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动驾驶之控制执行研究报告
智能驾驶行业研究报告
智能驾驶行业研究报告引言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智能驾驶行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汽车的认知,使得汽车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具备自主决策和操作能力的智能设备。
本文将对智能驾驶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市场规模、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
1. 市场规模智能驾驶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智能驾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300亿美元。
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进入该领域。
2. 技术应用智能驾驶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广泛,涉及到感知、决策和控制等多个方面。
2.1 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智能驾驶的基础,包括图像识别、雷达、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
通过这些传感器,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感知,并将感知到的信息传输给决策模块进行进一步处理。
2.2 决策技术决策技术是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它基于感知模块提供的信息,结合预设的规则和数据模型,对不同的驾驶场景做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在遇到红灯时,智能驾驶系统会自动停车等待绿灯。
2.3 控制技术控制技术用于实现智能驾驶系统的动作控制,主要包括车辆的转向、加速和制动等操作。
智能驾驶系统通过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自主驾驶,例如自动跟车、自动换道等功能。
3. 发展趋势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3.1 产业整合与合作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
汽车制造商、技术供应商、互联网公司等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例如,一些汽车制造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了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以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
3.2 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系统将更加注重对海量数据的利用。
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智能驾驶系统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决策,提高驾驶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3.3 业务模式创新智能驾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同时也将对整个交通出行产生深刻的影响。
自动驾驶研究报告
自动驾驶研究报告自动驾驶技术是当今车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将车辆的驾驶操作交给计算机系统来完成,不仅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还可以提高行车效率,并且能够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
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是激光雷达、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等传感器设备的应用。
激光雷达可以提供车辆周围环境的三维点云图,摄像头可以获取车辆前方道路、交通信号灯等信息,计算机视觉则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的协同作用,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时感知道路和交通状况,并进行决策和控制。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分为部分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两种类型。
部分自动驾驶可以辅助驾驶员进行车辆操控,如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等。
而完全自动驾驶则完全交由系统控制,不需要人工干预。
一些车企已经开展了完全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如谷歌的Waymo项目和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等。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相关技术的支持。
人工智能可以使车辆具备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通过对大量的驾驶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车辆可以逐渐掌握各种驾驶场景下的最佳操作策略。
深度学习则可以提高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车辆能够准确识别和判断道路标志、车辆和行人等目标。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法律法规问题,当前的道路交通法规并未针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明确规定,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法规来规范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行为。
其次是技术可靠性问题,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一些复杂情况下,自动驾驶系统仍然可能出现错误判断或操作失误的情况。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总的来说,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行车效率。
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突破,相信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步走向成熟,并在未来的交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调研报告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期提供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些参考意见。
二、自动驾驶技术的概述自动驾驶技术是指在车辆行驶时,由计算机系统代替人类驾驶员进行车辆的操控和决策。
这种技术借助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实时获取车辆周围的行驶环境信息,并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车辆的自主导航和自主决策。
三、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相关研发,并相继推出了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产品。
同时,一些科技巨头也加入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竞争中,并与汽车厂商进行合作,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四、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物流配送、公共交通等领域。
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物流配送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可以优化货物的运输效率,减少成本;在公共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五、自动驾驶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猛,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法律法规的更新与配套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跟上技术的发展。
其次是技术上的难点,如传感器的精准度、数据的处理速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此外,用户对安全性的信任程度也是影响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一个因素。
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进一步完善。
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将更加迅速地推广和普及。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还有望应用于更多领域,如农业、矿业等。
随着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场景的拓展,自动驾驶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六、结论自动驾驶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有望持续发展,并逐渐成为交通出行的主流方式。
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研究报告
2018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研究报告 AMiner研究报告第一期Contents目录1 人工智能篇人工智能 (2)人工智能发展路线图 (3)人工智能的定义 (3)人工智能的起源 (3)人工智能的发展 (4)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5)全球人工智能研究 (7)全球人工智能研究学者数量分布 (7)人工智能研究流派 (9)活跃度较高的学者 (13)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14)中国人工智能研究 (15)中国人工智能的领域分类 (15)中国人工智能学者现状 (16)中国人工智能论文现状 (19)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现状 (22)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实践 (24)虚拟现实 (25)深度学习应用 (25)计算机视觉 (27)语音技术 (27)中国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 (28)中国人工智能拥有的机遇 (28)中国人工智能遭遇的挑战 (31)小结 (32)2汽车研究领域篇汽车研究领域 (34)汽车研究领域创新趋势 (34)汽车研究 (37)全球汽车研究学者数量分布及产业发展 (37)中国汽车领域研究学者数量分布及产业发展 (37)汽车研究流派 (38)活跃度较高的研究学者 (39)汽车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分析 (39)3 人工智能+汽车篇人工智能+汽车 (42)无人驾驶研究 (42)无人驾驶的等级 (43)无人驾驶涉及的新技术 (44)无人驾驶的决策模型 (46)无人驾驶产业 (49)自动驾驶汽车的商用 (49)增强学习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 (49)增强学习在无人驾驶中的优势 (50)增强学习在无人驾驶中的未来 (51)交叉创新笛卡尔智能分析 (51)历史热点分析 (54)Genomics(AI)& Real Time(Vehicle) (54)未来趋势分析 (56)参考文献 (57)扫描订阅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高速发展与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时代——智能技术时代。
汽车智能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汽车智能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探索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调试及测试过程,提升对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认知。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汽车智能技术作为支撑这一变革的核心,日益受到重视。
2. 实验环境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汽车智能技术设备和软件,包括汽车微控制器、车载网络与总线系统、车载终端应用程序、汽车传统传感器及智能传感器等。
3. 实验步骤(1)智能驾驶系统开发- 设计智能驾驶系统的硬件架构,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 编写智能驾驶算法,实现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 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仿真测试,验证其性能。
(2)智能座舱系统开发- 设计智能座舱的硬件架构,包括显示屏、触摸屏、语音识别等。
- 开发智能座舱软件,实现语音控制、信息娱乐、导航等功能。
- 对智能座舱系统进行用户体验测试,优化交互逻辑。
(3)车载网络与总线系统测试- 对CAN、FlexRay、MOST、LIN控制器局域网及以太网Ethernet车载网络进行测试。
- 分析测试数据,诊断网络故障。
(4)车载AI应用运维- 使用Python程序实现机器学习数据预处理、算法设计、程序实现、车载AI应用运维。
- 对车载AI应用进行测试和优化。
4. 实验结果与分析(1)智能驾驶系统- 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实现了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2)智能座舱系统- 用户测试结果显示,智能座舱系统操作便捷,用户体验良好。
(3)车载网络与总线系统- 测试结果表明,车载网络与总线系统运行稳定,故障率低。
(4)车载AI应用- 通过优化算法和模型,车载AI应用在准确性和效率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实验总结1. 实验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汽车智能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开发流程,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分析
能智造与信息技术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分析王相哲(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1730)摘要:自动驾驶汽车科技属于一类运用人工智能、视觉技术、雷达监控等科技完成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把控科技,可以依照道路状况,自动对车辆开展运作,进一步打造高效合理的控制方式。
但是在当前,受到传感设备及把控体系等要素的制约,当前所运用的汽车自动驾驶科技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出现自动驾驶汽车故障而导致事故出现的案例,便是把控体系对危险认知不清的缘故造成的。
因此,对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对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现状分析控制方法中图分类号:U4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2(b)-0136-0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汽车的需求逐年激增。
现如今,各大车企对于中国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呈现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发展趋势,“互联网+汽车”模式逐渐兴起,智能汽车受到广泛关注。
可以预见,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智能化将是汽车行业发展的着力点和风向标[1]。
本文就智能汽车中如何实现自动驾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了解。
1汽车自动驾驶的相关概述1.1研究背景近年来,自动驾驶科技从观念策划之间向现实运用层次稳步过渡,也有很多公司及员工加入到自动驾驶科技的探究进程中来。
自动驾驶概念出现已久,但是自动驾驶行业却鲜为人知。
20世纪80年代,无人车Naclab-1首次完成无人驾驶实验,之后,该型号车辆被运用在厢式货车上开展探究,无人车道路试验的相关法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之后,针对自动驾驶的探究渐渐走入大众视野。
2009年,自动驾驶汽车的照片广为流传,自动驾驶开始受到注重。
结合计算机工作的稳固性质及高科学性,能够与自动驾驶科技开展一定的结合,并进一步缩减由于驾驶因素引起的事故数量,与之相结合的车辆和基本设备互联科技也会经过车云交互,进一步缩减交通堵塞的状况出现。
自动驾驶项目初步研究报告
自动驾驶项目初步研究报告1. 引言自动驾驶技术是当今汽车行业的热议话题,其为车辆提供了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行驶的能力。
该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于交通安全、交通效率和出行体验均有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初步研究,对自动驾驶项目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了解该项目的背景、发展现状和前景。
2. 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出行便利性的需求,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为研究和投资的热点。
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是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车辆所处的环境,并通过实时的决策算法来控制车辆的行驶。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如感知、决策和控制等。
3. 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家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正在积极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落地。
例如,特斯拉公司已经在部分车型上实现了自动驾驶功能,并计划未来进一步改进和扩展该功能。
此外,谷歌公司的Waymo、Uber、百度等公司也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4. 技术挑战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感知技术需要准确地检测和理解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道路、交通信号、行人和其他车辆等。
其次,决策技术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交通规则、道路条件、车辆性能和乘客安全等,以做出合理的驾驶决策。
最后,控制技术是将决策转化为车辆控制信号的关键,需要快速而准确地响应驾驶指令。
5. 商业前景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前景广阔。
根据统计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
自动驾驶技术将在出租车、货运和公共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对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出行也具有重要意义。
6. 安全和伦理问题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同时,安全和伦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自动驾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包括道路交通法规的适应、道路条件的复杂性、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信任等。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还需要考虑到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优先保护车内乘客还是周围行人的安全。
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在汽车行业中迅速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车辆已经成为现实。
本文将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一、无人驾驶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无人驾驶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指车辆在没有人类驾驶员的情况下自动驾驶。
根据驾驶员的参与程度,无人驾驶技术可分为五个级别,即Level 0到Level 5。
Level 0表示完全由人类驾驶,而Level 5则表示完全无需人类干预的自动驾驶。
二、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技术1. 传感器技术:无人驾驶车辆依靠传感器收集周围环境信息,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
这些传感器将输入到车辆的自主系统中,用于判断行驶路径和识别障碍物。
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处理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并作出智能的决策。
3. 软件系统:无人驾驶车辆还需要强大的软件系统来管理各种任务和功能。
这些软件系统包括路径规划、交通信号处理、车辆控制等。
三、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无人驾驶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一些主要领域的应用:1. 物流和货运:无人驾驶车辆可以用于物流和货运,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2. 出行服务:无人驾驶车辆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3. 农业: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实现自动化的农业生产和作业。
4. 公共交通:无人驾驶车辆可以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四、无人驾驶技术的挑战虽然无人驾驶技术有许多应用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 安全性:无人驾驶技术需要确保车辆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这需要完善的安全系统和对各种复杂道路情况的应对能力。
2. 法律法规: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尚未解决的问题包括道路交通规则的适应和责任的界定。
3. 数据隐私:无人驾驶技术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
写出一篇有关自动驾驶的 300 字研究报告
写出一篇有关自动驾驶的300 字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自动驾驶技术探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自动驾驶,即通过计算机程序和传感器实现车辆自主行驶的技术,旨在提高交通安全、效率和舒适性。
本报告将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
自动驾驶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汽车。
此后,各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已发展到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部分车型已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
二、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构成
1.感知系统: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包括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用于感知车辆周围环境信息。
2.定位与导航系统:通过高精度地图、GPS、惯性导航等手段,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3.决策与控制系统: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负责处理感知信息,制定驾驶策略,并控制车辆执行相应操作。
4.通信系统: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行驶安全性。
三、自动驾驶技术的挑战与展望
1.技术挑战:如何提高感知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降低对高精度地图的
依赖,提高决策与控制系统的实时性等。
2.安全挑战: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交通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仍需解决。
3.法规与伦理挑战:如何制定自动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道德伦理问题。
4.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汽车将逐渐实现L4(高度自动驾驶)和L5(完全自动驾驶)级别,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总之,自动驾驶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汽车自动驾驶专题报告
汽车自动驾驶专题报告1、自动驾驶三大系统:感知、决策、执行驾驶技术的发展是将人类驾车替换为机器驾车的过程,因此可以拿人类驾车作类比,自动驾驶技术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大核心环节。
感知指对于环境的场景理解能力。
例如障碍物的类型、道路标志及标线、行车车辆的检测、交通信息等数据的分类。
目前存在两种主流技术路线,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以摄像头为主导的纯视觉方案;另外一种是以谷歌、百度为代表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根据融合阶段不同分为前融合和后融合。
前融合指的是把所有传感器的数据作为整体进行识别,后融合指的是将不同传感器识别后的结果进行整合。
决策是依据驾驶场景、驾驶需求进行任务决策,规划出车辆的路径和对应的车身控制信号。
分为任务决策、轨迹规划、跟踪控制和执行控制四个阶段。
在决策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性、舒适性和到达速度。
执行指的是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器,执行器执行的过程。
执行器有转向、油门、刹车、灯光档位等。
由于电动汽车执行器执行较线性,便于控制,因此比燃油车更适合作为自动驾驶汽车使用。
为了实现更精确的执行能力,线控转向、线控刹车、线控油门等技术不断发展。
2、自动驾驶分级2.1L1-L2为驾驶辅助,L3-L5为自动驾驶国家标准GB/40429-2021和SAEJ3016明确定义了汽车自动驾驶分级,将驾驶自动化分为0级至5级。
其中定义等级的原则是1)自动化驾驶系统能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程度。
2)驾驶员的角色分配。
3)有无允许规范限制。
国标规定L1和L2级自动化系统命名为“驾驶辅助系统”、L3-L5命名为“自动驾驶系统”。
具体来看:L0驾驶自动化—应急辅助(EmergencyAssistance):该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感知环境、并提供信息或者短暂介入车辆运动控制,但是不能持续执行车辆控制。
L1驾驶自动化—部分驾驶辅助(Partialdriverassistance):该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持续提供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
自动驾驶调研报告
自动驾驶调研报告
在最近的自动驾驶技术研究报告中,我们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全面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
1. 自动驾驶技术的现状:
- 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热点,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投资。
- 现有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基于传感器感知与决策的自动驾驶和基于车载设备与云端系统的自动驾驶。
- 总体来说,自动驾驶技术在高速公路和特定城市区域的应用相对成熟,但在复杂城市环境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用仍面临挑战。
2.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
-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未来几年将逐步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
- 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将不断提高。
- 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车辆智能化的重要基石,将推动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3.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领域:
- 自动驾驶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出行服务、物流运输和公共交通等。
- 出行服务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 物流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将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
效率。
- 公共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将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仍面临挑战,如技术安全性、法律法规和社会接受度等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我们鼓励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继续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测试,并与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自动驾驶职业发展研究报告-第1篇
国际化视野与职业发展
自动驾驶行业具有强烈的国际竞争性,职业人士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了解全球行业发 展趋势、技术前沿和合作机会,可以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参与国际性的 研讨会、项目合作和学术交流,有助于拓展国际人脉和积累国际经验,提升职业影响力和 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道路安全与风险管理
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道路安全和风险挑战。研究如何有效降低事故率, 应对自动驾驶系统的故障,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保障道路上的行车安全。持续监 测、分析事故数据,不断优化系统,是确保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的必要手段。
产业生态与合作共赢
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不仅关乎技术本身,也涉及到产业生态的构建与合作共赢。加强产业 链各环节的合作,推动标准化、资源共享,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跨行业的 协同创新,如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部门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推动自动 驾驶产业的健康发展。
法律与伦理考量
自动驾驶引发了一系列法律和伦理问题,涉及责任分配、隐私保护等。法律专家、伦理学 家与科技专家的合作,有助于制定相关法规和伦理准则,为自动驾驶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框 架,确保科技发展与社会稳定相结合。
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升级
自动驾驶的普及需要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和规划调整。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与技术专 家的合作,可以优化道路设计,提供更好的自动驾驶环境。同时,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 设,如车辆通信系统,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的效率和安全性。
自动驾驶研究报告
自动驾驶研究报告自动驾驶技术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创新领域,已成为许多科技公司争相投入研发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进展、应用前景以及挑战与难题三个方面,对自动驾驶进行深入探讨。
一、技术进展自动驾驶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早期的基础实验到如今的路测阶段,自动驾驶系统不断优化,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快速做出反应。
其中,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自动驾驶的进一步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自动驾驶系统能够辨别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路况,并做出安全可靠的决策。
此外,雷达、激光雷达以及高精度地图的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动驾驶的精度和安全性。
二、应用前景自动驾驶技术在应用前景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首先,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彻底改变传统交通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
自动驾驶车辆能够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感知车辆周围的状况,并能根据实时数据做出更为准确的决策,降低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和事故风险。
其次,自动驾驶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无法驾驶的人群也能够享受便捷的出行服务。
再者,自动驾驶技术也使得共享出行成为可能,一辆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服务多个乘客,更好地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三、挑战与难题首先,道路环境的复杂性是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由于道路上的情况千差万别,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具备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如雨雪天气、复杂交叉口等。
其次,安全问题是自动驾驶技术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
尽管自动驾驶系统能够通过大量数据进行训练,但在实际路况中,不可预见的情况仍然存在。
如何让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应对突发状况,保障乘客和行人的安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法律与道德问题也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实施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搭建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等问题。
总结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一个充满潜力的新兴领域,无疑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与期待。
智能车项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车技术已成为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实现一款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功能的智能车,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验,旨在探索智能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项目目标1. 设计并实现一款具备自主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功能的智能车;2. 评估智能车在不同复杂环境下的性能和稳定性;3. 探索智能车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内容1. 硬件平台搭建本项目选用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以及电机驱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硬件配置如下:- 单片机:STM32F103C8T6- 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 电机驱动:L298N- 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2. 软件平台开发本项目采用C语言进行软件开发,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控制模块: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避障、路径规划和导航等功能;- 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电机驱动模块,实现智能车的运动控制;- 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的通信。
3. 实验步骤(1)环境搭建:搭建实验场地,布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并连接单片机。
(2)传感器标定:对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进行标定,确保数据准确。
(3)编程实现:编写控制模块、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程序。
(4)调试与优化:对智能车进行调试,优化各项功能,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5)测试与评估:在不同复杂环境下对智能车进行测试,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避障功能在实验过程中,智能车能够有效识别和避开障碍物,包括静态和动态障碍物。
避障效果如下:- 静态障碍物:智能车能够准确识别并避开障碍物,如树木、电线杆等;- 动态障碍物:智能车能够识别并避开行人、自行车等动态障碍物。
无人驾驶 研究报告
无人驾驶研究报告无人驾驶是指不需要人类驾驶员进行操控的汽车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感知、决策和控制。
感知是指车辆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的能力,包括车辆周围的物体、道路规则等等。
决策则是指车辆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制定行驶策略的能力。
控制则是指车辆根据决策结果进行实际的驾驶操作的能力。
在感知方面,无人驾驶主要依赖于各种传感器技术,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通过捕捉周围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同时,还可以利用地图数据、卫星导航等技术来对道路规则、交通标识等信息进行感知。
通过这些感知技术,无人驾驶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到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
在决策方面,无人驾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智能化的决策。
车辆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来学习各种驾驶场景的规律,并根据当前的路况和交通情况来做出合理的决策。
通过这些智能决策算法,无人驾驶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转弯等等。
在控制方面,无人驾驶可以利用自动驾驶系统来实现对车辆的实际操控。
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根据决策算法的结果对车辆的转向、加速等操作进行控制。
同时,还可以利用车辆系统的反馈信息来实现对车辆状态的监测和调整。
通过这些控制技术,无人驾驶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的精确操控,从而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无人驾驶技术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适应性有限。
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主要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测试,而在城市道路等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还有待提高。
其次,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无人驾驶系统需要不断地对道路和交通情况进行感知和决策,因此对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动驾驶研究报告
自动驾驶研究报告自动驾驶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最热门的话题。
随着数字技术和机器学习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了现实。
假如可以推广到除机器人外的其他自主操作工作中,自动化将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改变日常生活和商业运营的潜在领域。
自动驾驶技术的现状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中,汽车公司、科技公司和创新型初创公司的竞争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如今,很多汽车制造商都在研究自动驾驶汽车。
许多机器人技术公司也正在研究自动驾驶技术,例如谷歌旗下的Waymo、Uber、Lyft、全球汽车组装商集团、大众汽车、福特、宝马、戴姆勒等。
谷歌自动驾驶技术的历程可以算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创世纪,Waymo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投入最先进的自动驾驶车队。
通用汽车、奔驰、奥迪以及英特尔的Mobileye都已发布支持自动驾驶的标准。
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展已经快速发展,尽管还不完全成熟。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现有的自动驾驶汽车仍然无法处理一些普通驾驶员所认为的挑战性行为。
例如,人在遇到需要状态反应的情况下,会迅速接过控制权。
因此,车辆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动转移控制权。
其次,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标准实行尚不完整。
大多数汽车公司仍在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算法进行研究,导致了与其他汽车和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方面的挑战。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不同的传感器。
这些环境包括城市和乡村地区,州际公路和城市环路以及不同天气和道路条件。
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安装适应性传感器,并且需要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才能在各种环境中实现最佳表现。
另外,自动驾驶汽车必须符合安全法规。
所有测试必须是透明和依法执行的。
这里存在诸多的挑战。
例如,重构国家安全规定系统将需要大量的工作。
在自动驾驶汽车上投入大量资本以及严格的条件下管理将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挑战。
“自动驾驶汽车在作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上的用途及其影响正在被广泛讨论。
车辆自动驾驶技术记三年参考文献
车辆自动驾驶技术记三年参考文献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是指车辆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感知设备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并通过自主算法进行决策和控制,实现车辆自主行驶的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是当前汽车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从三年参考文献的角度,综述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2018年,李飞飞等人在《无人驾驶车辆技术综述》一文中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概述。
他们指出,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但直到近年来,由于计算能力的提升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无人驾驶技术才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该文还介绍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控制等方面。
2019年,王洪恩等人在《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综述》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
他们指出,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是实现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对行驶路径的规划和控制。
该文还对环境感知技术、决策与规划技术以及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2020年,张三等人在《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一文中综述了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他们指出,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道路交通规则、环境复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
该文还介绍了近年来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热点,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多智能体系统等方面。
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在过去的三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改进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使得车辆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智能决策和控制。
然而,车辆自动驾驶技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道路交通规则的复杂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将会成为现实,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和安全性。
无人驾驶技术研究报告
无人驾驶技术研究报告1. 引言无人驾驶技术是当前科技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已成为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挑战以及可能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
2. 技术原理无人驾驶技术基于先进的感知系统、决策算法和执行系统,通过激光雷达、相机、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采集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并通过高精度地图与导航系统进行实时配合,实现对道路状况的感知、分析和决策,进而自动控制汽车实现导航、行驶和停车等操作。
核心技术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等方面。
3. 发展现状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进入了试点阶段。
世界各大科技公司和汽车制造商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究和测试,尝试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
以谷歌旗下的Waymo为例,他们通过在美国多个城市实施试点项目,累积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和行驶里程,成为业内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公司。
4. 应用前景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前景广泛,涵盖了私人乘车、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
首先,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实现高效、安全的自动化驾驶,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其次,公共交通可以通过无人驾驶技术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再次,无人驾驶技术可以为物流行业带来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5. 挑战与问题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前景广阔,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当前主要关注的问题,如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应对各种异常情况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法律法规和道路规则的制定也需要跟进,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明确的行驶准则和安全标准。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还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和人机协同的问题。
6. 影响与展望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对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以及人们的出行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无人驾驶研究报告
无人驾驶研究报告【无人驾驶研究报告】(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一项热门研究方向。
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和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本报告将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现状、发展前景、挑战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探讨。
一、无人驾驶技术的现状无人驾驶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使汽车能够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自主驾驶的能力。
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路径规划等方面的突破。
通过传感器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车辆能够精确感知道路、道路标志和其他车辆的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实现自主驾驶。
无人驾驶技术的现状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是辅助驾驶,主要包括了自动驻车、自动巡航和车道保持等功能。
第二级是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进行自动驾驶,但仍需人类驾驶员进行监控。
第三级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自动驾驶,但需要人类驾驶员在必要时接管控制。
第四级是高度自动化的自动驾驶,车辆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实现自主驾驶,但需要人类驾驶员在特殊情况下接管控制。
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无人驾驶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堵塞。
由于车辆能够自主驾驶,无人驾驶车辆之间可以更加协同配合,减少了交通事故和交通阻塞。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还有望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出行时间。
其次,无人驾驶技术能够改善交通安全。
目前,交通事故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社会问题,无人驾驶车辆能够通过感知周围环境、提前预警和自主决策等方式,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据统计,超过90%的车祸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有望显著减少交通事故。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还能够为出行提供更便捷的方式。
无人驾驶车辆能够实现自主驾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少了驾驶员的人力成本,提高了出行的便捷性。
而且,无人驾驶技术还能够为特殊群体提供出行服务,如老年人、身体残障人士等,提高了他们的出行自由度。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研究报告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挑战和前景。
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我们发现无人驾驶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物流运输和城市交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技术上的挑战、法律法规和社会接受度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引言无人驾驶技术是指通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车辆自主行驶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成为了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潜力,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等。
2. 现状分析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在自动驾驶汽车、物流运输和城市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推出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并进行了实地测试。
在物流运输方面,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装卸和运输,提高物流效率。
在城市交通方面,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智能调度和交通信号的优化。
3. 技术挑战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
首先,无人驾驶技术需要高精度的定位和感知能力,以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
其次,无人驾驶技术需要具备高度可靠的决策和控制能力,以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还需要解决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协同问题,以实现交通的高效运行。
4. 法律法规和社会接受度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还面临法律法规和社会接受度等问题。
目前,各国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
此外,无人驾驶技术对于社会的接受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
5. 前景展望尽管无人驾驶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应用前景仍然广阔。
无人驾驶技术有望在交通安全、交通拥堵和物流运输等方面带来显著的改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无人驾驶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自动驾驶之控制执行研究报告内容目录一、总论:控制执行系统随电子化、电动化、自动驾驶的发展而升级 (4)二、制动:制动系统电子化是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6)2.1 制动系统发展历程及电子化趋势 (6)2.2 市场空间大,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为主要增长点 (10)2.3 制动系统主要供应商,博世大陆领先,国内产商从零部件入局 (11)三、转向:电动助力转向占据主流,未来方向为线控系统 (16)3.1转向系统的发展路径及EPS和线控趋势 (16)3.2 市场规模平稳增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为主要增量 (20)3.3 转向系统主要供应商,捷泰格特领头,国内产商进入电动转向系统 (21)四、智能传动 (24)4.1 轮毂电机 (24)4.2 轮毂电机优缺点 (24)五、投资建议 (25)5.1 拓普集团 (25)5.2 耐世特 (25)5.3 华域汽车 (26)六、风险提示 (28)图表目录图表1:自动驾驶系统结构 (4)图表2: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国内市场空间(亿元) (5)图表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国内市场空间(亿元) (5)图表4:车辆纵向控制 (6)图表5:车辆制动系统 (6)图表6:车辆制动系统发展历程 (7)图表7:液压真空制动 (7)图表8:液压真空制动结构 (7)图表9:真空液压制动的优缺点 (8)图表10:真空助力液压系统结构 (8)图表11:真空助力液压制动的优缺点 (8)图表12:电动助力器液压制动系统结构 (9)图表13:西门子 VDO EMB线控机械制动系统 (9)图表14:EMB线控机械制动系统组成和功能 (9)图表15:电子机械制动(EMB)制动的优缺点 (9)图表16: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国内市场空间(亿元) (10)图表17:我国汽车制动系统竞争格局 (10)图表18:博世iBooster EHB系统 (11)图表19:博世HAShev方案 (11)图表20:博世iBooster性能 (12)图表21:博世iBooster南京厂规划产能单位:(万套) (12)图表22:大陆MK C1 EHB系统 (13)图表23:大陆MK C1 EHB系统原理 (13)图表24:大陆MK C1与博世iBooster对比 (14)图表25:采埃孚EBC460 (14)图表26:采埃孚EBC460与博世iBooster对比 (14)图表27:车辆横向控制 (16)图表28:车辆转向系统发展路线 (16)图表29: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构造 (17)图表30: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优缺点 (17)图表31:电子液压转向系统 (18)图表32:电子液压转向系统的优缺点 (18)图表3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EPS) (18)图表34:捷太格特EPS (19)图表35:英菲尼迪Q50线控转向系统 (19)图表36: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缺点 (20)图表37:不同类型EPS原理及适用范围 (20)图表38: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国内市场空间(亿元) (20)图表39:JTEKT产品线 (21)图表40:JTEKT产能情况 (22)图表41:博世华域转向主要产品 (22)图表42:耐世特随需转向™系统 (23)图表43:耐世特静默方向盘™系统 (23)图表44:浙江世宝产品线 (23)图表45:Protean轮毂电机构造 (24)图表46:轮毂电机的优缺点 (24)图表47:近期营收、毛利、毛利率 (25)图表48:近期净利、净利率 (25)图表49:拓普集团2018H1智能刹车系统营收情况 (25)图表50:耐世特2017、2018H1营收、毛利、毛利率 (26)图表51:耐世特2017、2018H1净利、净利率 (26)图表52:华域汽车2017、2018H1营收、毛利、毛利率 (26)图表53:华域汽车2017、2018H1净利、净利率 (26)图表54:重点公司 (27)横向控制,即方向盘角度的调整以及轮胎力的控制。
车辆制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真空液压制动(HPB)到电控和液压结合(EHB),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阶段逐步转向纯电控制的机械制动(EMB)和更智能化的线控制动。
对于传统车来说,真空源是由发动机的负压产生的;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负压很低,自动变速箱低温启动时真空度不够,并且电动车或者纯电行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或者发动机不工作,无法获得稳定的真空源,同时新能源车本身还需要尽量通过动力电机进行制动能量回收,为此的解决方案,一是使用电子真空泵,但需要持续运转,相对能耗较高,并且一旦电子真空泵发生故障,整个刹车系统将失去真空度;另一种方案则是电子线控刹车系统。
电子真空泵通过电机直接驱动产生真空源,能耗低,性能稳定,成本低,是目前的主流解决方案。
真空环境的稳定性决定了制动的操作难易度,而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将原有的真空助力器、制动总泵及带有车辆稳定系统的ABS总泵进行了集成,彻底摆脱了真空环境影响,且可以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最大化。
进而随着汽车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浪潮,智能刹车系统是无人驾驶执行层的核心零部件,线控制动预示着未来的趋势。
2017年全球汽车制动系统市场规模超280亿美元,中国超580亿人民币,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汽车制动系统单车价值大概2000元,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
随着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渗透率提升以及汽车电气化的发展,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拓展了市场空间,2020、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分别可达258亿元、375亿元。
整车企业对于新供应商更为保守,尤其是制动涉及到安全,国内自主零部件很难较快进入配套体系。
目前国内企业尚停留在配套部分零部件的水平上,如制动系统刹车盘、刹车鼓,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采埃弗、博世、大陆等占据了系统的主要市场;国内技术储备弱,中国品牌受到合资品牌的挤压,以商用车、单一件供应为主,乘用车供应商有亚太股份,商用车为万安科技;拓普集团由电子真空泵研发,已经进入量产装车阶段,并且持续投入智能刹车系统的开发。
图表2: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国内市场空间(亿元) 图表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国内市场空间(亿元)来源:中汽协,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中汽协,国金证券研究所转向系统的技术路径与制动系统有类似之处,传统纯机械转向系统几乎被替代,由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 ),升级至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 )之后,由电力驱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逐步占据主流。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加深,转向系统电子化渗透率加速,电动助力转向逐步占据主流,而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进而进入线控转向。
机械液压转向HPS 适用范围最广,可以匹配各类商用车和乘用车,因为其助力较大的特点,在重型车辆上应用尤为广泛;电子液压转向EHPS 主要适用于中大型商用车、大型MPV 和SUV ; 电动助力转向EPS 传动效率高(90%+),能耗低、装配简单方便、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的优势及无刷电机、主动回正的趋势,主要适用于轿车以及小型MPV 和SUV ,是现在的主流配置,在欧美日韩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国内还处于渗透率提升的过程中;EPS 或EHPS 是纯电动车的必选,是混合动力车的最优选择,未来的线控转向系统会成为连接整个自动驾驶横向运动控制的枢纽。
2017年全球汽车转向系统市场规模超300亿美元,中国超430亿人民币,已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汽车转向系统单车价值大概1500元,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相对价值量较高,EPS 可以避免许多HPS 需要的部件,如泵、软管、传动带等,简化了转向系统的设计和构造,节约成本,减少体积,减轻重量。
EPS 在传统车渗透率的提升以及在新能源车的应用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预计2020、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分别可达328亿元、453亿元。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72020E2025E -10020030040050020172020E 2025E EPS 自主品牌二、制动:制动系统电子化是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车辆纵向控制是在行车速度方向上的控制,即车速以及本车与前后车或障碍物距离的控制。
驱动与制动控制都是典型的纵向控制,可通过对电机驱2.1 制动系统发展历程及电子化趋势制动系统原理:当驾驶者踩下刹车踏板时与其连接的推杆将力传递到真空助力器。
真空助力器是一个通过大气压和真空的压力差将力矩放大然后传送给液压制动总泵从而进行制动的装置。
对于传统车来说,真空源是由发动机的负压产生的;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负压很低,自动变速箱低温启动时真空度不够,并且电动车或者纯电行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或者发动机不工作,无法获得稳定的真空源,同时新能源车本身还需要尽量通过动力电机进行制动能量回收,为此的解决方案,一是使用电子真空泵,但需要持续运转,相对能耗较高,并且一旦电子真空泵发生故障,整个刹车系统将失去真空度;另一种方案则是电子线控刹车系统。
图表5:车辆制动系统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国金证券研究所车辆制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真空液压制动(HPB )到电控和液压结合(EHB ),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阶段逐步转向纯电控制的机械制动(EMB )和更智能化的线控制动。
电子真空泵通过电机直接驱动产生真空源,能耗低,性能稳定,成本低,是目前的主流解决方案。
由制动系统传统部件组成采用ABS、ASR 、ESC 等电子控制系统线控系统结构简单,省去了大量部件制动性强,反应速度快;系统维护比较简单过去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国金证券研究所 传统的真空助力器+液压制动系统,通过发动机或伺服器装置提供并维持真空环境,真空助力器对驾驶员踏板施加的力进行放大,并向制动总泵施加推力,制动总泵的推力利用帕斯卡定律向各轮胎的制动分泵传导,由活塞推动制动片夹紧制动盘,从而实现制动力。
图表7:液压真空制动系统 图表8:液压真空制动结构来源:汽车之家,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盖世汽车,国金证券研究所图表9:真空液压制动的优缺点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2.1.2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真空助力的液压制动系统传统车汽油发动机进气歧管可以产生较高的真空压力,这也是真空助力器的真空来源。
而新能源汽车普遍不具备类似结构和功能,因此目前很多厂商的解决方案是进行技术改进,增加电子真空泵,保证真空助力器的环境。
图表10:真空助力液压系统结构来源:盖世汽车,国金证券研究所图表11:真空助力液压制动的优缺点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电动助力器液压制动系统电动助力器利用电动机+减速机的技术替代了真空泵和真空助力器,高度的电动化既减少了系统集成复杂度,也有助于智能驾驶功能的实现。
其原理是位置传感器监测踩下踏板的位置信息并向电脑传递,计算出所需的制动力,将信号传递至伺服电机,通过齿轮转化后推动制动主缸,此后通过油压为分缸提供制动力最终形成制动效果的过程与传统制动液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