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久性混凝土开发及成本分析

合集下载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下,不少产业都有了超前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也不断在技术上有不少开发,本文主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特征进行分析,因为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因素较多,下面就从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施工技术,并对高性能混凝土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技术开发前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资源、环境、施工、使用及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面临着来自使用环境条件恶劣、高耐久性要求的更大挑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开发利用,下面就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1、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高性能混凝土是近20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混凝土。

欧洲混凝土协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将(HPC)定义为一种与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土;在日本,将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成为HP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将HPC定义为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

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HPC的理解是不同的。

例如,美国的学者们更注重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而日本学者则重视高工作性。

但它们的基本点是高耐久性,这是符合这方面的知识。

2、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1)耐久性。

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工作性。

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

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3)力学性能。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
1.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在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寿命。 2.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绿色混凝土 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3.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材 料、工艺和技术,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环保性。
▪ 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可持续发展
1.长寿命设计: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长寿命设计,可减少建筑的维护和翻修 频率,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2.废弃物处理:在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更注重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减少了废弃 物的排放,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适应性: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的可 持续性,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 耐久性
1.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氯离子 渗透性等方面,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通过采用低水胶比、掺加矿物掺合料等措施,可以提高混凝 土的耐久性。 3.在混凝土结构中合理使用钢筋锈蚀抑制剂等外加剂,可以进 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力学性能与耐久性
环境适应性
1.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通过采用具有环保功能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可以减少混凝土对环境的影响。 3.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应用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寿命,减少 维修和更换的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过程注重环保,减少对自然 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3.高性能绿色混凝土的应用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C30混凝土成本分析

C30混凝土成本分析

电费
估算
人工为:操作台、外调、内调、过磅 、装车各1人(按每月3000元/人、26 人工及机械台 天、8小时计算、1小时工资成本为 班费 72.11元,单方成本为:0.5元/M³/5 人工资成本)机械台班+设备折旧费 等 单程10公里,12方搅拌车 来回运费 运费 成本40元,按百公里40升计算,今日 柴油价格5.18元/升 税费 4%
估算
估算
土成本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KG/m³) 210 774 1061 180 6.8 175 单价(元/KG) 0.225 0.07 0.05 0.125 2.5 0.0045 金额 47.25 54.18 53.05 22.5 17 0.787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73
8
20
7.31 230.8075
C30混凝土成本分析
材料名称 水泥 细骨料 粗骨料 粉煤灰 外加剂 水 材料要求 天瑞42.5水泥(225元/吨) 机制混合砂(95/m³) 石子 5-20mm(72.2元/m³) (II级粉煤灰+S95级粉煤灰)125元/T约 高效减水剂 郑州约2500元/T 工业用水 4.5元/T 三一重工180型 2*55KW搅拌机 每小 时110度电 每小时理论180M³ 实际 150M³/h 电费分峰值、平时、谷时 故按1元/度计算 配比(C30 2400kg/m³) 1 3.68 5.05 0.86 0.032 0.83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及对造价的影响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及对造价的影响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及对造价的影响摘要:与普通的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水泥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耐久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现如今已经广泛应用在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

本文将对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具体应用以及造价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提出有用建议。

关键词:高性能水泥混凝土;具体应用;造价影响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中,我国的建筑工程迎来了建设高峰,高性能水泥混凝土得以大范围应用,并且有效避免了建筑工程出现剥落和干裂的现象,应用价值十分明显。

所以对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和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一、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一)承压力强混凝土的强度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抗拉性和抗压性,与普通的水泥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承压能力更强,可使道路桥梁工程的承重量提高一倍以上,所以可显著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耐久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带来了有利条件。

(二)耐久性高以道路桥梁工程为例,这些建筑工程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之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通常面临着严峻的老化问题和人为损坏问题,老化多由自然环境造成,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道路桥梁遭受外界重创或酸碱腐蚀,也会促使道路桥梁工程出现断裂、凹陷等问题。

而高性能水泥混凝土因为良好的抗压性和抗腐蚀性,所以可赋予道路桥梁工程更加显著的抵御外界因素的能力,可将自然老化和人为损坏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经济性显著虽然与普通的水泥混凝土相比,虽然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造价成本略高一些,但是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可以减少其他材料的损耗,例如可以适当减少配筋的使用数量;高性能混凝土用料轻薄,使用总量也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还可显著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周期和使用质量;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性能。

二、高性能水泥混凝土的具体应用(一)在应用道路工程中普通的混凝土在水解过程中,外界的酸性气体会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该溶液具有较高碱性,pH值通常大于12,所以具有一定腐蚀性,外部的酸性气体还会沿着混凝土中的裂缝和空隙逐渐向内部渗透,最终导致混凝土开裂变形。

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分析

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分析

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商品混凝土企业影响混凝土成本的诸多因素,通过分析混凝土的成本和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现状,探讨如何节约材料的成本以及提高商品混凝土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成本控制油耗费用支出管理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混凝土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强烈。

产品成本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成本分析,查找企业管理漏洞,为企业领导提供各项成本信息,从而睹塞漏洞降低成本,制定改进措施,做出正确决策。

混凝土的成本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原材料的成本控制,二是公司内部的管理费用控制。

1 产品成本组成的内容①混凝土的主要材料。

②混凝土的辅助材料。

③各项费用支出。

1.1 原材料的成本控制①原材料进厂。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子、石子、水、掺合料、泵送剂及外加剂。

对于各原材料进厂的要求:原材料的进厂要通过公司的检斤房进行检斤。

入厂后的原材料如:水泥、矿粉、粉煤灰要打入到搅拌站下的搅拌仓内,供微机员搅料。

进厂时检斤房开出的检斤单,要在次日早八点交到统计室,统计员进行材料分类统计。

为使月末的成本分析方便,要做好日积月累的工作,要掌握原材料单价的随时变动。

每月定期与原材料的供货商,进行材料供应量的核对,如有差量,及时查找,尽量不要等到材料结算的时候核对,为自己带来不便。

②原材料消耗。

每天早上八点,试验室技术员交班的时候都会按当日生产计划内容和原材料情况下发一个新的配合比调整通知单,调度室在客户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技术要求条件下,进行调度和指挥,搅拌员按调度室的指令及当日的配合比调整通知单进行搅料。

为了了解原材料的消耗情况,统计员要在次日早上取得配合比,根据配合比上各材料的用量,计算出材料的消耗情况。

当然,这种人工计算的误差很大,搅拌时经常出现材料品种供应不足互补调剂的情况,各个商混站都存在这种问题,解决办法是安装一套商混站管理系统软件,采用电脑指挥监控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发展与现状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发展与现状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发展与现状发布时间:2023-02-17T06:48:41.74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9期10月作者:涂巍巍[导读]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为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与寿命,涂巍巍迪亚爱柯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江苏省如皋市 226500摘要: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为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与寿命,人们越发重视施工质量。

土建工程实际建设期间,混凝土作为最常用的建筑原料之一,不断的研究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基于其耐久性、强度、稳定性等优势,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有助于我国土建工程的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本文将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土建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前言:现代高层、跨越海洋、军事等工程结构需求,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断加强,环境条件的恶化、原料开采过度导致生态污染等现实以及资源短缺问题,都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充分利用工业废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渐产生了超高性能混凝土。

这种混凝土比传统混凝土的性能更加强悍,能够满足多种恶劣条件或超高标准的工程建设需求,为推动工程行业的发展,保障工程的安全做出了极大的帮助。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争取早日普及,扩大影响范围。

1.超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1.1增强混凝土的匀质性,减少材料结构缺陷正常的固体材料理论抗压强度约为材料弹性膜量值的0.1-0.2倍之间,但是实际测量却发现,固体材料的抗压强度一般是其弹性膜量值的(0.1-0.2)×10-3倍,差距非常明显。

存在如此差距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材料内部结构存在较多缺陷,因此,为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减少材料结构缺陷,增强材料的匀质性,最大化发挥混凝土的作用。

传统的混凝土完全硬化之前,水泥浆液中的水份将会逐渐靠近亲水性较强的材料分子表层,并逐渐聚集形成一片水膜,相邻的水膜在混凝土完全硬化后,将在结构内部形成微小的裂缝,此时,浆体一旦发生泌水的现象,将会在混凝土集料下方形成水囊,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裂缝。

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卓越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其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性能远远优于传统混凝土。

随着建筑工程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为后续的内容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由法国学者提出,并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展开深入研究。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中已经开始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建筑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为后续的内容铺设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在优势,分析其特点和优势,比较其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探讨其在建筑结构中的性能表现,以及在施工工艺上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可以为建筑工程领域提供更加可靠和持久的材料选择,提高建筑结构的抗压、抗拉和耐久性能,减少维护和修复成本,并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和潜在优势,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该领域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推动建筑工程领域向更加先进、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3 意义和价值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可以大幅提升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其强度高、耐久性好、抗渗渗性强等特点,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稳固可靠,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修复的频率,降低维护成本。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

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和高韧性,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使得建筑结构更为轻便灵活,同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在地震等极端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技术0 引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主要指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流动性等多方面的优越性能。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可提高同截面混凝土结构承载力,降低结构物自重,优化结构设计,延长建筑实用寿命等显著优势,在国内外超高层、大跨径实体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

在我国,为进一步普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加强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套的特性介绍和施工技术研究力度。

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随着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复杂,科学技术的应用更加重要,对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强度等级、防水等级、耐久性要求也是相应提高,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恰好满足了上述需求,其优点是普通混凝土无法比拟的。

1.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建设工程中对混凝土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整个建筑结构施工中最为基础的技术要求。

并且在具体的施工当中因为工程结构的不同,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也是不同的。

然而,对所有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承载力。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不但有减小断面面积的特性,并且还能够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因此,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因为其强度比较高以及弹性模量很好,能够将纵向受力结构的截面尺寸减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实际应用面积,有效地应用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且还能够将建筑物的自重降低。

在进行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能够减小对混凝土材料的使用,确保加快工程进度,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1.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长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物质与普通混凝土大不一样,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在恶劣的天气下,防水、防冻、抗裂和耐磨等性能无形中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增加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1.3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混凝土的物理特性发生了内部变化,在硬化的不同时期会发生微弱的变化,早期和后期的微弱变化就会对环境产生利好的影响,能够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耐久性混凝土的开发及成本分析【摘要】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受到海水侵蚀的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开发高耐久性混凝土。

试验显示,通过降低水胶比、掺入大掺量的矿物掺和料以及使用阻锈剂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矿粉比粉煤灰更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耐久性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矿物掺和料;阻锈剂1.研究背景与目的长期受到海水或盐雾侵蚀的混凝土结构,氯离子通过混凝土的宏观、微观缺陷,渗入到混凝土中并达到钢筋表面。

由于氯离子的导电作用和阳极去极化作用,形成腐蚀电流,降低混凝土碱度,破坏钝化膜,使其丧失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从而引起钢筋锈蚀,削减其有效断面,并引起膨胀,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结构的破坏。

针对厦门地区,混凝土结构服役环境较为恶劣,常受多种破坏因素的交互作用。

除考虑海水条件的腐蚀外,必须承受台风、海浪、潮汐及海流的强烈作用,与内陆工程相比,其耐久性问题更为突出。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材料不当或劣化,导致工程耐久性破坏,使得工程的服役寿命缩短一半以上,所造成的损失是整个工程投资的3~5倍。

因此,要实现混凝土的高耐久性,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工程所处环境设计使用合适的原材料,按耐久性指标设计出合理的混凝土。

本文主要从水胶比、阻锈剂、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及矿物掺和料的单掺、复掺角度研究了耐久性混凝土。

2.耐久性混凝土设计的基本要求2.1混凝土所处环境分类及环境作用等级混凝土结构及其构件的耐久性,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年限和不同的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进行设计。

同一结构中的不同构件或同一构件中的不同部位由于所处的局部环境条件有异,应予以分别对待。

2.2 配置耐久性混凝土的一般原则不同环境作用等级和不同使用年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最低用量宜满足表1的规定。

氯盐环境下应严格限制原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水等)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量,各种原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尽可能低。

新拌混凝土硬化后,实测混凝土中的水溶氯离子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不应超过胶凝材料重的0.1%,对于预应力混凝土不应超过胶凝材料重的0.06%。

氯盐环境下重要的配筋混凝土工程,宜在设计中提出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的指标,作为混凝土耐久性质量的一种控制标准。

这一指标可用非稳态氯离子快速电迁移试验方法测得的氯离子扩散系数drcm值表示,或用astm-1202快速试验方法测得的电量表示,并宜符合表2所示的要求。

3.试验材料与方法3.1高耐久性混凝土试验材料选用原则不论是高耐久性混凝土,还是普通混凝土都使用水泥、水、砂、石原材料,但高耐久性混凝土必须使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原材料对于普通混凝土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高耐久性混凝土就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高耐久性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又和普通混凝土有所不同。

3.1.1 水泥配置耐久混凝土的硅酸盐类水泥一般应为品质稳定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为42.5。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宜与矿物掺和料一起使用。

对于严重环境作用(d级或高于d级)下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与大掺量矿物掺和料一起配置或采用专用水泥。

为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c3a含量不宜超过8%(海水中10%),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5%。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c2s 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

硫铝酸盐和铁铝酸盐水泥的抗化学腐蚀能力要高于硅酸盐水泥,除气温较高的地区外,也可针对具体环境特点选用。

3.1.2 矿物掺和料配置耐久性混凝土所用的矿物掺和料可为粉煤灰、磨细高炉水淬矿渣、硅灰、沸石岩粉、石灰石粉、天然火山灰等材料。

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源均匀、来源固定。

掺和料的掺量应根据设计对混凝土各龄期强度、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以及施工条件和工程特点(如环境气温、混凝土拌合物温度、构件尺寸等)而定。

3.1.2.1 粉煤灰混凝土的粉煤灰掺和料应来自燃煤工艺先进的电厂。

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尽可能低(不宜大于5%,对预应力混凝土和引气混凝土小于3%);三氧化硫含量≤3%;需水量比宜不大于105%。

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掺量应不少于胶凝材料总量的20%,当掺量达30%以上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2,并应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小,优质粉煤灰的最大掺量可到胶凝材料总量的50%甚至更多。

3.1.2.2 磨细矿渣磨细高炉矿渣的比表面积不宜小于350m3/kg,但过细的磨细矿渣也不利于控制混凝土水化升温和防裂,一般不宜大于450m2/kg。

对于硫酸盐腐蚀环境,特别是高温下的硫酸盐腐蚀环境和海水环境,宜将大掺量矿渣作为胶凝材料的必需组分,矿渣的最大掺量在低水胶比的混凝土中可达胶凝料总量的90%;磨细矿渣的需水量比不宜大于105%,烧失量不大于1%。

3.1.3 骨料配置耐久性混凝土的骨料应满足以下要求:(1)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粗骨料的松散堆积密度一般应大于1500kg/m3,对较致密石子如石灰岩大于1600kg/m3,即空隙率约不超过40%;对不同细度模数的砂子,控制4.75mm、0.6mm和0.15mm筛的累筛余量分别为0~5%、40%~70%和≥95%)。

粗骨料的压碎值指标不大于7%,吸水率不大于2%,针、片状颗粒不宜超过5%;(2)在氯盐环境作用(d级或d级以上)下,不宜采用抗渗透性较差的岩质如某些花岗岩、砂岩等作为粗细骨料;(3)当结构所处环境的季节温差或日夜温差变化剧烈时,宜采用线膨胀系数较小的粗骨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4)在严重环境作用下,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比值,在氯盐和其他化学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1/2,在冻融环境下不应大于2/3;(5)重要的配筋混凝土工程应严禁使用海砂。

3.1.4 外加剂配置耐久性混凝土所用的化学外加剂应符合如下要求:(1)各种外加剂应有厂商提供的推荐掺量与相应减水率、主要成分(包括复配成分)的化学名称、氯离子含量、水溶性钠盐含量、含碱量以及施工中必要的注意事项如超量或欠量使用时的有害影响、掺和方法和成功使用的证明等;(2)各种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重的0.02%,高效减水剂中的硫酸钠含量不宜大于减水剂干重的15%;(3)氯化钙不能作为混凝土的外加剂使用,如用作冬季施工的抗冻剂等;(4)各种阻锈剂的长期有效性需经检验,一般不能使用亚硝酸钠类阻锈剂。

3.1.5 水混凝土的拌和用水,应符合jgj63-89《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规定。

3.2 试验材料性能3.2.1 水泥实验研究选用了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建福水泥厂生产的建福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测定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详见表3。

3.2.2 矿物掺和料试验用粉煤灰为后石电厂益材i级粉煤灰,物理性能见表4;试验用矿粉为厦门市禾强建材有限公司的s95级矿粉,物理性能见表5。

3.2.3 粗集料试验选用粒径5—25mm连续级配的碎石,具体物理性能见表6,筛分的级配曲线见图1。

3.2.4 细集料本实验选用河砂的具体物理性能见表7,筛分的级配曲线见图2。

3.2.5 外加剂试验用的外加剂有以下品种:(1)福建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point-s(8-10)、point-s(16-18)聚羧酸系缓凝高效减水剂;(2)阻锈剂。

3.3 试验方法混凝土工作性和含气量试验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进行测试。

混凝土抗压强度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进行测试。

混凝土抗压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混凝土抗cl-渗透试验采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 01-2004)中推荐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快速测定的rcm 法。

4.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与性能研究低水胶比、大掺量矿物掺和料和使用高性能外加剂是耐久性混凝土设计的特点。

低水胶比能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并细化孔径,通过混凝土的低渗透性来保证其耐久性;优质矿物掺合料掺入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增进后期强度,提高抗腐蚀能力。

改善水泥基材的化学组成,是实现混凝土高性能的重要组成材料之一。

矿物掺合料加入新拌混凝土中,填充水泥颗粒间的空隙,起“微集料”的作用,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减少泌水和离析现象,改善其粘聚性、稳定性,提高水泥浆和集料界面密实程度;另外,由于矿物掺合料的水化历程不同,按照其不同反应特点设计胶凝材料的组分,能够利用各自的固有特性优势互补,产生超叠加效应,可有效调节水泥的水化过程,优化水泥石结构,提高水泥石的密实性,强化混凝土的界面过渡,降低水化热,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主要从水胶比、矿物掺和料的掺量、阻锈剂的使用等角度提出相关配合比(如表8所示),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耐久性检测结果及成本如表9所示。

从表9中看出矿物掺和料可以有效改善新拌混凝土性能,主要是粉煤灰和矿粉都是一种玻璃体,并且都具有一定减水效果,对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有益。

从力学性能来看,随着矿物掺和料掺量的提高,早期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矿物掺和料掺量相同时,矿粉掺量比例越大,强度表现为越高。

4.1 水胶比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表9中相关rcm 的数据作图3。

从图3可以看出,通过降低水胶比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与基准普通混凝土相比,水胶比为0.33时,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在龄期35d左右下降了42%;在龄期62d左右下降了50%。

因为低水胶比能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并细化孔径,提高其抗渗透性能。

4.2 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采用大掺量的矿物掺和料是配置耐久性混凝土的一种有效途径,分析表9中相关rcm的数据作图4。

从图4看出,通过大掺量矿物掺和料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与基准普通混凝土相比,矿物掺和料掺量为60%时,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在龄期35d左右下降了25.2%;在龄期62d 左右下降了52.6%。

粉煤灰和矿粉的细度较细,起“微集料”的效应,能有效填充水泥颗粒间及水泥与骨料的空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粉煤灰和矿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孔的几何形状,使得渗透通道弯曲,增大扩散阻力;矿物掺合料的水化历程不同,其“二次水化”产物也可进一步填充有害缺陷,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且可以降低水化热、降低混凝土早期温升,预防温度裂缝。

4.3 矿物掺合料的复掺比例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分析表9中相关的rcm数据作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