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要点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要点一、背景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随访病情的变化,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平均水平的金标准。
但无论是HbA1c还是SMBG,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HbA1c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对于治疗调整后的血糖评估存在“延迟效应”,同时HbA1c难以反映患者血糖波动的特征,也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
而SMBG无法精细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变化。
因此,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通常称之为动态血糖监测,即CGM)技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基于国际指南的更新和国内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对我国现有CGM指南进行再次修订,以便使新的临床证据能更快地转化到临床工作中去。
为此,201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同行的研究数据,对《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进行修订。
二、CGM技术简介CGM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技术,与SMBG相比,CGM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表1)。
不同CGM技术其监测原理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为应用电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固定在传感器上的生物酶,如葡萄糖氧化酶,经植入到皮下组织中,测量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传感器上的生物酶与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信号,通过CGM的记录仪或显示器,经过算法处理,将电信号转化为葡萄糖浓度,并最终形成CGM监测数据和图谱。
目前CGM技术根据在使用过程中能否即时显示监测结果,可分为回顾性CGM和实时CGM。
相对于回顾性CGM,实时CGM技术在提供即时葡萄糖信息的同时尚提供高、低血糖报警、预警功能,协助患者进行即时血糖调节,但在决定调整治疗方案前还应使用血糖仪自测血糖以进一步证实。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1-11-17T10:59:40.19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月7期作者:费小芸高荣梅殷芳吴蓉查伍培[导读]费小芸高荣梅殷芳吴蓉查伍培(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目的总结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方法收集2019年6-8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使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技术患者资料20例,对20例患者使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技术后血糖监测的依从性、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总结。
结论使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技术能提高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护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统计,中国目前有 1.1 亿糖尿病患者,且这一数字仍呈上升趋势 [1] ,持续而准确的血糖监测是所有糖尿病管理方案的基础,但对许多患者来说这并非易事,根据中国医师协会 (CMDA) 发起的一项调研显示,我国至少有 75% [2]的糖尿病患者无法遵照医师建议监测血糖,指尖采血的疼痛、工作、学习、出差的不便,以及患者对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指尖血糖监测方法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及抵触情绪,且所测血糖值仅反应某一时刻的值,并未对 24 h 内的血糖波动状况进行反馈 [3],对患者真正的血糖状况帮助十分有限。
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是一种无需手指采血校正,只需对患者的手臂背部的传感器进行扫描,1 s 就能看到当前的血糖值,而且携带方便,易于监测 [4]。
使用时长达 14 d 的新型技术[5]。
针对我科20例使用这项新型技术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服务,患者血糖控制平稳,血糖监测依从性高,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取2019年6月-2019年8月入住我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共15例,患者符合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 8例;其中1型糖尿病5例, 2型糖尿病15例,均使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技术进行监测血糖。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2-22
目录
CONTENCT
• 引言 •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概述 •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的临床应用 • 报告解读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报告背景与目的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与挑战
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评估血糖控制水平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可以作为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重 要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和控制效果。
发现血糖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分析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医生可以发现患者在血糖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问 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加强动态葡萄糖图谱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动态葡萄糖图谱作为一种先进的血糖监测手段,应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以提高糖尿病的诊疗水平。
提高医生对动态葡萄糖图谱的解读能力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动态葡萄糖图谱的解读能力和应用水平。
探索动态葡萄糖图谱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研究动态葡萄糖图谱在糖尿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 有效的管理手段。
熟悉动态葡萄糖图谱的生成原理、监测方法和技术特点,有助于准确解读报告内容。
注重动态血糖监测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动态血糖监测能够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解读时应注重整体血糖变化趋势和波动规 律。
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解读报告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 断。
对临床应用的建议与展望
100%
指导临床实践
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完整版)
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完整版)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9%,但血糖达标率仅为49.2%[1]。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主要表现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血糖波动大、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
为了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有效的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中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还能够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2]。
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糖化白蛋白(GA)和HbA1c的测定、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3]。
CGM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立体的监测手段,2014年新型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获批在欧盟上市,为血糖监测领域带来革命性转变。
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国际会议2017年发布的最新国际共识中,将FGM归入间歇按需式CGM一类。
它有别于既往的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不需要指血校准,只需要扫描就可以获知即时葡萄糖值,并可以提供14 d的动态葡萄糖图谱(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AGP)[4,5]。
国际上,针对FGM的临床应用已经出台一系列指南和共识。
2017年的最新《持续葡萄糖监测国际共识》[4]认为,使用FGM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血糖变异性和用户满意度均有显著改善;2017年英国对FGM的适应人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应用建议[6];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的联合声明[7]也提出在药物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FGM的建议;2018年法国在有关CGM的实施、教育和解释指南中发表立场声明,将FGM视为SMBG的替代方案,并对如何使用FGM的血糖趋势箭头作为临床治疗决策提出了建议[8]。
2019版:《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国际共识》解读(全文)
2019版:《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国际共识》解读(全文)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其中持续葡萄糖监测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普及。
其可反映血糖平均水平、血糖波动及高低血糖持续时间等多个参数,能全面分析患者全体血糖变化情况。
在这些参数中,近年来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越来越受到关注。
早在2017年,糖尿病先进技术及治疗(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ATTD)大会在《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中就推荐TIR用于临床试验作为血糖控制的关键指标之一[1]。
TIR虽然是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为规范临床上TIR的应用,2019年2月,ATTD大会就TIR的临床应用召开专家研讨会,对TIR测定方法、技术要求、不同患者目标设定展开研讨,并形成共识文件《TIR(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国际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已于2019年6月8日在线发表于Diabetes Care上[2]。
一、TIR的定义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可分为狭义及广义的TIR。
通常所说的TIR为狭义的TIR,指的是24 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 mmol/L,或为3.9~7.8 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表示)或其所占的百分比。
而广义的TIR可以指葡萄糖处于不同范围内(低值、高值)的时间,临床中亦应对广义的TIR进行定量分析。
在2017年《CGM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中推荐的14个CGM核心参数中[1],除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3.9~10.0 mmol/L)时间外,还推荐分别计算葡萄糖>10.0 mmol/L、>13.9 mmol/L的时间及葡萄糖<3.9 mmol/L、<3.0 mmol/L的时间。
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作者:罕若林周华丽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30期【摘要】目的观察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n=15)采用瞬感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对照组(n=13)指血糖监测组。
第1天、第7天、第14天时分别测定静脉空腹,餐后2 h 血糖数值;观察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及评估患者疼痛感。
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小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的总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安装时疼痛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2型糖尿病;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胰岛素泵【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13例,均确诊为糖尿病,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值10%~15%。
应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2.6±6.5)岁,平均病程(4.9±1.8)年,为FGM检测系统组;对照组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1.2±6.4)岁,平均病程(4.4±1.9)年,为微量血糖监测组。
1.2 方法①入组者均测血压,进行空腹静脉血糖测定,监测餐后2h的血糖,做血脂的全套,末梢血糖按照常规监测。
②观察组佩戴美国雅培公司的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按照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化治疗同时采用强生One Touch稳豪倍优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糖,治疗的方案按照血糖情况进行调整。
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例数(血糖≤3.9 mmol/L)的值进行记录和对比。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AGP适用于需要频繁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及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的个体。特别是 对于那些血糖控制不佳、有低血糖风险或需要精细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AGP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AGP的操作流程包括传感器佩戴、数据收集、图谱生成和解读等步骤。首先,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 下佩戴传感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然பைடு நூலகம்,通过CGM设备收集血糖数据,并生成AGP图谱。最后, 医生根据图谱进行解读,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加强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糖危象等急 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筛查与管理
定期筛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 网膜病变等,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治疗。
3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05
专家共识解读:监测与评估篇
监测指标及意义
血糖水平
临床应用拓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的临 床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提高临床应用水平的建议
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制定和完善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的相关标准和规 范,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解读的准确性 和一致性。
加强临床培训和推广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动态 葡萄糖图谱报告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强患 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多学科协作管理
建议建立多学科协作管理团队,包括 内分泌科、营养科、心血管科等相关 专业人员,共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 面、专业的随访管理服务。
06
挑战与展望
目前面临的挑战
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解读PPT课件
五
新进展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它包括 两部分:扫描检测仪和传感器。所谓 “瞬感”,是指一种简单便捷的监测 方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在长达14d的 时间每分钟自动测量一次葡萄糖,且 无需通过SMBG进行系统校准。
扫描检测仪通过无线技术快速扫描传感器,可读取当前葡萄糖数值和变化 趋势,以及过去8小时每15分钟的葡萄糖结果。【5】
缺点:穿刺部位疼痛、皮下硬结、红 疹、出血、瘙痒、瘀斑、水肿等。
1、SMBG采集的血样主要是测量( )的葡萄糖水平。 A. 血浆 B.组织间液体 C.全血 D.以上都不是
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
标准
2、动态血糖仪的血糖监测系统测定范围是( )。 A.0~22.2mmol/L B.2.2~22.2mmol/L C.0~33.3mmol/L D.3.3~33.3mmo/L
【5】许丽娟, 段滨红, 刘余,等. 瞬感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J]. 糖尿病新世界, 2018(5).
临床应用
1、适用于检测18岁以上成人组织间液中葡萄糖水平; 2、扫描检测仪可在距离传感器4cm的范围内扫描读取数据; 3、获得完整葡萄糖图谱,应至少每8小时扫描一次; 4、传感器防水,但不可带入超过1米深的水中或将其浸在 水中超过 30 分钟。
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 HbA1c实验室检测方法正在开始标准化。
3、影响结果因素
血红蛋白的
01
更新速度
药物
样本储存
妊娠
02
03
04
05
06
种族差异
某些疾病状态
4、HbA1c的局限性
检测结果存在“延迟效 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 糖的风险,不能反映血糖波动 的特征。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蔡爱民; 周琪; 吴思思【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9(025)029【总页数】2页(P173-174)【关键词】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 自我监测血糖; 2型糖尿病【作者】蔡爱民; 周琪; 吴思思【作者单位】樟树市人民医院特需科江西宜春 33120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全球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相关数据显示,罹患2型糖尿病高达90%[1].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关键治疗目标在于改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2].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增加低血糖风险,引发不良临床结局.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血糖控制效果评估的金标准,难以反映血糖波动情况及预测低血糖发生.自我监测血糖(SMBG)为自我血糖管理、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手段[3].但传统血糖检测方法较为复杂,且增加患者痛苦,难以实现血糖监测.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可连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并显示葡萄糖变化趋势,血糖评估更为全面.本研究选取本院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研究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女20例,男27例;年龄36~79岁,平均(58.42±9.25)岁;糖尿病病程 2~35年,平均(15.49±6.31)年.观察组女21例,男26例;年龄35~80岁,平均(59.18±9.41)岁;糖尿病病程 2~36年,平均(15.62±6.58)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糖尿病病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1.2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接受胰岛素治疗≥6个月;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排除标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个月内曾发生重度低血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妊娠女性;接受类固醇治疗.1.3 方法两组均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期为6个月,观察组使用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水平自我管理,对照组使用标准血糖监测设备(UK)、葡萄糖日记进行血糖水平自我管理.1.4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2周、治疗后2周平均值;②对比治疗前2周、治疗后2周两组24 h内、夜间7 h(23.00~6.00)葡萄糖<3.9 mmol/L事件;③对比治疗前2周、治疗后2周两组LBGI(低血糖的一种特定风险标志物)水平;④以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自制量表评估两组接受治疗的满意度,分值0~100分,对比治疗后2周的满意度,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满意度越高.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予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HbA1c对比两组HbA1c治疗前2周、治疗后2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两组HbA1c对比(±s)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7 47 HbA1c(%)tPHbA1c(mmol/mol)治疗前2周72.05±10.63 71.84±11.02 0.094 0.925治疗后2周67.96±8.87 67.65±12.28 0.140 0.889治疗前2周8.73±1.02 8.69±0.99 0.193 0.847治疗后2周8.36±0.82 8.33±1.08 0.152 0.8802.2 两组24 h内、夜间7 h葡萄糖<3.9 mmol/L事件对比治疗前2周,两组24 h 内、夜间7 h葡萄糖<3.9 mmol/L事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2周24 h内、夜间7 h葡萄糖<3.9 mmol/L事件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 两组24 h内、夜间7 h葡萄糖<3.9 mmol/L事件对比(±s)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7 47 24 h夜间7 h tP治疗前2周0.63±0.62 0.64±0.63 0.078 0.938治疗后2周0.34±0.32 0.53±0.45 2.359 0.020治疗前2周1.29±1.27 1.30±1.28 0.038 0.970治疗后2周0.58±0.57 0.97±0.84 2.634 0.0102.3 LBGI 观察组治疗前2周LBGI为(1.05±0.98),治疗后2周LBGI为(0.57±0.54);对照组治疗前2周LBGI为(1.07±0.95),治疗后2周LBGI为(0.89±0.85).治疗前2周,两组LBG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1,P=0.920);观察组治疗后2周LBGI 低于对照组(t=2.179,P=0.032).2.4 生活质量、满意度观察组治疗前2周SF-36评分为(62.75±8.51)分,治疗后2周SF-36评分为(81.30±9.46)分;对照组治疗前2周SF-36评分为(61.84±8.62)分,治疗后2周SF-36评分为(72.24±8.53)分.治疗前2周两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5,P=0.608);治疗后2周,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4.876,P=0.000).治疗后2周,观察组满意度评分(83.49±9.51)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72.58±10.26)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5.347,P=0.000).3 讨论严格进行血糖控制,保持血糖浓度接近正常,可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5].但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低血糖风险,而无法达到最佳血糖目标,威胁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同时低血糖反复发作可引起低血糖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减弱对低血糖的感知,显著增加重度低血糖风险[6].低血糖防治基础为个体化目标、结构化教育及自我血糖监测.与传统血糖检测方法相比,动态血糖监测使用简便,不会引起患者痛苦,且可显示葡萄糖变化趋势,血糖评估更为全面.本研究将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24 h内、夜间7 h葡萄糖<3.9 mmol/L事件、LBGI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替代SMBG,可有效减少低血糖发生.分析其原因在于:①患者获知历史夜间监测仪葡萄糖数据后,对夜间胰岛素剂量、睡前进食量等进行调整;②患者、医生查看葡萄糖报告后,对每天胰岛素剂量、成分比例进行小幅调整.一项在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试验显示,动态血糖检测与常规血糖监测进行对比,低血糖减少,且HbA1c未升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2周、治疗后2周HbA1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上述研究一致.此外,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易于实施,可直观显示葡萄糖水平,并避免血糖检测,可有效减轻患者对低血糖的忧虑,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接受治疗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2周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替代SMBG,可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纳入了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定期血糖监测的成人,具有一定局限性.综上可知,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替代SMBG,HbA1c无明显变化,可减少低血糖发生,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赵伟,曲芳.血清hs-CRP、UA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意义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19):2911-2914.[2] 韦哲,吕克难,王能才.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算法的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数据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1):13-16.[3] 赖丽萍,蒋凤秀,凤香清,等.对比分析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与自我血糖监测对血糖漂移的评估[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3):242-245.[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227-1245.[5] 田勍,洪天配,郭立新,等.国产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4):301-306.[6] 刘栩晗,李国生,李欣宇,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糖尿病合并不同阶段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白蛋白准确性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2):118-122.[7] Bolinder J,Antuna R,Geelhoed-Duijvestijn P,et al.Novelglucose-sensingtechnologyandhypoglycaemia in type 1 diabetes:a multicentre,non-masked,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2016,388(10057):2254-2263.。
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完整版)
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完整版)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10.9%,但血糖达标率仅为49.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表现主要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血糖波动大、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
为了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有效的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中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还能够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糖化白蛋白(GA)和HbA1c的测定、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
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立体的监测手段。
2014年,新型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获批在___上市,为血糖监测领域带来了革命性转变。
FGM不需要指血校准,只需要扫描就可以获知即时葡萄糖值,并可以提供14 d 的动态葡萄糖图谱(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AGP)。
国际上,针对___的临床应用已经出台一系列指南和共识。
2017年的最新《持续葡萄糖监测国际共识》认为,使用FGM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血糖变异性和用户满意度均有显著改善。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2018年11月我国也发布了《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FGM的准确性评估是应用共识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共识,FGM的准确性评估应包括精度、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FGM的精度应在ISO标准下进行评估,其误差范围应满足标准中的要求。
一致性评估应包括不同时间、不同天数和不同部位的比较。
稳定性评估应包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比较,如温度、湿度和高海拔等。
可靠性评估应包括设备故障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持续监测的可靠性等。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解读PPT课件
规范血糖监测临床应用
01
通过指南的制定,规范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提高血糖监测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指导医生合理选择监测方法
02
指南提供了不同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有助于医生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推动血糖监测技术发展
03
指南的制定将促进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患者提
供更加便捷、准确的监测手段。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动作用
政策法规的推动促进了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健康保
障。
THANKS。
培训教育与技能提升
医护人员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血糖监测 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 统培训,确保熟练掌握相 关技能。
患者教育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册等 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血 糖监测知识普及,提高患 者自我管理能力。
新技术学习与应用
关注血糖监测领域新技术 、新方法的发展动态,及 时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并掌 握。
连续血糖监测技术
动态血糖监测
通过植入皮下的葡萄糖传感器实时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可持续数天至数 周不等,提供全面的血糖波动信息,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
利用敷贴于皮肤表面的葡萄糖传感器和手持扫描仪进行无创连续血糖监测,操 作简单方便,患者痛苦小,适用于门诊和居家血糖监测。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指南推荐的血糖监测 方案,成功实现了血糖的平稳控制。
01
案例二
一位长期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在遵 循指南建议的血糖监测频率和技术后, 有效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02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CGM设备,其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式存在差异,导致结 果可比性差。需要推动行业标准化,统一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标准。
质量控制问题
CGM设备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设备生 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销售前的审批和注册、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校准和质控等。
。
AGP报告内容
AGP报告通常包括血糖均值、血 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低血 糖和高血糖事件等指标,以及直
观的血糖波动图谱。
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应用现状
目前,AGP报告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尤其 在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具 有显著优势。
发展趋势
随着CGM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AGP报告将在更多领域得 到应用,如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糖尿病前期干预等。同时, 基于AGP数据的智能化血糖管理系统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 要方向。
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
针对不同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帮助 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03
监测治疗效果并调整方案
动态葡萄糖图谱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医生可以根据监测结果
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目的
本次专家共识旨在规范AGP报告的临床应用,提高血糖管理水平,促进糖尿病 患者的健康管理。
动态葡萄糖图谱概述
AGP定义
AGP是一种通过连续血糖监测(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技术获得的 24小时动态血糖图谱,可反映患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1053)作者简介:肖磊,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作者单位:1.100071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综合内科;2.100700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泌尿外科通讯作者:艾星,E-mail :aixinng0007@163.com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肖磊1,刘晓敏2,姚丽2,高雅辉2,艾星2【摘要】目的分析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 )对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住院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空腹血糖≥8mmmol /L 或餐后2h 血糖≥12mmmol /L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均接受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依据FGM 实时葡萄糖值及图谱每日多次调整胰岛素量,对照组每日多次指血糖监测(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MMBG )。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血糖达标时间和术后第1、2、3天达标率。
结果观察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未完成观察。
观察组日人均调整血糖次数(2.20ʃ0.77)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0ʃ0.45)次。
两组术后第1、2天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前、术后血糖达标时间[(4.72ʃ2.39)d 、(2.59ʃ1.18)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21ʃ2.46)d 、(3.57ʃ1.23)d ],术后第1、2日观察组血糖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
观察组术后第2、3天血糖达标率(48.3%、7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9%、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FGM 对围术期应用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MMBG ,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2型;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围术期【中国图书分类号】R587.1Application of 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in perioperative glucose managementXIAO Lei 1,LIU Xiaomin 2,YAO Li 2,GAO Yahui 2,and AI Xing 2.1.The medical district south of Beijing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71,China ;2.Urology Surgery ,the Seventh Medical Center of Chinese PLA C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FGM )on perioperative glucose control in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Seventh Medical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between June and December 2019were selected ,whose fasting blood glucose was ≥8mmmol /L or ≥12mmmol /L 2hours after meal.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cases in each.Both groups received intensive subcutaneous insulin treatment four times.The insulin amou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real-time glucose value and map of FGM ,while multiple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MMBG )was mandatory in the other group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glucose control level ,the time taken by blood glucose to return to normal and the control rate on the 1st ,2nd and 3rd day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three cases of incomplete observation ,including one c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wo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aily fre-quency of blood glucose adjus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0ʃ0.77)time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0.80ʃ0.45)tim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levels of fasting glucose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days after operation ,and two hours after meal (P <0.05).Before or after operation ,blood glucose took much less time to return to norm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4.72ʃ2.39)d ,(2.59ʃ1.18)d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6.21ʃ2.46)d 、(3.57ʃ1.23)d ].The glucose control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days after operation.The rate of glucose contro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second and third days after operation (48.3%,79.3%)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7.9%,42.9%)(P <0.05).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GM is betterthan that of MMBG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which should be made more accessible.【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perioperative period在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糖波动大、难以控制,为此需要了解大量的血糖信息,从而为快速控制血糖提供临床决策的依据。
中国 FGM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中国FGM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导语血糖监测作为现代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随着近年来血糖监测手段的持续发展与完善,临床医生迫切需要更新相关应用知识。
在近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监测学组2018 学术年会上,我国关于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的首个共识:《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全面介绍了FGM 技术、准确性评估、临床适应症、使用规范、报告指标及读图方法。
在CDS2018 会议中,来自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的陈莉明教授对该共识进行了解读。
FGM 技术FGM 技术原理与传统CGM 相似,通过传感器监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每15 分钟自动记录一次葡萄糖值,最长佩戴14 天。
FGM 的显著特点是采用工厂校准原理,免指血校正。
使用时将触屏阅读器置于传感器上方,即可获取当前葡萄糖数据,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FGM 适应证FGM 可供医护专业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院内管理以及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管理,适用于广大糖尿病患者。
尤其是以下患者更为适合:1 型糖尿病患者目前国内FGM 产品适应证是18 岁及以上成人,在欧盟可用于4 岁及以上成人及儿童;有研究表明儿童1 型糖尿病使用FGM 明显获益,建议4 岁以上儿童1 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和监护人严密关注下佩戴使用。
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MDI 或CSII)的2 型糖尿病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SMBG)指导下使用降糖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仍出现下列情况的: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低血糖;无法解释的高血糖,特别是空腹高血糖;血糖波动大;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保持高血糖状态的患者。
其他临床适应证还包括: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围手术期胰岛素治疗;需通过了解饮食、运动、饮酒、应激、睡眠、降糖药物等导致血糖变化,以改变生活方式治疗的患者;其他特殊情况,如合并胃轻瘫的糖尿病患者、特殊类型糖尿病、伴有血糖变化内分泌疾病患者等;其他专科医生认为需要使用的情况;及临床研究。
【指南与共识】《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解读
【指南与共识】《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解读关键信息● 血糖监测结果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用于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评价降糖治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A1c,HbA1c)、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等●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结合最新的临床证据,在2015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临床血糖监测技术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应用,解析不同监测方法的意义● 新版指南强调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各种监测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制订系统、规范的个体化监测方案,使监测结果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01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基于当时我国在血糖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医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性糖尿病教育等),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的研究数据,发布了《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 年版)》,对促进和规范我国糖尿病的有效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依据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的糖尿病防治经验,对其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对不同血糖监测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2016年扫描式持续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系统批准上市,2017年我国发布了《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为了指导临床合理应用FGM,2018年发布了《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血糖监测技术不断向便捷、微创及无创的方向发展,血糖监测的角度更加多维。
尽管我国的临床医护人员对血糖监测的重视程度较以前显著增强,但是在血糖监测的规范、结果的解读和应用等方面仍待进一步提高。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李冬玲【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22(46)18【摘要】目的:分析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予以指尖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试验组予以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人均低血糖次数、患者满意度及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
结果:治疗14 d后,试验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8、2.563、3.929,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1、2.639、2.381、3.141,P<0.05);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胰岛素用量、人均低血糖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7、3.734、8.456,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3,P>0.05)。
结论: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可控制糖尿病进展,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页数】3页(P2198-2200)【作者】李冬玲【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饮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3.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中的应用4.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5.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扫描式持续葡萄糖监测基层临床应用指导
2023扫描式持续葡萄糖监测基层临床应用指导摘要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S)的出现使得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所了解和接受。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CGMS的应用日益普及,基层医师对CGMS 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但对如何使用好CGM工具帮助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糖尿病,仍存在认识不足和误区,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
该文以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扫描式CGM为例,对CGM的适用人群、临床使用注意事项和常见认识误区、如何正确解读动态葡萄糖图谱指导临床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g1ucosemonitoring,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技术,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和特点。
因此,CGM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1】。
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CGM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3]。
近几年来,CGM系统(continuousg1ucosemonitoringsystem z CGMS)发展日新月异,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新型CGMS的出现使得CGM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所了解和接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基层医疗机构是糖尿病防治的第一线,目前在社区卫生机构CGMS的应用日益普及,基层医师和患者对CGM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但对如何使用好CGM工具帮助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糖尿病存在认识不足和误区,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
现以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扫描式CGM为例,就CGM的适用人群、临床注意事项和误区、如何正确解读图谱指导临床和生活方式调整论述如下。
一、CGM简介CGM根据其技术及使用特点,可分为回顾性CGM、实时CGM和扫描式CGM11,4】。
回顾性CGM需在监测结束后下载相关数据方可进行分析,避免了监测期间医师和患者对血糖进行过多干预,能较客观地反映佩戴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糖情况,有助于分析评价佩戴者血糖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从而对治疗方案及生活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但目前日益趋向于科研,临床应用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解读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9%,但血糖达标率仅为49.2%[1]。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主要表现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血糖波动大、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
为了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有效的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中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还能够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2]。
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糖化白蛋白(GA)和HbA1c的测定、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3]。
CGM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立体的监测手段,2014年新型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获批在欧盟上市,为血糖监测领域带来革命性转变。
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国际会议2017年发布的最新国际共识中,将FGM归入间歇按需式CGM一类。
它有别于既往的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不需要指血校准,只需要扫描就可以获知即时葡萄糖值,并可以提供14 d的动态葡萄糖图谱(ambulatory glucose profile,AGP)[4,5]。
国际上,针对FGM的临床应用已经出台一系列指南和共识。
2017年的最新《持续葡萄糖监测国际共识》[4]认为,使用FGM对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血糖变异性和用户满意度均有显著改善;2017年英国对FGM的适应人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应用建议[6];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的联合声明[7]也提出在药物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FGM的建议;2018年法国在有关CGM的实施、教育和解释指南中发表立场声明,将FGM视为SMBG的替代方案,并对如何使用FGM的血糖趋势箭头作为临床治疗决策提出了建议[8]。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2018年11月我国也发布《中国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9],现对共识中FGM应用的准确性评估、报告相关指标、临床获益及读图方法等做深入解读。
一、FGM的准确性评估对于FGM,准确性评估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数值准确性和临床准确性[10]。
数值准确性是指参考值的一致性分析,采用平均相对误差(mean absolute relative difference,MARD)来评判。
MARD的计算是即时的葡萄糖值与对应的比对金标准的差异百分比的平均值。
从计算方式上来说,MARD主要是模拟葡萄糖曲线与真实血糖曲线的相似程度,这是不同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地方,后者的准确性评估更关注点血糖的准确性,而以FGM为代表的CGM准确性更偏重于血糖曲线的模拟程度。
目前,国际上对于MARD值并无统一标准,大多数认为MARD<15%即可作为上市标准,而且MARD<10%之后再下降并无实际意义[11],也就是说MARD在10%~15%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除了MARD值之外,通常还使用即时葡萄糖值与比对金标准之间的差异的平均值来体现低血糖时的数值准确性。
临床准确性是指检测数值对于临床决策的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做出临床医学决策,如果检测手段的准确性高,临床上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反之,则可能做出错误的医疗决策。
临床准确性采用误差分析栅格来评判[12],误差分析栅格以参考血糖值为横坐标,以FGM值为纵坐标,共分为A、B、C、D、E五个区,各区域的临床意义为:若数据在A区,表示与参考方法差异<20%,即测试结果满足临床准确的要求;若数据在b区,表示与参考方法差异>20%,测试结果引起的偏差不足以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任何错误或有害影响;若数据在C区,表示与参考方法比较差异>20%,测试结果的偏差已经对患者的治疗产生错误或有害影响;若数据在D区,表示具有潜在的危险,可能导致发生重大医疗事故;若数据在E区,表示会导致错误的治疗,发生严重危险的临床后果。
因此,检测数据位于A+B 区的比例越高,则认为该检测方法的临床准确度越高[10]。
目前在国内外均进行了一系列FGM准确性的研究。
Bailey等[13]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72例成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毛细血管血糖和FGM的(13 195对)配对数据结果有99.7%落在A+B区,FGM和静脉YSI的(12 172对)结果有98.9%落在A+B区;与SMBG和静脉样本的MARD分别为11.4%和12%。
Ji等[14](纪立农)在中国纳入45例T1DM或T2DM患者,毛细血管血糖和FGM的配对数据(6 696对)结果有99.9%落在A+B区,FGM和静脉YSI的(6 969对)结果有99.9%落在A+B区,FGM和毛细血管及静脉YSI结果的MARD分别是10.0%和10.7%,说明FGM系统适用于中国人群,具有高数值准确性及临床准确性。
Edge等[15]研究纳入89例4~17岁的青少年T1DM患者,比较了与自我监测的共5 493对数据,99.4%的结果在A+B区,整体平均绝对MARD差异为13.9%。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来说,妊娠期间的高血糖及反复出现的低血糖均可严重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因此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
Scott等[16]进行的一项单臂、前瞻性研究纳入7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平均妊娠时间为26.6周,66.2%的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比较SMBG和FGM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在5 031配对数据中,临床准确度落在A+B区达99.8%,两者之间的MARD为11.8%。
以上研究可以看出,FGM在4~17岁的T1DM和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准确性符合临床使用的要求。
二、FGM系统报告相关指标国际共识强调CGM监测的"三大核心指标"为低血糖、血糖变异性及TIR。
在监测血糖时,需要评估和报告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目标血糖、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时间百分比,TIR联合不同的血糖监测指标可以作为评估血糖达标的基础指标,这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4]。
1.葡萄糖达标情况:评价葡萄糖达标情况,可以采用平均葡萄糖水平、TIR、预估HbA1c (estimated HbA1c,eHbA1c)。
共识推荐的TIR默认葡萄糖范围值为3.9~10.0 mmol/L,应尽量延长患者血糖在该范围的时间。
根据14 d中的葡萄糖数据,可计算出eHbA1c(eHbA1c可以避免因血红蛋白疾病或人种差异造成的HbA1c检测误差)。
2.血糖变异性:也称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可以从日内血糖波动和日间血糖波动来评估血糖波动。
日内波动主要通过AGP图谱的中位数曲线的起伏情况来判定,四分位数区间(interquartile range,IQR)及十分位数区间(interdencile range,IDR)主要用来评估日间血糖波动,IQR为第25和第75百分位数曲线之间的宽度,宽度越大说明血糖波动越大,IQR被认为是表达血糖变异性的最合适的数值,2017《持续葡萄糖监测国际共识》[4]也强调了IQR的重要地位。
3.低血糖:患者使用FGM进行扫描后,如果持续低于患者设定下限值15 min,则记为一个低血糖事件,同时也会按照实际发生葡萄糖低于设定下限值的时间在全天的占比,给出低血糖时间范围。
三、FGM系统使用的临床获益众多临床研究显示该技术可以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血糖控制1.T1DM患者:FGM通过血糖实时监测帮助T1DM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实现良好血糖控制和降低低血糖风险。
IMPACT研究[17]将T1DM患者随机分为FGM 干预组(n=120)和SMBG对照组(n=121),干预组发生低血糖的平均时间从基线时的3.38 h/d减少至6个月时的2.03 h/d,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低血糖时间减少38%。
该研究表明T1DM患者使用FGM可改善低血糖发生。
FGM对青少年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也有帮助,Al-Agha 等[18]研究纳入51例斋月期间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的青少年T1DM患者,采用FGM治疗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平均HbA1c水平在斋月期间未发生显著变化,提示FGM可帮助患者在斋月期间防治生命危险及避免严重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
2.T2DM患者:FGM对T2DM患者也有良好的临床获益。
REPLACE研究[19]纳入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患者,采用SMBG(对照组75例)和FGM (干预组149例)进行6个月的干预期和6个月的开放期研究。
结果表明,与基线相比,FGM组血糖<70 mg/dl的时间减少50%,血糖<55 mg/dl 的时间减少62%,夜间低血糖(70 mg/dl)减少52%(均P=0.0002);SMBG组患者血糖监测次数从基线时的平均3.9次/d减少至研究结束时的0.2次/d,而FGM组患者12个月内的血糖监测平均频率为7.1次/d。
该研究表明对强化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使用FGM进行血糖管理,可以持续减少低血糖。
3.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频繁指尖采血容易影响孕妇的心理及休息,且经常会遗漏低血糖或高血糖事件,难以全面评估患者血糖变化。
Scott等[16]对7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未见与血糖监测系统相关的不良事件,表明FGM对妊娠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真实世界研究表明FGM监测频率越高,患者TIR越长,低血糖时间越短,血糖控制越好。
Dunn等[20]进行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中,50 831例糖尿病患者采用FGM进行血糖监测,平均每天监测血糖16.3次,该研究表明监测频率越高,血糖控制越好,平均HbA1c从8.0%降至6.7%,低血糖(<70 mg/dl)发生率降低15%,严重低血糖(<45 mg/dl)发生率降低49%,高血糖发生时间从10.4 h/d降至5.7 h/d,维持正常血糖(70~180 mg/dl)的时间从12.0 h/d增至16.8 h/d。
(二)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Mitsuishi等[21]研究纳入80例T1DM或T2DM患者,采用FGM 监测血糖14 d,并使用WHO-5量表比较患者精神状态的变化,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DTSQ)比较使用FGM前后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结果表明使用FGM后,T1DM患者WHO-5评分从基线的15.3±4.2升至17.4±4.6,患者治疗满意度也从24.1±5.5明显提高到26.4±5.3(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