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岸关系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我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在此,我会尽量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同时尊重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政府,遵守法律法规。
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经济发展与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两岸经济合作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产业竞争、市场准入等问题。
因此,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文化交流与认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两岸关系的纽带。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需继续努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三、政治互信与对话政治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石。
双方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此基础上,加强两岸政治对话,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四、安全与稳定维护两岸安全与稳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保障。
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海上安全、网络安全等敏感问题,共同维护两岸和平稳定。
在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大陆经济持续增长,为两岸合作提供了广阔市场;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因此,双方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两岸关系心得体会

学习两岸关系心得体会我在学习两岸关系过程中,深深意识到两岸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力。
两岸关系是指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整个中国的和平与稳定。
首先,我认识到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及现状对两岸和平发展的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实现了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2008年以后,由于两岸领导人的努力和各方面的促进,两岸关系呈现出和平稳定的态势。
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两岸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两岸之间的矛盾与分歧也逐渐加强。
了解历史背景及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两岸关系的发展方向,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我意识到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于台湾同胞的利益至关重要。
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享有与大陆同胞相同的民族血脉和文化传承。
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不仅对两岸同胞的经济发展和福利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台湾同胞的身份认同和自豪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保障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此外,我还认识到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和平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不仅有助于统一中国的领土完整,也能够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保持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有利于稳定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
最后,我在学习两岸关系中发现,了解并尊重对方的立场和利益是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
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和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维护两岸关系的和谐稳定。
同时,两岸同胞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相互的了解和交流,增强互信,减少误解与猜疑。
总而言之,学习两岸关系让我深刻认识到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我们作为两岸同胞应该共同努力,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推动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跨境贸易的增加,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同时,两岸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在国家统一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两岸关系的形势主要受到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两岸政治互信的不断加强,两岸之间的互动合作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台湾方面在政治上依然存在“台独”思想,
这种思想的存在对两岸的政治关系、人民交流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缓解两岸之间的政治矛盾,实现和平统一,是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紧迫问题。
其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活跃,但是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台湾方面大力推进“去大陆化”战略,削减与大陆的经贸
往来,同时大陆方面也加强对台湾的经济封锁,这些因素都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提高双方的经济互补性,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外,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两岸间的文化差异较大,文化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的互动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总的来说,两岸关系的形势和前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需要强调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任何一方都无法逆转的历史潮流。
我们应尽一切可能探寻合作的契机,削弱矛盾的影响,实现和平合作的局面。
只有这样,才能够加速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对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看法

对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看法
两岸关系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未来走向取决于两岸各方的政策和行动。
在我看来,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应该是和平稳定、互利共赢、和衷共济、发展繁荣的。
首先,两岸关系应该保持和平稳定。
和平稳定是两岸关系的基础,也是两岸经济发展的保障。
两岸应该加强沟通,增进互信,通过协商、对话、谈判等途径解决分歧和摩擦,避免冲突升级。
其次,两岸关系应该实现互利共赢。
两岸应该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互惠。
两岸应该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第三,两岸关系应该和衷共济。
两岸应该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民间交往,推动两岸人民心灵相通。
两岸应该共同抵制分裂势力,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最后,两岸关系应该发展繁荣。
两岸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民生水平。
两岸应该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综上所述,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应该是和平稳定、互利共赢、和衷共济、发展繁荣的。
只有这样,两岸关系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 1 -。
形势与政策: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浅析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班级:*** 学号:*** 姓名:****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
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
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
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
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
然而,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
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
胡锦涛主席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两岸关系,这个咱们老百姓听得最多的话术,其实也是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毕竟,咱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谁不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两岸一家亲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看看我们该如何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咱们要明确一点,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曲折,但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割舍不断的。
那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1.1 台湾当局的一些做法咱们知道,台湾当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有些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两岸同胞的福祉,甚至企图制造“台独”,搞分裂。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损害了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我们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2 外部势力的干涉除了台湾当局的问题,还有一些外部势力试图利用两岸关系进行干涉。
这些势力往往打着所谓的“民主”、“人权”等旗号,企图破坏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干涉,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两岸发展的新形势又是什么呢?2.1 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大陆对台湾的投资不断增加,为台湾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们要继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2 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共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为我们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提供了重要平台。
我们要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3 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度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有越来越多的同胞选择到对方地区学习、工作、生活。
这种跨越海峡的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浅谈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溃退到台湾的国民党继续与大陆对抗,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造成了多年来两岸的紧张形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陆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大环境影响下,两岸逐渐走向了对话与合作。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岸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走向和平发展,和平发展也为两岸人民所支持,两岸关系也将越来越好。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两岸关系一直都是我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认识两岸关系的动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这是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两岸关系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该尽到的义务。
现如今两岸交流蓬勃发展,两岸关系已是密不可分,而且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大陆新一轮改革也必将深刻影响两岸关系。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于13年10月下旬在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所指出的那样,十八届三中全会带动的大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新发展,必将为两岸经济合作乃至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更宽广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
俞正声主席的此番讲话非常清晰地揭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的确,大陆的改革开放,对两岸关系影响巨大,这是被历史所证实了的。
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更加一发而不可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海协会海基会签署了19项协议,实现了全面“三通”,开放了陆客赴台旅游,实现了陆生赴台就学,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大陆改革的进程紧密相连,可以说,没有大陆的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两岸关系当前的大发展。
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带来的大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有理由对两岸关系的未来作更高期待。
在两岸关系中,无论是经济交流还是人员往来,都与大陆的改革、发展与开放密不可分。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两岸关系这一话题,时常让人感到复杂又沉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问题浮出水面,令人深思。
我们今天聊聊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形势。
一、两岸关系的现状1.1 政治对抗目前,两岸的政治对抗非常明显。
大陆与台湾在各自的立场上,几乎是寸步不让。
台湾一方面希望保持自身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也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介入。
大陆则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妥协。
这样的局面,就像是拔河,双方都在使劲,却都不肯松手。
结果呢?关系愈发紧张,民众的心情也跟着波动。
1.2 经济依赖尽管政治上剑拔弩张,经济上却有另一番景象。
台湾在很多方面都依赖大陆的市场和资源。
比如,台湾的电子产品大部分都要出口到大陆。
两岸间的经贸关系密切得让人咋舌。
可这种依赖也让台湾面临风险,随时可能被政治风波搅得天翻地覆。
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说的是两岸的经济命运。
二、文化交流的挑战2.1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文化其实是陌生的,甚至有些抵触。
就拿流行文化来说,虽然有很多大陆的影视作品在台湾受欢迎,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是“侵略”。
这种心态让两岸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像一座桥,桥的两端都想过来,但又担心对方的“水土不服”。
2.2 旅游限制疫情之后,旅游业受到了很大影响。
两岸之间的人员往来一度停滞,给人感觉两岸关系几乎被按下了“暂停键”。
如今虽然有逐步恢复的趋势,但各自的防疫仍然让人心里没底。
旅游业本应是增进了解的渠道,却变成了限制交流的障碍。
2.3 教育交流教育方面,两岸的合作也面临瓶颈。
虽然有不少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留学,但在大陆的高校里,很多课程都无法适应台湾学生的需求。
两岸的教育体制差异,导致交流的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本应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却成了阻碍。
三、未来发展的新形势3.1 新技术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两岸关系也许会迎来新的转机。
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1)请谈谈自己对两岸关系的看法?自从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两岸的统一问题一直牵动着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成为中华民族近半个世纪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60多年来,随着海内外形势的变化,两岸经历了从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峙、人员彼此隔离走向了军事上停止对抗、政治上局部对话、文化交流和人员逐步往来的互动过程。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两岸关系正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
一方面,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动力在增强;另一方面,两岸政治对抗正激化,“法理台独”正对两岸关系构成严重的威胁。
于是,面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应该如何认识和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对策,是深化两岸关系研究,促进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需要。
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至关重要,能否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进而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不仅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它已成为影响中国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处于中国陆权与海权交界的“边缘地域”,是中国维护南海海域主权进而有效实现制海权的重要依托。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要冲,是中国东南大陆的海上屏障和进出太平洋的瓶颈。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台湾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以及台湾在维护中国海上安全方面和维护中国海权利益过程中所处的重要而特殊地位。
因此,不难看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整体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海峡局势直接关系到中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能否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决定了台湾问题能否解决以及如何解决的问题。
其次,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发展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同资源、空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渐严重,因而能否开发海洋资源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整体繁荣与稳定。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两岸关系,这个话题可真是有点儿烧脑啊!不过,我们就来聊聊吧,毕竟这关系到咱们祖国的统一大业嘛!我们得了解一下两岸关系的背景。
两岸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指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
这两地方虽然隔着海峡相望,但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是紧紧相连的。
早在明朝时期,郑成功就把台湾从荷兰人手里夺了回来,所以说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
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一些波折。
特别是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撤退到了台湾,形成了两岸分治的局面。
这导致了两岸关系一度紧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那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挺复杂的。
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总结成以下几点:第一点,两岸政治互信不足。
虽然近年来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但是政治互信仍然不够。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分歧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两岸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共同维护两岸和平稳定。
第二点,台独势力依然存在。
虽然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是台独势力还是在暗地里煽动分裂活动。
这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极大的威胁。
我们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行径,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三点,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够紧密。
虽然近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加强合作。
比如说,两岸可以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让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成果,增进民族团结。
我们也要看到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两岸关系也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第一点,两岸经济合作日益紧密。
近年来,大陆和台湾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大陆为台湾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台湾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大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二点,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两岸关系,这个咱们老百姓听得最多的话术,其实就是指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关系。
话说这两个地方虽然离得不远,但因为历史原因,却成了一对难兄难弟。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咱们得明确一点,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为什么两岸关系会出现那么多问题呢?这要从历史说起。
很久以前,台湾地区曾被外国人占领,那时候的中国还很弱小,没办法抵抗外敌。
后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把外敌赶走了,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两岸关系并没有像其他兄弟姐妹那样亲密无间。
现在,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分歧,二是经济合作。
政治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识上。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有些人却在这个问题上搞“台独”,试图分裂祖国。
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径。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过去几十年里,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不断加深,为两岸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近年来,受到一些外部势力的影响,两岸经济合作出现了一些波折。
我们要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让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那么,面对这些挑战,两岸发展的新形势是什么呢?我认为,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两岸关系将继续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前进。
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基本要求,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才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让两岸同胞共享繁荣富强。
第二,两岸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重要支柱,也是两岸同胞福祉的关键所在。
我们要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让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两岸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纽带。
浅谈两岸关系

浅谈两岸关系第三届海峡论坛现在正在厦门举行,今年论坛的最强音是“聚焦基层、共享成果”。
“聚焦基层、共享成果”已经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取得可喜进展,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
两岸关系已经迈向和平大道,通过协商,我们已经开展了迈向大合作、大发展、大交流的新时代,现在正是两岸人民做主人,积极展开民间交流的新时代。
然而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下面我将回顾两岸关系的风雨历程,并从中探索新的发展契机。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说到两岸关系,不由得想到一个名词,也就是—台湾问题。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开罗宣言》,宣言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从1895年清政府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以来,五十年间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受尽亡国奴痛苦的台湾同胞终于有希望重归祖国了。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
该声明再次确认历次有关台湾问题的国际决议,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
这一声明是美国及其盟国表明遵守国际协议,不干涉台湾问题的一项最明确的表示。
但是,杜鲁门政府的这一立场从1950年6月27日起却来了个180°的大转弯。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6月25日晚,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召开紧急晚餐会议,讨论朝鲜局势。
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声明声称“朝鲜战争爆发说明共产主义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而且立即会使用武装进攻,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军队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区域的安全,并威胁在该地履行合法的必要活动之美国部队。
”因此,他“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之任何攻击”,作为这一行动的应有结果,他也要求台湾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攻击。
形势与政策浅析当前两岸关系1

浅析当前两岸关系班级:学号:姓名:论文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我们国家甚至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自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目前两岸关系在政治、经济以及两岸人民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这对我国的统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历史渊源自古以来,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
台湾日月潭像中华五岳一样受人欣羡。
公元三世纪以来,台湾岛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没有中断过。
即便是国共争执后的两岸分治时期也是这样。
君不见,二零零三年两岸的贸易额达五百多亿美元吗?台胞在大陆的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吗?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两岸关系呢?众所周知,自孙中山创中国国民党以来,振兴中华就是国共两党最大的共识。
国共两党合作则两利,不合作则两害。
中国二十世纪初成立的这两大政党在最初的革命斗争中都积累了不同的经验。
两党初创之初,国民党的力量因发韧于旧的国民党等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团体而强,共产党的力量因初创时沿于当时主流社会外围而弱。
两党之间的合作截止目前有两次。
军阀争斗成为中国稳定的最大威胁时,两党通过党内的合作成功地发动了北伐战争,陷军阀于土崩瓦解。
而这时革命的领导权在国民党手中,但彼时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工作显得滞后,派系的存在使得对革命果实的争抢明目张胆。
当北伐军进军到武汉时,军事主导权与政治掌控权之间的裂痕泾渭分明了。
而此时,共产党对这种权力之争毫无影响。
这是由于共产党成立之初缺乏经验的原因。
最终,这次历史上最大的政党之间的合作走到了尽头。
共产党离开了合作队伍,国民党独自完成了北伐。
共产党在屠刀面前认定中国国民党一夜之间成为了革命对象,开始了“二次革命”,通过三大起义开创了红色政权割据局面。
而中国国民党成为主政中国的执政者。
几乎在同时,中国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地方军政集团与中央之间展开了权力斗争。
当蒋介石取得了绝对优势的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新的斗争对象。
可是共产党不是如其他军事集团一样容易解决。
浅谈两岸关系

浅谈两岸关系台湾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端,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屿,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秦朝称台湾为“瀛州”,到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由些可见自古以来台湾就属于中国。
但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却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至今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现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想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加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得到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民的欢迎和认同。
两岸相继加入世贸组织,为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
我们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加强与台湾人民的联系和往来。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001年,两岸关系错综复杂,总的趋势仍是向前发展,基本表现为两岸政治关系持续僵持,两岸各项交流持续扩大,祖国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持续增强。
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反对“台独”、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仍然是台湾的主流民意。
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到2012年,第4届海峡论坛在福州召开,这次论坛突出两岸基层民间交流。
据介绍,第四届海峡论坛继续坚持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以基层民众为主角,突出民间、立足基层、受益民众。
这次海峡论坛安排大会活动、界别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贸交流共5大版块20多项活动,大大加强了二岸经济文化交流。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岸交流势必将日益扩大。
但两岸政治上的关系仍不容乐观。
台湾当局和“台独”等分裂势力互为呼应,持续破坏两岸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拙劣表演。
可喜的是台湾主流民意是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反对“台独”、要求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
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在就职演讲时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应各尽所能,齐头并进”,重申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回复两岸协商,认为“经贸往来与文化是两岸共赢的起点,期盼海峡两岸能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
浅析台海两岸关系

浅谈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历史的沿革,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并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们应该以全民族的发展为大局,以更远大的目光、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两岸交流的现状(一)文化交融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两岸文化交流正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艺术、学术的交流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通过交流,人们更加认识到两岸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共同基础。
两岸有共同的语言、艺术和民俗的文化形式,两岸都使用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别,汉字有繁体字与简体字之别,又有台湾通用拼音与大陆汉语拼音之别,但这些只是大同小异,都同属汉语系。
(二)经济双赢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两岸关系发展最重要的领域。
这些年,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两岸同胞携手并肩、共同应对挑战。
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台湾方面也允许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
这标志着两岸由单向投资走向了双向投资,这是两岸经济往来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改善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对话本着“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是一种积极且务实的态度。
但是,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因为最终解决两岸的问题,便是破解最难的政治问题。
两岸的政治对话,是两岸、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话题,我国的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多次提出双方要为共同破解政治难题积极地创造条件。
(四)其他往来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大陆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还授权成立了民间团体同台湾有关的民间团体建立密切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浅谈两岸关系现状

浅谈两岸关系现状当前,两岸关系面临着新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必定会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当前两岸关系的现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更好地适应这一时代的变迁。
一、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自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从一开始的紧张对峙,到解决并通过协商解放军把持的困境,双方成立互助联盟,展开了攻援南朝鲜的战争,再到20世纪80年代进行产业严密合作,两岸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地改善。
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进入新时期,两岸直接的渠道越来越多,经济事务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包括双方之间的法律交流、青年交流和志愿服务等等。
根据两岸关系现状,对于两岸之间的合作,必须确保在基本的法制框架下,通过正式的渠道进行。
二、现状概述如果说上一阶段的主题是沟通合作,那么现在的主题则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不断向深层次的平等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两岸关系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2008年签署了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个协议是两岸关系史上的一大突破。
而经过13年的发展,ECFA的合作成果也相对显著:该协议的内容涵盖了贸易、投资、服务业、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和知识产权等领域。
它进一步打破了海峡两岸发展的壁垒,为两岸企业家之间开展“互惠互利”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和有利的平台。
此外,整个台湾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电子科技业、服务业都得到了提升。
以平常人能理解的方式描绘,所有参与者的入机场手续、住宿条件都得到了改善,社会安全增加。
现今,两岸之间的经济全面合作成为海峡两岸和平稳定的大基础。
这一现状需要得到我们的保护和加强。
三、未来展望目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果虽然是积极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未来两岸关系的变化发展将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其关键点不仅仅是实现平等交流,还会进一步涉及到政治领域,在政治高层之间进行的协商。
并且,两岸之间的政治关系仍然需要积极、协商、和谐的推进。
为了实现合作,两岸双方必须在相互尊重、相互善意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彼此信任,这样才有可能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谈谈你对两岸关系的认识

谈谈你对两岸关系的认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的认识?两岸共同点对于推进两岸关系的责任,两岸有许多共同点,这是和平发展的动力和内涵。
大陆强调,两岸要增强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
因此,大陆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进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迈进;坚持增进两岸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继续反对“台独”,为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采取更多积极举措。
台湾方面的表述主要集中在,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不会推进“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增强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两岸关系间的易与难、政与经难以划分,但是民间已经在谈,政治议题协商要稳健可行;要强化两岸经济关系和经济整合,为两岸创造更多的实质利益;深化社会交流,加强文化交流等。
以上可以看出,两岸双方在推进和平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在推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
两岸发展的原则与认识:尽管两岸关系复杂、困难,有识之士仍然不断努力,希望营造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
大家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两岸关系要能够稳步发展,就要从高处、大处、远处着眼。
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势而言,下列原则与认识似乎是不可少的:第一,面对现实,做到平等对待与相互尊重。
第二,认识到两岸纠纷的复杂性与历史深度,所以两岸问题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
换句话说,目前要改善、要改良,不是要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要放弃对抗斗争的思维,迈向与人为善、追求最大共识的思维。
换句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多累积善意,多累积成就。
第四,双方考虑彼此关系时,少做无谓的政治符号的坚持,多做以人民的价值,人民的福祉未核心考量的事。
民众希望两岸安定、繁荣,希望加强交流、增进利益,两岸政府的政策不应违背此一人心与走向。
两岸应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第五,双方应当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
浅析新形势下影响台海关系的因素

浅析新形势下影响台海关系的因素过去一年,两岸关系风云变幻。
风越来越急,浪也越来越高。
岛内民进党当局不断“以武谋独”、外部势力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妄图利用台湾达到所谓“以台制华”的目的,让两岸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其中可以盘点的事件较多,比如,岛内民进党执政的乱象,九合一选举民进党的惨败,而影响台海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恰恰是外部势力的干涉。
从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希窜访台湾,到美国不断加强对台军售,再到民进党当局一边倒地倒向美国,甚至把台积电变成“美积电”,再到年底美国出台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当中,夹带的涉台消极条款等,美国在台海地区局势的变化中,起到了非常恶劣和负面的作用。
所以,盘点过去一年的两岸关系,离不开外部势力的介入和岛内民进党当局“以武谋独”这两方面。
众所周知,从今年年初开始,美国加大了对台军售的力度,不断地向台湾销售武器、提升武器的数量和性能,甚至一些进攻型武器也运往台湾。
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希望让台湾充当对抗大陆的第一道防线,达到在亚太地区整体遏制中国的战略。
而岛内的民进党当局,一味推行“台独”,希望“以武拒统”,如果借助外部势力的帮助,也许推行“台独”就有了倚仗。
因此,双方之间一拍即合,从年初开始就不断加强联系。
直到八月份,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希窜访台湾,让台海地区局势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海周边进行大规模军事演练,在六大区域进行严密封锁,紧紧地围住台湾,形成了遏制岛内“台独”势力的态势,同时具有防止外部势力干涉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实战化演练的作用。
解放军对“台独”的震慑向外界传递了清晰的信号: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任何外部势力想借助台湾问题来分裂国家,以图谋自己的利益,都是不可能得逞的。
这些反制举动,让美国感觉到中美直接对抗给美国带来的风险。
因此,在中美元首会晤当中,美方多次表示无意跟中国搞对抗、不支持“台独”等观点。
浅谈两岸关系

从总的方向看,对于台湾问题,我们一直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回顾历史,在过去的几年里,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
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
同时也积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大力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提供融资服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两岸双向投资和产业合作,拓展和深化农业合作。
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逐步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
要加强两岸人员往来,扩大社会各界交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巩固两岸精神纽带。
并且强调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
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为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创造条件观望现在,2011年是特殊的一年:2011年是ECFA生效的第一年,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进入新阶段的第一年。
同时,2011年还是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的前一年。
这三个特殊的时间点决定了,2011年的两岸关系与2008年5月以来的时期相比较,将有明显不同。
其一,以落实ECFA为主要内容的两岸经济合作将持续深化,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将呈现相对平静态势,难以出现新的重大突破。
其二,随着两岸交流、交往更加广泛、深入,两岸之间的各种具体摩擦、纠纷将不断增多,但基本都可以及时解决,不会引发两岸关系的明显震荡。
其三,2012年的选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将逐渐表现,到下半年还将更加明显,但影响程度将小于以前的历次选举。
可以预料,2011年的两岸关系将相对平静,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两岸关系
(一)两岸关系的由来
纵观中国历史,我以为真正称得上“历史大变局”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列国诸侯合纵连横、征邻伐异,“诸子百家”激烈争鸣,议论繁兴。
那次历史大变局乃是要解决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样一个社会大变动的历史课题。
第二次大变局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之后100多年间。
内忧外患深重的中国发生了规模广阔、深刻剧烈的社会大变动。
那次大变动,终结了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彻底诀别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崭新社会制度。
第三次大变局大体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发端,世界出现新的大转折和兴起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
中华民族,包括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面临着如何适应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重大转变,在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新形势下努力实现民族振兴,这样一个新的重大历史课题
60年前,大概还没有我们今天所说的“两岸关系”这个特定含义的词。
之所以产生两岸关系,是由于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中国内战导致了两岸分隔、对立,迄今已整整一甲子。
其间,尽管风云变幻、人事代谢,林林总总、气象万千,但是在我看来,两岸关系由何而来的答案是一清二楚的,它是当年中国内战的产物。
但若容我再追问一句,为什么当年中国会有那样一场内战呢?这就要回溯到前面提到过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大变局”。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它们的船坚炮利、组织程度以及那套文化理念,对正处在闭关自守、抱残守缺状态中的中国人是极大的冲击。
对台湾同胞来说,1895年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无疑是最为刻骨铭心的历史伤痛。
当年走投无路的清朝重臣李鸿章,曾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他说,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事实确实如此,当年的中国已然是瓜分豆剖、危如累卵了!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振兴发展,有多少中国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各种方向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其中,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主张行不通,洋务派遭挫折,太平天国也归于失败。
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的“振兴中华”口号,开创了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他领导推翻帝制,缔造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树立起一座了不起的历史丰碑。
但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国势继续衰落。
面对积贫积弱、多灾多难,中国人展开了一次次奋起抗争。
我们全民族浴血奋战,特别是在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中,夺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台湾才得以光复,宝岛才重归中国版图。
那时候,中国曾一度有望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提出的政治主张基础上,调和内部矛盾,在战后的废墟上开展和平民主建设。
然而,国共两党在两个中国之前途命运的较量中最终还是诉诸战争对决。
回顾这一次“历史大变局”,从封建帝制彻底消亡,到中国大陆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抵抗列强入侵,到全民族奋起抗日,无不伴随着战火硝烟。
我们的民族在寻找救亡图存、振兴发展的道路上,在取得历史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包括付出了1949年以后台海分隔的代价。
这给海峡两岸中国人留下了几多大江大海般深深的历史遗憾。
(二)展望未来
事实证明,30年前中国大陆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及伴随而来的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调整,决定性地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
回顾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四次重大转变。
先是宝岛台湾在1895年被割让给日本;尔后是相隔50年迎来了台湾光复;继而在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大陆隔绝、两岸对峙长达38年;直到1979年大陆向台湾伸出和解的双手、敞开交流合作的大门,台湾方面才在1987年开启了与大陆的民间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
20多年来,交流往来、对话协商让海峡两岸重新建构起新型的互动关系。
特别
是自去年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各项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
屈指算来,自1895年以来的115年间,两岸同胞真正有着密切的往来,只有不到25年。
近百年来两岸间曲折的分分合合、历史造成的恩怨与隔阂,使台湾社会形成某种“悲情意识”或特殊的“台湾意识”,一些台湾同胞对大陆缺乏了解、存在误解,或者怀有复杂感情甚至抱有一些敌意。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以包容的心态加以面对并要以最大的耐心予以化解的。
“台独”路线我们要坚决反对,但台湾民众爱土爱乡和要求当家做主的台湾意识,绝不等于“台独”意识。
两岸关系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历史造成的这些悲情与隔阂,是完全可以也能够在两岸同胞共同开辟两岸关系前进道路的进程中得到消弭的。
只要我们不间断地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就能够逐步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相互了解,融合彼此的感情,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从而形成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把握和共同开拓。
两岸关系30年发展积累的全部成果,最重要也最宝贵的是,两岸同胞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有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条件,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携手合作,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共同奋斗。
两岸长期以来不同的发展道路出现全新的交集,面临着汇聚到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大道上来的重要契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两岸关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2月31日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首次鲜明、系统地阐发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对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
他说:“回顾近代民族之艰难奋斗历程,展望未来民族之光明发展前景,我们应该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以更远大的目光、更丰富的智慧、更坚毅的勇气、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从全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看待和处理两岸关系的全新思维,超越了历史恩怨、党派利益和双方的固有矛盾,体现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人民愿望的精神,展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未来的豁达境界。
这一番话既表明中共领导集体的“眼界决定境界”,同时也预示着两岸关系的“思路决定出路”。
着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开辟两岸关系崭新格局的重要时刻即将到来。
回顾过去,从1979年大陆对台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到1987年台湾方面决定打开两岸人员往来的大门,中间经历了蹉跎的8年。
从2000年到2008年,两岸关系又经历了动荡的8年。
我衷心希望,围绕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框架,两岸同胞能以不懈的努力,迎来一个比8年长久得多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
12年前的1997年,郑必坚教授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曾以“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两大历史性追求”为题发表一篇讲演,其中这样说过,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几代人直到今天的处境和心态,是深重的危机感,是争取生存、发展权利不受侵害,是谋求一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要发展和现代化,而不是什么扩张,更不是什么侵略。
当时郑必坚还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20年,道路并非平坦。
而值得深思的也许不应当是道路并非平坦的这一方面,而是事情的另一方面,那就是尽管发生种种曲折,但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却没有逆转,没有改变,一以贯之,而且势头更加强劲。
一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要发展和现代化,这是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性追求。
投身并致力于这两大追求的,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和有前途的;否则就注定没有力量和没有前途。
当时郑必坚还说,值得中国人引为最大庆幸和感到自豪的,就是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和平发展的道路。
今天,12年过去了,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了新的发展,两岸关系也有了新的进展。
我们
可以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两大历史性追求的基础更加坚实,路径更加清晰,更大的希望和机遇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我愿意追随一切有志于此的志士仁人,一道为这个近代以来一直萦绕在几代炎黄子孙心头的共同目标的最终实现衷心祈福着,不懈奋斗着!
我相信,只要两岸同胞共同奋斗,在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开辟更加广阔的实践和认识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更加大有希望。
我也相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符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