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知识树
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
![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1f6a9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7.png)
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
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你究竟在看什么?”那位大臣说道:“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吴王笑了说:“我明白了,不要再说了。
”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读后感推荐一:《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讲了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固执己见地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任何人劝阻。
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我觉得少年很聪明机智。
他的旁敲侧击,表面上是在给吴王讲故事,实质却是在劝说吴王,不要只顾贪图眼前利益一心只想着攻打楚国,还要顾及身后的隐患,其他诸侯国可能会乘虚而入。
吴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们做事不要一味地只顾得到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身后隐伏的祸患。
我这儿有几则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道理。
我看过散文《血色母爱》。
有一对母女一起去滑雪,她们都穿着银白色的滑雪衫,老板要她们换一身红色的滑雪衫,因为,一旦出事故,救援人员就很容易发现她们,不过换一身红色的滑雪衫要花租衣费几十元。
10.《螳螂捕蝉》知识点
![10.《螳螂捕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8926365727a5e9856a61cb.png)
10.《螳螂捕蝉》知识点一、词语诸侯禀报固执侍奉隐伏祸患瞄准悠闲不堪设想乘虚而入恍然大悟毫不介意二、注音禀报乘虚而入处死弹弓前爪zhuǎ打着鸟zháo衣裳诸侯念头三、解释。
乘(chéng)虚而入: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堪,能。
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螳螂捕蝉: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
四、填空。
1、《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2、《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
3、吴王:主观专横,少年:机智勇敢。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身后的祸患是黄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少年拿着弹弓。
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5、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2分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
6、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
你真是一个多么机智的人!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
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7..那个年轻的侍卫官是怎样劝说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的?答:那个年轻的侍卫官以怪异的行为引起吴王的注意,向吴王讲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明白:攻打楚国,就如同螳螂捕蝉一样,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的不明智之举.最终劝说了吴王不要打楚国.8.《螳螂捕蝉》中年轻人劝说吴王有什么妙处?答:妙在(1)他坚持自己的做法.引起吴王的注意(2)他只字未提国家战况.却让吴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9.你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只顾眼前的一点而小利而不顾后患,要考虑,权衡利弊,不得鲁莽行事.五、书后习题。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螳螂捕蝉》相关知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螳螂捕蝉》相关知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https://img.taocdn.com/s3/m/6a7df7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d.png)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螳螂捕蝉相关知
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秋时期,吴国准备出兵攻打齐国,吴王对左右的大臣说:我决心已定,有谁敢劝阻我,我就杀了他。
吴王身边有个年轻随从,头脑灵活,机智过人。
他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劝阻吴王攻打齐国。
但他知道,如果直说,吴王不但不会听从他的劝告,反而还会杀了他,他得想一个更好的方法。
后来,他拿着弹弓,大清早在花园里转来转去,他一连在花园里转了三个早晨。
有人见了感到奇怪,就把这事告诉了吴王。
吴王把这个年轻的随从召来,问道:你每天早晨到花园里转来转去,这是为什么呢
年轻随从答复说:大王的御花园里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只蝉。
它光临喝露水,不知道螳螂躲在它身后,正准备吃它呢!螳螂要吃蝉,可它哪里知道,在它身后有只黄雀,正伸长脖子准备吃掉它。
黄雀要吃螳螂,可黄雀又怎么会知道我手里拿着弹弓,正准备打它呢。
吴王听了年轻随从的话,恍然大悟,改变了攻打齐国的方案。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比喻一心想算计别人、占别人的廉价,不想还有人正在算计他自己。
内容总结
〔1〕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螳螂捕蝉相关知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秋时期,吴国准备出兵攻打齐国,吴王对左右的大臣说:我决心已定,有谁敢劝阻我,我就杀了他
〔2〕他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劝阻吴王攻打齐国
〔3〕有人见了感到奇怪,就把这事告诉了吴王
〔4〕年轻随从答复说:大王的御花园里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一只蝉〔5〕它光临喝露水,不知道螳螂躲在它身后,正准备吃它呢
〔6〕黄雀要吃螳螂,可黄雀又怎么会知道我手里拿着弹弓,正准备打它呢。
10《螳螂捕蝉》PPT课件
![10《螳螂捕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b47d6376c66137ee0619b6.png)
事物
蝉 螳螂 黄雀 吴王
眼前的 利益
露水
蝉 螳螂 楚国
隐伏的 祸患
螳螂捕蝉 黄雀啄食螳螂
我瞄准它 其他诸侯国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 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 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 国的念头。
请联系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 和低年级的同学听,尽量使 用课文中的原话,并加上你 丰富的想象。相信你就是故 事大王!
蝉、螳螂、黄雀,它们 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 祸患呢!
事物
蝉 螳螂 黄雀
眼前的 利益
露水
蝉 螳螂
隐伏的 祸患
螳螂要捕蝉
黄雀要啄食螳螂
我正瞄准它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 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 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 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 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 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10螳螂捕蝉
执教人:黄仁霞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 只蝉。
蝉高高地停留在树上, 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 引着露水,却不知道有 只螳螂在它的后边; 那螳螂缩着
身子紧贴树 枝,弯起了 前肢,想要 捕捉蝉,却 不知道有只 黄雀在它的 旁边;
黄雀伸长脖 子想要啄食 螳螂,却不 知道有人正 拿着弹弓在 瞄准它。
它们各自是什么心态呢?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 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 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 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 后。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 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 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 祸患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及应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d3f568fc4ffe473268ab2a.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文及应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译文: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
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
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这个成语寓言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
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蝉:知了。
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原文: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韩婴《韩诗外传》韩婴,生卒不祥,燕(今属北京市)人。
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
著述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共6卷,杂述古事古诗。
课文《螳螂捕蝉》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最新10《螳螂捕蝉》PPT课件PPT课件
![最新10《螳螂捕蝉》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1f1640bcd126fff7050bf7.png)
临床表现
❖ 鼻咽 ❖ 鼻咽癌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颈部单侧有淋巴肿块
❖ 癌生长在鼻腔后方的鼻咽部、其位置较隐蔽,早期 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大部分患者是因发现 颈部肿块或其他转移症状后才被确诊,从而失去治 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需警惕鼻咽癌的早期信号:
❖ (1)鼻腔出血。鼻涕中带血常是鼻咽癌的信号。 ❖ (2)单侧鼻塞。早期多不明显,随着肿瘤的长大而呈现进行
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复视占6.2%~19%,常
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
❖ (五)面麻
❖
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
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
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
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面部皮肤麻木占
❖ (一)回吸性涕血
❖
早期可有出血症状,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
涕中带血,早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晚期
出血较多可有鼻血。
❖
(二)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
❖
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
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卡他性
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等,是早期鼻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 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 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 头。
从这则小故事中,你体会 到了什么?
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
顾到
!
,而不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和译文一定要准确这则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和译文一定要准确这则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10e1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7.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和译文一定要准确这则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原文和译文一定要准确这则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要抓蝉,黄雀在后要吃蝉。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着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也算计他。
告诉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文言文翻译及道理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深思熟虑,要考虑后果,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以后的麻烦。
螳螂捕蝉:蝉:蝉。
螳螂捕蝉,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进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文: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
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
眼光要长远,避免被狭隘的思维束缚和禁锢。
有时候哪怕吃点小亏,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避免更多的灾难,收获更多的完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给我们带来那些启示呢?1.不能出一点成绩就骄傲。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得到一个教训。
2,不要只想着获得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背后隐藏的危险。
只有从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什么意思道理1.一条小鱼吞下虾,却不知道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只翠鸟正朝它冲下来。
2.A国攻击B国,不料C国乘虚而入,灭了A国,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知不觉。
3.小偷只对偷感兴趣,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典故:庄周到园子里游玩的时候,看到一只异鹊从南方飞过来,异鹊双翼宽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螳螂捕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螳螂捕蝉](https://img.taocdn.com/s3/m/9445eb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e.png)
媒体传播
现代媒体如电视、网络等可以将寓言 故事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 众,增强其教育和娱乐效果。
社会引导
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可以 引导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促进社会 和谐发展。
05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重点回顾
螳螂捕蝉的故事情节
文学手法与表达方式
学生需要掌握《螳螂捕蝉》的故事情 节,包括蝉的悠闲自在、螳螂的潜伏 、黄雀的突袭以及最终的结局。
感谢观看
寓意深远
中国古代寓言的寓意往往深远 ,能够启迪思想、引导行为, 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
寓言故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教育意义
寓言故事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作为教材辅助材料,帮助学生 理解抽象的概念和道理。
文化传承
寓言故事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承和弘扬寓言故事,可以促 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总结词:情景模拟
详细描述: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增强学生的表演和表 达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创意写作:根据课文编写一个小故事
总结词:创意发挥
详细描述:创意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题或情节,编写自己的小 故事。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兴趣。
写作技巧提示
在写读后感时,学生需要注意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如分段表述、使用 过渡句等,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03
作业评价标准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读后感内容是否完整、深刻,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是
否得当来评价作业。优秀的读后感将能够深入挖掘故事的寓意,并结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10、螳螂捕蝉》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10、螳螂捕蝉》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54e9c055270722182ef72c.png)
10 螳螂捕蝉
二、判断对错。
1.“乘虚而入”和“战车万乘” 中“乘”读音相
同。( × ) 2、本文记叙了少年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的故事巧妙劝说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 )
10 螳螂捕蝉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悠闲地 固执地 自由自在地
喝着
叫着
10 螳螂捕蝉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0 螳螂捕蝉
第一课时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螳
螂
侯禀
10 螳螂捕蝉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
上中下结构
10 螳螂捕蝉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hóu
易写错
不要多写一竖。
侯 诸侯
10 螳螂捕蝉
chénɡ(乘虚而入) 乘 shènɡ(千乘之国)
zhuǎn(好转 运转) 转
zhuàn(转来转去)
10 螳螂捕蝉
固执 劝阻 侍奉 弹弓 啄食 瞄准 隐伏 露水 沾湿 禀报 悠闲 螳螂 黄雀 夸奖 祸患 诸侯国 毫不介意 恍然大悟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固执:(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变通。 祸患:祸事;灾难。 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侍奉:侍候奉养。 不堪设想: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
“恍然大悟”说明吴 王大彻大悟,明白了不 能只顾眼前利益,否则 后患无穷的道理,打消 攻打楚国的念头。少年 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
与开头“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前后呼应。
课后第四题
1 桂林山水
前后呼应
指前面文中写到的, 中间或结尾要有交 代;后面提到的, 前面要有所铺垫。
小学语文十二册知识树
![小学语文十二册知识树](https://img.taocdn.com/s3/m/e0d270d0c1c708a1284a44be.png)
第 七 单 元 | 师 恩 难 忘
教材内容 分析
《莫泊桑拜师》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的故事。经过老师 的悉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制订,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 响的名著。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老师的 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 拙著的追求。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泅水河畔游 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亲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明天,我们毕业》通过作者对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对老 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1、通过指导学生上校园网、互联网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 关教学软件,让学生子解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获取知识、解决问 题,扩展视野的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或者自己设计一个 实验,边实验、 边观察做记录
教学目标
3、凭借本单元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4、对同一部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同学们 明白:文学欣赏是主体对客体的判断鉴赏的过程,它可以从主体的修改 出发,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 难点
1、学习词的内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2、通过对有关“笑”的不同神态、不同情感的词的辨析训练,让学生 学会正确地区别和应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在地 抓住人物主要的性格特点。 3、掌握“思前想后”的读书方法。
教学目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 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d364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a.png)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原文一、成语故事故事1:花园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拍着翅膀,悲伤地唱着,准备吸点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身后有一只螳螂。
螳螂像弯刀一样伸出两只前臂,打算抓住蝉吃掉。
它正要去抓蝉,却不知道身后是黄雀。
黄雀伸长脖子把螳螂啄死,然后吃掉。
当它正要啄螳螂的时候,它不知道榆树下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橡皮筋拉得长长的,对准了它。
孩子想拍黄雀的时候,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有个树桩。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寓意:这个习语讽刺了那些只关心眼前利益而忽视背后灾难的人。
告诫那些目光短浅,不知利,不计后患的人。
也是比喻有人想暗算别人,没想到有人暗算他。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深思熟虑,要考虑后果,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以后的麻烦。
故事2:吴王一向专横,很难说服他。
有一次,吴王准备攻打楚国。
他召集他的大臣,宣布他将攻击楚国。
听到这个消息,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所以当务之急是养精蓄锐,先把国家富强起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什么,就匆匆回朝了。
部长中有一个诚实的年轻人。
打官司之后他心里还是不能安宁。
他认为不能因为自己而忽视国家的安全。
大臣在花园里踱来踱去,他的目光偶然落在树上的一只蝉上。
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早,大臣来到宫殿的后花园。
他知道以前的吴王每天早上都会到这里散步,所以特意在这里等着。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吴王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
大臣假装没看见吴王,眼睛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第十二册《螳螂捕蝉》
![第十二册《螳螂捕蝉》](https://img.taocdn.com/s3/m/e174082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a.png)
四三 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
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露水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
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 “跗”,脚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
同“旁”旁边 伸长脖子
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
其后之有患也。
Hale Waihona Puke 必须,一定利益祸患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事物
蝉 螳螂 黄雀
眼前的 利益
露水
蝉 螳螂
隐伏的 祸患
螳螂要捕蝉
黄雀要啄食螳螂
我正瞄准它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https://img.taocdn.com/s3/m/e40498a1284ac850ad0242c6.png)
螳螂捕蝉复习笔记一、文学常识1、作者:西汉,刘向,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2、出处:《说苑·正谏》,编辑先秦至汉初轶事,以阐明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眼前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4、通假字:文言文中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被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叫做“通假字”。
假,借的意思。
如:知同智;说同悦;畔同叛;傍同旁等,但是不可以反过来说。
(通假字特点:音同、意同、字不同)5、寓言:基本特征是借此喻彼,借浅喻深,借近喻远,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借动物植物喻人等。
寓言的主旨一般在篇末点明。
也有不直接点明的。
二、主要内容1、中心: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借故事来说明要提防他人从中渔利。
2、表达观点的句子: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议论的表达方式)3、寓意: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的道理。
三、字词解释居:在。
悲鸣饮露:一边放声鸣叫一边吸饮露水。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
委,弯曲;曲,弯曲;附,即跗,脚背。
取:捕获、逮住。
傍:同“旁”,旁边。
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
弹丸:弹弓和弹丸,这里指拿着弹弓和弹丸的人。
此:这。
三者:指蝉、螳螂、黄雀。
皆:都。
务:务必,必须,一定。
得其前利:得到眼前的利益‘顾:顾及,考虑。
患:祸患、祸害。
四、句子翻译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这三个小东西都务必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灾祸啊。
五、思考题:1、生活中有类似的故事吗?请说一个小故事。
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2、品味状语的修饰作用:“高居悲鸣,委身曲附,延颈”这些词语在文中具体描绘了——蝉:位置、声音;螳螂:体态、动作;黄雀:颈的动作;这样的描写的作用是:抓住了不同动物的特征,栩栩如生。
突出了它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对即将到来的灾祸全然不知。
3、体会方位名词的准确运用及其表达作用:“上、后、傍(旁)、下、左、右、前”这些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交代具体的位置,说明危险可能来自四面八方。
《螳螂捕蝉》课件
![《螳螂捕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a1fab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7.png)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 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 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 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 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 的念头。
❖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 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 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故事吗?
悠闲地叫着 自由自在地喝着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伸长脖子 啄食 拿着弹弓 瞄准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 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 隐伏着祸患呢!
❖ “众爱卿平身。”吴王曰:“今日不必拘束,朕 给你们讲个昨早有趣的事。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众爱卿,你们说着螳螂与蝉会怎样?”吴王曰。 议论之后,吴王曰:“若我攻楚,是否会如其螳 螂。”
❖ 众爱卿曰:“吴王明智啊!”
(友情提示:如果你是吴王,他第二天早 朝时将如何面对那些力劝他的大臣们? 怎样才能既不失一言九鼎的大王身份, 又能为自己的“死命令”自圆其说?语 言要符合人物身份。
❖
❖ 众爱卿,本王今天有一件事要宣布,是关于攻打楚国一事 的。昨天清晨,侍奉本王的少年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事——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屈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 螂,却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我听了少年说的趣事,恍然大 悟——“此三者皆务欲得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昨天 晚上,本王又想了一宿,觉得如果现在攻打楚国的话,我们就 会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 而被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为了保住国家,不会有亡国之忧, 也为了众爱卿不会成为亡国奴,所以,本王决定不攻打楚国了。 我们现在虽然有胜利的把握,但难免会有后患。君无戏言,说 好攻打楚国一定会攻打的,所以我们就在精神上攻打吧!事情 说完了,众爱卿意见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完 成作业 课前预 习,课 后练习
正确的 姿势
不能只看 重眼前利 益而忽视 身后隐患 的道理
其 它 教 学 内 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语文
1、紧扣学段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2.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 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3.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提高 学习效率。
教材的基本 结构 三、诗 文精粹 二、正 义必胜 一、壮丽 山河
四、探 索与发 现 六、咏物 五、感 抒情 悟人生
七、师 恩难忘
主题 单元 组合 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语文
主题单元
《如梦令》
《渔歌 子》
8《三打 白骨 精》
9《词两 首》 三 诗 文 精 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 • •
• • • • • •
•
4、 口语交际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 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 有礼貌。 (5) 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 阅读 (1)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 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意默读的速 度。 (3)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 意。 (5) 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 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 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 习作 (1)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 学习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 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 略号,认识破折号。 (5) 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苏教版语文
课堂设计
组内交流
请找出事情 的前因后果 3、精读品析、 体悟寓理 2、复述课文、 理清脉络
全班汇报,交 流 列举现实生活中 类似“螳螂捕蝉”的现象 资料拓展 4、拓展延伸
检查生字、 阅读课文。
巩固 练习
1、检查预习, 初读感知
五 环 节
5、课堂检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语文
内在的知识
10《螳螂捕 蝉》
11《读书要 有选择》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语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培养预习课文和 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少年言行的巧妙, 体会少年的机智勇敢, 以及他为国家利益着 想的品质
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螳 螂 捕 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
级下册《螳螂捕蝉》教材 简析
沙沟镇中心小学 陈永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语文
课 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
文
习
作
练
习 综合性学习
六 年 级 下 册 教 材
• 1、 学习习惯 •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 的习惯。 • (2) 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 (3) 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 (4) 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 (5) 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 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 (6) 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 (7) 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 物的习惯。 • (8) 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 (9) 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 2、 汉语拼音 •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 3、 识字写字 • (1) 能准确认读136个生字。 • (2)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113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 端正、写匀称。 • (3)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 (4) 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