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政学院研究生作业

(硕士研究生)

学生姓名:张奥

专业:伦理学

方向:应用伦理学

年级:2010级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时间(学期):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教师姓名:赵忠祥

提交作业时间:2012年9月

成绩:

教师签名:

中国传统家训的伦理思考

张奥

摘要:中国传统家训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代家训的起源及原因。中国传统家训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模式,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思想,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家训伦理内涵的阐释,深入挖掘其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以期传承和扬弃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关键词:家庭;中国传统;家训;道德人格;伦理

一、中国传统家训概说

(一)中国传统家训的起源

1.家庭为中国传统家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延续了数千年历史。而古代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也即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结构方式。在这种经济结构方式下,几乎各个家庭的存在都是以自我生产、自我满足为前提的,生产和交换以及社会联系的范围相对狭小,这就使得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关系相对稳固。正是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稳定的家庭存在方式,不仅使社会成员间的交流相对滞涩,而且还从相反的方面加大了家庭所担负的社会功能,使得许多本来应当为社会所承担的义务,也集中到了家庭里面,以至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知识的积累、道德品行的培养,甚至于为政处事能力的提高,都要通过家庭教育或处理家政的实践才能实现。

中国是以一种家国同构式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专制国家,家庭成为连接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人生目标,修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要齐家,它们都突出了家庭的社会功能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组织细胞。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是要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反映;同时,社会各个家庭生活的情况如何,对整个社会生活又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所以,通过协调家庭关系,进而协调社会关系,以致于使国家社会生活形成和谐稳定的格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的一个思想传统。

2.文字记载关于中国传统家训起源的考究

对于中国传统家训的研究,前人学者颇有建树,关于各种家训的著作也日益增多。但是一旦提及家训起源于何时这一问题,答案却不尽相同。

其中一种说法将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家训的始祖。“如果仅就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言,《颜氏家训》堪称中国传统家训的第一部,这是

毫不过分的,但是,若说《颜氏家训》是中国传统家训的起源,那就相差甚远。”【1】对此,已有论者据引《艺文类聚》和《隋书·经籍志》所录“诫子书”、“家诫”书目;《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的三国时魏人杜恕的《家戒》;《魏书·张烈传》的北魏人张烈的《家诫》等等,足以说明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是中国家训的兴盛时期,而并非到隋初有了《颜氏家训》才出现传统家训。

另一种说法以后汉张奂、马援、司马徽诸人的“诫子书”为例, 又因“家训”二字最早见于《后汉书》中,来说明传统“家训”、“家诫”起源于东汉。这种说法也有悖于历史的真实,只能说明东汉时已有家训,而绝不能视其为起源。早在夏商周时期,由于父权制和父家长制的盛行,使得在个体家庭中父亲(或祖父)成为自然而然的一家之长,是家庭财产的所有者,是家庭一切事物的主宰,高居于家庭成员之上的种种特权。所以,这种萌芽时期的宗法制大家庭里,必然也包含有萌芽时期的家训思想。

(二)中国传统家训产生的原因。

首先,家训的产生与存在是国家政治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的政体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专制制度,在结构上,“国”与“家”都要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家长制”的管理方式既成为家族的统治机制,也常被用作国家的统治机制。此外,家训的社会功能与国家管理也是相一致的,家”维护的是“父父子子”的家庭秩序,“国”维护的是“君君臣臣”的政治秩序;“在家事亲”与“在国事君”是一致的,“在家尽孝”与“在国尽忠”也是一致的。因此,从根本上说,“家”与“国”的职能都是维护阶级社会的等级秩序。

其次,家训是家庭成员社会化的需要。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包含了一种从家庭内部自发地适应外部社会环境的需要,例如在缺乏以学校为核心教育机制的古代社会中,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社会化学习过程都在家庭教育的规范下得以实现这种家庭的社会化过程,客观上促使了家训的出现和产生。

再次,家训是家族生存竞争的需要。家庭作为国家政治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命运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环境,因此关乎于家族兴旺发达的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制定一套相应的家庭行为准则,对于家族的生存竞争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最后,家训也是管理家庭事务和调和家庭内部矛盾的需要。与现代的个体家

庭不同,传统的家庭数世同堂,少则十几口几十口,多则几百口甚至上千口。大家庭往往拥有众多的田地、房屋、财物,这些大家庭实际上是社会的一个自给自治的组织单位,加上家庭成员各自利益偏好、价值取向、个性特征的不同,如果对家庭内部事务和矛盾不加分工协调,对家庭财产不加妥善经营,家道顷刻就会衰败,这也是我国传统家训产生的现实基础。

二、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伦理思想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价值观就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家训也不例外,家训的具体形式有很多,包括文告、遗嘱、家规、家范、书信等,其内容主要侧重于对宗族内部成员的勉励和教化。古代家训有着非常明显的教育功能,把道德和教育结合起来,把修身养性和道德教育纳入伦理纲常的范畴,以“合乎礼义”的指导思想规范言行。这种道德性是家训的最终目的。

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读书治学、立身成才之道,理家聚财、和亲睦邻之道,做官任仕、经邦御民之道等诸多方面。传统家训多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中心内容教育子孙、勉励家人,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格,所包含的伦理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于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和家庭事务的治家之道

1.处理家庭关系的伦理内容

家庭关系中首先是父子、长幼关系。传统家训既注重子女对家长行“孝”道,同时也强调家长对子女的抚养、关心和爱护,即父慈子孝和相互体谅。“人之父子,或不思各尽其道,而互相责备者,尤启不和之渐也。若各能反思,则无事矣。”【2】由于传统家族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这使得伦理道德观念在家训中占有特殊与特别的位置。因此,传统家训对“孝”有许多具体规定, 如在父母面前须恭敬,对父母之命须恭服,无论父母年轻力壮还是衰老体弱,子女都要尽到赡养义务。传统家训始终把子女对家长的“孝”加以强调,“不孝”乃传统之大逆不道,传统封建国法对家训的“孝”道始终是强有力的支持者。

其次是夫妻、兄弟关系。传统家训认为: “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夫妇之际,以敬为美。”【3】提倡以“义”、“敬”为准则,力求夫妇和睦相处,倡导为夫要守义,见色而不能忘义,处富贵而不失伦;为妻要节俭、勤劳。在兄弟关系上,传统家训从骨肉亲情关系出发,注重的是“兄友弟恭”,即兄对弟要友爱,弟对兄要恭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