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答案
新版语言学练习
![新版语言学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8903f81b9d528ea81c779e4.png)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习题导言一.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和().2.语言学是()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的()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 )-( )-()-( )-( )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6.()、( )、( )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判断正误1.语文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书面语。
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
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
三.思考题1.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哪些密切关联?2.语文学研究有哪些特征?3.语言学学科内部都有哪些研究分类?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4.为什么说语言学是一门基础学科?5.为什么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6.如何看待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____功能和____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____功能和____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____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____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____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____阶段和____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4.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表现?5.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指什么?临界期的存在说明语言的哪些特性?6.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7.张三说,“我们先发明了电视,然后才给电视命名,所以思维不需要语言。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b1f744f7ec4afe04a1df7b.png)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名词解释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反义词——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施事——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焦点——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
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语气——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言语行为——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
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
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
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
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称为言语行为研究。
二、填空1、( 一般性 ) 、( 模糊性 )、( 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四: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1)
![语言学纲要自测题四: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1)](https://img.taocdn.com/s3/m/a70c99b7fd0a79563c1e72de.png)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配套自测题四(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填空1.__________就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120页2.根据使用情况,一般把语汇中的词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21页3.基本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特点。
《语言学纲要》121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464.一般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类别。
《语言学纲要》122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48页5.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语言学纲要》126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18页6.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是________,在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是_______。
7.在多义词几项意义中,有一项意义占据主要地位,这种意义是__________。
8.__________是派生义产生的主要途径,大致可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式。
上面三道题请参阅《语言学纲要》127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23-224页(比较两本书的系统,哪一个更有解释力?)9.同义词的“同”主要指__________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10._______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上面两道题请参阅《语言学纲要》130-135页。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上册》228-240页11.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__________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__________的限制。
142页二、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ae2b8f960590c69ec376b3.png)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修订版)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纲要第5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第5章 语义和语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887f6f43323968011c92d8.png)
➢ 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象征意义不同,如“喜鹊”在 捷克语中叫strake,是小偷小摸的象征,而汉语中则是喜 庆的象征。猴子在汉语中象征精明、调皮,但在越南语中 猴子却表示丑和倒霉。
➢ 词义具有概括性,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概括反映的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
面。如:“长”和“短”都属于长度度量的范围,“白” 与“黑”同属颜色。
➢ 渐进反义词:允许有中间状态(冷、热)A则非B ➢ 互补反义词:非此即彼,不存在中间状态(男、女)(生、
死)A则非B,非A则B ➢ 相对反义词:买、卖;夫妻。与前两类都不同。不是非此
➢ 我选了清单上的第一朵玫瑰。 ➢ 我选了清单上的第一朵花。
➢ 预设: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都以另 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句子是该 句的预设。
➢ 他哥哥昨天回来了。/他哥哥昨天没回来。 ➢ 他有哥哥。
➢ 预设是句子具有语义真值的前提。
➢ 语用:语言形式与语境,特别是与语境中的说话者的关系。 ➢ 一、语境与语境义 ➢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
即彼,也无所谓中间状态。
词义的标记性: man 可以指男人,也可以指人。 Dog可以指公狗,也可以指狗。 长和短比起来“长”无标记,可以概括整个
度量范畴。这个桌子有多长?
反义词中有一个是无标记的。
➢ 同义和反义中的“同”和“反”是对立的 统一。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 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同义词 中也往往包含着反义的因素,在大同中有 小异。
➢ 话题和说明 ➢ 话题:谈论的对象,信息的基点。 ➢ 赵元任例:他是个日本女人。 ➢ 我是牛肉面。(面馆中的食客语)
《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免费的哦
![《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免费的哦](https://img.taocdn.com/s3/m/8fbca85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f.png)
《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语言学纲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免费的哦免费的哦.txt .txt 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
总之,四大皆空!《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导言部分导言部分(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个领域。
3.语文学: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是为了研究哲学、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分支学科。
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填空(二)填空1.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VIP专享]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答案
![[VIP专享]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0af7a7ba0d4a7303763a30.png)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名词解释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多义词—— 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反义词—— 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焦点——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
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语气—— 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言语行为—— 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
像打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
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
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caf000195f312b3069a5a9.png)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的全部内容。
练习四语音一、名词解释1。
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品质。
2。
元音就是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3。
发音时气流强的叫送气。
4.音位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中有互补关系的各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5.区别特征是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二、填空题1。
音素。
2.拉丁字母。
3。
音高;音重;音长;音强;音高.4.肺;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共鸣器。
5。
元音;辅音;受阻.6.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央、低、不圆唇。
7。
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双唇、送气、清、塞。
8。
音位.9。
条件变体;自由变体;自由变体。
10。
声母;韵母;声调;韵母;韵头;韵尾。
11.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
12.脱落。
三、单项选择题1。
D;2.D;3。
A;4。
A;5。
C;6。
D;7.B;8。
B;9。
D;10。
C。
四、判断题1。
错;2.对;3.错;4。
错;5。
错;6.错;7。
对;8.错;9.对;10。
对。
五、分析题1.指出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
a: 舌面前低不圆唇 A:舌面央低不圆唇ɑ: 舌面后低不圆唇 u:舌面后高圆唇g:舌根浊塞音k‘:舌根送气清塞音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2.根据描写写出音素。
①e;②o;③ü;④p;⑤ch;⑥x3。
指出汉语普通话中下列音位的区别特征。
①k—k‘:送气与否②i—y:唇形圆展③u-o:舌位高低④y—u:舌位前后⑤m—n:发音部位不同⑥ş—z:清浊不同六、问答题1。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c01d29852458fb770b5679.png)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导言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是指以一种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具体语言的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3.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即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4.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5.历时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6.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文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研究字义的训诂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形成了以字为中心、音形义的语言研究。
8.理论语言学:以侧重探索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目的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9. 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它的出现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12.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对话语言的结构共时描写,偏重结构形式的静态研究,不重视意义,重视语言个性,不重视语言的共性,因此又被称为描写语言学。
00语言学纲要(2011修订版)名词解释
![00语言学纲要(2011修订版)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02fce35cc17552706220805.png)
语言学基本概念2011导言1.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由于汉语书面语使用的文字——汉字的特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3.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4.思想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5.思维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约定俗成的关系。
7.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8.语言系统的两层性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的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9.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10.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11.语言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12.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13.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P47)14.主动发音器官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是能够主动地、彼此独立地运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15.被动发音器官上齿下齿、齿龈、硬腭是不能主动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16.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出音来。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6fb26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2.png)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开展规律。
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
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5.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开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开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中国印度古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的三大发源地。
2.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局部。
4.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过程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6.历史比拟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开展的道路。
7.布隆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8.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之父,其代表作有【普通语言学教程】三、问答题〔60分,每题10分〕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那么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标准,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方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开展的共同规律。
(完整版)《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0aadc2ee06eff9aff807c4.png)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导言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2.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古印度宗教典籍梵文古希腊拉丁语语法学中国文言文典籍小学3.什么是“小学”?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被视为经学的附庸,统称“小学"。
4.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大致都可归入语言的()功能和()功能两个方面。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什么是符号?符号的特点是什么?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一般性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2.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性?1)语言包含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
2)音义的不可分离性.语言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均有意义,也均有发音。
3)形式指示意义的一般性。
4)形式和意义结合的任意性。
3.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4方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1)同一意义,在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举例略。
2)同一意义,在同一语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形式不同。
举例略。
语言符号在形成初始,音与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自然形成。
但一旦形成,全体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无权擅自改动。
也即初始的任意性,使用的强制性。
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最根本的结构关系。
语言学纲要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纲要课后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587c5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1.png)
语⾔学纲要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课后习题以及答案导论⼀:填空。
1、语⾔学的三⼤发源地是()、()和()。
2、语⾔学是()世纪成为独⽴的学科的,其标志是()。
3、现代语⾔学的标志性着作是瑞⼠语⾔学家()的()。
4、语⾔交际过程可分为()---()-----()----( )-----( )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的语⾔是( ).6、()、()、()是中国“⼩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判断正误。
1、语⽂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语和书⾯语。
2、语⾔有⾃⾝结构的独⽴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3、理论语⾔学是研究语⾔⼀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研究影响。
4、语⾔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研究的根本问题。
三:思考题。
1、语⾔与⼈类社会⽣活有哪些密切联系?2、语⽂学研究有哪些特征?3、语⾔学学科内部都有哪些研究分类?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答案⼀、填空1、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中国2、19、历史⽐较语⾔学的出现3、索绪尔、《普通语⾔学教程》4、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5、梵语6、⾳韵学、⽂字学、训诂学⼆、判断正误1、×。
语⽂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书⾯语,因为语⽂学研究所关注的,⾸先是反映在古代书⾯⽂献中的古代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的,其直接⽬的⼤多是解读古典⽂献,⽽不是⾃觉地探索语⾔⾃⾝的规律,对当时的⼝语研究不是很关注。
2、×。
语⾔有⾃⾝结构的独⽴性,也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密切联系。
语⾔学除了关注语⾔本体的结构性质和发展规律,同时也要探究语⾔系统与⼈、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且语⾔⼀直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3、×。
⼀般把研究某种具体语⾔的语⾔学称为汉语语⾔学或英语语⾔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学。
理论语⾔学⼀般注重考察⼈类语⾔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不是学习研究某⼀门具体语⾔。
它所研究的是从具体的语⾔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这个理论指导各个具体语⾔的学习研究。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语义和语用)【圣才出品】
![叶蜚声《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语义和语用)【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fc2d1edfd0a79563c1e7252.png)
第5章语义和语用5.1 复习笔记一、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词汇和词义的研究在传统语言研究中是语义研究的主体。
1.含义词汇是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词汇的分类(1)基本词汇①定义基本词汇里面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它们所表达的都是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物或现象。
基本词汇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包含的词比一般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且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
②主要特点a.全民常用性;b.稳固性;c.构词能力强;d.使用频率高。
(2)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主要特点为: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构词能力比较弱。
【名师点拨】基本词汇的概念和特点是本章的重要概念,经常出现在各校的考研真题中,且考查方式十分灵活,因此需要考生灵活掌握。
同时,需重视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词的“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此外,词汇意义还包含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其他与概念意义相关的意义。
1.概念意义词的概念意义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词具有指称某类现实现象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作为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体,具有说这种语言的人共同认可的概念义(人们心理中的现实映像)和特定的语音形式。
2.其他意义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
(1)感情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0934b69eae009581bec5d.png)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答案: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三.思考题(指导书P15)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2、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
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
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和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
例如:张三和李四同时在教室看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
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3、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需要语言(1)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必须用语言作手段(2)语言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课后练习题
![语言学纲要指导书课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1afd5a27d3240c8447efab.png)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练习题填空、判断、选择题参考答案导言一、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6.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内容。
二、判断正误1.语文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书面语。
(×)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
(×)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对)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错)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对)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错)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对)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错)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一、填空1.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汇材料)和(造句规则)组装起来的。
2.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64b33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1.png)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填空题1.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熟语分为两类:(通用熟语)和(专用熟语)。
3.歇后语一般前一个部分是(比喻),后一个部分是(真正意义)。
4.词典是可以查阅词的(形式)和(内容信息)的工具书。
5.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6.(全民常用性)(稳定性)(构词能力强)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
7.(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8.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由此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9.(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反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0.(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1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基本词汇),它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
12.语言词汇中除(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13.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语法意义),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词汇意义),简称(词义)。
14.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理性意义)。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15.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色彩意义)。
16.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17.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意义叫作(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其他意义的基础。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名词解释-作业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名词解释-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914fd50af01dc281e53af0f7.png)
导言1.语言学2.小学3.理论语言学第一章语言的功能4.思想5.思维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6.语言符号的任意性7.语言符号的线条性8.语言系统的两层性9.组合关系10.聚合关系11.语言能力第三章语音和音系12.音标13.音素14.主动发音器官15.被动发音器官16.发音部位、发音方法17.浊辅音18.清辅音19.鼻音20.口音21.对立关系22.互补关系23.音位变体24.条件变体25.自由变体26.音位27.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28.调位29.重位(势位)30.时位31.区别特征32.音节33.音峰/音谷34.复元音/复辅音35.成音节辅音36.必有成分/可有成分37.语流音变38.同化39.异化40.弱化41.脱落/合音42.超音质要素43.停延44.语调段第四章语法45.语法的组合规则46.聚合规则47.语法规则48.语法单位49.语素50.词51.词组52.句子53.构词法54.词法55.句法56.词根57.词缀58.前缀、中缀、后缀59.单纯词60.合成词61.复合词62.复合词构词法63.派生词64.派生词构词法65.直接组成成分66.类配列的层次性67.递归性68.词类69.兼类70.词形变化71.语法范畴72.性73.数74.格75.体76.时77.人称78.态79.变换80.屈折语81.孤立语第五章语义和语用82.词汇83.语法意义84.概念意义86.单义词87.多义词88.本义89.派生意义90.隐喻91.转喻92.同义词93.反义词94.词义的上下位关系95.语义场96.语义结构97.语义规则98.施事99.受事100.与事101.主事102.致事103.工具104.方所105.时间106.蕴涵107.预设108.物理语境109.话语语境110.信息的基点111.话题112.说明113.焦点114.言内行为115.言外行为116.言后行为117.直接言语行为118.间接言语行为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119.文字120.语素-音节文字121.语法词-音系词文字(表词文字)122.字符123.表音文字124.音位文字125.辅音文字126.音节文字127.意音文字128.自源文字129.他源文字130.口语131.书面语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132.社会方言133.地域方言134.亲属语言135.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136.借词137.意译词138.仿译词139.音译兼意译140.语言联盟141.系统感染142.深度接触143.不平衡接触144.自愿替换145.被迫替换146.底层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147.类推作用148.语法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答案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名词解释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多义词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槪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女口“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反义词一一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施事——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焦点——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看法”的范畴。
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而。
语气——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言语行为一一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泄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
像打人、吃饭等英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产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
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一效力”的关联。
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
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称为言语行为研究。
二、填空、(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中心意义)。
汉语中的“老”有“年纪大”、"经常”、“陈旧的”等意义,其中,'‘年纪大”是(本义),其余的是(派生意义)。
三、分析题、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父亲一一爸爸语体色体不同,父亲是书面语体,爸爸是口语语体得到一一获得感情色彩不同,“得到”是中性词,,“获得”是通过努力得到好的结果,是褒义词。
眼红——嫉妒语体色体不同, 嫉妒是书面语体,眼红是口语语体秘密一一绝密词义轻重不同, 秘密轻,绝密重。
3、收集汉语“烹调类”单音节动词,用一组语义特征描写它们的词义。
蒸、惹、烹、煎、烤、烘、煨.炸、熄.爆农夫用抢杀死了那只掘。
施事工具受事、试分析下列材料,说明什么是话题什么是话题链什么是有定性⑴夏老人送给李小龙一盆昙花。
昙花在这一带是很少见的,夏老人很会养花,什么花都有。
李小龙很小就听说过“昙花一现”。
夏老人指给他看:“这就是昙花。
”李小龙欢欢喜喜地把花抱回来了。
他的心欢喜得咚咚地跳。
⑵李小龙给它浇水,松土。
口天搬到屋外。
晚上搬进屋里,放在床前的高茶儿上。
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昙花。
放学回来,连书包都不放,先去看看昙花。
⑶昙花长得很好,长出了好儿片新叶,嫩绿嫩绿的。
李小龙盼着昙花开。
⑷一天夜里,李小龙在梦里闻到一股醉人的香味。
他忽然惊醒了:昙花开了!李小龙一骨碌坐了起来,划根火柴,点亮了煤油灯。
昙花真的开了!李小龙好像在做梦。
(引自汪曾祺:《昙花・鹤和鬼火》,有删节)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
所谓“有定”,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
这不仅是对于说话者来说的,而且是说话者认为对于听话者也同样适用的。
也即,说话者选择的话题,是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泄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
话题句子的话题是说话者选择的传递信息的基点,而这一选择跟说话者对整篇话语的信息组织结构有关。
整篇话语中务个句子的话题往往有内在的联系,组成''话题链”。
相继岀现的各个句子,如果话题或主话题相同,则后面句子的话题或用代词指代或省略。
汉语中省略的手段用得多,英语等语言则更常用代词指代。
以上材料的话题是昙花。
材料()说的“它”就是指代昙花,下文“白天搬到屋外。
晚上搬进屋里,放在床前的高茶儿上。
”用省略照应昙花。
、简要说明下列句子在情态上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小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十分确定)我想小刚一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不太确定)我猜小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毫无把握。
我听说小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有一定的把握。
我看见小刚上学去了。
客观陈述,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确定无疑。
、以下列句子为例,说明:什么是焦点焦点的性质是什么()这首诗连小孩都会背诵。
()张三从李四那里借来了这辆车。
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泄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就是“预设”。
说话者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新信息,也即句子的焦点,一左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
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
如例(),重音可以落在“张三”、或"李四”或“借”或“这辆”上,强调不同的内容,焦点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如例()用'‘连…都”句式强调“小孩”。
、分析说明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
并以此为例说明,什么是预设什么是蕴涵那个孩子(施事)把他的宠物狗(受事)领进了公园(处所)。
如果两个命题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个命题的变元与另一个命题的变元有下义关系,那么这两个命题之间存在着蕴含关系。
预设指某一事态成立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语言中,指说话人说某一句子时持有的假设。
蕴含是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的,是句子的基本信息。
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上句中蕴含了“那个孩子把一只动物领进了公园。
”因为狗是动物的下位词。
预设:有一个孩子,孩子有一个宠物,那个宠物是狗,有一个公园。
、下列句子的意思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
试以下列材料说明,什么是语境语境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有什么作用我上课去了。
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而。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
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而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而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
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某些句中省略的内容,并不在话语的物理语境中存在,但可以从话语语境中推断岀来。
第三,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
“我上课去了。
”如是老师说的,指的是去给学生讲课,如是学生说的,则是指去听课。
“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这句话中,“小李”可以在船上,可以在岸上,“他”可能是指“小李”,可能是指说话人、听话人都知道的第三者,关键是有没有这个第三者。
四、问答题、自己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
它会影响交际吗为什么模糊性一一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帀,没有明确的界限。
词义中有一部分是具有模糊性的。
也有一部分并不具有模糊性。
此外,还有大量的科技术语,也都是精确的。
词组和句子中也有一部分的意义是模糊的。
原因在于现实现象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连续的,用离散的语言单位“词”对这种现实现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
比如,我们在说“张三个子髙。
”时,高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要求词义非得像术语那样丁是丁,卯是卯,身髙六尺三寸才能说“个子高”,六尺二寸就不行,年满六十才能说“老”,五十九岁半就不行,那交际就难以进行了。
语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反而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较淸楚的。
语言中的词义能彼人理解。
高在中国人中,米八以上绝对算高了,。
米肯定是矮子,至于。
米那就见仁见智了。
2、就你熟悉的语言各举一例说明什么是隐喻和转喻。
词义派生的两种方式转喻:转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相关性)整体Q部分:西瓜(植物)一果实物品o使用者:便衣(服装)一军人、警察行为o行为发出者:编辑(动作)一人工具o活动:(锯子)一锯(动作)材料Q产品:(铁)一熨斗产地o产品:茅台一洒隐喻:隐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相似性)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包袱一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使人感觉重老古董一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陈旧过时f (事物的突出部分):而部最突出的部位3、“动程”可以区分为哪儿个类型,为什么“动程”可分为如下最基本的大类:()猴子玩苹果他跑了我送了小李一本书(动作)0花很红眼睛大大的冰化了(性质状态)()惨案震惊了世界(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