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首先明确了农产品的定义和范围。
农产品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类初级农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等。
明确范围有助于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清晰界定管理对象,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法律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不能滥用。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可能导致农产品中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而违规使用兽药、饲料则可能影响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质量。
同时,法律要求生产者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详细记录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监管。
产地环境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样至关重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调了对产地环境的保护和监测。
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因素如果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因此,法律规定要加强对农业产地环境的监测和治理,防止污染的发生。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产地,要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确保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农产品的销售环节也是法律监管的重点。
销售者必须对所销售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要依法进行处理,不得上市销售。
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销售场所也被纳入了监管范围,要求其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入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查验和检测。
法律还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
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加强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的监管。
要建立健全监督抽查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有权购买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当消费者购买到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时,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赔偿损失。
这不仅能够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能够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市场的信心。
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这部法律既是约束,也是保障。
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以及其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本条例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专项经费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发改、财政、科技、卫生、质监、检验检疫、工商、商务、环保、国土、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政府职责分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农产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指导其依法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农产品产地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定期对农产品产地安全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_条例_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近期,《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已由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今年3月31日审议通过,自6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详细内容。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收购、贮存、运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种植业的供消费者食用的初级产品,包括在农业种植活动中直接获得的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者添加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
第四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所需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市、县人民政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宣传、引导、培训等有关工作,并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开展工作。
第五条省、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卫生、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工作。
第六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对举报的重要案件线索查证属实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奖励。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1.05•【文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施行日期】2016.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0号《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12月8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毕井泉2016年1月5日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行为,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是指通过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集中交易市场,是指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含农贸市场)。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原则,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保证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可追溯。
第五条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协作机制。
第六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对入场销售者履行管理义务,保障市场规范运行。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以下简称销售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销售活动,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全文)
⾷⽤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全⽂) ⾷⽤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章总则 第⼀条为规范⾷⽤农产品市场销售⾏为,加强⾷⽤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条⾷⽤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及其监督管理适⽤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产品市场销售,是指通过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销售⾷⽤农产品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集中交易市场,是指销售⾷⽤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含农贸市场)。
第三条国家⾷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作。
省、⾃治区、直辖市⾷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政区域⾷⽤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作。
市、县级⾷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政区域⾷⽤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作。
第四条⾷⽤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及其监督管理⼯作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原则,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衔接,保证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可追溯。
第五条县级以上⾷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建⽴健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协作机制。
第六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对⼊场销售者履⾏管理义务,保障市场规范运⾏。
⾷⽤农产品销售者(以下简称销售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品安全标准从事销售活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七条县级以上⾷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汇总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加强监督管理,防范⾷品安全风险。
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应当按照⾷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并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信息。
⿎励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建⽴⾷品安全追溯体系,利⽤信息化⼿段采集和记录所销售的⾷⽤农产品信息。
第⼋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相关⾏业协会和⾷⽤农产品相关⾏业协会应当加强⾏业⾃律,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履⾏法律义务。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行为,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是指通过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集中交易市场,是指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含农贸市场)。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指导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原则,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保证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可追溯。
第五条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协作机制。
第六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对入场销售者履行管理义务,保障市场规范运行。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以下简称销售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销售活动,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七条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汇总分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加强监督管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并公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信息。
鼓励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和记录所销售的食用农产品信息。
第八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相关行业协会和食用农产品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履行法律义务。
第二章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义务第九条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销售者履行义务,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24年修订)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6•【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2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2号《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已于2024年9月26日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6日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11年5月2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6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产品产地第三章农业投入品第四章农产品生产第五章农产品销售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农业投入品已经作出规定的,应当遵守其规定。
第三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源头治理、风险管理、全程控制,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督管理责任,构建协同、高效的社会共治体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并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是为了保障辽宁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监管和管理而制定的法规。
该条例旨在提升辽宁省农产品的品质、增加消费者信心、促进农产品产业发展,对于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明确了农产品的质量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应遵守的质量标准,包括食品卫生安全、农药和兽药使用、限量限期使用、生产许可等要求。
通过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检验标准,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减少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其次,该条例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条例明确了政府、农业部门和农产品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农产品经营者要依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条例规定了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对于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相应处罚,维护了农产品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最后,条例还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和监测预警的要求。
政府部门要及时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提醒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和监测预警,提高了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和关注程度,减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总之,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是为了保障辽宁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制定的重要法规。
条例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辽宁省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推动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也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确保了农产品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实施还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举措和机制,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保障。
一方面,该条例强调了农产品生产全程的监管要求。
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建立 健 全 农
产 地 有 毒 有 害物质 不 符 合 产 地 安 全 标 准
,
导 致 农产 品 不 符 合 J
,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监 督管 理 体 系 和 技 术 保 障体 系 安全 经 费
。
,
保 障农 产 品质量
量 安 全 标 准 的 应 当提 出 禁 止 生 产 农 产 品 的 区 域 和 品 种 报 本 { 人 民政 府 批 准 后 公 布
县 级 以上 人 民 政 府 农 业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应 当 推 进 保 障 农 产 ;
机 构 加 强 农 产 品质 量 安全 监 管
,
。
村 民委 员会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经
、
质 量 安 全 的 标 准 化 示 范基 地 示 范 农 场 养 殖 小 区 (场 ) 和 无 规 :
、 、
济 组 织 和 乡 村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组 织 应 当对 农 产 品 生 产 经 营 活 动 进行指导和服 务
、
、Hale Waihona Puke 、、、、
、
、
任 何 组 织 和 个 人 有权 对 违 反 本 条 例 规 定 的行 为 向农 产 品 J
。
品 进 行 的 简单 加 工
。
第四 条
县 级 以 上 人 民政 府 农 业 行 政 主 竹 部 门 负 责本 行 政
,
第二 章
第十 条 第十
,
产 地 管理
区 域 内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监 督 管 理 工 作 全 监 督 管 理 机 构 负责 具 体 工 作
对 不 符 合 农 产 品 产 地 质 量 安 全 标 准 的农 产 品 生 产 区 域 进 j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国通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我将从法律的角度对该法进行解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一项基础性法律法规,于2006年1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重要原则和规范具体化。
该法分为八章六十条,其中第一章是总则,主要包括了法律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国家的管理基本原则等。
这些总则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规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活动、流通活动、监督管理以及法律责任。
其中,第二章明确了农业生产者的义务,规定了农产品生产所应遵循的标准,包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
第三章规定了农产品流通活动的管理措施,明确了农产品交易行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强调了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责,明确了政府的履职义务和监管措施。
第五章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了法律责任的规定,对违法行为者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该法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其次,该法对农民的利益进行了保护,加强了对农业生产者的管理,规范了农民的生产行为,保护了农民权益。
再次,该法对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了监督管理,规范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行为,减少了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可能性。
最后,该法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了法律制裁,倒逼农产品生产者和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然而,仅有法律的存在是不够的,制定好的法律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执行。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还要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知晓度,倡导消费者选择放心、安全的农产品。
综上所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规范,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解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解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发展。
该法规定了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并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评价和发布进行了规范。
同时,该法还明确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实施,以确保农产品的溯源可追踪。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该条例规定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要求,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和处罚措施。
同时,该条例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力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是指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我国根据农产品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安全标准等。
这些标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四、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规程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规程是用于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技术规程。
该规程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和质量指标,确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规程的制定,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而制定的规范。
该办法规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程序,明确了追溯信息的收集和保存要求,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技术规范和方法。
通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可以追踪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21修订版)
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21修订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产品产地第三章农业投入品经营第四章农产品生产第五章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第六章农产品经营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以及其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保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制,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协同做好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管理,开展例行监测、监督检查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指导,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商务、生态环境、粮食和储备等有关部门和当地海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安全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质量安全意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第六条支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依法成立、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者农产品行业协会。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自律管理,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为其成员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指导其依法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6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规模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录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日期等。
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8号)《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已由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17年3月31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本条例自20XX年6月1日起施行。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17年3月31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收购、贮存、运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种植业的供消费者食用的初级产品,包括在农业种植活动中直接获得的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者添加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
第四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所需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市、县人民政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宣传、引导、培训等有关工作,并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开展工作。
第五条省、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17修正)
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17修正)【法规类别】农副产品质量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9号【发布部门】安徽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7.07.31【实施日期】2017.07.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09年6月20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7月28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等九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应当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领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卫生计生、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
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17修正)
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17修正)【法规类别】农副产品【发文字号】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7第22号【发布部门】贵州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7.11.30【实施日期】2018.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07年11月23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2年3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二十五件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及其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本条例所称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者添加的物质,包括种子、种苗、种畜禽、农药、肥料、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农膜、兽医器械、植保机械等农用工程物资,以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者添加有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其他物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和措施,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2020修正)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2016年12月1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农产品,是指食用农产品,即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第三条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自律,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农业农村、林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有关部门在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对具体事项的监督管理职责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监督管理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明确工作人员,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指导、检查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鼓励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一)
巍
山东省农产品 质量安全条例草 () ( ) 一
第 一章 总 则 第 一 条 为 了加 强 农 产 品 质量 管 理 ,保 障农 产品质 量安 全 ,维护 公众 身
体 健 康 ,促 进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 根 据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法 》 等 法 律 、 行 政 法 规 ,结 合 本 省 实 际 ,制 定 本 条 例 。
质量 安全监督 管理部 门应当在下 列区域 织 环 境 保 护 、 国 土 资 源 和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 ) 矿 企 业 周 边 的 农 产 品 生 产 l程 等措 施 ,对 农产品禁止 生产区进 行 一 工 [
( ) 水灌溉区 ; 二 污
( ) 、 中 城 市 郊 区 的 农 产 品 生 产 采 取 措 施 ,加 强 农 产 品 标 准 化 生 产 综 合 三 大
;
( ) 源 排 污 人 海 口附 近 的 养 殖 动 物 疫 病 区 的 建 设 , 改 善 农产 品 生 产 条 四 陆
;
件。 ( ) 他需要监测的区域。 五 其 第九条 鼓 励 单 位 和 个 人 对 农 产 品 生 产 基 地 第 十 二 条 禁 止 任 何 单 位 和 个 人 向 农 品 产地 排 放 或 抒 倾 倒 恢 气 、 废 水 、 第十 三 条 发 生污 染事 故 ,造 成 农 产 品 产 地 有 毒 有 害 物 质 进 行 资 金和 技 术 投 入 。
第七 条 县 级 以上 人 民政府 农产
前款所 称农 产品产地 ,是 指植 物 、
照各 自职 责 ,做 好农产 品质量 安全 的相 i动 物 、微 生 物 及 其 产 品 生 产 的 相 关 区 j 关工 作 。 i域 ,包括耕地 、林 地 、养 殖场 区和养 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产品,是指经种植、养殖、采集、捕捞形成的,未经工业化加工的供人类食用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菌类、畜禽及畜禽产品、水产品等。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省地方性法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生猪屠宰按照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保证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
第五条市、县(市)、上街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各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环境保护、林业、商务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第七条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成立或加入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业协会。
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制定并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指导会员依法从事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农产品产地管理第八条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土壤肥力条件、土壤和水域的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检测结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禁止特定农产品的生产区域,报同级人民政府公布。
第九条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原则,根据公布的农产品生产区域,编制农产品生产发展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基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规定。
第十一条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
第十二条经认定合格、取得认定证书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生产者,可以在基地设置相应的标示牌。
第十三条经认定合格、取得认定证书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不得擅自变更其名称、面积、范围、生产种类;确需变更的,应经原认定机关批准。
第十四条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倾倒、填埋下列污染物:(一)重金属、硝酸盐、油类、酸液、碱液、有毒废液、放射性废水;(二)未经处理的含病原体的污水;(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四)其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污染物。
农产品产地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不得进行农产品生产。
第三章农产品生产管理第十五条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产品生产执行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生产的农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市、县(市、区)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十六条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鼓励科学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可降解地膜等生产资料。
第十七条农产品生产中禁止下列行为:(一)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二)将人用药品作为兽药使用;(三)使用农药捕捞、捕猎;(四)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活动中,应当建立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一)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使用日期、用法、用量及使用者姓名;(二)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情况;(三)收获、屠宰、捕捞日期。
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两年。
第十九条农产品生产者使用肥料、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的,必须达到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后,方可销售。
第二十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其生产的农产品应当进行质量安全自检,或者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质量安全检测。
检测合格的,附具合格证明。
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或者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产品,其生产者不得销售,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一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不得用非本基地生产的农产品以本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名义对外销售,不得准许他人以本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名义销售其他农产品。
第二十二条农产品生产者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经认证合格的,可以在其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使用相应的认证标志。
鼓励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禁止伪造、变造、盗用、冒用、转让、买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第四章农产品经营管理第二十三条市、县(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
经检测、检疫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禁止销售。
第二十四条城市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应当配置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配备检测人员,建立相应的检测制度。
城市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应当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履行管理责任,并遵守下列规定:(一)查验产地认定证明和该批次合格证明;(二)按批次进行自检,并公布自检结果;(三)对自检不合格的农产品暂时滞留,并立即报告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四)建立农产品流通档案和农产品质量检测记录;(五)与进入市场经营的经营者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质量安全责任。
第二十五条禁止销售下列农产品:(一)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三)致病性寄生虫和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超标的农产品;(四)伪造、冒用有关认证标志、检测合格证明的农产品;(五)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
第二十六条农产品集贸市场、超市、专卖店销售农产品的,应当在摊位(专柜)显著位置悬挂农产品标示牌,如实标明或督促零售商户如实标明农产品品种、产地、进货时间及合格证明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必须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并在包装物或者标签上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
第二十八条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和添加剂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宾馆、饭店及学校、医院等集体用餐单位采购农产品,应当实行索证制度和进货台帐登记制度。
第三十条鼓励农产品经营者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业市场、超市、专卖店或配送中心,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销区或专柜。
第三十一条外埠农产品进入本市销售,属依法需要检测、检疫的,应当随该批次农产品携带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证明材料、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证明材料或产地有关部门出具的检测、检疫合格证明。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三十二条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依法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
在监督检查中,可以按照职责分工行使下列职权:(一)对农产品生产、销售及仓储场所进行现场检查;(二)向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情况;(三)查阅、复制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记录、档案等有关资料;(四)依法查封、扣押不符合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五)对经检测、检疫不合格的外埠农产品向产地县级人民政府通报;(六)依法查处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生产中和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并委托其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性抽查检测。
监督性抽查检测不得收取费用。
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第三十四条市、县(市)、上街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可以对在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采用国家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监督性抽查。
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
第三十五条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性抽查,被检查者应当予以配合。
拒绝接受抽查的,禁止其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对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农产品,由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生产者、销售者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依法予以销毁。
销毁或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被检查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申请复检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被检查的农产品暂予查封或扣押,经复检合格的,应当及时解封退还当事人。
第三十六条市、县(市)、上街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城市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专卖店设置农产品速测结果公示栏。
市、县(市)、上街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结果。
第三十七条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农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部门应当立即到现场调查处理,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三十八条未经认定或认定期满未获得重新认定,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标示的,由市或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一)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未按规定建立、保存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生产记录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撤销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证书;(三)伪造、冒用、转让、买卖农产品认证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