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共69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共69张PPT)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百真 个理 问诞 号生 之于 后一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紫罗兰变色
论证过程
蚯蚓的分布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锲而不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 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1.洗澡水的漩涡 2.蚯蚓的分布 3.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三件 事例,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 的顺序来介绍的?
互动课堂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真理诞生于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百个问号之后论证过程紫罗兰变色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重申论点总结全文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布置作业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布置作业课后搜集科学家的小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课后第一题)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下面任一观 点用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课后题)
深入探究
阅读文章,总结所举事例中人物的特点。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锲而不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你是怎样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呢?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 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就能发现真理。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 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 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23张PPT)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5课《真理诞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科学发现的真理 • 问号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 真理的验证与确认 • 真理的应用与拓展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01
科学发现的真理
科学发现的起源
古代科学
古代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逐渐积累了大量关于自然的知识。例如,古 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通过推理和证明,探究了数学和逻辑学的问题。同时,中国的炼丹 术士和医药学家也通过实验和经验,总结了许多关于药物和医学的知识。
问题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01
02
03
引导研究方向
问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 方向,使研究工作具有针 对性和目标性。
促进学科交叉
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促 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和交叉,推动了跨学科研 究的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
问题促使科学家不断探索 和创新,推动了新技术和 新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问题在科学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0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 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证精神
科学精神强调实证,即通过实验 、观察等手段获取数据和证据, 以验证科学假设和理论的真实性
和可靠性。
质疑精神
科学精神鼓励对已有的知识和观念 进行质疑和挑战,从而推动科学理 论和知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倡导创新和探索,鼓励科 学家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上, 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推动科学的 发展和进步。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发展
01 02
交叉学科的兴起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如生命科学、环境科 学、社会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科学和人文的共同发展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17张PPT)
再次强调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 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第7段指出想在科学领域有所发现要 善于独立思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前面的论述做了补充,使全文 更加周密。
文本解读——初步探究
作者在叙述事例时,适当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作者在第2把段对人其物进的行了神阐态释、,指动出其作实,景际意物思的是性从常质见、现特象中征发,现环问题境,的不色断发彩问、,布不断局解等决具疑问体,追根 推求而源广,生之最动,后地再找次到描强真画调理出只。要第来“3,~进见5微而段知举使著三文,个善章科于学更发发加问现并生的不例动断子形探,索象印,证,激那自么发己,的读当观者你点解的。决第阅了6读段若对干兴三个趣个问,例号子之引稍后人加,入概就括有并可 能发现胜真。理”。第7段指出想在科学领做域了有补所充发,现使要全善文于更独加立周思密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前面的论述
的必然关系,如能量守恒定律。
(3)学说:
学术上的有系统的主张或见解。
(4)司空见惯: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特。
(5)追根求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7)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事情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8)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
做了补充,使全文更加周密。
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 “独立思
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
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主旨解析
简要概括《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主旨。
作者本在第文2通段对过其列进举行了三阐个释科,指学出其发实现际的意思事是例从,常见阐现述象了中发只现要问见题,微不知断著发问,,善不于断解发决问疑,问,追根 求源不,最断后解找决到真疑理问。,第3锲~5而段不举三舍个地科追学发根现求的源例子,,就印能证自在己现的实观点生。活第中6段发对现三个真例理子这稍加一概括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4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42张PPT)

领·域(√yù yì)
见微知著(zhuó ·
z√hù
zù )
二、连一连。 居里夫人 伦琴 魏格纳 波义耳 贝克勒尔
◇发现人工放射性 ◇发现天然放射性 ◇发明石蕊试纸 ◇发现镭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课后习题
默读课文。想想“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 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受到 了什么启示。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 说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入地独立思考, 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最终解决问题。
蚯蚓版阶
词语解释
1.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特。
(C)
2.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 B)
3.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 D)
4.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
的实质。
(A)
A.见微知著 B.追根求源 C.司空见惯 D.无独有偶
整体感知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环绕哪句话来写的。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睡眠专家不断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 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对自己的儿子和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 反复的视察实验。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脑电波 产生较大变化。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科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
故事,改写成事实论据。
文章题目
中心论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 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阐述了几个具体事例?
相关段落 主要人物
具体事例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英国化学家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举例:发现发明的故事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 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在烧开水时,发明了蒸汽机。
返回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3.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 有法律 的效力 。其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既推动 了古代 契约制 度的发 展完善 ,又丰 富了中 国指纹 文化的 内容和 形式。 同时, 它也为 现代信 用制度 的发展 奠定了 基础。 每个人 都是独 特的, 从指纹 这里似 乎再次 得到了 印证

4.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 却不仅 是欣赏 。创造 和欣赏 都要见 到一种 意境。 欣赏见 到意境 就止步 ,创造 却要再 进一步 ,把这 种意境 外射到 具体的 作品中 去。

1.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 的困难 在于, 原有的 形成社 会精英 的方式 由此而 发生突 然的断 裂。正 如一些 研究者 指出的 ,曾经 由科举 制度给 社会提 供的内 聚力量 ,在其 后几十 年中一 直都没 有恢复 过。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洗澡水的漩 涡总是逆时
谢皮罗 针方向旋转
为什么洗澡水的 漩涡总是逆时针 方向旋转?
紧紧抓住问号 不放反复的试 验和研究
水漩涡的旋转 方向和地球的 自转有关。
紫罗兰溅上
波义耳 盐酸会变红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共100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共100张PPT)
深入探究
阅读文章,总结所举事例中人物的特点。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锲而不舍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你是怎样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呢?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 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就能发现真理。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 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 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阅读第一个事例,想一想这个事 例中的疑问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 是什么?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溅上盐酸的紫萝兰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使花瓣变 红的物质是否也存在于其他植物中呢?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那么真理是如何诞生 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 寻一下真理诞生的过程吧。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 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主要 用三个代表性事例,证明了只要善于 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 而不舍地追根溯源,就能发现真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 一次。——托马斯·爱迪生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
能看到远处那个转(zhuàn)动 的风车了。
多音字学习
jiě 解除 分解
解 jiè 押解 解差
xiè 解县 姓解
辨析
①表示“押送财务或犯人” 时,读jiè,如,解款、押解。
②表示“明白,懂 得”“姓”“解县” 时,读xiè。
③一般读jiě,如,解读、 解决、解释。
词语解释 司空见惯: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 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就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研读课文
在这一段话中,“?”和“!”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 指什么呢?
“?”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 了真理。
研读课文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齐读课题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生平简介
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 要作者之一。其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 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 了伟大的成就吗?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
激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 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 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 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 真理。
水的漩涡
蚯蚓的分布
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 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 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 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共117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品课件(共117张PPT)

品读课文
这样的事例:指文中波义耳、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找到真理”的事例。
类似的事例:居里夫人发现镭、阿基 米德发现浮力等。
品读课文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微:小,指事情微小的迹象。 著:明显,指事情的发展。 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 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品读课文
联系课文所举的三个事例,我们知 道“见微知著”中的“微”“著”分别 指什么?
品读课文
找出课文在介绍三个事例时采用的过渡词 句,说说这些词语还有哪些作用?
“无独有偶”
承上启下
“更有趣的是”
突出了三个事例的相似性,使三个事例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说明作者紧扣课文的观点选择事例, 能够更好地证明观点,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
品读课文
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 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 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第6自然段中“这样的事例”指的是怎样 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证明观点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转动总结观点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古人云学贵有疑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奥秘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问勇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追求就会发现原来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视频欣赏:《爱看星星的张衡》
初读课文
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一说:课文 是围绕哪个观点来写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
几件事?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13张PPT)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 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 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 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 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 做梦。
仔细读读三个故事,在书上画出表格该填写的词句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谢皮罗 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 总朝逆时针方 向旋转
任务: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
明一个观点。 提示:
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进 步,骄傲使人落后”。 要求:
观点鲜明 事例典型 有说服力
读读品品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 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 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 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 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 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 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 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 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è)而不 舍精神的人。
写作思路:
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 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 句话的意思?
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返回
举例:发明发现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 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 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思考: 1、文中用了哪三个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2、三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把“?”拉 直变成“!”的? 3、完善表格,找出三个科学故事在内容和 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提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提示
扫除“拦路虎”
我会认
域惯圃盐溅蕊 魏搜蚯蚓版阶
识字方法
扫除“拦路虎”

中 国


加一加:土+或=域


扫除“拦路虎” 笔顺 组词 地域 区域
造句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
不要忘了这边的撇哦
异很大。
扫除“拦路虎”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齐读课题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作者介绍
生平简介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生平简介
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 要作者之一。其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 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 了伟大的成就吗?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
激趣导入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 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 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 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 真理。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 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从而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整体感知 ➢ 这几件事情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无独有偶……” “更有趣的是……”
过渡和递进
理清结构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 第1—2 自然段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3—5自然段
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6—7自然段 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2.搜集类似课文中的科学事例,准备下 节课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第五单元•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
域惯圃盐溅蕊 魏搜蚯蚓版阶
课文回顾 ➢ 回顾课文,说说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
能看到远处那个转(zhuàn)动 的风车了。
多音字学习
jiě 解除 分解
解 jiè 押解 解差
xiè 解县 姓解
辨析
①表示“押送财务或犯人” 时,读jiè,如,解款、押解。
②表示“明白,懂 得”“姓”“解县” 时,读xiè。
③一般读jiě,如,解读、 解决、解释。
词语解释 司空见惯: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 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从而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研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 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 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词语对对碰
真理——真知 敏感——敏锐 机遇——机会
诞生——产生 广泛——普遍 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词语对对碰
真理——谬论
神秘——平常
敏锐பைடு நூலகம்—迟钝
偶然——必然
司空见惯——鲜为人知
多音字学习
zhuǎn 旋转 转学

zhuàn 自传 转盘
例句 你转(zhuǎn)过身子,就
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 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顺时针: 跟钟表上时针的运转方向 相同的。
词语解释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百思不得其解: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对问题寻根究底。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 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 和发展趋势。
整体感知 ➢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 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就是——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研读课文
在这一段话中,“?”和“!”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 指什么呢?
“?”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 了真理。
研读课文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主要作品
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传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蒋介石》等。
名言警句
你们知道哪些真理?
真理唯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欧文
时间是真理的挚友。
——科尔顿
扫除“拦路虎”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第五单元•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有崇拜的人吗?科学家呢?最让你 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大家分享一下。
激趣导入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 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 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 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 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 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 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 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学习第三自然段 ➢ 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抓住关键语句进行 品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在感受深的句子后面加 上批注。
什么观点?
作家叶永烈先生列举了三个具体典型的 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回顾
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波义耳从“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的现象中, 发明了石蕊试纸。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 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从而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个什么观点? 作家叶永烈先生列举了三个具体典型的
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整体感知
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波义耳从“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的现象中, 发明了石蕊试纸。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 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从而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形象、直观、易懂……
列举事例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 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 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 有引力定律。
研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