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首先,农药药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正确的农药使用。
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往往没有充分了解农药的使用方法、推荐剂量和使用时机等基本知识,导致了农药的误用。
一些农民会过量使用农药,或者在农作物快要收割时仍然使用农药,这样会导致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超标。
此外,农民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保护,比如没有正确配戴个人防护用具。
其次,农药药害的产生还与农药的质量问题有关。
部分农药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这些农药可能没有通过正规的检测和认证,含有高浓度的有害成分。
另外,一些过期或长时间未使用的农药可能会失去有效成分,或者产生一些降解产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第三,农药药害的原因还与监管不严密有关。
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品,因此对其使用和销售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
然而,在一些地方,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了农药市场的混乱。
一些农民可以轻易地购买到非法或涉及违规的农药,而相关的执法部门则未能有效制止这种情况。
此外,对农药的监测和检测也可能存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农药药害的发生。
此外,一些农药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农药抗性的产生。
农药抗性是指对其中一种农药的杀虫效果逐渐减弱或完全失效。
当农药在大面积使用后,一些害虫很容易形成对该农药的抵抗,从而导致农药的有效性降低。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可能会不得不增加农药的用量或使用另一种更强效的农药,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农药的滥用和药害的发生。
另外,农药药害的原因还与使用农药的环境条件有关。
例如,如果农作物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或者农民在雨后立即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农药被冲刷到土壤中,从而对土壤微生物和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同样,如果农民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农药在农田中积累较高的浓度,进而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不正确的农药使用、农药质量问题、监管不严密、农药抗性的产生和使用环境条件等。
农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及补救措施
农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及补救措施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菌和杂草的侵害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药害问题。
药害是指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水源、环境、人体和其他非目标生物产生的有害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药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1.选择不当:农药使用者在选择农药时,往往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对不同农作物所需的农药种类、剂量和使用期限等信息缺乏了解。
因此,使用者常常会使用错误的农药,或者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剂量下使用农药,导致药害的发生。
3.时机不当:农药的使用时机也是产生药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农作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的不同阶段,对应的农药使用时机也不同。
如果不在正确的时间点使用农药,就会导致农药对目标生物的毒杀效应不佳,或者对非目标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4.残留问题:农药的残留是产生药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农产品在采摘或者收获后仍然带有一定残留的农药时,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处理,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此外,农药的残留还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农药产生的药害,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加强培训和宣传:应加强对农药使用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农药知识和操作技能。
农药生产厂家、农技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供准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指导。
3.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农药质量和保质期的检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农药进行注册和准入管理。
对违法销售、不合格产品和超标残留的严重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4.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为了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可以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微生物和植物间作作用等方法来控制害虫和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药害的发生。
5.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农药残留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情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什么是农作物药害?发生药害有哪些症状?
什么是农作物药害?发生药害有哪些症状?农作物药害是指因使用农药不当而引起作物反应出各种病态,包括作物体内生理变化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异、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
农作物药害依不同症状可分为一下几类:(1)斑点:主要表现在作物叶片上,有时也会发生在茎杆或果实表皮上。
常见的药斑有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几种。
药斑与生理性病害斑点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植株上分布往往没有规律性,全田亦表现有轻有重。
而后者通常发生普遍,植株出现症状的部位较一致。
药斑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是,前者斑点小、形状变化大,而后者具有发病中心,斑点形状较一致。
(2)黄化:表现在植株茎叶部位,以叶片发生较多。
药害引起的黄化与营养缺乏的黄化相比,前者往往由黄叶发展成枯叶,后者常与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关,在全田、黄苗表现一致性。
与病毒引起的黄化相比,后者黄叶常驻有碎绿状表现,且病株表现系统性症状,在田间病株与健株混生。
(3)畸形:表现在作物茎叶和根部,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肿根、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水稻受2,4—D药害,出现心叶扭曲、叶片僵硬,并有筒状叶和畸形穗产生,番茄受2,4—D药害,则表现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4)枯萎:整株植物再现症状,此类药害大多因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
药害枯萎与侵染性病害所引起的村萎症状比较,前者没有发病中心,而且发生过程较慢,先黄化,后死株,根茎中心无褐变,后者多是根茎部输导组织堵塞,先萎蔫,后失绿死株,根基部变褐色。
(5)停滞生长: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一般除草剂的药害抑制生长现象较普遍。
如水稻移栽后喷施丁草胺不当,除出现褐斑外,还表现生长缓慢。
药害引起的生长缓慢与生理性药害的发僵比较,前者往往伴有药斑或其他药害症状,而后者则表现为概系生长差,叶色发黄。
(6)不孕:在作物生殖生长期用药不当会引起不孕症。
如在水稻孕穗期错用草甘膦,会导致秕谷不孕。
药害不孕。
药害不孕与气候因素引起的不孕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表现全株不孕,有时虽部分结实,但混有其他药害症状。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白菜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一、2.4-滴丁酯(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2.4-滴丁酯比较耐药,但进行茎叶处理比较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易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不会影响出苗,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根会水平生长、畸形、肿大,主根短,侧根和根毛少。
心叶短缩、肿胀、畸形、萎蔫,甚至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2.4-滴丁酯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也应注意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田。
用过2.4-滴丁酯的器械需经彻底清洗后方可用于白菜田施药。
二、麦草畏(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白菜对麦草畏敏感,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造成药害。
(二)药害症状。
茎叶处理产生药害,根茎部肿大,侧根少。
叶柄弯曲、膨大,叶片翻卷、畸形。
轻的抑制生长,重的生长点枯萎、全株死亡。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麦草畏不能在苗后用于白菜田。
邻近地块施药,要留出足够距离的隔离带,注意施药时的风向和风力,防止药液飘移至白菜上。
用过麦草畏的器械应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于白菜田施药。
三、莠去津(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或是茎叶处理,白菜对莠去津均敏感,土壤中残留、误施或药液飘移到白菜植株上都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抑制幼苗生长。
出苗后子叶和真叶均会产生大面积退绿斑,先出现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枯萎。
茎叶处理,叶片退绿,从叶片顶端或叶缘开始干枯。
(三)预防和缓解药害措施。
莠去津不能用于白菜田。
前茬用过莠去津的地块,后茬不宜种植白菜。
邻近地块苗后施用莠去津,也要避免药液飘至白菜田。
一旦发生严重药害,应及时补种或毁种。
四、乙草胺(一)药害产生的原因。
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白菜对乙草胺比较耐药,但施药量过大会产生药害。
遇内涝等不良条件也会产生药害。
(二)药害症状。
土壤处理不影响出苗,但出苗后心叶卷缩、畸形,生长抑制,以后长出的叶片正常。
浅析小麦田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防治补救措施
浅析小麦田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防治补救措施小麦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而除草剂是一种可以有效去除杂草、提高小麦产量的农药。
除草剂也会带来一定的药害问题,特别是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浅析小麦田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防治补救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农民朋友们的生产实践有所帮助。
一、小麦田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1. 不当使用除草剂不当使用除草剂是导致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麦生长期间,一些农民为了减少劳动力成本,可能会在适宜条件下过量使用除草剂或者在适宜生长时期使用不适宜的除草剂,导致小麦受到药害。
2. 天气条件不利天气条件不利也是导致小麦田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比如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使用除草剂,小麦生长不良,对药剂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出现药害情况。
3. 土壤条件不佳土壤条件不佳也容易导致小麦田除草剂药害发生。
贫瘠的土壤使小麦缺乏养分,生长状况不佳,对药剂的耐受性下降,容易受到药害影响。
1. 合理选择除草剂在选择除草剂时,应该根据小麦生长周期和作物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除草剂。
在使用除草剂之前,要认真查看说明书,根据规定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严禁擅自调整用药量和用药时期,以防止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
2. 控制用药剂量和时期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期,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而盲目增加药剂用量,也不要在不适宜的时期进行除草剂的施用。
要根据作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用药时期和药剂量,确保小麦免受药害影响。
3. 注意气象条件在使用除草剂时,要关注气象条件,避开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进行用药,减少小麦受到药害的可能性。
4. 土壤管理加强土壤管理,改善小麦生长环境,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耐受性。
合理施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对除草剂的耐受能力,减少药害的发生。
5. 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害在使用除草剂后,及时观察小麦的生长状况,如发现小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排除病虫害等可能的影响,对症处理,减少药害的扩散。
农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
农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1.使用农药过量或错误使用:农药是为了防治病虫害而使用的,但当使用农药过量或错误使用时,可能会导致农作物产生药害。
过量使用农药可能会造成农药在土壤或植物体内的积累,进而对农作物造成毒害。
而错误使用农药,如使用不适合的农药、使用过期的农药、在不当的时间或地点使用农药等,也可能导致农作物受到药害。
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农产品上的残留物。
当农药使用不当或农药施用后未按照要求等待适当的安全期限,农药残留就会导致农作物产生药害。
这可能是因为农药在农作物内无法完全降解,且大部分现代农药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和降解的速度较慢,因此长期或频繁使用农药可能导致农作物上农药残留水平超出安全标准。
3.抗药性的产生:农作物长期使用相同类型的农药,可能导致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农作物产生抗药性后,常规使用的农药对其已经产生了较少或无效的作用,从而导致农作物无法有效地抵御病虫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民可能会增加农药的用量或更换更强效的农药,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农作物受到药害的风险。
4.环境因素:农作物产生药害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气象条件可能影响农药的施用效果,如雨水可能洗去农药,导致施药效果减弱。
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可能影响到病虫害的繁殖和扩散,并影响农药的吸收和降解。
土壤的质量和pH值也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和迁移,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5.农药的残留时间:不同的农药残留时间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药害风险。
一些农药可能在农作物中残留时间较短,而一些农药可能残留时间较长。
如果在农药残留期内食用农作物,药害的风险将会增加。
为了减少农作物产生药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应该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不过量使用农药,避免错误使用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农作物受到药害的风险。
2.增加农药的选择性:选择对目标病虫害有特异性作用的农药,能够减少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的伤害。
3.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安排,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上百起药害发生原因总结原来药害都是这样打出来的
上百起药害发生原因总结原来药害都是这样打出来的!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如不谨慎就极易产生药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严重时会颗粒无收。
一、常见药害发生原因1、药剂本身质量有问题一些小厂家的产品中含有其他杂质或其他成分,导致对作物产生药害,或者一些产品中含有隐形成分,在复配后容易产生药害。
2、气候条件低温喷药引起药害。
夏季高温喷药易引起农药药害。
一般情况下,夏季喷药发生药害数占全年药害80%以上,或在降雨后,晚间湿度大,夜间果面有水珠,喷药后易产生药害。
3、喷打不均匀,操作有问题有多起药害事件是由农药喷洒不均匀、重喷、喷用过多造成的药害。
4、选择的施药器械错误或者其不够洁净如果使用一些给果树喷施农药的大型高压器械给玉米、小麦等作物喷施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是不合适的。
器械施过除草剂就不能再给敏感作物施药。
所以打药的药桶尽量要和除草剂的药桶分开。
5、用药量过大引起药害有些作物对药剂有安全限用剂量,如果超过太多,用药量重极易导致药害的发生。
6、由药剂本身产生的药害药剂本身对作物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包括药剂成分产生药害,和药剂剂型产生的药害。
如虫螨腈对瓜类(吊瓜、丝瓜等)比较敏感,施用后会有明显药害。
一般乳油制剂中含有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学物质,在某些幼果期使用会污染果面造成药害。
7、农药混配产生药害包括农药混配种类过多和不正确混配等,农药混配过多会造成浓度过大,增加药害风险。
不当混配如我们使用的大部分药剂都是偏酸性的,不能和蓝矾、硫酸铜混用,混用会降低药效,也会增加药害风险。
二、药害分类1、急性药害一般在喷药后2~5天出现严重的数小时后即表现出症状。
如:种子发芽能力下降、发根少、子叶叶片有灼伤、变黄、严重时产生叶斑、果斑、调萎、畸形。
这样的植株生长的叶片、花、果都少。
有时幼嫩组织发生褐色焦斑、徒长乃至枯萎死亡这种药害多为施用农药不当或受邻近田块喷施农药影响所致。
从受害株看损害明显发生在嫩叶、花、果等生长较快的部位一般上部叶片重于下部叶片嫩叶重于老叶。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发布时间:2008-4-22 被阅览数:95 次作者:摘录1、农药方面(1)农药的理化性质。
在一般情况下,农药对作物都有一定的生理影响。
一些广谱性的除草剂,喷施到作物的绿色部位,吸收后干扰植物的苯基丙氨酸的生物合成,使植物茎叶枯黄,根基腐烂而枯死。
(2)农药质量。
使用质量差,含杂质或变质的农药是引起药害的重要因素。
(3)混合使用不当。
农药之间混用不当也是造成药害的一个因素。
(4)药液浓度。
农药的使用剂量和喷施浓度超过了植物的承受能力,也可产生药害。
(5)喷施次数。
重喷和连喷会引起药害.(6)施药方法。
施药方法同作物药害有一定关系.2、作物方面(1)作物种类和品种。
不同作物对每一种农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和敏感性。
(2)作物生育期。
作物不同生育期对药剂的敏感反应有较大的差异。
(3)植株部位。
作物各个部位之间对药剂敏感性差异较大。
(4)作物长势。
作物长势弱,抗药性差也会产生药害。
3、环境方面(1)温度。
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药的活性,也关系到作物的安全性。
在高温环境下农药的活性高,而导致有些农药产生药害。
气温高于35度时不宜使用,另外低温条件下施药,虽然农药活性低但作物抗性也低,也易产生药害。
(2)湿度和降雨。
湿度过大,水分过多是引起药害的原因之一。
(3)风力和风向。
在喷施除草剂时,风可导致除草剂产生雾滴飘移,造成敏感作物药害。
(4)土壤质地。
粘性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农药粘附力较强扩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不易产生药害,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沙质土壤上的农作物易产生药害。
果树农药药害解救四法农药对植物的药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药害在喷药后几小时至数日内即表现出来,如叶面(果实)出现斑点、黄化、失绿、枯萎、卷叶、落叶落果、缩节簇生等。
慢性药害得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如光合作用减弱、花芽形成及果实成熟延迟、矮化畸形、风味色泽恶化等。
一旦发现果树遭受药害,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救:1、喷高锰酸钾。
作物药害原因、表现特点及其补救措施综述
肥大 , 毛稀少 , 根 根皮 变黄或变厚 、 发脆 、 腐烂等 ; 种子 受害表现为不能 发芽或发芽缓慢 等 ; 植株受 害表 现为落花 , 落蕾 , 果实畸形 、 变小 、 出现斑点 、
褐果 、 果 、 锈 落果等 。慢性 药害指 一般 在施 药后 l 以上才会 出现 药害 , O d 且症状 不明显 , 一般 为叶 片黄化 、 生长发 育缓慢 、 小果 、 劣果 、 实风 味变 果 差 等 。 留型药 害的特点 是施药 后 , 残 当季作 物不
害 , 成水 稻 “ 颈” 。 同农 药对不 同作 物药 造 包 等 不 害影 响也 不 同 , 如敌 百虫 、 敌敌畏 对核 果类果 树
不 同作物对农 药 的敏感 程度不 同 , 使用 作物 敏感 的农 药会 引起 药 害 。如气 孔小 的植 物不 易
发生 药害 , 叶面 蜡质厚 、 细胞 壁厚 的植株 耐药 力 强 。大 田作 物 和果树 中 , 玉米 、 如 大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敌 百
度 与墒情 。 发生 药害 的时候 , 在 可采取 以下 补救
措施 。 31 喷 水 冲 洗 和 灌 水 洗 田 .
331 及 时中耕除草松土 ..
药 害产生 后 , 时进行 中耕 除草松 土 , 善 及 改
土壤通 透性 , 促进 根系发 育 , 植 株迅速 恢复 正 使
常 生长 。
下几 点 : 作物 出现 的异 常症状 是否是在施药后期 发 生的 ; 所用 的农药 品种 、 使用 时期 、 用量和用法 是否正确 ; 邻近 同一种作物 田块 是否有相 同的异 常症状 , 以分析是否药害引起 的症状。 要想全面 了 解 断药害情况 , 掌握预 防药 害发生 和补救 药害 的
一
作物药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
作物药害的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摘要总结了作物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和补救作物药害的措施,以期指导正确、合理使用农药。
关键词作物药害;原因;预防;补救利辛县80%以上青年农民常年外出经商或打工,家中耕地仅靠老弱妇孺耕种和管理,由于耕作简单、管理粗放,一旦发生病虫草害,就盲目用药,常造成施药后,作物产生药害,轻者减产,重者枯萎死亡、绝收,甚至对下茬作物引起不良影响。
笔者经多年实践,现将作物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补救措施总结如下。
1作物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1.1用药量大、浓度配比高(1)有些农户一味追求除虫效果,不顾作物能否承受,随意加大用药量,将2种或多种农药混合使用,用药剂量超过使用说明的数倍,从而造成药害,轻者叶片出现斑点,重者叶片黄化、枯死。
(2)目前,田间施药普遍存在用水量少的问题,一般只有150~250 kg/hm2,低于正常用水量的50%,从而导致茎叶畸形、枯萎。
1.2连续多遍施药大部分农户恨虫不死,见虫就治。
施药1遍不行施2遍,甚至连续施5~6遍,直至所有昆虫死尽为止。
如:2006年水稻稻飞虱大暴发,农户每天都在更换农药,交替施药,连续5~6d,结果造成虫死叶枯。
1.3混药、对水不合理,药液分层不匀80%以上农户,先将喷雾器对满水,农药直接倒入水中,背起压气即喷施,导致先喷的是药(浓度过大,虫死叶枯),后喷的是水(虫活叶青)。
1.4错用、误用农药一些农户因治虫心切,误将农药喷在不该喷的作物上。
多为误用、错用除草剂。
如:小麦除草剂误用于大豆、棉花上治虫防病,造成作物整株枯萎死亡。
1.5在不适宜生育阶段作物、敏感作物、禁止使用作物上用药农药说明书注意事项都会标明该药对某些作物敏感、慎用、禁止使用等。
如:敌百虫对玉米、瓜类、幼苗慎用;敌敌畏对高粱、瓜类敏感;辛硫磷对高粱、瓜类、大豆敏感,禁止使用等,部分农民在用药时未加注意,以致产生药害。
1.6农药质量不合格、使用失效农药使用的农药本身质量有问题,所含助剂、乳化剂、扩散剂、增效剂等不合格或严重超标;或保管不当,储藏时间过长,引起乳油分层、水剂沉淀、粉剂受潮结块等,亦会产生药害。
2021产生农作物药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范文2
2021产生农作物药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范文 青白江区现有耕地1.367万hm2,全年种植农作物3.67万hm2.农作物因施用农药后出现药害的现象在该区每年都有发生,常年发生15~20次,由此产生药害赔偿纠纷。
当农户与农药零售商不能达成赔偿协议时,投诉到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协调处理的数量近年来每年6~9起。
通过对该类投诉案的协调处理,笔者深感农作物药害问题不仅关系农作物经济损失还关系着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1导致该区农作物药害的主要因素 通过近年该农作物药害现象调查,发现导致农作物药害因素主要有如下两类:从农药类型上讲有除草剂药害、植物生长调节剂药害、杀菌剂药害和杀虫剂药害。
这之中以除草剂不当使用导致的药害占绝大多数,达药害总数量的80%以上。
从农药登记上讲有超登记作物范围使用导致药害和登记作物范围内使用导致药害。
这之中又以前者占为最多,占总数量的90%以上。
2导致该区农药使用不当产生药害的原因分析 2.1农药使用者方面 (1)适龄人员大量外出,老人、妇女是农事活动的主力军。
近些年该区农村劳动力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大量的适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据2014年统计福洪、姚渡、人和等3个乡镇外出打工经商的适龄人员占了以上三地总适龄人数的56%以上,这些人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脑精灵活、能力较强。
而据实际调查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体力较差的妇女,这些人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少人员是小学文化,还有一些为文盲。
种田一是凭老经验,二是看见别人干啥就干啥,象施药防治病虫草害等需要一定文化专业知识的农事活动只能在购买农药时依赖农药零售商的指导,即便农药零售商细心指导,也有因使用者的问题出现药害。
如该区弥牟镇火星村1个70多岁的老年妇女,由于不识字,将家里以前用剩的百草枯加入到杀虫剂的药液中防治小麦蚜虫,造成0.2hm2多的小麦产量绝收。
(2)种植大户、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种植大户以前从事其他行业或虽长期从事农业种植但其使用农药的技术仍很不足。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农药药害是指农药在农业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虽然农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由于不当的使用和管理,农药药害问题逐渐显现。
以下将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探讨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
首先,农药的选择与使用不当是导致农药药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农药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农药,而农民在购买和使用时常常只注重杀虫效果和价格,忽略了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效杀虫效果,滥用高毒性农药并超量使用,导致农作物中的残留物超标,进而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其次,不合理的施药频次和施药剂量也是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
有些农民缺乏科学的施药知识,过于频繁地施用农药,甚至连续施药,导致了农药在土壤中长期蓄积,致使连续种植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物积累,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此外,有些农民对农药施用量缺乏正确的判断,常常出现过高浓度、过高剂量的施药现象,导致农作物对农药的耐受力下降,对环境污染增加。
第三,缺乏农药使用和安全管理的培训是导致农药药害的原因之一、农民作为农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在农药选择、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农药使用的效果和质量。
然而,许多地方缺乏有效的农药安全管理培训机制,导致农民对农药的了解有限,对农药正确使用和安全管理知识的缺乏,使得农药的有效利用降低,药害问题日益严重。
第四,农药残留的检测和管控不到位也是导致农药药害的原因。
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问题不仅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也影响着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信心。
然而,在一些地方,农药残留检测仪器设备滞后,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不到位,导致一些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加重了农产品安全风险。
另外,由于监管不力,农药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药害问题层出不穷。
园林植物发生药害的原因及防治
园林植物发生药害的原因及防治药害原因引起农作物药害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使用对作物敏感的农药。
例如大多数园林植物对有机磷农药敏感,应忌用。
二是施药不当。
使用浓度过高或用药量过大易引起药害;施药技术不当或配制方法不科学也易引起药害。
三是在园林植物苗期、花期、幼果期及植物长势弱、耐药力弱时用药易引起药害。
四是受环境影响,如高温、强光照射、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低于50%、雨天或露水很大时施药易引起药害。
五是因上次植物使用残留期长的农药引起下茬植物的二次药害,。
六是因质量问题或农药混用不当等因素,引起农作物产生药害。
预防措施充分了解药剂性质,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浓度,选择正确的配制和使用方法。
对作物敏感的农药应禁用或慎用,苗期、花期、幼果期及作物长势弱、耐药力弱时应慎用或降低浓度,高温、干旱、大风时不能施,应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避免上下茬作物、邻近作物使用农药引起二次药害、飘移药害。
对当地未曾施用过的新农药,在施用前必须进行小面积的药害试用。
救治措施灌水排毒:是解决因土壤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最好方法,可灌水洗田。
喷水洗药:因使用浓度过大或使用敏感农药而引起作物的上部遭受药害的,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可连续喷水冲洗几次,从而起到缓解药害的作用。
足量浇水:让植物根系充分吸水,增加细胞水分,降低植物体内药液浓度。
使用解毒剂:根据药害的性质,可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解毒补救。
因多效唑、缩节胺等抑制剂或延缓剂过量引起的药害,可喷施赤霉素、芸薹速内酯溶液解除。
追施速效肥料:结合中耕松土,加强肥水管理,增施腐熟的人畜粪尿、碳酸氢铵、硝铵、尿素等速效肥料,促进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
叶面喷肥:叶面喷肥作物吸收快,可根据作物需要用0.1%~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0.3%尿素溶液,或叶面宝、喷施宝、绿风95、世纪农丰、多效活力素、惠满丰、丰产灵等叶面肥进行喷施,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尽快恢复生长。
农药药害发生原因与补救措施
农药药害发生原因与补救措施农药药害是指使用农药过程中对人体健康、环境和农作物产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农药药害的发生原因复杂,主要涉及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环境等因素。
为了减少农药药害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一、农药种类选择不当农药种类选择不当是导致农药药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选择农药种类时,需要按照目标害虫或病虫害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应用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疏忽或者认知不足,农民往往盲目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导致植物、土壤和空气等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补救措施:各级农业部门加强对农药种类及其使用方法的指导和监管,指导农民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从根本上避免农药药害的发生。
二、使用方法不当农药使用方法不当是导致农药药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等因素,以充分发挥农药的防治效果,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不足,往往存在使用剂量偏大、使用时间不当、使用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农药的残留量过高,引发农药药害。
补救措施:加强对农民使用农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意识水平,建立农药使用档案,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和检测,做到“科学用药、规范用药”。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农药药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气象条件、土壤情况、植物病虫害种类和数量等。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可能会造成农药防治效果不佳或者残留量增加,从而导致农药药害的发生。
补救措施:加强对农场、农田、草坪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
四、管理和监测不到位农药药害的发生也和农药使用的管理和监测不到位有关。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往往存在违规使用农药、不合格农药流入市场等问题,导致农药药害的发生。
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及补救措施
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及补救措施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控制害虫、杂草等对农作物的危害。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药害。
本文将探讨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及相应的补救措施。
首先,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对农作物的直接伤害: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对农作物可能产生直接损害。
例如,高浓度使用其中一种农药可能导致叶片凋谢、叶片黄化、果实变形等现象。
这些直接伤害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发育受阻,降低产量和品质。
2.生态环境影响:农药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例如,一些农药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抑制有益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
这样的药害可能不仅对农作物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长期的影响。
3.抗药性:由于长期的农药使用,一些害虫和杂草已经对常用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这意味着原本有效的农药对这些抗药性害虫和杂草已经失去了效果,导致农作物遭受更多的损害。
针对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补救措施:2.轮作休耕:合理的轮作休耕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农药的依赖。
通过轮作可以改变田间环境条件,破坏害虫和杂草的生命周期,控制害虫和杂草种群的数量,并让土壤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者等天然生物对害虫和杂草进行控制。
通过引入益虫、植物提取物等有机农业手段,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
4.科学肥料使用: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农药的使用。
适量使用有机肥料、配合合适的化学肥料,增强农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5.土壤修复和改良:对于已经受到农药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一些修复和改良措施。
例如,采用耕作方式改变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帮助土壤修复和恢复自我调节能力。
总之,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不可忽视,但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和采用相关的补救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害的发生。
农作物药害问题及对策
农作物药害问题及对策
农作物药害问题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农作物药害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农药残留:
农药的不适当使用或滥用可能导致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对策:推行绿色农业,使用有机农药和生物防治方法;控制农药使用量和频次;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和检测,确保合格的农产品上市。
二、抗药性:
长期的农药使用可能导致农作物对某些农药产生抗药性,耐药虫害的出现使得农药的效果逐渐减弱。
对策:轮作和间作,减少单一农药的使用频率和量;合理选择不同机制的农药进行交替使用;开发新的农药或寻找其他有效的防治方法。
三、生态环境破坏:
不当的农药使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杀死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和蜜蜂。
对策:推广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和频次;保护和增加农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病能力。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依赖农药过多可能导致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如精准施药、智能农机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探索替代农药的可行性。
五、农民健康问题:
过量接触农药对农民的健康产生危害,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对策:加强农药使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推广绿色有机农业,减少农药使用。
总的来说,解决农作物药害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和有机农业、加强监管和教育等。
同时,农民和政府应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保护环境和农民的健康。
作物发生药害的症状表现与补救措施
作物发生药害的症状表现与补救措施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不当,而使农作物产生的各种病态反应,包括作物体内生理诸过程的非常变化、生长受阻、植株变态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
从药害症状表现时间来看,可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两种。
急性药害是指施药后10天内所表现出的症状,多呈现斑点、失绿、落花、落叶、落果等;慢性药害往往在施药数十天后方可觉察,如出现黄化、畸形、小果、劣果等。
一、发生药害的原因及药害症状:1、产生药害的原因虽然较为复杂,但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错用农药或随意混用农药;二是使用变质和含有害杂质的农药;三是尚未掌握施药技术,施药时选择了不适宜的作物生育阶段,以及不适宜的施药天气、方法等。
2、药害的主要症状表现:(1)斑点型。
这类药害主要表现在作物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茎秆或果实皮上。
常见的药斑有褐斑、黄斑、网斑等几种。
如水稻秧田初期喷洒丁草胺不当,稻叶会发生不规则褐斑;用井冈霉素喷洒西瓜苗叶,会出现小黄斑;波尔多液在苹果表面上可产生木栓组织的棕色网斑等。
(2)黄化型。
这类药害在植株茎叶部位均有表现,以叶片黄化发生较多,主要是农药阻碍了叶绿素的正常光合作用所引起。
按药害轻重,有叶片发黄和全株发黄之分。
叶片发黄又有心叶发黄和基叶发黄二类。
如杀灭菊酯在西瓜上有新梢发黄表现;小麦受绿麦隆轻度药害时,表现为基叶发黄;小麦受西玛津药害时,可从叶尖边缘开始发黄,然后扩展至全叶,造成叶片或全株发黄枯死;敌草隆可使棉苗叶片出现黄化型退绿症状。
(3)畸形型。
这类药害在作物茎叶和根部均可表现症状,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根肿、畸形穗、畸形果等。
如小麦种芽受到二甲四氯药害时,表现为芽鞘基部和幼根基部肿大;棉苗遭受除草醚药害,则生长点萎缩,棉叶呈撅叶状畸形;番茄受2,4—D药害时,表现典型的空心果和畸形果。
(4)枯萎型。
这类药害往往整株表现症状,极大多数是由除草剂使用不当所引起。
如水稻苗期的草甘磷药害,可引起植株枯黄死苗;西瓜苗受绿麦隆药害后,表现出嫩叶黄化,叶片枯焦,植株萎缩,以致死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
农作物产生药害的原因
引起植物药害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药剂、植物、环境等三方面的因素。
1、药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不同植物的药害程度不同。
如有机氯杀虫剂对瓜类易产生药害,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类杀虫剂易对高粱易产生药害。
2、药剂的剂型和使用浓度。
一般来说,不同剂型的农药产生药害的可能性大小不同,通常是油剂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乳粉颗粒剂。
无论何种剂型,如果加工质量差,如油剂、乳油等分层,出现沉淀,可湿性粉剂结块,悬浮率低,粉剂结絮等都会增加产生药害的可能性。
农药的使用浓度越高,越易产生药害。
3、农药使用方法。
农药使用方法变化多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药害。
由于使用方法不当造成药害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误用农药。
由于农药标签不清或记错药名或认为只要是除草剂什么草都能用,往往会造成严重药害。
如把除草剂当杀虫剂使用,或把单子叶作物田除草剂用于双子叶作物田等都会引起严重的药害,甚至绝产。
(2)错混农药。
两种或多种农药之间混用不当,也易产生药害。
如波尔多液与石硫合剂不能混用,两者配合使用时也应间隔一段时间。
取代脲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能严重伤害棉花幼苗。
(3)稀释农药所用的水质不同,对农药理化性质影响不同,有时会提高药害。
如硬质水用于稀释乳油农药,易产生破乳现象,从而导致乳化性能差,喷洒不均匀,易造成药害。
(4)二次药害。
当季使用的农药残存到下茬作物的生长期,对下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如玉米田使用莠去津会对下茬作物如大豆或小麦产生药害。
(5)残留药害。
由于长期连续单一使用某种残留性强的农药,由于逐年累积会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6)飘移药害。
使用农药时粉粒飞扬或雾滴飘散会对周围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如小麦田喷洒2,4-滴丁酯时造成邻近大豆田药害,或喷洒敌敌畏时造成周围高粱田药害。
(7)喷雾器清洗不彻底,喷洒过2,4-滴丁酯的喷雾器,如果清洗不彻底再用于棉田施药,残余2,4-滴丁酯会造成棉苗药害。
4、植物的种类和品种。
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亦不同。
如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敏感,铜制剂可使桃叶穿孔。
棉花、大豆、瓜类等双子叶植物对2,4-滴丁酯类除草剂敏感,因为这类除草剂只对单子叶植物,如小麦等安全,不能用于双子叶植物。
使用除草剂时尤其要注意不同种类的除草剂所适用的作物种类以及敏感作物的种类,避免盲目使用。
5、植物的不同生育期对药剂敏感度亦不同,一般地说,植物在幼苗期、开花、孕穗期比较敏感,易产生药害,不宜喷药。
如小麦拔节后喷洒百草敌、2,4-滴丁酯,玉米6叶后喷洒2,4-滴丁酯都易造成药害。
在使用除草剂时应注意,某些土壤施用的芽前除草剂对幼芽或幼苗易产生药害,不宜进行苗后施药。
叶片蜡质或茸毛较多的植物能阻碍药剂的渗入,不易产生药害。
6、环境因素对农药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气温升高,农药的药效增强,但药害也往往增强。
所以高温时不宜喷药,尤其是炎热的天气不要在中午气温高时施药,不仅可以减轻或避免药害,同时还可防止施药人员中毒。
湿度高也有利于药剂向植物体内渗透,也易造成药害,所以在多雨多露的天气喷药易造成药害。
阳光照射强烈也易发生药害。
土壤性质对土壤处理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和药害产生有明显影响。
易淋溶的除草剂施用在轻质土壤中应严格控制用药量。
如莠去津在华北地区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中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