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学的眼光看待高考复读现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社会学的眼光看待高考复读现象

高考复读现象作为存在于当下备受诟病的中国教育体系之下,其所衍生出来的游离于正规划分的教育之外的特殊的教育现象广受人们的关注与评论,但是如何从这些杂乱无章、众说纷纭的讨论之中找出对此现象深刻、客观的看法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认识、看待、描述和剖析。

高考复读社会学冲突理论

一、高考复读的现象概述及原因

高考复读现象作为在当下教育中一个突出的话题被人们所广泛关注,同时不同的人群、地域、阶层对此现象的看法也是纷杂繁复、差异甚大,想要得出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同的结果或者进行一些富有成效的改革及其改革方向都是充满争议的。因此,要想比较清晰客观的看待这一现象就必须剔除不同观点背后的认识偏见、混乱逻辑、认知差距以及自身利益的纠葛,从较为超脱客观的层面出发,去看待解析,于是社会学的视角便显现其优势。

高考复读是指参加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大学而选择继续读高三以求参加来年考试的现象。“高考复读现象是伴随高考制度产生的,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三十余年。高考复读教育不属于我国

正规学历教育体系行列,是在我国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催生出的,因此天生具有边缘化的特点。”

首先从就高考复读的原因而言,可以分为下列几类

1.就业压力增大,工作单位在招聘时学历方面的就业歧视。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多,由此就业压力随之增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出现了追逐学历和名校的倾向,面对这样的隐形就业歧视,使得一些被非名牌普通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未雨绸缪,纷纷放弃已经到手的就读机会,择机想来年录取更好的高校以免毕业后就业被淘汰。

2.“复读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复读群体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持。随着复读热潮持续高涨,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复读经济”,即由复读这一社会现象为源头而产生的一个经济产业链,包括复读学校、补习班、教辅资料、住宿饮食提供等方面。这一产业链发展迅速,相应的其衍生价值也越加巨大,相关利益群体也越发增多,这就为学生复读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方面的保障,使像“无头苍蝇”的考生们找到方向和依仗,并可能通过游说、宣传等方式在政府关于复读的决策上发挥影响或者在民众中宣扬复读的好处而影响学生的选择。

3.来自学校的变相鼓励是学生复读的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高级中学在复读盛行的现象中扮演了主导作用。由于高

考复读市场缺乏市场管理和规范化,教育部门也只是对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对学校的招生、经营无法强制管理。因此,高考复读学校间的竞争此起彼伏。一方面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各种公办、民营私立高中大办复读班。另一方面,学校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社会认可,创立“品牌”,吸引优秀学生,高考复读学校和办学机构竞争激烈,花样翻新,使得造成原本正常的、依据考生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复读演变成一场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

4.来自家庭的名校意识。家庭对于985、211之类学校的青睐和向往,社会对此类学校学生的另眼相看,这样的意识和趋向在无形之中干涉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和自我

能力的评价,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把名牌高校看成了惟一或者最佳的选择。因此,在家庭的名校情结和此情节对学生自身的影响之下形成了非名牌大学不上的思潮。

5.来自个人的主导因素不可否认。影响高考复读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四点。高考成绩未达到录取分数线;达到分数线但志愿填报而未录取;达到录取线并被录取但不满意录取学校或专业而放弃入学机会;已录取入学但因各种原因退学重考。当然也包括个人兴趣、学校所处地域、交通便利程度、男女比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了高考复读这一现象的产生。

二、高考复读现象的时间趋势与地域趋势分析

其次从高考复读的现象来看,需要从时间趋势和地域趋势两个维度加以观察分析。

就时间趋势而言,近年高考报名中复读生的人数和比例从总体上看都是处于下降趋势的。但是下降趋势不大,局部地区仍有上升。此种情况形成之原因有考生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录取人数并没有明显减少甚至增多,这便使得录取机会增多,被录取考生在总体中的比例提高。还有对复读生的一些招考限制逐渐取消,在录取中将复读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对报考专业、年龄要求的限制减少消除客观上有利于复读群体。

就空间趋势而言,城乡之间复读生的比例差异极大。据一份调查表格显示,在农村地区的复读生占有复读总体的八成,相较之下城市与城镇加总也只有两成的份额。在东西部之间这样的差异也是有鲜明的表现。由于教育水平差异、教学设施拥有等硬件方面的不同以及教育观念、人才理念等软件方面的差异而使得东西部之间在复读现象之上差别甚大。一般而言,东部地区复读现象较少复读群体较小而西部地区复读现象很多而且相对人数较多。

三、高考复读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对于社会的性质,有许多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假设,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在此,我将主要以社会冲突理论来看待

和分析高考复读这一现象。

社会冲突理论的关键假设是社会是由利益相互对立的

团体所组成的,强迫和争夺权力的企图是人类关系中经常存在的面貌,拥有权力的人或群体会使用多种方法去保持权力而没有权力的人或群体也会运用多种手段取获得权力。社会各部分远不是像社会功能理论那样在整体中顺利发挥职能

的单位,而是在相互冲突之中。秩序也不是事物的自然状态,而是社会各部分不断冲突的一个产物。总之,冲突论观点认为,社会行为必须从不同全体争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角度来分析。

高等教育显而易见是一种的社会资源,并具有足够的稀缺性和珍贵性,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便更是如此。“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分配的前提是基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意味着我们常常面对着相互冲突的要求……当需要制度在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之间进行裁定时,这种不确定性就反映到了集体的准上并开始影响到公共政策。” 同样,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对于这样的资源的获得与拥有的人群必然是要大于资源能够满足的人群数量的,这样便造成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但是在已经存在的高考制度性框架之下,希望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群体可以通过增加获得机会而去尝试达成享用资源的目的,这就是复读现象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