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其局限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辉煌灿烂,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天文数理。2. 衣食住行。3.

中华奇技。4.金戈铁马。5.翰墨华章。

天文数理主要表现在1天文:a.在天像记录方面:在夏商周时代人们就有日食和月食的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关于流星雨和哈雷彗星的记载,这一记

载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秦时期由最早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宋朝时有超新星

爆发的记载。B.在观测工具方面:隋唐五代时期发明了浑仪,元朝时郭守敬造

了登封古观象台还发明了简仪。C.在历书方面,汉武帝时期遍布了太初历,隋

唐五代时期一行制作了大衍历,元朝时郭守敬编撰了授时历,这是中国更多最

精密的一半传统历书。科技方面有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手工业专著,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2地理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介绍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的专著《南方草木状》;郦道元写了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专著《水经》;元朝时《救荒本草》《徐霞客游记》

涉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城聚部落,民族

风俗等诸多方面;还有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3数学:夏商周时期发现

了勾股定理:秦汉时期《七章算术》,魏晋时期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

4 物理方面春秋时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声波学方面出现了曾侯乙编钟。

衣食住行方面主要体现在1,纺织:春秋时期斜织机,汉朝有手摇纺车,宋

朝有提花织机。2农业方面:a。耕作技术秦汉时期有代田法,区田法;明朝有桑基鱼塘。B.在农具发展方面,先后出现了直辕犁,耧车,耙,曲辕犁;c.在

历代农书方面,魏晋时期有齐民要术,明清时期有《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3饮食多种多样,引进了许多外来品种4水利:灌溉工程有郑国渠(春秋)龙首

渠(秦汉),坎儿井(清);人工运河有邗沟、鸿沟(春秋),灵渠(秦汉),隋唐大运河(隋唐),京杭大运河(元)等5.建筑方面有许多宏伟工程,出现

形式多样的建筑,并有《营造法式》(宋)和《工程做法》(清)两步建筑规

范著作。6 城市: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并且为现代城市格局奠

定了基础。7交通》交通工具不断发展,从轿子,马车到船,形式越来越多样,并且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8医药方面有许多著名医者,如扁鹊(春秋战国)

发明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秦汉时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的《伤寒

杂病论》,他被称为医圣。隋唐五代是的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元时的金

元四家;明时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疗方法上有针灸,并发明了人痘

接种的预防保健方法。

中华奇技方面主要体现在作陶,制瓷,漆,青铜,冶金,金玉,机具等方面。

1.先后出现了陶俑,釉俑(秦汉),唐三彩(隋唐五代),辽三彩(宋),紫

砂(明)。2.漆的运用越来越广。3.开采冶炼和铸造工艺不断发展,装饰技法

也不断发展。4.金属冶铸技术不断提高,提高热效方法也不断改进明朝时活塞

风箱和焦炭炼铁法提高了炼铁质量。锻炼钢铁发明了百炼钢和灌钢技术。5.金

的不断冶炼开采,使金具也不断普及,款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6.自动机械和

度量衡器也不断改进和发展。

金戈铁马主要体现在武器装备由青铜长兵器逐渐过渡到铁制兵器,远射武器有弓箭,弩,诸葛连弩,床弩等;火药武器有梨花枪、突火枪(宋),明代火

箭(明)等。城垣攻防方面城防设施和攻城器械不断发展,修筑了长城。

翰墨华章主要体现在书写工具、印刷工艺、人物著作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而几个方面:1.笔墨纸砚的出现及发展;2.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活字印刷的发展。

3.出现许多永垂不朽的名人和名著具体包括医药,农业,建筑,地理,军事,

天文日历等多方面。

中国古代科技异常发达,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没有首先在中国产生?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外环境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体

现在1.小农经济及封建的政治、经济环境限制了科技的发展:古代中国是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重本轻末”政策,力求“足食足兵”,对商人和工业采取轻视态度。在儒家文化中,虽然提到了

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但又认定物质生产、商品交换及与此相关的技能、学术,乃是“小人”才从事的“末业”“小道”。“君子之学”根本不包括农、工、

商等实际技艺。所谓“一天人”即天人合一,不是把天地自然视作认知的对象,而是扩大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掩盖了人与自然界的分立和斗争,这就不能激起

人们对科技的热情追求。这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及强大的一以贯之的封建伦

理专制统治,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结构。一方面人们习

惯了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早出晚归”,形成了安贫乐道、缺乏进取的社

会心理;另一方面人们在强大的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下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

科学著作和科学发明被斥为异端邪说而加以拒绝。这与西方封建社会,国王的

王权和宗教教权激烈争夺,形成了欧洲多中心状态的社会结构完全不同。近代

科技在欧洲激烈竞争的社会结构中孕育起来,而在中国则越来越沉落。

二、科学技术的致用性和依附性

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中的求真精神相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却有着强烈的

致用性。具有求真精神的近代科学,要求科学家必须牢牢立足于观察实验的经

验事实基础上,摆脱一切来自主观世界的阻力和干扰,一往无前地去探索和发

现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自然规律;而具有强烈实用特征的中国古代科

学技术,则因受外界的影响,而成为道德伦理和权势的附属物。

各种似与现实人生无关的自然知识或抽象理论就受到漠视,任何学问只有

落实到社会、道德层面才有价值。出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古代科技有着

明显的政治化的实用倾向。最典型地体现在天文学、数学上。古天文学是中国

古代社会的官方科学,几乎每个朝代都设有司管天文的官僚机构。

科学的发展,固然需要讲求致用。正因有社会生产的要求和实用,才激励

人们从事科学活动,并取得成果。也正因有强烈的致用要求,中国古代科技才

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然而,致用性毕竟是科学外在派生的属性,完全为了致

用的科学不可能使人保持相对独立的、冷静理智的探索精神。缺乏独立求真精神,而一味讲求实用、从属、依附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自然很难走上近代科

学革命的道路。

三、中国古代有机自然观的超前性

确实,有机自然观是现代科学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理论。但我认为,中国古

代有机自然观与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上形成的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机械分析的思

维方式,是研究方法的两个不同阶段,但如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不上升到整体、系统、有机的把握,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科学发展也会停滞;

相反,由于中国古代科技观,强化整体有机联系,却不去重视具体的、实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