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友群—从“数字土著”到“数字公民”: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AI赋能教师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教育行业主题论坛圆桌讨论实录
AI赋能教师: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教育行业主题论坛圆桌讨论实录摘要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
国家相继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战略指引。
教育是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智能时代的开启会给教育的内容模式、方法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也将重塑教育形态,提升教育的效能。
本文为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行业主题论坛中的一场圆桌讨论实录,主题为“A I赋能教师: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6位教育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概念的内涵、外延,人工智能在教师发展应用上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发展这一主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发展探索与实践主持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讨论嘉宾: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俞勇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阮为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任友群:各位专家,我们讨论的是A I赋能 教师,智能时代教师的发展。
实际上大家关注 人工智能是不是会消除很多职业,新生出很多 职业?教师行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会出 现怎样的变化,或是可以无动于衷?我国人工智 能的布局并不算晚的,从教育领域来说,教育部 2018年启动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人 工智能现在还在初创时期,但是我们已经在应 用领域开始探索了。
我们选了两个地点,一个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另一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
它 们并不是最领先的或者经济最发达的,在这些 领域的探索可能更能代表普及的意义。
我们想做四件事情,第一是怎样用人工智 能来推动教师用好人工智能,把它作为自己的 智能帮手;第二是怎样用人工智能开展未来教 师的培养创新、培养培训的活动;第三是在中 国现在的特定环境下,怎样用人工智能帮扶贫 困地区的教师;第四是探索教师的大数据采集 和如何用好这些大数据的行动。
专访任友群:AI时代,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会发生变化
专访任友群:AI时代,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会发生变化“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无论是在歌词中,还是影视作品中,夜深人静时分,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的情景,都是体现老师无私奉献的经典画面。
但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北京共识》起草小组中方代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并与教育相结合,这样的场景将一去不复返——批改作业这样的机械重复劳动将被AI所代替,老师的时间可以被解放出来做更多更有价值、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8月29日下午,作为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分会场,教育行业主题论坛在世博中心举行,议题为“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
论坛间隙,“第一教育”与上海市电教馆联合专访了与会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参加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任友群在专访中表示,教育部已经启动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率先进行试点,在教师队伍建设领域下先手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的新路径。
宁夏结合“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领域发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引入高水平人工智能企业资源,重点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域进行探索。
他还畅想了未来AI技术可能应用于教育中的几个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AI时代,我们如何当老师?观点1:首先要保持对伦理问题的警醒任友群介绍,“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
客观地说,即便在全球范围内,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领域还未达到完全深入的融合,但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近中期还是有极大潜力可挖的。
“至少在教育界,我还没有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非常成熟,因为技术变成应用是有一个周期的。
”在任友群看来,发端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工智能在最近这几年开始前所未有地“热”起来,主要是因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解决了此前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人工智能终于迎来了全速前进的新时代。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和生活方式。
而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一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数字公民”。
那么,什么是“数字公民”?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成为“数字公民”?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培养途径。
什么是“数字公民”?简而言之,“数字公民”是指具备正确和健康的网络行为素养,能够在信息时代依靠信息技术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同时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新型公民。
在当今社会的信息时代,一个国家的繁荣和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取决于国家的整体信息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该国家的“数字公民”素养水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成为“数字公民”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成为“数字公民”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综合素质,也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字公民”的重要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的来源、检索、鉴别、加工和运用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使其具备正确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并加工相关知识,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字公民”的必备素养之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当教育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避免个人资料泄露和信息被盗用。
通过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诈骗、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各种安全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
培养学生的网络公民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
网络公民意识是指学生必须在网络空间中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积极向上,真诚友善地交流,对网络空间负责,不传播不良信息、不造谣生事、不攻击他人隐私,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
人工智能何以驱动教育变革
回到教育,我们很自然地会追问“:教育的目 合作下,人探索的边界也将被大幅度地扩
标与教育的内容会改变吗?”
展。或许,未来二十年很多工作将被人工智
面 对 如 此 严 峻 的 挑 战, 联 合 国 教 科 能取代,但是新增的工作将远大于被取代的
文 组 织 在2016年 发 布《 反 思 教 育:向“ 全 工作,只不过我们需要更优质均衡的教育来
议题 YITI
理论
人工智能何以驱动教育变革
文 / 任友群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 从1956年提出“ 人工智能”至今已过去60余年。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受到
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领域最具代表 性的技术,被写进十九大报告,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如何影响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 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人们必须思考的和面对的问题。
任友群,教授,博士生 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 务 副 书 记, 上 饶 市 委 常 委、 市 政 府 副 市 长( 挂 职 ), 教 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 长。
教育的目标: 从知识的传递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E d u c a t i o n:To w a r d s a g l o b a l c o m m o n good? ),重 点阐述了21世 纪需 要重 塑教育。
与此 同 时, 知 识 图 谱 是 显 示 知 识 发 展 进 程与结 构 关 系的一系列表征,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 挖 掘、 分析、 构建、 绘 制 和显 示 知 识 及它们 之 间的 相 互 联 系。 面向不同层 次教育的知 识 图谱 是 实现个 性 化 授导 的 基 础,是教育人 工智 能 领 域 需 要优先 开展 的 基 础 性 工 作。借助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算法,我们可以不断发现 学习中的规则,进行过程性的学习评价与个性化反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成为“数字公民”是非常重要的目标。
数字公民是指对数字世界有深入了解,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正确的网络行为,能够安全、合法、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个体。
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 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
通过开展实践性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工具和技能。
2. 培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时代使用各种信息工具有效地获取、评估、组织、创造、传播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搜索、信息筛选、信息评估和信息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3.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是数字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学生应了解网络攻击的常见方式和防范措施,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在使用互联网时要注意网上安全和网络道德。
4. 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数字公民应具备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因此在课程中应强调合作学习和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和讨论,学生能够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信息。
5.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字技术:数字公民应该正确使用数字技术,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版权、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学习如何遵守网络道德,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络工具。
6. 提供相关案例和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案例和资源,让学生了解数字公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公民的概念和原则。
通过以上的途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字环境,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数字技术,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和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数字时代健康、安全地生活和学习。
“数字公民”
摘要:本文从“数字公民”的角度分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内涵,简要介绍了“数字公民”的基本内容,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的层面提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落实“数字公民”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素养;数字公民;信息技术课程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097-0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
信息时代公民意识的培育,可以理解为数字公民的培养。
在社会信息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愈发显示出其育人价值。
什么是数字公民数字公民一般指那些使用信息技术参与到社会、政治以及政府活动中的个体。
一位可以称作数字公民的人,必须有广泛的知识与技能,并能通过计算机、手机或联网设备接入互联网,能与私人或公共组织进行交流,这些因素将数字公民与那些文盲以及没有互联网接入的人们区别开来。
一位数字公民经常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创建博客、使用社交网络并参与到新闻网站的活动中等。
数字公民同时具有权利与责任。
一位合格的数字公民能体验到数字世界带来的利益,如同一个国家的公民,他们将被赋予权利,在数字活动中使用合适的语言,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是否符合道德,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社会责任。
为什么要培养数字公民1.社会转型与数字公民英国学者德里克希特发现公民身份的产生实际是由社会转型产生的,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在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需要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格特征,民主与法治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必然要求,与民主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体从“臣民”转向公民,即现代社会个体的身份。
同样,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时,信息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社会生产力要素,人的独立性、民主与法制、权利与责任都是通过信息活动来体现,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数字化公民才能参与到信息社会的建设当中来。
因此,数字公民的培养是社会转型的要求。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信息素养?——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任友群、黄荣怀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信息素养?——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任友群、黄荣怀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问:为什么普通高中要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答: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与发展中前行——访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季浏教授 [J], 《体育教学》编辑部
2.面向核心素养的r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r——访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任友群教授 [J], 刘向永
3.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绘制英语课程改革新蓝图——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梅德明 [J],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
4.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技术素养的人——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顾建军 [J],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
5.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 [J], 《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公民的意义和培养方式
数字公民的意义和培养方式数字时代已经来临,人们正逐步进入一个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这个时代,谁都离不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
怎样成为一个好的数字公民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数字公民的概念和意义。
其次,讲述数字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最后,谈一谈数字公民的培养方式。
一、数字公民的概念和意义数字公民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指的是在数字时代,使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人。
他们利用数字技术交流、互动、学习、工作和娱乐。
数字公民需要理解和实践基本的互联网安全、隐私保护和网络素养等,在网络世界中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数字公民很重要,他们对于数字技术的使用和互联网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字公民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备人才。
在数字时代,数字公民更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分享者和传送者。
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影响。
因此,数字公民对于社会的贡献尤为重要。
二、数字公民需要具备的素质数字公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字公民应当了解如何在网络时代进行安全上网,并且戒除泄露隐私,保护自己和他人隐私的行为。
保护隐私意味着您需要了解不同网站的隐私政策,注意账户安全和密码保护,并避免使用公共网络或未加密的网络传输私人信息。
2. 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是在技术、心理和文化三个方面相互交织下的新型素质。
在使用网络时,数字公民需要具备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创新素养等,这些素养有助于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更加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3. 品德与道德。
网络行为也具备着一定的道德性,其中包括对网络内容的审核、社交信息的控制、撰写恰当的内容等等。
4. 合作与交流。
数字技术使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远程办公等办公,通过跨越时空的互联网,更加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渠道。
三、数字公民的培养方式1. 提高数字技术的素养。
在电子信息时代中,数字技术是最核心的技能,数字公民也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运行网络和数字设备等等。
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中国思考
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中国思考”2015-06-24上海教育新闻网摘要:在浙江省去年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施行“七选三”,技术课成为这七分之一。
自2003年信息技术课成为全国高中必修科目以来,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算学得好?在浙江省去年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施行“七选三”,技术课成为这七分之一。
自2003年信息技术课成为全国高中必修科目以来,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算学得好?在日前于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2015年夏季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学专家谈了谈他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考。
回顾自03年至今,信息技术课程及其相关教学设计和师资力量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
据了解,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已全面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并向学生提供五个选修模块,学生可以从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选一门选修课。
此外,03年来全国中小学教材省定委员会共审定通过5套教材,并且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研体系。
据任友群透露,五门选修课中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运用这两门课选修的同学最多。
任友群认为一方面是由于这两门课程应用性较强,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提出更高专业要求。
新时代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现代学生要掌握的是学科背后的思维,而不仅仅是操作,让他们从学习知识技能到培养解决科学问题能力。
”任友群教授表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会学生使用一种或几种工具,而是让他们成为“数字公民”,对数字、系统、计算、数据库等的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层,“现在的孩子所要具备的信息素养和内涵与他们的父辈、祖辈将大不一样。
”近年来,信息素养的发展呈现低龄化趋势,让原本“零起点”的高中课标越来越不能适应。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第一课仍旧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而在全国范围内部分初中、甚至小学已经开设信息基础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数字公民是指具备了数字技术素养,且能够合理、负责地利用数字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人。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数字公民已经成为一种人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高中阶段是培养数字公民的重要时期,以下是培养数字公民的几种途径。
一、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数字公民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网络浏览等技能。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如何安全、负责地使用数字工具和信息资源等重要的素养,如网络安全意识、版权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
二、数字素养教育数字素养教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掌握数字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技能和处理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风险意识。
数字素养教育可以通过讲座、讨论、课程、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其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字公民。
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流行的沟通工具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学生能够与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获得反馈,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和互动能力。
要注意防范虚假信息、网络欺凌等问题,培养学生负责任、安全、合理使用社交媒体的意识和能力。
四、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在数字化环境中获取、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的各种教育资源。
通过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优秀的教学方案,学生也能够更加自主、灵活地学习知识。
数字化教育资源应该是质量高、有效性强、规范化和合法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培养数字公民的合理使用和处置信息的能力。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是很多的,不仅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数字素养教育,也包括社交媒体、网络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培养途径。
只有在多种途径的互动共振下,才能够更好地塑造优秀的数字公民。
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科技课堂之变
环境之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对信息科技的课 堂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选择 了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内容,支持 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鼓励以项目活动的形式重新组织教与学的关系,设置了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基于学科核 心素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前期经历了市、区级层面的课标培训,作为基层教师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线,非常赞同课标修订组组长任友群的观点:“面向数字中国,学生们正在逐渐成为数字土著,教师们需要与学生一起尝试,一起探索,一起创新。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信息科技课堂内外也正经历着一 场变革。
基于课标的理念之变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关注了四个层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具体课程模块设计如下。
类别模块设卄必修榛块1:数据与计算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选择性必修樓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樓块2:网络■础樓块3:数据骨理与分析楔块4:人工智能初步樓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模块6:开源硬件顼目设计选修模块1:算法初步 樓块2:移动应用设计作为高中信息科技教师,在几年的学校教学中已经接触了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中许多内容,尤其是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 和科技活动时,对于三维建模、开源硬件乃至人工智能均有所接触。
新课标基于学生数字时代的新需求,适时地将这些内容纳入其中,为学生提供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途径。
此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的来临,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将决定其在这个数字时代的适应生存能力,课标将其作为核心素养中的两大重点给予了基层教师方向的引领。
当然在自媒体、手机支付等背景下,在掌握了信息技能后是否能够为社会作出 应有的贡献,信息社会责任更高位的引导必不可少。
课标从核心素养及课程模块赋予了信息科技教师新的理念之变,推动信 息科技教师在校内开展了相应实践。
基于建设的环境之变创新实验室。
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尤其是新课标鼓励以项目活动的形式从中观层面进行教学设计,也必将催生学习 环境的变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这个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数字公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公民"的概念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数字公民是指掌握信息技术、具备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公民。
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参与社会活动,同时也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的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学校合作和加强家校共育等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数字公民",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课程设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正文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完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课程内容应不断更新与完善,保持与时俱进。
不仅要涵盖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涉及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
2. 强调实践与应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一些项目型作业或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3. 引入跨学科内容:信息技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可以与数学、物理、语言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授课,拓展学生的视野。
数字土著何以可能?
数字土著何以可能?作者:任友群隋丰蔚李锋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第01期摘要:随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断融合,数字化和计算化逐渐演变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特征,计算思维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突出,成为区分数字土著的重要标准,受到计算机和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
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术前沿成果,分析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阐述了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计算思维的内在特征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归纳总结出计算思维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落实的可行取径及与之一致的能力评估方法。
关键词:数字土著;计算思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一、数字土著的到来现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转变着人们的认知结构与思维特征。
利用计算机等数字工具拓展人类思维、处理问题事务是信息时代“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伴随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s)最为习惯的生存方式。
2001年,美国Games2train公司CEO Marc Prensky首次提出数字土著的概念,界定其为在数字时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进一步剖析数字土著的基本特征是在丰富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成长,对新技术的习得更具优势,并善于利用技术促进学习。
但是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数字土著都对技术有着天生的能力,他们使用技术的方式、方法和熟练程度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而那些仅停留在应用网络娱乐和社交的下一代其实是没有资格成为数字土著的。
数字技术无处不在,特别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不断渗透融合,计算优势在很多行业领域都显示出变革性的意义。
为了适应计算强度日益增加的信息社会,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人们就有必要深入地感知生活中的计算,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
从“数字土著”向“数字公民”的转变——谈如何培养中学生信息社
从“数字土著”向“数字公民”的转变——谈如何培养中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江苏省江阴长泾中学(214411)华责斌[摘要]伴随着数字时代成长的学生是新一代的“数字土著”。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促使学生从“数字土著”向“数字公民”转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数字土著”;“数字公民”;信息社会责任;中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5-0036-02一、“数字土著”和“数字公民”“数字土著”是指那些出生在数字时代,伴随着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
出生于21世纪的中学生,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较其父母有了本质的改变,他们成为伴随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
“数字公民”,指公民的互联网身份,要求具备公民的素养,遵循相应的准则,能够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人文和社会问题,并能在应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数字公民”不是天生的,要让中学生从“数字土著”转变为“数字公民”,涉及法律、道德、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承担起各自的教育责任。
二、信息社会责任素养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处于数字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自觉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和伦理准则。
三、存在问题作为“数字土著”的中学生,他们伴随着信息技术成长,受益于数字时代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具有全新的认知和学习方式。
但是另一方面,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网络,加上网络的普及和资费的低廉,学生可以轻松获取网络资源,中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普遍缺乏辨识能力,同时好奇心和模仿力又强,因此游戏成瘾、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甚至暴力犯罪等现象在中学生群体屡见不鲜,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如何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生接触数字技术的主要渠道之一,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
本文将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数字公民”的途径,旨在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和挑战,做好数字公民的培养工作。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时所需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管理、信息加工,以及信息应用等方面。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数据库等途径获取所需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
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评价能力,让学生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有效性和可信度,增强他们对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整合和处理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数字公民”。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网络犯罪活动层出不穷。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学生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懂得如何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和财产安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诈骗、网络欺诈、信息泄露等常见网络安全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设置密码和防火墙,如何预防网络病毒和木马的侵害等。
课程还应该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网络自我保护能力。
任友群丨教育信息化2.0将呈现以下五大特征
任友群丨教育信息化2.0将呈现以下五大特征
教育信息化2.0将呈现以下五大特征:
第一,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体验”为依归。
“体验”是“人”的体验,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为注重的是业务、行为和流程,注重的是物与事,但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归结于人才能真正发挥出效能。
第二,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数据”为基础。
不同于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T echnology)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1.0,教育信息化2.0将以数据技术(DataTechnology)为基础,将一切参与主体、教育元素、教育行为数据化将是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特征。
第三,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联接”为要义。
教育信息化1.0更加注重的是教育单位与教育体系内部的联接,但为了更好地因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将从教育内部“小联接”走向教育与其他各领域的“大联接”,可以想见,教育信息化2.0下的教育边界将更为模糊。
第四,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开放”为策略。
事实证明“开放”与“共享”是信息时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育信息化2.0将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开放各类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全社会的共同挖掘、共同获益。
第五,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智能”为目标。
破解当前各项教育难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能不能将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地、有针对性地投向学习者。
建设更加智能、更加自动的教育信息化既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信息化2.0的一大建设目标。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
数字土著何以可能?——也谈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数字土著何以可能?——也谈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任友群;隋丰蔚;李锋
【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随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断融合,数字化和计算化逐渐演变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形态特征,计算思维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突出,成为区分数字土著的重要标准,受到计算机和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术前沿成果,分析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阐述了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计算思维的内在特征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归纳总结出计算思维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落实的可行取径及与之一致的能力评估方法.
【总页数】8页(P1-8)
【作者】任友群;隋丰蔚;李锋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关于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 [J], 谢忠新
2.论建构低碳数字艺术文本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J], 苏月奂;秦珊珊;
3.论建构低碳数字艺术文本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J], 苏月奂;秦珊珊
4.善待幼儿批判性思维的萌芽——谈幼儿批判性思维发展之可能性和必要性 [J], 彭怡;;
5.关于计算思维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 [J], 谢忠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杨晓哲;任友群
【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肩负着新时代所赋予的学科育人价值。
该文通过分析全球不同国家和区域所提出的素养框架,探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重要价值,从而进一步探索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指向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阐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四种具体方式,分别是基于搜索的探究、基于社交的协作、基于作品的创造、基于项目的挑战。
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不断提升全体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素养水平,从而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迎接数字化时代的诸多挑战。
【总页数】6页(P21-26)
【作者】杨晓哲;任友群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上海 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微课巧助学,翻转促创新——例谈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平台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J], 钟海峰
2.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J], 陈伟杰
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J], 董有超
4.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J], 董有超
5.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J], 连建清[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技术教育不应落下任何一个孩子
信息技术教育不应落下任何一个孩子
任友群
【期刊名称】《师资建设》
【年(卷),期】2018(031)005
【摘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教育实践中,2018年1月初,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任友群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2]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修订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8
【相关文献】
1.办好公平、包容、优质的特殊教育:不让一个残疾孩子落下——关于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若干问题的思考 [J], 程凯
2.让全民阅读不落下一个孩子--2016全国优秀少儿报刊推荐新闻发布会侧记 [J], 高方
3.艺术启蒙不应落下乡村孩子 [J], 绿萧
4.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困难群众——驻村干部用真情护航群众的脱贫之路 [J], 赵占南(摄影);柴更利(摄影);黄涛(摄影);刘尊栓(摄影);张震(摄影);陶
芳(摄影);贾素芳(摄影);赵伟斌(摄影);范升(摄影);胡喜魁(摄影);衣志坚(摄影);赵建锋(摄影);贾春艾(摄影)
5.沈跃跃在云南妇女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助力脱贫攻坚确保一个民族姐妹都不落下、一个贫困妇女都不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数字公民”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公民”培养途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设立相关课程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关“数字公民”课程,包括数字素养、网络安全、信息伦理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来普及学生对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正确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确保信息道德的正确观念。
二、注重实践教学“数字公民”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能够灵活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通过编程、数字化设计、网络安全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感受数字技术的魅力和实用性。
三、开展信息技术竞赛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兴趣和动力。
比赛可以包括编程比赛、数字设计大赛、信息安全挑战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开设数字技术社团在学校内设立数字技术社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实践数字技术,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字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团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讲座、实践手工课、技术分享会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在数字技术领域的综合素质。
五、与行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通过与行业联合开展实践项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作用,增强他们对数字技术行业的认识和兴趣,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发。
这种合作可以包括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提高他们在数字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数字公民”,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