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合集下载

〖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 (1)

〖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 (1)
8
6.观察重建出来的图像,是否需要向上或向下 补扫几层,病灶区域是否需要加扫薄层? 7.结束检查,退出检查床。 8.图像的后处理工作,如三维表面重建、仿真 模拟内窥镜等处理。 9.根据需要选择照片的张数、幅数,拍摄图像 照片,送照相机打印,打印后得到CT照片。 10.转存图像数据,将存储在CT机硬盘的图像 数据转存于便于长期保存的介质中,如CD光盘、 磁光盘(MOD) 等,以备科研、教学、会诊等 使用。
7
四、常规CT扫描的步骤
1.认真阅读申请单,了解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2.输入被检者的自然资料,包括CT号、姓名、性别、年 龄、出生年月日、体位名称等。 3.摆放好被检者体位,向被检者交待扫描时的注意事项, 做好呼吸、屏气的训练等。 4.选择扫描方案,包括:①从屏幕菜单中选择相关的体 位,如是颅脑扫描还是上腹部扫描?是头先进还是足先 进?是仰卧、俯卧、左侧卧还是右侧卧?②选择扫描技 术参数,如kV、mA、扫描时间、扫描方式(轴位扫描、 螺旋or逐层扫描)、扫描视野、显示视野、层厚、层间 距、重建模式等。 5.开始扫描,根据需要可选择:①利用定位指示灯确定 开始位置直接扫描(轴位扫描或螺旋扫描)。②先扫描出 正位或侧位或正位+侧位的定位片,然后根据定位片确 定扫描的上下范围及机架的倾斜角度。
17
2.图像放大技术 为了观察细小病变或细微结构,可以对图像 进行局部放大。它有别于原始放大,它只是局部 象素的扩大,因而图像较粗糙,若放大倍数太大, 图像甚至模糊。 3.图像的旋转 CT图像的观察习惯… 当扫描体位不是常规的仰卧位时,如采用俯 卧、左侧卧或右侧卧,显示的CT图像有时不符合 观察习惯,这时需将图像旋转一定的角度,或将 图像上下不变、左右翻转,图像处理的菜单中有 相应的图像旋转项目。 4.图像重建技术 图像重建可选用不同的重建模式:骨结构细 微模式、肺部高分辨率模式、平滑模式等,同时 还可以缩小重建视野,得到局部放大图像。

各代CT扫描机的特点

各代CT扫描机的特点

各代CT扫描机的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CT问世以来,CT产品技术日新月异,按其结构与性能可分成五代:(一)第一代CT第一代扫描机多属头部专用机,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由X线管和二或三个晶体探测器组成,由于X线束被准直成像铅笔芯粗细的线束,故又称笔行扫描装置。

(二)第二代CT第二代CT扫描机仍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它与第一代CT机没有质的差别,而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由单一笔形束X线束改为小扇形束,由一个线管和3—30个晶体探测器组成(三)第三代CT第三代CT扫描机的扫描方式有了改变,为旋转/旋转扫描方式,X线束为30°-45°的扇形束,所以又称为广角扇束扫描机,可包括整个扫描体截面,探测器增加到300-800个,一个挨着一个无空隙的排列着。

(四)第四代CT第四代CT扫描机的扫描方式为旋转/固定扫描方式,即X线管旋转,探测器固定在360°的圆周上,探测器为600-1500个,螺旋式CT机最高达4800个探测器,全部探测器分布在360°的圆周上,扫描时,只有X线管做围绕人体一周的圆周运动,探测器固定不动,扇形束角度也较大,扫描速度可达1-5 s(五)第五代CT第五代CT扫描机即电子束CT,又称超高速CT,或电子束断层扫描,其利用电子束技术产生高速旋转的扇形X线束,与前述的各代CT扫描机相比,扫描速度大大加快,可达到毫秒级,动态分辨率明显提高,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

CT成像技术的发展从1972年CT机的发明到20世纪80年代,CT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扫描部位的延伸,从单一的头部CT拓展到体部,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扫描速度的角逐,螺旋CT技术使横断CT演变为可以连续扫描的螺旋CT,并且如破了亚秒级扫描能力;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多层CT的临床应用,大大拓展了CT的临床价值,从4/16/32/40/64层到256层CT,在这30年多年期间,CT的硬件,软件技术经历了几次大的革命性的进步。

CT-1

CT-1

实现运动器官检查的时间同步显示,提高了心脏
检查的成功率,有利于克服心率快、心律不齐患
者心脏成像质量不佳的难题;
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③一次检查完成全器官功能检查,实现功能和形态
的结合,一次采集可完成全心成像、冠脉成像和
心功能分析等; ④提高了动态显示器官运动的时间分辨力,动态容 积成像能够观察关节、骨骼、肌腱在运动过程中 的表现。64层螺旋CT检查单个器官的扫描约需5~ 10秒,而320层螺旋CT仅需0.35秒,器官检查的速 度比64层螺旋CT提高15~25倍;
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扫描方式:不相连续的环形
技术参数:管电压100-140kV,X线管电流150 -250mA,层厚5-l0mm,层距5-l0mm。为了避免 出现漏扫,层厚和层距基本相同,层厚和层距的厚度
根据被检查器官和病变的大小确定。扫描和数据采集
不连续,胸腹部器官和小病灶因检查时病人的呼吸运
动幅度不一致,仍较易出现漏扫或重复扫描。
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非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螺旋CT扫描
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螺旋CT的成像方法
螺旋扫描是在运动中成像,覆盖360度的扫描
数据用常规方式重建会出现运动伪影,为消除运动 伪影,必须从螺旋扫描数据中合成平面数据,该方 法被称为内插法。
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单层螺旋CT
1989年在临床应用,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又称CT 容积扫描(volumetric CT scan),是采用滑环技术, X线管和探测器不间断3600旋转,连续产生X线, 并进行连续的数据采集;检查床沿纵轴(Z轴)方 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
宽度无直接相关,与被激活的探测器排数有关。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二、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是指X线球管曝光旋转一周可以同要特点 宽探测器结构:在Z轴上扩展增宽,64排MSCT的Z轴覆盖宽度可达到28.8~40mm MSCT宽探测器设计:分为对称型与非对称型排列两种类型 X线束呈锥形束:可出现半影区或称“无用”射线 先进的旋转方式:钢带驱动磁悬浮驱动
迹形成一个类似螺旋管,故称螺旋CT扫描(spiral CT,SCT)。
非螺旋CT与螺旋CT的扫描模式示意图
(二)扫描技术 螺距(pitch):扫描旋转架旋转一周检查床运行的距离与层厚或准直宽度的比值。 螺距为1.0,图像质量与射线剂量达到最佳。 增加螺距使探测器接收的射线量减少,图像质量下降;减小螺距在同一扫描范围射线量增加,图像质量
二、多层螺旋CT
锥形X线束与宽探测器结构 先进旋转方式:磁悬浮驱动,最快0.3s/周
MSCT磁悬浮扫描旋转方式
锥形X线束与宽探测器
二、多层螺旋CT
大容量X线球管 采集层厚与剂量:亚毫米层厚,剂量降低 大容量高速计算机:提高运算和处理能力
电子束控球管
二、多层螺旋CT
(二)优势与发展 同层厚时的扫描速度进一步提高 各向同性与图像后处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探测器检测效率进一步提高 同层厚时X线剂量进一步降低 增强扫描时对比剂用量减少
二、多层螺旋CT
各向同性:构成CT图像的像素为正方体时,则各个方面的重建图像的质 量达到一致清晰。
三、双源CT
双源CT结构特点与优势 1.双球管呈90度排列,各对应相应探测器 2.可提供两套系统的kV和mAs 3.可进行双能量成像 4.采用磁悬浮驱动,运行速度0.30秒/周 5.最大扫描范围200cm,空间分辨率≤0.4mm

各代CT扫描机的特点

各代CT扫描机的特点

各代CT扫描机的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CT问世以来,CT产品技术日新月异,按其结构与性能可分成五代:(一)第一代CT第一代扫描机多属头部专用机,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由X线管和二或三个晶体探测器组成,由于X线束被准直成像铅笔芯粗细的线束,故又称笔行扫描装置。

(二)第二代CT第二代CT扫描机仍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它与第一代CT机没有质的差别,而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由单一笔形束X线束改为小扇形束,由一个线管和3—30个晶体探测器组成(三)第三代CT第三代CT扫描机的扫描方式有了改变,为旋转/旋转扫描方式,X线束为30°-45°的扇形束,所以又称为广角扇束扫描机,可包括整个扫描体截面,探测器增加到300-800个,一个挨着一个无空隙的排列着。

(四)第四代CT第四代CT扫描机的扫描方式为旋转/固定扫描方式,即X线管旋转,探测器固定在360°的圆周上,探测器为600-1500个,螺旋式CT机最高达4800个探测器,全部探测器分布在360°的圆周上,扫描时,只有X线管做围绕人体一周的圆周运动,探测器固定不动,扇形束角度也较大,扫描速度可达1-5 s(五)第五代CT第五代CT扫描机即电子束CT,又称超高速CT,或电子束断层扫描,其利用电子束技术产生高速旋转的扇形X线束,与前述的各代CT扫描机相比,扫描速度大大加快,可达到毫秒级,动态分辨率明显提高,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

CT成像技术的发展从1972年CT机的发明到20世纪80年代,CT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扫描部位的延伸,从单一的头部CT拓展到体部,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扫描速度的角逐,螺旋CT技术使横断CT演变为可以连续扫描的螺旋CT,并且如破了亚秒级扫描能力;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多层CT的临床应用,大大拓展了CT的临床价值,从4/16/32/40/64层到256层CT,在这30年多年期间,CT的硬件,软件技术经历了几次大的革命性的进步。

各代CT扫描机的特点

各代CT扫描机的特点

各代CT扫描机的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CT问世以来,CT产品技术日新月异,按其结构与性能可分成五代:(一)第一代CT第一代扫描机多属头部专用机,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由X线管和二或三个晶体探测器组成,由于X线束被准直成像铅笔芯粗细的线束,故又称笔行扫描装置。

(二)第二代CT第二代CT扫描机仍为旋转/平移扫描方式,它与第一代CT机没有质的差别,而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由单一笔形束X线束改为小扇形束,由一个线管和3—30个晶体探测器组成(三)第三代CT第三代CT扫描机的扫描方式有了改变,为旋转/旋转扫描方式,X线束为30°-45°的扇形束,所以又称为广角扇束扫描机,可包括整个扫描体截面,探测器增加到300-800个,一个挨着一个无空隙的排列着。

(四)第四代CT第四代CT扫描机的扫描方式为旋转/固定扫描方式,即X线管旋转,探测器固定在360°的圆周上,探测器为600-1500个,螺旋式CT机最高达4800个探测器,全部探测器分布在360°的圆周上,扫描时,只有X线管做围绕人体一周的圆周运动,探测器固定不动,扇形束角度也较大,扫描速度可达1-5 s(五)第五代CT第五代CT扫描机即电子束CT,又称超高速CT,或电子束断层扫描,其利用电子束技术产生高速旋转的扇形X线束,与前述的各代CT扫描机相比,扫描速度大大加快,可达到毫秒级,动态分辨率明显提高,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

CT成像技术的发展从1972年CT机的发明到20世纪80年代,CT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扫描部位的延伸,从单一的头部CT拓展到体部,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扫描速度的角逐,螺旋CT技术使横断CT演变为可以连续扫描的螺旋CT,并且如破了亚秒级扫描能力;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多层CT的临床应用,大大拓展了CT的临床价值,从4/16/32/40/64层到256层CT,在这30年多年期间,CT的硬件,软件技术经历了几次大的革命性的进步。

CT成像原理重点知识点

CT成像原理重点知识点

CT成像原理重点知识点一、概览CT成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诊断手段。

它就像是我们身体内部的“探秘灯”,帮助我们医生“看”到人体内部的情况。

那么关于CT成像原理的重点知识点,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概览。

想象一下你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每次只翻开一页看。

CT成像就有点像这样,不过它是对我们的身体进行“翻页扫描”。

这种扫描能生成很多详细的图片,让我们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首先你得知道CT机是怎么工作的。

它就像一个特殊的相机,发出X射线穿过我们的身体。

这些射线在穿过身体后,会被机器接收并转化成图像。

不同的身体组织对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这样机器就能根据射线的强弱,生成一张反映身体内部情况的图像。

听起来简单,但其实背后有很多复杂的科技支撑。

接下来我们会更详细地讲解CT成像原理中的关键点,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神奇的医学技术。

二、CT成像基本原理CT成像,也就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医学技术。

它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像切蛋糕一样,把身体切成很多层,然后一层一层地拍照。

咱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过程。

首先CT机器有一个像大圆圈一样的扫描器,这个扫描器会释放出X射线。

当我们躺在机器里的时候,这个X射线会穿过我们的身体。

请注意不同组织和器官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比如骨头会吸收更多,而一些软组织则相对少吸收。

接下来机器里的探测器会捕捉到这些穿过身体的X射线。

然后计算机就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就像是给身体“画像”。

计算机把这些数据转化成图像,让我们能够看到身体内部的结构。

而且CT还有一个特别的优点,就是它可以把身体切成很多层很薄的层,像切蛋糕一样。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身体内部的问题,比如肿瘤、骨折或者血管堵塞等。

这就像是在看一个立体的地图,能够找到那些隐藏的小路和标记。

所以CT成像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窗户,让我们能够看见身体内部的情况。

通过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我们就会明白这项技术有多么神奇和重要。

第一节 CT扫描方式的特点PPT优质课件

第一节 CT扫描方式的特点PPT优质课件
③数据采集通道不同:单层螺旋在Z轴方向上只有一组通道采集 数据,MSCT把多排探测器组成4组,形成数据采集的4组输出 通道。
④同一扫描周期内获得的层数不同:一层与多层。
.
⑤决定层厚的方法不同:单层螺旋的层厚仅通过改 变X线束的宽度来完成,线束的宽度等于层厚,多 层螺旋的层厚不仅取决于X线束的宽度,还与探测 器阵列的不同组合有关 如同样10mm宽的X线束,可由每4排1.25mm探 测器组成一个5mm探测器通道,获得2层5mm层厚的 图像,也可以由每2个1.25mm探测器组成一个 2.5mm探测器通道,获得4层2.5mm层厚的图像。
.
• 螺距(pitch):是X线球管旋转360度的进床 距离(床速)与扫描层厚(总的层面准直宽 度)的比值 单层螺旋CT的准直器宽度与层厚一致,即 pitch=床进速度(mm/周)/层厚(mm)
.
多层螺旋CT使用多排探测器,其层厚不是准直器 的宽度,故计算时应注意。如准直器宽度为16* 1.5=24mm,球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24mm的扫描方 式中,实际扫描层厚为1.5mm,用准直器总宽度计算, 螺距为1
.
1、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的不同
①探测器的排列不同:单层螺旋CT的Z轴方向上只有一排探测器, MSCT采用4组通道的多排探测器
②X线束不同:单层螺旋通过准直器后的X线束为薄扇束(fanbeam),X线束的宽度等于层厚。MSCT采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 线束(cone-beam),线束宽度等于多个层厚之和
常规螺旋扫描的螺距用1,即床速与层厚相等, 如病灶较小,螺距可小于1,如病灶较大,螺距可大 于1
.
螺旋CT的扫描参数
• 重建层距: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横断面之间长轴 方向的距离
• 重建层厚:指重建图像的实际厚度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天津❖ 1969
❖ 1971
❖ 1972
❖ 1973 ❖ 1972 ❖ 1973 ❖ 1974
Godfrey Hounsfield, EMI 有限公司推出第一 台头部扫描模型 伦敦Atkinson-Morley 医院安装第一台EMI扫描 机 Hounsfield 在英国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发表第 一篇关于CT的论文,并获得Noble医学生物学奖 Hounsfield在英国放射学杂志发表论文 在北美反射协会(RSNA)推出第一台商品 Mayo门诊部 (U.S.A)安装了第一台头部扫描机 Ledley (U.S.A.)设计全身CT
CT构造
高压发生器
高电压
球管
X-ray
人体
探测器
模数转换 计算机 数模转换 显示 照相
病人床 Table 配电柜 PDU
操作台 Operator’s
Console
机架 Gantry
CT 机 房 示 意 图
扫描架
扫描架
球管 发生器
探测器
CT的发展
❖普通CT • 第一代:1971年(平移/旋转式) • 第二代:1972年(平移/旋转式,角度大) • 第三代:1975年(旋转/旋转式) • 第四代:1977年(旋转/固定、旋转/垂头)
❖然后进床,进行下一层面的扫描、数据 采集和重建图像
普通CT
❖普通CT扫描方式的X线束轨迹呈不相连续 的环形
❖扫描时间长
普通CT
❖技术参数 • 球管电压100kV~140kV • 球管电流150mA~250mA • 层厚5mm ~ 10mm • 层距5mm ~ 10mm
❖为了避免漏扫,采用相同的层厚和层距 ❖根据被检查器官和病变的大小确定层厚 和层距的大小

3、CT检查技术

3、CT检查技术

2、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的优点 (1)扫描速度提高 (2)图像空间分辨力提高 (3)CT透视定位更准确 (4)提高了X线的利用率
三、电子束CT:扫描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与 常规CT不同,主要区别在于X线产生的方 式不同。电子束CT以电子枪发射电子束, 再有电子束轰击扫描机架下部的圆弧形钨 靶环产生旋转X线,实现CT扫描。
第四节 各部位常见病的检查方法
CT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需要 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目的是即能满足 临床诊断要求,较好的显示病变的全貌 及特征,同时又能减少病人的X线辐射 剂量。
一、颅脑CT
横断位扫描为常规,必要时加用冠状 位扫描。后者有利于显示大脑凸面、大 脑深面、接近颅底的脑内和幕下病变。
第三章 CT检查技术
第一节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一、普通CT:扫描方式的X线束轨迹呈不相 连续的环形。参数是管电压100—140kV, X线管电流150—250mA,层厚5—10mm, 层距5—10mm。为了避免漏扫,普通CT扫 描的层厚和层距基本相同。
二、螺旋CT:
(一)单层螺旋CT,CT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 描,采用滑环技术,X线管和探测器不间断 360度旋转,连续产生X线,并进行连续的 数据采集。参数选择:管电压80—140kV; 管电流50—450mA;扫描时间最长可连续 曝光100s。
第二节 CT图像特点和影像图像质量的因素 一、CT图像特点: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 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成。这些像素反映的是 人体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像素越小, 其数目越多,构成的图像越细致,空间分 辨力越高。
CT图像上由黑到白的不同灰度是人体组织器官对 X线吸收程度的反应,密度高的组织器官对X线吸 收较多,在CT图像上呈白的影像,相反,密度低 的组织器官对X线吸收较少,在CT图像上呈黑的 影像。在实际工作中把吸收系数换算成CT值,因 此组织器官的密度可直接用CT值表示,单位为亨 氏单位(Hounsfield unit,HU)。把水的CT值定 为0HU,人体内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 的CT值为-1000HU,人体内密度不同的各种组织 CT值则位于-1000---+1000之间的2000个分度之 间。

胸部CT检查方法特点及检查流程是什么

胸部CT检查方法特点及检查流程是什么

胸部CT检查方法特点及检查流程是什么胸部CT检查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肺部和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通过使用X射线成像和计算机技术,胸部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立体影像,并且能够对多个平面进行重建。

准备好了解胸部CT检查方法的特点和检查流程,以及患者在检查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胸部CT检查的原理、优势和应用领域,并详细描述检查的流程,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一、胸部CT检查方法特点(一)CT扫描原理和技术CT扫描是基于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胸部CT检查中,通过利用X射线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CT扫描仪能够获取大量连续的断层图像,并生成三维成像。

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扫描仪围绕患者进行旋转,同时发出X射线束进入患者体内形成影像。

不同类型的胸部CT扫描仪包括传统的单排多层螺旋CT和最新的多层螺旋CT。

(二)优势和限制胸部CT检查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提供高分辨率的成像,能清晰显示肺部结构、病变和异常。

其次,胸部CT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使医生能够观察肺部影像从不同角度的立体视图。

此外,胸部CT是一种非侵入性、快速、准确的诊断工具,在肺部疾病、心血管系统和大血管疾病以及弥漫性肺疾病和间质性肺疾病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胸部CT也存在一些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辐射剂量的问题和对特定患者群体的适用性。

(三)胸部各部位的常见应用1.肺部疾病的评估和调查。

肺部疾病是胸部CT检查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胸部CT,可以诊断和评估肺癌、结节、肺炎、气胸、肺不张等多种肺部疾病。

它还可以帮助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2.心血管系统和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

胸部CT在心血管系统和大血管的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和冠脉供血情况,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和程度,诊断主动脉夹层和二尖瓣脱垂等心血管疾病。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20 mm per rotation
Brilliance CT
Brilliance 40通道多层螺旋CT
❖ 52排大面积大跨度探测器组成: ❖ 2-D 二维镶嵌式可扩展探测器组合 ❖ 40 通道 DAS 数据采集系统 ❖ 40 mm 覆盖范围( 1.25mm层厚) ❖ 25mm 覆盖范围 (0.625mm层厚) ❖ 0.33 x 0.33 x 0.34 mm 等方性象素规
64 x 0.625 mm
40mm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 Pitch的计算: • 与单层螺旋CT相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定义) • P=S(mm)/[D(mm)/N] ➢N为被激活的探测器排数(层数)
螺距
单层螺旋扫描 • 简单的线性关系重建 算法 • Pitch值增加IQ降低
多层螺旋扫描 • PITCH 值 与 IQ 复 杂 非 线性的,并且使用多 螺旋重建算法 • PITCH 值的变化更有 利于得到更好的图象 质量
1977年旋转固定旋转垂头?螺旋ct?单层螺旋?多层螺旋普通ct?x线球管与高压发生器之间探测器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电缆连接?为了避免电缆缠绕x线球管与探测器每绕病人旋转扫描一周必须反向回转复位普通ct?每一层面扫描过程中检查床不动x线球管环绕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扫描一周探测器完成数据采集一次计算机处理数据后重建出一幅图像?然后进床进行下一层面的扫描数据采集和重建图像普通ct?普通ct扫描方式的x线束轨迹呈不相连续的环形?扫描时间长普通ct?技术参数?球管电压100kv140kv?球管电流150ma250ma?层厚5mm10mm?层距5mm10mm?为了避免漏扫采用相同的层厚和层距?根据被检查器官和病变的大小确定层厚和层距的大小普通ct?缺点?扫描时间长?间断扫描?胸腹部器官和小病灶因检查时病人的呼吸运动幅度不一致容易出现漏扫或重复扫描?x线剂量大图像分辨力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⑧心脏CT扫描成为可能
⑨可进行CT透视
(三)、双源CT
• 双源CT结构特点与优势
1、双球管呈90度排列,各对应相应探测器
2、可提供两套系统的kV和mAs
3、可进行双能量成像
4、采用磁悬浮驱动,运行速度0.30秒/周
5、最大扫描范围200cm,空间分辨率≤0.4mm
LightSpeed VCT
Aquillion 64
Brilliance 64
64 X 0.625
64 X 0.625
40 mm
64 X 0.5
64 slice, 0.625 mm 40 mm coverage
64 slice, 0.5 mm 32 mm coverage
32 mm
64 slice, 0.625 mm 40 mm coverage
调的 铅条带构成。
• 作用是大幅度减少散射线的干扰,提高图像质量, 决定扫描厚。 • CT扫描机中准直器分为二种:一种是X线管侧准直 器;另一种是探测器侧准直器,两个准直器必须 精确地对准。
探测器
• X线检测器是将X线光子变成电流信号的一
种装置,常用的有高压氙气电室检测器和
闪烁晶体检测器等。目前普遍采用固态稀
CT技术的发展源于探测器技术的发展
40 mm
(二)、螺旋CT的扫描参数
• 扫描层厚与射线束宽度 扫描层厚是CT扫描时被准直器校准的层面 厚度,或球管旋转一周探测器测得Z轴区域的 射线束宽度 • 床速:是CT扫描时检查床移动的速度,即球 管旋转一圈检查床移动的距离
• 螺距(pitch):是X线球管旋转360度的进床 距离(床速)与扫描层厚(总的层面准直宽 度)的比值 单层螺旋CT的准直器宽度与层厚一致,即 pitch=床进速度(mm/周)/层厚(mm)
第一节 CT扫描方式的特点
一、普 通 CT
(一)、基本结构
• 扫描系统 • 计算机系统
• 其他设备
• 应用软件
• CT机装置
CT机的基本结构
1、扫描系统
• • • • • • • • 扫描机架 检查床 X线高压发生器 X线管 准直器 滤过器 探测器 模数转换器
准直器
• 准直器是一种限制X线光束的孔径光栏,它由大小 合适的长方形或圆形的铅片或由彼此相对移动可
• 扫描速度慢
二、螺旋CT
概念
• 螺旋扫描技术是扫描过程中,X线球管环绕
病人作连续360°圆周运动,持续发射X线。
同时扫描床以匀速移动,探测器连续采集
数据。由于上述程序是同步进行的,X线球
管对病人而言,经历了一个螺旋性路径,
故被称为螺旋扫描CT(Spiral CT)
非螺旋CT与螺旋CT的扫描模式示意图
土陶瓷探测器,它集合了上述两种探测器
的优点。
• 探测器(对X线敏感性远高于胶片):碘 化钠、锗酸铋—高压氙气电离室—稀土陶 瓷探测器—平板探测器
2、计算机系统
• 计算机系统是CT成像系统的核心装置,它
具有采集数据处理、高速数学运算、图像
重建、图像评价、图像存储、系统控制、
人-机对话等功能
3、其他设备
2.5mm探测器通道,获得4层2.5mm层厚的图像。 ⑥图像重建的方法不同:新算法,以减少伪影、噪 声,提高图像质量,减少曝光量
2、多层螺旋CT的优势
①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提高 ②一次扫描可获得多层图像
③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全身扫描在30秒内可完成
④可进行回顾性重建 ⑤X线的利用率提高 ⑥三维成像、模拟内窥镜效果更佳 ⑦增强扫描的效果明显提高
• 以铜制成滑环,作为静止部分,导电碳刷在滑环
上运动. • 通过碳刷和滑环的接触导电得以使机架能作单向 的连续旋转. • 根据传递电压的不同分低压滑环和高压滑环。
滑环结构示意图
高压滑环
• 滑环部分传递的是X线高压发生器的输出 电压。高压发生器在机架外,其产生的 高压通过电缆传输到滑环,而后输送给X 线管。
• 要求:成本高,铜环与碳刷之间传递的
是高压,技术要求高。
低压滑环
机架外的低电压通过低压滑环输送给机架内 的高频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与X线球管相 对固定。通过一短段电缆将高压输送给球管。 • 优点:传递电压低易处理,高压电缆短,损
• 滑环部分传递的是X线高压发生器的输入电压。
耗小
高压滑环易发生放电导致高压噪声,影响
多层螺旋CT使用多排探测器,其层厚不是准直器 的宽度,故计算时应注意。如准直器宽度为16* 1.5=24mm,球管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24mm的扫描方
式中,实际扫描层厚为1.5mm,用准直器总宽度计算,
螺距为1
常规螺旋扫描的螺距用1,即床速与层厚相等,
如病灶较小,螺距可小于1,如病灶较大,螺距可大
于1
螺旋CT的扫描参数
• 重建层距: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横断面之间长轴
方向的距离
• 重建层厚:指重建图像的实际厚度
(三)多层螺旋CT
•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是
指X线球管曝光旋转一周可以同时形成两层
以上图像的CT机。
1、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的不同
①探测器的排列不同:单层螺旋CT的Z轴方向上只有一排探测器,
• 磁盘机和相关存储媒介 • 操作台 • 其它辅助设备
4、应用软件
• 基本功能软件:扫描、照相、图像储存和
清盘
• 特殊功能软件:动态扫描、快速连续扫描、
定位扫描、高分辨率扫描、虚拟内窥镜、 CT心脏成像、职能血管分析软件等。
(二)、扫描特点
• X线管与探测器每绕患者旋转扫描一周,必须反
向回转复位,才能进行下一周扫描 • 每一层扫描过程中检查床不动 • 层厚与层间距基本相同
⑤决定层厚的方法不同:单层螺旋的层厚仅通过改 变X线束的宽度来完成,线束的宽度等于层厚,多 层螺旋的层厚不仅取决于X线束的宽度,还与探测 器阵列的不同组合有关
如同样10mm宽的X线束,可由每4排1.25mm探
测器组成一个5mm探测器通道,获得2层5mm层厚的
图像,也可以由每2个1.25mm探测器组成一个
MSCT采用4组通道的多排探测器
②X线束不同:单层螺旋通过准直器后的X线束为薄扇束(fanbeam),X线束的宽度等于层厚。MSCT采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
线束(cone-beam),线束宽度等于多个层厚之和
③数据采集通道不同:单层螺旋在Z轴方向上只有一组通道采集 数据,MSCT把多排探测器组成4组,形成数据采集的4组输出 通道。 ④同一扫描周期内获得的层数不同:一层与多层。
采集的数据而降低图像质量,同时安全性差; 低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采用体积小、功 率大的高频结构,与X线管同装于扫描架内, 同时旋转,稳定性好,危险性小。
探测器
• 普通CT机探测器有几十个,单层螺旋CT机常有
300-800个,多层螺旋CT机则多达5000-30000个以 上 • 探测器分为气体探测器和固体探测器 • 单层螺旋CT在Z轴方向上只有一排探测器,多层螺 旋CT机由多排探测器组成
• 根据X线管和探测器的运动方式,螺旋 CT仍属于“旋转+旋转”类,即第三代 CT机,但扫描性能大大提高、扫描时间
大大缩短。
(一)基本构成
• 扫描机架 T的结构特点
• 采用了滑环技术 • 采用大容量的X射线管 • 使用定位精确的扫描床 • 大容量的机器硬盘
滑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