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动力转向器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转向系统.

汽车转向系统.

1—轮圈
2—轮辐
3—轮毂
2.转向轴、转向柱管及其吸能装置
转向轴是连接转向盘和转向器的传动件, 转向柱管固定在车身上,转向轴从转向 柱管中穿过,支承在柱管内的轴承和衬 套上。
轿车除要求装有吸能式转向盘外, 还要求转向柱管必须装备能够缓和冲击 的吸能装置。转向轴和转向柱管吸能装 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转向轴受到巨 大冲击而产生轴向位移时,通过转向柱 管或支架产生塑性变形、转向轴产生错 位等方式,吸收冲击能量。
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常压式 其特点是无论转向盘处于中立位置还是转向 位置,也无论转向盘保持静止还是运动状态,系 统工作管路中总是保持高压。
2)常流式液压 助力转向系统
其特点是 转向油泵始终 处于工作状态, 但液压助力系 统不工作时, 基本处于空转 状态。多数汽 车都采用常流 式液压助力转 向系统。
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控制阀 1)滑阀式转向控制阀
阀体沿轴向移动来控制油液流量的转向控制阀, 称为滑阀式转向控制阀,简称滑阀。
2)转阀式转向控制阀
阀体绕其轴线转动来控制油液流量的转向控制阀, 称为转阀式转向控制阀,简称转阀。
3.常流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布置方案
机械转向器和转向动力缸设计成一体,并与转向控制阀组 装在一起,这种三合一的部件称为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另一 种方案是只将转向控制阀同机械转向器组合成一个部件,该 部件称为半整体式动力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则做成独立部件。 第三种方案是将机械转向器作为独立部件,而将转向控制阀 和转向动力缸组合成一个部件,称为转向加力器。
4、转向盘自由行程:
转向盘在空转阶段中的角行程。
自由行程过大:转向不灵敏。 自由行程过小:路面冲击大,驾驶员过度紧张。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系统装配SE分析标准

转向系统装配SE分析标准

转向系统装配分析标准1.术语与定义1.1转向系统组成电动助力转向13245转向管柱带传动轴总成 2.转向管柱护罩3.转向器带横拉杆总成4.转向器左支架5.转向器右支架2.转向系统分析标准1.工具可达性1.1装配工具与共线车型一致1.2套筒与周边零部件间隙≥2mm1.3预紧工具与周边零部件间隙≥7mm1.4定扭力扳手与周边零部件间隙≥2mm1.5电池/动工具与周边零部件间隙≥7mm1.6加长杆与周边零部件间隙≥4mm1.7定扭力扳手旋转角度≥60°1.转向器分析规范2.1动力转向器安装点需设计圆孔、长圆孔安装结构(其他结构需进行尺寸链校核)2.2整体式动力转向器总成轴套端面尺寸L大于等于10mm,防止出现紧固力矩的过程中出现连轴转的现象。

2.3动力转向器与稳定杆、一级催化转化器装配关系与基础车型保持一致(催化器随前悬举升)2.4需确认转向护罩与动力转向器供货状态;若动力转向器护罩单独装配需确认护罩装配定位结构及手操作空间满足性例问题:机械转向器总成缺少定位结构,导致转向器护罩总成无法定位;定位结构在侧面,人员装配时不易看到。

对策:在转向防尘罩底座上设计限位结构,并且将限位结构设计在前面,装配时容易看到,满足装配要求2.5建议动力转向器上隔热板随总装供货2.6转向支架与悬架应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转向器与转向支架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转向系统的定位精度高,可提高四轮定位的精度及悬架合装精度。

以CHB121车型为例:a:转向器支架同副车架有3个定位孔,通过M10的螺栓连接,主定位孔直径10.4mm,辅助定位孔直径11.2mm;左右两个支架。

b:转向器同转向器支架有4个安装孔,M10螺栓进行连接,存在一个主定位直径10.2mm,同侧为长圆孔进行X向定位,其余同个安装孔为大圆孔,直径15.8mm。

2.7动力转向器随发动机举升时与周边件间隙大于15mm2.8动力转向器安装螺栓装配过程中与周边件间隙大于10mm2.9电动转向机布置在动力转向器上时需考虑转向电机线束走向合理性及手装配操作空间可行性2.10整车前束调整时工具满足操作空间满足要求2.11动力转向器与转向管柱对接时装配操作空间满足要求、工具操作空间满足要求、人员可视性满足要求2.12转向横拉杆在四轮调整时调整量大,影响节拍,转向横拉杆由线体装配时可进行预调整3.转向护罩1问题:机械转向器总成与转向传动轴总成需要在驾驶室连接,经过分析只能连接A处,所以转向传动轴总成要与转向器分装后一起举升,在举升过程中转向传动轴总成与转向柱下护罩发生干涉。

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布置及常见问题分析

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布置及常见问题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大部分客车都是在货车底盘上加装车身而来。

由于货车底盘的前悬较短并且发动机前置,导致车内空间运用率不高,车内噪声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也在飞速发展,人们对出行及旅行的舒适性、安全性规定越来越高,交通密度的增长和车速的提高对客车的转向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规定。

客车转向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客车的驾驶稳定性、安全性和操纵灵活性。

下面简要介绍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布置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1、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要点1.1 客车动力转向的设计规定(1)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方向盘的转角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动力转向系统失灵时,仍能用机械系统操纵车轮转向。

(3)减轻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同时还应有路感,并随转向阻力的增长而增大。

(4)方向盘应能平稳回位,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能力。

(5)转向系统应能在车辆转弯时灵活平稳地将扭力传到前轮。

(6)不允许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导致方向盘回跳或方向失控。

1.2 动力转向器的选择动力转向系统由于具有转向操纵灵活、轻便,能吸取路面对前轮产生的冲击,设计时转向器结构形式的选择也灵活多样等优点,因此,已在各国的汽车制造中普遍采用。

我国大客车一般采用的是整体式-液压动力转向器,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液压式动力转向以液体的压力作动力来完毕转向加力。

其特点是油液工作压力可达6-10MPa,甚至更高,所以结构紧凑,动力缸尺寸小、重量轻;因油液具有不可压缩性,故灵敏度高;油液的阻尼作用可以用来吸取路面冲击;动力装置无需润滑。

其缺陷是结构复杂,对加工精度和密封规定高等。

动力转向器型号的选择须根据前桥负荷、整车的布置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转向器选择的合适与否对整个转向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转向器及中间过渡臂的布置转向器及中间过度臂的合理布置对于整车的行驶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种转向器对其安装都有规定,在满足转向器安装规定的情况下,应根据整车的前转向桥和前悬挂的特点,保证转向拉杆和前悬挂的运动干涉在允许的范围内。

车辆毕业设计-夏利N3+两厢轿车液压动力转向器设计(全套CAD图纸)

车辆毕业设计-夏利N3+两厢轿车液压动力转向器设计(全套CAD图纸)

摘要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它对于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发一种科学、先进、稳定、环保的汽车转向系统,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驾驶需求同样也会在激烈的时常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本设计的目的就是综合现今国内、国际上转向系统的发展情况探讨开发一种更加先进、科学的转向系统,并在转向器方面做重点的讨论,本文介绍了汽车转向器的类型、结构,以及转向器综合性能评价的发展趋势,在对大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向系的总体方案,并针对转向器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根据汽车动力转向系的设计要求,以及机械设计原理、汽车设计基础设计了液压动力转向器的总体结构。

该课题的研究会为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更加科学、环保、稳定、高效的方法,对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探索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液压助力;转向器;设计;齿轮齿条;活塞ABSTRACT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assis,steering system performance to a direct impact on car safety,handling stability and driving comfort,it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e vehicle safety and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driver's personal safety,to improve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driv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erefore,to develop a scientific,advanced,stable,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vehicle steering systems,not only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driving would also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to upgrade their competitiveness.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he integrated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eering syste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advanced and scientific steering system and steering the focus of the discussion has don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ypes of vehicle steering gear,structure,and ste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trend in the analysis of large amounts of data on the basis of a steering system of the overall program,and steering parameters for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according to the vehicle's power steering system design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the mechanical design principle,th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automotive design the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motor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ore scientific,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ble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new avenues to explore.Key words:Hydraulic power;Steering gear;Design;Pinionandrack;Pisto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2汽车转向器研究的发展及趋势概况 (1)1.3不同类型转向系统的结构及特点 (4)1.3.1传统机械转向系统 (4)1.3.2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 (4)1.3.3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 (5)1.3.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6)1.3.5线控转向系统(SBW) (7)1.4转向器设计要求 (7)1.5设计主要内容 (8)第2章液压动力转向器方案分析及确定 (9)2.1转向器结构优缺点分析和选择 (9)2.1.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9)2.1.2循环球式转向器 (10)2.1.3蜗杆滚轮式转向器 (11)2.1.4蜗杆指销式 (11)2.2齿轮齿条式动力转向器结构 (11)2.3液压动力转向器工作原理及过程 (12)2.3.1工作原理 (12)2.3.2工作过程 (13)2.4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5)2.4.1转向系的效率 (15)2.4.2转向系传动比 (16)2.4.3转向器的传动副的间隙特性 (17)2.4.4转向系的刚度 (18)2.4.5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18)2.5本章小结 (19)第3章液压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20)3.1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20)3.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 (21)3.2.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21)3.2.2按齿面接触硬度设计 (21)3.2.3按齿根抗弯强度设计 (23)3.2.4几何尺寸计算 (25)3.3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 (26)3.3.1动力缸尺寸的计算 (26)3.3.2活塞行程S的计算 (26)3.3.3分配阀的回位弹簧 (27)3.3.4动力转向器的评价指标 (27)3.4本章小结 (28)结论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31)附录 (32)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慢慢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它从以前简单的代步工具慢慢升级成为一种生活的品质,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行驶,而更关注驾驶乐趣对于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操纵性等更高要求。

汽车动力转向

汽车动力转向

3.转向油泵结构
双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有两个吸油区 和两个压油区, 并且各自的中 心角是对称的, 所以作用在转 子上的油压作 用力互相平衡。
1.进油口 2.叶片 3.定子 4.出 油口 5.转子
第二节 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分类: • 流量控制式EPS • 反力控制式 • 阀灵敏度控制式EPS
三、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
• 1.系统组成 • ⑴前轮转向操纵机构 • ⑵后轮转向操纵机构 • 2.控制状态 • ⑴大转向角控制(机械控制) • ⑵小转向角控制(电子式控制) • 3.控制逻辑 • ⑴车体侧滑角的零控制 • ⑵受侧向风干扰时的控制 • ⑶ABS工作时的控制
皮层扩散抑制(CSD)学说 定义:
扭矩 传感器
车速 传感器
控制装置
电动机
转向助力
二、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控制
• 1.控制电路 • 2.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
第四节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
一、4WS的转向特性 1.4WS低速时的转向特性 2.4WS高速时的转向特性 二、转向角比例控制—使转动方向的偏离足够小 1.系统组成 ⑴转向枢轴 ⑵4WS转换器 2.控制逻辑 ⑴转向角控制 ⑵2WS选择控制 ⑶安全性控制
有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3:头痛后期
– 疲劳、倦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不愉快感等症状,1~2天。
并发症
• 1:慢性偏头痛 • 2:偏头痛持续状态:持续时间大于72小时 • 3:无梗死的持续先兆 • 4:偏头痛性梗死 • 5:偏头痛诱发的癫痫发作
诊断
偏头痛的发作类型 家族史 神经系 统的检查,通常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电动转向结构
组成:机械转向器、电动机、离合器、控制装 置、转矩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

汽车构造(下)-名词解释-绝版

汽车构造(下)-名词解释-绝版

离合器主动部分:飞轮、压盘、离合器盖。

从动部分:从动盘、从动轴。

自由行程:从踩下离合器踏板到消除自由间隙所对应的踏板行程。

工作行程:消除自由间隙后继续踩下离合器踏板将会产生分离间隙,此过程所对应的踏板行程。

自由间隙:离合器接合时,分离轴承前端面与分离杠杆端头之间的间隙。

分离间隙:离合器分离后,从动盘前后端面与飞轮及压盘表面的间隙。

后备系数: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

液力变矩器特性:变矩器在泵轮转速和转矩不变的条件下,涡轮转矩y随其转速n,变化的规律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比:nw/nB<=1液力变矩器的变矩系数:液力变矩器输出转矩与输入转矩之比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指可以转入偶合器工况工作的变矩器。

三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中的工作轮由一个泵轮、一个涡轮和一个导轮等三个元件所构成的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四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中的工作轮由一个泵轮、一个涡轮和两个导轮等四个元件所构成的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变矩系数:输出扭矩与输入扭矩的比值断开式驱动桥:驱动桥壳制成分段式的,并通过铰链联接,且两侧车轮分别独立地通过弹性元件悬挂在车架下面整体式驱动桥:驱动桥壳制成整体式的,且两侧车轮一同通过弹性元件悬挂在车架下面,两侧车轮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不能有相对运动全浮式半轴:两端均不承受任何反力和弯矩的半轴。

半浮式半轴:内端不承受任何弯矩,而外端承受全部弯矩的半轴。

轴间差速器:装于两驱动桥间的差速器转向轮的自动回正作用:当转向轮在偶遇外力(如碰到石块)作用发生偏转时,在外力消失后,应能立即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的位置。

主销后倾角:在汽车纵向平面内,主销上部相对于铅垂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

主销内倾角:在汽车横向平面内,主销上部向内倾斜一角度。

车轮外倾角:在横向平面内车轮上部相对于铅垂面向外倾斜一个角度车轮前束:汽车两前轮的中心平面不平行,两轮前边缘距离小于两轮后边缘距离。

转向驱动桥:能同时实现转向和驱动两功能的车桥,普通斜交胎:帘布层和缓冲层各相邻层帘线交叉,且与胎面中心线呈小于90度角排列的充气轮胎为普通斜交轮胎转向桥:是指承担转向任务的车桥。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重型载货汽车转向器设计姓名:席昌钱学号:200924265同组者:严炳炎、孔祥生、余鹏、李朋超、郑大伟专业班级:09车辆工程2班指导教师:王丰元、邹旭东设计任务书目录1.转向系分析 (4)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8)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9)4.转向器设计计算 (14)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16)6.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22)7.结论………………………………………………………。

248.参考文献 (25)1转向系设计1.1基本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23~32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

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1.2基本参数1.整车尺寸: 11976mm*2395mm*3750mm。

2.轴数/轴距 4/(1950+4550+1350)mm3。

整备质量 12000kg4。

轮胎气压 0。

74MPa2.转向系分析2.1对转向系的要求[3](1)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在有限的场地面积内,具有迅速和小半径转弯的能力,同时操作轻便;(2)汽车转向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不应有侧滑;(3)传给转向盘的反冲要尽可能的小;(4)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5)发生车祸时,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和车身变形一起后移时,转向系统最好有保护机构防止伤及乘员.2。

2转向操纵机构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

有时为了布置方便,减小由于装置位置误差及部件相对运动所引起的附加载荷,提高汽车正面碰撞的安全性以及便于拆装,在转向轴与转向器的输入端之间安装转向万向节,如图2-1。

采用柔性万向节可减少传至转向轴上的振动,但柔性万向节如果过软,则会影响转向系的刚度。

重卡转向系统

重卡转向系统

黄河N1181C13型汽车单滑阀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2.4、常流转阀式转向装置工作原理
汽车直线行驶 转阀处于中间位置。工作油液从 转向器壳体的进油孔 B 流到阀体 13 的 中间油环槽中,经过其槽底的通孔进 入阀体13和阀芯12之间,此时阀芯处 于中间位置。进入的油液分别通过阀 体和阀芯纵槽和槽肩形成的两边相等 的间隙,再通过阀芯的纵槽以及阀体 的径向孔流向阀体外沿上、下油环槽, 通过壳体油道流到动力缸的左转向动 力腔L和右转向动力腔R。流入阀体内 腔的油液在通过阀芯纵槽流向阀体上 油环槽的同时,通过阀芯槽肩上的径 向油孔流到转向螺杆和输入轴之间的 空隙中,从回油口经油管回到油罐中 去,形成长流式油液循环。此时,上 下腔油压相等且很小,齿条—活塞既 没有受到转向螺杆的轴向推力,也没 有受到上、下腔因压力差造成的轴向 推力。齿条—活塞处于中间位置,动 力转向器不工作。
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机构图
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机构图
电子液压助力的原理与机械液压助力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油泵由电动机驱动,同时 助力力度可变。车速传感器监控车速,电控单元获取数据后通过控制转向控制阀的开 启程度和电机转速改变油液压力,使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助力大,转向轻便,高速 行驶时,转向助力小,转向较重。
31双前桥转向装置示意图单摇臂双桥转向机构示意图1动力转向器2转向垂臂3第一转向直拉杆4转向连杆5第一桥转向节臂中间臂7转向助力油缸8油缸支架第二转向直拉杆10第二桥转向节臂华菱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32重汽howo双前桥转向结构1zf8089转32油罐2转向摇摆33油罐支架总成4紧固螺母4042柄杆总成6软管接头41支板总9空心螺栓58596667压油管12压油管总成60转向器支架17管夹73托架总7479球形接头总成22旋转管接头78动力缸23环状接85减震器26成型软92第二转向直拉杆29转向助94第一转向直拉杆四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转向沉重原因排除方法1储油罐油液不足并存有空气加注标准高度并排气2动力转向系统漏油找出漏油部位拧紧接头或更换损坏机件3分配阀损坏更换损坏机件4分配阀扭力杆失效更换5转向油泵供油不足或不供油检查调整油泵更换损坏机件6转向油泵的传动机件损坏更换损坏机件7转向机损坏检查更换8转向装置机件配合间隙过小及各活动关节处润滑不良逐项检查转向装置各机件若过紧要调整并加润9前轮定位不准确或零件变形检查前轮定位重新调整修复变形机件10转向节衬套或止锥块损坏更换衬套或止锥块11轮胎气压过低充气到标准值12转向节润滑不足或已经烧损润滑转向立柱销或者拆检41重汽howo转向系统故障转向摇摆或跑偏原因排除方法1分配阀扭力杆弹簧减弱或损坏或安装时调整不更换2转向器传动副调整不当或磨损间隙过大检查调整转向传动副更换磨损过大的机件3轮毂轴承及转向传动装置的球节松旷重新调整更换磨损过大的机件4前轮定位不正确检查前轮定位必要时予以调整5转向器支架及转向传动装置固定螺母松动按标准拧紧固定螺栓6左右轮胎气压不一致充气至标准值7轮胎或轮毂不平衡重新平衡必要时更换左右转向轻重不一致原因排除方法1分配阀扭力杆骗离中间位置重新检查和调整2转阀阀片或阀体内表面擦伤或磨损不一致更换某侧的转向限制阀调整不当重新调整转向限制阀42华菱汽车转向系统故障左右转角不同机构故障万向节磨损损坏或润滑不良油泵故障油泵泵体故障左右转角不同左右转角不同邮箱故障邮箱装油过多而漏泄

循环球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介绍

循环球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介绍

循环球式整体式动力转向器1.结构(1)组成:图19-11所示为一种液压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它主要由同于循环球式的机械转向器、动力缸及转阀式转向控制阀等部分组成。

液压动力转向器(2) 转向器:用于机械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转向螺母被制成圆柱形,称为齿条-活塞19,它既是转向器中的转向螺母和齿条,又是动力缸中的活塞。

齿条-活塞内制有截面为半圆形的螺旋槽,与其配合的转向螺杆17外表面也制有截面为半圆形的螺旋槽,二者配合能形成截面为圆形的螺旋管状通道,在转向螺杆与齿条-活塞间装有钢球,利用循环球导管23让其构成回路。

扇齿与转向摇臂轴18制成一体,利用调整螺钉27调整扇齿与齿条-活塞间的啮合间隙。

(3) 动力缸:齿条-活塞的下圆柱表面上,即图中的左圆柱表面上,有一环形槽。

在槽上装有聚四氟乙烯环和o型密封圈20,以保证活塞装入动力缸以后密封和耐磨。

这样将动力缸分成上、下两个密封腔,即图中的右腔和左腔。

上、下两密封腔又分别通过设在转向器壳体上的油道与转向控制阀相通。

上腔为左转向动力腔,下腔为右转向动力腔。

转向控制阀位于动力转向器的上部,它主要由阀体13、转阀12及扭杆轴组件等组成。

(4) 控制阀阀体:阀体滑装在壳体22上部孔中,制成圆桶形。

在其外圆柱形表面上,制有三道较宽深的槽和三道较窄浅的槽。

宽深的槽是环形的油槽(也称油环槽),其底部开有与内壁相通的油孔。

中间油环槽的4个油孔直径较大,是进油通道,与转向油泵相通。

两侧油环槽各有四个直径较小的油孔,与动力缸相通。

窄浅的环槽用于安装密封圈组件。

阀体的下边缘开有矩形缺口,此缺口与转向器螺杆用锁定销16相卡,形成阀体驱动螺杆的传力连接。

在阀体的中部固定有锁定销29。

此锁的外端埋在外圆表面以下,内端伸出少许,与扭杆轴组件下端轴盖14外圆上的缺口相卡,互相不能发生相对转动。

阀体的内表面制有八条不贯通的纵槽,形成八道槽肩,与转阀的纵槽和槽肩形成工作液流动的间隙。

(5)转阀:转阀制成圆桶形,其外圆与阀体滑动配合(间隙很小、配合精度很高,与阀体组成偶件,不可单独更换),表面上也制有八条不贯通的纵槽,形成八道槽肩,与阀体的纵槽和槽肩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间隙。

动力转向机构及设计

动力转向机构及设计

(1)分配阀的泄漏量ΔQ 要求ΔQ不大于溢流阀限制下最大排量的5%~10%。ΔQ按下式 计算
Q r 3pd 12e2
(7—19)
式中,ΔQ为分配阀泄漏量(cm3/s);Δr为滑阀和阀体在半径方向的间隙(cm),一般Δr在
0.0005~0.00125cm,计算时取最大间隙:Δp为滑阀进、出口油压差,又称局部压力降(MPa);
动力转向机构
为了减轻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上的手力和提高行驶安全性,在有些汽车上装设了 动力转向机构。
中级以上轿车,由于对其操纵轻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或者可供选装动力转向器的 逐渐增多。转向轴轴载质量超过2.5t的货车可以采用动力转向,当超过4t时应该采用动力 转向。
一、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1)运动学上应保持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转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随着转向轮阻力的增大(或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必须增大(或减小),称之为 “路感”。 3)当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Fh≥0.025~0.190kN时(因汽车形式不同而异),动力转 向器就应开始工作。 4)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工作灵敏,即转向盘转动后,系统内压力能很快增长到最大值。 6)动力转向失灵时,仍能用机械系统操纵车轮转向。 7)密封性能好,内、外泄漏少。 二、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液压式动力转向因为油液工作压力高,动力缸尺寸小、质量小,结构紧凑,油液具有不 可压缩性,灵敏度高以及油液的阻尼作用可吸收路面冲击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1.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 由分配阀、转向器、动力缸、液压泵、贮油罐和油管等组成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根据 分配阀、转向器和动力缸三者相互位置的不同,它分为整体式(图7—25a)和分置式两类。 后者按分配阀所在位置不同又分为:分配阀装在动力缸上的称为联阀式,见图7—25b;分配 阀装在转向器和动力缸之间的拉杆上称为连杆式,见图7—25c;分配阀装在转向器上的称为 半分置式,见图7—25d。

某8米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某8米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1、前言在转向系的设计中,为保证整车具有较高的机动性,降低地板高度,转向器采用左立右输出的布置方式,转向梯形为整体式梯形结构设计,转向系由方向盘、转向管柱、整体式动力转向器、转向垂臂、转向前直拉杆、转向中间摇臂总成和转向后直拉杆组成,转向后直拉杆带动前桥的转向节臂使前轮左右转动实现车辆的转向。

该车的转向系统设计与传统商用车转向系设计方法基本一致,主要考虑的是商用车低速行驶时,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辆,发动机的转速较低,所以要求转向助力泵在低速时能提供较大的压力及流量。

2、选型说明某8米商用车前轴最大载荷3000Kg, 按照GB7258-2017标准要求,前轴载荷超过4000Kg,应采用动力转向。

2.1 转向器的选型此车型选用BC8657整体式循环球动力转向器,此转向器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输出扭矩大,回正性能良好等特点,转向器输出扭矩4043N.m,传动比18.85:1,满足某8米商用车的使用要求,因此我们选择了BC8657型号的转向器,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表1转向器主要性能指标2.2转向油泵的选型根据动力转向器的性能参数,选择合适流量和工作压力的转向油泵,确定参数如下:序号项目公路客车1 最大压力13.7MPa2 控制流量13L/min3 公称排量14ml/r3.转向梯形的计算分析为保证汽车转向行驶时,内外转向轮均能绕同一瞬时转向中心在不同半径的圆周上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转向梯形的实际转角应尽量接近理轮上的内、外转向轮的理想转角关系为:cotθ0-cotθ1='ML式中:θ0——外转向轮转角;θ1——内转向轮转角;M’——两主销中心线与地面的交点间的距离;L ——轴距。

注:转向梯形设计中主销中心距的说明:是过与转向节臂相连的拉杆(横拉杆或双拉杆)球销中心点作与主销中心线垂直的平面,该平面与主销中心线的交点,两主销中心线上这样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

3.1 已知参数主销中心点距离 M=1593 mm前轮距 B1=1893 mm滚动半径 r1=383.5mm 图1主销内倾角 8°前轮外倾角 1°3.2 计算参数3.2.1 两主销中心线的延长线与地面交点之间的距离M’M’=M+2tg8°(92·sin1°+rcos1°)=1593+2tg8°(92·sin1°+384·cos1°)=1701 mm3.2.2 梯形设计中主销中心距M ” 如图2M ”=M+2tg8°8cos8abtg ⎛⎫-⎪⎝⎭=1593+2 tg8°106.3588cos8tg ⎛⎫-⎪⎝⎭=1629mm 设转向梯形臂长为mm=22b c +=2258170+=179.6mm 设转向梯形底角为ee=arctg c b =arctg 17058=71°10′图23.3 最小转弯直径的计算如图3所示,已知参数:轴距L=4600mm , 整车宽度B=2280mm , 前悬h=950mm , 主销中心延长线与地面交点之间 距离 M ’=1793mm主销与前轮中心的距离f=150mm , 以外轮印记中心线的轨迹测量转弯直径时:2R min =maxsin Lb +f图3以汽车前端最外侧处测量转弯直径时:2R ’min ()22max '2L B M L h tgb ⎛⎫-+++ ⎪⎝⎭此时汽车的通道宽度: T=min max ''2L B M R tgb +⎛⎫-+ ⎪⎝⎭根据标准GB7258-2017的要求,2R ’min ≤24m ,T ≤7.2m 。

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综述

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综述

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综述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动力转向系统是一套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而大部分能量由发动机通过转向加力装置提供。

但在转向加力装置失效时,一般还应当能由驾驶员独立承担汽车转向任务。

因此,动力转向系统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而形成的。

为了减轻驾驶员转动方向盘的操作力,利用动力产生辅助动力的装置,称为转向动力机构。

动力转向,是一种以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为输入信号,以转向轮的角位移为输出信号的伺服机构。

动力部分跟手动操作,产生于转向阻力相平衡的辅助力,使车辆进行转向运动。

与此同时,把部分输出反馈给驾驶员,使其获得适当的手感,构成所谓的双动伺服机构。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与轿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暴露出一个致命的弱点,即若要保证汽车在停车或者低速掉头时转向轻便的话,那么当汽车在高速行驶就会感到有“发飘”的感觉;反之,若保证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操作有适度感的话,那么当其要掉头或者停车时就会有感到转向太重,两者不兼顾,这是由于传统的动力转向的结构决定的。

现在,动力转向系统已成为一些轿车的标准设置,全世界约有一半的轿车采用动力转向。

二、动力转向系统的现状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机械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四个阶段,其中后三者均是在汽车转向系统中增设了动力装置,称为“动力转向”。

采用动力转向的目的是使转向操作方便,改善相应特性,转向时转向动作仍由驾驶员来完成,但作用在转向机构上的力则由动力装置提供,因此,能使转向轻便省力。

1.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HPS(hydraulic power steering)是出现最早的助力转向系统.自20世纪50年代发展以来。

已日趋成熟,至2000年采用率已到85%。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机械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控制阀、油罐等,它利用油泵来建立油压,再经过控制阀来调节油的流量,以液压增大转向的力量,使转向轻便灵活,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行驶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动力转向系统则是在驾驶员的控制下,借助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液体压力或电动机驱动力来实现车轮转向。所以动力转向系统也称为转向动力放大装置。
动力转向系统由于使转向操纵灵活、轻便,在设计汽车时对转向器结构形式的选择灵活性增大,能吸收路面对前轮产生的冲击等优点,因此已在各国的汽车制造中普遍采用。但是,具有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如果所设计的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是为了减小汽车在停车或低速行驶状态下转动转向盘的力,则当汽车以高速行驶时,这一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会使转动转向盘的力显得太小,不利于对高速行驶的汽车进行方向控制;反之,如果所设计的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是为了增加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转向力,则当汽车停驶或低速行驶时,转动转向盘就会显得非常吃力。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应用,使汽车的驾驶性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可使转向轻便、灵活;当汽车在中高速区域转向时,又能保证提供最优的动力放大倍率和稳定的转向手感,从而提高了高速行驶的操纵稳定性。
五、设计方案确定
GX90型整体式动力转向器技术参数确定:
传动比:18.62转向盘圈数a泵流量:12L/min
输出扭矩:2301~2494N.m
主要机械结构形式的确定:
内置式扭杆、三齿齿扇、六槽式转阀、圆柱销式限位机构
六、设计方法及步骤
开始阶段液压动力转向的控制阀采用滑阀式,即控制阀中的阀以轴向移动来控制油路。滑阀式控制阀结构简单,生产工艺性好,操纵方便,宜于布置,使用性能较好。但是滑阀灵敏度不够高,后来逐渐被转阀代替。转阀式液压动力转向的控制阀中的阀芯以旋转运动来控制油路。与滑阀相比,转阀的灵敏度高、密封件少、结构比较先进。目前在轿车及部分货车上的液压动力转向采用的均是转阀式控制阀。
目前国内这些车型和国外同类汽车的发展趋势一样,都采用了整体式动力转向器。除轿车全部采用了齿轮齿条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外,其它车型大都采用循环球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在这些转向器中,其控制阀也由过去广泛采用的滑阀式结构几乎全部改为转阀式结构。
GX90型整体式动力转向器为江门市兴江转向器有限公司的畅销产品,有着典型的整体式动力转向器机械结构。通过研究其液压原理,理论分析及选定设计参数,设计全部机械图纸,以了解液压式动力转向器的一般设计方法和各部件的工作原理为下一步在实践工作中创新设计打下基础。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GX90型整体式动力转向器设计
班级04级车辆(1)班
姓名Xxxxx
学号200433118419
指导教师xxx
填表日期2008年4月2日
二0一0年3月
姓名
Xxx
开题时间
2008.04
学制

专业
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
Xxx
论文题目:
GX90型整体式动力转向器设计
开题报告内容
5林逸,施国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公路交通科技, 2001 (2) : 79~82.
6Dominke Peter Gerhard Ruck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the first step on the way to “steer by wire”[ C .SAE Paper 1999 -01 -0401, 1999.
同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也有不足:①选定参数完成设计之后,不能调节与控制助力特性。因此协调轻便性与路感的关系困难。②即使在不转向时,油泵也一直运转,增加了能量消耗。③存在渗油与维护问题,提高了保修成本,泄漏的液压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④低温工作性能较差。
随着人们对轿车经济性、环保、安全性的日益重视以及小排量轿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液压动力转向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开发出一些新型液压动力转向技术。这种技术上的改进主要围绕第①、②点不足。对第①点不足的主要改进措施是将车速引入动力转向系统,得到车速感应型助力特性,发展了两种车速感应型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一种是机械式,通过与调速器及变速器相连的泵来控制油压阀,现在已经很少采用;另一种是电子控制式,通过传感器由ECU控制阀动作,现在用得比较多。对第②点不足,主要通过开发节能泵,提高系统的效率以及采用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来加以改进。
离合器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加在汽车的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一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作用力。
二、液压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
液压动力转向首先在重型车辆上得到发展,这是由于重型车辆的转向阻力大,靠人力转动转向轮很困难,只能加装转向助力装置。液压动力转向系统除了传统的机械转向器以外,尚需增加控制阀、动力缸、油泵、油罐和管路等。
1、完成液压原理图;
2、计算或选定各零件尺寸等参数;
3、重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校骇;
4、完成动力转向器全部机械图纸的设计;
5、完成设计说明书。
七、工作计划进度安排时间表
第一至第六周:资料收集与主要机械结构形式的确定;
第七周:完成液压原理图;
第八周:计算或选定各零件尺寸等参数;
第九周:重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校骇;
4 Yoshiharu Inaguma ,KeijiSuzuki ,KyosukeHaga An energy saving technique in an electro hydraulicpower steering(EHPS ) system [C. SAE Paper 960934, 1996.
四、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转向器的生产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汽车转向器生产行业里,70年代推广了循环球转向器,80年代开发它推广了循环球变传动比转向器。对提高我国汽车转向轻便性水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到了90年代,驾驶员对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求转向更轻便、操纵更灵敏。过去采用循环球转向器和循环球变比转向器只能相对的解决转向轻便性和操纵灵敏性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只有安装动力转向器。因此,除重型汽车各高档轿车早已安装动力转向器外,近年来在中型货车、豪华客车及中档轿车上都已开始安装动力转向器。随着动力转向器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需要,其它一些车型也必将陆续安装动力转向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2010年4月日
备注:
1、要有10篇以上相关文章的阅读量。
2、理、工科开题报告撰写不少于2500字,人文社科开题报告不少于3500字,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工作任务分析、调研报告、方案拟定与分析、毕业论文撰写提纲及实施计划、文献综述(理、工科可不提交文献综述)等。
3、电脑打印,用A4纸,页边距左边3.2cm,右边2.54cm,上下边距2.54cm,在左边装订;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第十周至第十四周:完成动力转向器全部机械图纸的设计;
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完成设计说明书;
第十七周: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参考文献
1王望予.汽车设计[M. 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2毕大宁.汽车转阀式动力转向器的设计与应用[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3Keiji Suzuki Yoshiharu Inaguma Kyosuke Haga Integratedelectro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with low electric energy consumption [C . SAE Paper 950580, 1995.
三、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轿车动力转向仍以液压动力转向为主,但是随着近几年电动助力转向在轿车上的应用,其性能已得到认可。电动助力转向代表未来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方向,将作为标准件装备到汽车上,并将在动力转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据TRW公司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生产的每3辆轿车中就有1辆装备电动助力转向机构。所以电动助力转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汽车装备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有如下优点:①减小驾驶员的疲劳强度。动力转向可以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提高转向轻便性。②提高转向灵敏度。可自由地根据操纵稳定性要求选择转向器传动比,不会受到转向力的制约。③衰减道路冲击,提高行驶安全性。液压系统的阻尼作用可以衰减道路不平度对转向盘的冲击;另一方面,当发生爆胎时,液压动力转向可以使驾驶员较容易把握转向盘。
4、文献综述(按文献综述格式打印)附在开题报告后面一起装订。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简称EPS-Electronic Control Power Steering),根据动力源不同又可分为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式EPS)和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式EPS)。液压式EPS是在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控制液体流量的电磁阀、车速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车速信号,控制电磁阀,使转向动力放大倍率实现连续可调,从而满足高、低速时的转向助力要求。电动式EPS是利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向参数和车速等信号,控制电动机扭矩的大小和方向。电动机的扭矩由电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