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衬托和虚实结合进行写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写作

抽丝剥茧】

在古代,有这样一位采桑的农家女,她出现的时候,走路的人看到她,放下

担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她,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看见她,忘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了自己在锄地⋯⋯讲到这里,同学们的眼前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位明媚动人的美丽姑娘呢,这便是《陌上桑》里刻画的漂亮又热爱生活的采桑女——罗敷,文中虽然没有告诉我们罗敷究竟长得怎么样,但是通过罗敷出现的时候周围人的反应,足以表明罗敷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这便是衬托的效果,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谈举止衬托、凸显主要人物的特点,来达到作者实际想要达到的目的。

同样的,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与衬托类似的写作手法来使文章增色,就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技巧点拨】

一、对比对比,即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相对的方面放在一起,相互

比较。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比如《范进中举》一

文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对他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

文章的讽刺效果

运用对比,可以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形象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

二、写作中如何使用对比手法

(一)横向对比

将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人物进行横向对比。如写《我的家乡》一文,作者将高大敞亮的校舍与校舍旁边低矮潮湿的村落进行对照,这样就把家乡人民重视教育、“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品格,鲜明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又如写《我的好伙伴》一文,作者将自己内心自私自利的心理活动与对方的言行进行对照,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样“好伙伴”心中有他人、遇事能为别人着想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二)纵向对比

将同一事物或人物前后两个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如写《我家的变化》一文,作者将自家前些年生活的窘境与今日的家庭现代化进行纵向对比,生动地反映出改革开放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好处、实惠。

(三)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

我们还可以将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起来使用。如写《我的妈妈》一文,作者为了凸显妈妈节俭的特点,写妈妈舍得给奶奶买各种营养品,自己却舍不得随意添置一件新衣服(横向对比);从前家庭不富裕时妈妈是这样节俭,而今家庭富裕了妈妈仍是这样节俭(纵向对比)。

(四)使用对比手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比的目的要明确,即明确通过对比要表现或说明什么,这样以保证文章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抒发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使用对比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不能失真、失理,为表现一方,有意贬低另一方。如写家乡、家庭或某人发生的变化,不能不切实际地把几年前的情况写得一塌糊涂。

三、衬托

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简单地说,就是用甲事物(宾)陪衬乙事物(主)。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取得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一)正衬

以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作陪衬,称正衬。运用衬托的手法,要善于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言彼衬此,以宾衬主,从而更加突出“主”的艺术效果。运用衬托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关于正衬手法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例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有这样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想要表现罗敷之美,但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侧面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衬托了罗敷的美貌。

2.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感知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我们在写作时可以辅以一定的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性格或者事件的意义。例如鲁迅的《故乡》的开头就渲染了深冬阴晦的气氛,描绘出一幅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二)反衬

以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衬托,称反衬。反衬的作用在于使对比的主体显得更加突出,正的愈正,反的愈反,使人印象深刻。关于反衬手法的使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1.以动衬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就是用“噪”来衬托“静”,以“鸣”来

衬托“幽”。在幽深的山林之中,“蝉噪”“鸟鸣”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和谐与深远。

2.以乐景衬哀情

用景物来烘托人物心情,通常会用乐景衬乐情,但有时候为了将感情与景物的差距拉大,我们还可以用乐景来写哀情,以哀景来写乐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头、结尾都有这样一段描写:在不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场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与奥斯维辛曾经是人间地狱形成鲜明映衬,反衬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

酷。

3.人物反衬

作品中要塑造人物形象,除了采用正面描写外,还可以描摹对立面的人物来反衬、突出主人公。比如说《他和她》中就写道,他为了避嫌,不愿意去扶起因为残疾而行动不便摔倒的她,而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却不计前嫌地来帮助他,就是用他的内心狭隘来反衬出她的心灵美好。又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判“我”极端势力的父母对“我”的叔叔的冷漠无情,就用“我”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

四、虚实结合

“虚”是在符合生活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再创造,装作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实”是指写客观存在的事实、实景、实境。

作文可以虚构情节,创造人物。即使在写真人真事的作文中,也可以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对故事的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大胆的描写,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特点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生动,主旨更加突出。需要注意的是,虚构不是凭空捏造,即使是文学作品,也要立足于现实,符合生活的内在逻辑。(一)可以虚写的内容:

1. 回忆中的事(人、景、物)

2.将来的情况

3.可能发生的某些场景;可能产生的某种感受

4.背景、原因的猜测

5.幻觉、梦境、错觉

6.某种人、事、物的象征意义

7.写景色时由实景入虚景

(二)如何虚实结合

1. 插叙回忆

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当中,由眼前的事或爸爸的话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便是由实到虚。《故乡》中回忆“少年闰土”,为的是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形成鲜明对比,由实入虚地突出了故乡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出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社会现实。

2. 联想、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