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材教法归纳

小学科学教材教法归纳

小学科学教材教法归纳
概述:
本文档旨在对小学科学教材的教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科学知识。

一、引入教法:
1. 创设情境:
- 通过引入相关实例、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研究积极性。

-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建立连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2. 提出问题:
- 引导学生形成好奇心和思考的惯。

- 鼓励学生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和知识探索。

二、实践教法:
1. 实验探究:
- 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 引导学生观察、推测、实验、总结,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2. 观察描述:
- 强调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培养细致观察力。

- 引导学生用准确、精细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培养科学表达能力。

三、深化教法:
1. 跨学科融合:
- 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等进行有机整合。

- 通过多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 创设情景:
- 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情景,提高研究主动性和趣味性。

- 结合场景、模型、游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研究的能力。

结论:
通过合理运用引入、实践和深化教法,教师可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

这些教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
学精神和综合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注意:
本文归纳的教法仅供参考,请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进行具体教学设计。

小学有哪些教学方法

小学有哪些教学方法

小学有哪些教学方法小学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讲解来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直接讲解、示范、演示等方式,将知识点一步一步地讲解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知识。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为抽象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物品、场景或实验等方式,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具,直观地演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演示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地探索、思考和表达。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问题解答、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合作,通过互助、协作和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讨论课题、完成项目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助意识,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5. 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有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选择和运用。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中,教师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亲历实验过程,自主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之目的。

现就如何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谈谈我的点滴做法。

1 创设问题情境促使探究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可以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我在教学《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泡沫、橡皮、小卵石、空瓶子、小石子、曲别针、胡萝卜、啤酒盖等材料和学生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物体放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什么泡沫、空瓶子、木块等会浮,而小卵石、小石子则会沉?为什么啤酒盖轻轻地放在水面会浮,而重点放就会沉呢?那啤酒盖算浮还是沉呢?空瓶子放入水底怎么会很费力?潜艇为什么在水里能上下自如呢?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也能浮的水面上,并且还能装很多的货物呢?这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呢?还是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呢?……学生这一系列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解决的。

2 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交流所获得的成果,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茎越长越高》时,先让学生猜猜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有的说:“茎有支撑作用”、有的说:“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这时老师说:“想办法证明水是怎样被运输的?”学生说:“分组实验,”这时老师又说:“怎样实验呢?”学生说:“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墨水烧杯,将芹菜放入烧杯中,观察芹菜的便变化。

”老师说:下面就按同学们说的方法进行试验。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芹菜的茎慢慢变红了,然后老师又让学生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芹菜的茎能运输水分和养料,是因为茎内有许多运输管道。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卷首语近日里寒风犀利,晨霜凝结,我们仍沉浸在国培学习的浓烈的氛围中,因为这里不仅有我们的良师益友,还是我们收获希望的开心乐园。

我们的梦想犹如一片片六角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染遍漫天的辉煌,冬天的纯净让我们沉醉,满天飞舞的不是雪花,是冬的语言,述说着我们勤奋学习共同研修的丰采和一朵朵花儿的成长。

重要通知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

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

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

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

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

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观察现象,进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并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科学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仅是观察者和执行者的角色,缺乏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此外,实验教材内容单一、实验设备和材料有限也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探索。

二、探索与创新实验教学法的应用为了解决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小学科学教师们积极探索创新实验教学法。

创新实验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实验的参与者和探究者。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教学法。

1. 问题驱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2. 分组合作分组合作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想象实验想象实验是指通过思维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

学生在实验前,可以先进行想象实验,通过大脑的思维来推测实验的结果,然后再进行实际实验。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预测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来进行实验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实验教学法的创新案例以下是一些小学科学教师们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的案例,以供参考:1.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进行实验教学,如用食醋和小苏打反应来演示化学反应,用吸管和纸片做简易风力发电机等。

这种方法减少了实验设备的依赖,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

2. 制作实验模型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实验模型来进行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观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观察,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观察事物的特征、改变现象、分析问题等,从而使他们更加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科学观察是一种系统的观察方法,包括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结果三个方面。

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科学观察方法: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最基本的科学观察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实验现象,并详细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例如,在讲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通过亲身观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2. 比较观察法比较观察法是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观察进行比较,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例如,在讲授动物的外貌特征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动物的体型、颜色、身体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比较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分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记录观察法记录观察法是通过书写文字、绘制图片或制作图表等形式,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

例如,在讲授天气变化时,可以鼓励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天气的变化情况,包括温度、云量、风向等因素。

通过记录观察,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4. 实验观察法实验观察法是通过进行实验来观察事物的变化,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

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浮沉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变化。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物体的浮沉规律和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除了以上几种科学观察方法,还可以结合使用其他方法,例如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等,以丰富学生的观察体验和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科学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他们总结和归纳所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启蒙课程、是以造就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是踊跃提倡孩子们以摸索探究生活实践为主的学习,因此增强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研讨具备重大意义。

本文将以教育科学版教材为例,从教材编写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出发,介绍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以期让孩子们增加对科学实质的了解,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启蒙课程、是以造就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提倡孩子们以摸索探究生活实践为主的学习,因此增强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研讨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的小学科学教材版本丰富多样,不同地区的科学教材不一,使用最普遍的属教育科学版科学教材,本文将以此为基础进行探析。

现阶段科学课程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课程内容不完善,师资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而最根本的就是弄清楚科学课程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什么,如何进行科学课程教学。

一、专业教科书的总体编辑思想(一)科学素养是小学生的宗旨;(二)重点是转变学生们学习、思维等方式方法;(三)开展并实施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四)构成1+1>2的思想,突出整体的效果;(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

小学科学课程的编写思想与科学课程的总宗旨密不可分,强调课程内容要紧贴生活,从身边事物着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生活的方式方法,多举行实践活动,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科学素质素养是培养的主要目的,为了孩子们今后继续深造、成为有用的人做铺垫。

受过小学科学的教育,孩子们能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基本的科学文化、明白科学是经过无数的实验探索发现并总结出来的,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行为方式,不被旧习惯所束缚,养成良好的科学实践探究精神,培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首先需要达到的目标氛围四大项:科学概念、科学实验、科学情感态度、环境目标,第一项即是对于每个领域的科学知识的阐述;第二项是一个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一般实验是经过提出假设、设置实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的步骤;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即通过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他们有初步的认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育标准和实施手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育标准和实施手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育标准和实施手段一、教育标准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如物质、能量、生物、地球和宇宙等方面的知识。

- 学会使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1.2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 学会使用科学仪器和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

- 学会记录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验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 培养科学精神和责任感,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 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

二、实施手段2.1 教学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

-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汇报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 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3 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 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如观察、实验、探究等,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团队合作、环保意识等,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教学资源- 合理利用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拓宽学生的渠道,丰富学生的经历。

2.5 教学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学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 开展科学竞赛、科普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总结与展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育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终身奠定基础。

小学生科学知识的趣味教学方法

小学生科学知识的趣味教学方法

小学生科学知识的趣味教学方法科学知识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对于他们来说,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理论常常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趣。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小学生的科学知识趣味教学方法。

一、实验演示实验演示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直观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比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可以进行实验演示,用凸透镜将阳光聚焦在纸上,让小学生亲眼目睹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这种实践性强的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二、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引导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设计一个种植植物的游戏,让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来学习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环境需求。

游戏化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趣味故事讲解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将科学知识融入趣味故事中,可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讲解科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动物适应环境时,可以通过讲述一只企鹅在南极的生活经历来引入知识点,让小学生通过故事的情节了解动物的适应能力。

通过趣味故事的讲解,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

四、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发现科学现象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空气中的成分时,可以让小学生亲自进行空气质量的检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他们发现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总结起来,小学生科学知识的趣味教学方法有实验演示、游戏化学习、趣味故事讲解和科学探究活动等。

科学课常见的几种课型与教学规律

科学课常见的几种课型与教学规律

科学课常见的几种课型与教学规律一、观察课课型特点:以观察活动为主要活动样式,引领学生进行科学观察,能对观察对象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进行发现、准确观测并进行客观记录的综合活动。

观察课课型教学规律:提供观察情境,激发观察兴趣——制定观察方案,合作观察发现——汇报观察结果,获得观察结论——(二次观察、三次观察)——拓展观察。

二、制作课课型特点:以学生的动手制作活动为主要活动样式的课,称为制作课。

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搞科学小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

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

制作课课型教学规律:以制作为主要活动样式的课堂教学主要环节为:激发制作兴趣——制定制作方案,合作制作——展示作品,反思改进——作品应用。

三、实验课课型特点:小学科学实验是实验主体(小学生)按照一定研究目的,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指导,凭借一定的实验仪器、装置设备和各种工具,采用特殊的实验操作方式和方法,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作用于实验客体使之发生某些变化。

以实验为主要活动形式的课,称为实验课。

这一课型在每册教材编排上所占比例比较大。

实验的类型:根据实验中量和质的关系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根据实验中师生活动情况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条件的控制情况分为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差异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发现性实验。

课型教学规律:以实验为主要活动样式的课堂教学主要环节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假定与猜测——制定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获得实验结论——拓展应用。

四、专题研究课课型特点:以围绕一个专题(主题)通过调查等形式开展科学学习活动为主的课堂,青岛版教材中专设“研究与实践”单元,称为专题研究课。

课型教学规律:专题研究的主要环节为:(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课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交流成果,得出结论。

小学生如何掌握科学实验技巧

小学生如何掌握科学实验技巧

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科学实验技巧并不容易。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帮助小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技巧的方法和建议。

1.养成好奇心好奇心是发现新事物的驱动力。

鼓励小学生保持好奇心,并教他们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他们将能够探索新的实验课题,并且对科学更加感兴趣。

2.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

小学生应该学会仔细观察实验材料和现象,注意细节。

同时,教育他们使用合适的工具,例如放大镜或显微镜,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微小的细节。

3.理解实验步骤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小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实验步骤。

教育他们按照顺序进行实验,并提醒他们遵循安全规则。

确保他们明白每个步骤的目的,以及如何正确执行。

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科学实验通常需要小组合作。

教育小学生学会与他人一起工作,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贡献。

通过互相配合,他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探索科学的奥秘。

5.记录实验结果小学生需要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鼓励他们使用文字、图表和图片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实验的结果。

这样做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实验过程,还能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6.分析实验数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对于理解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教育小学生学会分析数据,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差异,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过程,他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7.提出新的问题当小学生完成一个实验后,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并设计新的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这样的循环将帮助他们逐渐提升他们的科学实验技巧。

8.寻求帮助和指导小学生在掌握科学实验技巧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教育他们学会寻求帮助和指导,与老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并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

这样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9.实践和实验最重要的是,小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实验。

每个实验都是他们学习和提升实验技巧的机会。

鼓励他们参加科学俱乐部或夏令营,以获得更多实验的机会。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3篇)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激发兴趣,培养探究意识1. 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验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

2. 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例如,在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可以提出“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沉入水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注重实验,培养实践能力1. 优化实验设计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时,注重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 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示范、指导、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提高实验效果。

3. 丰富实验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感受科学的魅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实验室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潜能1. 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提问、实验操作、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个性化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进行个性化评价。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勇于创新;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教学经验分享

小学科学课教学经验分享

小学科学课教学经验分享一、鼓励学生敢问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适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二、引导学生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为什么会形成火山爆发和地震?蜡烛点燃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如教《太阳和影子》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自己始终追不到自己的影子?”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

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3、从矛盾之处质疑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自然科学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科,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以下是几种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第一种方法:观察法人类的五官是我们观察周围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规律。

在自然科学学习中,观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特别适合学习与生物和物理有关的科目。

例如,在学习动物和植物时,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外观、生长形态、行为特征和生活环境等,从而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态、生理和适应能力的相关知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体验物理现象,以便了解物理规律。

第二种方法:实验法实验是一种我们可以在实验室或课堂上进行的操作,在自然科学学习中,进行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自己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物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制作机械模型和电路模型,研究并验证物理规律的正确性;在学习化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实验,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第三种方法:阅读法通过阅读书籍和学术论文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学习一些知识。

阅读法是一种比较便捷的学习方式,它可以通过书籍查询资料、观看图片、图表和实验结果,来加深我们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积累科学术语,并且加强我们的识字能力。

例如,在学习生物学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植物与动物识别图鉴》等相关书籍,了解不同物种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在学习天文学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或论文,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原理。

第四种方法:交流法交流法是另一种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方法,通过和老师和同学、家人等进行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交流可以让我们和他人讨论和分享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和看法,从而更好地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常用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可以见将教学的基本方法分为以下几种: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适当的辅以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作用:1.它即用于讲授新知识,也用于巩固旧知识;它既可以描述物理现象,叙述物理事实、解释物理概念,又可以论证原理、阐明规律。

教学的内容越系统,原理性越强,就越社用于这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

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使用讲授法,学生比较被动,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得到的知识不易保持。

虽然如此,在今天信息社会里,讲授法仍不失为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运用讲授法过程当中,教师要适当地利用挂图、板书、板画、演示试验等教学手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将已学的知识牢记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应当做到:1.讲授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认知规律。

2.讲授要力求具有启发性。

3.讲授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二、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基本特点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巩固已有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由教师提高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把发现把发现的信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后加以重新安排,并进行进一步的组织与转换,使它和原有的认识结构融合起来。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学生的兴趣。

教师通过谈话可直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

小学科学面试面试题目(3篇)

小学科学面试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基础知识部分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解释、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

2. 请解释什么是科学事实?解析:科学事实是指经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得到的,可以重复验证的,具有普遍性和确定性的陈述。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科学方法。

解析:常见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4. 请解释什么是科学理论?解析:科学理论是科学家通过对大量事实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推理,形成的对自然界某一现象或规律的解释。

5. 请简述科学知识的特点。

解析: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可验证性、可证伪性等特点。

二、教学设计部分1. 请设计一节关于“水”的科学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用途和存在形式;(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性质、用途和存在形式;(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水的性质。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你们生活中有哪些与水有关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

(2)新课讲授:讲解水的性质、用途和存在形式。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水的溶解性”实验,观察水的性质。

(4)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是否准确;(3)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请设计一节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植物生长的条件。

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

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

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科学课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分享一些提高学习效果的技巧。

第一部分:科学课的内容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和化学等。

学生将学习有关植物、动物、环境、物质和能量等方面的知识。

1. 生物学:学生将学习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结构、特征和生命周期等内容。

他们将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饮食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地理学:学生将学习关于地球的地理特征、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

他们将了解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并了解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 物理学:学生将学习关于力、运动和能量等物理概念。

他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物体的运动规律、声音和光的传播等基本原理。

4. 化学:学生将学习关于物质的性质、变化和混合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化学反应、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的特性,并学习如何进行实验和观察。

第二部分: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科学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探究科学现象。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引导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2. 问题导向: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视频和多媒体资源:老师可以利用视频和多媒体资源来展示科学实验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和生动。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培养他们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科学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参与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情景,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探索答案。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培育植物,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对光线、水分和温度的需求。

二、故事讲授法故事讲授法是一种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故事的方式讲解科学现象和原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思考,并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和原因。

三、实践操作法实践操作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来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

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让他们进行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操作,从而深入理解科学原理。

例如,在学习水的沸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水的沸腾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

四、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资源来呈现科学知识的方法。

通过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教师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科学现象和实验过程,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太阳系的行星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行星的形状、大小和轨道等信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记忆。

五、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和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天空是蔚蓝色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光的散射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

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趣味教学活动

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趣味教学活动

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趣味教学活动科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为了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趣味教学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趣味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一、科学实验:触摸电流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

触摸电流实验是一种简单而又趣味的实验。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材料,如纸夹、导线、电池等,让学生亲手进行电路连接操作,并触摸电流。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电流的存在,进一步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特性。

二、科学展览:动物骨骼拼图科学展览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

动物骨骼拼图展览是一种趣味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将动物的骨骼模型拼成完整的动物形状,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动物的解剖结构和骨骼系统。

同时,还可以通过展览的形式,让其他同学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三、科学游戏:生物分类接龙科学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物分类接龙是一款能够提高学生生物分类知识的趣味游戏。

游戏规则简单,每位学生都要说出一个动植物名称,接下来的学生要说出以前一个动植物的首字母开头的动植物名称。

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生物分类的知识。

四、科学探究:自然界中的声音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自然界中的声音课题是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话题。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声音,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振动等原理。

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

五、科学实践:制作简单机械模型科学实践是巩固和应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滑轮模型或者杠杆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的应用和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的结论;(5)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题。

在科学课中,教师运用探究发现法应注意如下的问题:(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发现过程,要周密考虑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和提出的方法,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真理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未知世界挑战的心理状态。

(2)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作为应用探究发现法的基本目标。

其培养过程应包括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分析、比较,提出假说;从事操作,验证假说。

(3)探究发现法不是万能的。

实践证明,探究发现法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好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不可以一味使用。

布鲁纳说过:“一个学生不能只凭发现法学习,就如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搞发明一样。

”同时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知识有多有少,思维有快有慢,能力有大有小,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探究发现法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发现法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

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

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

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起因提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论证,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增进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探索法一般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命题,或者创设实验条件,包括若干实验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探索。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结果一般是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应在事前向学生讲清怎样填写实验报告,并在具体填写时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小学阶段,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名称、实验假设、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论。

衡量实验报告的标准主要是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探索法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设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开展发散性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二是引导学生仔细验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实验不仅是单纯的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科学性与准确性,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疏漏。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选择命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的发现区内,是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2)命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有些可能是多结论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

(3)命题或实验具有科学意义和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在教师提出命题以后的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由发挥为主,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汇报。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

学生的假设有时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却是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

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的设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的积极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可能会失败,这是科学研究中的正常现象,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重新实验,取得最终的结果,从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德。

(三)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小组讨论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

整个活动过程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的,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这种分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并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重视合作学习。

由于把教学班分成了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也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讨论和相关活动就成了他们的互助合作活动。

学生在小组的群体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他们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

(3)以讨论为主要活动方式。

在讨论时,学生的发言既要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科学的专题,又可以即兴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在讨论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扩大信息量,学生还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

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教师设立专题背景,并提出专题。

(2)指导学生开展讨论。

(3)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结论。

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儿童年龄特点,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目标。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小组讨论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还要培养对观点的辨析、判断能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十分重视讨论题目的选择。

在选择题目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活动的重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

所选择的题目既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揭示专题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的有效控制是应用小组讨论法成功的关键。

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讨论。

(2)教师在整个讨论中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展,控制无意义的话题,及时把讨论引入正轨。

(3)教师要把讨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漫无边际的讨论无法使讨论达到应有的深度,得出应有的结论。

(4)合作学习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要特别关注并鼓励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必要时可以进行提示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清楚、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在总结和归纳结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

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由一部分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表演,认真注意与活动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

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

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角色扮演法常用的模式有两种:(1)换位模式。

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暂时放弃自我行为,扮演他人角色,例如扮演某个科学家、某个医生、某个同学、某个残疾人或某个虚构的人物等,让学生从被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讲话、思考、行动和处理问题,从中体验感情、发现问题。

(2)意境模式。

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以自我出现,但虚构一种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到某自然保护区、到某自然水域考察、到某种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到某种专业实验室等。

在这种条件下,角色扮演者可以创设特定的环境,演示特定的现象,引导其他学生同时进入情境,学习或练习专门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