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讲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讲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图形的初步认识罗央央【教学内容】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2.垂线的性质。

3.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4.角平分线的概念。

5.余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6.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区分。

2.比较角的大小。

3.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整理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ppt,练习纸【教学流程】一、几何图形的知识点这一章刚开始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这是几何图形的知识框架。

(一)几何体1.那什么是几何图形?是的,我们把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

2.那什么是点、线、面、体?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曲线和直线。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3.知道了点、线、面、体的具体概念之后,那么这四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而点本身也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5.除了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之外,我们还把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6.那几何图形还可以分成什么?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7.那什么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等。

立体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圆柱体、圆锥。

8.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9.那这些立体图形都是怎么得到得呢?(1)圆柱圆柱是由一个矩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得到的。

如图:矩形ABCD绕直线AB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一个圆柱。

旋转轴AB叫圆柱的轴。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包括它们的面的数量、边的长度和角的个数。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搭建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几何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包括面的数量、边的长度和角的个数。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立体图形的几何语言描述特征。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准确识别立体图形。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

2. 几何画板或白板。

3. 练习题或活动材料。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

2. 搭建立体模型的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盒子、球体等,引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使用教师提供的立体图形模型或图片,观察和触摸这些立体图形。

学生通过合作,尝试用几何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如面的数量、边的长度和角的个数。

3. 教学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明确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规则。

举例说明如何识别和命名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4. 练习与巩固: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命名。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语言准确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规则。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命名。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3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主要详细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图形的分类及性质,以及简单的图形组合与变换。

具体涉及的正多边形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的平面图形,理解其基本性质,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多边形的识别和性质理解。

难点:图形组合与变换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从而引入新课。

2. 基本概念学习(15分钟)(1)教师展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和边角关系。

3. 实践活动(15分钟)(1)小组合作,用学具拼出不同的图形。

(2)讨论并分享拼图过程中的发现。

4. 例题讲解(10分钟)例题1:找出下图中哪些图形是正多边形?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图形》2. 主要内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正多边形的性质图形组合与变换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正多边形实例,并说明其性质。

(2)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并画出示意图。

2. 答案:(1)生活中的正多边形实例:桌面、窗户、红绿灯等。

性质:对称性、边角关系等。

(2)拼图示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正多边形的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图形组合与变换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探索其他类型的正多边形。

图形的认识初步教案

图形的认识初步教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是“图形认识初步”。

这一章是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章,在这一章,将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看到更多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线段和角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并能初步进行应用。

本章共安排了4个小节以及两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4课时,大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3.1多姿多彩的图形约4课时实验与探究七桥问题与一笔画3.2直线、射线、线段约2课时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3.3角的度量约3课时3.4角的比较与运算约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学习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能使人们更好的适应生活的空间。

因此,教科书首先从大量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等活动,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都是一些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最简单的图形组成的,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也是研究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要基础,有关它们的画法、计算,也是有关复杂图形的画法、计算的基础,各种简单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句等,也与以后各章的学习密切相关。

因此,教科书在第3.1节“多姿多彩的图形”之后,安排了第3.2节“直线、射线、线段”,在前一学段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的基础上,给出了它们的表示方法以及线段大小比较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分辨;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教学分析: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相关的立体图形及实际生活物品。

教学设想:强调几何学与实际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后记第2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知道物体是有多个方面,从不同方面来观察物体是不一样的;2、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教学分析:重点: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转化思想的培养。

教具准备:各小组与老师都准备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设想:以学生的独立思考,老师的启发为主。

教学后记第3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继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认识事物的不一定性,使学生能充分分析不同的情况;2、使学生能利用三视图来描述出实际的立体图形。

教学分析:重点:如何概括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难点:如何认识到实际立体图形的不唯一性。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及一些可组合的正方体。

教学设想:充分运用启发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4课时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等实践活动,丰富立体图形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多面体)3、给出一些多面体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多面体的名称;4、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某多面体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多面体展开成平面图形;5、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分析:重点:根据多面体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多面体;难点:研究一个简单多面体的展开图。

教学设想:启发式地教学,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后记第5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平面图形;2、使学生能理解多边形可由三角形组合而成,并认识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图形的能力,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图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图形的面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平面图形。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思考。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

2. 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的图形知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描述不同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合作交流:分组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图形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总结各种图形的特征。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总结和疑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强调各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连线题:将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连线。

2. 选择题:根据题干,选择正确的图形或描述。

3. 设计题:让学生设计一个图案,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

八、课后作业1. 总结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绘制一个图形特征表。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教案标题: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2. 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辨认图形的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来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

2. 学生绘图纸和彩色铅笔。

3. 实物图形模型,如塑料几何体等。

4. 教学板书。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引起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对图形的疑问,如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等。

探索活动:1.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些实物图形模型,并要求他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3.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共同特征,如边数、角度等,并记录在教学板书上。

知识巩固:1. 学生利用绘图纸和彩色铅笔,绘制不同类型的图形,并在图形旁标注其名称。

2. 学生互相交换绘制的图形,通过观察和辨认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拓展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组合和分解,创造出新的图形,并尝试给予这些图形命名。

2. 学生可以利用实物图形模型进行组合和分解实践,进一步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2. 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如他们对图形的认识程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等。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进一步应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 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图形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绘制的图形是否准确,并评估他们对图形的辨认能力。

3. 教师收集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创造的图形和命名,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教案主题:图形的初步认识适用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图形的定义;2. 认识常见的图形,如: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3. 能够根据给定的图形分类。

教学准备:教学素材:图片、卡片、绘画纸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教师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一个圆形,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提示其是一个圆形,没有棱角。

3. 教师将圆形的定义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一起读出来。

步骤二:认识其他图形1. 教师使用同样的方式,通过展示图片或卡片,依次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等其他图形。

2. 每次引导学生观察特征,并对其进行定义的讲解。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1. 教师进行图形分类的练习,将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混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形状进行分类。

2. 学生可以利用卡片或自己绘制的图形进行分类。

3.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的分类表格,帮助学生整理分类结果。

步骤四:小结与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图形和其定义,并强调分类的重要性。

2. 教师可以通过读图形的名字/描述,让学生展示相应的图形。

3.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周围环境,认识更多的图形。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环节的分类情况,评价其对各种图形的认识程度。

2. 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图形定义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在家中或课堂上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尽可能多的图形,并用卡片、绘画纸等进行分类整理。

2. 学生可以试着用其他材料,如细木条、麦片等自己制作图形,增加对图形的认知和亲身体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分类练习,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了常见的图形及其定义。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图形的认识教案初中湘教版

图形的认识教案初中湘教版

教案:图形的认识年级:初中教材:湘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基本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定义和特点2. 各种基本图形的识别和描述3. 图形的性质和运用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图形,如教室的墙壁、桌椅、窗户等。

2. 提问:你们发现了哪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图形是由线段、角、圆形等基本元素组成的平面几何图形。

2. 讲解各种基本图形的识别和描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3. 举例说明图形的性质和运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观察和描述给出的图形。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进行解决。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定义、特点和运用。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巩固练习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运用的能力。

3. 学生对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定义、特点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练习和巩固练习的设置,提高学生运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等,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数学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2. 能够正确地识别并命名常见数学图形。

3. 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图形并进行讲解。

2. 卡片或图片,用于示范和操练。

3.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数学图形的概念,向学生展示几个常见的图形,并询问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形状和特点,并让他们思考如何用简单的话语描述这些特点。

二、正方形的认识(10分钟)1. 介绍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四个边相等且都是直线,四个内角均为直角。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实际中常见的正方形,如日历、纸张等,并引导他们找出正方形的特点。

3. 将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总结为简洁明了的句子,供学生记忆。

三、矩形的认识(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正方形和矩形的外形特点。

指出矩形的定义和特点:四个边相等且都是直线,但并非所有内角都是直角。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实际中常见的矩形,如课桌、窗户等,并引导他们找出矩形的特点。

3. 将矩形与正方形的区别总结为简明扼要的句子,并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记忆。

四、三角形的认识(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外形特点,指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有三个边和三个角。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实际中常见的三角形,如路牌、三角形的旗帜等,并引导他们找出三角形的特点。

3. 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总结为简洁明了的句子,并与正方形、矩形进行比较。

五、圆形的认识(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圆形和其他图形的外形特点,指出圆形的定义和特点:圆周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2.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实际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钟表、篮球等,并引导他们找出圆形的特点。

3. 将圆形的定义和特点总结为简明扼要的句子,并与其他图形进行对比。

六、图形的分类与比较(15分钟)1.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进行图形的分类和比较练习,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归类。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22篇)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22篇)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22篇)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课前准备: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课题)二、活动探究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方法一:按颜色分方法二:按材质分方法三:按大小分……——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1)摸: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

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谜底:球)三、巩固训练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回顾总结,综合评价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图形2.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正确使用图形名称3.能够根据给定的信息绘制简单的图形4.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图形2.绘制简单的图形【教学难点】绘制简单的图形【教学准备】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纸张、铅笔、直尺、圆规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拿出一个有趣的玩具,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

2.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形状,例如矩形、三角形等。

3.教师将图形名称写在黑板上,并解释每个图形的特点。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出示图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将图形名称写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分别用铅笔抄写一遍。

三、讲解(15分钟)1.教师用黑板上的图形名称,给学生绘制一个图形,例如正方形。

2.教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例如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特点,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4.教师用黑板上的图形名称,给学生绘制其他的图形,例如长方形、三角形等,并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5.教师总结各个图形的特点,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四、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绘制图形。

2.学生完成绘制后,教师布置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作业。

五、拓展(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图形拼图,图形被打散,学生需要根据图形的特点重新进行拼图。

2.学生完成拼图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进行描述拼图的步骤和策略。

3.其他学生听取描述并根据描述来进行拼图,最后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六、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学生要继续多观察、多思考图形的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及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展示和练习,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了图形和常见的图形名称。

通过绘制和拼图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互相检查作业和描述拼图的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图形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图形的认识教案初中

图形的认识教案初中

图形的认识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基本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图形的识别和描述。

教学难点:对复杂图形的理解和描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图形实物或图片,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如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验证图形的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识别和描述各种基本图形。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识别并描述它们的性质。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图形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基本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够取得进步。

第3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图形的初步认识3.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能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立体图形;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3.认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得到某种特征.重点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难点认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得到某种特征.一、导入新课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带领同学们一起神游大地,去领略祖国的美景.出示图片:北京天坛、故宫、鸟巢、水立方.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二、探究新知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生活物体苹果、球天坛顶端塔顶粉笔盒笔筒类似图形球体圆锥棱锥棱柱圆柱2.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下图:在上面的图形中:(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5)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3.多面体的概念:观察上图2,5与图1,3,4,它们有什么区别?小结:如上图2,5,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4.归纳总结:你能将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吗?简单立体图形分类: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5.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三、课堂练习1.在下面四个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2.下列图形中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上面立体图形对应的实物.四、课堂小结1.简单立体图形分类: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2.多面体的概念: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1第1~3题.本节课的教学应从具体的图像入手,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简单立体图形的分类,渗透分类思想,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比较掌握图形的特征.3.2立体图形的视图3.2.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1.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2. 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重点1. 仔细观察物体,确定好物体的主视,左视,俯视方向;2. 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1. 根据立体图形和视图方向,画出立体图形的视图;2. 根据具体的立体图形分析图形的组成等.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给我们描绘了一段庐山瑰丽的风景图.问题:1.从诗中可以看出,苏东坡从不同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那他都从哪些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呢?2.诗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描述的形式展示一段风景,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以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到一段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来,再从诗句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的“美”.二、探究新知(一)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有一个长方体如图:长方体有6个面,如果我们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去观察,肯定可以确定它的形状和大小,而实际上从正面看与从后面看得到的是同一种图形.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到的是什么图形,边长各是多少?(二)判断由立体图形得到的视图13. ( 2024·江汉区模拟)已知一个几何体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左视图是()A B C D9. ( 2024·二道区校级四模)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的是()A B C D三、课堂练习1.2024年2月17日,全球首架大型客机从上海起飞参加第九届新加坡国际航空航天与防务展.商飞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如图是大型客机的实物图,其俯视图是( A )A BC D2.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从正面得到的视图是( B )A B C D3.( 2019秋·镇平县期末)一个几何体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看到的几何体形状图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则从正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形状图是()A B C D四、课堂小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成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成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成为俯视图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29页习题4.2本节课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比较重要,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通过由立体图形到试图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明确从不同方向看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图形,通过观察与归纳能画出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发展观察思维能力3.2.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1. 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2. 使学生能利用三视图来描述出实际的立体图形.重点1. 仔细观察物体的主视,左视,俯视图,根据三视图描述出立体图形;2. 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1. 如何根据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形;2. 根据三视图对立体图形做相关计算(面积,体积,个数等).一、导入新课健康饮水从“凉白开”开始,同学们用来烧开水的水壶是啥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下面看看老是找到几种常见的电热水壶的样子,看看跟同学们加的是否一样呢?二、探求新知(一)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抽象出具体的物体形象.是不是各种形状的都有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电水壶的三种视图,试着想象一下这个电水壶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分别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样子:________.(二)通过观察三视图,确定物体具体形象.三、课堂练习1. 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那么这个立体图形是()A B C D2.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这个几何体可以是()A B C D3.下面两幅图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为()A B C D4.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圈和左视图如困所示,则组成该几何体所用的正方体最少是()A.5个B.6个C.7个D.8个四、课堂小结通过观察物体的三视图(包括三视图所标注的数据等),抽象出具体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出来..能通过分析三视图,对立体图形进行相关计算.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29页习题4.2本节课让然关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通过由观察三个方向的视图,来确定立体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开始可以由简单的,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述具体的立体图形,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得出结论,然后总结规律和方法,逐步过渡到能直接抽象出立体图形.3.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等实践活动,丰富立体图形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3.给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立体图形的名称;4.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为某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重点根据立体图形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立体图形.难点研究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展开图.一、导入新课1.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姿百态……,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2.当我们进行包装时,它们的展开图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探究新知1.圆柱体是我们所熟悉的图形,那么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呢?请你画出来.2.“折一折”:如下图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3.正方体有哪几种展开图,你能画出来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将结果画在黑板上,教师及时予以总结.正方体展开图如下图:根据图形做出归纳小结:第一行是1-4-1组合;第二行第1~3个是2-3-1组合;第二行最后两个分别是2-2-2和3-3组合.三、课堂练习1.如图,()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2.如图,下列图形是某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3.在图中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该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四棱柱,不同的添法共有()A.7种B.4种C.3种D.2种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31~132页练习第1,2,3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学习本节课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多从具体的实物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规律并及时进行总结,然后再通过抽象的想象来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3.4平面图形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画图——认知——设计的过程,了解生活中的圆和多边形;通过画图——分析——归纳,了解多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2.能力目标:从具体图形中,通过抽象、概括,画出它的表面形状,把一个多边形进行分割转化成三角形,从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多边形及其给生活带来的美和享受,进而认识多边形,会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难点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一、导入新课1.观察下面所示的各物体,你能画出它们表面轮廓线的形状吗?2.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组成的,我们也知道,其实有时我们观察物体,都是从其表面开始的:生活物体硬币镜框塔的横截面三角旗扇子表面图形圆长方形六边形三角形扇形二、探究新知1.其实,生活中的物体,它们的表面都是有一定形状的平面图形,如:2.观察这些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是怎样构成的吗?概括:(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数,多边形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另外,多边形也可分为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3.我们都知道,每个多边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即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如: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个数刚好与边数有一定的规律:三角形的个数=边数-2三、课堂练习1.下列图形中,是四边形的是()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⑤2.如图,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如图的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十五边形可以分成________个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2.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36页练习第1,2题.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数学的具体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结论.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出规律,应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2.本节课能抓住学生的爱好和心理需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并能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3.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多边形和圆,并认识到它们可以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3.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3.5.1点和线1.使学生理解任何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体会线段、射线、直线的形象,正确区分这三个图形,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感受、体会、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熟悉简单的几何语言.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一、导入新课1.如果你站在一座足够高的楼上,望着楼底下的某一个人,那么你将能见到什么?2.黑夜中用聚光灯照射远处的墙壁,我们会看到什么?3.如果你把一条两头都打结的绳子拉直了,你将能发现什么?二、探究新知1.从情景中,我们可以知道,你能看到的将是一个点,而这个点就表示着这个人或聚光灯照射处的位置,因此,可以概括: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点图形:·A表示:点A(A点).2.日常生活中,一根拉紧的绳子、一根竹竿、人行横道线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线段图形:表示:线段AB线段d3.利用线段的形象,我们顺利地引出了射线与直线.概括: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射线图形:表示:射线AB射线d直线图形:表示:直线AB直线d4.小结:对于线段、射线、直线,应该进行综合的比较:线段射线直线图形表示线段AB 射线AB 直线AB几个端点2个1个0个能否延伸不能向一边无限延伸向两边无限延伸能否度量能不能不能5.试一试.(1)线段公理观察下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径,你会选择哪一条?从上边的图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从A地到B地,走直路的路程是最短的,即在这些把A,B连结起来的线中,线段AB是最短的.概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直线的公理我们要把一根木条钉紧,只用一个钉子,行吗?那么至少需要钉几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由生活中的经验,我们都知道,一个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概括: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课堂练习1.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交点个数最多有()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所示,共有线段________条;共有射线________条;共有直线________条.3.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木板上,用手拨木条,木条能转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木板上,就能固定细木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1.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5第1,2题.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课,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对于本节课来讲就很重要,教师可以从具体形象的实际例子入手,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抽象是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物体、图形中抽象得到点、线、面、体等数学概念.概括事物的数学属性,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实际物体,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3.5.2线段的长短比较1.使学生分别掌握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2.使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一、导入新课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较高矮,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解决方法:让两个人站在一起来比较;分别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2.如何比较数学书长和宽的长度大小?你能够想到什么方法? 解决办法:可以拿两本相同的数学书,将长和宽重叠进行比较;分别测量长和宽的长度;用圆规截取书本的宽度,再和长相比较.二、探究新知1.从上面的探究总结,怎样比较下图中两条线段的长短?小结: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如图有线段AB 与线段CD ,且进行了以上的有关比较方法.如果通过比较可知:线段AB 比线段CD 短,则表示为: AB<CD(或CD>AB)2.如图,MN 是已知线段,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与MN 相等的线段吗? 小结:我们可以先画射线AB ,然后用圆规量出线段MN 的长,再在射线AB 上截取AC =MN ,那么,AC 就是所要画的线段.3.在一张半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将线段AB 折叠,使点A 和点B 重合,折痕与线段AB 的交点为C ,测量AC 、BC 和AB 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小结:AC =CB =12AB ,AC +CB =AB归纳: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上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 三、课堂练习1.如图①,AD =AB -________=AC +________.2.如图②,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 是线段的中点的是( )A .AC =CB B .AB =2AC C .AC +CB =ABD .CB =12AB3.在直线m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AB =4 cm ,BC =3 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OB 的长.四、课堂小结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下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 =CB =12AB ,AC +CB =AB.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5第4,5题.在本节课的安排上应逐渐在几何中渗透几何语言的描述,并应注意到其语言的规范性.在知识上应对本节课内容上有所拓展,而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引导学生来发现问题,并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6角3.6.1角1.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认识,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并能掌握角的两个定义;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3.使学生掌握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4.掌握角的单位换算,会进行计算;5.会用角准确地表示方向.重点角的概念及两个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难点角的单位换算和用角准确地表示方向.一、导入新课观察下面的图形,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些图形都给了我们角的形象.二、探究新知1.根据你对上面角的观察,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小结:角的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2)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角可以看成是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2.如何表示一个角呢?小结: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如图所示):3.平角和周角在上面的旋转过程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第一种是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第二种是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4.角的度量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从量角器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把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一度,记作1°,但是一个角并不正好是整数度数,与长度单位一样,考虑用更小一些的单位.把一度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分,记作1′;而把一分再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秒,记作1″.这样,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有如下关系: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5.方位角还记得下图的八个方向吗?但在日常生活中,八个方向是不够用的,这只是一种大致的方向.如果要准确地表示方向,那就要借用角度的表示方式.三、课堂练习1.计算:(1)180°-(35°18′5″+62°56′15″);(2)180°-79°36′20″;(3)73°45′55″+61°41′37″.2.写出图中所有小于平角的角.四、课堂小结1.角的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2)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2.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角的单位换算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4.我们可以借用角来表示方向.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48页练习第1,2题.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入手,结合学生小学已经掌握的关于角的知识来逐步引入本节课内容,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给角下定义.在讲解时,可利用相关的教具进行直观的演示,以利于学生理解.角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一定要讲清楚每种方法怎样表示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角的度量单位的换算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可提醒学生仿照时间的换算来进行记忆.在进行换算时,教师要先进行示范讲解,将每一步的过程演示清楚,然后可适当补充练习,使学生掌握.3.6.2角的比较和运算1.了解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2.掌握角的度数的运算和角的运算;3.掌握角的平分线及其应用;4.会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1.角的度数的运算和角的运算;2.角的平分线及其应用.难点1.角的度数的运算;2.角的平分线的应用.一、导入新课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哪些方法?小结:测量法;叠合法.2.我们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二、探究新知1.角的大小比较(1)出示教具,探索讨论:观察以下三个角,你能说出它们的大小吗?(2)学生提出方法,教师小结: ①叠合法(课件)把一个角放到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其中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条边的同侧.②度量法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再加以比较. 2.角的和差关系(1)观察下图中有哪几个角,把它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图中角之间的关系填空: ∠AOB =________=________; ∠BOC =________=________; ∠AOC ==________=________.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圆规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4.角平分线(1)请同学们把一个角的两边对折,让两边互相重合.这时,我们将看到这个角的中间有一条射线,请你测量所分成的两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2)小结:这条射线将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时,我们把这条射线称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归纳: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已知OC 平分∠AOB ,则有:∠AOC =∠BOC =12 ∠AOB ,∠AOB =2∠AOC=2∠BOC.三、课堂练习。

图形的基本认识初中教案

图形的基本认识初中教案

教案:图形的基本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常见几何图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形等)的名称、特征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各种几何图形。

3. 学会用符号和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常见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识别。

教学难点:1. 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识别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 几何图形分类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

2. 学生分享找到的几何图形,教师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二、新课(15分钟)1. 教师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形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性质,如三角形的三个角、矩形的四个直角等。

3.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分类,如按边分类、按角分类等。

4. 教师给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识别和分类。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的经验和技巧。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

2.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识别和分类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常见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性质。

通过分类练习,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分类方法和识别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基本认识,提高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图形认识初步教案教案标题:图形认识初步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基本图形,如圆、方形、三角形和矩形。

2. 学生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等。

教学准备:1. 图形模型、图形卡片或图片。

2. 白板或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形模型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基本图形,如圆、方形、三角形和矩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外形和特征,提问如下:- 这是什么图形?- 你能描述一下这个图形的特征吗?- 这个图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 这个图形的边是直线还是弯曲的?探究:1. 将图形模型或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图形。

2. 引导学生讨论每个图形的特征,并记录在黑板或白板上。

3.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 圆没有边和角,其他图形都有。

- 方形和矩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直角。

-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图形模型或卡片。

2. 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要求,将图形进行分类,例如按照边数、角数等分类。

3.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释他们的分类方法。

巩固: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他们完成相关练习,如画出指定图形、给图形命名等。

2.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或工作纸,检查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拓展: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如教室中的桌子、窗户等。

2. 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描述和分类这些图形。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工作纸,评估他们对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如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

2. 引导学生通过组合和分解图形,探索图形的变化和转化。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图形认识初步教学案例

图形认识初步教学案例

图形认识初步教学案例图形认识初步教学案例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图形认识初步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图形认识初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3、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学生看书)小组讨论交流.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二、新课讲解:思考第109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 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

(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小组长组织组员完成课本110页观察,并进行学习汇报三、课堂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四、作业:必做题:课本第115页习题3.1第1、2、3题选做题:课本第117页习题3.1第7、8题。

备选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带了了很多宝贝,想不想一起看一看呀?生:想师:(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物体,学生口头说)这些宝贝都和咱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有关,而且不光老师有宝贝,每个小组也有宝贝。

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小组的宝箱轻轻放在桌面上。

下面请每组的成员先用眼睛看看你们的宝箱里都有什么?(让学生看完就坐好)想一想,你们宝箱里的宝贝形状都一样吗?生:不一样。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师:那现在我们要根据形状特点,把形状相同的宝贝放在一起,把你们这些宝贝分一分,看哪一组分的又快又好。

刚才老师观察每个小组合作的都特别好。

现在请高向朝这一组上来把老师的这些宝贝也分一分,其他同学看他们小组是怎们合作的?师:高向朝他们组根据形状的特点把这些宝贝分成了几类?生:四类。

师:你们分的时候老师也拍了其他组的照片,看看和你们分的一样吗?生:一样。

师: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分成四类,是因为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数学名称。

谁知道像这样的物体叫什么?(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老师现在把他们的名称写在黑板上。

去掉他们生活中花花绿绿的外衣,咱们认识的物体是这样的。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初中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初中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和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图形。

3. 能够运用图形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分类和识别。

教学难点:1. 图形分类和识别。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图形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图形,如窗户、桌子、椅子等。

2. 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特征?二、新课(20分钟)1. 介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等。

2.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和记忆它们的特征。

3. 讲解图形的性质,如圆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

4.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图形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周长等。

三、练习(15分钟)1. 发放图形卡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

2. 要求学生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并进行分类。

3.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图形名称和特征。

2. 强调图形分类和识别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图形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课件和黑板,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在练习环节,通过发放图形卡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在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图形名称和特征,并强调图形分类和识别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图形,并能够运用图形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专题十三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能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会进行线段或角的比较,并体会它们的
一些性质,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并知道周角、平角等概念.
2.能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3.通过复习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
体验.
【复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
难点: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图形的初步认识是初中几何的基础内容,涉及比较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本部分知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其中以余角、补角等知识为载体构造方程求角的度数和几何体的三视图、展开图是命题的重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先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复习目标
1.能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并熟记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
3.通过复习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环节(20分钟)
(一)出示复习指导
要求:根据下面的题纲自主复习有关的基础知识,并快速记忆,为后面的训练作
好准备.
1.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3)角的定义及余角、补角的定义,互余与互补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2.相交线
(1)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2)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任意一
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5) 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和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的概念.
3.平行线
(1)平行线定义及平行公理(平行公理的推论).
(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二)复习检测反馈
要求:自学完成后,自主完成自学检测题,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用红笔改错,不明白的求助于小组其他成员.
1.如图,已知AB、CD、EF过点O,且∠AOC=∠BOF,∠EOD=130°.则∠AOF的度数是_______.
2.如图,l∥m,∠1=115°,∠2=95°,则∠3=()
A.120° B.130° C.140° D.150°
3.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
A.圆柱 B. 圆锥 C. 圆台 D. 长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
是()
A.和 B.谐 C.凉 D.山
5.右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正方体的个数是 ( )
A.5 B.6 C.7 D.8
6.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
(1)若∠DCB=35°,求∠ACB的度数;
(2)若∠ACB=140°,求∠DCE的度数.
点拨:1.155° 2.D 3.B 4.D 5.B, 认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以及由三视图识别立体图形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6.125°,40°
左视图
主视图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要求: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疑问,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释疑,最后个人整理.
探究一: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100°,求∠BOD的度数.
探究二: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2)根据所示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3)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中的点B出发,沿表面爬到AC的中点D,请求出这个线路的最短路程.
点拨:探究一考查了角的平分线以及对顶角的性质这一基础知识的应用;对于探究二这类求圆锥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路线问题,需要通过侧面展开图,转化为平面图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或锐角三角比)计算即可.
过渡语:我们一起探究了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题目来检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我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要求:认真独立完成训练题目,书写认真,步骤规范,成绩计入小
组量化.
1.如图,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若∠1=80°,则∠2的度数是( ) A .80° B .100° C .110° D .120°
2.下列立体图形中,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的是( )
3.如图,△ABC 中,∠C=90°,AC=3,点P 是边BC 上的动点,则AP 长不可能...
是( ) A .2.5 B .3 C .4 D .5
4.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则∠3的同旁内角是( ) A .∠1 B .∠2 C .∠4 D .∠5
5.如图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6.已知一个圆锥形零件的母线长为5,底面半径为2,则这个圆锥形零件的侧面积为( )
A.5π
B.10π C .3π D .6π
7.已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 20 cm ,圆心角为120°的扇形,求这圆锥的底半径和高.
点拨:1.B 2.B 3.A 4.B 5.A. 6.B . 7.底面半径cm
3
20
,高3240cm.对于第6
题,掌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圆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是解题的关键.
选做题:
12
3
45A B C
D
E
F
A B C D
A B C D
1.如图,在△ABC中,AB=BC,AB=12cm,F是AB边上一点,过点F作FE∥BC交AC于点E,过点E,过点E作ED∥AB交BC于点D,则四边形BDEF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
2.如图,直线l∥m∥n,等边△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n和m上,边BC与直线n所夹的角为25°,则∠ 的度数为()
A.25° B.45°
C.35° D.30°
课堂总结:对于图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近年来,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线段、垂线段的性质等考查动手操作能力的题目逐渐增多,因此要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多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应用.
附:板书设计
专题十二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二:相交线
三:平行线
四: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