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民俗-教案
幼儿园中班礼仪民族习俗教案
幼儿园中班礼仪民族习俗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中班礼仪民族习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传统礼仪。
2. 培养幼儿的尊重和包容心态,促进跨文化交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传统礼仪。
2. 学习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图片卡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传统礼仪。
2. 教具:音乐、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向幼儿介绍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传统礼仪。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你们看到了哪些不同的服饰?有什么不同的动作或仪式?”主体活动:1.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的习俗或传统礼仪进行学习。
2. 每个小组通过观察图片或幻灯片,了解选定民族的习俗和传统礼仪的基本内容。
3.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与选定民族相关的音乐,学习并表演相关的舞蹈或动作。
4. 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展板,展示他们所学习的民族习俗和传统礼仪的内容,包括服饰、音乐、舞蹈或动作。
5. 每个小组轮流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展板,并分享他们所学到的有趣的事实。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提问:“你们觉得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和传统礼仪有什么好处?”2.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体会,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并鼓励幼儿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或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士来班级分享他们的民族习俗和传统礼仪。
2. 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文化活动或博物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 评估幼儿制作的展板的内容和准确性。
3. 收集幼儿在总结活动中的观点和体会。
教案撰写者:AI教育助手。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知识,理解礼仪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习惯。
3. 通过学习礼仪,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概述礼仪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言谈举止礼仪饮食习惯礼仪穿着打扮礼仪社交场合礼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传统文化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礼仪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礼仪。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运用礼仪。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等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 视频资料:收集一些关于礼仪的短视频或纪录片。
4. 情景道具:准备一些用于模拟实践的道具,如服装、餐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与礼仪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礼仪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礼仪的知识点,评估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概述2. 第3-4课时:日常生活中的礼仪3. 第5-6课时:社交场合的礼仪4. 第7-8课时:公共场所的礼仪5. 第9-10课时:节日庆典的礼仪6. 第11-12课时:总结与复习七、教学步骤1. 第1课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概述讲解礼仪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礼仪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 第2课时: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讲解言谈举止礼仪、饮食习惯礼仪、穿着打扮礼仪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礼仪3. 第3课时:社交场合的礼仪讲解与陌生人交往、拜访他人、聚会等社交场合的礼仪分析一些社交场合的礼仪案例,让学生学会得体应对4. 第4课时:公共场所的礼仪讲解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餐厅、商场等)的礼仪强调公共场所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5. 第5课时:节日庆典的礼仪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分享一些节日庆典的礼仪案例,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交际礼教案——民俗礼仪一
(二)民俗礼仪的基本特征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由群体共同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各种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民俗礼仪由于受民族的不同、阶级的差别,以及人类文化的共通性等影响。
1、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民俗礼仪的多样性。
2、变异性
民俗礼仪大多是约定俗成的,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加之受到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民俗礼仪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
第十四单元 授课内容与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
第七章 民俗礼仪
民俗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Fra bibliotek靠口头传播和行为方式传承的风俗习惯、爱好等富有特色的文化礼仪的总和。
一、民俗礼仪的内容与特征
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早已存在。在我国古籍记载中,早就出现了“俗”、“风俗”、“习俗”、“民风”等词汇,其含义主要是指“民众的知识”。民俗的英文为Folklore,于1945年由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提出来,意为“民众的知识”或“民俗的学问”。这一术语已为国际学术界通用。
(一)民俗礼仪的基本内容
民俗礼仪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物质民俗礼仪。它包括居住(建筑)礼仪、服饰礼仪、饮食礼仪、生产礼仪、技术礼仪等;
2、精神民俗礼仪。它包括宗教礼仪、信仰礼仪、礼仪禁忌、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体育活动中的礼仪等;
3、社会民俗礼仪。它包括家庭礼仪、节日礼仪、人生礼仪、组织礼仪、社会活动礼仪等。
3、传承性
民俗礼仪一旦形成,便受到民族心理、地域观念等延缓性因素的影响或制约,它不仅会在本民族内得以延缓传承和发扬光大,而且还可能超越时空的界限,向外传播,使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礼仪得以交融。
我国的传统节日风俗文明礼仪教案
我国的传统节日风俗文明礼仪教案“关于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的学习(一)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教师不仅制作关于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还要搜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学生搜集、整理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收集古诗、春联等。
活动过程:1由放鞭炮、贴春联、贴福、吃年糕、拜年等习俗说起,结合学生过春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及风俗的研究兴趣。
2教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每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是什么,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进行汇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七夕节、端午节等。
1、春节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
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
春节,古称元旦。
据民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到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止都称春节。
现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年三十(二十九)开始。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多彩。
扫尘: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产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办年货:一到腊月,人们都要上街采办过年的物品,买年画,准备过年的春联。
吃团年饭:团年饭意为一家团圆。
腊月的最后一天要全家团聚吃一顿丰富的年饭。
礼仪之邦——中国传统生活礼仪教案
礼仪之邦——中国传统生活礼仪教案。
一、中国传统生活礼仪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传统生活礼仪,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仪态适宜和礼仪节俭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传统。
它蕴含的是我们在日常交往中的应有表现,是基于友好关系所需的言行举止规范。
这种礼仪文化历史悠久,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态。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中国礼仪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路线。
1、礼仪讲求规范、注重细节中国人向来注重生活礼仪的细节。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讲究宽浅适宜,讲究文明礼貌。
在各种场合,如家庭、婚丧嫁娶、宴席、拜访等,都有着不同的礼仪行为。
人们必须遵循着这些行为规范,才能体现出一份文明礼仪。
2、礼仪讲求适应、注重文化中国传统生活礼仪具有强烈的文化意味,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一部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从这种文化规范,让自己的行为表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话说,“儒家主流,礼仪文化是其基础。
”礼仪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
3、礼仪讲究礼尚往来,注重人际关系在中国传统生活礼仪中,最重要的就是多向他人展示礼仪。
礼仪文化告诉我们,做人能够多向他人展示礼仪,不仅展现出了自己的内心素质,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此增进人际关系。
二、中国传统生活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中,传统生活礼仪教育依然十分重要。
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个人素质,提升交际能力,加强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1、提高个人素质传统生活礼仪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礼仪的体现。
它涉及到行为规范、仪态适宜、礼仪节俭等方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通过学习传统生活礼仪,提高自身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水平。
2、提升交际能力传统生活礼仪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文化可以让人们在不同场合中能够得体行事,避免了在交际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即使在出现矛盾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礼貌的谈判和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强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在现今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民俗礼仪教案幼儿园
民俗礼仪教案幼儿园
一.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幼儿应该能够:
1.了解中国传统民俗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2.认识和了解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礼仪活动。
3.了解家庭、学校等社交场合中的礼仪要求。
4.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俗礼仪?
–民俗和礼仪的定义。
–民俗和礼仪的特征。
–民俗和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2.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礼仪活动。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3.社交礼仪。
–家庭礼仪:如拜访亲友等。
–学校礼仪:课堂礼仪、宿舍礼仪等。
–社交礼仪:如就餐礼仪、送礼礼仪等。
三.教学重点
1.传统中国民俗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2.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礼仪活动。
3.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相关礼仪要求。
四. 教学方法
1.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介绍民俗礼仪的相关内容。
2.讲解解说:老师讲解民俗礼仪和相关知识,配合实例加深学生理解。
3.互动体验:学生们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进行礼仪操作和模拟演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角色扮演:学生们进行礼仪对话、社交场合互动等小场景的演练,积
极掌握礼仪技能。
五. 总结
民俗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幼儿教育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民俗礼仪的传承和理解,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和自我管理。
民族习俗与礼仪教案
民族习俗与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的习俗和礼仪,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民族习俗和礼仪知识,做到在实际生活中得体、恰当。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 民族习俗与礼仪的含义2. 学习民族习俗与礼仪的重要性第二章:汉族习俗与礼仪1. 传统节日习俗2. 生活习惯与礼仪第三章:蒙古族习俗与礼仪1. 传统节日习俗2. 生活习惯与礼仪第四章:藏族习俗与礼仪1. 传统节日习俗2. 生活习惯与礼仪第五章:回族习俗与礼仪1. 传统节日习俗2. 生活习惯与礼仪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民族习俗与礼仪的基本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族习俗与礼仪的特点。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4. 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民族习俗与礼仪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民族习俗与礼仪》2. 辅助资料:相关论文、案例、视频等。
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民族的习俗与礼仪资料。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维吾尔族习俗与礼仪1. 传统节日习俗2. 生活习惯与礼仪第七章:苗族习俗与礼仪1. 传统节日习俗2. 生活习惯与礼仪第八章:彝族习俗与礼仪1. 传统节日习俗2. 生活习惯与礼仪第九章:布朗族习俗与礼仪1. 传统节日习俗2. 生活习惯与礼仪第十章:满族习俗与礼仪1. 传统节日习俗2. 生活习惯与礼仪七、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习俗与礼仪差异。
2. 运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实践所学知识。
3.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邀请民族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民族习俗与礼仪的深入了解。
八、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
传统礼仪教案
传统礼仪教案教案标题:传统礼仪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传统礼仪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传统礼仪的分类和特点;3. 传统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4. 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传统礼仪的兴趣;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礼仪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知识讲解:1. 介绍传统礼仪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分类介绍传统礼仪的不同方面,如餐桌礼仪、婚礼礼仪等;3. 分析传统礼仪的特点,如尊重、谦虚、恭敬等。
案例分析:1. 通过案例分析不同场合下的传统礼仪应用,如参加婚礼、拜访长辈等;2. 分析案例中的正确和错误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礼仪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1. 分组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场合下的传统礼仪表现;2. 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总结反思:1. 总结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的体会和感受;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传承传统礼仪。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表现,评估其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或小测验,检验其对传统礼仪知识的掌握情况;3.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评估其对传统礼仪的态度和意识。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传统礼仪,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2.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故事等相关素材;2. 传统礼仪的书籍、文章或网页资料;3. 模拟场景的道具和布置。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文化背景,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尊重,引导他们将传统礼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礼仪习俗课教案
礼仪习俗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常见礼仪习俗;2. 了解礼仪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礼仪意识和行为;4.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礼仪与文化a. 礼仪的定义与意义;b. 礼仪与文化的关系。
2. 礼仪习俗的分类与特点a.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习俗;b. 礼仪习俗的分类;c. 礼仪习俗的特点。
3. 礼仪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a. 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b. 社交场合中的礼仪行为规范;c. 礼仪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
4. 跨文化交流与礼仪a.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重要性;b. 跨文化交流中的礼仪差异;c. 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组织课堂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3. 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礼仪习俗的理解;4.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自主学习和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礼仪习俗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礼仪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a. 礼仪是否在所有文化中都存在?为什么?b. 礼仪习俗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吗?c. 你知道哪些国家或地区有特殊的礼仪习俗?3. 礼仪习俗的分类与特点a. 学生小组讨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习俗,并展示结果;b. 教师解释礼仪习俗的分类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4. 社交场合中的礼仪应用a. 教师介绍社交场合中的基本礼仪原则和行为规范;b. 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演练不同场合的礼仪行为。
5. 跨文化交流与礼仪a. 分析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和重要性;b. 通过实例分析不同文化间的礼仪差异;c.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2. 个人笔记;3. 课堂小测。
礼仪习俗课教案
普安县家政服务培训班礼仪习俗培训讲义主讲人:李竺菁礼仪习俗课教案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仪习俗,礼仪习俗有什么作用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礼仪习俗,并能够在生活工作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举止优雅带给自己的乐趣,并在交往中积极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懂得一般的礼仪习俗,并且能够在生活工作中积极运用。
2 、难点:讲礼仪习俗的意义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授课,创设情境,让学员在情境中体验、活动,学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统一。
四、教学内容导入:礼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我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
今天座的都是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一、礼貌、礼节、礼仪的定义1、礼貌:在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中,应有的容貌方式和道德品行,是人们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具有情感性、规范性。
2、礼节:是礼貌行为的运用尺度,是对他人礼貌态度的外在表现,是礼貌、行为、语言、仪态的具体规范,是人们在交际场所,日常生活中,对他人表示尊重、问候、感谢、致意的一种形式。
3、礼仪:是人们为了表示礼貌行为和礼节而进行的礼宾形式,一般是在较为正式,隆重的场所,以及各种庆典活动中人们的礼宾形式。
4、联系: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二者相辅相成。
二、礼宾服务坚持原则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先主要客人、后次要客人,以右为长为尊。
三、礼貌服务的原则和规范规范:礼由我出、善待他人原则:善待宾客而不是过于亲密言之有礼、言之有趣提供服务而不是受雇于人举止得体、热情好客礼让三分而不是低三下四助人为乐而不求索取四、常施礼节的运用1、致意、寒喧(1)握手礼:距离受礼者一步,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不可用力过猛,时间过长。
民俗礼仪俗语小游戏教案
民俗礼仪俗语小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民俗礼仪和俗语的含义和作用。
2. 学习民俗礼仪和俗语的相关知识。
3. 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民俗礼仪和俗语的含义和作用。
2. 学习民俗礼仪和俗语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教案、小游戏道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参与小游戏的道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PPT介绍民俗礼仪和俗语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2. 学习(15分钟)。
教师讲解民俗礼仪和俗语的相关知识,包括其起源、传承和作用等内容。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小游戏一,俗语接龙(20分钟)。
教师将准备好的俗语卡片分发给学生,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
游戏规则是,每个小组的代表依次说出一个俗语,下一个小组的代表要接着说一个以上一个俗语结尾的俗语,直到有小组无法接上。
最后剩下的小组获胜。
4. 小游戏二,民俗礼仪表演(30分钟)。
学生们自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俗礼仪进行表演,可以是婚礼习俗、节日习俗等。
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评论和评价。
5.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俗礼仪和俗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了解、多传承民俗文化。
六、作业布置。
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民俗礼仪和俗语的小结。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民俗习俗,进行深入了解并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解了民俗礼仪和俗语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存在一些沟通不畅和合作不够紧密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训练和引导。
礼仪民俗 教案
礼仪民俗教案授课章节第四章礼仪、信仰民俗授课日期2014年4月23日授课题目第一节礼仪民俗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展示课课时数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礼仪民俗的含义与形成;2)熟悉开发礼仪民俗的旅游功能的途径;3)掌握人生礼俗与交际礼俗的内容与类型。
能力目标1)通过老师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2)通过小组作业展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其明白“做”的重要性;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礼俗,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2)通过学习感悟亲情、友情、爱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通过学习熟悉威海本地的礼仪民俗并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人生礼俗的主要内容与类型教学难点如何把礼仪民俗与当地实际及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教学资源□多媒体□计算机□实物□音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导入新课『3』分钟【音乐及图片欣赏】播放代表人生四个阶段的音乐,请学生回答不同的音乐适用于哪种情境并展示图片。
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上课气氛。
探求新知探求新知『40』分钟『40』分钟一、礼仪民俗概述【师生互动】教师提问:1、礼仪民俗的含义。
2、礼仪民俗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回答二、礼仪民俗的主要内容【教师讲解】1、人生礼俗的含义。
2、人生礼俗的主要内容。
【作业展示】威海寿诞礼俗。
第一小组学生展示【教师活动】教师补充讲解并展示图片。
【作业展示】情景模拟——成年礼第二小组学生展示【教师活动】知识链接年龄称谓【作业展示】1、第三小组学生展示课前作业:威海婚嫁礼俗。
2、第四小组学生展示课前作业:情景模拟——婚嫁礼(要求把10种交际礼俗融入其中)【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视频欣赏】1、古代“洗三礼”2、《李香山人生告别仪式》【教师讲解】丧葬礼俗我国五种主要葬式。
小学中国传统礼仪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礼仪的起源、发展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礼仪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得体地与人交往。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
2. 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礼仪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PPT。
2.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 学生课堂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礼仪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礼仪的理解和看法。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详细讲解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a.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b. 礼仪的分类,如见面礼、饮食礼、婚丧礼等。
c. 礼仪的具体内容,如鞠躬、握手、称呼等。
2.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礼仪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礼仪规范。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请教中国传统礼仪知识,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学生观察身边人的礼仪行为,记录下典型事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的行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民俗礼仪幼儿园教案
民俗礼仪幼儿园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普及,很多传统的文化活动逐渐被淡化,民俗礼仪文化逐渐被遗忘。
为了保持和传承民俗礼仪文化的宝贵财富,需要从儿童时代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民俗礼仪意识,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因此,本教案主要介绍幼儿园嘉年华活动中如何融入民俗礼仪文化。
目的通过嘉年华活动,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传统的民俗礼仪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内容嘉年华活动中融入民俗礼仪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赏花灯赏花灯是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一项重要活动。
可以在嘉年华活动中安排赏花灯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欣赏花灯的同时,了解花灯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意义。
2. 包粽子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重要节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包粽子。
在嘉年华活动中,可以设置包粽子的活动,让孩子们亲手体验、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3.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舞蹈,常常出现在各种庆典和重大节日中。
在嘉年华活动中可以请专业的舞龙舞狮团队,给孩子们展示一场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听民乐古老的民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嘉年华活动中请专业的民乐家演奏传统的民乐,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于流行的音乐的美妙之处,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方法为了让孩子们融入到民俗礼仪文化中,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游戏教学孩子们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好奇心,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
2. 视听教学通过播放音乐或视频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礼仪的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们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演示教学通过安排专业的团队或老师进行演示教学,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民俗礼仪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结束语通过嘉年华活动融入民俗礼仪文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活动内容,也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传统的民俗礼仪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经典民间礼仪文化教案
经典民间礼仪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究中国经典民间礼仪文化目标学科:社会科学(可根据学校具体设定进行调整)目标年级:初中(可根据学校具体设定进行调整)课时数:2-3课时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经典民间礼仪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意识。
通过学习、分析和讨论经典民间礼仪文化的背景、意义及传承方式,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民间礼仪的意识。
教材和资源:1. 课本:《社会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教材2. 录像资料:介绍中国经典民间礼仪文化的短视频或记录片3. 图片、图片展板等多媒体资源4. 纸笔和学生课堂笔记本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经典民间礼仪文化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2. 掌握中国经典民间礼仪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意义。
3. 学会分析并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典民间礼仪文化。
4.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优秀民间礼仪的意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展示一些中国经典民间礼仪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图片中的场景进行简单描述。
2. 提问:你们对“经典民间礼仪文化”有什么了解?你认为经典民间礼仪文化对一个社会的意义是什么?Step 2:学习(30分钟)1. 介绍中国经典民间礼仪文化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如传统婚礼、丧葬礼仪、寿宴等。
2. 观看一段介绍中国经典民间礼仪文化的短视频或记录片,要求学生做相关笔记。
3. 学生交流笔记,分享自己所获得的关于经典民间礼仪文化的理解和观点。
4. 辅导学生将所学内容整理成概念性或知识性的笔记。
Step 3:讨论(40分钟)1.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经典民间礼仪文化的实例,针对其背景、意义、传承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
2.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所选择的经典民间礼仪并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3.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典民间礼仪文化进行比较,并讨论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性。
传统礼仪教案设计
传统礼仪教案设计咱中国人啊,那可是礼仪之邦,传统礼仪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这传统礼仪啊,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让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你想想,要是见人连个招呼都不打,那多不像话呀!就好比去人家家里做客,你总不能闷着头就进去吧,得有礼貌地敲门,问声好呀。
这打招呼就是传统礼仪里最基本的呢。
再说说吃饭的时候,那讲究可多了去了。
长辈没动筷子,咱可不能先吃,这是对长辈的尊重呀。
还有啊,不能在盘子里乱翻菜,那多不文明呀。
就好像是在找宝藏似的,这可不行!吃饭的时候安安静静的,别吧唧嘴,这也是一种礼貌呢。
还有啊,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看着人家的眼睛,这表示你在认真听呢。
可不能东张西望的,那人家还以为你心不在焉呢。
这就像是你在听一场精彩的演出,得全神贯注呀!要是别人和你说话,你爱答不理的,那多让人伤心呀。
传统礼仪也体现在各种场合呢。
比如说过年的时候,去亲戚家拜年,那可得带上点礼物,这是心意呀。
见到长辈要磕头拜年,说些吉祥话,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这就像是给生活撒上了一把糖,甜甜蜜蜜的。
在社交场合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穿着得体,举止大方,可不能邋里邋遢的。
这就好比是一件精美的瓷器,让人看着就舒服。
要是你穿得乱七八糟的,那不是让人笑话嘛。
传统礼仪还包括尊重师长呢。
老师教给我们知识,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我们当然要尊敬他们啦。
就像小树苗尊敬园丁一样,没有园丁的精心呵护,小树苗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呢?你说,这传统礼仪是不是很重要呀?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序,更加美好。
它就像是一条纽带,把我们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就好像少了些什么似的。
所以呀,我们要把这些传统礼仪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呀,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呢。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懂礼仪、有礼貌的人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更加幸福呀!你说是不是呢?。
中国习俗礼仪实用教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 五,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 除瘟疫的节日(jiérì)。端午 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 节日(jiérì)。
挂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 叫荷包。有用五色丝线缠 成的. 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 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 (nèihán)古第老9页神/共31奇页 、博大 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 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 绣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
第十页,共31页。
中秋节,农历(nónglì)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 节日之一。
赏月 中秋节是我国古老 (gǔlǎo)的节日,赏月 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月是中秋明”,中秋 的月亮最明亮。
第10页/共31页
第十一页,共31页。
中秋节,农历(nónglì)八月十五,我国的传 统节日之一。
吃月饼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 要吃月饼以示“团 圆”。月饼,又叫胡 饼、宫饼、月团、丰 收饼、团圆饼等,是 古代中秋祭拜( jì 第11页/共31页 bài) 月神的供品。
第28页/共31页
第二十九页,共31页。
总结(zǒngjié)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 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 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 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 (dāngdài)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 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 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 善而从。
第29页/共31页
第20页/共31页
(jiàn miàn)
礼见 面
之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 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 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 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 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 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 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 事(bàn shì)等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礼仪幼儿园教案
传统礼仪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礼仪的含义和意义;
2.能够正确使用传统礼仪;
3.学会尊重他人、彬彬有礼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传统礼仪的基本内容;
2.掌握传统礼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3.培养尊重他人、彬彬有礼的行为。
三、教学内容
1.传统礼仪的定义和形式;
2.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行为,动作等;
3.传统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4.跟小朋友们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如:向陌生人问好等。
四、教学方法
1.观察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观察,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传统
礼仪动作和行为;
2.互动法:老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参与,互相帮助身体感受传统礼仪。
五、教学评价
1.观察、记录、交流等方式对幼儿进行评价;
2.通过孩子们的实际表现来确定教学效果。
六、教学安排
1.第一课时:对传统礼仪的定义和基本知识进行讲解;
2.第二课时:重点讲解传统礼仪的应用;
3.第三课时: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如:向陌生人问好等。
七、小结
通过对传统礼仪教学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彬彬有礼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基本的礼仪和行为将会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传统礼仪功法教案
传统礼仪功法教案教案标题:传统礼仪功法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交礼仪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传统礼仪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并能够掌握传统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传统礼仪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得体;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自我修养和素质。
教学重点:1. 传统礼仪的概念和基本规范;2. 传统礼仪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传统礼仪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2. 帮助学生理解传统礼仪的背后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PPT、教科书、相关视频和图片素材;2. 道具:茶具、书法作品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引发学生对传统礼仪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传统礼仪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向学生传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 解释传统礼仪的基本规范,如行走姿势、坐姿、握手礼等;3. 结合图片和视频示范传统礼仪的正确做法,让学生直观感受。
步骤三:技能训练(30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传统礼仪应用;2. 指导学生注意细节,如言谈举止、礼貌用语等;3. 鼓励学生互相观察、评价,提供改进意见。
步骤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分组展示学生自己设计的传统礼仪场景,鼓励创新;2. 利用茶道、书法等道具,让学生体验传统礼仪的美感;3. 鼓励学生探索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并展示自己的见解。
步骤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学生分享对传统礼仪的认识和体会;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礼仪融入自己的生活和成长中。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言谈举止是否得体、礼貌用语是否恰当等;2. 评价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中的创新能力和对传统礼仪的理解程度;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的好习惯。
检查课前作业,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帮其树立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及阅读,使学生感怀感恩之心,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通过讨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对所学知识加以延伸、升华,学以致用,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礼仪民俗
一、礼仪民俗概述
1、概念
2、形成与发展
二、礼仪民俗的主要内容
1、人生礼俗
2、交际礼俗
三、礼仪民俗与旅游开发
1、开发途径
2、案例
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12旅游班的学生知识面广、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加之本节课有大量的图片与活动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和作业展示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从集、思、讲、用四个方面进行:集即归纳资料;思即思考问题;讲即风采展示;用即巩固延伸,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德育渗透方面,我结合威海本地特色及学生生活学习实际,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爱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感情。本节课学生的思考多、讨论多、展示多,总体效果较好。虽然是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但存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觉得自己本身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比如:如何使课堂教学语言进一步简洁流畅;如何激励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和风采;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大多数学生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能够体会到竞争的快乐等。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与研究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进一步拓展课程资源,因材施教,深化教学。
2)通过小组作业展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其明白“做”的重要性;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礼俗,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2)通过学习感悟亲情、友情、爱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通过学习熟悉威海本地的礼仪民俗并培养其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师活动】
教师补充讲解并展示图片。
【作业展示】情景模拟——成年礼
第二小组学生展示
【教师活动】知识链接
年龄称谓
【作业展示】
1、第三小组学生展示课前作业:威海婚嫁礼俗。
2、第四小组学生展示课前作业:情景模拟——婚嫁礼(要求把10种交际礼俗融入其中)
【教师活动】
总结点评
【视频欣赏】
1、古代“洗三礼”
2、《李香山人生告别仪式》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点评并把案例展示给同学们。
四、课堂小结
【美丽升华】
陶渊明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望同学们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勤奋学习,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祝福同学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上课气氛。
探求
新知
探求
新知
『40 』
分
钟
『40 』
分
钟
一、礼仪民俗概述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
1、礼仪民俗的含义。
2、礼仪民俗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回答
二、礼仪民俗的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
1、பைடு நூலகம்生礼俗的含义。
2、人生礼俗的主要内容。
【作业展示】威海寿诞礼俗。
第一小组学生展示
【教师讲解】丧葬礼俗
我国五种主要葬式。
【收获驿站】
1、常怀感恩之心
《送给儿子成年礼的信》
《致母亲的一封信》
2、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3、且行且珍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礼仪民俗与旅游的开发
【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及平时所见所闻,同学们认为可以如何开发礼仪民俗的旅游功能?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结合所学专业,共同探讨礼仪民俗的旅游功能的开发。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感受收获中升华感情,结束教学。
作业布置
『 2』
分
钟
个人作业:P52 练一练习题
小组作业:根据本节课及下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威海礼仪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方案。
感恩父母: 《致母亲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教学重点
人生礼俗的主要内容与类型
教学难点
如何把礼仪民俗与当地实际及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
教学资源
□多媒体 □计算机 □实物 □音像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 情景模拟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
过程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导入新课
『3 』
分
钟
【音乐及图片欣赏】
播放代表人生四个阶段的音乐,请学生回答不同的音乐适用于哪种情境并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老师提问。
学生认真听讲,
认真做笔记。
一组学生展示课前作业。
其他同学认真听,
认真看。
填写学习任务评价表。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片,认真做笔记。
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形成问题的答案。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提问思考,布置课后作业。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礼仪民俗教案
授课章节
第四章 礼仪、信仰民俗
授课日期
2014年4月23日
授课题目
第一节 礼仪民俗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展示课
课时数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礼仪民俗的含义与形成;
2)熟悉开发礼仪民俗的旅游功能的途径;
3)掌握人生礼俗与交际礼俗的内容与类型。
能力目标
1)通过老师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