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DING理科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地区为例

0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关乎人类健康
02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农产品安全,进而对人类健康产
生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责任
0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
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区域农业中应用
02
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分析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地理位置
我国东部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 西岸,地处中纬度地带,具有显著的 季风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东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特点对农 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地貌对农业影响
地形地貌
分析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
多做真题
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把握命题
规律和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03
。
勤于思考总结
04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形
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农 业发展以我国东地区为例
汇报人:XX
20XX-01-30
CONTENTS
• 区域农业发展概述 • 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分析 • 我国东部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剖
析 • 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
策略 •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
径探讨
01
区域农业发展概述
区域农业概念及特点
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
《区域农业发展》课件

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 相结合,推动农业的多功能化展。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案例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案例
江苏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的 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化。
北京市利用城市近郊的农业资源,发展观 光农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现代化案例
浙江省家庭农场模式案例
黑龙江省垦区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和技 术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区域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趋势
未来区域农业发展将呈现规模化、专 业化、科技化、绿色化等趋势,以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方向
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将更加注重生态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 平衡,以实现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前景
在应对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挑战的同时,区域农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 的潜力,有望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推广生态农业
通过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 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A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B
C
D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制定合理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 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探索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 化,区域农业在各地得到了广泛实践和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以县为单位的一县一业、一乡 一品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
转型升级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农业面临着资源 环境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案例
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案例
江苏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的 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化。
北京市利用城市近郊的农业资源,发展观 光农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黑龙江省垦区农业现代化案例
浙江省家庭农场模式案例
黑龙江省垦区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和技 术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区域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趋势
未来区域农业发展将呈现规模化、专 业化、科技化、绿色化等趋势,以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方向
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将更加注重生态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 平衡,以实现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前景
在应对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挑战的同时,区域农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 的潜力,有望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推广生态农业
通过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 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A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B
C
D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制定合理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 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探索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 化,区域农业在各地得到了广泛实践和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以县为单位的一县一业、一乡 一品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
转型升级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农业面临着资源 环境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理科)

3.社会经济条件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_______ 外向型 农业。 (3)开发______ 较晚 ,人口密度______ 较低 。
1.划分依据:_____ 气候 、地貌、_____ 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
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_________ 生产方式 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读4.1图: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范围是什么?
1.范围:包括_______ 黑龙江、_______ 吉林 、______ 辽宁 三省和内蒙古 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自然 要素
表现
影响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 一年一熟作 可满足_________ 气候 候 物的需求 高原 、_____ 平原和 包括______ 山地 三类相对完整的地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 地形 ______ 了条件 形单元 黑土 、_______ 黑钙土 广泛分 ______ 土壤 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 利于农业生产 量高
思考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 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 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 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 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检测题:
3、东北地区可垦荒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国家已决定停止 “北大荒”垦荒,这说明(B ) A、东北一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开荒种粮更重要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了 D、本区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加强抚育与更新 4、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 区北部 B、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C、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两年三熟作物的需求 D、东北地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高二地理课件:区域农业发展

高二地理课件:区域农业发展
人教版区域农业发展ppt课件内容预览: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高中地
理必修3(人教版)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目标:促动农业发展与区域条件有机结合形成特色生态与
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读4.1图:东
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范围是什么?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位置、范围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就是
我国纬度的地方。
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
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单元完整、资源丰富、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地区。
(注:与政治区划中的东北不同)2、地理条件分析(1)气候条件类型: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温较高,热
量与水分配合得协调对农业影响:作物可一年一熟南北差异:≥10℃
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
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P67、69思考?请说出东北地区的积温和降水的变化?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
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所以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
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有利于农忙季
节时,集区域农业发展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P67、69思考?请说出东北地区的积温和降水的变化?。
高二地理必修3《4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 粮基地建设
1、大 规模机 械化生 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 地建设
2、地区专业 化生产
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 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 供给仍很紧张。
(3)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 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进行 农田基本建设等。
思考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 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 你得到什么启示?
(3)发展重点: 特色经济作物 (4)发展目标: 实现由原料型向__原__料__及
___产__品_加__工___并举的转变
大 批 国 营 农 场
我 国 机 械 化 水 平 最 高 的 地 区
玉米带:
松辽平原
小麦区: 三江平原、松 嫩平原北部
水稻: 辽河、松花江流 域的大型灌区以 及东部山区的河 谷盆地
农业气候上最大 的缺点是低温冷害, 它是作物产量不高 不稳的主要影响因 素。低温冷害年, 作物平均减产约13 %~35%。
大苹果仅适 于辽东半岛 和辽西栽培
小麦
(1)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包括松
嫩平原、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
主要种植玉米、大 豆,小麦、水稻等作 物。
大豆
玉米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农业发展

建设 绿色食品 基地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大力发展 生态 农业 ②推动 退耕 、 退牧 和 围栏限牧 工程的
西部草原区 和 舍饲 畜牧业
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③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 以 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 原料 型生
产品配套加工业
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碱地。为缓解盐碱地危害,当地建立“稻-苇-鱼”治理模式(如下图所示),水稻收
割后进行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据此完成4~6题。
4.松嫩平原盐碱化对当地农业的危害表现在
√A.土壤肥力下降
C.平原面积减小
B.地表径流减少 D.多沙尘暴天气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苏打盐
碱地。为缓解盐碱地危害,当地建立“稻-苇-鱼”治理模式(如下图所示),水稻收
割后进行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据此完成4~6题。
5.图中不同土地类型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①湖泡区种植芦苇 ②草甸土地栽种水稻
③沼泽区种植芦苇 ④沼泽区栽种水稻A.①②√B.来自③C.①④D.②④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苏打盐 碱地。为缓解盐碱地危害,当地建立“稻-苇-鱼”治理模式(如下图所示),水稻收 割后进行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据此完成4~6题。 6.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可能会 A.加快土壤热量散失 B.加快地表盐分集聚 C.加快河床淤积速度
区域农业发展
一、地理条件
1.范围:A 黑龙江 、B吉林、C 辽宁 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气候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大力发展 生态 农业 ②推动 退耕 、 退牧 和 围栏限牧 工程的
西部草原区 和 舍饲 畜牧业
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③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 以 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 原料 型生
产品配套加工业
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碱地。为缓解盐碱地危害,当地建立“稻-苇-鱼”治理模式(如下图所示),水稻收
割后进行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据此完成4~6题。
4.松嫩平原盐碱化对当地农业的危害表现在
√A.土壤肥力下降
C.平原面积减小
B.地表径流减少 D.多沙尘暴天气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苏打盐
碱地。为缓解盐碱地危害,当地建立“稻-苇-鱼”治理模式(如下图所示),水稻收
割后进行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据此完成4~6题。
5.图中不同土地类型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①湖泡区种植芦苇 ②草甸土地栽种水稻
③沼泽区种植芦苇 ④沼泽区栽种水稻A.①②√B.来自③C.①④D.②④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苏打盐 碱地。为缓解盐碱地危害,当地建立“稻-苇-鱼”治理模式(如下图所示),水稻收 割后进行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据此完成4~6题。 6.高茬翻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可能会 A.加快土壤热量散失 B.加快地表盐分集聚 C.加快河床淤积速度
区域农业发展
一、地理条件
1.范围:A 黑龙江 、B吉林、C 辽宁 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气候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精品)

一、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区域农业的生产品 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地区 南部
中部
北部
温度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 带
≥10℃ 的 积温 3600℃
1000 ~ 36 00℃
1000℃
作 物(喜凉作物)
冬小麦、棉花、暖 温带水 果 ,水稻
春小麦、大豆、玉 米、高 粱、甜 菜、亚麻
春小麦、大豆
学以致用 无霜期对农业生产影响明显, 研究其时空分布有利于因地制 宜地选择作物种类与品种、调 整种植制度。读下图“我国无 霜期平均值等值线空间分布 图”,回答问题。
(3)我国北方农区从1980年后发生显著 突变,无霜期逐渐延长,试分析这种现象 对北方农区的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
分析:(3)无霜期逐渐延长对北方农区的农业生 产可能带来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 分析。我国北方农区的无霜期延长,说明温度比以 往同期升高。有利方面:有利于提前播种,同时减 轻寒潮危害。热量条件的改善,可以扩大喜温作物 的种植范围。不利方面:冬季气温并高,不利于杀 手害虫虫卵,加剧病虫害。温度升高,蒸发加剧, 水分条件变差。
答案:(3)有利:使播种时间提前,延长生长期(2 分),霜冻对农作物收获期的影响大大减少,提高农 作物产量(2分),并可能增加某些喜温作物的种植范 围(2分)。 不利发加剧士壤水分茶件变差(分)。
绝对位置:39゚N~53゚N,115゚E~135゚E 相对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东面、北面、 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 、蒙古接壤。东 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 渤海并与华北 地区相连接。
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 以及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北端:最北端是漠河,我国纬度最高的 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的最东端 区位优势: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
地理③必修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课件

东南部山区多达 900毫米以上
气候温和 本区大部分 属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候,,
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地形
3. 地形、土壤—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山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为三大林区之首 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 玛拉雅山南坡) 东南林区(人工林) ②水绕: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图们江、辽河 ③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东 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千米,为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 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 市场(当地和海示的基塘生产 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 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 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 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 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 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 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 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 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 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 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 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 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 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 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 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 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 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 的生态环境。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1、位置、范围
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 的_东__北_部_,东、北、西面分别 与_朝__鲜_、_俄_罗__斯_和__蒙_古_ 接壤,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 较高,其最北端就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范围:包括_黑_龙__江__、 __吉__林__、___辽_宁___三省和_内__蒙_古__自治区_东__部,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注:与政治区划中 的东北不同)
• ②耕作制度:一年 熟
• ③生产季节:
月
• ④农事安排:春 夏 秋 。
【对比分析】
(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
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2)热量不足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影响吗?
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A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 B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C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 收成; D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 应问题等
气候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东
北
地形、土壤条件
地
区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地
理
社会、经济条件
条
件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
低
活动
• 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
江 三 角
出口创 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 优越
洲
邻近港澳台与东南亚地 区,市场广阔;海陆空 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
(2)热量不足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影响吗?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 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B.农作物病虫害较少 C.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矿物质 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较肥沃 D.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时可以 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之区域农业发展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
的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德国南部地区为高原,南部河谷地带,地势平 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与我国 东北平原相比,该地区地域相对狭小,人口稠密,不 利于大型机械耕作。 答案:D
C.④——甘蔗、水稻、甜菜
D.⑦——水稻、亚麻、甜菜
(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 品农业基地?简述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发展方向。
(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 要原因。
(4)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 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 成的?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 带,究其原因,从自然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笔记] 此题考查美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比 较。答题时,要善于将区域地理与人文地理进行有机整合, 比较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
产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
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解析: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 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 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各自 优势的充分发挥。 答案:A
高中地理课件区域农业发展47878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活动:
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 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 术水平高。
农业布局 特点
看右图, 找出东北 地区降水 量和气温 分布有什 么特点?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思考
3、与我国主要农业………………什么启示?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 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 求不高的作物。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 土地墒情。
地理条件
地形、土壤条件: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 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15日 上午8时 37分20.12.1520.12.15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上午8时 37分1秒08:37:0120.12.15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8时37分20.12.1508:37December 15, 2020
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②将草场划片进 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 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 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 地建设
大规模 机械化 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 地建设
地区专业 化生产
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 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 供给仍很紧张。
人地比例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活动:
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 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 术水平高。
农业布局 特点
看右图, 找出东北 地区降水 量和气温 分布有什 么特点?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思考
3、与我国主要农业………………什么启示?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 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 求不高的作物。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 土地墒情。
地理条件
地形、土壤条件: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 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15日 上午8时 37分20.12.1520.12.15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上午8时 37分1秒08:37:0120.12.15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8时37分20.12.1508:37December 15, 2020
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②将草场划片进 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 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 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 地建设
大规模 机械化 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 地建设
地区专业 化生产
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 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 供给仍很紧张。
区域农业发展DING理科

读右图回答以下
问题:
〔1〕写出有关
地区的主要粮食
A 作物:小A麦_____B
B
_玉__米__ C
.其
中粮水食稻商品率最
高的是图中
C
的
.
A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
<1>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林区 <2>长白山区是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3>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4>延边盛产苹果 <梨5>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 区
10.该省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其名称为
<>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D.江汉平原
B
11.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
件是
< >B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12.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
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
A土壤肥沃
B复种指数低
C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D地广人稀
C
8、甜菜是东北发展最快的工业原料作
物,甜菜加工厂应布局在 〔 B〕
A、 接近市场 B、原料产地
C、 燃料产地 D、临海地带
读##省地形示意图,回答4~6题.
9.##省自东向##形的排列应该是< >
A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
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 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
〔C 〕
A.黑土、黑垆土广泛分布
B.西部高原由于距海较远,降水很 少,形成荒漠
3.4.1.区域农业发展【理科版】

大型机械化生产,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
地区专业化生产 1、农业生产的地区 专业化是商品化的 前提
2、主要的粮食作物 及其分布
3、已经形成了粮食 水稻:辽河、松花江大型灌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作物的地区专业化 生产
玉米带:
松辽平原
小麦区: 三江平原、松 嫩平原北部
水稻: 辽河、松花江流 域的大型灌区以 及东部山区的河 谷盆地
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黑土主要分布: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 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主要分布:
松嫩平原中部 大兴安岭两侧
特点:
有机含量高,土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泛层生分深产布厚力、高,肥土沃层、深 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地形
水源
气候
东北地区概况
土壤 市场
市场广阔
•中国人口众多,农产 品需求量大
机械
劳力
交通
地形
水源
土壤
气候
市场
东北地区概况
交通发达
机械
交通 •铁路密布,水陆交通便利
劳力
地形
水源
土壤
气候
东北地区概况
市场
机械
劳力
交通
地广人稀
地形
水源
土壤
气候
东北地区概况
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 机械
劳力
交通
㈡社会、经济条件
良
好
的
工
鞍山钢铁
业
基
础
大连化工
沈阳机械制造 大庆石化
社会、经济条件(阅读P62)
• 提高产品质量 • 延长产业链 • 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 开发特色农产品
The End
地区专业化生产 1、农业生产的地区 专业化是商品化的 前提
2、主要的粮食作物 及其分布
3、已经形成了粮食 水稻:辽河、松花江大型灌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作物的地区专业化 生产
玉米带:
松辽平原
小麦区: 三江平原、松 嫩平原北部
水稻: 辽河、松花江流 域的大型灌区以 及东部山区的河 谷盆地
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黑土主要分布: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 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主要分布:
松嫩平原中部 大兴安岭两侧
特点:
有机含量高,土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泛层生分深产布厚力、高,肥土沃层、深 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地形
水源
气候
东北地区概况
土壤 市场
市场广阔
•中国人口众多,农产 品需求量大
机械
劳力
交通
地形
水源
土壤
气候
市场
东北地区概况
交通发达
机械
交通 •铁路密布,水陆交通便利
劳力
地形
水源
土壤
气候
东北地区概况
市场
机械
劳力
交通
地广人稀
地形
水源
土壤
气候
东北地区概况
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 机械
劳力
交通
㈡社会、经济条件
良
好
的
工
鞍山钢铁
业
基
础
大连化工
沈阳机械制造 大庆石化
社会、经济条件(阅读P62)
• 提高产品质量 • 延长产业链 • 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 开发特色农产品
The E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3)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 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3
读右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写出有关
地区的主要粮食
A 作物:小A麦_____B
B
_玉__米__ C
。
其中水粮稻食商品率
最高的是图中
C
的
。
A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
(1)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林区 (2)长白山区是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3)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4)延边盛产苹果梨 (5)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1 )东北 地区包括哪 三大地形单 元?
山地、 平原、 高原
思考: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地貌类型 位置
地形区
优势农业资源 农业类型
西部
大兴安岭
山地 北部
小兴安岭
森林资源
林业
东部
长白山
东北
三江平原
平原 中部
松嫩平原
耕地资源
耕作业
高原
南部 西部
辽河平原
呼伦贝尔高原 (内蒙古高原)
2、主要的粮食作物 及其分布
3、已经形成了粮食 作物的地区专业化 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 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 益的统一
3、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农业发展 方向——面向国
内大宗农产品需 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
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 生产。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 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6、东北地区农事活动安排是
A 秋播 春管 夏收
B
B 春播 夏管 秋收
C 夏播 秋管 冬收
D 秋播 春、夏管 秋收
7.“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A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
8.“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
素是 ( )
A.水源不足 C
B.地形崎
岖
9.“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 C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
10.“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
()
B
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
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
C.小农经营
D.粗放经营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 区
地形、土壤条件
发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展 社会、经济条件
条 件
工业基础, 交通发达,
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 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 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1)玉米由: 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大、小兴安岭林区
长白山区的人参
辽东丘陵柞蚕
苹果梨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 及部 分林区草地
(1) 三河地区有著名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2)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3)此外,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 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C )
A.黑土、黑垆土广泛分布
B.西部高原由于距海较远,降水很 少,形成荒漠
C.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 影响
D.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 气候区
5.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
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 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 发展格局
东
农业布局
北
区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域
农
大规模专业化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业
生产粮基地建
发
设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展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区商品粮占全 国的比重为25%
东北区 全国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类型 多种多样 特 耕地面积 广 点 荒地面积 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2、成为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之一。
地区专业化生产 1、农业生产的地区 专业化是商品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保护天然林,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图4.4 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知识结构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便利的交通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晚,人口密度低 ①东北地区农业规模高于全国水平 ②较好的生态条件资源条件有利于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
↑农 工
牧促 兴农
↓工 牧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东 气候条件
北
C.②③⑤ D.①③④
2.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
能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 D)
A.商品粮基地 B.林业生产基地
C.畜牧业生产基地 D.商品棉基地
3.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
件是
( C)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以上各项因素改造难度相同
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 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②农业生态类型单一
③自然地域完整
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
自治区全部
⑤生产部门齐全
A.①③⑤ B.①②⑤
草地资源
畜牧业
(3)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3、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良好
①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 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 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②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 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 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3)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 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3
读右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写出有关
地区的主要粮食
A 作物:小A麦_____B
B
_玉__米__ C
。
其中水粮稻食商品率
最高的是图中
C
的
。
A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
(1)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林区 (2)长白山区是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 (3)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 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4)延边盛产苹果梨 (5)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1 )东北 地区包括哪 三大地形单 元?
山地、 平原、 高原
思考: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地貌类型 位置
地形区
优势农业资源 农业类型
西部
大兴安岭
山地 北部
小兴安岭
森林资源
林业
东部
长白山
东北
三江平原
平原 中部
松嫩平原
耕地资源
耕作业
高原
南部 西部
辽河平原
呼伦贝尔高原 (内蒙古高原)
2、主要的粮食作物 及其分布
3、已经形成了粮食 作物的地区专业化 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 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 益的统一
3、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农业发展 方向——面向国
内大宗农产品需 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
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 生产。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 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6、东北地区农事活动安排是
A 秋播 春管 夏收
B
B 春播 夏管 秋收
C 夏播 秋管 冬收
D 秋播 春、夏管 秋收
7.“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A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
8.“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
素是 ( )
A.水源不足 C
B.地形崎
岖
9.“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 C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
10.“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
()
B
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
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
C.小农经营
D.粗放经营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 区
地形、土壤条件
发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展 社会、经济条件
条 件
工业基础, 交通发达,
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 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 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1)玉米由: 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大、小兴安岭林区
长白山区的人参
辽东丘陵柞蚕
苹果梨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 及部 分林区草地
(1) 三河地区有著名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2)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3)此外,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 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C )
A.黑土、黑垆土广泛分布
B.西部高原由于距海较远,降水很 少,形成荒漠
C.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 影响
D.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 气候区
5.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
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 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 发展格局
东
农业布局
北
区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域
农
大规模专业化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业
生产粮基地建
发
设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展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区商品粮占全 国的比重为25%
东北区 全国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类型 多种多样 特 耕地面积 广 点 荒地面积 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2、成为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之一。
地区专业化生产 1、农业生产的地区 专业化是商品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保护天然林,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图4.4 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知识结构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便利的交通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晚,人口密度低 ①东北地区农业规模高于全国水平 ②较好的生态条件资源条件有利于 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
↑农 工
牧促 兴农
↓工 牧
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东 气候条件
北
C.②③⑤ D.①③④
2.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
能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 D)
A.商品粮基地 B.林业生产基地
C.畜牧业生产基地 D.商品棉基地
3.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
件是
( C)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以上各项因素改造难度相同
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 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②农业生态类型单一
③自然地域完整
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
自治区全部
⑤生产部门齐全
A.①③⑤ B.①②⑤
草地资源
畜牧业
(3)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3、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良好
①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 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 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②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 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 农村经济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