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

合集下载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随着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创新变革中,逐渐走向数字化、快速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一、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传统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市场格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向数字化、平台化转型,实现产业链的升级。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拓展市场渠道,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例如,一些传统的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将生产数据收集到云端,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这些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拓宽市场渠道。

二、互联网与金融业融合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

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成本,还可以创新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融资、支付、理财等服务,满足了人们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互联网金融可以打破传统金融对资金需求高、审核周期长、风险控制严格等限制,使得小微企业、个人用户也能够快速获得融资支持。

三、互联网与零售业融合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统零售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互联网,传统零售业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渠道和更广泛的市场,同时也能够提高销售效率。

电商平台是互联网与零售业融合的典型代表。

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电商平台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可随时随地选购商品,实现了即时消费,此外还能享受更低的价格和更丰富的选择。

随着快递物流技术的不断升级,电商平台也在努力提高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

四、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互联网技术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产业,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使得教育变得更加普惠化和高效化。

线上教育平台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代表,通过在线课堂和视频直播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自由的学习机会。

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产业结构正经历着深刻而持续的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塑造着全球经济的格局。

了解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对于各国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世界产业结构经历了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再到服务业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的转变。

在早期,农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制造业迅速崛起,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在现代社会,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涵盖了金融、科技、教育、医疗、娱乐等众多领域。

当前,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的发展趋势。

一是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各个产业的形态和运营模式。

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生产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

例如,汽车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设计和智能生产线,可以更快地推出新车型,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服务业中,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二是绿色产业的兴起。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回收等领域成为投资和发展的热点。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同时,企业也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是产业分工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分工也更加精细。

发达国家往往专注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发挥优势。

然而,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分工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区域化趋势,一些国家开始重视构建自身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以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之道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之道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之道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方式和路径,以期为企业和行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定义和意义互联网+传统产业,简单来说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来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出现,不仅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还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和增长点。

互联网+传统产业的融合,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方式1. 信息化升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传统产业实现信息化升级。

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生产、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实时监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与供应商、客户的信息互通,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2. 创新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出现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互联网平台,传统产业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打破传统的销售渠道和商业边界。

例如,传统零售业可以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连接,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传统制造业可以通过建立共享经济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产能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 数据驱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实现数据驱动。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数据,传统产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优化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

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传统产业可以与用户进行互动和反馈,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精准营销。

4. 人工智能应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客服、智能推荐等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三、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路径1. 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从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开始。

产业融合理论与产业结构升级——以江苏信息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为例

产业融合理论与产业结构升级——以江苏信息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为例
的升 级 改 造 。 深 入 研 究 产 业 融 合 理 论 对 推 进 江 苏信 息 产 业 结 构 的 优 化 升 级 , 现 发 展 方 式 的转 实 变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关 键 词 产 业 融 合
信 息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吴 义 杰 , 京 大 学 商 学 院 博 士 后 南
产 业 融 合 最 早发 生 在 信 息 通 讯 领 域 ,但 今 天 产 业 融 合 广 泛 地 发 生 在 其 它 领 域 中 。在 放 松 管 制 的前 提 下 ,产 业 融 合 表 现 为 产 业 间 的渗 透 发 展 过 程 中 你
中 有 我 , 中有 你 , 业 界 限趋 于 模 糊 , 兴 产 业 不 我 产 新 断产 生 。 主要 有 以下 几 种方 式 , 图 1 示 : 如 所
技 术 具 有 高 渗 透 性 、 带 动性 、 倍 增 性 的 特 点 , 高 高 推 动 了 以信 息 产业 内部 交 叉 、产 业 重 组 及 对 传 统产 业
渗 透 为特 征 的产 业 融 合 。主要 表 现在 如 下几 个 方 面 :
( 电信 、 播 电视 和 计算 业 务 的交 叉 融 合 : 字 1 ) 广 数 技 术 和 网 络技 术 的发 展 , 电信 、 播 电视 和 计算 业 为 广 务 的 融合 创 造 了技 术 条 件 。技 术 融 合 发 生 后 , 电信 、
21 0 3 0 9
2 世纪 5 年代至 7 0 0 0年代 末 ,世 界 范 围 内蓬 勃 兴起 的信 息技 术 ,正 在对 产 业 经济 的发 展产 生 深 刻 的影 响 , 主要 包 括 “ 息 产业 化 ” 即大 力 发展 信 息 产 信 ( 业 )和 “ 业 信息 化 ”即 利用 信 息 技术 改造 传 统 产 产 ( 业 ) 大 内容 。然而 , 息技 术 对 产 业经 济更 具 本质 两 信 性 的影 响 , 出表 现 在产 业 融 合 的新 变 化 上 , 突 即产 业

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引言: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产业已经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各国纷纷探索产业融合的新模式,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创新。

本文旨在探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并展望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

一、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与意义1.1 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日益明确,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产业融合发展应运而生,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2 意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互利共赢,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通过不同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推动技术的跨界融合和应用创新,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2.1 技术壁垒不同产业之间存在技术壁垒,导致产业融合的难度较大。

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标准不一致,技术沟通和协同创新面临困难。

此外,产业融合还面临着技术转化和技术应用的挑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转化和应用能力。

2.2 体制机制产业融合涉及不同领域的参与者,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协调的问题。

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等参与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导致产业融合发展受到制约。

此外,现有的产业政策和法规体系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产业融合的需要。

2.3 人才短缺产业融合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较大,但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存在。

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要求较高,但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仍然偏重单一学科的培养,缺乏全面性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产业融合发展还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解决策略3.1 加强技术创新与转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与转化,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融合和协同创新。

发达经济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经济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达经济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发达经济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发达经济体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发达经济体在数字经济领域所采取的战略,并对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启示。

一、培育创新生态系统发达经济体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一个关键战略是积极培育创新生态系统。

他们以政府为主导,吸引企业、大学、研究院所等各方参与,共同推动创新的孵化和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参与机制有助于集聚各方智慧和资源,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而言,要想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发挥更加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鼓励各方参与,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创新与升级。

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达经济体注重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他们大力推进宽带网络建设,提高网络速度和质量,使大规模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同时,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保障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能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速度和质量,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加快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经济需求。

三、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发达经济体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成功,离不开产业升级与转型的推动。

他们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挖掘数字经济的潜力。

同时,发达国家也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亟需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以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打破传统行业的壁垒,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流动和共享,然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三产融合的启示和意义

三产融合的启示和意义

三产融合的启示和意义
三产融合的启示和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经济发展:三产融合促进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电商等模式,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 优化资源配置:三产融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协同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综合效益。

3. 扩大就业机会:三产融合为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兴起,给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三产融合也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4. 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三产融合有助于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仅提升了农村经济水平,也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

5. 推动产业升级:三产融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跨界合作、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三产融合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就业机会,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为核心并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数字化创新、数字网络、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信息、知识、资源、价值等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数字经济的崛起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中国经济正在向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型,数字经济成为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品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手段。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使经济特征模式与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数字经济对于中国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产业升级正在面对几大难题:产能过剩、挥发性资源的减少、行业结构差异变化等。

但是数字经济的兴起,可以推进这一进程。

数字经济中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它们都有着较高的付费客户基础,而且数字经济还可以通过支撑实体经济带动部分上下游企业转型,促进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数字经济为推动中国的智能化进程提供了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进步。

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通过数字经济的推动,可以催生智能化转型。

数字经济强调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可以迅速地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效率从而推动智能化。

因此,数字经济对于推动中国的智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四、数字经济对于营商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营商环境的优化是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因此,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破除结构性障碍、加快创新领域的改革,持续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投资贸易环境,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公共服务、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改进。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中国推进贸易投资、人才创新、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互联网 ”模式的产业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互联网 ”模式的产业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互联网+”模式的产业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互联网+”作为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互联网提取出来,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产业进行全面融合。

在融合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创新,因此“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更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将“互联网+”引入到新型工业化中,将能够刺激我国的工业发展,带动我国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本文将具体分析“互联网+”与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性。

一、“互联网+”与新型工业化具有相容性1.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孕育着“互联网+”式的产业融合。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其核心就是要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来改造工业化,摆脱传统工业化发展的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设计、研发、管理和市场创新,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工业化技术基础,在技术层面上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加产品的有效供给,拓展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作为从信息化中提取出来的主要特征,将其运用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中,更有利于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行业的融合。

2.“互联网+工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手段和战略选择。

首先,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与信息产业进行融合。

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意味着农业比重的相对缩减和工业比重的相对增加,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为了摆脱低水平发展陷阱,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中间产品成本来推进工业化,而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

用“互联网+工业”的模式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成本,从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另外,在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劳动力有无限供给的趋势,有相当数量劳动者的劳动边际生产力会逐渐趋于零,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力存量也会出现增长,使就业形势趋于恶化。

产业感悟分享心得体会(3篇)

产业感悟分享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一名产业工作者,有幸亲身参与了多个产业项目,对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产业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创新这个核心,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下是我对产业创新的一些感悟:1.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石。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使产业保持竞争力。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产业创新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有助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我们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产业创新合力。

3. 产业创新需要政策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产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参与产业创新。

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二、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融合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以下是我对产业融合的一些感悟:1. 产业融合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2. 产业融合有助于拓展产业边界。

产业融合可以打破产业界限,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3. 产业融合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可以使企业具备跨产业、跨领域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三、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以下是我对产业政策的一些感悟:1. 产业政策要与时俱进。

随着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产业政策也要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2. 产业政策要注重公平竞争。

产业政策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垄断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3. 产业政策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产业政策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因素,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产业融合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通过相互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创新与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打破了传统产业界限,促进了各个产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融合的出现是为了应对传统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和挑战。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的问题是单一产业发展困难、资源匮乏、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等。

而产业融合则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和融合,弥补了传统产业的不足,并且创造出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产业融合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传统产业发展困境,还在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产业融合,各个产业可以共享资源和创新成果,提高了整体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产业融合也促进了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目前,产业融合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在一些地方和行业中,如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结合、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等,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产业融合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创新能力不足、协同合作机制不完善等。

因此,深入研究并推动产业融合的发展,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提高中国产业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就产业融合的概念、意义以及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探究,并对产业融合的前景和挑战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展开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首先会对产业融合概念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定义和内涵。

接着,会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

在正文部分中,将分为三个小节来详细探讨产业融合的相关内容。

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启示

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启示

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国内外经验借鉴及启示摘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南省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点和问题,日本、韩国、荷兰、德国等国的先进经验及国内各地的特色化经营,对河南省创新产业融合经营模式、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开展效劳体系等方面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产业链2021目前河南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开展态势良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开展仍处于起步和自发阶段,覆盖范围小、融合程度低、融合深度浅,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难点和问题,融合进度缓慢,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限。

国内外成功实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地区,在积极探索中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为河南省农村三产融合的推广深化、优化开展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及借鉴思路。

1国外农村三产融合经验国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践起步早、范围广、产业联动性强、融合模式多样,成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高效益开展的动力。

以日本、韩国、荷兰、意大利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激发不同经营主体的动力及经济开展活力。

1.1日本:第六产业基于今村奈良臣“第六产业〞的理念,日本政府推行“六次产业化〞,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效劳一体化链条,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整合和链接三大产业。

以产地加工、产地直销与乡村旅游促进农产品“地产地消〞,强调农工商联动开展,形成生产经营多样化、经营主体多样化、开展方式多样化的产业融合特征。

“六次产业化〞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开展,对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发挥着很好的乘数效应。

日本以“一村一品〞为依托,挖掘特色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和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休闲农业得以飞速开展。

如“世田谷区民健康村〞通过开办农业课堂、农特产展示销售会等,向实体谷区民提供安心、健康的农产品,创立品牌的同时扩大了农产品销路。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_产业融合模式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_产业融合模式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_产业融合模式论文导读::本文从思想源流、内涵、类型、模式、动因、发展方向及其应对战略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产业融合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对产业融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以期为学界更加深入地展开对产业融合的研究做些基础工作。

论文关键词: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内涵,产业融合动因,产业融合模式一、引言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最初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业部门,之后伴随着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产业的边界逐渐趋于模糊,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现今,产业融合这一新型产业革命,正如一股浪潮冲击并变更着传统的产业结构产业融合模式,影响到个人、企业和国家等各个层面。

产业融合是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为基础与核心的产业发展趋势,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产业融合可能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广泛态势,并深刻影响着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国内外产业融合研究现状(一)产业融合思想源流的研究产业融合虽然是近三十年才兴起的理论课题,但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以及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就观察到了产业融合的某些端倪并进行了分析。

马克思指出了分工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趋于收敛,出现分工基础上的结合生产,这实际上就是融合思想的发端。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展示了他对产业融合的朦胧感知和预见。

他说:“…当分工的精细不断增大时,名义不同的各种行业之间的分界线,有许多正在缩小,而且不难越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马克思、马歇尔虽然萌发过产业融合的思想,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产业融合的范畴和理论框架。

(二)产业融合内涵的研究产业融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Rosenberg对美国机械工具产业技术的演变的研究当中。

1963年,他在《机械工具产业技术进步》一文中指出,在19世纪中期产业融合模式,相似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产业时,一个独立的、专业化的机械工具产业就出现了。

他将这一过程称为技术融合,即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依赖于相同的一套生产技术,因此从技术的角度看,原先分立的产业变得紧密联系。

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

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
e p o e h e s n fi a d p t o wa d t a n u t i l o v r e c n t e I i d s r e l e y x l r s t e r a o so n u s f r r h ti d s ra n e g n ei h T u t y i r a i d b t c n s z
s r c i n s r t g c a l n e . F n l h r il x m i e h n i h e m e t o n u ti lc n e g n e t u t t a e i l a c s i a l t e a t e e a n s t e e l t n n f i d s ra o v r e c o i y c g i h T id s r . n t e I n u ty
( h iz u n al yI si t , hj z u n 5 0 3 Chn ) S ia h a g R i j wa n t u e S i a h a g0 0 4 , ia t i
A s a tTh ri ea ay e h o vr e c fI n u ty i h jrd v lp d c u tis b t c: eat l n lzstec n eg n eo T id sr n t emao eeo e o nr , r c e
技术 、 件技 术 的 发展 , 软 电信 业 、 算 机业 和 有 线 计
电视业 呈现 出技 术融合 、 务融合 、 业融合 的趋 业 产 势 。原 先专 门为 某一 特定业 务而设 计 的物理 网络 之间 的差异 变得 不 明显 , 电信 网、 算 机 网及 有线 计
电视 网朝着融 合 的方 向发 展 。消 费者 可 以通 过 有

互联网行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启示

互联网行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启示

互联网行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启示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开展电子商务,快速进行商业交易,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同时,互联网行业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例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等。

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对创新的推动作用互联网行业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快速获取和交流信息,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同时,互联网行业也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推动了创新创业的繁荣。

四、对就业的影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

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和平台为不同领域的人才提供了工作机会,同时也鼓励了更多的人们自主创业,从而促进了就业市场的活跃。

五、对社交的改变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认识新的朋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扩大了社交圈子,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模式。

六、对教育的变革互联网行业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素质。

互联网行业为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学习方式,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和个性化。

七、对文化的传播互联网行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通过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享受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化产品,拓宽了文化视野,促进了各国文化的融合与共享。

互联网行业对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对安全与隐私的挑战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安全与隐私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

因此,在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浅析我国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

浅析我国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


我 国信 息 产 业 的产 业 融 合
随 着 数字 化 和 互联 网 的广 泛 应 用 .信 息 资 源 的概 念 已经 超 出
了 固有 的模 式 ,信 息 资源 对 传 统 载体 的依 赖 大 大 减 少 ,信息 资源 的互 联 性 和 互 换 性 的加 强 .彼 此 之 间 的 交 叉和 融 合 加 速 发展 ,从 与传 统产 业 融 合而 成 的 内容产 业 ”成 为信 息业 的核心 。在 我 国 . 而 改 变 了产 业 的 竞 争 合 作 关 系 。 () 2 与其 他 产业 的 业务 融合 。技 术融 合 并不 一 定意 味 着产 业融 信 息 产 业 存 在 着设 备 制 造 业 、软 件业 和信 息 服 务业 三业 ”并 存
透性 、 带 动性 、倍 增 性 、 网络 性和 系统 性 等 特 征 ,信 息产 业 的 产 业 融合 呈现 加 速 发展 的趋 势 。 信 息产 业 的融 合 有 助 于提 高
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率 ,改善信息产业的管制方式 ,加速传统产业 的升 级改造 以及促进信 息技 术的扩散和渗透 。
中 的重要 现 象 。产 业融 合 产生 的前 提是 技 术融 合 、业务 融 合 .市场 实 现 了统 一 .并且 各 个 产 业 的信 息 传输 机 制 逐 渐 都 能够 实 现 双 向 融 合 以及 产业 管 制环境 的变化 。按 照技 术 发展 的方 向产 业 融合 有产 和 单 向并 存 的 信息 传输 ,在 大 容 量 信 息 内容 需 求 的 推动 下 ,带 宽 业 渗 透 、产 业 交 叉 和产 业 重 组 三种 形 式 。 由于 信息 技 术 的渗 透 性 、 的 要 求 都 逐渐 由低 向高 转 变 .从 而各 产 业 间的 技术 、业 务和 市 场

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

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

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结构转型的能力。

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产业增长减速的规则性决定了产业结构转换是通过“部门替代”完成的。

信息化进程中产业融合的发展,使产业增长减速的规则性发生变异,产业结构升级不再是一种线性的部门替代关系,而是多元新兴部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根据产业融合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的新的规律,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推进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标签:信息化产业融合产业结构一、产业融合的理论1.产业融合的涵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通讯技术的革新(光缆、无线通讯、宇宙卫星等的利用及普及)和信息处理技术革新的迅速展开,推进了通讯、邮政、广播、报刊等传媒间的相互合作。

由数字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产业交叉,引起了人们对产业融合的关注。

对于产业融合的内涵及其界定,研究者从各自的专业背景出发,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代表性、有影响和比较多被引用的,如:尤弗亚(yoffie,1997年)将产业融合定义为“采用数字技术后,原来各自独立产品的整合”。

欧洲委员会“绿皮书”把产业融合规定为“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融合”。

格林斯腾和卡恩那(greensteina&khanna,1997年)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者消失”。

我国著名的中青年经济学家周振华则提出“产业融合(convergence)是在信息化进程中发生的一种新经济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运用,特别是互联网的形成与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部门出现固定化产业边界的模糊与消失的融合现象。

”以上论述的侧重面虽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认为产业融合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的发展;同时,产业间相互渗透具有内在成长性,正在促使现有的产业边界重新划分。

2.产业融合的类型产业融合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

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融合化理解

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融合化理解

一、概述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由多个产业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而形成的复合型产业系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融合化理念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

本文将从融合化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入手,深入分析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融合化的特点、趋势和影响,并探讨融合化对产业发展的启示和挑战。

二、融合化的概念融合化是指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产业协同等方式相互融合,形成一种较为复杂、多元的产业结构。

融合化也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合并,以及不同技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融合化的核心是突破传统的产业边界,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无缝衔接和优化配置。

三、融合化的背景和意义1.科技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产业的交叉和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革和革新。

2.市场需求: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得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而融合化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和综合化的产品与服务。

3.资源整合:融合化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国际竞争: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间的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融合化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融合化的特点1.产业多元化:不同行业间融合,多元产业集裙呈现出发展趋势。

2.技术交叉:不同技术领域的交叉应用和创新,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价值链延伸: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了产品与服务的全方位增值。

4.管理创新: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的管理互联和协同,促进了管理效率和企业协同发展。

五、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融合化的趋势1.产业融合度提升:各类产业和技术领域的融合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形成更加复合型的产业系统。

2.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将更加紧密,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

3.技术创新加速: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应用和集成创新将进一步加速,催生更多颠覆性的科技成果和产品。

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范本

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范本

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范本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强调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这次会议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

这些政策旨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政府还加强了对产业融合发展的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通过参加这次会议,我深刻认识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带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

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加强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共赢,通过打破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范本(1)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会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旨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会议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一产业的发展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2月第2期(总179期)中国工业经济China Industrial EconomyFeb.2003N o.2【产业经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胡汉辉 邢 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摘要] 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

产业融合产生的前提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以及产业管制环境的变化。

按照技术发展的方向,产业融合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形式。

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信息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信息产业的管制方式,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促进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

因此,深入研究产业融合理论以及产业融合对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推动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信息产业; 信息化[中图分类号]F4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3)02-0023-07产业融合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产业间的壁垒,加强产业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植草益,2001)。

在产业演进和产业发展史中,产业融合现象随处可见。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产业作为一个巨大产业开始不断融合。

一、产业融合理论的发展1.产业融合理论的提出早期的产业融合研究集中在技术革新基础上的计算、印刷、广播等产业的交叉和融合。

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Negrouponte用三个圆圈来描述计算、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会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技术融合,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都可以通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来显示,而且不同形式的媒体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这一现象被称为“数字融合”。

“数字融合”的发展为语音、视像与数据文件等信息内容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产业出现产业融合。

植草益(2001)在对信息通信业的产业融合进行研究后指出,不仅信息通信业,实际上,金融业、能源业、运输业(特别是物流)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他预测,不只在这四个产业领域(一直实施着经济限制的领域),在制造业,产业融合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大[收稿日期] 2003-01-08[作者简介] 胡汉辉,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大拓宽了产业融合的研究视野,为更好地构建产业融合的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产业融合的涵义及特征马健(2002)在对西方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以后认为,产业融合较为准确和完整的涵义可表述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

这个定义说明,产业融合具有下述特征。

(1)产业融合发生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

技术进步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原因,放松管制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外部条件。

通用技术的出现和管制条件的放松,降低了产业的壁垒,使产业之间的渗透、交叉和融合成为可能,推动了产业融合的发展。

(2)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产业的边界和交叉处。

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的面貌。

然而,这些技术革命往往只在产业内部发生作用,在提高产业效率的同时也固定了产业的边界。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核心而引发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模式,而且改变了产业间的交互关系。

通过信息技术革新,原来互相独立的产业相互渗透,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产业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3)产业融合改变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在“合并后的产业”,企业数量自然会增加,竞争也自然会激化(植草益,2001)。

由于产业融合,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化,企业并购、流程重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

3.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1)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最直接的条件。

技术革新由于开发出了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工艺和产品,使这些产业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从而改变了原有产业的技术路线以及产业经营的内容和形式;同时,由于这些产业技术的互联性和互换性的加强,彼此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加速发展,从而改变了产业的竞争合作关系。

(2)业务融合。

技术融合并不一定意味着产业融合。

技术融合出现以后,需要调整原有的产业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的物质、技术、人力和管理资源,在创新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业务,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3)市场融合。

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应以市场融合为导向。

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只有创造出足够的需求,才能实现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的价值。

在市场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应建立新型的竞争合作网络,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市场融合的风险。

(4)产业管制环境的变化。

放松管制使原来独立发展的自然垄断产业得以凭借技术和经营优势互相介入,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激化。

同时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使得原来产业内部的规制失去意义。

技术融合以及建立在技术融合基础上的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促使产业管制进一步放松,从而为产业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4.产业融合的三种形式(1)产业渗透。

产业渗透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业边界处(见图1)。

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不断获得突破,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逐渐成长起来。

这些高科技产业,一方面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逐步向传统产业延伸。

由于高新技术往往具有渗透性和倍增性的特点,使得高新技术可以无摩擦地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并会极大地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

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和生物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了诸如机械电子、航空电子、生物电子等新型产业。

而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产业渗透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电子广告、电子图书、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书店等都是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的证明。

(2)产业交叉。

产业交叉是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间的融合(见图1)。

产业交叉往往发生在高科技产业的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由于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的融合,这种延伸将产生产业边界的交叉融合,最后导致产业边界的模糊或消失。

尤其对放松管制后的自然垄断行业来说,它们扩张产业链的技术和业务条件比较成熟,产业交叉融合的现象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这些发生交叉的产业往往并不是全部融合,而只是“部分的合并”,原有的产业继续存在,因此这也使得融合后的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形式。

产业交叉例子是研究中出现比较多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产业的融合。

图1 产业融合的三种方式(图中箭头表示技术发展的方向)(3)产业重组。

产业重组是实现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是产业融合的另一种方式(见图1)。

这一方式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这些产业往往是某一大类产业内部的子产业。

比如第一产业内部的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子产业之间,可以通过生物链重新整合,融合成生态农业等新的产业形态。

这种新业态代表了产业的发展方向,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产业效率。

二、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1997年,美国沿用多年的“标准产业分类(SIC)”被新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所替代。

新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与原先执行的“标准产业分类”最为重要的不同是,提出了一个“标准产业分类”所不具有的全新产业概念:信息业。

信息业的代码是51,分别由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和传播业以及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业所组成(见表1),很明显,这里划定信息业的标准是围绕“内容”展开的。

这说明,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的概念已经超出了固有的模式,信息对传统载体的依赖大大减少,信息资源与传统产业融合而成的“内容产业”成为信息业的核心。

在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着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三业”并存的局面,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的产业渗透作用日益明显,信息产业内部的产业重组和高技术产业的产业交叉加速发展,促进了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

1.信息技术的特点加快了信息产业的融合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推动了信息产业的融合。

(1)渗透性。

渗透性是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渗透性的基础是技术的通用性和开放性。

通用性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开放性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兼容性和扩充性。

信息技术的渗透性使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成为可能。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已覆盖到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办公室业务、家庭生活、医疗保健、教育、交通通信、商业、科研、娱乐、保安、金融、气象、资源勘探、军事、大众传播等许多方面。

(2)带动性。

信息技术对信息产业及其他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带动性。

在产业内部,信息技术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产业的发展。

在产业外部,则带动了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仪器仪表、海洋、航天航空等产业的发展。

(3)倍增性。

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但是复制成本却很低,这就决定了信息产品生产过程的低边际成本、高产出和高附加值的特点。

信息技术倍增性的特点使信息产业得以低成本扩张,迅速开拓新的业务和市场,加速产业融合。

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国际电联的统计结果显示,一个国家对通信建设的投资每增加1%,其人均收入可提高3%。

(4)网络性。

当一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该产品别的用户的数量时,这种产品就具有网络性外部性的特点。

通信技术就是一个主要的例子:电话、电子邮件、互联网、传真机和调制解调器都显示出网络效应。

受网络效应影响的技术受到正反馈的影响,当产品达到临界容量时,就会出现爆炸性增长。

因此,为了达到临界容量,产业内部的企业经常建立战略联盟或拉拢竞争对手共同建立标准、推广新技术。

例如C D技术的初始推广者索尼和飞利浦,与内容提供者(如时代华纳)以及竞争对手(如东芝)联合起来,推广DVD技术,唱机和唱盘制造商都加入其中。

这种策略往往会导致产业内部重组和融合。

(5)系统性。

系统在信息技术中无处不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中央处理器和内存条、驱动器和控制卡、录像机和录像带等。

通常,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由处于不同产业中的多家企业按照不同的生产和商业模式制造出来的。

传统的竞争集中于竞争者、供应商和顾客,在信息经济中,出售互补产品的企业同样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