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民族期末考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民族期末考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民族期末考复习知识点
一、56个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
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
3、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大杂居、小聚居。
(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三歌会藏族——晒佛节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汉族——赛龙舟朝鲜族——跳跳板苗族侗族——芦笙节。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温习资料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温习资料新人教版第三节民族【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明白我国民族数量、组成和民族文化。
2运用中国民族散布图说出我国民族散布特点。
3通过阅读利用地理图表,培育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4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现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重点难点】我国民族散布、组成和民族文化【自主探讨】()在我国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
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个,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实行,设立自治机关,成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重点难点都在那个地址探讨2:阅读图119,完成以下问题:(1)说说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的要紧散布地域;(2)找出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指出其中个民族大致散布的位置。
汉族遍及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要紧散布在、、地域。
民散布具有的特点。
(懂了,不等于会了)A、我国人口的散布是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B、因为诞生率高,目前我国每一年新增大量人口、我国民族散布的特点是“小散居、大聚居、交织混居”D、我国少数民族要紧散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域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达到137亿。
回答8~9题。
八、这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大约占849%。
少数民族要紧散布在我国的()A、东部地域B、中部地域、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域D、西部地域九、这次人口普查说明,大陆31个省(区、市)XX年到XX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加7390万人,较1990到XX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加减少了约600万人,这说明()A、人口大量迁移到了国外B、我国人口自然增加率显现负增加、人口死亡率升高D、我国打算生育的大体国策取得了较好的执行0、小明在班上做了一次民族成份的调查,他发觉班上有五名同窗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那个调查印证了我国民族散布的特点是A、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分区独立居住B、少数民族要紧散布在东部地域、大散居,小聚居,交织混居D、汉族要紧散布在西南、西北等边疆地域一、我国少数民族要紧散布在___________地域;汉族人口遍及___________;各民族和睦相处,交织散布形成了_________的散布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3节《民族》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讲解
4.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图1-3-2)中,属于少数 民族自治区的是( A )
根据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可以判断出:A是内蒙古自 治区,B是黑龙江省,C是甘肃省,D是云南省;
5.[中考·锦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
B.汉族——端午节、赛龙舟 日,开斋节是回族的传统
C.彝族——火把节、手鼓舞
节日,赛龙舟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
D.白族——那达慕大会、斗牛 重要活动内容;
[中考·绵阳]我国某地区校园地理室由土家族和苗族文化、
黔东北地域文化、地理学与生活、地理学风采展示等板块
构成;据此完成4~5题;
4.该校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B )
1.[中考·庆阳]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 2019年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若按民族人口数分配 参赛名额,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A ) A.壮族 B.汉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本题考查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壮族是我国人口 最多的少数民族;
2.欣赏少数民族舞蹈,领略维吾尔族风情,应该前往 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由图先识别省级行政区域;①是浙江省,②是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③是山东省,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再进行判断;
3.[中考·云南]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下列搭配正确的组是( B )
“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
A.蒙古族——开斋节、摔跤
娱乐、游戏的意思,那达 慕大会是蒙古族的盛大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民族
重点题型讲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民族1.民族含义与特征(1)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2.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重点)(1)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
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措施: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内因);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外因);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外因)。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 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民族知识点1: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
(1)语言和文字:大多数民族有民族语言,有些民族有民族文字。
【注】繁体中文,现主要通用于港、澳、台地区。
(2)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和关注。
乐器举例重大节日或传统活动举例)其他区少数民族的乐器(5)部分民族的特色建筑知识点2:民族分布特点1.民族分布①大杂居:大杂居指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分散在全国各地,汇合居住。
②小聚居:小聚居指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边疆地区,且同一民族主要聚居在同一地区。
③交错居住:交错居住指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行政区域。
各少数民族在自治区域内行使自治权。
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4)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
(5)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贯彻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个民族对国家统一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安定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民族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民族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民族民族是指在地理范围内有着相同语言、宗教、文化和历史等特征并形成了一定联合力量的人群。
地球上有着众多的民族群体,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民族的划分方法1. 文化划分法文化划分法是按照民族的文化因素进行划分,比如语言、宗教、习俗等划分,是民族划分的主要方法之一。
2. 生物学划分法生物学划分法是按照民族的遗传特征和人种分类进行划分,该方法不同于文化划分法,更加关注人类生物学基础。
3. 政治划分法政治划分法是基于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系统和国界划分民族。
二、世界主要民族1. 汉族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和台湾地区。
汉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民族。
阿拉伯人以沙漠气候、骆驼等特色为代表,其语言阿拉伯语也是伊斯兰教重要的宗教语言之一。
3. 印度人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南亚次大陆和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民族。
印度人分布广泛,有着丰富的语言、宗教和文化。
4. 美洲印第安人美洲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北美和南美地区,是美洲的原住民。
这个民族群体拥有着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但由于殖民和现代化的影响,部分群体面临文化和生存危机。
三、民族地理的意义1. 民族的区域性差异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2. 民族的地理特征对文化传承、扶持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3. 民族地理信息对国家的政治、外交决策和区域合作有深刻影响。
四、结语民族地理对于地理研究和人类文明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各个民族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和谐与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资料拓展新版新人教版121
第一章第三节民族龙舞:汉族的传统舞蹈龙舞是中国汉族民间舞蹈。
因舞蹈者持传说中的龙形道具而得名。
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地方称之为“龙灯舞”。
龙舞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如广东、浙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及山西等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初一拜年、十五闹“红火”、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时表演,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民间艺术,这种传统的艺术节目,大都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龙舞中的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是龙的主体。
在制作这种表演的龙时,用竹篾或者铁丝为架子,外面抹上纸或者是布,龙身的节与节之间,用布缝成筒状连接,然后彩绘其形。
龙身、龙头、龙尾制成后,在龙身的每节中部插置蜡梗,下部安置木柄,供表演的人用手抓握。
龙舞在开始表演时,由许多人每人各举一节木柄,左右挥舞,使龙体在空中悠悠蠕动。
夜晚舞龙时,要点燃龙体内的蜡烛,辅以彩灯、莲花灯等各式花灯,同时施放烟火、爆竹,造成一定声势,吸引观众,使龙舞呈现出不同凡响的风采来。
“龙舞”,其造型制作与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流传较为广泛的有:龙灯。
又称火龙、金龙。
用竹篾和绸布扎成龙头、龙身(3~10节)和龙尾,彩绘龙鳞,每节龙身中都装有烛灯。
起舞时,一人手持彩灯(象征宝珠)在前领舞,其他多人持龙头、龙身和龙尾下的木柄随舞,表演“二龙戏珠”“金龙盘玉柱”等。
龙灯多在节庆之夜舞弄,以锣鼓、唢呐伴奏,同时燃放烟花爆竹,蔚为壮观热闹。
草龙。
亦称“香火龙”,用稻草、青藤扎成龙形,上面插满点燃的线香,夏夜舞耍时,流星闪烁,引来飞虫追逐,舞毕将草龙急插于水塘内把小虫淹死,娱乐之余还能除虫,因此舞草龙又有防虫的含义。
南方农民在夏历五六月间,用柳条、青藤、稻草等扎成龙形。
龙身上插满香火,傍晚以后在田间场院舞弄,看起来星火点点、香烟缭绕。
过去多在闹虫灾或干旱时的祭祀活动中舞弄,有驱虫、祈雨之意。
此外还有些龙身不相联结的龙舞,如流行于浙江一带的百叶龙,是由几十盏甚至上百盏荷花灯、荷叶灯、蝴蝶灯穿插串连而成,大荷花灯作龙头,蝴蝶灯当龙尾,来回穿梭游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民族
民族含义与特征
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我国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①原因:A、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
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B、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
②具体表现: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族团结原则: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①民族团结俄而重要性: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②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①原因: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B、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各民族个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措施: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关键靠各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B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支持帮助,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c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
三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
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意义:实行区域民族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