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派
第5章制度经济学
他说“今天是机器操作的时代,也是企业的时
代”,理论工作者只能“循着企业家的观点”去
“探索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 。而这个现代经济
组织就是所谓‘资本主义体系’和现代工业体系”。
(凡勃伦:《企业论》纽约,1932年英文版,第一
章引言。)(王志伟主编《经济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5.美国的制度学派
5-3.新制度学派:加尔
布雷斯、鲍尔丁的经济学说
本节概要
一、新制度学派的理论渊源及其特点 二、加尔布雷斯的经济学说
1、抗衡力量论
2、丰裕社会论
3、新工业国论
4、二元体系论 三、鲍尔丁的经济学说—经济行为分析(道德价值 判断、非市场行为、赠与经济学)
7.他对凡勃伦传统的贡献在于:(1)确定了
制度主义的哲学基础;(2)强调了技术是社会进
步的根本动力;(3)强调工具价值是制度主义根
本的判断标准。
四、贝利的经济学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划分 1.贝利对制度经济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与米恩斯 2.两种权利完全分离导致了两大对立集团的形
一起提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观点。
2.他认为制度的基本为交易而非商品应当
成为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经济研究的基本单位。
3.他把交易分为三类:买卖交易、即物品所有权 的转移;管理交易,即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和下级对上 级的服从;限额交易,即政府部门对公众的管理,权 力的分派。 4.他认为交易双方存在三种关系:冲突,即利益 的不一致;依存,即双方的相互依赖;秩序,即双方 通过协商达成旨在消除冲突的一系列行为规定。
对“制度趋势”的研究,以“历史起源方法” 去研究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制度的作用。凡勃伦从社 会心理去研究制度演进,康蒙斯从法律角度研究制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㊁特点与总体评价从海派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本文从海派经济学即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角度来观察,主要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与反凯恩斯主义,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密切相关,分析同旧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有学术渊源关系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并总体评论该学派的学术进展与理论误区㊂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形成、渊源和特点(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新制度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其学术背景和时代背景又是什么?这是中外学界关注和有争议的问题㊂依本人所见,第一,其形成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制度分析的严重弊端有关㊂在模仿科学方面,新古典经济学做得比较突出㊂它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和分析工具,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下构筑起看似严谨的理论框架㊂其精品范例是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㊂在那个理想世界中,市场是完全的,交易费用为零,价格机制的作用会将资源配置调整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事实上,那个广为流传的主流经济学所描述的世界,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经济社会并不存在太多的真实联系㊂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从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头脑中产生的乌托邦世界,具有突出的非现实特征㊂第二,其形成与反凯恩斯主义密切相关㊂20世纪30年代西方出现经济大危机以后,以强调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凯恩斯主义盛行,其主张混合经济的政策为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所采用㊂但20世纪70年代西方呈现经济滞胀 等新危机和新问题,促使形形色色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泛滥㊂以科斯和张五常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主张国家干预越少越好,强调只要私有产权界定清晰,交易费用就会减少,资源配置的效率便会自动达到最大化㊂第三,其形成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改革有关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大搞国有化和计划化,但多数国家长期的整体经济绩效并不十分突出;同时,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转型为社会性质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在发展程度不一的私有经济㊂在这种新的世界经济背景下,以宣扬私有化和自由市场化为核心观点之一的新制度经济学,就有了大发展的机会㊂与发达国家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国家,传播和影响都较大㊂(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学术渊源众所周知,强调制度因素对于经济生活的重要性并非始于20世纪60年代,也非科斯和新制度经济学首创,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㊂1.旧制度经济学提供了关于制度的重要研究视角和观点应当看到,包括亚当㊃斯密在内的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重视阶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探讨,是边际学派和马歇尔在综合中逐步抛弃了这一重要分析视角㊂后来,具有一定进步性的凡勃伦,正式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㊂以凡勃伦㊁康芒斯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旧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借以实现的各种制度㊂凡勃伦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制度,将制度定义为大多数人所共有的一些固定的思维习惯㊂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制度看成是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㊂制度必须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就制度的性质而言,它是对环境引起的刺激发生反映的一种习惯方式㊂他还认为,由于生物的进化是逐渐演变的,因此,制度的进化也是逐渐演变的,而不是突变的㊂制度的演变是一个永不结束的过程,而且变化的趋向和进化的将来形态都是不能预期的㊂康芒斯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㊂他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所组成的一种有机组织㊂由于参加交易594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㊁特点与总体评价的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在交易过程中会有双方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只有依靠法律制度才能解决㊂康芒斯特别强调法律制度对于经济制度变化所起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他的制度经济理论㊂20世纪初广泛发展起来的旧制度经济学,到了30年代以后影响趋于衰落,这是由于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同时,制度学派没有花大的力气去分析现存的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功能㊂这就大大降低了制度经济理论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影响㊂在此期间,艾尔斯㊁贝利和米恩斯等人为制度学派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㊂艾尔斯根据技术进步和社会评价标准的变化分析了工业社会的演进趋势㊂贝利和米恩斯则从社会和企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着重分析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及其对资本主义权力结构的影响㊂2.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的广泛探讨和学术批评具有启示作用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制度学派在加尔布雷斯的倡导下重振旗鼓,并名为 新制度主义㊂需要注意的是,它与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较多的学术和历史进步性㊂前者强烈批评社会现实和新古典方法,是凡勃伦传统的新发展,后者则热衷于考察制度非中性环境下如何实现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理论的耦合㊂加尔布雷斯沿着凡勃伦 艾尔斯传统,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整合,社会经济组织中抗衡力量的存在和种种表现及国家对协调双方力量的作用,反映了应用政治模式处理解决问题的尝试㊂但是,对于西方传统的制度分析,科斯(1994)曾尖刻地指出,新制度经济学与美国制度学派没有任何理论上的渊源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二者在理论上还是对立的㊂制度学派不是理论性,而是反理论的㊂这种说法显然有欠公允㊂事实上,以科斯和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康芒斯的理论传统㊂此外,诺斯关于制度及其变迁的理论,还明显地受到马克思经济学的影响(青年时曾信奉马克思理论),如强调产权制度㊁国家和意识形态这三者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㊂(三)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特点第一,新制度经济学十分强调制度及其功能㊂关于制度范畴的定义和694 程恩富选集。
制度经济学
整体制度分析
整体制度分析
早期制度学派反对古典学派的孤立个人行为的分析方法,但是他们还没有提出整体概念,并用以阐述制度运 行中各个相关因素的相互与相互作用。这一时期制度经济学则注意分析整体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从 根本上刷新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他们认为,由于技术不断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处于不断演 变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因果动态过程”,所以经济学必须研究变化,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静止的 横断面。这就是说,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要用把注意力从作为选择者的个人和企业,转移到作为演进过程的整个社 会。他们提出,从经济学上讲,经济整体要大于经济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总和,所以研究经济问题应当注重对 “总体”和“整体”的研究,而不能循着相反的道路,即先研究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再来加总。加尔布雷思强调, 只有把现代经济生活当作一个整体考察,才能更清楚地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这是制度经济学在方法论方面的第 二个显著特点。
第10章 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介绍 《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 康芒斯对交易的定义。 • “制度”和制度分析的作用:连接集体行动和个
体行动,“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 行动”。制度分析连接微观和宏观分析。 • 制度是重要的:法律制度对经济起着决定性的影 响。 • 理解交易包含的三要素:冲突、依存和秩序。
第十章经济学的沿革
• 制度经济学发展的两条基本路线。 • 旧制度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科发展背景。 • 两个“新制度经济学”对旧制度经济学的继承和
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制度研究。
第二节 旧制度经济学派
• 旧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 凡勃伦的代表思想:两种制度的界定;人类行为
• 密切尔所论述的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 密切尔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后制度经济学
• 后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对旧制度经济学的继承发 展,后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经济学家及其著作。
• 加尔布雷思对企业权力结构的分析:“专家组合” 和“技术立国”。
• 加尔布雷思的二元体系理论。 • 缪尔达尔提出的宏观经济分析中“事前”和“事
后”的概念。 • 对均衡分析的替代: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
联系”理论。 • 缪尔达尔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第四节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派
•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对旧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以及 与后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和比较。
•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 •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为什么产生?企业的
第六节 制度经济学的其他分支
• 瑞典学派:侧重于社会福利分析的北欧学派。 • 比较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与新比较经济学的发
展线索。 • 新政治经济学的代表经济学家及其论著观点。 • 发展的制度经济学:针对发展中国家制度和经济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诺斯、克莱恩、道尔宾等人。
这一理论不仅探讨了经济制度的演化、作用、影响,也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性质和效果进行了研究。
作为一名经济学的学生,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对制度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市场经济中的个人和企业行为,也将制度和规则纳入了分析范畴之中。
制度和规则是经济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决定了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程度,也塑造了社会和政治发展的轨迹。
换言之,制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阻碍民主进程,决策者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平衡各种利益和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中强调了规则性制度和行为性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我们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制度现象非常有帮助。
行为性制度强调个体行为对制度的影响,如文化、信仰等因素,而规则性制度更注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作用。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在某些社会中,人们可能更加重视集体价值和道德伦理,而在某些其他社会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
这一点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尝试寻找制度建设之路。
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问题。
由于制度的差异和市场竞争不完备,政府普遍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
然而,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不同的影响,一些干预也可能具有负面效果。
因此,需要将政府干预纳入制度分析框架之中,研究制度对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作用和限制,进而构建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政府干预机制。
总的来说,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其理论和方法值得借鉴和探索。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自我演化,更是一个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需要通过多层次制度分析,才能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为实际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派,它不仅仅分析经济行为,更加重视制度和规则的作用。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第一篇: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Tag:经济学一、制度主义的兴起及流派划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上陷入持久的危机,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后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自发平衡的市场理论与经济现实严重脱节,正统经济学日益丧失解释力。
造成这种脱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两大缺陷,一是孤立的个人主义假设,一是完美的市场假设。
在这样的假设之下,新古典经济学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对有机的经济过程加以处理,随机和偶然因素被排除在分析体系之外,使得经济理论发展为一门类似于数学、物理学的学科。
凯恩斯主义革命引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思想,然而其后的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形式化处理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想,却丢弃了凯恩斯关于风险、不确定性与预期等革命性的思想。
并且,新古典综合的这种理论范式在后来很长时间里都作为经济学的主流得以保持与巩固,使得整个经济理论的根基并未有根本性的触动。
(注:参阅贝尔和克里斯托尔主编《经济理论的危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制度经济学就是在批判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创始人凡勃仑综合了达尔文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美国早期实用主义的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生物学等多种视角漫谈经济和社会问题,将经济分析的核心转向制度,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制度主义方法。
20世纪初,凡勃仑的制度分析曾在美国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
凡勃仑所开创的制度分析学派,在康芒斯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光大。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制度经济学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一大学派,不仅成为经济学界的主要力量,也对政府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思想史上这一时期发生的这一事件被称为“制度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制度学派及其他一些非主流学派被忽视,直到60年代,制度主义重新兴起。
制度经济学派
简介
起源
发展
制度学派是当时资本主义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美国环境中的产物。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大垄 断组织同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在美国要比在德国表现得更加突出。大垄断企业在社会经济各方面所造成的弊病, 在美国的暴露也更加明显。因此,制度学派从一开始起就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强调有必要调 整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关系,对之进行改良,并预言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在于社会改良。
进展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制度学派有了新的发展。这时凡勃伦已经去世,但另一些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 继续宣传凡勃伦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这一时期制度学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米恩斯、伯利、艾尔斯等 人。伯利和米恩斯合著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出版于1932年。它从企业权力结构和掌握权力的人的经济 地位进行分析,强调法律制度和法律形式对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作用。
著作
艾尔斯所著的《经济进步理论:对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基础的研究》,着重从技术进步和社会评价标准的变 化的角度来分析工业化以后的社会演进趋势。他认为,技术进步的本质不在于个人技艺的提高或个人精神的某种 表现,而在于工具的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制度方面的变化。
所有权与管理的分离,经理人员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或集团的出现,所有者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凭自己的财产 而取得惯例的收入等等,都是技术进步、工具变革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而在这些进步和变革的过程中,社会评价 标准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有技术专长的人自然要受到社会尊重,传统的特权和地位自然要被人们认为是有害于人 类福利的。
新制度经济学派思想理论学习要点笔记
新制度经济学派思想理论要点总结笔记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思想内容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
该学派在接受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组织制度时,基本保留了新古典主义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经济人具有稳定的偏好,但是又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例如采用经济人行为的有限理性假定或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等。
在分析方法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沿用了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仍然使用的是“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生产成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交易成本的理论,而且将不同制度下交易成本的大小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制度的优劣。
而且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一样,注重对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个体现象和过程的研究来认识一般。
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一样,注重的是市场机制的运行,而且通过对制度的改进,市场的运行是可以实现有效率的,可以实现优化和均衡,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在政策主张方面强调市场的自由运行,反对国家干预市场。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比较1、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比较新制度学派是作为新古典经济学批判者的姿态出现的,它的理论基础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学派没什么直接关系。
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
2、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制度”分析方法的比较新制度学派从文化整体的角度看待经济与制度,认为经济是一个整体范畴,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制度的方面与技术的方面。
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是沿用了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仍然使用的是“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生产成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交易成本的理论,而且将不同制度下交易成本的大小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制度的优劣。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企 业是“契约结构”,企 业的本质是降低交易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方法
重视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强调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引入交易成本、产权等概念分析经济问题 主张政府与市场共同调节经济活动
PART 5
演化制度经济学派
产生背景
演化制度经济学 派产生于20世纪 70年代
争
新制度主义: 关注制度安排 和交易成本, 强调产权、合 约和组织的重
要性
演化经济学: 强调经济系统 的动态性和演 化过程,关注 历史、路径依
赖和多样性
比较与评析: 三大流派各有 优缺点,应结 合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理论
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的比较与评析
单击添加标题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于供需均衡和边际分析,强调市场效率 和资源配置。
核心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 强调市场机制的 自发调节作用, 认为经济能够通 过供需关系自发 达到均衡状态。
新制度经济学: 强调产权和制度 对经济发展的重 要性,认为制度 是经济发展的内 生变量。
演化经济学:强 调经济系统的演 化过程,认为经 济发展是一个不 断试错、学习和 适应的过程。
研究方法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以个体主义 为研究方法,强调市场机制和个 体行为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该学派注重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和案例来验证理论。
演化制度经济学派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生物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该学派注重理论构建和模型推导,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内在机制和演化过程。
PART 6
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理论观点的比较与评析
新古典主义: 强调市场机制 和供需关系, 追求效率与竞
新制度经济学派概括
新制度经济学派概括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主流经济形式。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也不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市场的不完备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外部性等等,这些问题给市场经济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其中新制度经济学派就是其中之一。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起源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经济思潮之一。
这个时期,美国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Coase)发表了《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的概念,并认为这是企业出现的原因。
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交易成本这个概念,并逐渐形成了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特点1.关注经济制度新制度经济学派关注的是“经济制度”这个概念,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市场”或“国家”。
它认为经济制度是由各种规则、惯例、契约、制度等组成的,并且这些组成部分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运行。
2.注重分析市场新制度经济学派不会简单地将市场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是关注市场中的各个部分,例如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会导致市场中存在一些不完美的状态,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任务就是寻找相应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3.强调制度的演化过程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会不断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不适应变化的制度将被淘汰,而适应变化的制度则会得到发扬光大。
因此,对经济制度的研究不应该停留在当前的状态上,而需要考虑到它们的演化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出现,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扩大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传统的经济理论往往以市场和政府为中心,而新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则是经济制度和组织形式。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引言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关注的是经济体中的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和解释制度的发展、演变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流派,本文将对制度经济学的三大流派进行比较与评析。
1.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是制度经济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道格拉斯·诺思和奥利弗·威廉姆森。
新制度经济学主张通过对经济制度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制度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该流派的核心观点是,制度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他们认为,制度可以影响经济行为的规范化程度、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通过制度的设计和改革,可以改善经济体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制度的定义和分类、制度与交易成本的关系、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制度与合作关系的建立等。
他们通过对不同经济制度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例如交易成本理论、合同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分析经济中的各种制度问题提供了工具和方法。
2. 公共选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是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詹姆斯·布坎南和戴维·祖克曼。
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政府行为和政治经济学领域。
公共选择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政府行为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常常受到政治利益集团的影响,而不仅仅是追求公共利益。
他们认为,政府的行为常常存在着权力滥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困扰等问题。
公共选择学派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政治制度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行为的经济效应、选民理性与公共政策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和模型,例如公共物品理论、政治交易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分析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 文化经济学派文化经济学派是制度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为道格拉斯·诺思和劳伦斯·伍德。
新制度经济学派
演变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创始者和
代表人物为凡勃伦,还有康芒斯,米契
主要代表1人9 世物尔纪。包末括至加2尔0 世布纪雷思、包
尔丁、海3尔0 年布代罗,纳创、始华者尔和德等美国经济学家。
代表旧人制物度为经凡济勃学伦 ,
过渡时期制度经济学
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主要代表人物 包括加尔布雷思、包尔丁、海尔布罗纳、 华尔德等美国经济学家。
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与前一种新制度学派所不同的是,
后者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进行制度分析,并把自身的理论视为是对新古典经
济学的发展。因而,这一学派的理论普遍地被主流学派所接受。其主要理论包括产权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新经济史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法与经济学等。
代表的旧制度学派的传统,主要研究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决定作用以及制度进化过程,
同时也强调技术变化在制度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另包一括是加以尔科斯布和雷诺思斯、等包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The New institutional 尔丁、海Ec尔on布o罗mi纳cs、)。华这尔一德学等派美不国仅经注重济从学现家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侧重于从微观角度研
第 12 页
03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学术渊源
2 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的广泛探讨和学术批评具有启示作用
正文 . 第一章
渊源2
1 概述
2
主要代表 人物
3 主要理论
4 简要评价
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制度学派在加尔布雷斯的倡导下重整旗鼓,并名为“新 制度主义”。前者强烈批评社会现实和新古典方法,是凡勃伦传统的新发展,后者 则热衷于考察制度非中性环境下如何实现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理论的耦合。加尔布雷 斯沿着凡勃伦——艾尔斯传统,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整合, 主要代表社人会物经包济括组加织尔中布抗衡雷力思量、的包存在和种种表现及国家对协调双方力量的作用,反映了 尔丁、海应尔用布政罗治纳模、式华处尔理解德决等问美题国的经尝济试学。家。
制度经济学学派
(二)社会成本问题
诺思的生平与著作
三、诺思的经济学说
1.诺思的生平与著作 道格拉斯·C·诺思(1920— )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他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幼年在欧洲、加拿大学习,1942年获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士学位,1952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1946—1949年,他在该校兼任研究员。1950—1961年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执行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1—1966年任该校经济研究所所长,1967—1979年任经济系主任。1979年任赖斯大学经济学教授,1981—1982年在坎布里奇大学担任教授。为了继续高效率地研究新的政治经济模型,1983年他离开任教达33年之久的华盛顿大学,到圣路易大学任鲁斯法律与自由教授及经济与历史教授,并在该校创立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他还曾在1958年任斯坦福大学客座副教授。他担任的公职有:1960—1966年任《经济史杂志》副主编,1968年、1971年与1978年任经济研究所理事会理事,1975—1976年任西方经济协会会长等。 诺思的主要著作有:《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成长》(1961)、《美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与福利:新经济史》(1966)、《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与戴维斯合著,1971)、《西方世界的崛起:新经济史》(与托马斯合著,1973)、《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1981)、《制度、制度变革与经济表现》(1990)。重要的论文有:《1600—1850年海运生产率变化的缘由》和《西方世界成长的经济理论》。
01
02
03
04
05
06
本章思考题
科斯的生平与著作
二、科斯的经济学说
1.科斯的生平与著作 罗纳德·哈里·科斯(1910— )是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出生在伦敦郊区的一个邮电职工的家庭。1929年进入伦敦大学就读,于1932年获伦敦大学商学士学位,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32—1934年任丹迪经济暨商业专校助理讲师,1934—1935年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1935—1951年历任伦敦经济学院助理讲师、讲师和高级讲师。1951年,科斯移民美国。1951—1958年任美国布法罗大学经济学教授,1958—1964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64—1970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经济学教授,1964年起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教授,直到1982年退休。在担任《法律与经济学杂志》编辑(1964—1982年)期间,他编辑发表了许多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文章,对该学派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退休后,他被芝加哥大学聘为荣誉教授及法律与经济学资深研究员;1991年被聘为堪萨斯大学荣誉客座教授。他是新制度经济学国际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 在长达60年的学术生涯中,科斯只出版了两本书:《英国的广播:垄断的研究》(1950)、《厂商、市场与法律》。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科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两篇经典论文中:一是1937年发表的《厂商的性质》;二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两篇论文都与解释制度起源有关。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次重大挑战。
它在理论、方法论、研究领域等方面都与传统经济学存在着较大差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着重探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和总体评价。
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新制度经济学派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学界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无法解释当时的经济现象。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只考虑自身利益,忽略了人们做出决策时的个人偏好、价值观念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
同时,新古典经济学模型也没有考虑制度与制度变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为了弥补传统经济学的不足,新制度经济学派主张通过考察市场机制之外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来解释现实经济现象。
新制度经济学可以说是几个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主要研究组织、市场之外的机制。
此外,还有国家与政治,法律和社会学等专业背景都深深影响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特点1.强调制度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能够有效地引导人们的行为,而市场机制只是制度的一部分。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人类活动中的制度规则和约束的重要性,将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认识到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重视历史、文化和地区因素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区背景下进行的,这些因素对经济活动有着深刻影响。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更加注重历史和文化的分析,也更加强调地域因素。
3.批判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新制度经济学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合理决策假设,并将注意力转向了其他行为的制导因素(如社会网络和关系,文化和社会信任等)。
4.探讨外部性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靠自身不能解决所有市场失灵问题,而需要制度补偿。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主张全社会的利益应该被放在市场机制的利益之前。
5.强调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因素,包括外部政治、地理和文化因素,以及内部制度的演化等方面。
新制度经济学派——概括
新制度经济学派一.新制度经济学派产生与演变以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作为思想渊源的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学派产生于19 世纪20 年代初。
其演变的过程大体如下: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的旧制度经济学派,其创始者和代表人物为凡勃伦,还有康芒斯,米契尔。
从旧制度经济学到现代制度经济学过渡时期的制度经济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贝利,米恩斯,艾尔斯和克拉克等。
战后出现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思。
缪尔达尔,格鲁奇,贝尔等也是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
由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盛行,人们把不同于凡勃伦,加尔布雷思理论的经济学家,如科斯,诺思,威廉姆森,阿尔奇安,德姆塞茨,张五常等均归之为新制度经济学派,有人甚至把施蒂格勒,布坎南也列入制度经济学之列。
制度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对美国现实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批判地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特点。
制度学派在美国产生伊始,就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为己任,强调有必要进行改良,调整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关系,并预言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在于社会改良。
因此,制度学派从它产生之日起,就被看作是一个以异端形式出现的经济学派别,其代表人凡勃伦和康芒斯等,更因著述批评当时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处于正统地位的马歇尔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而被看成是“离经叛道者”。
这是早期制度经济学十分显著的理论特色。
20世纪6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将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来分析美国资本制度的缺陷与矛盾。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思,此外还有包尔丁、海尔布罗纳、华尔德等。
他们在研究方法上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方法,说明社会经济现实及其发展趋向,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与矛盾,提出要从结构方面进行改革的设想或方案。
这一时期的制度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的成就显得尤为突出。
自科斯引入交易成本概念,运用交易成本概念对制度展开研究之后,在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成本-收入”方法的基础上,制度变迁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制度下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关系决定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因此由制度创新决定的制度变迁是缓慢进行的。
第三十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学派
第三十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学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学理论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在新制度经济学学派的影响下,经济学领域迎来了一场变革。
本文将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学派的背景、基本理论和对经济学的影响。
一、背景新制度经济学学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得益于诸如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等学者的贡献。
他们对传统的经济学模型提出了质疑,认为市场并非完美,存在着诸多的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和机构约束等问题。
因此,他们开始探索经济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模型。
二、基本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学派认为制度是经济现象的重要决定因素,它们影响着交易的进行和资源的配置。
该学派主张从制度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并强调制度在经济中的作用。
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概念,如交易成本、路径依赖和制度安排等。
1.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包括了进行经济交易所需的各种费用,如信息搜集、协商、执行合约和监督等。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高交易成本会影响经济的有效运行,因此应该通过改进制度来减少交易成本。
2. 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新制度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它指的是过去的制度安排会对当前的决策产生影响,并产生惯性效应。
新制度经济学主张,路径依赖的存在使得一些既有的制度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3. 制度安排新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的设计和安排。
他们认为,良好的制度设计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制度安排涉及到法律、合同、规则和组织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安排,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
三、对经济学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学派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提出了重大挑战,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传统的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决定,而新制度经济学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了制度的规定、组织的运行和政府的作用等方面。
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一是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另一个是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学派简介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20世纪50时代,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登上了学术舞台。
他承袭了凡伯伦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派的传统,在讨论对象、讨论方法上进展了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派在讨论对象上与旧制度经济学派没有多大差别,没有摆脱旧制度经济学的心理因素、法律因素对经济生活起决断作用的思想,但他们不是像旧制度学派那样讨论由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社会习惯所决断的制度演进过程,而是更多地分析单一制度本身的功能。
在讨论方法上,新制度经济学派比旧制度经济学派更彻底地主见制度演进、整体方法,反对新古典经济学抽象演绎法,认为把个人作为经济学的讨论出发点是不科学的,认为这种方法以其均衡的、静止的分析去讨论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外表,没有考虑到社会各个经济利益集团间的冲突冲突。
新制度学派的学者主见从根本上更新现代经济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他们认为,由于技术不断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结构处于不断的改变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是个动态的因果过程,所以经济学需要讨论改变、讨论过程。
也就是说,对经济问题的讨论要采纳演进的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演进方法是与整体方法相联系的,强调在经济讨论中,应把留意力集中在作为演进过程的整个社会,而不是个人和企业。
这里所说的整体,不只是经济概念,往往不能用数字来表述。
他们反对正统经济学所采用的数量分析方法,而应当采用制度因素的分析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这种分析方法被概括为制度分析法或结构分析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整体讨论是与价值讨论方法相联系的,这实际属于规范的讨论方法。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以科斯理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是由威廉姆森最先提出来的。
制度经济学派
制度经济学派制度经济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将经济现象纳入制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该派别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制度的安排和演进,揭示了经济活动和经济组织的内在规律。
制度经济学派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界。
其代表性学者有道格拉斯·诺斯、奥利弗·威廉姆森、罗纳德·科斯等人。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制度经济学派奠定了基础,并对当今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制度经济学派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和效率的影响。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既包括法律、法规等明确制度,也包括习俗、规范、信任等非明确制度。
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运行的框架。
这些制度约束和规范了个体的行为,影响了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交易关系和组织结构等关键方面。
制度经济学派指出,制度的不完善和扭曲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比如,产权不明晰、合同执行能力差、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都会导致经济主体的合作难度增加,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
因此,改善经济制度是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的演进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果。
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变迁是社会演化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制度安排。
因此,改革经济制度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不能简单地进行抽象和机械的设计。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适应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历史上形成的制度路径对于当前制度的选择和变革具有重要影响。
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呼吁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范式转变为更加综合考虑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同时,它也为经济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方式,可以改善经济制度,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制度经济学派通过强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经济学派制度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并发展的经济学流派。
其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凡勃伦、康蒙斯、米切尔、加尔布雷思、博尔丁、缪达尔、科斯等。
作为非主流经济学,制度学派在西方经济学界是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的。
它以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批判者自居,相信经济学将朝着制度主义的方向发展。
在分析方法上,它强调制度—结构分析,在政策主张上强调社会结构改革,并自称是“左派”或“社会”改革派。
尽管它被西方经济学家视为离经叛道的“异端”,但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一)制度经济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三)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和观点(一)制度经济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渊源是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
作为一个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是以凡勃伦、康芒斯和米切尔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的形成时期,或称旧制度经济学时期。
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1899年)等著作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经济学体系。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着重从社会制度发展的角度论述制度变革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活动的重要作用,反对像边际效用学派那样把个人从特定社会生产关系中抽象出来,分析个人的欲望及其满足的途径,也反对像马歇尔那样用均衡的原则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
20世纪30、40年代,是伯利、米恩斯和加尔布雷斯等为代表的从旧制度经济学向新制度经济学过渡的时期(需要说明的是,加尔布雷斯在70、80年代被称为新制度学派,现在被一些学者称为后制度学派,以区别于今天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时期的理论特点还是强调制度分析,但更强调技术的发展对制度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更加重视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情和提出比较具体的处方。
20世纪50年代至今,是以科斯、诺斯、威廉姆森、阿尔奇安、德姆塞茨、张五常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时期。
新制度经济学的名字是威廉姆森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一系列文章中起的。
之所以有一个新字冠在前头,主要是为了和以凡勃伦、康芒斯、米切尔为首的老制度学派相区分。
作为20世纪一支突起的异军,新制度经济学的源头是大家公认的科斯教授1937年发表的短文《企业的性质》。
但这篇文章几乎没有被人注意到,直到1959、1960年科斯另两篇文章问世之后,他的思想才逐渐被大家重视。
80年代以后,制度经济学几成一种理论时尚。
科斯因此获得了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及作用。
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这一术语,或者理解为社会现象,如家庭,国家,垄断,工会等,或者理解为社会心理,行为动机和思维方式等的表现。
制度学派虽然强调制度因素的作用,但他们对制度及其发展原因的解释并不一致,颇具代表性的是凡勃伦的观点。
他把制度归结为人们主观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和习惯,认为制度本身就是由“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固定的思维习惯”所组成的,并用受这种心理和精神支配的一般制度来代替社会经济制度。
在他看来,思想和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因而制度也有一个历史进化的过程,但制度的本质是不变的,改变的只是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演进,而无突变。
新制度学派承袭了凡勃伦的基本思想,更多地从制度方面或结构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
在新制度学派看来,制度只是人类本能和外界客观因素互相制约所形成的和广泛存在的习惯。
现实的“经济制度”只不过是心理现象的反映和体现,起决定作用的是法律关系,人们的心理,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
所有这些都是新制度学派的研究对象,这使得他们的研究对象超出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范围,接近于社会学。
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制度经济学无疑吸取了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强调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和考察制度历史进化过程,从人们的心理出发解释社会经济现象,致力描述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表面现象而缺乏对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
所以,制度学派被某些人看作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在美国的一个变种。
狭义的制度经济学方法,即早期的制度经济学方法或加尔布雷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包括:第一,进化论,他们强调经济学应该是一门进化论的科学,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生物的进化一样,是逐渐的,演进的。
作为制度学派的当代继承者,行为主义者温特和纳尔逊用进化论研究了企业行为,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等。
第二,整体论,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把现代经济生活当作一个整体观察时,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它。
整体论有这样几个特点:它是一种质的分析,而不是单纯量的分析;它所进行的是案例分析和归纳,而不是进行逻辑推理;它试图建立的模型是结构性的,而不是预言性的;它所采用的心理观点是行为主义的,而不是个人主义的。
(三)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和观点制度学派从来不是一个严格的、内部观点统一的经济学派别,从它产生那时起,它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缺乏共同阐明经济规律理论体系的经济学流派。
只是由于他们基本上都采用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现实及其发展趋向,并都对资本主义现状不满,从而提出要从结构方面来改革的设想或方案,所以才统称为制度学派。
1.早期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制度经济学的创始阶段,这一阶段称为早期的制度经济学,或称为旧制度经济学。
这一时期可分为三支:第一支还是以凡勃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派,强调对社会文化心理和习惯的分析,特别是科学技术进步对制度的影响。
凡勃伦将“制度”定义为“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然后开始他的“制度导向”的研究。
他的主要观点可概括:第一,本能说。
在他看来,经济制度是人类利用天然环境以满足自己物资需求所形成的社会习惯,而一切社会习惯又来自于人类的本能,本能树立了人类行为最终的目的,推进了人类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做的种种努力。
由于本能是天赋,不变的,因而由本能所决定的制度的本质也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制度的具体形态。
第二,进化论。
凡勃伦认为制度的进化是逐渐演变的,而不是突变的。
第三,否定客观规律。
凡勃伦认为制度的演进不但是一个永不结束的过程,而且改变的趋向和进化的将来形态,除了短期外,都是不可能预期的。
第四,技术决定论。
他认为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有两个主要制度,一个是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生产技术制度,一个是私有财产制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两个制度具体形式是“机器利用”和“企业管理”。
机器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是现代经济的决定性的因素。
第五,“既得利益者”和“不在所有者”论。
凡勃伦把19世纪末出现的以控制和减少生产来取得高额利润的垄断组织为“既得利益者”和“不在所有者”,对其进行谴责,但同时凡勃伦认为这些垄断组织为维持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
凡勃伦还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他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进行揭露,他的论述和马克思是相一致的:资本主义的唯一动机和目的就是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资产阶级社会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任何别的联系。
其次,他对资本主义诸如新与旧之间矛盾,指社会发展中的饥饿制度必然同新的社会生活条件发生冲突、资本主义两个特征“工业”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浪费现象、妇女受屈辱压迫的地位作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
再次,对资本主义大企业和金融寡头统治的揭露,他公开把金融巨头称之为“有闲阶级”,把它看作是“一个保守阶级”,是发展现代工业的障碍。
第二支是以康芒斯为代表的社会法律学派,强调集体行动在控制个体行动方面起的作用。
康芒斯所说的制度,是指约束个人行动的集体行动而言,而在集体行动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
他认为,法律制度不仅先于经济制度而存在,并且对经济制度的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康芒斯所代表的社会法律学派制度经济学有着严密的体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稀缺性是冲突的根源,也是合作,同情,公道和私有财产的根据。
稀缺性导致人为秩序即集体行动。
第二,由于稀缺性,所以人们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
康芒斯认为应该从冲突中产生秩序。
在他看来,在秩序中可以继续存在冲突,而且不仅存在互相冲突,还存在互相依存。
他把冲突和依存归结为基本的社会关系,这只有在集体行动所产生的秩序中才能共存。
第三,交易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在康芒斯看来,冲突,依存和秩序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单位,而这三者只有在“交易”的公式中才会结合。
康芒斯把“交易”定义为一种合法控制权的转移单位。
因此所有权成为制度经济学的基础。
他认为买卖交易的一般原则是稀缺性,而管理交易的一般原则却是效率。
第四,无形资产的合理价值。
康芒斯认为无形资产的概念,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剥削和习惯法中的合理价值概念,它只有在交易中才会出现。
第三支是以米契尔为代表的经验统计学派,他们认为经济理论的研究是次要的,不应该先有理论,在用它来整理事实材料,而应当先对事实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得到结论。
米契尔在研究经济周期时,依据统计资料,指出经济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产生着下一个阶段,即繁荣导致衰退,衰退又导致繁荣,资本主义经济正是这样波浪式前进的。
他的经济周期理论可以概括为:首先,他将凡勃伦对于工业领导人的区分,变成制造财富与挣钱之分,并以此作为他经济周期理论的出发点。
其次,他论证了经济周期各阶段必然连续过程。
他还认为货币经济中的产生由现实的和预期的利润决定,而利润又与成本、价格及其他因素相关,对这些关系的调整,经常会出现失误,于是形成周期的波动。
再次,米契尔选出了一些特殊因素,如货币因素,气候的周期变动,储蓄过多,消费不足,投资过多或不足等,作为解释经济周期的先验依据,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检验。
2.加尔布雷思等人的主要理论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家,继承了凡勃伦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派的传统。
加尔布雷思的理论主要有:(1)“抗衡力量”的概念。
在加尔布雷思看来,虽然资本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公司手中里,消除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竞争,但并不因此而导致垄断,因为正是这一集中过程引起了对立的中和的抗衡的力量――工会,合作社,买方或卖方的大公司和新出现的资本主义联合会。
加尔布雷思认为抗衡力量就是以上三种。
他认为在劳动市场上,垄断组织是强大的买者,而工人则是弱小的卖者,由于工人长期遭受垄断组织的损害,促使他们起来组织工会,并发展成抗衡力量。
而合作社组织,在加尔布雷思看来,是小商品生产者可以建立的,并与垄断组织抗衡的一种力量。
在消费品销售市场上,消费者虽然自己并不是组织抗衡的一种力量,但他们哀求零售商为消费者的利益而组织和发展抗衡力量。
(2)“丰裕社会”理论。
加尔布雷思所谓的“丰裕社会”是指“全民福利国家”。
其主要内容,一是收入均等化。
贫富悬殊现象的消除,是加尔布雷思“丰裕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