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

谁发明了电灯。

(爱迪生);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明确: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

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三)深入研读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明确: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明确: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明确: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纸的发明》教案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纸的发明》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重要意义。

•认识纸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具。

•学会简单的纸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纸的制作过程。

•动手实践,体验纸的制作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蔡伦的聪明才智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纸张资源。

教学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学会制作纸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纸的制作技巧,体验纸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纸的发明过程、蔡伦的图片、纸的制作视频等。

2.纸的原材料(如树皮、麻等)、制作工具(如石臼、杵、网筛等)或替代品。

3.音乐设备,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讲述蔡伦发明纸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纸的发明过程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纸的历史。

二、新课讲解1.介绍纸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具,让学生认识纸的原料和制作工具。

2.观看纸的制作视频,了解纸的制作流程。

三、动手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纸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制作工具。

3.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纸,互相评价。

四、课堂延伸1.开展“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纸的珍贵性。

2.设计一张关于“节约用纸”的手抄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谈谈对蔡伦发明纸的认识。

2.教师总结,强调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纸的发明》蔡伦→发明造纸术原材料:树皮、麻等工具:石臼、杵、网筛等制作过程:浸泡→捣碎→搅拌→晾晒意义: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体验了纸的制作过程。

课堂延伸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 纸的发明》(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 纸的发明》(教案)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懂得纸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教育学生珍惜纸张,节约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纸的发明过程、纸的用途、纸的制作方法。

2. 生字词:蔡伦、东汉、宦官、树皮、麻头、破布、渔网、改进、便宜、携带、学问家、普遍、珍惜、伟大。

3. 传统文化知识: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理解纸的来之不易。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难点:(1)纸的制作方法及原理。

(2)教育学生珍惜纸张,节约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实物:一张纸。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纸是怎么来的吗?(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纸的发明过程的了解。

(3)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纸的发明》,了解一下纸的由来。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纸的发明过程、纸的用途、纸的制作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提高(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纸的发明过程。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案三篇

部编版⼩学三年级下册语⽂《纸的发明》教案三篇【导语】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刻在龟甲、兽⾻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把⽂字刻在⽵⽚和⽊⽚上,并⽤绳⼦穿起来,就成了⼀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西汉时代,⽤⿇造纸。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学习⽬标 1.会认11个⽣字,会写12个⽣字。

2.熟读课⽂,了解课⽂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感知课⽂⼤意。

学前准备 1.预习课⽂,认读⽣字。

(学⽣)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谈话导⼊,揭⽰课⽂。

(⽤时:5分钟)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这是⽤什么做的?2.⼩结,揭题。

这⼀张张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

3.板书课题。

1.学⽣交流回答:课本、作业本是⽤纸做的。

2.⼩组讨论交流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初读课⽂,认读⽣字。

(⽤时:15分钟)1.要求学⽣⾃读课⽂,按要求⾃学⽣字词。

2.课件出⽰本课词语,引导学⽣认读词语。

3.再读课⽂,了解⽂章⼤意。

1.学⽣⾃读课⽂,⾃学⽣字词。

注意"携、累"的读⾳。

2.掌握多⾳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概括⽂章的主要内容。

1.读拼⾳写词语。

wěidàjìlù( ) ( )bǎocún ōuzhōu( ) ( )jīnɡyàn shèhuì( ) ( )三、⾃主探究2、3⾃然段。

(⽤时:15分钟)1.引导学⽣⾃读课⽂第2、3⾃然段,了解⼈类记录⽂字的⽅式的演变。

2.再读第2、3⾃然段,说说这些⽂字记录⽅式的缺点。

3.与我们现在⽤的纸张进⾏⽐较。

板书:⽵⽚、⽊头→笨重帛→价钱太贵⿇→粗糙 1.根据课⽂内容总结出⼈类记录⽂字的⽅式的演变过程。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刻在龟甲、兽⾻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把⽂字刻在⽵⽚和⽊⽚上,并⽤绳⼦穿起来,就成了⼀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优质教案)

10.《纸的发明》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2.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4. 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课文生字,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质疑揭题1 、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发明。

(出示课题)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填空:纸是( )发明的,他利用( )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

3、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三、学习课文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4、交流。

抓住以下句子:(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2)人们就把字写在帛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帛笨重贵5、同桌相互说,6、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五、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脱离课本说一说)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定向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欧、蔡”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术、剪”等9个字,会写“发明、改进”等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纸的发明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语,书写规范。

3. 梳理纸的发明过程,学习用流程图的方式介绍纸的制作过程。

4.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纸的发明过程。

2. 教学难点:通过纸的发明过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引入造纸术的发明。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梳理纸的发明过程。

4. 课堂展示: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学习生字、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书写规范。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2. 课文结构:古代→东汉时期→现代3. 纸的发明过程:原料→制作→改进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用自己的话复述纸的发明过程。

3. 搜集有关纸的发明和传播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纸的发明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 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提高书写质量。

3. 在课堂展示环节,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更多学生大胆发言。

4.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通过学习纸的发明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纸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珍惜纸张、节约资源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优秀教案

10纸的发明【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创、携”等11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10 纸的发明伟大贡献之一发明过程影响了全世界【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本文首先“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

然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课时目标】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2.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为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板书设计】10纸的发明竹片:笨重帛:轻便、太贵不能普及麻纸:粗糙蔡伦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传承下来【课后反思】成功之处:除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外,在主要内容的把握上,还通过主要内容填空、理清课文的条理,从而为品读课文奠定基础。

在对比阅读蔡伦发明的纸和他之前的那些纸,了解蔡伦纸发明的伟大,以及被传承普及的原因,从而自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由衷的赞叹之情。

教师在最后又设计了写话训练,这样就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把握,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对语文产生兴趣。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第10课《 纸的发明》(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10课《 纸的发明》(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10课《纸的发明》(教案)-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发明历史和作用。

2.能够简单说明纸的制作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1.纸的发明历史和作用。

2.纸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纸张样品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播放视频“纸的发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通过展示纸张样品、实物模型等来让学生感受纸张的质感、重量等。

3.教师提问:“纸是什么?它的由来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纸的发明历史和作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PPT,讲解纸的发明历史和作用,让学生对纸的起源和作用有一个初步了解。

2.教师讲解纸的用途有很多,如:书写、绘画等,让学生了解纸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三、讲解纸的制作过程(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模型,生动直观地向学生讲述纸的制作过程:取材→酵素处理→蒸煮→洗涤→磨浆→造纸→晾干→切割等,从而让学生了解纸张的制作流程。

2.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细节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纸的制作过程,增强学生对纸张的认识。

四、小组合作,制作手工纸(20分钟)1.教师按照班级分成数个小组,分别分派指导老师,每个小组发放相关材料制作。

2.引导学生按照刚刚所学制作纸张,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深入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意识等能力。

五、展示讲解(1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制作出的纸张。

2.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对制作的纸张进行简单介绍。

3.教师提问辅导学生总结纸的发明历史、作用及纸的制作过程的重要性等,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六、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讲解纸的发明历史和作用及纸的制作过程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实物模型展示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纸的发明历史和作用,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纸张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1、文体视角。

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文章叙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达严密。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发明造纸术的几个阶段,及它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赞扬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2、语言特色。

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谨,比如“两千多年前”“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3、能力训练。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本单元要求在此基础上,继续延续和发展“提取关键词、整理信息,口头表达”。

[学情分析]到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独立识字能力。

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作品大意。

[教学目标]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默读课文。

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3、明白“围绕着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正确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明白“围绕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提供语言运用平台;利用图表的方法,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的方式,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构建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

[学法]以自主学习方法,填充表格,提取关键信息;以讨论交流的方法,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梳理要素1、情境导入,引出课题A.同学们,大家一起来瞧瞧,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纸,假如我们生活没有了纸,那会怎么样呢?(不能写字,没有书看,不能打印东西)B.博物馆的馆长听说咱们正在学习《纸的发明》一课,特意邀请我们去做《纸的发明》讲解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纸的创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集中识字会认“携、制、洲、册〞,随文识字认识“麻、蔡、伦、欧〞,认识多音字“累、切、鲜〞。

2.利用时间轴,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造纸术的创造;读中促悟,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3.借助时间轴,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时还可以“整体利用时间轴,焦点抓住关键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一用时间轴,浸透传统文化同学们,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局部。

这些科技成就,也是传统文化的一局部。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纸的创造?。

【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语文要素为“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理解,笔者利用时间轴浸透传统节日文化、科技文化,唤醒学生认知。

因为本单元属于“综合性学习单元〞,还需要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因此,时间轴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后续利用时间轴这一支架,从整体上理解全文,从而学会在前期资料搜集的根底上,进一步整理。

】学习活动二:二用时间轴,理解造纸进程一、梳理全文,感受方法1.翻开课本37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在读的过程中,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利用作业本,检查反应。

〔1〕校对词语:读了课文,你一定能找出书写或读音有误的词语。

我们来校对一下。

〔2〕稳固词语:选择对了吗?错的请改正,我们再读读这些词语吧。

3.梳理文章脉络。

读过课文我们都知道,纸的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圈画出下面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1〕认清“几千年前〞。

你们认为几千年前是没有造纸术的,所以教师用“造纸术创造以前〞来表示更为准确。

〔如图1〕〔2〕根据情境,梳理内容。

正是因为几千年的智慧积累,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开展。

那之前几个阶段都是如何开展的呢?〔3〕生反应,师评价。

【设计意图:借助作业本上的习题,进展字词反应,利用时间轴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再次巧妙利用作业本上出现的判断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文本。

人教部编版《纸的发明》教案优秀版

人教部编版《纸的发明》教案优秀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纸的发明》-人教(部编版)10纸的发明【学习目标】1.认识“创、携”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重点】1.围绕一个意思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说清楚。

2.抓住关键语句解释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学习难点】围绕一个意思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说清楚。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创、携”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30个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并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的提示,提取关键信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走进文本,品读感悟,学习课文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词语,巩固基础。

(1)听写词语。

(2)归类读词。

第一组:有关国家地区。

第二组:关于几千年前各种不同的特殊的记录文字的“纸”。

第三组:和纸的用途有关联的词语。

第四组:容易读错的词语。

【设计意图:中年级依然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体现统编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课堂上通过以游戏形式归类学习生字词,有针对性听写容易读错的词,重点评价易写错的字,通过辨析,把握好这些字的特点,巩固对学过字词的掌握。

】2. 回顾内容,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请打开课本。

全文围绕哪个句子来展开叙述的?课件出示句子:“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作者怎样把纸的发明过程写清楚,。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电子版书教材+课文原文及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0课纸的发明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电子版书教材+课文原文及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0课纸的发明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课文原文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言室编写。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10.纸的发明教学目标: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

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

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 纸的发明(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  纸的发明(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理解纸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纸的发明过程: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普及。

2. 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书写、传播、保存知识文化的便利。

3. 纸的发明对环保的意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纸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纸的发明对环保的意义,以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实物展示。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纸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介绍纸的发明过程,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理。

3. 讨论:分组讨论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分享讨论结果。

4. 活动: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纸制品,体验造纸的乐趣。

5. 总结:通过视频展示纸的发明对环保的意义,总结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2. 内容:纸的发明过程、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纸的发明对环保的意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短文。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废纸制作一个简单的纸制品,并写下制作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纸的发明过程的理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纸的发明对环保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总字数:496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纸张和纸制品,如书籍、报纸、纸盒等,让学生思考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优质教学课件

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
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 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 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 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 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发明影响了 全世界?(串珠问题4)
四大发明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还有锯子、石拱桥、木匠不用钉子而用 榫卯结构……。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
这是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 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
具体造纸过程,语言的表 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
述感受到制作材料的易得, 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
制作过程的简单。
方便,蔡伦真聪明……
仿写: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
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 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
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 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 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我会写
shù
造纸术 术
结构:独体
音序:S 部首:木 组词:武术 不学无术
音序:L 部首:彐
组词:录像 通讯录
造句:这个本子上记录着我们的一 言一行。
书写指导:上边左框要扁、 中间横要短、下横最长,注 意下边不是水字、左边有区 别。
我会写

一册书 册
结构:独体
音序:C 部首:丿
组词:纪念册 点名册
造句:小明的桌子上只有一册书。
书写指导:两个下框都要窄 长、左边都是撇,中间一横 居中、贯穿左右、要长。

(新课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第1课时教案

(新课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第1课时教案
自读课文
指名读要求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认读生字
学生了解古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学习多音字
指名组词
学生理解词意
通过链接理解词语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学生完成分段
学生自主练习
小组互评
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生字书写,通过找一找、换一换等多种形式了解字的结构,借助动画感受字的行笔顺序;第四个环节课堂练习,主要对本课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三、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zàozhǐ shù wěi dà jì lù yí cè bǎo cún
造纸术伟大记录一册保存
dà yuē jīng yàn ā lā bó ōu zhōu shè huì
大约经验阿拉伯欧洲社会
(二)比一比,组词语。
保(保护)验(经验)欧(欧洲)社(社会)
堡(城堡)检(检查)鸥(海鸥)杜(杜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10课《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纸的发明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一、文化自信:阅读课文,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语言运用:会认“创、携”等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术、伟”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词语。
三、思维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课文《纸的发明》,理解纸的制作过程及其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2. 通过阅读,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2. 详细讲解纸的制作过程。

3. 分析纸的发明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4. 引导学生思考纸的发明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纸的制作过程及其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2. 造纸术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地位。

3. 引导学生理解纸的发明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

难点1. 纸的制作过程的复杂性。

2. 纸的发明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纸的制作过程和相关图片)。

2. 课文《纸的发明》的文本。

3. 小组讨论的辅助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纸的发明》,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3. 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解释纸的制作过程及其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6.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2. 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3. 正文:- 纸的制作过程- 纸的发明对文明发展的意义- 纸的发明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题:让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检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理解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用关键词和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

2. 教学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理解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3.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四大发明,引出造纸术,激发学生对纸的发明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纸的发明过程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5. 互动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五、板书设计1. 课题:《纸的发明》2. 教学重点:纸的发明过程、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3.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六、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古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写一篇短文。

七、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欧、蔡”等6个生字,会写“携、带”等13个字,会写“造纸术、伟大”等13个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课文,理解纸的发明过程,提高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感受祖先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感知纸的发明过程。

2. 学习生字、词语,积累词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叙述顺序。

4. 感受祖先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学习文章的叙述顺序。

2. 教学难点:理解纸的发明过程,感受祖先的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纸的发明过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纸的发明过程。

(2)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积累词汇。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叙述顺序。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纸的发明过程及文章的叙述顺序。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2. 造纸术3. 祖先的智慧4. 民族自豪感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回答课后思考题。

3. 小练笔:写一写纸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学习了文章的叙述顺序。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祖先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相机理解重点字词。
①“甲骨文”。(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②理解“铸刻”。“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凝固后制成器物。
③“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④字源识记“帛”。“帛”由“白”和“巾”组成,表示白色的绢或绸。(希沃白板蒙层、动画功能)
课件出示:
3.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默读课文并填写课件出示的填空,学生能够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明确造纸术的发展脉络。同时,填写图表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加有条理地梳理信息。小组交流和引导梳理的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并且让他们能够通过借助图表清晰地说出造纸术发明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对课文内容的全面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在学习《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时,既充满了好奇心,也面临着一定的学习挑战。首先,他们正处于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篇课文所讲述的纸的发明过程,正好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其次,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2)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图表。(课件出示图表)
(3)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梳理。
(4)借助图表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1.默读课文,自主梳理。(课件出示学习单)

第10课《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 统编版)

第10课《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 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四角方方,薄面白净。

播知识,它打先锋。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了,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纸。

你知道纸是谁发明的吗?纸的发展过程又是怎么的?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2.资料链接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

他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了“蔡侯纸”。

他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的造纸术。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1.自学提示:(1)先听课文朗读,然后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自主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

(2)大声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3)班级展示读。

3.字词检测。

(1)读词语。

重点提示:“制、洲、社”是翘舌音;“存、蔡”是平舌音;“伦”是边音。

(2)交流识字技巧。

比较识字:伦——轮存——在欧——鸥洲——州加一加:米+造=糙区+欠=欧州+氵=洲(3)学习多音字“累、切、便、鲜”。

(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识字技巧:绿-纟=录啊-口=阿药-艹=约重点提示:“录”是上下结构的字,共有8笔。

书写时要注意,下部不要写成“水”,下部四点要呼应。

“洲”是左右结构的字,共有9笔。

书写时要注意:“氵”呈弧形,末笔竖较长。

“社”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衣字旁,只有一个点。

(5)你能根据意思说出词语吗?传授和继承。

(传承)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

(记录)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像流水一样消逝。

(学富五车)(6)了解欧洲。

欧洲,东半球西北部的一个洲。

北边是北冰洋;东边是亚洲,以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为界;南边是亚洲的伊朗和土耳其、黑海、地中海;西边是大西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教材解析】一、单元解读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統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少和文化的发限;《赵州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

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

《纸的发明》第4段,用一系列动作,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步骤写清楚。

本单元的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学习“收集、整理资料”。

二、课后习题解读课后习题第一题,是一个横轴型表格,从左往右按照按纸发展的时间顺序编排。

回顾本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这个表格承载着教会学生整理所收集的资料的任务,也承载着教会学生“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要按顺序,教师在学生完成表格之后要加以点拨。

要完成表格,需要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同桌交流,明白每个时间段纸的不同发展特点,并提取相关信息,重组后填写在表格内。

在填写过程中,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理清表格前后、上下信息的关联,能明白这是一条以时间为线索的横向联系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二题是“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

”学生需要关注第4点,找到蔡伦所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同时,该习题还承载着教会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要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写清楚,除了写怎么改进的,还可以写这样改进的好处是什么。

三、课文解读(一)关于内容《纸的发明》是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下的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围绕“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发明造纸术的几个阶段: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写了发明造纸术的重要意义。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再次点明了造纸术的意义。

第2至第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具体介绍了记载文字的载体的发展历程:从龟甲、兽骨(或青铜器),竹片、木片,帛,丝绵,用麻做的“纸”,再到蔡伦发明的纸。

因为蔡伦造的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术就传承了下来。

(二)关于表达《纸的发明》属于材料的收集和汇总,从写作的范式看,是全新的样式。

它直接指向教学目标之一“收集和整理资料”。

文章共5个自然段,叙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达严密,用简洁的语言将纸的发明过程有序地介绍清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后来”“再后来”介绍几千年前记录文字的变化,语言简洁明了。

引用成语“学富五车”说明竹片很重,阅读、携带、保存都不方便。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一句,用了对比的方法说明帛的缺点。

文中还三处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例如:“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这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强调了把字刻在竹片、木片上或写在帛上的不足,以及用麻来造纸的缺点,层层深人地记述了人们不断改进记录文字的材料的过程。

此外,课文对数字的运用十分严述,比如“两千多前”“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第四自然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思,用剪碎、切断、浸、捣、捞、晒等动词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清晰、具体地写出来,是学生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范本,【学情分析】1.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就是从应用信息能力的角度提出的,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写的角度学习课文。

2.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自主读懂课文意思,概括段意只停留在抓住典型的关键词,不具备概括全文内容的能力,需要教师分不同的部分教授概括段意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解释与整合能力。

2.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推论的能力。

本课在学生提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继续培养学生分析和推论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默读课文,借助图表梳理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整理资料。

2.能联系青铜器、木片、帛、麻等材料的缺点,说出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解我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默读课文,借助图表梳理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整理资料。

2.能联系青铜器、木片、帛、麻等材料的缺点,说出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解我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要点1.默读课文,借助图表梳理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整理资料。

2.围绕第二自然段,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四大发明就是世界闻名的。

有谁知道是哪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今天,我们就要了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齐读课题)2.让我们带着自豪之情,穿越到几千年前,再去经历这个伟大贡献的诞生之路。

【设计意图:以四大发明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顺利进入第1自然段的学习,奠定整节课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初步感知1.自由读文自读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了解到了什么?2.汇报了解内容,句子检测。

预设1:我了解到人们把文字刻在竹片上和木片上,但是很笨重。

点评:这是人们对记录文字的改进。

你是从哪个句子了解到的?(PPT出示: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点评:三个句子都读好了。

读读这个句子,看看你知道了什么?(PPT出示: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预设3:我了解到人们会再薄片上书写。

点评:你也发现了记录文字的进步。

这三个句子很多生字,老师还想请一个同学读。

都读好了。

这个句子又告诉我们什么呢?(PPT出示: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预设4:我了解到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点评:一个很重要的改进者。

解释多音字。

【设计意图: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难度有点大。

本环节采用谈谈你了解到什么以减缓坡度,同时,穿插难读的句子,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三、点拨方法,梳理发明过程(一)梳理写作顺序同学们对纸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你看改造纸的历程多么漫长,多么不容易啊!这么漫长的过程,作者按什么顺序记录的?你从哪些词语知道的?拿出笔,圈一圈。

(PPT出示课文)预设:时间顺序、早在几千年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PPT圈出时间)点评:非常准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整理资料。

第二自然段写几千年前;第三段的西汉时代;第四段的东汉时代;第5段后来的传承。

非常清晰。

同学们,联系课文看一看,几千年前,纸的发明在哪个阶段?(还没有纸)是啊,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称为“造纸术发明以前”点评:我们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收集的资料。

(二)借助学习任务,学习概括技巧1.出示学习任务。

同学们,课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学习任务(PPT出示题目)谁来读读题目?我们先来学习题目给出的例子,“后来”这部分。

(圈红“后来”)2.题文对照,学习概括方法(1)PPT出示第5段。

我们一起读一读。

(2)提示多音字“鲜”。

(3)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2人)点评学生好的地方。

(会浓缩)(4)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看看习题是怎样概括的,老师来读。

(PPT出示“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看看你发现了哪些概括地好方法?预设1:我发现概括得很简洁。

点评:哪里简洁?(课文说传到了邻近的朝鲜半岛、日本、阿拉伯世界、欧洲,概括成“全世界”)你真是一个会发现的孩子。

(PPT标红地名和“全世界”)遇到几个相同类别的关键词,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

预设2:我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概括的时候只保留了其中一个。

点评:保留了哪一个?(保留了文化的发展)为什么保留这个?纸的发明有什么作用?(传承文化,所以保留文化的发展)是的,“促进文化的发展”是造纸术的作用。

遇到几个并列的短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

(三)运用方法,概括意思。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找到说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我们就试着用上这样的方法完成练习纸上的学习任务。

明白吗?如果觉得有难度,你可以先填会的,不会的先空着。

(PPT出示课后习题)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巡视,提示:不会的先空着,先填会的。

)2.四人小组交流。

3.老师抽一生课本上讲台批改汇报。

(第一个框每天,第二第三个框填得很不错的。

)4.师批改点拨。

(1)西汉时代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点评:大家觉得概括得怎么样?(可以)前半句说人们用麻造纸,后半句说缺点,非常完整。

(板书:西汉麻纸不便书写)(2)东汉时代a.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点评:谁来说一说,他用“改进”概括了哪些内容?(他用改进概括了“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这个过程。

)(板书:东汉改进)抓住关键的词语,就可以概括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了。

b.你觉得还可以加上什么内容?(优点)你来说说什么优点?(大量制造、便宜)(板书:大量便宜)(四)根据学情,重点学习第2段1.根据学情,确定探讨任务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第一个框的概括有点困难。

下面,我们再次默读课文,看一看第2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老师等会儿要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有没有读懂。

(倒计时45秒)2.能力检测,感悟写法出示检测题,能力检测。

①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记录文字的?A.龟甲B.树皮C.青铜器D.麻纸E. 兽骨F.竹片、木片G.帛选择什么?ACEF (PPT出示标红物品的文段)点评:为什么BD不是?(因为树皮是蔡伦改造纸的原料,麻纸是西汉时代出现的,纸已经出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