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到第十五章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选)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选)1992年6月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设,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P185)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是:(P187)

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

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P188)

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P189)

答:公有制是指全体社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经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

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8、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P190)

答:性质: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

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

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都可以大胆利用。

9.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10.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涵义(P192)

答: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给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

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者不得食。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P192)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前提条件和根本原因)

一、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决定的。

二、当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时,劳动

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民还不能做到不计报酬地位

社会提供劳动,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

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5、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P195)

答: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以劳动者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6、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时必须要注意的两个问题(P195)

答: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①、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福,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

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之间与体力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距,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城市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