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殖生物学

分子生殖生物学
分子生殖生物学

第一章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管壁上皮由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组成;

2.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3.生精小管界膜的功能

⑴界膜是生精上皮和睾丸间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是构成血睾屏障的组成成分,对精子发生起重要作用;

⑵界膜的细胞外基质对支持细胞的分化、正常形态结构维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形成以及正常功能的行使有重要调节作用;其储存的生长因子对精子发生和雄激素合成有调节作用;

⑶肌样细胞能够收缩,有助于精子向附睾方向输送;肌样细胞受损,界膜可发生病理性增厚;

⑷肌样细胞分泌的肌样细胞刺激支持细胞因子(peritubular modifees sertoli, PMods)对支持细胞合成、分泌ABP、运铁蛋白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分泌的其他因子如TGF、TGF、IGF-1和睾丸其他细胞分泌的因子共同构成生长因子网络,对睾丸的功能起局部调节作用。

4.支持细胞的功能

1). 支持细胞参与形成血睾屏障,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精内环境。

2). 支持细胞有支持生精细胞和促进生精细胞转位及精子释放的作用。

3). 支持细胞有旺盛的分泌功能。

4). 支持细胞有营养生精细胞的作用。

5). 支持细胞有免疫屏障功能。

5.精细胞完成转位及精子释放于生精小管管腔中,都是在支持细胞作用下完成的,依据如下:

①精子释放是不同因子直接作用于支持细胞的结果。

②支持细胞能合成分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和其他蛋白水解酶,生精细胞移位和精子释放需要这些酶。

③生精细胞的运动与自身无关,但依赖于支持细胞骨架系统的完整。

④支持细胞隆突和胞浆特化复合体参与了生精细胞转位和精子释放。

6.精子发生:将精原细胞增殖、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到精子形成的连续发育过程,称为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7.精子形成: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结构复杂的变化过程,由球形转变为蝌蚪形的精子,这个过程称精子形成(sperminogenesis)或精子变态。

8.血睾屏障:

(1)在生精小管和血液之间存在的防止二者之间大分子物质交换的结构。

(2)广义的血睾屏障由毛细血管管壁、睾丸间质内的结缔组织、生精小管的界膜和支持细胞的连接复合体四部分组成。

(3)狭义的血睾屏障指支持细胞间的连接复合体。

(4)血睾屏障对维持生精微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

9.间质细胞:又称Leydig 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特征。3β-羟甾脱氢酶是间质细胞的标志酶。10.间质细胞的功能:

(1)合成雄激素

(2)间质细胞能分泌一些非甾体类激素、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对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自身的分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3)间质细胞也可分泌少量的雌激素

11.精子发生包括三个阶段:

精原细胞增殖阶段: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精母细胞

精母细胞成熟分裂阶段: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演变阶段:精子细胞—变态—→精子

12.FSH、LH、雄激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精子发生主要的调节因素。

生精细胞没有雄激素和FSH的受体,而支持细胞和肌样细胞有FSH和雄激素的受体。

FSH、雄激素调节精子发生主要是通过支持细胞、肌样细胞起作用,而不是直接作用于生精细胞。13.激素调节的基本模式:下丘脑-垂体-生殖腺轴系在精子发生调节中发挥中心作用。

14.睾丸内的睾酮处于高水平的原因:

(1)睾丸中存在某种机制以维持间质中高的睾酮水平,并同时限制其向血中扩散或转移。

(2)Sertoli细胞向间质中大量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同时,间质中存在与血清中相似浓度的白蛋白。(3)Leydig细胞绝不贮存睾酮,而是分泌所有生产的睾酮。分泌的睾酮首先进入间质,再扩散入曲细精管或入血。

15.睾酮支持精子发生的机制:

(1)睾酮通过其受体发挥调节精子发生的作用。受体分布在Leydig细胞,管周细胞和Sertoli细胞核内,在生殖细胞中没有发现其存在。

(2)睾酮维持精子发生并非直接作用与生精细胞,而是通过Sertolil细胞或曲细精管周围的肌样细胞间接调节精子发生。

(3)睾酮缺乏时,并非所有生精细胞都降解—睾酮并非作用于精子发生全过程,而仅仅作用于精子发生的某一个或几个时期。

16.FSH作用机制

FSH→支持细胞膜的FSH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产生第二信使cAMP,诱导cAMP聚集→产生第二信使cAMP,诱导cAMP聚集→PKA被激活,调节Sertoli细胞功能→生产雄激素结合蛋白ABP、运铁蛋白等→ABP与雄激素结合形成复合物,维持睾丸及生精小管内雄激素的高浓度,维持生精微环境。17.精子发生的睾丸局部调节:

生精小管是精子发生的微环境

ECM与CAMs是生精细胞转位的物质基础

ECM由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弹性蛋白和ECM糖蛋白组成。ECM介导细胞黏附、增殖分化和运动。

CAMs由四大家族:整合素lectin、选择素、依赖Ca2+粘连素、不依赖Ca2+样CAMs

18.精子发生的基因调节

一、原癌基因小鼠原癌基因表达产物包括:

蛋白激酶家族:c-kit、c-abl、c-raf、c-mos、prim-1

具有GTP酶活性的GTP结合蛋白:c-ras

转录因子:c-fos、c-jun

wnt-1原癌基因

二.减数分裂基因:Ott 基因

三、DNA复制相关基因

DNA聚合酶ε不仅在有丝分裂复制中起作用,同时在精子细胞的DNA损失修复中可能起作用。

DNA聚合酶α和ξ除在增殖的精原细胞DNA复制中起作用外,还参与了减数分裂前期的DNA合成。

四、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dc25的基因产物是一蛋白磷酸酶,可水解Thr14 、Tyr15 的磷酸根,促进MPF活性。Cdc25 基因参与生精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周期的调节。

周期蛋白cyclin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或cdc

成熟促进因子MPF:CDK1/cdc2 (34kd)+cyclinB (45kd)

五、调节核蛋白转型基因

精子发生的特征性生化事件之一是:体细胞组蛋白逐渐被睾丸特异的生精细胞组蛋白变异体代替。

精子细胞核蛋白的正常转换是精子头形成的先决条件。

六、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肌动蛋白actin和微管蛋白tubulin

七、温度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广泛表达。

八、同工酶基因

糖酵解途径中的几个酶在生精细胞中有特异的同工酶:LDH、细胞色素c、磷酸甘油激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

第二章精子的附睾成熟及获能

1.当精子通过附睾头部、体部并转运到尾部近侧端时,就获得了前向运动和使卵子受精的能力,这一过程称为附睾精子成熟。

2.附睾具有高速胆固醇合成能力,同时胆固醇被成熟精子转运至质膜。

胆固醇是精子成熟过程中转变膜特性的关键分子之一。

胆固醇具有稳定精子膜的作用;有利于精、卵在雌性生殖管道中经过各种不利的微环境。

3.人及哺乳动物精子在离开生殖管道时,还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经历一段成熟过程,才能获得受精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精子获能。

4.钙离子内流和活性氧ROS的产生似乎是精子获能中最早发生的事件。它们可能参与人精子获能中起重要作用的腺苷酸环化酶AC的激活。

哺乳动物精子核结构稳定源于其精子核蛋白中二硫键的广泛交互连接。

5.精子在附睾尾部和输精管中呈现微弱运动,一旦它们与获能培养基接触后,精子立即被激活,呈现爆发式的急剧运动,将此运动称为激活运动(activation movement)。

6.精子在获能培养数小时后,聚集的精子逐渐散开,解离出来的精子在培养基中自由地快速运动,表明精子表面特性发生了改变并开始获能,将这一运动称为超激活运动(hyperactivated motility, HAM)。超激活运动是一种非直线性运动,是典型的“8字型”运动。

7.超激活运动的生理意义

(1)超激活运动中的非直线性运动有助于精子从输卵管峡部释放出来。

(2)精子急剧的尾部运动所产生的强有力的穿刺能量推进精子穿过黏滞的输卵管液和相对坚韧的卵的透明带。

(3)精子超激活运动与精子穿过透明带能力息息相关。

(4)如果精子在雌性生殖道的不当之处提前发生超激活运动,必将导致精子能量耗竭和受精失败。

8.超激活运动的机制

⑴激活运动的启动和维持需胞外Ca2+ 的存在。

⑵精子局部含G蛋白和蛋白激酶。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卵泡发育与成熟的一般过程

哺乳动物出生前后,卵原细胞停止增殖,停滞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经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发育到双线期,至核网期。此时的细胞核称为生发泡(GV)。

性成熟后,在促性腺激素或其他因子的作用下,卵母细胞恢复减数分裂,发生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 GVBD),排出第一极体,并发育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成为一个成熟卵母细胞,从卵巢释放。

2.卵丘:随着卵泡液的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C+透明带+放射冠突入卵泡腔内, 形成卵丘。

卵泡细胞表达FSH受体,卵泡膜细胞表达LH受体.

3.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C+放射冠+透明带+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发生时间: 月经周期的第14天

4.排卵后,残留的颗粒层和卵泡膜向腔内塌陷,卵泡膜的CT和毛细血管也伸入颗粒层,逐渐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

5.黄体的细胞构成

颗粒黄体细胞:孕酮和松弛素。

膜黄体细胞:雌激素。

6.MPF是一种在G2期形成、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为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G2期进入M 期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MPF由两种蛋白质组成,一种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另一种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c2/CDK1 cyclinB的合成和积累是导致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的关键所在。

MPF的cdc2亚基的Tyr15和Thr14处于磷酸化状态时,使MPF处于无活性状态。

而cdc2上的Thr161的磷酸化则直接促进cdc2与cyclinB结合成复合体

7.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伴随几次发育停滞状态:

第一次停滞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双线期,称为前期停滞的卵母细胞,自卵泡取出的卵母细胞处于这一时期——GV期;超越这个阻滞后发生从G2向M期转变,即由GV期发生GVBD向MI期转变;

第二个停滞是卵母细胞成熟至MⅡ期后,在该期维持较长时间,直到受精,卵母细胞才离开MⅡ期并获得继续发育的能力,次期为MⅡ期停滞。

8.MPF活性变化

MPF活性出现在GVBD时,并在此时达最大值,进入中期和后期时,MPF活性下降;到MⅡ期时又提供到最大值,并在MⅡ期维持数小时。

9.cyclinB的降解是细胞从分裂期跳出,进入静止期的决定因素。

10.MPF活性调节

W ee1 、Myt1磷酸化Thr14、Tyr15,抑制MPF活性。

Cdc25的基因产物是一蛋白磷酸酶,可水解Thr14 、Tyr15 的磷酸根,促进活性。

cdc2激活激酶(cdc2 activating kinase, CAK) 催化Thr161/160磷酸化;脱磷酸化则由蛋白磷酸酶KAP或PP2A催化。

11.从G2 →M相的转变

(1)激素诱导和蛋白质合成依赖性途径受促性腺激素(FSH、LH)的作用,少数卵泡成为优势卵泡并排卵,卵泡的募集(recruitment)和优势卵泡的选择(selection)是通过雌性激素,如孕酮和雌二醇作用完成的。

(2)自动催化扩增途径这一调节是在翻译水平上,由活性MPF对pre-MPF分子进行修饰,称为自动催化扩增。MPF活性的扩大不需要蛋白质合成;也证实前期停滞的卵中应该有pre-MPF存在,使有活性MPF增加,又促使更多的pre-MPF激活,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MPF水平。

12.孕酮的作用是(1)刺激细胞内cyclin的合成。(2)通过抑制wee I和myt-1激酶起作用。13.cyclinB降解和MPF失活是细胞离开M相进入后期所必需的,而cyclinB的降解是MPF失活的前提条件。

14.cyclinB的结构分为两部分:

N-末端区作为cyclinB被降解的靶目标,其中的保守性序列,被称为“降解盒(destruction box,D盒)”。C-末端区作用是与cdc2结合,并使cdc2激活。

15.cyclinB的降解是通过一条普遍存在的蛋白依赖性蛋白水解系统,以cyclinB为降解目标的特异性在于蛋白水解系统的蛋白-蛋白连接酶,是一种20S的称为后期促进复合体(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APC)的分子。

16.由M相向后期转变,这一时期重要的现象是姊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盒依赖性水解作用是姊妹染色体分离和进入后期所必须的。

17.MⅡ期卵母细胞的维持:

卵母细胞中存在细胞静止因子(CSF),即高活性的CSF维持MPF处于高活性状态,从而使卵母细胞保持在中期。

CSF是一族作用相似的活性物质。至少包括c-mos产物、MAP激酶和cdk2。

CSF的作用是抑制停滞于MⅡ期卵内的cyclinB的降解。通过维持cyclinB的这种动态平衡而使MPF保持高活性。

MⅡ期维持也依赖于纺锤体的三维组合

18.cAMP及其类似物dbcAMP,磷酸二脂酶(PDE)的抑制物,腺苷酸环化酶和能激活腺苷酸环化膜的物质如forskolin等,都能抑制GVBD的发生。

第四章顶体反应及穿过透明带

1.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是受精的前提。

2.顶体酶(acrosin)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在顶体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参与透明带的结合及其穿透;

透明质酸酶在精子穿过卵丘细胞时起重要作用;

酸性蛋白酶和芳香基硫酸酯酶协同透明质酸酶降解卵丘细胞基质。

3.顶体反应至少有双重功能:使精子穿越;是精子质膜与卵质膜融合的必要前提。

4.自发性顶体反应是指在获能培养基中没有任何刺激因子存在下,以活动的精子发生顶体反应者为自发性顶体反应。

5.人透明带由三种糖蛋白成分组成,称为ZP1、ZP2、ZP3。

ZP3和精子质膜上的ZP3受体介导了精子与卵子透明带之间的初级识别,ZP3与精子结合诱发顶体反应的发生。

ZP2与顶体反应的精子相互作用,构成精子与卵子透明带之间的次级识别和结合。

ZP1不与精子直接作用,主要具有结构支撑功能,他把ZP2、ZP3和细丝横向连接起来,构成透明带的三维构象

6.小鼠透明带主要由3种糖蛋白组成:ZP1、ZP2和ZP3,三种透明带在卵子发生过程中合成并分泌。

ZP2占10%,其功能为阻止多精受精,ZP3占25%,作用为精子受体及顶体反应诱发物,ZP1占10%,起ZP2和ZP3的连接作用。

7.小鼠ZP3蛋白有两个来源和两个时期合成:一是来源于卵母细胞;二是来源于卵丘及颗粒细胞。

第一个合成时期是卵母细胞最初的生长时期,此时由卵母细胞合成并分泌ZP3蛋白,构成透明带内表面。第二个合成时期是卵母细胞生长后期,此时卵母细胞内ZP3蛋白合成减弱,而卵丘和颗粒细胞开始大量合成和分泌ZP3蛋白,构成透明带的外表面。

8.精子受体:与精子结合的卵子表面成分,称为精子受体(sperm receptor)。

卵子结合蛋白:与卵子结合的精子表面成分,称为卵子结合蛋白(egg-binding protein)。

9.精子和卵子之间的种属特异性的黏附和结合是通过精子表面的卵子结合蛋白与卵子表面的精子受体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10.小鼠卵ZP3与精子质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有两种功能:

一是使精子附着在透明带上,另一功能是激发精子发生顶体反应。ZP3是精子的初级受体。

11.顶体反应发生后,精子质膜脱落,精子表面与ZP3结合的受体也随之丢失。此时,精子与透明带间发生次级识别或称二级识别。

透明带中负责与精子发生次级识别的是ZP2。

12.获能精子与透明带结合是一种强烈的化学结合,这是由透明带表面的初级精子受体与精子质膜表面的初级卵子结合蛋白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13.精子-透明带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至少由三个步骤组成:

①顶体完整的精子与透明带结合-透明带初级结合;

②正在顶体反应和完成顶体反应的精子与透明带结合-透明带次级结合;

③完成顶体反应的精子进入并穿过透明带。

14.精子表面的初级卵子结合蛋白位于精子顶体区质膜上,与卵子透明带上的初级精子受体ZP3相互作用,诱发顶体反应的发生。

次级卵子结合蛋白位于顶体反应后精子的表面,即顶体内膜上,与次级精子受体ZP2相互作用,在精子穿过透明带过程中,始终使精子与透明带结合。

15.卵子结合蛋白

(1)Β-1,4半乳糖苷转移酶是初级卵子结合蛋白。

(2)sp56

(3)透明带受体激酶

透明带受体激酶(zona receptor kinase,ZRK),又称p95,是一种跨膜受体,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P95蛋白既是酪氨酸激酶的底物,又具有内在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16.顶体反应是由信息传递系统调控的。

顶体反应依赖于细胞外Ca 2+内流。

顶体反应时调节Ca 2+进入胞内机制的假说:Na+/Ca 2+反转运子起重要作用

17.精子膜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膜脂类主要由胆固醇和磷脂两部分构成。

18.在精子获能期间,顶体外膜和质膜上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tdcho)含量显著下降。

19.DAG的作用是激活PKC;DAG还可提高精子中PLA2和PLD活性。

20.精子膜上至少存在两类RZP(精子膜上ZP受体):一类激活磷脂酶C(PLC)β1G蛋白-偶联受体;另一类是与PLCγ偶联的酪氨酸(PTK)受体。

21.孕酮(P4)刺激顶体反应依赖于胞外Ca 2+内流。

第五章卵子的孤雌激活

1.孤雌激活:无雄性配子的任何作用,由雄性配子产生的胚胎,不论其是否发育成个体。

2.孤雌激活的人工激活方法:物理性刺激和化学性刺激。

物理性刺激包括机械刺激、温度刺激和电刺激处理。

化学性刺激二价阳离子或钙离子载体、细胞松弛素B、酶刺激、渗透压处理等。

3.影响卵母细胞激活的因素卵龄、激活方法和激活剂的控制。

第六章受精前、后雄性配子核蛋白的重组及再重组

一. 哺乳动物精蛋白的分类及蛋白一级结构的特点

P1型: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精子中(进化上非常保守,有50个氨基酸残基,富含精氨酸和半胱氨酸,其N端6个氨基酸均为ARYRCC,此外还含有5~7组精氨酸结构)

P2型:仅存在于人、小鼠和仓鼠等少数哺乳动物精子中(富含精氨酸、组氨酸和半胱氨酸,在结构上与P1精蛋白的主要差异在于富含组氨酸,约25%~30%精氨酸被组氨酸取代)

二. 精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

1.浓缩核并使精子伸长成流线型;

2.保护精子遗传信息;

3.使精子基因组在受精卵内胚胎开始发育前处于稳定的不活跃状态。

第七章 哺乳动物体外受精

●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是指在体外环境完成精卵结合的过程。

第二极体的排放和原核的形成是判断受精是否发生的直接标准。

一. 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因素

(一)卵母细胞来源: 动物种类, 动物年龄, 卵母细胞类型, 卵巢运输

(二)生化因子:

1、第二信使因子:cAMP,cGMP 和cCMP

2、钙

3、甾类激素

4、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OMI)

(三)细胞关系: 主要是缝隙连接

(四)培养条件: 温度,气相(常用的气相有两种: 含5%CO2的空气;5% CO2 +5%O2+90%N2)

(CO2很关键,它是培养基缓冲体系维持正常pH 所必需的。), 静止或流动的培养系统, 培养基(水,血清, 血清替代品)

二.体外受精时常见的异常情况: 多精受精、卵母细胞的孤雌发育和胚胎的染色体异常

三.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阻滞产生的机制

● 哺乳动物胚胎表现种特异性的发育阻滞

● 胚胎发育阻滞可能是由培养条件的不完备引起的,在适合的条件下发育阻断可以克服

● 已经证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是靠卵母细胞中储存的蛋白质和mRNA 驱动。早期卵裂时期的转录导致蛋白质合成在质与量上的变化,从而产生控制转录的母本/胚胎转换(MET)。一些研究者认为某些特别化合物或培养基组成的变化可能允许胚胎通过阻断期。

在小鼠胚胎发育培养基中去掉葡萄糖而添加谷氨酰胺就可克服小鼠2细胞阻断;

有些研究者认为单独添加牛磺酸对克服小鼠2细胞期阻滞起关键作用。

四.精子或能机制

五.精子、卵子和胚胎冷冻保存的意义

(1)精子、卵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是实现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实用化和商业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完善人类体外受精临床应用的重要手段。

(2)可以使优良品种、珍稀濒危动物或任何个体的基因库得到长期保存;

(3)使体外受精以及胚胎抑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体外受精工作不受配子供给的限制而根据需要和受体动物生长发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便于异地合作与交流;

第八章受精

一.受精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概念: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相互结合和融合而形成双倍体合子的过程,是有性生殖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

生理意义:A保证了双亲的遗传作用

B 恢复了染色体双倍体数目

C 把个体发生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通过生殖细胞

D 遗传下去,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

二.精卵质膜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

1.精子附着(attachment):精子借助尾部的运动接近卵子质膜,并附着于卵子质膜的表面;

2. 精卵结合(binding):精卵建立牢固结合,其基础是精子表面的配体和卵子质膜上精子受体的结合;

3. 精卵质膜融合:首先发生在精卵质膜的接触部位。通过融合蛋白的介导,形成细胞内含物的通道

4. 细胞内含物混合:主要是脂质物质自发完成的

三.简述精卵质膜融合的限制因素

1、融合前配子的状态:精子发生质膜融合必要的前提条件是完成顶体反应

2、精卵质膜发生融合的部位

3、精卵获得质膜融合能力的发育时间

4、精卵质膜融合的物种特异性

四.参与精卵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有哪些

1、卵子整合素

2、CD9

3、GPI(glycosal phosphatidylinosotol)锚定蛋白

4、依赖Zn2+的金属蛋白

五.什么是卵子激活/活化

精子入卵使“休眠”的卵子复苏,启动一系列生化事件的发生、代谢的变化和减数分裂的完成,最终导致细胞分裂、分化和新生命个体的诞生。卵子的这种复苏过程称为卵子激活。

六.什么是钙波、钙振荡?受精时,Ca2+振荡中升高的Ca2+的来源

1.哺乳动物受精时,精子穿入卵子,引起卵子胞质内持续数小时的、反复性的、短暂性的[Ca2+]i升高,称为Ca2+振荡(Ca2+oscillations)

2:受精后,第一次[Ca2+]i升高是从精子入卵处发生的,然后以波的形式传遍整个卵子,这种现象称为钙波(calcium wave

3.来源:[Ca2+]i升高一方面来自外界Ca2+的内流,另一方面是从胞内钙库中释放出来的。内质网是细胞内主要的Ca2+库,在骨骼肌中称为肌浆网

七.介导胞内Ca2+信号产生的途径

(1)IP3诱导的Ca2+释放(IICR)

(2)植物碱诱导的Ca2+释放(Ryanodine-induced Ca2+ release, RICR)

细胞内另一种重要的通道——ryanodine受体(RyR)钙通道;

(3) Ca2+诱导的Ca2+释放(CICR)

八.受精前后MPF、MAPK、PKC各自的功能

1. 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 factor, MPF):MPF活性在MⅡ期卵子中处于激活状态,

对维持MⅡ期阻滞具有重要作用;受精后MPF活性下降可能与减数分裂恢复和第二极体释放有关,但与原核发育没有关系;受精卵原核膜破裂后,MPF激活是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前提;早期胚胎卵裂过程中,MPF周期性的被激活和灭活,即在细胞周期的间期被灭活,在中期被激活,从而保证正常的卵裂。

●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MOS/MAPKK/MAPK/p90rsk信号通路可能在维持MⅡ期阻

滞中起作用;MAPK可能是抑制核膜形成的一个因素,它的失活是受精后原核核膜组装的前提;

MAPK可能参与受精后精子中心体的功能调节;

●3、蛋白激酶C (PKC):PKC的激活是诱导小鼠卵子突破MⅡ期阻滞的必要条件,并且受精后钙

离子释放所引发的MPF降解途径是PKC依赖性的;在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可能激活PKC,克服MⅡ期阻滞,再通过某种途径诱导MAPK失活,从而使卵子形成原核;PKC可能通过激活PP-2A,导致MAPK的去磷酸化而失活,使卵子形成原核;PKC激活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激发卵子的皮质反应,从而阻止多精受精的发生

九.何谓精子核去致密的时间窗口?关键步骤是什么?

1. 从卵子激活到雌原核形成这段时间称为精核去致密的时间“窗口”(time window)。

2关键步骤:在去致密时间窗口内使鱼精蛋白二硫键减少到足够数量是引起精核去致密和精核激活的关键十.哺乳动物组织多精受精的机制

●雌性生殖道的初步筛选:只有那些活力相当好的精子才能到达受精部位;

●卵子本身具有强烈的阻止多精受精的能力:参与阻止多精受精的是卵子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器——

皮质颗粒(cortical granule, CG)。

十一. 皮质颗粒内含物主要包括哪些物质?

1、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该因子是一种把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丝氨酸蛋白酶;

2、卵过氧化物酶

3、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4、糖基化物质

5、其他成分:CRT(calreticulin)、p75、肝素结合胎盘蛋白

最后补充内容:

1.超排卵:为获得更多的胚胎,人们模拟体内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与排放的激素调节模式,通过注射不同的促性腺激素,刺激暂时处于休止状态的卵母细胞进入成熟发育期。成熟后排放于输卵管。由此可以获得比自然排卵时多得多的卵母细胞或胚胎,这一过程成为超排卵。

2.影响产排卵的因素:1.母鼠的性成熟的程度

2.PMSG、HCG皮下注射剂量:对于多数小鼠品系PMSG、HCG皮下注射5IU-10IU.

3.激素注射的时间:注射PMSG后42—48h再注射HCG能获得最佳排卵效果。

4.小鼠品系:小鼠品系是影响超排卵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

3.如何才能较为正确的反应受精与否?

1.卵母细胞内可见精子尾部

2.卵母细胞内可见膨大的精子头部

3.卵母细胞内可存在雌雄原核

4.有明确的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

5.卵周隙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1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1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飞船搭载着一批蚕宝宝进入太空,科学家想研究太空环境对蚕宝宝生活的影响。其中蚕作茧自缚是指什么? A.受精卵孵化B.胚胎发育C.幼虫变成虫D.幼虫变蛹 2 . 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正确的食物链是: A.树→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树 C.蝉→螳螂→黄雀D.黄雀→蝉→螳螂 3 . 昆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吃青菜叶的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 B.适当延长家蚕的幼虫期有助于提高蚕丝的产量 C.捕杀蝗虫的最佳时期是在蝗虫的成虫期 D.毛毛虫不属于环节动物 4 . 蝗虫的一生要经过的发育时期有() A.卵、成虫B.卵、蛹、成虫 C.卵、若虫、成虫D.卵、幼虫、蛹、成虫 5 . 要想使同一株桃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应采取的方法是() A.扦插B.嫁接C.异花传粉D.辐射 6 . 昆虫发育过程中的蜕皮,是由于() A.外界的空气过于干燥B.昆虫的皮肤太干燥 C.外界的气温过高D.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生长 7 . 攸县有八百余年的油茶种植历史,扦插是油茶的主要繁殖方法,苗木能保持母树的特征和特性,苗木的性状比较一致,有利于扩大良种的数量。下列与此繁殖方式不同的是()

A.马铃薯块茎繁殖B.月季的嫁接繁殖 C.草莓的组织培养D.豌豆的种子繁殖 8 . 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草莓的压条可以培育新品种 B.蜻蜓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D.兔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 9 . 下列有关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描述了柳树的无性生殖 B.求偶、交配、筑巢、产卵是所有鸟类共有的繁殖行为 C.青蛙和蝗虫都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 D.“菜青虫”在菜粉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成虫期 10 . 桃树果实表面光滑(A)对有有毛(a)为显性。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光桃(Aa)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 A.毛桃B.光桃C.毛桃约为1/3D.光桃约为 1/2 11 . 下列关于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不产生生殖细胞 B.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C.有性生殖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D.青蛙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12 . 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果树时,成活的关键是() A.接穗和砧木要大小相同 B.接穗和砧要保持湿润 C.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接合在一起 D.接穗和砧木都要严格消毒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及变态)-教案

教案模板(试行) 教研组长审阅 年月日 日期:课程:茶树病虫害防治 班级:茶叶1601 章节:昆虫的生物学特征(繁殖方式及变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昆虫的繁殖方式。 2.了解昆虫变态类型。 能力目标: 1.掌握昆虫的繁殖方式。 2.掌握昆虫变态类型。 情感目标: 培养同学们对昆虫的繁殖方式和变态类型,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昆虫的繁殖方式。 2.昆虫变态类型。 【教学难点】 昆虫变态类型。 【课时安排】 组织教学1min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4min 本节课的新内容80min 重点内容的总结3min 考勤、组织教学2min

【教学过程】 1、昆虫体内各系统的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答;(一) 消化道的基本构造 1、消化系统结构: 口器、开口于口腔的唾腺、前肠、中肠、后肠以及肛门组成消化道。 昆虫的消化道是一条不对称的管状构造器官。 2、消化系统的功能: ①摄取食物;②消化食物;③吸收营养物质;④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马氏管的排泄物。 二、昆虫的排泄系统 昆虫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保证各内脏器官和组织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昆虫的排泄器官和组织包括马氏管、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脂肪体及围心细胞等,但其中最主要的是马氏管。 三、昆虫的循环系统 昆虫循环系统属于开放式血液循环,其血腔就是整个体腔,所有内脏器官都浸浴在血液中。昆虫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 (1) 将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水和激素送到作用部位; (2)将组织中产生的代谢物和废物送到其它组织或排泄器官中进行中间代谢或排出体外; (3) 维持身体各部位的渗透压、离子平衡和PH值。 四、昆虫的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网络组成的气管系统。气管在组织学上虽然构造简单,但在虫体内的分布却非常发达,它们在体内有相当固定的排列方式,将氧直接输送到呼吸组织中。 气管系统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气管系统:依据其构造和生理功能可分为气门、气管和微气管3个组成部分。 五、昆虫的神经系统 昆虫的神经系统联络着各种感觉器官和效应器,能感受和整合外部信息,使相应的器官系统作出适当反应,并与内分泌系统协同对整体进行协调控制,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 昆虫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受神经的支配,并与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相联系,感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温、湿、光、风等。昆虫神经系统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外胚层内陷的部分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形成的。神经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以及神经胶细胞组成了神经系统。每个神经细胞及其分支称为神经元。无数神经元构成大脑和神经节及其神经,组成了神经冲动的传导网络。 六、昆虫的生殖系统 昆虫的生殖系统:是产生卵子或精子,进行交配和种族繁衍的器官。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吸收营养物质,供生殖细胞(卵子或精子)生长发育。一般地讲,只有成虫期才具有较完善的生殖器官,性细胞才迅速生长发育。 七、昆虫的内分泌系统 昆虫分泌激素的器官,包括神经分泌细胞和腺体两部分,分别形成神经内分泌和腺体内分泌两类。各种激素通过神经分泌细胞和腺体的排放,一部分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大多则进入血液中,形成统一的内分泌系统。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理特性: 1、体温高,代谢旺盛。40--44℃之间,鸡标准体温41.5℃,鸭41--42.5℃,鹅40--44℃。鸡无汗腺,靠呼吸散热。 2、心率高,血液循环快。鸡300次/分钟。 3、抗病力差,淋巴结不发达。 4、呼吸频率高,对环境变化敏感。22--110次/分钟。对温度、湿度、声音都敏感(惊群)影响生产性能。 单位:毫升 5、繁殖潜力大。卵巢输卵管右侧退化,显微镜下有卵泡12000个。♂精子存活力强,输卵管内存活7--10天。 6、对饲料要求高。需高蛋白饲料,鸡11种必需氨基酸,鸡几乎不能利用纤维素。肠道短,消化快,每天采食频率高。 二、解剖特性: 1、骨骼与肌肉:保留鸟类的特征,适应飞翔能力。骨骼中空,管状,前肢变为翼,鸡腿部有特殊的栖肌,故能牢固地攀持住栖架,睡眠时不会跌落。 2、呼吸系统:有气囊,禽类为适应飞翔能力而特有的器官,主要有胸气囊和腹气囊。 气囊的作用:①贮存气体,比肺多容纳气体5--7倍。 ②增加空气利用率。 ③调节体温,鸡靠呼吸调节体温。 ④增加浮力,减轻体重,适应飞翔。 3、循环系统:心率高,循环快。鸡血量为体重的8%左右,红细胞有核,没有淋巴结,抵抗力弱。 4、消化系统: ①没有牙齿,口腔唾液腺不发达。 ②有嗉囊,储存、软化饲料,易于消化。 ③有腺胃、肌胃,其中肌胃的肌肉发达,收缩力强,磨碎食物(牙齿作用)。 ④有泄殖腔,生殖口、粪、尿开口于泄殖腔。 ⑤肠道短,消化吸收快,排泄快。饲料通过消化道只有4小时,停产鸡8小时,抱鸡12小时。 5、泌尿系统:尿液在肾脏形成酸,直接排入泄殖腔,水分在泄殖腔内重新吸收,余下白色糊状尿酸盐与部分尿排除体外,所以,鸡粪有白色物。 6、生殖系统:♂鸡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和交媾器组成。♀鸡由左侧卵巢和左侧输卵管(喇叭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阴道部)组成,开口于泄殖腔。 7、感觉器官: ①眼:视觉好,能迅速识别目标,但对颜色区别力差,只对红、黄、绿敏感,对兰色不敏感。 ②耳:听觉发达,能迅速辨别声音和方向。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无性生殖:凡不涉及性别,没有配子参与,没有受精过程,没有细胞融合的生殖,或直接由个体的一部分脱离而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都可称为无性生殖。 (1)对于无性生殖概念的理解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不等于不产生生殖细胞,如孢子就是一种无性的生殖细胞;还可以延伸为没有细胞的融合,如水绵的接合生殖也是有性生殖。 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这里所说的“母体”不同于“母亲”,前者是相对于后代而言的,可以是雌性也可以是雄性,或者是雌雄同体(如水螅),或者根本无性别之分;“直接”不能理解为母体→子代,包括母体→孢子→子代。 (2)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分类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2、有性生殖 (1)特点: ①产生生殖细胞要经过减数分裂,不单是有丝分裂。 ②生殖细胞有性别之分,或形成的个体有性别之分。 ③后代是由合子为发育起点发育形成的(个别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如单性生殖);合子可以由配子结合而成,也可以是细胞融合而成。 (2)根据以上特点来划分有性生殖类型,常见的有:接合生殖(如水绵)、单性生殖(包括孤雌和孤雄生殖)、配子生殖(又可分为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异配生殖又包括卵式生殖)。 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胎发育的分类: 知识点拨: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判断: ①是否经过减数分裂;

②有无性别之分; ③后代发育的起点。 知识拓展: 1、被子植物发育过程: 注: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乳。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生物的生长是指由小长大的现象,其直接原因是由细胞分裂导致的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长大。叶片变大、种子萌发中均包含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向性运动(如向光性)是由于单方向刺激引发的植物体不同侧生长不均衡所致,它们都属于生长范畴。种子吸水膨胀是由于亲水性物质吸水膨胀而导致的种子体积增大,不属于生长。

《植物的生殖》习题附带答案

第一节植物的无性生殖 课时测评 一、选一选 1.下列诗句中,与生物生殖现象有关的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洛阳的牡丹天下闻名,美不胜收,对洛阳的牡丹来说与有性生殖有关的结构是() A 花蕊 B 花瓣 C 花托 D 花柄 3、炎热的夏季,吃一块甜美的西瓜既甜爽可口,又降温解暑,你知道里面的种子是由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么() A 子房 B 花粉 C 胚珠 D 受精卵 4小华的妈妈将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分割后埋在地里进行繁育,这种繁殖方法属于( ) A.孢子生殖B.分裂生殖C.有性生殖D.无性生殖 5、属于无性繁殖方式的是()A.播撒小麦种子种地B.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 C.用土豆芽发育成新植株D.埋下鸡冠花种子后,种子发芽 6.对植物生殖多样性之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使植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B.植物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 C.增加了物种变异的速度D.生殖的多样性可能产生更多的后代 7、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才能实现的是()A.同一株菊花上绽放出不同的花朵B.“试管”婴儿的诞生 C.克隆羊“多利”的问世D.生产胰岛素“工程菌”的培育 8、果农常用营养繁殖培育龙眼,农科所常用种子繁殖培育龙眼新苗,两种繁殖方式方分别是() A.有性生殖、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C.有性生殖、无性生殖D.无性生殖、无性生殖 9、切取一段紫背天葵的茎,插入湿润的沙土中,一般在4-10天后,即可生出新根,这种繁殖方法叫() A.扦插B.压条C.嫁接D.组织培养

10、图中生物的生殖现象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植物的嫩枝 B.萌发的咖啡种子 C.果树嫁接 D.组织培养 11、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将水蜜桃的芽接到毛桃上,结出的成熟果实其味道为( ) A.甜B.酸C.酸甜各半D.苦涩 12、园艺师将一株仙人掌培育成具有多种形状,开多种颜色花朵的仙人掌类植物,能达到上述结果的技术是() A 组织培养 B 嫁接 C 种子繁殖 D 扦插 13、下列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①是嫁接,是人工营养繁殖 B.②是组织培养,植物繁殖的速度很快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芽 D.①②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二、填一填 1、看操作步骤示意图,分析回答: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殖生理

.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某大豆品种的临界日长为15小时, 以下( B )方法经周期性诱导后可使其开花。错误正确答案:A A.14h光照+10h黑暗A B.16h光照+8h黑暗B C.13h光照+11黑暗并在暗期开始后3小时处用红光中断15分钟C D.8h光照+16h黑暗并在暗期中间用白光中断15分钟D 2.不存在临界日长, 可在任何日照条件下开花的植物,称为( C )植物。正确 A.长夜植物A B.短夜植物B C.日中性植物C D.中日性植物D 3.短日植物在春末夏初播种,其生育期与在夏末秋初播种比较( A )。正确 A.要长A B.要短B C.一致C D.可长可短D 4.一植物只有在日长短于16小时的情况下开花,该植物是( A )。正确 A.长夜植物A B.短夜植物B C.日中性植物C D.中日性植物D

. 5.下列植物中哪些是( C )长日植物。正确 A.秋大豆和晚稻A B.春大豆和晚稻B C.小麦和大麦C D.四季豆和番茄D 6.已知某一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为14小时,而某一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为12小时,生长在( B )的日照长度下,二者才都会开花。正确 A.11小时A B.13B C.15C D.9D 7.要让菊花提早开花,可进行( C )处理。错误正确答案:A A.缩短日照A B.夜间照光B C.用强光中断暗期C D.白天中午断光期D 8.感受光周期刺激的植物器官是( C )。正确 A.根A B.茎B C.叶C D.芽D 9.多数植物受低温诱导后产生的春化效应,可通过( A )传递下去。正确

B.嫁接B C.分蘖C D.种子D 10.植物感受春化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 )。正确 A.顶端分生组织A B.嫩茎B C.叶片C D.根端D 11.下列哪种植物开花不需经历低温春化作用( D )。正确 A.冬小麦A B.胡萝卜B C.天仙子C D.棉D 12.萌动的种子就可接受低温,通过春化的称( B )。正确 A.萌芽春化A B.种子春化B C.绿体春化C D.苗期春化D 13.植株只有在苗长到一定大小后,才可接受低温,通过春化的称( C )。正确 A.萌芽春化A

《植物生殖生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殖生物学》(双语)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12550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生殖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Plant Reproductive B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课外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植物学及植物学实验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植物生殖生物学是研究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及其调控机理的综合性前沿学科。生殖在植物个体发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即上承当代植株营养生长之后, 下启后代植株个体发育之始。植物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发育, 茎尖生长点就发生质变, 由产生营养器官转而形成花器官, 在花中孕育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 继而传粉受精, 启动胚和胚乳发育。这些发育事件环环相扣, 历经孢子体-配子体-孢子体3个世代, 无疑是植物一生中最复杂最曲折的发育过程。这一过程中隐藏着许多奥秘, 有待一一破解。从应用角度来看, 植物生殖生物学的意义也很明显。众所周知, 开花结实才能传种接代, 植物遗传与进化之道如此, 人类进行植物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之道也如此。再者, 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油料、棉花、果品等, 主要也是有性生殖的产物(果实和种子)。农业生产的以上两大支柱, 即作物育种与栽培, 都离不开对植物生殖的了解。当代基因工程技术要使转入的基因在后代稳定表达, 也必须通过生殖过程。总之, 一方面农业生产是人类研究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植物有性生殖的研究又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 本课程是一门生物科学类的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了传统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和本门学科近年应用新的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获得的新知识。共分十一章,依次叙述植物胚胎学的历史和现状,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小孢子囊及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大孢子囊及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受精,胚乳,胚,无融合生殖,多胚现

植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植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整理: 1.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常见的方式有和。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应当使和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扦插材料的处理: ①剪成15---20cm的茎段,每段上保留两个节; ②茎段上方的切口是的,下方的切口是的; ③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一部分,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处全部去掉; ④扦插时将下面一个节埋入土中。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3、性状是指示物体所表现的______ _、_____ ___和____ ____。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 _。 4、26页“转基因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 _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____________ ,即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__ _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通过生殖过程把____ 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 和_____ 就是____ 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5、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_____ _ 上,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___ _和___ _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 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 存在的;而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______ _,即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___ __存在。 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明: (1)相对性状有_______ 和______ _之分,则基因也有___ _和__ __之分,显性基因控制_____ __,隐性基因控制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一、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过程: 2.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特点: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二、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特点: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三、无性生殖的应用 1.扦插: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嫁接:接上去的枝或芽叫接穗,保留根系被接的部分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3、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是通过雌雄交尾后雌虫产受精卵而生殖的,是有性生殖,属卵生。 2.家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3.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同家蚕一样,发育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等)。 2.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如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等)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雄蛙鸣叫是求偶。在繁殖过程中有雌雄蛙抱对现象,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2.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时期,也是一种变态发育。蝌蚪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抱对。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蟾蜍(chán chú)、大鲵(ní)和蝾螈(róng yuán)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鸟卵的结构 1.识记鸟卵的结构图(教材P18)

牛的生物学特性

牛的保护和福利 牛的福利包括良好的环境,符合牛正常生理特性的合理的饲养管理等。 一、牛的生物学特性 (一)耐寒不耐热 牛体型较大,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小,皮肤散热比较困难,因此,牛比较怕热,但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18℃的环境中,乳牛亦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但低温时,牛需采食大量的饲料来维持一定的生产力水平。高温时,牛的采食量会大幅度下降,导致肉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和乳牛的泌乳量明显下降。高温对牛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使公牛的精液品质和母牛的受胎率降低。因此,生产中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以减少高温对牛的影响,并避免在盛夏时采精和配种。 (二)反刍与嗳气 牛是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个胃没有腺体,又称前胃;只有皱胃能分泌胃液,又称真胃。 牛无门齿和犬齿,靠高度灵活的舌把草卷人口中,并借助头的摆动将草扯断,匆匆咀嚼后即吞咽人瘤胃。休息时,瘤胃中经过浸泡的食团通过逆呕重回到口腔,经过重新咀嚼并混人唾液后再吞咽人瘤胃,这个过程称为反刍。瘤胃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是饲料进行发酵的主要场所,故有“天然发酵罐”之称。进人瘤胃的饲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各种气体(如CO2,CH4,NH3等),这些气体由食管进人口腔后吐出的过程称为嗳气。当牛采食大量带有露水的豆科牧草和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饲料时,瘤胃发酵急剧上升,所产生的气体超过暖气负荷时,就会出现臌气,如不及时救治,就会使牛窒息而死。(三)食管沟反射 食管沟始于责门,延伸至网瓣胃口,它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呈一个中空闭合的管子.使食管直接和瓣胃相通。犊牛哺乳时,引起食管沟闭和,称食管沟反射。这样可防止乳汁进人瘤网胃中由细菌发酵而引起腹泻。 (四)群居性与优势序列 牛喜群居。牛群在长期共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锋,可以形成群体等级制度和优势序列。这种优势序列在规定牛群的放牧游走路线,按时归牧,有条不紊进人挤奶厅以及防御敌害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五)食物特性与消化率 牛是草食动物,放牧时喜食高草。在草架上吃草有往后甩的动作,故对饲草的浪费很大。应根据这一采食行为采取合适的饲喂设施和方法。牛喜食青绿饲料和块根饲料,喜食带甜、咸味的饲料,但通过训练能大量采食带酸性成分的饲料。 (六)生殖特性 牛是常年发情的家畜,发育正常的后备母牛在18 月龄时就可进行初配。母牛发情周期为21 天左右,妊娠期为280天。种公牛一般从1.5岁开始利用。 二、牛的行为 牛的祖先是野生原牛,原牛每昼夜活动半径可达50km ,主要食物是牧草和其他纤维类植物,在变幻无常的自然条件下采食,在安全避风的地方休息、反刍。牛的大多数特征行为都源于自然条件或半自然条件下生活的野生原牛、肉牛或杂种牛。 (一)感觉 在野生原牛向牛进化的过程中,为寻找食物以及与牛群之间进行交流的目的,牛的感觉器官都发育得相当完善。 1 .视觉 牛的视力范围在330-360o之间,而双眼的视角范围为25-30o(见图5.2-1 )。牛能够清

初中生物《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植物的生殖》选自初中生物人教版课本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的第一节内容。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通过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本节介绍的是生物生殖中的植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以及无性生殖的实际应用。这节课与其他章节相辅相成,紧密相连,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之前所学到的开花结果,有性生殖,着重介绍无性生殖以及应用,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的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储备,对于植物的生殖也有一定的了解,善于提出问题,愿意与老师互动,但是他们对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这两个名词还是陌生的,对于无性生殖在生活中的运用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举同学们身边可以看见的实例,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并且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意的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2.举例说出常见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实例 3.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优势与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与实物,尝试图文的转换表达 2.通过视频,学会抓住要素,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扦插,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注植物生殖,提高爱护花草植物的意识 2.课外扦插,体验新生命的诞生,提高对生活生命的热爱 3.树立小组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1.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与区分 2.无性生殖的优势与应用 五.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应用 六.教学环境及教学用具 Ppt,黑板,桃花,马铃薯,小花盆,枝条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第一章-生殖及生殖生物学

第一章生殖及生殖生物学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每个有生命的个体总会以某种方式繁衍与自己性状相似的后代以延续生命,这就是生殖(reproduction)。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生殖是一切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一个个体可以没有生殖而生存,但一个物种的延续则必需依赖于生殖。 生物通过生殖实现亲代与后代个体之间生命的延续。尽管遗传信息决定了后代延承亲代的特征,但遗传是通过生殖而实现的。亲代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物种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成为可能。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因此,生殖过程本身除了是生物由一代延续到下一代的重要生命现象外,与遗传、进化,甚至生命起源的问题紧密相关。 一、生殖现象的研究历史 Macedonian Aristotle(公元前384-322)是最早系统从事动物生殖与发育方面研究的学者,首先提出了胚胎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观点。1683年Antoni van Leeuwenhoek首次在精液中发现了精子,并提出“精源说”,认为在精子中存在人的雏形,发育只是这个雏形的放大而已。以后Marcello Malpighi(1628-1694)和Jan Swamerdam (1637-1680)等又提出了“卵源说”,认为在卵子中存在一个人的雏形。此后,Charles Bonnet(1720-1793)在蚜虫中首次发现了孤雌生殖现象。 Lazzaro Spallanzani(1729-1799)首次成功地进行了青蛙的人工授精,并发现在缺乏精子穿入时,则卵子发生退化。在进行狗的实验时,他提出只有当卵子和精液共同存在时,才能产生一个新的个体。Caspar Friedrich Wolff(1738-1794)观察到,从受精卵的卵黄中形成了有形态结构的胚胎。Carl Ernst von Baer(1792-1876)对几种哺乳动物的卵子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后,Ernst haeckel(1834-1919)提出了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要重演的观点。 Oscar Hertwig(1849-1922)和Richard Hertwig(1850-1937)兄弟在Otto Butschli 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受精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受精的本质是雌雄配子细胞核的融

生物学特性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和名称 香菇在分类学中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子菌亚纲、伞菌目、白蘑科、香菇属(斗菇属)。 香菇由于树种、光照、温湿度、纬度、海拔高度等生活条件差异、其形态、品种、色泽上亦有变异,目前香菇已有许多符合人们经济目的的品种。例如按季节分,有春、夏、秋、冬出菇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引进适宜的品种培养、驯化使用,通江县属大陆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温度、湿度变化大,所以我县主要选用春、秋品种。 二、香菇的形态结构 香菇是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组成,两者均由无数的菌丝交织而成。 1、菌丝体: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支。细胞壁薄,粗2—3微米。菌丝体全是香菇的营养器官,由许多菌丝体连接而成,互相结合呈蛛网状,可以在枯木、木屑和秸杆培养基中漫延生长,不断繁殖,聚合菌丝体,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条件下,菌丝体会组结成盘状组织,继而分化出菇蕾,逐渐形成子实体,这是香菇菌丝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2、子实体:子实体是香菇繁殖器官(如同高等植物的果实),成熟香菇子实体,象一把撑开的小伞,可以明显地看出有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子实体分单生、丛生或群生(图一)。

菌盖:又叫菇盖、菇伞,圆形,位于香菇的顶部,半肉质,肥厚,直径3一10厘米,有时达20厘米。幼小时边缘开头内卷呈半球形,菌盖边缘与菌柄间有毛状菌膜连接,而后菌盖平展呈伞状。 在低温、干燥气候的作用下菌盖上面分裂成菊花状的裂纹,露出白色的菌肉组织,称花菇。 菌褶:又叫菇叶、菇鳃,位于菌盖下,呈辐射状排列,白色、柔软、刀片状结构,褶子表面的子实体层上,生有许多担子;每个担子上生着4个孢子,数目众多的担子,能产生大量的担孢子。 菌柄:又叫菇柄,菇脚,生于菌盖下边,圆柱形或稍扁,是支撑菌盖、菌褶和输送养料的器官。幼时柄上有纤毛。子实体开伞后,菌柄残留环形白色膜状物,称菌环,它不久便会自行消失。 1、菌盖 2、菌褶 3、菌环 4、菌柄 5、菌丝束 三、香菇的生活史 香菇的孢子成熟后,从菌褶中弹射出来,随风飘散,当落到被砍伐的适合香菇生长的树皮缝里或木屑堆里,得到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孢子就会生出芽管,芽管进行顶端生长并分枝发育成菌丝。由于这种菌丝没有核,叫第一次菌丝。两根性别不同的第一次菌丝丁肌质结合后,组成每个细胞含有一个核的菌丝,也叫做第二次菌丝。两个单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植物的生殖》教学设 计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二组讨论。 教学重点: 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 一、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生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初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 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的提高

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培养: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 1.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法设计: 启发式引导、交互式交流、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生物生殖方式总结

生物生殖方式总结 生物的生殖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最常见的方式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 一)分裂生殖 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无性生殖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是母体分裂成2个(二分裂)或多个(复分裂)大小形状相同的 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在单细胞生物中比较普遍,但对不同的单细胞生物来说,在生殖过程中核的分裂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1 以无丝分裂方式营无性分裂生殖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最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整个分裂过程中不经历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比,这种方式的分裂在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的分裂生殖中最常见。 原核细胞的分裂包括两个方面:(1)细胞DNA的分配,使分裂后的子细胞能得到亲代细胞的一整套遗传物质;(2) 胞质分裂把细胞基本上分成两等分。 复制好的两个DNA分子与质膜相连,随着细胞的生长,把两个DNA分子拉开,细胞分裂时,细胞壁与质膜发生内褶,最终把母细胞分成了大致相等的两个子细胞。 2 以核的有丝分裂方式营无性分裂生殖

有丝分裂的过程要比无丝分裂复杂得多,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但一些单细胞如:甲藻、眼虫、变形虫等,在分裂生殖时,也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 (1)甲藻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独特的有丝分裂,兼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特点,细胞开始分裂时核膜不消失,核内染色体搭在核膜上,分裂时核膜在中部向内收缩形成凹陷的槽,槽内细胞质出现由微管按同一方向排列的类似于纺锤丝的 构造,调节核膜和染色体,分离为子细胞核,最终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甲藻)。 (2)眼虫营分裂生殖时,核进行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核膜并不消失,随着细胞核中部收缩分离成两个子核,然后细胞由前向后纵裂为二(纵二分裂),其中一个带有原来的一根鞭毛,另一个又长出一根新鞭毛,从而形成两个眼虫。 (3)变形虫长到一定大小时,进行分裂繁殖,是典型的有丝分裂,核膜消失,随着细胞核中部收缩,染色体分配到子核中,接着胞质一分为二,将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个体。 3 以核的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方式营无性分裂生殖 这种方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草履虫,草履虫属原生动物纤毛虫纲,细胞内有大小两种类型的核,即大核和小核,小核是生殖核,大核是营养核,在草履虫进行无性繁殖时,小核进行核内有丝分裂,大核则行无丝分裂,接着虫体从中部横缢分成2个新个体。

酵母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简介

酵母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简介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可在缺氧环境中生存。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生理酵母营专性或兼性好氧生活,目前未知专性厌氧的酵母。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在酿酒过程中,乙醇被保留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在有氧气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温度适合时,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以出芽方式迅速增殖。化学元素组分酵母的化学组成与培养基、培养条件和酵母本身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一般情况下:酵母细胞的平均元素组成(%)如下:碳-47 氢-6.5 氧-31 氮-7.5~10 磷-1.6~3.5其他元素的含量很少(%) 钙-0.3~0.8 钾-1.5-2.5 镁--0.1~0.4 钠-0.06-0.2 硫-0.2 在酵母中发现的微量元素 (mg/kg) 铁--90-350 铜:20-135 锌:100-160 钴:15-65细胞壁细胞壁厚约25~70nm,细胞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甘露聚糖;中层为蛋白质,其中多数是酶,少数是结构蛋白;内层为葡聚糖,它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机械强度。此外,细胞壁还含有少量脂类和几丁质(芽痕)。不同种属的酵母菌细胞壁不含甘露聚糖。细胞膜酵母菌的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中间嵌有甾醇和蛋白质。细胞 核每个细胞通常只有一个核,但也有含有两个核或者甚至多个核。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基质组成。核由双层膜包被,核膜上有许多核孔。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它是由DNA与组蛋白结合而成。染色体外DNA主要有两类,即线粒体DNA和 2μm质粒DNA。线粒体DNA是双链DNA,编码大量呼吸酶。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内,是一种粘稠液体,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微体、液泡。特征多数酵母可以分离于富含糖类的环境中,比如一些水果(葡萄、苹果、桃等)或者植物分泌物(如仙人掌的汁)。一些酵母在昆虫体内生活。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或 5~2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酵母菌的遗传物质组成:细胞核DNA,线粒体DNA,以及特殊的质粒DNA。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本章概述 关于本章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内容七年级上册已经介绍过,要略讲,重点介绍植物的无性生殖及其应用。 2.介绍昆虫的发育,要以学生熟悉的家蚕和蝗虫为例,通过视频重点介绍变态发育的过程。 3.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条件,蝌蚪与幼蛙的形体结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适于水中生活的意义,并通过比较,分析蛙与家蚕发育过程有哪些相同之处。 4.在观察鸡卵的同时要注意实物与插图相结合,认清鸡卵的结构。 5.多结合旁栏的思考题,技能训练,以及课后的科学技术社会,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别很大。 2.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来自不同的亲本。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3. 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 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3. 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从探究实验事实中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2. 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3. 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教学重点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教学难点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