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4.程序性知识的亚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教育心理学 第06章 知识学习
第六章知识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分类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对信息的表征。
按照知识所表征的信息类型及表征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描述或者识别客体、事件和观念的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能够执行某些身体或心理活动的程序性知识。
(一)陈述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的含义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也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例如,“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0'’,“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等都属于这一类知识。
2.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和表征方式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组块。
安德森提出3种不同类型的组块: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每一种组块储存不同类型的信息。
组块类型的多样化意味着陈述性知识能用不同方式来表征不同类型的信息①。
[美]托马斯·费兹科,约翰·麦克卢尔.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吴庆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9 -70.①时间序列储存的是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的知觉。
例如,音阶上的音符可在记忆中被表征为一系列声音和停顿的特定次序,由此产生一组旋律;一首诗在记忆中可被表征为若干词的次序。
如果某个经验的重要特征是次序或顺序,那么这类经验或信息就很可能以时间序列的形式被表征。
表象是表征物体物理特征和空间结构的信息组块。
表象与视知觉紧密联系,如果某项经验的重要特征是空间关系或物理特征,那么这项经验往往会被贮存为表象。
例如,在头脑中想象某件衣服在衣柜中的挂放位置;附近的建设银行在什么位置。
表象能够蕴涵丰富的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形成心理表象来理解和记忆复杂的信息。
命题是表征观念及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组块,是一种基于语言的表征。
命题是在对经验作出解释的基础上对经验所含意义的存储,这使得个体在加工信息时可以剔除一些无意义的信息,从而获得更为紧凑的记忆单元。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选题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概念C.推理D.比较2.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叫做()。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命题学习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称为()。
A.比较B.概括C.变式D.抽象5.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学习6.儿童经过教师传授,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让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
A.注意B.感觉登记C.复述D.组块8.对“圆是一动点绕一定点等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9.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10.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属于()。
A.上位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命题学习和概括学习B.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12.“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属于()。
A.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13."1/3+2/5“属于()。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感知14.小学生在学习“白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属于()。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六章__知识的学习选择题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 B.关键特征 C.主观表征 D.内在规律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1.()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类型(一)知识的含义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三)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由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知识可以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四)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个体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教育心理学 第6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命题网络是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 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例:“尼克松曾将一辆漂亮的凯迪拉克车赠予 前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 这一句子包含三个命题: (1)尼克松赠予勃列日涅夫一辆凯迪拉克车; (2)这辆凯迪拉克车是漂亮的; (3)勃列日涅夫曾是苏联的领袖。
表征这一句子的命题网络:
赠予
关 系 时间 主体
2.知识的巩固(概括)
知识的巩固指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持久的记忆。包 括教材的识记与教材的保持两个环节。
3.知识的应用(具体化)
学生在领会教材基础上,依据所习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 的过程,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二、广义知识观对学习阶段的划分
1. 新知识习得 阶段 2. 知识巩固与 转化阶段 通过复述和 精加工,命 题网络重建 和改组 3. 知识迁移与 应用阶段
JPKC
注 意 与 预 期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命 题 进 入 命 题 网 络
陈述性知识提 取,回答“是 什么”的问题
智慧技能:应用习 得的概念规则,对 外办事 认知策略:应用习 得的概念规则,对 内调控
通过变式练 习,命题转 化为产生式 系统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理论的启示
1、学科性质与学习和教学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类型
JPKC
二、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对知识学习过程的解释 三、安德森的激活论对知识学习过程的解释 四、影响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一、陈述性知识的类型 (一)布卢姆的分类
1.事实性知识
术语知识 具体事实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 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 法的知识 具体学科的技术和算 法的知识 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 序的标准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 第6章 学习的概述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一 学习的含义 二 学习的作用 三 学习的分类 四 学习科学
一、学习的含义Hale Waihona Puke 学习的含义学习的定义
➢ 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比较持久 改变的过程或结果,也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 用的过程。
➢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 ➢ 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 基于经验的过程
深度学习与传统课堂实践的对比
深度学习
传统课堂实践
(来自认知科学的发现)
(教授主义)
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将新的概念与先 学习者将课程材料看作是与他们无关
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
的内容。
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将他们的知识整 学习者将课程材料看作是没有连贯性
合到相互联系的概念系统之中。
的知识片段。
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寻找共同规律和 学习者记忆事实并执行程序,但不理
萨沙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了100道心算题,尽管筋疲力尽,但他 又继续做了另外100道相同类型的题。这次花的时间比第一次 花的时间更长。 马立下定决心要在竞赛游戏中赢取10万元,所以他很努力地计 算每一道题目。
二、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作用
➢ 学习是有机体与其生存 环境保持平衡的必要条 件。
学习的作用
理解,以及学习过程。
以及他们自身的学习策略。
学习科学
学习科学的基本假设 ➢ 专家具有深度的概念性知识。 ➢ 学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 ➢ 学校必须创设有效的学习坏境。 ➢ 先前知识是关键。 ➢ 反思对于发展深度概念性知识很必要。
THANK YOU
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 综合性学习 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的过程。 ➢ 象征性学习 思维水平的学习,人类特有。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
这是【 B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
”,这种知识属于【 C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的例子是)【 B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好处: ①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②利于记忆的保持。 ③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 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⑤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间 隙。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学习的准备性: 激进的观点:“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 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 编排教材的最佳方式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 呈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 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 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
答案。
• 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 原理原则。
• “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
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
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 是科学家通过努力于尖端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 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
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
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
•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 后期及其以后的年代。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人关于现实世界 的内在的编码系统(coding-system),是一系列相 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 • 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籍以加 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 人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 借助已有的类别来感知、处理外来信息,并基于外 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 • 学习在于超越所给的信息。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六章知识的学习+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2)知识直观和知识的概括。
(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4)遗忘的理论解释.(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考纲链接1.知识的含义。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等。
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4.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7.知识直观.(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⑧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教育心理学 第6部分:知识的学习 题库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教育心理学第六部分:知识的学习题库1、单选题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_____A: 实物直观B: 模象直观C: 语言直观D: 虚拟直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题干中教师的做法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是模象直观。
2、单选题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
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_____A: 下位学习B: 上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符号学习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下位学习概念的考查。
3、单选题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_____A: 短时记忆B: 长时记忆C: 感觉记忆D: 永久记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刺激消失之后,感觉的信息能够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在0.25~2秒之间。
4、单选题闭卷考试是,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_____A: 识记B: 保持C: 再认D: 回忆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回忆。
5、单选题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分别为_____。
A: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B: 命题和命题网络C: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命题和命题网络D: 命题和命题网络、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思维》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六章思维知识点汇总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思维概括性是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反映,而感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多选、简答)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在脑海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一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三)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把事物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多选、简答)(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单选/多选/填空)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
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借助手指这种思维活动。
2.具体形象思维。
是运用已有表象产生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
如:在头脑中用3个苹果加4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判断生产、生活中问题的思维。
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的种类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有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符号意义。
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
2.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归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1)归属学习也叫累属学习,根据归属方向,归属学习又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
(2)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之间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也不能产生总括关系。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科学知识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知识学习的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第二节知识的理解一、知识理解的概念理解是个体逐步了解事物的各种关系、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知识理解的标志有: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即能把握知识的实质,确定知识的深层结构,从而可以在改变表层结构的前提下,仍能用新的表层结构来表达同一个深层结构;2.能根据理解知道如何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即能正确的执行动作。
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当前的情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的理解是通过外界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二、建构主义对理解的生成过程的解释。
(二)维特罗克对理解过程的分析。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意义的生成事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按照维特罗克的模式,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这一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理解的生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环节:(1)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他们会影响个体的知觉和注意倾向,会影响到个体以某种方式来加工新信息的倾向,首先把这些内容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一、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熟练的标志。
答:A学习者意识调控减弱B能利用细微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C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D动作自动化E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A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C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3、简述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简述运用遗忘规律保持知识的方法。
答:A深度加工材料B过度学习C合理复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5、什么是上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要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是,便会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例如,儿童在熟悉了鸟、鱼、野兽、昆虫等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动物”这一上位概念。
6、什么是并列结合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时产生的知识学习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7、什么是下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概念之下,这个过程就是下位学习。
8、简述实际教学中教材直观的类型。
答: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9、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第一,技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011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 学习新信息对己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__________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2.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__________秒钟A.5B.20-30C.60D.120 ()3.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__________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4. 由于反映程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__________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5.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辩题学习()6. 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__________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7.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8.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__________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9.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__________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10.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__________组块A.6±2B.6±12C.7±1D.7±2 ()11. 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一下哪一种记忆术__________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12.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__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 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构学习()14.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符合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15. 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16. 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概述
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保持
⼀知识学习概述(P84-88)
1、知识:
• 定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类型:
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
2、知识学习
类型: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过程:
知识获得
知识保持
知识提取
作⽤:时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的重要前提(三点P88)
⼆、知识的获得
知识学习的第⼀个阶段
条件:
1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
2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充分的思维加⼯:
知识直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直观
(如可提⾼知识直观的效果P91-93)
知识概括: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如可有效进⾏知识概括P94-97)
三、知识的保持
记忆系统
贮存时间容量信息来源信息处理
瞬时记忆:0.25-2秒⼤刺激注意-短记
未注意-消失
短时记忆:5秒-2分钟7+2组块感觉记忆复述-长记(直接记忆)不复述-消失
长时记忆
(⼯作记忆)解决问题
长时记忆:1分钟⼀终⽣⽆限度短时记忆遗忘
瞬时记忆提取
知识遗忘
1、遗忘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99)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2、遗忘理论(P100-101)-----遗忘原因
痕迹衰退说(最古⽼亚⾥⼠多德、桑代克)
⼲扰说(占统治地位)
同化说(奥苏伯尔)
动机说(弗洛伊德)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 如何运⽤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P101-104)。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知识的保持_毙考题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知识的保持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1、瞬时记忆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 2秒)。
2、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1) 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
其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 2个组块。
如果信息得到及时复述,则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久保存;否则会很快消失;2) 一是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2、长时记忆1)概念: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
从1 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其信息的来源大部份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但也有由于印象深亥而一次获得的。
信息贮存方式是有组织的信息系统。
2)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统一的记忆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记忆种类。
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瞬时记忆、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没有瞬时记忆的登记、短时记忆的加工,信息就不可能长时间贮存在头脑中。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1、遗忘及其进程对此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早进行了系统的研发。
为了对结果进行数量分析,并排除过去经验的干扰,他采用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艾宾浩斯采取重学法,又称节省法)来检验记忆的效果。
其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曲线,这就是百余年来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学习PPT课件
2021/3/9
授课:XXX
14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三个阶段)
JPKC
❖ 知识获得(同化) ❖ 知识保持 ❖ 知识提取(应用) ❖【填空题】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知识获得、知
识保持和__________三个阶段。
上述定义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定义,无疑是对的,但比较 抽象。 定义:知识是指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及其意义。
2021/3/9
授课:XXX
4
(二)知识分类
JPKC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分
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分
感性知识
知识 理性知识
知识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安德森
心智技能 认知策略
加涅
2021/3/9
(2)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也叫操作性知识,是 指难以用语言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其 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回答“怎么做”之类的问题。 加涅将其分为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 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 加工外在的信息 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进行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 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JPKC
1.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就是掌握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 代表的意义。
词汇学习——汉字、英语单词学习
符号学习 非语言符号学习——实物、图像、图表、图形学习
2021/3/9
事实性知识学习——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习, 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学习。
授课:XXX
9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考试大纲解读: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重难点提示:1、知识的类型.2、知识学习的类型。
3、三种知识直观的类型。
4、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重点内容归纳: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由认知心理学家。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知识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7、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8、知识直观: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简答
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象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模象直观的优点:首先,模象直观知识的方法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
其次,它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
正因为模象直观具有这些独特的优点,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模象直观的缺点: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模象不真实、全面和亲切,而非实际事物本身,与具体实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克服其缺点应采取的措施:一方面应注意将模象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
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答案要点](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理性概括
理性概括: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答案要点](1)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记忆术有:寻找记忆材料的规律,做一定的归类和整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将零散的材料用一定的方法串联起来,展开想象等。
(3)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的过去的知识经验。
(4)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首先及时复习。
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其次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再次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最后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感性概括
[参考答案]感性概括(直觉概括):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感性概括形式上是抽象的,从外延上,它涉及一类事物而非个别事物。
内容上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只是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一种知觉水平的概括。
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答案要点]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1)强度律。
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
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2)差异律。
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
(3)活动律。
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4)组合律。
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在运用变式时,常常发生什么错误?
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下列两类错误,必须注意预防。
一类常见的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另一类常见错误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
直观
直观: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2004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时间各是多少?
【解析】(1)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为0.25~2秒。
(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5秒到2分钟。
(3)长时记忆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简述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参考答案]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遗忘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论:(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遗忘随时间的推移而自动发生。
(2)干扰说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3)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4)动机说认为遗忘是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参考答案]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
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
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
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参考答案](1)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2)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有人在利用记忆术帮助记忆外语单词的研究中创设了“关键词方法”,即在记忆外语单词时先在本族语言中找一个读音与外语类似,且能产生有趣联想的词。
(3)进行组块化编码。
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例如,一列数字185119211839,可将其组块化为1851,1921,1839,把它看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年代,就容易记住了。
(4)适当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指在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会引起厌倦、疲劳等无效劳动。
(5)合理进行复习。
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如学习外语单词时一次学习数量不宜太多,最好是每次课都分散学习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单词学习之间的干扰。
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如在教学语文时,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
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倒摄抑制: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