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配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调配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采用分组对照理论,通过比较常规、优质两种中药调配管理
措施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来探讨中药调配质量的提升对保证药物疗效的价值。
方法:本实验挑选的44例患者,均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由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分别给予常规中药调
配管理、优质中药调配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
率更高,组间相较显示(P<0.05)。
结论:在中药房中实施优质的中药调配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疗效,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的价值。
【关键词】中药房;中药调配管理;优质管理;药物疗效
中药调配不仅关系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与患者生命安全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可知,中药调配质量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调配过程中,其调配质量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处方审核、应付、脚注、误差等,从而直接影响到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因此需要强化调配人员的综合素养,
以此促进中药调配质量的提升,保证药物的临床疗效[1]。
此实验挑选44例于本院
进行中药治疗,研究中药调配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详细总结数据和内容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挑选的44例患者,均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中药治疗,由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年龄均值(42.7±2.4)岁;其中31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3例;病程分布在1—7年,平均年龄(3.59±1.43)年;两组患者和家属均知晓
实验治疗,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2]。
组间差异在疾病类型、中药治疗时间等一
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中药调配管理;实验组采取优质中药调配管理,主要方法:
首先,处方审核:处方审核是中药调配中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调配人员应培养自
身的安全意识,仔细、全方位、规范审核中药处方,严格遵守《处方管理法》进
行“四查十对”,及时发现处方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尤其是剧毒中药的配
伍和使用量,需严格进行审核;其次,处方应付:在该项环节中,调配人员需结
合《中药药典》以及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当地中药使用的习惯和相关理论,根据
中药使用规律进行处方应付,其中包括中药别名、药炮制品应付和并开药应付,
在中药调配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处方应付情况,比如牡蛎、龙骨等中药,需付煅
制品,在注明情况下可付生品,但不可盲目付生品,以此防止对中药有效成分的
分解和煎出造成影响;再次,执行脚注:处方脚注通常是中药使用注意事项或特
殊使用方法等,其中包括中药煎煮方法、炮制方法、用法等,当处方中未出现脚
注时,不代表该中药使用不存在特殊的炮制、煎煮和服用方法,比如生龙骨、石
斛和生石膏等中药,通常需要先煎,而大黄和芳草等中药,需后下,羚羊角粉、
三七和琥珀等中药,通常需冲服,旋复花、海金沙、辛辛夷和葶苈子等中药直接
服用会刺激患者咽喉部位,所以需要包煎,人参则需要独立进行煎煮;最后,防
止误差:在中药调配时,避免出现目测、用戥称量中药的情况出现,减少中药分
量误差,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同时,调配人员需重视误差问题,比如红花使用量
过多可能会导致出血症状,若红花使用量较少,可起到养血效果;肉挂使用量过大,可具有调补肾阴、止痛散寒的效果,若使用量较少,则具有引火归元的效果;黄连使用量过少,可起到健胃效果,使用量过多,则具有倾泻实火的效果,通常
情况下,砒霜使用量应低于5mg,马钱子的使用量则需要低于0.6g,调配人员需
严格按照《医疗结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方法》对这些中药均需精准称量,防止出
现中毒情况,另外,还需要科学使用戥秤、台秤、天平等称量工具,尽可能的减
少中药称量的误差,最好将误差控制低于5%,合理使用管理中药分剂量,降低误
差的发生率[3]。
1.3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标准:若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病情无变化:无效;在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未出现任何调配错误情况:有效;若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和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任何调配错误情况:显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数×100%[4]。
1.4统计学处理法
将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输入spss22.0软件统计处理。
独立样本t值检验计量资料,经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百分数(%)表示,P<0.05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分组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n=22)156121
(95.45%)
对照组(n=22)79616
(72.73%)
x2 4.247 P0.039
从表1内容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73%,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
3、讨论
中药调配指的是严格按照中药处方调配中药,使其适用于临床患者治疗的过程,具有特殊的审核性质和服务性,其调配质量与患者用药效果和生命安全具有直接关系,这就说明了中药调配质量的重要性,需要调配人员高度重视中药调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此保证中药调配质量[5]。
由此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7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存在较大的对比差异(P<0.05),从中可知,中药调配质量对临床疗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两者呈现出正比关系,临床疗效会随着中药调配质量的增高而提升。
若想提高中药调配质量,则需要组织中药调配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以此提升调配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养,促使调配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安全意识,在中药调配过程中,保持认真、负责、仔细的态度,全面了解掌握中药调配相关知识,比如《医疗结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中药药典》等文献内容,强化调配人员专业技能和操作,深入了解当地中药使用习惯、用药知识等,充分强调处方应付、处方审核、执行脚注和管理误差的重要性,促使调配人员在日常调配过程中,时刻采用高标准的道德和职业规范来提醒、约束自身,促使中药调配各环节进一步得以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同时,处方审核对调配人员医药治疗和学习能力等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调配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和审核规范进行中药调配,充实自身中药搭配经验,另外,调配人员应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耐心、细心进行发药,告知患者中药处方正确的使用量和用法,引导患者掌握内服外用正确方法,其中包括烊化、冲服、后下、包煎、煎煮等,对一些剧毒中药,需着重为患者进行介绍,告知患者服药准确时间、饮食禁忌[6]。
综上所述,中药调配质量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调配过程中,其调配质量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处方审核、应付、脚注、
误差等,从而直接影响到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因此需要强化调配人员的综合素养,以此促进中药调配质量的提升,保证药物的临床疗效。
应用优质中药调配管理,可有效提升中药调配质量,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的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优质中药调配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金花. 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0):178-179.
[2] 孙彦超, 李峥嵘, 孟菲,等. 对影响临床用中药饮片质量—疗效因素的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14):123-124.
[3] 徐慧良. 中药调剂对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4):8651-8651.
[4] 冯剑威. 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于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34):164-165.
[5] 刘燕. 探讨药品调配的质量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5):196-197.
[6] 张丹阳. 我院门诊中药房饮片调配的常见差错及中药处方点评干预效果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22):3157-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