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word教案(1)
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等式的概念:等式是由等号连接的式子。
2. 等式的性质: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性质2中“同一个不为0数(或字母)”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等式的性质。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等式的性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等式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重要性。
2. 讲解等式的性质1: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1的含义。
3. 讲解等式的性质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2的含义。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检验学生运用等式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思维发展。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等式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购物、烹饪等方面的应用。
2. 介绍等式与不等式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等式。
八、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等式的性质。
2. 练习题: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卡片等,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式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等式的基本的变形方法;3.能够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导出一些有用的结果;4.能够解决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等式的定义;2.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形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导出有用的结果;2.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章我们学习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定义、基本性质和变形方法。
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反身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我们还将学习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导出一些有用的结果,以及如何使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如下:1.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等式的变形方法;3.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导出一些有用的结果;4.使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讲解等式的定义、基本性质、变形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采用讲授法;2.实例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来教学生如何应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3.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4.合作探究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流程为了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我们将按下面的流程来进行教学:时间内容方法5 min 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讲授法20 min 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讲授法10 min 例题讲解实例演示法25 min 等式的变形方法讲授法10 min 练习题互动问答法20 min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推导有用的结果讲授法15 min 应用题实例分析实例演示法15 min 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法10 min 总结讲授法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白板测评法:在进入下一节课前,我们将进行白板测评,让学生在黑板上回答一些和等式相关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小组评估法:在小组活动和实例演示环节,我们将根据学生完成组内任务的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3.个人评估法:在每个学生完成实际应用题的过程中,我们将对其思考和解题过程进行评估,并对其表现给予反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2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2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21《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性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解方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方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
2.教学难点: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原理,以及如何在解方程过程中运用这一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性质。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等式。
2.准备一些方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课件,用于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等式。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买了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明白等式的含义,即左右两边相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方程,让学生观察等式的性质。
如2x + 3 = 7,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x的值?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减去3,得到2x = 4,再同时除以2,得到x = 2。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设计与评析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设计与评析如东县曹埠镇孙窑小学薛志华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
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等式的性质(一),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另一部分是利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学生是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
《数学课程标准》从学生的长运发展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教材分两段教学:本课只学习第一段,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材中,等式的这一性质是通过四幅层层递进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发现的。
关于解方程,教材先用天平呈现了数量关系,再让学生列方程并学习解方程,同时学会正确的书写格式和检验的方法。
由于不再利用四则计算各部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的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会用等式性质(一)解简单的方程,书写规范,自觉检验。
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组织猜想师:同学们都听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左右两端的数值相等的含义;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即等式两端交换位置,仍然保持相等关系;3.能在年级内解决等式问题。
教学内容1.理解等式的含义;2.等式的基本性质:交换律;3.等式的应用:解决等式问题。
教学步骤1.引入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关于等式的故事或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的例子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意识到等式的重要性。
2.课堂讲解老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课件进行讲解,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老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等式,即等式两端的值相等;–其次,教师讲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之一:交换律。
即等式两端的元素互换位置,等式的值仍然相等;–最后,老师通过实例演示解决等式问题的方法。
3.练习在讲授后,老师可分发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教学中,老师采用讲解法,向学生逐一讲解等式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深入了解等式。
2.练习法在教学中,老师采用练习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等式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数学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理解等式的含义和性质,并能解决常见的等式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教学注意事项1.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比如化简算式;2.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扬自己的思考能力,在解决问题时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3.学生在练习中可能会遇到疑惑,请及时解答;4.学生练习时,老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并给出充分的鼓励。
总结等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
本次数学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含义和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等式问题。
通过探究和总结,学生将能发现数学的奥妙,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提高数学水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 等式的应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除法运算中0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式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等式的性质,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3. 活动一:小组讨论,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运用等式的性质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活动二: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式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 应用实例:通过具体例子,展示等式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索等式的性质在其它数学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实例引入等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如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等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
2. 新课:讲解等式的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
3.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等式的概念和意义2. 等式的性质3.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4. 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数学方程求解。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等式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等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然后通过讲解等式的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等式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一)教案(第一单元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一)教案(第一单元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方程中未知数的含义。
2.了解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时,仍然相等。
3.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并求解未知数。
教学重点1.等式的性质。
2.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
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
2.如何通过方程求解未知数。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自我介绍,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
Step 2 导入通过一个小实验以引出课题。
将两个重量相同的物体放在天平的两端,两端平衡,这是一个等式。
如果在其中一端增加重物,天平会倾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另一端的重物来保持平衡。
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Step 3 讲解1.等式:等式是指一个等于号连接两个代数式的关系式。
例如:x+3=7。
2.方程:方程是指带有未知数的等式。
例如:3x−5=7。
3.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时,两边仍然相等。
例如:x+3=7,则x=4。
Step 4 操作1.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解析:根据问题可以得出方程:3+5=x。
因为小明和小红一共有x个苹果,所以结果为x=8。
2.求解未知数。
例如:x+5=9,求x的值。
解析: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5,得到:x=4。
Step 5 练习1.小伟有5元钱,他买了4本书,每本书2元,他还剩多少钱?2.今天有3个学生请假,占全班的$\\frac{1}{4}$,全班有多少人?3.2x+3=5x−1,求x的值。
Step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等式的定义、方程的定义、等式的性质等,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
2.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可自行完成练习册中相关题目。
3.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年级等式的性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丨苏教版】
《五年级等式的性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丨苏教版】》摘要:使学生理并掌握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 (不是0数)这等式性质,、揭示课题提问什么是方程,3.请练上任写等式教学容等式性质与方程教学目标.使学生进步理并掌握等式性质即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数(除以数0除外)所得结仍然是等式性质.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性质步计算方程教学重难使学生理并掌握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 (不是0数)这等式性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要容教学程、揭示课题提问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性质?.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等式性质与方程板课题等式性质与方程二、主先学交流展示()学习例5 .出示例5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5图并看图填空()提问与左边天平图相比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写出等式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 x0 x0× 3x60 3x÷360÷3 什么?你能写出式子吗?.通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组合作交流等式两边乘或除以数所得结仍然是等式观察比较X0 X0× 3.请练上任写等式()请你将这等式两边乘数计算并观察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等式两边除以数还是等式吗?()能除以0吗?组讨论交流你认等式可能还会有什么性质呢?.通刚才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5.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性质(关乘除) 6.板等式性质等式两边乘或除以不等0数所得结仍然是等式7.试试生独立填写上集体核对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填写?(二)学习例6 .出示挂图指名题要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想?板0X960 .计算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共订正6.计算出X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数是否正确?请口算检验下不论题目是否要检验都要养成检验习惯7.结刚才计算例6程我们将方程两边都除以0根据是什么?什么将等式两边都除以0等式仍成立? 8.练练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师巡视集体订正三、质疑拓展检测反馈.练习6题先组里说说每题应该怎样指名口答生独立方程集体订正提醒学生可以适当简化方程环节.练习7题生独立列方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想?四、课终总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认应该什么问题?板设计等式性质与方程等式两边乘或除以不等0数所得结仍然是等式0x960 0x÷0960÷0 x 答试验田宽是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回顾等式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等式的性质。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最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2. 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方程的求解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示例;2. 学生自备草稿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等式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解方程的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4. 练习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板书设计1. 等式的性质;2. 解方程的方法;3. 练习题及解题过程。
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2. 请同学们思考并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示例,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像中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步骤,包括导入、新课导入、例题讲解、练习题讲解和课堂小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来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 等式的性质(一)教案(第一单元 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一)教案(第一单元方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等号的意义和性质。
2.掌握平衡等式的方法,并能通过加减同一数、乘除同一数等进行等式的变形。
3.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和综合运算题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等式2.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3.平衡等式的方法三、教学重点1.掌握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理解等式的平衡概念,灵活运用加减同一数、乘除同一数等方法进行等式的变形。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老师出示一个数学等式,如:3 + 2 = 7 - 2,并请学生观察。
2.老师提问:这个等式中有哪些数?它们是相等的还是不相等的?3.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中数相等的关系,引出等号的意义和性质。
第二步:学习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1.老师出示不等式,如:3 + 2 ≠ 7 - 2,并请学生观察。
2.老师提问:这个不等式中的数是否相等?为什么?3.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中数不相等的关系,引出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三步:学习平衡等式的方法1.老师出示一个不平衡的等式,如:6 + 3 = 11,并请学生观察。
2.老师提问:这个等式是否平衡?为什么?3.引导学生发现等号两边数的差别,引出平衡等式的概念和平衡等式的方法。
第四步:巩固训练1.老师出示一些综合运算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等式性质和平衡方法进行计算和变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相互交流答案和解题过程。
五、教学延伸1.给学生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找出包含等式的情境,并通过等式的性质解答问题。
2.让学生编写一些有关等式的小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等式的性质展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理解等式的每个元素的意义和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发现等式的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巩固训练环节,我还设置了一些综合运算题目,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两边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等式的性质探索过程。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2.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等式的性质。
2. 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1. 理解等式两边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的操作方法。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课本。
2. 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复习已学知识,如方程的解法。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等式的性质吗?2. 探究等式的性质:2.1 展示例子,如2x = 6,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关系。
2.2 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加减、乘除同一个数后,等式仍然成立。
2.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等式的性质。
3.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3.1 出示实际问题,如一个数的2倍加上3等于9,求这个数。
3.2 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4. 巩固练习:4.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2 讲解答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总结与拓展:5.1 让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及运用。
5.2 出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等式,观察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展示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等式的性质。
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时存在困难,在课后,我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的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从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方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解方程的障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和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等式的两边仍然相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掌握。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式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
例如,买3个苹果需要9元,那么买6个苹果需要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引出等式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有关等式性质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等式的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主要介绍了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同时,本节课还会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解方程这一概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2.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能够独立完成解方程的练习,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黑板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方程。
例如,给出方程:2x + 3 = 7,让学生尝试解方程。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等。
同时,讲解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
例如:1.解方程:3x - 4 = 12.解方程:5(x - 2) = 1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方程的解答。
例如:1.解方程:4x + 6 = 182.解方程:2(x - 3) = 5x - 6在解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等式有一定的了解,但解方程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题目。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展示、步骤讲解等内容。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个等式“2x + 3 = 7”,让学生观察等式的两边,思考等式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解方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等式的性质,尝试解方程。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解方程的题目,让学生上台展示和讲解解题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和解方程方法的掌握。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些题目可以是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些数学竞赛题目,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等式的性质(一)教学设计
( ) 时 出示 第 三 行 和 第 四行 图 。 3同
3让学生 在学习 和探索 的过程 中 , . 进一 步培养 主动 l
与他人合作交流 、自觉检验等习惯 ,获得一些成功 的体 』
谈话 : 仔细观察 这两组 图 , 完成 书上的填空 , 比较 再
了等 式 和 方 程 的基 础 上 进 行 教 学 的 ,它 是 今 后 学 习 解 多 步方 程 的
份, 这些都能用数字 1 表示 。 由于学生 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是其数学现实的基
本 构 成 , 此 , 情 境 创 设 中 , 取 一 些 与 因 在 选
学生生活经验有关 的题材 ,其教 育意义是 明显的 。然而认为情境创设就是 情境 的生 活化 、 情境 的趣 味化 , 这种认识没有给 “ 情 境” 一个全面的视角 , 造成对情境功能与 会 价值指向的淡化 ,容易脱离情境 的本质特 征 。生活情境只是众多不 同种类 的情境中
学: 本课 只学习第一段 , 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 同一个数 ,
所得 的结 果 仍 然是 等式 。 教材 中 , 等式 的这 一 性 质 是通 过 四幅 层 层 递进 的天 平 图 引导 学 生 发 现 的 。 于 解 方 程 , 材先 用 天 平 呈 现 了 关 教
数学内容抽象性的不断增加 ,教师创设 的
物, 一把椅子 , 一张桌子 , 一个人 , 数学往往
不 管 这些 东 西 的 质 的 区别 , 管量 , 这 些 只 把
具体 的质的内容抽掉后 , 只剩下 “ 的成 量”
教材 本课 内容包括两部 分 , 一部分是等式的性 质( )即等式两边 一 ,
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 ,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 另一部分是 利用等式的这一性 质解 一步计算 的方程 。这些 内容是在学生认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式的概念,理解等式的性质,并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等式的性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等式的性质和方程的解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等式概念,让学生感知等式的存在。
2.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等式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
3.解方程: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体会解方程的方法。
4.应用拓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方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学(1)教学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等式,发现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教学解方程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x 3=7,x-5=2等。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2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一、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二、解方程1.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例如:x 3=7,x-5=2等。
七、作业设计1. 课本练习题。
2. 补充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2. 是否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同学们要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是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3)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
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1)出示X÷0.2=0.8。
(2)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1)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2)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1)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
(第三组) (2)生独立解方程。
指名上黑板。
(3)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师巡视。
(3)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