:肾俞、大 肠俞、八髎、华佗夹脊等。下肢放射痛偏 于正中、膀胱经者,取穴:秩边、殷门、 承山、昆仑、足临泣穴等。下肢放射痛偏 于后外侧胆经者,取环跳、风市、阳陵泉、 足三里、悬钟、昆仑、太冲穴等。采用补 泻兼施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34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PPT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 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 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 关节屈伸运动,促进 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艾灸等治疗,注意 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常规进行木区皮肤惟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 叉配血等。
中医特色护理
四、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搬运患者时,保持脊 椎一条直线,防止扭曲,使用过床板平托过床。 翻身时,采取轴线翻身法。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 食,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双下肢感觉、 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3、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注意对腰部 的保健,提倡坐硬板凳,宜卧硬板薄软垫床。 工作时要做到腰部姿势正确,劳逸结合,防止 过度疲劳,同时还要防止寒冷等不良因素的刺 激。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注意保 护腰部,避免诱发和加重疼痛。 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鼓励患者 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 待疾病。
3 中医特色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
一、腰椎整复的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总事项。
2、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活动度, 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情况。
3、卧床休息,定时双人直线翻身,增加患、 者舒适度,仰卧时腰部加腰垫维持生理曲度。
4、复位3天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戴腰托下床。 下床时先俯卧位,在床上旋转身体,脚着地后 缓慢起身,上床则反之。下床后扶持患者,观 察有无头晕等不适,入厕时避免久蹲,防止引 起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跌倒。
健康指导
【优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PPT文档
中医特色护理
(二)腰椎牵引
护埋
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2.遵医嘱选择合适的体位(三曲位,仰卧位、俯卧位)及牵引 重量、牵引角度,牵引时上下衣分开,固定带松紧适宜,使患 者舒适持久。 3.牵引时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以减少躯干部肌肉收缩抵抗 力,疼痛较甚不能平卧的患者可使用三角枕垫于膝下缓解不 适。 4.牵引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 不适,及日子调整。出现疮痈加重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通知 医师处理。 5.注意防寒保暖用大毛巾或薄被覆盖患者身体。 6.腰椎牵引后患者宜平卧20分钟再翻身活动。
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1/3~1/2左右,也可根据 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 、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 肢 体 麻 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
(三) 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2.术后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 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俯卧位训练。 (3)对于吸烟患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
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珐。
(4)为患者选择合适腰围,指导正确佩戴方法。 (5)常规进行木区皮肤惟备、药物过敏试验及交叉配
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 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 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PPT课件
(1)排除需要特殊治疗的疾病: 有些腰腿痛来自化脓性、结核性感染、
骨折、肿瘤和其他一些特异性疾病,需 要特殊治疗,事先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 做必要的检查,否则容易误诊漏诊,错 过最佳治疗时机。
48
(2)消除原发痛点: 腰腿痛多与创伤、劳损以及退变有关,
常在肌筋膜、韧带在骨与骨膜附着处有 特定的痛点、压痛点或能引发放射痛的 激痛点,可伴有肌紧张或肌痉挛,严重 者可出现脊柱侧弯,腰椎平直等改变。 通过治疗可使痛点减轻或消失,疼痛引 起的肌痉挛缓解,病变组织得到恢复。
(3)疼痛与活动有关:活动和劳累后 加重,卧床休息减轻,严重者活 动困难。
(4)疼痛与体位的关系:为了缓解疼 痛,病人常被迫采取某一体位,
19
症状
多为健侧卧位并屈髋屈膝, 少数患侧卧位屈腿、仰卧 位屈腿、床上跪位、下蹲 位等。
(5)疼痛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部 分病人遇刮风下雨或气温 骤降时加重,遇暖减轻。
36
阳陵泉:在小腿外 侧,当腓骨头前下 方凹陷处。
37
寒湿型+合谷
合谷(手阳明):手背
1 、2 掌骨之间,约平 第2 掌骨桡侧中点处。
38
气滞血瘀型+膈俞 膈俞:在背部,第七胸推棘突下,旁
开1.5寸。
39
肝肾亏虚型+三阴交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
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 侧缘后方。
40
电针治疗
49
(3)缓解肌肉痉挛: 肌紧张和肌痉挛继发于疼痛,又反过来
牵拉刺激痛点,使疼痛加重,多数非手 术疗法都针对肌紧张,采用放松肌肉的 方法,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症状治疗 应该及时过渡到病因治疗)
50
(4)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 每种疗法均有其局限性,多种疗法相辅
骨折、肿瘤和其他一些特异性疾病,需 要特殊治疗,事先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 做必要的检查,否则容易误诊漏诊,错 过最佳治疗时机。
48
(2)消除原发痛点: 腰腿痛多与创伤、劳损以及退变有关,
常在肌筋膜、韧带在骨与骨膜附着处有 特定的痛点、压痛点或能引发放射痛的 激痛点,可伴有肌紧张或肌痉挛,严重 者可出现脊柱侧弯,腰椎平直等改变。 通过治疗可使痛点减轻或消失,疼痛引 起的肌痉挛缓解,病变组织得到恢复。
(3)疼痛与活动有关:活动和劳累后 加重,卧床休息减轻,严重者活 动困难。
(4)疼痛与体位的关系:为了缓解疼 痛,病人常被迫采取某一体位,
19
症状
多为健侧卧位并屈髋屈膝, 少数患侧卧位屈腿、仰卧 位屈腿、床上跪位、下蹲 位等。
(5)疼痛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部 分病人遇刮风下雨或气温 骤降时加重,遇暖减轻。
36
阳陵泉:在小腿外 侧,当腓骨头前下 方凹陷处。
37
寒湿型+合谷
合谷(手阳明):手背
1 、2 掌骨之间,约平 第2 掌骨桡侧中点处。
38
气滞血瘀型+膈俞 膈俞:在背部,第七胸推棘突下,旁
开1.5寸。
39
肝肾亏虚型+三阴交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
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 侧缘后方。
40
电针治疗
49
(3)缓解肌肉痉挛: 肌紧张和肌痉挛继发于疼痛,又反过来
牵拉刺激痛点,使疼痛加重,多数非手 术疗法都针对肌紧张,采用放松肌肉的 方法,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症状治疗 应该及时过渡到病因治疗)
50
(4)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 每种疗法均有其局限性,多种疗法相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ppt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损 伤、突出,刺激和压迫腰神经根,引起 以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为 主的病症。临床上多见于30岁以上的青 壮年。
1
解剖特点
1、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2
3
2、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腰3神经根:平腰3椎弓根发出,不经 椎间盘出腰3椎间孔。
腰4神经根:从腰4椎体上缘至椎弓根 下缘发出,不经椎间盘出腰4椎间孔。
腰5神经根:从腰4椎体下缘至腰5椎弓 根中上2/3发出,跨腰4、5椎间盘出腰 5椎间孔。
骶1神经根:从腰5椎弓根下缘发出, 跨腰5、骶1椎间盘出骶1骶孔。
L3 L4 L5 S1
4
一、病因病理
腰椎间盘退变,纤维变 性,水分减少,弹性下降。
腰部急慢性损伤,肌肉 痉挛,椎间盘压力增加。
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1推拿法 ➢2、麻醉推拿法
(二)药物治疗
➢1、急性期 治则: 活血舒筋。 方剂: 舒筋活血汤加减。
11
➢2、慢性期: (1)偏于肝肾不足,治则: 补肾壮筋。 方剂: 补肾壮筋加减。 (2)偏于风寒湿,治则: 温经通络。 方剂: 大活络丸。
.(三)牵引治疗 .(四)手术治疗 图(9)
3、腰部脊柱侧弯,生理弧度变平或后凸,腰 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图( 1)
7
4、皮肤感觉障碍:
➢(1) 腰4、5椎间盘突出 (压迫L5神经根) ,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足底皮肤 感觉障碍。图( 2)
➢(2) 腰5、骶1椎间盘突出 (压迫S1神经 根), 小腿后外侧、足跟、足背外侧皮 肤感觉障碍。图( 3)
12
结束
13
图(1)
(返回)
14
图(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损 伤、突出,刺激和压迫腰神经根,引起 以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为 主的病症。临床上多见于30岁以上的青 壮年。
1
解剖特点
1、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2
3
2、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腰3神经根:平腰3椎弓根发出,不经 椎间盘出腰3椎间孔。
腰4神经根:从腰4椎体上缘至椎弓根 下缘发出,不经椎间盘出腰4椎间孔。
腰5神经根:从腰4椎体下缘至腰5椎弓 根中上2/3发出,跨腰4、5椎间盘出腰 5椎间孔。
骶1神经根:从腰5椎弓根下缘发出, 跨腰5、骶1椎间盘出骶1骶孔。
L3 L4 L5 S1
4
一、病因病理
腰椎间盘退变,纤维变 性,水分减少,弹性下降。
腰部急慢性损伤,肌肉 痉挛,椎间盘压力增加。
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1推拿法 ➢2、麻醉推拿法
(二)药物治疗
➢1、急性期 治则: 活血舒筋。 方剂: 舒筋活血汤加减。
11
➢2、慢性期: (1)偏于肝肾不足,治则: 补肾壮筋。 方剂: 补肾壮筋加减。 (2)偏于风寒湿,治则: 温经通络。 方剂: 大活络丸。
.(三)牵引治疗 .(四)手术治疗 图(9)
3、腰部脊柱侧弯,生理弧度变平或后凸,腰 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图( 1)
7
4、皮肤感觉障碍:
➢(1) 腰4、5椎间盘突出 (压迫L5神经根) ,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足底皮肤 感觉障碍。图( 2)
➢(2) 腰5、骶1椎间盘突出 (压迫S1神经 根), 小腿后外侧、足跟、足背外侧皮 肤感觉障碍。图( 3)
12
结束
13
图(1)
(返回)
14
图(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突出发生在L4、L5间隙,则在L4、L5棘突 间隙旁有深压痛。典型者,压痛向同侧臀 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散。 4)腰部活动受限:
22
5)神经系统检查:指坐骨神经支 配区的感觉、运动、反射的检查。
①感觉障碍:当神经根受到刺激 时,可表现为病觉过敏,而当神 经根受累时间较长或受压较明显 时,则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其 感觉障碍的部位取决于突出的部 位。L4-L5间盘突出的病人,感觉 障碍区多出现在小腿外侧、后外 侧或足背的内缘。而S1神经根受 累时,感觉障碍则常出现在足跟 部或足外缘。L1~3的高位间盘突 出,其感觉障碍区同样符合根性 分布的特点。
(3)疼痛与活动有关:活动和劳累后 加重,卧床休息减轻,严重者活 动困难。
(4)疼痛与体位的关系:为了缓解疼 痛,病人常被迫采取某一体位,
19
症状
多为健侧卧位并屈髋屈膝, 少数患侧卧位屈腿、仰卧 位屈腿、床上跪位、下蹲 位等。
(5)疼痛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部 分病人遇刮风下雨或气温 骤降时加重,遇暖减轻。
90%以上的腰间盘突出发生在L4~5 和L5~S1 。
6
椎间盘 : 1、软骨终板 2、纤维环 3、髓核
后纵韧带 棘间韧带
髓核 纤维环
髓核
纤维环
前纵韧带
7
影像学分类: ①膨隆 ②膨出 ③突出 ④脱垂
8
腰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1、膨出型 为生理退变,其纤维环松
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 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 边缘。一般无临床症状,有 时可因椎间隙狭窄,椎节不 稳,关节突继发性改变,出 现反复腰痛,很少出现根性 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 电针治疗技术
江油市医院康复科 唐跃富
3/25/2020
1
关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 腰腿痛最常见的 原因之一,是因腰 椎间盘的纤维环 退变破裂,髓核组 织突出,刺激或压 迫硬膜囊和神经 根,引起腰腿痛和 神经功能障碍。
3
腰突症的流行病学 高患病率:18.5% 高复发率:>20% 高贡献年龄段:30-60岁
11
腰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4、游离型 突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 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间 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 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 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
12
常见的突出方位
1)后外侧突出;是 指髓核或纤维环在 椎间盘后外角最薄 弱处突出,刺激或 压迫位于其后方的 神经根,产生典型 的腰痛、坐骨神经 痛及一系列体征。 此型是临床上最多 见的类型。
13
常见的突出方位
2)后中央型突出:突出
物可压迫马尾神经、一
侧或两侧的神经根,故
可以产生腰痛、坐骨神
经痛及一系列感觉、运
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的
症状及体征。由于后纵
韧带在中线较发达,故
相当一部分中央型间盘
突出是在中线的偏左或
偏右,最后可因纤维环
破裂突入到椎管内。
14
常见的突出方位
3)极外侧型突出 :突出物位于关 节突下或椎间孔 处,压迫同一节 段神经根,可产 生与后外侧型间 盘突出相似的症 状和体征。少见 。
9
腰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2、突出型 为髓核突入纤维环内但后 纵韧带未破裂,表现为椎间 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 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 神经根性症状、体征。由于 破裂的纤维环愈合能力较差 ,复发率高。
10
腰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3、脱出型 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 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 明显症状和体征,脱出多难 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 差。
L5 17
症状
L1神5-S经1椎根间,盘疼突痛出放压射迫至骶 小腿后外侧、足跟、足 底和足外侧。因L5、S1 神经根参于坐骨神经构 成,腿痛又称为坐骨神 经痛。
L3 -L 4椎间盘突出压迫 L4神经根,引起股神经 痛,疼痛放射至大腿前 外侧、膝前部和小腿前 内侧。
L5 18
症状
(2)疼痛与腹压有关:使腹压和脑脊 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可使腰腿痛加 重,如咳嗽、打喷嚏、排便、用 力等。
20
症状
2、麻木:麻木可以是客 观体征,也可以是主观 感觉。
3、无力:可感到患足诸 足趾活动不灵活。由于 受累的神经根不同,可 表现为脚踇趾背伸力减 弱,或足的背伸、趾屈 、外翻力量的减弱,其 中以前者最多见,表现 最明显。
21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
1)腰椎生理前凸减小、平直或反向: 2)腰椎侧弯: 3)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间隙棘突旁。
15
症状
1、腰痛或放射性腿痛
这是本病的突 出症状,发生率高 达95%以上。多数 病人先有腰痛后有 腿痛,部分病人腰 痛和腿痛同时发生 ,少数病人只有腿 痛。腰椎间盘突出 引起的腰腿痛具有 下列特点:
L5 16
症状
(1)腿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放 射:又称根性放射痛。 L4、L5椎间盘突出压 迫L5神经根,疼痛沿臀 部、大腿后侧放散至小 腿前外侧、足背和趾。
23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
5)神经系统检查:指坐骨神经支 配区的感觉、运动、反射的检查。
感觉障碍:当神经根受到刺激时, 可表现为病觉过敏,而当神经根 受累时间较长或受压较明显时, 则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其感觉 障碍的部位取决于突出的部位。 L区4~多5间出盘现突在出小的腿病外人侧,、感后觉外障侧碍或 足感背觉的障内碍缘则。常而出L现1神在经足根跟受部累或时足, 外感缘 觉。障L碍1~区3的同高样位符间合盘根突性出分,布其的 特点。
4
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比 较复杂。目前一般认为, 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在退变 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 伤所致。
1)积累性劳损 2)外伤 3)理化因素
5
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以腰部的负 重最大,活动最多,支持着人体上半部 的重量,起协调和缓冲作用,特别是 L4~L5之间及L5~S1之间椎间盘所承受的 压力更大,损伤机会也就较多,所以在 临床上L4~L5、L5~S1之间的椎间盘髓核 突出症比较多见。
24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
运动障碍及肌萎缩:当L4~5间盘突出时, 可出现患侧踇趾背伸力减弱。神经根 受压时间较长或较重时,可出现足的 背伸力、外展力减弱。L5~S1间盘突出 时,患足及趾的跖屈力可不同程度减 弱。患肢肌肉萎缩有两方面因素,一 是由于患肢疼痛,负重少引起的废用 性萎缩;二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导致下 运动单位损害。
22
5)神经系统检查:指坐骨神经支 配区的感觉、运动、反射的检查。
①感觉障碍:当神经根受到刺激 时,可表现为病觉过敏,而当神 经根受累时间较长或受压较明显 时,则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其 感觉障碍的部位取决于突出的部 位。L4-L5间盘突出的病人,感觉 障碍区多出现在小腿外侧、后外 侧或足背的内缘。而S1神经根受 累时,感觉障碍则常出现在足跟 部或足外缘。L1~3的高位间盘突 出,其感觉障碍区同样符合根性 分布的特点。
(3)疼痛与活动有关:活动和劳累后 加重,卧床休息减轻,严重者活 动困难。
(4)疼痛与体位的关系:为了缓解疼 痛,病人常被迫采取某一体位,
19
症状
多为健侧卧位并屈髋屈膝, 少数患侧卧位屈腿、仰卧 位屈腿、床上跪位、下蹲 位等。
(5)疼痛与天气变化的关系:部 分病人遇刮风下雨或气温 骤降时加重,遇暖减轻。
90%以上的腰间盘突出发生在L4~5 和L5~S1 。
6
椎间盘 : 1、软骨终板 2、纤维环 3、髓核
后纵韧带 棘间韧带
髓核 纤维环
髓核
纤维环
前纵韧带
7
影像学分类: ①膨隆 ②膨出 ③突出 ④脱垂
8
腰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1、膨出型 为生理退变,其纤维环松
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 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 边缘。一般无临床症状,有 时可因椎间隙狭窄,椎节不 稳,关节突继发性改变,出 现反复腰痛,很少出现根性 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 电针治疗技术
江油市医院康复科 唐跃富
3/25/2020
1
关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 腰腿痛最常见的 原因之一,是因腰 椎间盘的纤维环 退变破裂,髓核组 织突出,刺激或压 迫硬膜囊和神经 根,引起腰腿痛和 神经功能障碍。
3
腰突症的流行病学 高患病率:18.5% 高复发率:>20% 高贡献年龄段:30-60岁
11
腰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4、游离型 突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 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间 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 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 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
12
常见的突出方位
1)后外侧突出;是 指髓核或纤维环在 椎间盘后外角最薄 弱处突出,刺激或 压迫位于其后方的 神经根,产生典型 的腰痛、坐骨神经 痛及一系列体征。 此型是临床上最多 见的类型。
13
常见的突出方位
2)后中央型突出:突出
物可压迫马尾神经、一
侧或两侧的神经根,故
可以产生腰痛、坐骨神
经痛及一系列感觉、运
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的
症状及体征。由于后纵
韧带在中线较发达,故
相当一部分中央型间盘
突出是在中线的偏左或
偏右,最后可因纤维环
破裂突入到椎管内。
14
常见的突出方位
3)极外侧型突出 :突出物位于关 节突下或椎间孔 处,压迫同一节 段神经根,可产 生与后外侧型间 盘突出相似的症 状和体征。少见 。
9
腰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2、突出型 为髓核突入纤维环内但后 纵韧带未破裂,表现为椎间 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 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 神经根性症状、体征。由于 破裂的纤维环愈合能力较差 ,复发率高。
10
腰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3、脱出型 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 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 明显症状和体征,脱出多难 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 差。
L5 17
症状
L1神5-S经1椎根间,盘疼突痛出放压射迫至骶 小腿后外侧、足跟、足 底和足外侧。因L5、S1 神经根参于坐骨神经构 成,腿痛又称为坐骨神 经痛。
L3 -L 4椎间盘突出压迫 L4神经根,引起股神经 痛,疼痛放射至大腿前 外侧、膝前部和小腿前 内侧。
L5 18
症状
(2)疼痛与腹压有关:使腹压和脑脊 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可使腰腿痛加 重,如咳嗽、打喷嚏、排便、用 力等。
20
症状
2、麻木:麻木可以是客 观体征,也可以是主观 感觉。
3、无力:可感到患足诸 足趾活动不灵活。由于 受累的神经根不同,可 表现为脚踇趾背伸力减 弱,或足的背伸、趾屈 、外翻力量的减弱,其 中以前者最多见,表现 最明显。
21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
1)腰椎生理前凸减小、平直或反向: 2)腰椎侧弯: 3)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间隙棘突旁。
15
症状
1、腰痛或放射性腿痛
这是本病的突 出症状,发生率高 达95%以上。多数 病人先有腰痛后有 腿痛,部分病人腰 痛和腿痛同时发生 ,少数病人只有腿 痛。腰椎间盘突出 引起的腰腿痛具有 下列特点:
L5 16
症状
(1)腿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放 射:又称根性放射痛。 L4、L5椎间盘突出压 迫L5神经根,疼痛沿臀 部、大腿后侧放散至小 腿前外侧、足背和趾。
23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
5)神经系统检查:指坐骨神经支 配区的感觉、运动、反射的检查。
感觉障碍:当神经根受到刺激时, 可表现为病觉过敏,而当神经根 受累时间较长或受压较明显时, 则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其感觉 障碍的部位取决于突出的部位。 L区4~多5间出盘现突在出小的腿病外人侧,、感后觉外障侧碍或 足感背觉的障内碍缘则。常而出L现1神在经足根跟受部累或时足, 外感缘 觉。障L碍1~区3的同高样位符间合盘根突性出分,布其的 特点。
4
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比 较复杂。目前一般认为, 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在退变 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 伤所致。
1)积累性劳损 2)外伤 3)理化因素
5
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以腰部的负 重最大,活动最多,支持着人体上半部 的重量,起协调和缓冲作用,特别是 L4~L5之间及L5~S1之间椎间盘所承受的 压力更大,损伤机会也就较多,所以在 临床上L4~L5、L5~S1之间的椎间盘髓核 突出症比较多见。
24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
运动障碍及肌萎缩:当L4~5间盘突出时, 可出现患侧踇趾背伸力减弱。神经根 受压时间较长或较重时,可出现足的 背伸力、外展力减弱。L5~S1间盘突出 时,患足及趾的跖屈力可不同程度减 弱。患肢肌肉萎缩有两方面因素,一 是由于患肢疼痛,负重少引起的废用 性萎缩;二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导致下 运动单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