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__重点
教育学基础重点
《教育学基础》考核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性②耦合过程③动力性④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2、教育要素: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的人。
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她/他在实践活动中说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②、学习者: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③、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
3、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5、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6、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代表作及其基本观点:①、中国古代无名氏的《学记》,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②、英国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③、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④、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现在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使教育成为科学;⑤、英国哲学家洛克,他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⑥、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儿》7、教育学流派:①、实验教育学;②、文化教育学;③、实用主义教育学;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⑤、批判教育学。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超前”或“滞后”三、教育的功能按照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四、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学说: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局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奴隶社会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近代社会: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近代社会,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德国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孔子:1. 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3. 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4. 论教学的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最早)②因材施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③学、思、行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④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记》地位: 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1.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3. 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 豫(预防)时(及时)孙(循序)摩(观摩)5.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 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扬长避短)7. 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苏格拉底:以其问答法著名,产婆术、助产术(西方最早)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2、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归纳法夸美纽斯:代表作:1632 年《大教学论》地位: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要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 系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论,代表作:《教育漫话》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代表人代表作:1806 年《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要思想:教育性教学原则,“旧三中心”:课堂、教师、教材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三即两学无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无外在的目的3、多元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各类教育相关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点记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前必背的要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5、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6、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7、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8、德育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教育学基础重点
《教育学基础》考核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性②耦合过程③动力性④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2、教育要素: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的人。
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她/他在实践活动中说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②、学习者: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③、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
3、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5、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6、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代表作及其基本观点:①、中国古代无名氏的《学记》,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②、英国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③、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④、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现在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使教育成为科学;⑤、英国哲学家洛克,他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⑥、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儿》7、教育学流派:①、实验教育学;②、文化教育学;③、实用主义教育学;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⑤、批判教育学。
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
教育学基础重点1、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2)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3)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规律(4)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2、掌握《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为儒家总结教学理论的‘教学论’专注”。
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系用问答的方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暴露自己的不足和矛盾,一步一步地走向真理,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
4、了解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掌握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夸美纽斯,他所著的《大教学论》的问世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6、了解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建树:(1)倡导教育对象普及化,主张“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
(2)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将教育作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来加以探讨,提出了系统的关于教育目的、方法、原则以及课程、教学及德育等思想。
(3)他所创立的教育学体系是近代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而以“经验——描述”形式写就的教育学则成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4)晚年提出终身教育的设想,将人的一生分为胎儿、婴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和老年七个发展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规定具体的教育任务。
7、理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学著作,以心理学为基础,以“统觉”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为核心,多方面地论述教育的问题。
8、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拉伊、梅伊曼。
9、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不但体系上大相径庭,观点上更是针锋相对。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派代表)三中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师中心”,杜威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10、杜威主张以儿童的实践经验活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强调“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
此外,杜威还提出了其他一些著名的教育口号,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等。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学定义: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实践活动的科学。
2. 教育目的:指导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和预期成果。
3.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育哲学基础1. 教育本质论:探讨教育的本质和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2. 教育价值观:关于教育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理论。
3. 教育人论:关于人的本性和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三、教育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学习者心理特征和学习条件。
2.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规律。
3. 教育评估: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方法。
四、教育史1. 教育制度史:研究教育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2. 教育思想史:研究历史上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演变。
3. 比较教育学:比较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五、教育政策与法规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行动方针和措施。
2. 教育法规:规范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3. 教育管理:教育组织和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六、教育实践1. 教学论:研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
2. 课程论: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理论。
3. 教师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专业发展。
七、教育技术1.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2. 远程教育:通过电子媒介进行的教育活动。
3. 教育媒体:教育信息传播的工具和平台。
八、教育评价1.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2. 教育质量评价: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3. 教育效果评价:对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九、特殊教育1. 特殊需要教育:针对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的教育。
2. 残疾教育:针对残疾人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3. 多元文化教育: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十、终身教育1. 终身学习: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学习活动。
2. 成人教育:针对成人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的教育。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一、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的基础,包括不同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家的贡献。
重点包
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特征、目的、性质、原则等;
•教育学派:自然主义、实证主义、修辞教育学、行为主义等;
•教育思想家:例如孔子、彼得·彼德洛夫、杜威等。
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区位发展理论等;
•教育评价:评价理论、评价方法等。
三、教育学、教学法与教育技术
•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管理等;
•教育技术:教学媒体、教学技术应用、远程教育等。
四、课程教学与教材教法
•课程:课程开发理论、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
•教材:教材编写原则、教材分析、教材评价等。
五、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方法、幼儿园管理等;
•基础教育:小学、初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素质教育等;
•高等教育: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教育模式等。
六、教育制度、学校管理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规划、教育法规等;
•学校管理:学校领导、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等;
•教育政策: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改革政策等。
结语
以上为教育基础知识考试的重点内容,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应对考试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希望考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
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 (3)一、“教育”的定义 ........................................... (3)二、教育三要素及其联系 ........................................... (3)三、教育历史发展和创 (3)古代教育 ........................................... .. (3)学记 ............................................. 3 实用主义教育学 ...........................................3 代表人物,观点 ...........................................丿、、、 ...................................... .. (4)四、教育学的价值 ........................................... (4)第二章教育功能 ........................................... .. (4)义.一、教育功能的含 (4)台匕二、教育的个体功能台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 (4)能台匕 (4)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台匕 (4)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台匕 (5)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5)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 . (5)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 (5)第三章教育目的 ........................................... .. (5)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 . (5)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价值取向 ........................................... . (5)(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 . (5)(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 (5)(三)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 (6)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 . (6)四、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 (6)五、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 .. (6)六、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 . (6)第四章教育制度 ........................................... .. (6)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 (6)二、义务教育法的理解和把握 ........................................... . (7)第五章教育与学生 ........................................... . (7)二、学生 ........................................... .. 71 、学生的本质特点 ........................................... 丿、、、 ...................................... .. (7)2 、学生发展的规律及教育 ........................................... (8)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8)第六章课程 ........................................... .. 8一、课程理论流派 ........................................... . (8)二、课程类型 ........................................... .. (9)(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 (9)(二)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 (9)三、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 (9)1 、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 . (9)2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 .. (9)第七章课堂教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教学基本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教育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掌握教育基础知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是教育类专业考生的必修科目之一,通过考试可以检验考生对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教育基础知识考试的重点内容。
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通过学习教育学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教育手段和方法对人进行全面发展和提高的活动过程。
•教学:教学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
•学习:学习是指个体通过接触、体验和思考,从而改变行为和增长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差异,通过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结果的目标。
理解和掌握这些教育学基本概念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指导教育实践。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学习动机和学习情感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教育心理学概念:•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中个体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规律和原理的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个体在认知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如著名的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动力来源,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个体的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规律,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
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工作是与法律有密切关联的工作,教育法律法规是指与教育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科学。
它涵盖了教育的目的、过程、方法、内容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总结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为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包括教学、评价、管理等环节。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5.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实践活动等,是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
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调外部行为的改变。
2. 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问题解决等。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4.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人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学习者的主观体验和自我评价。
四、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指驱使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2. 学习风格: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偏好使用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策略。
3.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4. 学习成效评估: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和分析。
五、教育方法论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等方式直接传授知识。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来主动探索知识。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六、教育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提供及时反馈,促进学习。
教育学基础--各章重点知识总结
试卷构成:单选15个;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用法: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最基本)、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2、我国最早的教育概念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3、教育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4、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5、教育形态的标准有: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实践标准6、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7、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形成的教育形态。
8、社会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
9、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勒图尔诺和英国沛西·能,教育的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10、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孟禄11、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2、《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13、培根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14、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1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17、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18、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经验与教育》和《设计教学法》19、简答题当代教育学的状况(特征):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二章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和作用2、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从教育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①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②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③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①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②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四、多维度的复合分类3、重要:P32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表现在:①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体现4、重要P41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一、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小知识点:教育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文化的表现形式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①纵向和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②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二、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四、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五、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六、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5、重要P4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①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源,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②教育通过生产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6、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最主要就是促进政治的民主化)①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②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第三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回顾所具有的作用①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②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③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3、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①社会依据②人的依据4、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候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教育基础知识是教育学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考教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必背考点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详细介绍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帮助考生进行备考。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具有以下特点:1. 学科特点: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
2. 研究领域: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等。
3. 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目的论:包括个体全面发展目的、社会适应目的和个性发展目的。
2. 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启发性和系统性原则。
3. 教育方法论: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教学手段。
三、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派:学习是一种行为,重点在于外部刺激和反馈。
2. 认知主义学派: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强调思维和理解。
3. 社会文化学派:学习是社会文化交往的产物,强调社会环境和社会互动。
4. 建构主义学派:学习是个体对新知识的建构过程,注重学习者主动参与和构建意义。
四、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心理发展阶段,其中必背考点包括:1.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维果茨基和柯尔伯格的理论。
2. 社会情境对发展的影响:家庭、学校、同伴等社会情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 思维、语言和情感的发展:例如各个阶段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感发展。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判断的过程,其中必背考点包括:1.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应公正、客观、科学。
2. 教育评价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考试评价、观察评价等。
3. 教育评价的形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六、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对教育领域进行规范的法规文件,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对于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必背考点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基本原则和相关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3、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6、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7、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行功能8、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10、学校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11、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12、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职业角色(1)学者和学习者(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者(5)朋友(6)研究者教师职业特征(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13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的过程。
14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5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6、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它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7、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和保证。
18、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19、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20、班主任的地位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21、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22、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3、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想家卢梭的教育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59、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文化、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