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典例剖析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B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 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 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 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 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 ) A.建筑工地扬尘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工业排放废气
解析:第(1)题,图中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洲中部、西 部,因此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沙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西 部、北部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酸雨问题突出;③ 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我国西南、东北林区,应是原始森 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以及我国 的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这些地区农田土壤侵蚀问题突出;⑤ 分布在海洋中,应为海域污染问题。因此B项正确。第(2)题, 工业排放的废气、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主 要是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组成的,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而建筑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粉尘,不能形成酸雨。
(1)人为原因的分析方法。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分析方法如下图所示。
(2)自然原因的分析方法。 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 生大气污染。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 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水体更新速度慢,水体 的自净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④植被条件:包括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植被稀疏会加剧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紧迫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环境问题的成因、表现及影响,培养学生从地理空间和时间维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实践能力。

4.区域认知:识别不同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地域差异,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相互关联性,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三、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环境问题图片、视频资料)•小组讨论案例材料•互联网资源(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相关新闻报道)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角色扮演法:模拟环境问题决策过程,增强学生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一主题。

•提问引导: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环境问题,并简要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教学•环境问题概述:介绍环境问题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强调其全球性和紧迫性。

•分类探讨:•资源短缺问题:通过图表展示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的分布与消耗情况,分析短缺原因及影响。

•生态破坏问题:以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例,讲解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

•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通过案例分析其来源、扩散路径及对人体健康、经济发展的影响。

5-1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课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2023学年)

5-1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课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2023学年)

1.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2.你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海洋污染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活动:认识过度开垦带来的环境影响
阅读上述图文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推测驱使人们垦荒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图示垦荒方式有哪些?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3.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贫 穷。请讲讲其中的道理。
课堂练习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B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课堂练习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 图”,回答1~2题。
2.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课堂练习
环境效率高表示现有技术条件下污染物可减少的程度比较低,此时只有通过进一步 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大幅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率低表示即使不提高技术水 平,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而大幅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读下图“2013年中国各省环境效率分布情况”,完成3~4题。
新课导入
材料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 尔摩召开(图5.1)。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 言》,并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这次会议 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也是人类第一次 在全球范围內携手面对环境间题的挑战。
问题
你了解这次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 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的产生、表现及分布差异
探究导引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 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 环境日”主题。
…… 2015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016年:“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 2017年:“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2018年:“塑战速决”。 2019年:“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环境问 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 结果。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 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 求。 (3)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 废弃物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4)对人类社会而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一方面维系着人类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
主要环境问题
案例
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 物等
2.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 (1)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原因:城市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原因:乡村地区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国家差异 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 环境污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 (2022·陕西汉中期末)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 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在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 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 物袋等。据此完成1~2题。 1.该通知出台缓解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全球变暖 B.资源短缺 C.环境污染 D.水土流失
提示 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 该事件主要是食物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其 他七大事件都是大气污染或水体污染引起的环境公害事件,是对自然环境 的污染。
结论要语 辨一辨 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 )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 提示 环境问题不单指环境污染,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 自然资源枯竭等。 3.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 )
提示 (1)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呈现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2)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枯竭。
方法突破
一、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1.环境污染问题
2.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3.生态破坏问题
二、全球环境问题
应用体验
(1)该区域最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石质荒漠化 (2)近年来,咸海水位下降明显,其主 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过度放牧 B.降水少,蒸发旺盛 C.全球变暖,冰川萎缩 D.过度引用河水灌溉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该区域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当地人类活动对地 表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咸海是咸水湖,湖边盐碱地较 多,不适合围湖造田;该区域降水少,蒸发旺盛,近年来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全 球变暖,咸海水位可能会先上升再下降;周边农业区过度引用河水灌溉导致 入湖水量减少,进而导致咸海水位下降明显。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在分析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时,要根据区域的不同特点,分析区域适合发 展的产业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对于拓展海洋蓝色经济空间以及维护海洋 权益的学习,要明确海洋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以及我国海洋国情的特点, 根据海洋国情的特点,分析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措施及维护海洋权 益的重要性。
〔生 涯 规 划〕
项目
专业或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2)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 如何产生的? (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 题?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1)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通过消 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③人类作用于环 境,④环境又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本 章 概 述 ·明 要 求
〔课 标 导 航〕 1.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 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 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3.说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意义。 4.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 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3.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限,甚至发展成_全__球__性___ 环境问题,如酸雨、__臭__氧__层__破__坏__、全球变暖等。 (2) 有 些 环 境 问 题 , 如 土 地 荒 漠 化 、 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锐__减___ 、 水 体 污 染 等,有从_局__部__向__全__球__蔓__延___的趋势。
〔核 心 素 养〕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明确其 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区域认知、人地协调 观)。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及环境问题的 解决方案(综合思维)。能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分析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 略、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海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主要意义(地 理实践力)。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0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环境问题的含义入手,进而讲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讲述环境问题的表现,从而全面深入地阐述环境问题。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两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第一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教学,在第一、二个标题里设置了“活动”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的表现。

(二)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环境状况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通过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他们对人地协调的理解。

综合思维:重视案例教学法,教学中可以使用教材提供的案例,或者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实例,也可以由教师自己编制案例。

依据教学目标,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空间推理的方法,探究环境问题的表现。

借助案例的分析和迁移应用,提高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重视运用地图和活动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环境问题的差异,通过这些活动落实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环境状况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通过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归纳与演绎、小组合作、综合分析学情分析。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大污气染污等染、、水污染、土壤

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堆行等声音
噪声污染 、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放射性污染 、 海洋污染 、
|迁移应用| 1.读土壤污染及其危害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上图说出土壤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固体污染物,大气污染物,通道污水,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2)土壤具有污染物质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答案:污染物质排放过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主要的环境问题 森林 减少、 水资源 危机、 矿产 资源短缺等 水土流失 、土地 荒漠化 、 生物多样性 减少等 大气 污染、 水体 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乡村与城市以及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特点。 (1)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环境污染 ;乡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 现为 生态破坏 。 (2)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过度消耗资源 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 生态破坏 ,以 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 环境污染 。 (3)有些环境问题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有些环境问题从局部 、 向 全球 蔓延。
①由于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②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③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导致土地盐碱化; ④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等。 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要认真对照二者在概念上的差别;其次要仔细分 析具体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此类问 题。
D.澳大利亚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推断结论
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 水资源紧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38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38张ppt)

定日珠峰管理局公告
珠峰无限期关闭
曾经梦想中的无瑕净土,净化心灵的无上梦境到了却发现遍地狼藉,令人痛心! 那么美丽的圣地,遍地都有无法自我分解的垃圾,仙境成了无法直视的地狱。
海地
| 海地共和国
印第安语意为“多山的地方” 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
海地
多美尼加
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2年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排放含汞 废水,导致2000多人患病, 1000多人死亡。
05
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
1958年
06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排放废气,导 致500多人患病,36人死亡。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07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1975年
08
因食用米糠油受污染,导致 10000多人受害,15人死亡。
1943年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气,造 成千人中毒,约60人死亡
02
主要污染源为汽车排放尾气,约 400人死亡。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排放的废 弃,小镇43%的居民患病, 20人死亡。
03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04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生产和人们生 活取暖燃煤排放废弃,最严重一 次5天4000人死亡
A.环境恶化
B.生产力水平低下
C.人口过度增长 D.资源短缺
2.20世纪中后期,下列四个地区环境退化的表
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石漠化 B.西北地区――沙漠化
C.西南地区――湿地退化D.东南地区――盐碱化
生活 贫困
环境 退化
人口 增长
05|习题练习
读下面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图中箭头反映人类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方面需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进而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

由此,人类深刻反思,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节讲述回答了环境与发展的两个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通过探究这些问题,获取环境与发展的知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0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环境问题的含义入手,进而讲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讲述环境问题的表现,从而全面深入地阐述环境问题。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两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第一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教学,在第一、二个标题里设置了“活动”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的表现。

(二)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环境状况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绘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4.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多来源于书本,缺乏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需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身边的环境问题,如校园垃圾分类、社区噪音污染等,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环境问题,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警示性和教育意义的环保海报。要求海报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环境问题。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关于环境问题的问题链,如“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水资源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等,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内涵。
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列举出一些环境问题,但对其产生原因、影响及解决途径可能了解不够深入。
2.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学生对地理图表、数据等分析工具的使用尚需加强,需在教学过程作与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中,需要提高自己的表达、倾听和协作能力。
2.水资源短缺:阐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布特点,以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如水资源合理利用、跨区域调配等。
3.土地荒漠化:讲解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分析防治土地荒漠化的途径,如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性。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B:、,C:,D:。

(2)说出图中箭头表达的含义①人类通过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

②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又被排放到环境中。

③人类社会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影响环境。

④变化了的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2.环境问题(1)当人类向环境的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能力,会产生等问题。

【教材点拨】教材第96页图5.2读图5.2需要明确两点:第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环境,并且通过物质、能量的输入和废弃物的输出与环境发生密切的相互作用;第二,自然界物质和能量是循环流动的,而人类社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单向流动的。

认识人类社会物质和能量的这一非循环特点,是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关键。

【温馨提示】1.如何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环境自净能力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作用,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知识链接】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突出的原因(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

(2)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足够能力解决环境问题。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即转嫁污染。

【温馨提示】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联系与区别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但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

当前人为原因引发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矿产资源短缺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精品教学课件
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 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水资源循 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素养落实] 分析某年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完成 1~3 题。
观测 日期
北京市各项污染物污染指数 可吸入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臭氧 二氧化氮 颗粒物
2月16日 111
77

来的 生态破坏 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 环境污染
3.发展特点
[基础小题·即时练]
1.判断正误
(1)人类在环境中的生产活动必然导致环境问题。 (×)
(2)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会出现生态破坏。
(×)
(3)目前,酸雨问题已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 )
(4)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 (×)
[知识生成] 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 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 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 归纳如下: (1)人口压力
(2)资源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素养落实]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
1.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滥伐森林
B.草场退化
C.土壤污染
D.沙尘暴
()
2.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
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
灾害加剧 ④臭氧层破坏
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 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 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 强国际合作。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d.箭头⑦⑧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把它受到的人类影响, 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2.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与表现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建立了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 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作用于环境,从 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又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 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当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时,便会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包括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下图所 示:
图中环节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解析] 第(1)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 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 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第(2)题,箭头 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人 们用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来保护包兰铁路这一做法属于人类正面作用于 环境。第(3)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生态遭到破坏,属于 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20世纪60年代琵琶湖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人为 原因。 提示:环境污染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为原因:琵琶湖流域周边人口、城市众多,生活消费水平高,排放大 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进入琵琶湖流域。 (2)与北湖相比,南湖水体自净能力差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湖水域面积狭小,水量少,水浅,支流少;湖区相对封 闭,流动性差。

属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9.下列地区图示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是( D )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黄土高原
刷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分布。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刷基础
[吉林五校2021高一期中联考]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 坏等,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的 重要因素。下图为局域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a、b、c分别代表( A ) A.环境污染、清洁生产、文明消费 B.文明消费、环境污染、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环境污染 D.环境污染、文明消费、清洁生产 11.区域发展阶段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C ) 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②人类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1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刷基础
知识点1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两大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环境问题和疾病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A ) A.化学性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渍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 2.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B ) ①地震、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五章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随堂巩固
在风力较小、逆温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 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D )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北11、12、1月(冬季)霾日数多,原因是冬季燃煤取暖,使大气 污染物增加,D项正确;河北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因此A、B两 项错误;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秋季晴朗天气相对冬春并不多,所以C项错误。
①保护森林,植树种草 ②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加强国际合作 ⑤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⑥达标排放 ⑦开展综合利用 ⑧调整工业结构,淘汰落后能耗大的工业
酸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 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 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随堂巩固
在风力较小、逆温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 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夏季多于冬季 B.冬季多于夏季 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省市 【解析】从图中看,北京夏季出现霾的天数多于冬季,而天津、河北霾出现的天数是冬季 多于夏季,所以A、B两项错误;从三省市的霾日数曲线看,夏季三省市的曲线间距最大,差 异最大,C项正确;北京冬季霾日数小于天津,因此D项错误。
高一—人教版—地理—第五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0运用资料,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从阐释环境问题的含义入手,进而讲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讲述环境问题的表现,从而全面深入地阐述环境问题。

本节教材依次安排“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两个标题。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材在第一个标题内容里设计了“案例”教学,在第一、二个标题里设置了“活动”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和活动教学,增强说服力,同时,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的表现。

(二)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组织学生开展对所在地环境状况的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绘制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

通过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