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人生礼仪民俗
第六章人生礼仪民俗
从外延来看,姻缘关系有抚育子女成长的义务,
古训有“子不教,父之过”,古时有曾母三易其家, 就是为了培养教育子女。姻缘关系还有赡养老人的义 务,娶妻要看对父母孝顺不孝顺,这也是巩固姻缘关 系的重点所在。如今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重点的家族 观念逐渐向姻缘关系为重心家族观念转移,而且婚姻 讲究自由恋爱,讲究感情,决定姻缘关系不是家长、 族长,而是夫妻的感情基础。在家族中,妻的地位和 夫的地位是平等的。由此可见,新式的姻缘关系与旧 式的姻缘关系有着明显的不同。
(1)家族成员的称谓 家族成员称谓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
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族次序确定的。
A、家族称谓的意义: 一是为了区别辈分;
二是为了确定上辈、同辈、晚辈 之间 的相互关系;
三是向社会呈现本家族的内部 结构,便于社会了解和进行社交活动。
民间称谓非常讲究辈份,不能违背,否则被视为 失礼,俗称“没大没小”,“没老没少”。
(2)姻缘关系 姻缘关系是以婚姻联系着的夫妻之 间的关系,姻缘是联结男女双方的惟一纽带。
它与血亲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血亲关系强调血
统的传递,具有内敛性和向心性特征,而姻缘关系 强调的是不同血缘间的结合,其特征是开放的扩张 的。当妻子的一方通过联姻加入夫方的家族时,就 将妻方的家族关系带入夫方的家族关系中来,使夫 方的家族关系的外延大大扩充了。所以家族既有封 闭性的一面,又有开放性的一面。而且姻缘关系本 身的社会属性要比血缘关系鲜明得多。
传统文化第五讲:彬彬有礼——生活习俗大礼仪
传统文化第五讲:彬彬有礼————生活习俗大礼仪《论语》中说到:“不学礼,无以立。
”我们常常说,要想做好事儿,先要学做人。
不学礼,无以立,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讲文明、重礼仪,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那么礼仪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追根溯源,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
《周礼》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古代五礼(一)吉礼吉礼是五礼之首。
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一是神,这是指人们想象中的存在于自然界的神。
二是鬼,所谓的鬼,也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人死后的阴魂。
祭祀神灵,是要显出自己的诚意的,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
《左传》里《曹刿论战》中说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和玉帛就是典型的祭品。
(二)凶礼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
凶礼下又细分为好几种礼仪。
1、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哀悼之情的礼仪。
有种说法人死后下葬是不可以穿皮毛的,不然转世为动物。
2、荒礼:遇到饥荒年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
3、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
4、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
5、禬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人都渴望快乐健康,百岁无忧而厌弃生老病死,然而这些又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唯有一颗敬畏之心,敬天爱人,天法地而礼生,文明得以进化。
民俗课件(第五讲)
山东大学学生举行 冠礼 笄礼
韩国冠礼
韩国笄礼
日本冠笄礼1月15日是“成人节”(日本政府 日本冠笄礼 月 日是“成人节” 日是 宣布从2000年开始,把成人节的日期改为每年 年开始, 宣布从 年开始 1月第二周的星期一为成人节),全国放假祝 月第二周的星期一为成人节), 月第二周的星期一为成人节),全国放假祝 各个市、 村为步入20岁的青年男女举 贺。各个市、镇、村为步入 岁的青年男女举 行成人仪式。 行成人仪式。
汉族人生礼仪民俗
诞生礼仪 求子仪式。 ①求子仪式。 —— 向神灵祈子。 向神灵祈子。 —— 由旁人送子。如偷瓜送子风俗 、 由旁人送子。 麒麟送子 、送孩儿灯 。 孕期习俗。 烈女传》 太任之性 太任之性, ②孕期习俗。《烈女传》 “太任之性, 端壹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身(身 端壹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身( ),目不视恶色 耳不听淫声, 目不视恶色, 孕),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 出傲言”能以胎教子, 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 。 --孕期禁忌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 --孕期禁忌 目不视恶色, 声,口不出恶言 ,不时不食 。 不时不食
2006年5月,一场典雅的汉服成人仪式在东湖 年 月 磨山楚城广场举行,来自武汉市的五百多名18 磨山楚城广场举行,来自武汉市的五百多名 岁的男女学生身着优雅端庄的仿古服装, 至20岁的男女学生身着优雅端庄的仿古服装, 岁的男女学生身着优雅端庄的仿古服装 在编钟鼓乐声中,按照“加衣冠” 在编钟鼓乐声中,按照“加衣冠”、“成人宣 敬师长” 敬父母”等活动议程, 誓”、“敬师长”、“敬父母”等活动议程, 受冠谢礼,吟唱“冠歌” 受冠谢礼,吟唱“冠歌”,一举一频颇有三楚 古风。 古风。
上海婚俗新娘换鞋
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 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 成的甜羹(糖水 糖水), 成的甜羹 糖水 ,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 蜜无忧生活的愿望。在送嫁的过程中, 蜜无忧生活的愿望。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 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 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 即父母双全, 全福之人 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 的 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 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以保护 她不受妖邪入侵。 她不受妖邪入侵。 女司仪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 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 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 新娘离家嫁作人妇, 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 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人生礼仪民俗
一般先右后左。握手是俄罗斯人的重要礼节之 一。在介绍人们相识时,先介绍女子。在拜访 别人时,应注意一些礼节。
大洋洲国家人生礼仪
澳大利亚人口中,白种人占85%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英国血统, 其余为意大利、希腊等国移民的后裔。。这一人口结构自然成了 接近英国传统的习俗。
成年、婚嫁及死亡。 据此,我们把人生礼仪民俗分为这四个部分。 诞生礼仪 成年礼仪 婚姻礼仪 丧葬礼仪
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诞生礼仪: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这不仅 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存在,而且,通过为他 举行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 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
诞生礼仪: 未孕前的求子习俗。 怀孕时的习俗 临产习俗 诞生后的习俗
少数民族人生礼仪
成年礼仪: 冠、筓之礼。 穿裤、换裙。 纹身、染齿。 这些习俗都是男女成年标志所举行的仪式。
它表明男、女成年以后就享有和其他成人一 样的权利,也承担一定的义务。
亚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韩国 韩国和朝鲜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家庭、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礼节。 蒙古 接近毡包时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牧畜。赶牲畜的鞭
子,一定要放在门外,否则是对主人的不敬。不能脚 踏门槛。。毡包门的左侧系有一条绳子,你最好不要 拜访,说明里面有病人。 婚姻习俗:主要有“抢亲”和“新人同骑”。 丧葬习俗:有野葬、火葬、土葬。
欧洲国家人生礼仪民俗
法国 法国人尊重妇女,故以“殷勤的法国人”著称。社交
场合,处处体现着“女士优先”原则。 德国 德国是个礼仪之邦,人们普遍讲究公共道德。在公共
场所,遵守秩序、相互谦让、尊重老人和妇女儿童。 鲜花和葡萄酒是较通用的礼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会遭他人蔑视。
第五讲----生老礼俗.说课讲解
“摸秋”习俗。
“麒麟送子”,南京人在灯节(正月初 八)这一天,送麒麟送子灯到女婿家。更多 地方在元宵节送麒麟灯。
(二)妊娠与胎教
时至今日中国民间仍习惯把妇女怀孕称为 “有喜”、“见喜”等,视其为一件了不起的大 事。
对孕妇而言,妊娠期的礼俗就是诸多禁忌。 民间历来视孕妇为不吉之人,称其为“双身人”、 “四眼人”,要求人们对其有所避忌,吃奶期妈 妈忌接触妊娠期女子,怕自己的奶水干掉。孕妇 本人也有很多禁忌,比如忌讳参加红白喜事。忌 吃兔肉、忌吃生姜、忌吃葡萄、忌吃狗肉(难 产)。
(三)诞生礼俗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夫妻 双方、家庭、宗族乃至乡邻的大事。随着 预产期的临近,人们忙着“催生”,婴儿 诞生后家人张罗着向亲朋报喜,为新生儿 开奶、洗三、命名等一系列礼俗。
1.催生 催生,意即催促祈祝孕妇及时顺利产下 胎儿。
催生礼在宋代已出现。宋人吴自牧《梦梁录》 记载:杭城人家,孕妇将生产时,“外舅姑家以 银盆和彩盒,盛粟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 上簇花朵、通草、铁套。五男二女意思,及眠 羊卧鹿,并以彩画贴蛋120枚、膳食、羊、生枣、 栗果及孩子绣绷彩衣,送至婿家,名曰‘催生 礼’”。这种礼俗在浙江杭州一带近代还相沿 不废,除了喜蛋、襁褓等物之外,还要带一把 笙吹着送来,谐音“催生”,有的还要加筷子 十双,取快生快养之吉兆。
洗三是三朝礼中发展最完善的礼俗,意即给出 生后三天的婴儿洗浴,也称“洗三朝”。据文献资 料记载,唐代就有洗三习俗,杨贵妃曾受过这种洗 礼。洗三歌谣:“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 倒比一辈高;洗脸蛋,做知县;洗腚沟,做知州。”
4.满月礼
其主要内容为办满月酒、剃胎发、满月游走 三种。
办 满月酒,各地类似,往往是亲戚前来送礼, 礼物多是小儿所用之物。山西民谣所言:“姑姑家 的帽子,姨姨家的鞋,老娘家的铺盖那将来。”北 京则讲究:“姨家的布,姑姑家的活,”即小孩姨 家出布料,小孩姑姑家负责缝制。江南一些地方, 小孩满月时,岳家要挑担送礼,篮子里装着面条、 粽子、馒头、鸡、婴儿衣物等。
人生礼仪习俗共64页
“六礼”
▪ 纳采:属意女方时,宴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 ▪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 ▪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请算命人根据男女双方的
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配合,如双方年庚八字无相克, 就可以带备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并商量订 亲条件。 ▪ 纳征:男家依照议定的条件送聘礼到女家。 ▪ 请期:亦即“择日”,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 ▪ 亲迎:就是迎亲,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
▪ 1、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 中国传统婚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来决定,按《仪礼》和《礼记》中的“三 书六礼”的程序进行。
▪ “三书六礼” 包括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 过程的文书和礼仪。
“三书”
▪ 聘书:男女双方在订亲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 用作确定婚约。
▪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细列明礼物 种类及数量。
▪ 出门:
▪ 新娘由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 ▪ 新娘盖“红盖头”。 ▪ 新娘上轿时脚不能沾地。 ▪ 新娘的花轿抬出大门后,新娘家要马上关好
大门,有的地方还要泼一盆水。 ▪ 花轿回时不走重道。
▪ 牵新娘:
▪ 新娘由礼车走出时,要放爆竹以渲染热闹、 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是为了避邪。
▪ 新娘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扶入大厅。进 门时,新人不可踩门槛。宋代的时候要在门 口放置马鞍,新娘从马鞍上迈过,预示将来 的日子“平平安安”。
▪
正宾为笄者梳头加笄。
▪ 不能只是形式上的“作秀” ,否则脱下服 装,剩下的只有几张留念照。
▪
▪ 不必照搬古代仪式,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赋 予新的内涵, 明确举办成年礼的目的、意 义,强调学生到了18岁,应有社会责任意 识,承担社会义务。如能达到这种目的, 应给予尊重。
人生礼仪民俗【精品ppt】
I:\视频\浪漫西式婚礼.mp4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三、丧葬习俗
丧葬古称凶礼,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件 大事。长期以来,人们笃信灵魂观念的存在, 故一般家庭都特别重视为死者治丧、送葬,希 望借此告慰亡灵。
(一)制寿衣 安徽各地寿衣都沿用明代服装形式,由于
明朝皇帝出自安徽,民间有“死不降清"之说。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八)做七 安徽各地都有做
七的习俗。一般都是 从死亡之日算起,逢 七祭奠。
“做七”,每一 个“七”都有不同的 活动内容。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明星葬礼
阿桑葬礼 韩国崔真实葬礼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灵堂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下葬
梅艳芳葬礼
江苏丰县校车事故学生下葬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宋朝苏小妹出嫁故事(苏小妹考秦观。 “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缸水底 月”)。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闹洞房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婚房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婚床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二)出嫁
出嫁,是女方家庭在女儿婚期内所举 行的一切活动礼仪的总称。
1、发轿
2、接轿
3、上轿
4、送嫁
搬嫁妆,也是送嫁中的一项礼仪。
人生人礼生仪礼仪民习俗俗
人生礼仪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 生礼仪是按人的年龄增长过程展开的,内容极为 丰富,最重要的内容有诞生、成年、婚嫁、丧葬 四大礼仪习俗。在安徽的人生礼仪习俗中,成年 礼仪不甚发达,这里主要介绍诞生与庆生辰、娶 亲与出嫁以及丧葬习俗。
精品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一、庆生祝寿习俗
孩子满月了
人生礼仪习俗[1]
及亲属入席; ▪ 结婚典礼开始,奏《结婚进行
曲》;
▪ 新郎、新娘相向双方家长三 鞠躬,向来宾三鞠躬,相互 三鞠躬;
▪ 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娘入席; ▪ 司仪主持结婚仪式; ▪ 证婚人发言,宣读结婚证书; ▪ 来宾代表发言,祝贺词;
▪ 合影; ▪ 举杯,司仪宣布宴会开始; ▪ 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娘退席;
▪ 新郎、新娘交换信物;
PPT文档演模板
人生礼仪习俗[1]
§
§
§
§
§
§
§
§
现 代 婚 礼 形 式
空海教旅音草饭集 中底堂行乐坪店体 婚婚婚婚婚婚婚婚 礼礼礼礼礼礼礼礼
……
PPT文档演模板
人生礼仪习俗[1]
饭店行礼
▪ 新郎、新娘在宴会厅门口迎宾; ▪ 双方家长上台,家长代表发
▪ 证婚人、介绍人、来宾、主婚人 言,祝贺词;
▪ 葬的本意是把尸体藏 ▪ 汉族先民葬俗实行土
到活人看不见的地方, 葬,国人有入土为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葬者,藏也”。
重殓厚葬的传统观念。
PPT文档演模板
人生礼仪习俗[1]
丧葬的过程
▪ 送终 ▪ 报丧 ▪ 守灵
人生礼仪习俗[1]
守花烛
▪ 新婚之夜也就是“洞 房花烛夜”。洞房的 花烛点燃之后是不能 吹灭的,要让花烛一 夜长明。
PPT文档演模板
人生礼仪习俗(寿礼和丧葬)
•阴宅风水讲究大自然的格局配合,讲究乘龙之气, 以龙行气脉的聚集点为穴,配得扶手,朝案以及山 水之护栏而得天地之灵气。 •活著的人,气聚凝在骨,人死骨未灭,所以人死气 还活
17
平原十不葬
山地十不葬
一不葬粗顽怪石
一不葬童山
二不藏急水争流
二不葬断山
三不葬沟壕绝境
三不葬石山
四不葬孤独山头
四不葬过山
(3)寿宴 寿宴上要吃的面条,寿面有自备的,也有亲友馈赠
的。
6
(4)寿联 通用
•人增高寿;天转阳和。 •幸逢盛世;乐享遐龄。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心宽能增寿;德厚可延年。 •德如膏雨都润泽;寿比松柏是长春。 •生逢盛世福如东海;乐享高龄寿比南山。
7
男(南极、松柏、大椿) •德为世重 ;寿以人尊。 •玄鹤千年寿;苍松万古春。 •身似西方无量佛;寿比南岳老人星。
11பைடு நூலகம்
麻姑献寿 晋·葛洪《神仙传》卷七:“麻姑, 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余姑山。 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 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 寿。”
12
蟠桃赴会图
13
五、丧葬习俗
1、字义 《说文解字》:丧,亡也。亡,逃也,是灵魂的离开。 葬,臧也。指藏起来。就是进行了一系列的仪式后,将尸体 掩埋的各种方法。 汉族先民葬俗实行土葬,国人有入土为安、重殓厚葬的 传统观念。从葬的形式讲,生活在海上的实行水葬,生活在 高山地区的实行天葬,生活在城市的实行火葬,生活在农村 的实行土葬。
人生礼仪民俗
清代 沈复
1
目 录
一 诞生礼 二 成年礼 三 婚礼
四 寿礼 五 丧礼
2
四、寿礼
1.字义 (1)从人从毛从匕。言须发变白也(说文解字) 耄期倦于勤(尚书·大谟) 头发白,耄耄然(释名) (2)老者,像依杖形,《说文》言须发变白,非是 (于省吾:《甲骨文释林》)
第五讲 人生礼仪民俗
第五讲人生礼仪民俗【教学目的】认识人的一生中的几个主要阶段——诞生、成年、婚姻以及死亡,它们是每一个人须通过的过程;掌握人生礼仪的种类和各自的功能;了解不同民族在这四个阶段所举行的仪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礼仪民俗。
【教学内容】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二、中国汉族人生礼仪民俗三、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
此外,标志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
伴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礼仪的,有许多一般性和奇异的风俗,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是社会民俗事象之一,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它们是出生、成年、婚嫁及死亡。
据此,我们把人生礼仪民俗分为这四个部分来加以阐述。
1、诞生礼仪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
在人生诸礼仪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其中经历许多有趣的环节。
从内容上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庆贺生子三个阶段,而以第三个阶段为中心部分。
2、成年礼仪成年礼,又叫成丁礼或冠礼。
它是一种古老习俗的传承,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青年男女只有通过成年礼仪,才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才能被社会成员认同,同时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
3、婚姻礼仪婚礼,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们之所以重视成人礼仪,一个重要的功利目的,是与婚姻联系在一起的。
人类自身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少不了人类的延续,从这一点来说,婚姻礼仪受到人、社会的重视就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4、丧葬礼仪丧葬礼仪,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后一项“脱离仪式”。
它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殓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
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涵也极其复杂。
另外,葬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葬法上来看,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风葬、水葬、塔葬、悬棺葬等。
第五章 人生仪礼民俗旅游
成年礼
我国古代的成年仪礼,主要是“冠礼”和“笄礼”。所谓冠礼,是 指男子的成年仪礼,笄礼则指女子的成年仪礼。 冠礼素为儒者所重,“朱子曰:‘男于年十六至二十皆可冠。’ 司马温公曰:‘古者二十而冠。’皆所以责成人之礼。盖将为人子、 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行于其人,故其礼不可以不重”于明代 万历、隆庆年间任过惠安知县的叶春及,即称其施政以四礼齐民,而 冠礼位列四礼之首,并特地手定冠礼四条为乡约,要惠邑百姓严格遵 守。 成年女子所行之笄礼,时间或在十五六岁时,或于订婚以后出嫁 之前,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岁时也要行笄礼。例如清代 前期安溪“女子将嫁之前,择吉行笄礼。母为主,延诸母之有德者为 梳发、戴冠,加簪(笄),着嫁时服。祝词大约以孝顺宜家为勖,乃 字”。
男悬弓、女悬帨 “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 右。”(《礼记· 内则》) 若生的是男孩,则在侧室门左悬弓一副; 若是女孩,则在侧室门右悬帨。帨,音 “睡”,是女子所用的佩巾。周礼昏礼中, 女子出嫁,母亲也要亲自为女儿系结佩巾。 显然,弓与帨,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
名子 孩子出生后,大人为其取名,称为“名 子”。 报喜 一般是由孩子的父亲赴亲友家,主要是岳 父母家报喜。所持喜物主要有红鸡蛋等。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名有两种,一位名字之名即女子出生三月时所命之名。 二为名号之名,即以姓氏为名之类。至于男子之问名,在 纳采时先已通报,故问名只问女名而不及男者。问名礼物 仍用雁。礼序为“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如初礼”。问名之目的有二: 一是防止同姓近亲婚姻; 二是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之婚姻 是否适宜。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为六礼最后一道程序,即新郎亲自去女家 迎娶新娘。亲迎意义有二:一则表现由从 妻居制向从夫居制转变以后,母系风俗的 传承。男子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表现出 对子的尊重。但同时,它也含有从夫居 这一婚制的到来是不可扭转的事实,表现 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
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课件
-
28
❖ 水葬
❖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遗 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 下图为印度的水葬。
-
29
火葬
火葬就是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 埋于土、撒于水中或空中的做法。
❖
火葬
-
骨灰
30
❖ 火化后的骨灰处理,分为两大类
❖ 将骨灰播种深埋、汇向河海、融入大地、未 久便不知骨灰踪迹者为放弃类。
反映了当时人的灵魂信仰,即采
用各种截割尸体的方法不以完尸
入葬,从而使"鬼魂"因失去载体
而无法回归人世。
-
43
二次葬
这种葬式是将死者的尸体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处理,分别进行安葬。这种 葬俗在中国源远流长。它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近代中国仍能见到。二次 葬的做法虽有不同,但采用二次葬的目的都市基于“灵魂不死”的信念。认为 肌肤血肉史人间之物,而灵魂永存。要让肉体完全腐烂,骨骼另行埋葬,死
❖
——《吕氏春秋•节葬》
-
3
❖ (一)丧礼 ❖ 古代设吉、凶、军、宾、嘉五种礼制。丧
礼称凶礼。
❖ 《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 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4
1、初终:弥留之际
确确认认去去世世
号哭呼叫
-
5
升天之道
魂兮归来
长明灯
-
6
2、设床
灵床置于堂屋,- 讲究头朝南,灵床可以为门板。
第五节 丧葬礼仪
-
1
❖ 丧葬礼包括丧礼和葬礼两部分。
❖ 丧礼是指死者临终直至落葬之前的一系列仪 式行为。
❖ 葬礼是指各种不同的葬法以及落葬时的仪式 行为。
人生礼仪民俗分析28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人生礼仪民俗分析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Thank you
人生礼仪民俗ppt课件
27
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 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 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 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 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 倌”。
14
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女子的成年礼叫笄 礼,也叫加笄,在15岁时举行,就是由 女孩的家长替她把头发盘结起来,加上 一根簪子;改变发式表示从此结束少女 时代,可以嫁人了。
15
成人礼
普米族少年儿童到了13岁,便举行“穿 裤子”穿裙子”仪式 普米族的成丁礼大多于过年(即春节) 时举行。仪式多由母亲或舅父主持。届 时,全家人围坐在烈火熊熊的火塘周围, 怀着喜悦的心情注视着这一场面。
28
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 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 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 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 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 嫁”。
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 家土的习俗。由其舅、叔、兄、弟等四 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 来时路。
34
19
瑶族上刀山过火海的成年礼
成年礼在瑶家称之为“度戒”。只有 经过度戒的男孩,诸如“上刀山”、 “过火炼”、“睡阴床”、“跳云 台”、和“念红犁头”等近十种危险 的考验。 才有了成年人的权力,可以有资格恋 爱、结婚,能博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每当男孩长到15~16岁,都要 依俗举行这种带有民间宗教色彩的仪 式。
20
为长颈美丽忍折磨的女人
在西北泰缅边界的山区有一 个长颈族:喀伦族村落。喀 伦族原本是一支缅甸山区少 数民族,家中有女儿的,要 在她5岁开始骨骼发育时, 在她们的颈上套上铜环,开 始时是三个五个,然后每过 一个时期就增加,一直到十 几二十个铜环,将颈项脊椎 骨拉得畸形变长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人生礼仪民俗【教学目的】认识人的一生中的几个主要阶段——诞生、成年、婚姻以及死亡,它们是每一个人须通过的过程;掌握人生礼仪的种类和各自的功能;了解不同民族在这四个阶段所举行的仪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礼仪民俗。
【教学内容】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二、中国汉族人生礼仪民俗三、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
此外,标志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
伴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礼仪的,有许多一般性和奇异的风俗,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是社会民俗事象之一,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它们是出生、成年、婚嫁及死亡。
据此,我们把人生礼仪民俗分为这四个部分来加以阐述。
1、诞生礼仪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
在人生诸礼仪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其中经历许多有趣的环节。
从内容上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庆贺生子三个阶段,而以第三个阶段为中心部分。
2、成年礼仪成年礼,又叫成丁礼或冠礼。
它是一种古老习俗的传承,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青年男女只有通过成年礼仪,才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才能被社会成员认同,同时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
3、婚姻礼仪婚礼,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们之所以重视成人礼仪,一个重要的功利目的,是与婚姻联系在一起的。
人类自身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少不了人类的延续,从这一点来说,婚姻礼仪受到人、社会的重视就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4、丧葬礼仪丧葬礼仪,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后一项“脱离仪式”。
它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殓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
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涵也极其复杂。
另外,葬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葬法上来看,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风葬、水葬、塔葬、悬棺葬等。
(二)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举行不同的仪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分别加以阐述。
1、诞生礼仪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2、成年礼仪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
一般来说,举行成年礼仪,有年龄的规定。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举行成年礼有不同的方式与内容,其意义也不尽相同。
举行成年礼的最终目的是使年轻人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能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婚姻礼仪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
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礼仪两个方面。
本节着重阐述后一个方面即婚姻礼仪的功能。
其主要表现为:男女双方经过合法结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婚后所生子女的权利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的合法财产也能受到国家的保护。
4、丧葬礼仪人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离开世界,即“死”。
有“死”便有“葬”,有“葬”,就自然有“丧葬礼仪”。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丧葬礼仪。
之所以如此,除了普遍存在的灵魂不灭观念外,儒家孝道和先人荫庇后代的思想也起了作用。
丧礼是否办得隆重,既是衡量子孙尽孝与否的标志,又对能否得到祖先荫庇使家道昌隆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种种丧葬礼仪中,也表达了死者亲属对死者的真诚怀念,以及对灵魂存在论这种迷信思想既恐惧又有所求的复杂情感。
二、中国汉族人生礼仪民俗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其人生礼仪主要经过四个阶段—一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在这一点上,她与其他民族一样。
只不过在具体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民俗事象上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一)汉族诞生礼仪诞生礼仪是人一生中的开端礼。
它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重视子嗣的国家。
可以说从婴儿未出生之前一直到成年,人们都会举行一些列的仪式。
因此,诞生礼仪大体上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阶段的内容,其中又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
1、求子仪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观念,深深根植于受封建制度影响的中国。
在我国,已婚妇女在未怀孕之前,民间有种种企盼怀孕得子的习俗,并且其仪式多带有神秘色彩。
求子仪式主要分三个种类:(1)向神灵祈子。
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
在民间建有许多寺庙,供送奉子观音。
碧霞元君、金花夫人、子孙娘娘等虚造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
未孕妇女或未生儿子的妇女带香烛、纸钱等到神像前默祷以求怀孕生子。
有的干脆在家中供奉送子观音,平时烧香祷念以求生子。
(2)由旁人送子。
最突出的礼仪性质是麒麟送子仪式。
所谓麒麟送子,是指亲戚朋友给尚无子嗣的人家送特定的子嗣象征物。
如偷瓜送子风俗。
在湖南衡阳一带,送的是冬瓜,时间在中秋晚上。
冬瓜在几天前就偷来了,并且用彩色绘成面具,用衣服裹成人形,由年长命好的老人抱着,爆竹噼啪地送去。
送到家时,把冬瓜放在床上,用被子盖住,老人念祝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与这种送子风俗相似的还有“拍喜”、“棒打求子“等习俗。
2、孕期习俗(1)孕妇禁忌。
妇女怀孕以后有种种禁忌,如在饮食方面禁食一些动物的肉,认为吃了兔肉生子会豁唇,吃公鸡会使生下的小孩夜里啼哭,吃螃蟹会致胎横难产等;外出时忌参加红白喜事,忌孕妇入生子人家;在视听方面,孕妇忌容淫秽、异常的事物,听淫乱、不洁之声等。
此外,孕妇还应不作剧烈劳务和节制房事等。
(2)孕期馈送。
这是指各地颇有特色的催生习俗。
一般是在孕妇产期将到时,由娘家送一些婴儿出生后所需的衣食物品。
如“催生担”。
(3)接生方式。
产妇将分娩时,常请来接生婆,由其负责接生。
如今在农村还多数由接生婆接生,而在城市,则在医院里待产。
3、庆贺生子(1)“洗三”。
即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浴庆贺仪式,谓之“洗三”或“三朝”。
(2)“满月”。
诞生礼的一项重要仪式,是在婴儿满月的时候进行。
在这一个月内,产妇须“坐月子”,不能出门。
在满月这一天就可以为婴儿举行有亲朋好友参加的庆贺仪式。
满月之后还有在一百天时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称“百岁”,含义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长寿长。
(3)“百岁”。
旧时,民间多为婴儿举行百日庆贺,所谓“三日看相,百日看长”,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百日是个关,过了百日婴儿就可望平安成长了。
百日又称百岁、百禄。
含义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长寿。
民间有给婴儿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挂百家锁的风俗。
百家衣,是用许多彩色碎布头缝缀而成,因碎布来自许多人家,故此名。
俗信敛布的家数越多越好,孩子穿了百家衣就能健康长寿。
长命锁,与百家衣一样,在于祝福孩子健康长寿。
长命锁也应集数家之金银打制,或有许多人家集体赠送,俗信可以压邪压煞,保佑孩子安康。
(4)“抓周”。
这是预卜小孩前程的仪式。
小孩周岁生日,可看作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高潮。
届时在桌子上摆着文房四宝、糕点果品、玩具等物,让小孩坐在桌子中央,任他伸手去抓,人们相信,小孩抓到的第一件东西就预示了他日后的志趣。
不管他抓到什么,在场的亲朋好友都会说祝福话的。
以上所说就是人生的第一大礼——诞生礼,它反映了我国对婴儿精心呵护的态度,也反映了我国对履行家庭生育和教养职责的重视。
(二)汉族成年礼仪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
它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汉族有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的规定。
它意味着冠者从此有了治人的权利、服兵役的义务和参加祭祀活动的资格。
而女子从此结束了少女时代,可以嫁人了。
如今,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成年礼仪过程。
在学校主要通过正规教育使青少年定型化;在形式上有脱离父母的入学仪式,平时的学习过程和考试以及毕业后进入社会等。
(三)汉族婚姻礼仪1、六礼我国古代为婚礼制定的“六礼”,对我国历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作用。
(1)纳采。
就是男方请媒人至女家提亲,即俗话所说的“说媒”。
纳采是议婚的第一阶段。
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如果女方同意议婚,则男方再派人携礼前往女家行聘,礼物用雁。
周代以前,因社会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也各不相同。
如公卿采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到西周时才改为一律用雁。
用雁最初的含义是,雁顺乎阴阳的往来,象征顺乎阴阳之意。
民间用雁,又产生了新意,说雁丧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以取其忠贞。
古礼,雁一律要活的。
后来纳采与问名逐渐合并举行。
(2)问名。
是男方托请媒人询问女方姓名、出生年月日准备合婚的仪式。
问清楚以后,男方即进行占卜,实行合婚,以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
男女八字相合,才可定亲。
古代的问名,含有问清女方自谁氏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
封建时代讲究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除迷信成分之外,扩大了议婚的项目和条件,由问名的生辰八字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相貌、健康等,超出了问名最早的范围,时代的、社会的因素明显增大。
(3)纳吉。
是把占卜认为男女可以合婚的吉兆派人通知女方的仪式,其性质尤如现在意义上的“订婚”。
男方卜吉后,再备礼到女家决定婚约。
古俗,用雁,以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
送定礼后,表明婚约已成。
所以,一般都把它看作婚姻成功与否的关键。
(4)纳征。
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谓之“纳征”。
纳征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礼仪十分繁琐。
(5)请期。
男家送聘礼后,便要择定结婚的具体日期,备礼去女家,征得女方同意。
也有称之谓“提日子”、“送日子”、“告期”的。
(6)亲迎。
是六礼中最后一道礼节,也是最隆重、最繁缛琐细的一环,实际上是婚礼的主要过程。
由于人们总把祝福的生活愿望与信仰的习俗心理揉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程序,世世代代不断积累并创造出各种形式。
婚礼之后,还要进行姻亲关系的认可。
结婚三日后,还有庙见的习俗,即主人以新妇见于祠堂。
庙见的第三天,新郎还要同妻子去拜见岳父母,即所谓“三朝回门”,并会见妇党诸亲。
“六礼”的完整模式形成于西周初年,多行于贵族,民间则从简。
它主要对男女婚姻之事起规范作用,在《唐律》与《明律》中皆有类似的规定。
六礼程序在各朝各代都有变迁。
宋朝初年沿用六礼,后来因为程序繁缛,平民百姓无力应付,往往逃奔他乡私自成婚。
南宋时,朱熹制定《家礼》,仅存纳采、纳征、亲迎三礼。
2、汉族旧时婚姻礼仪习俗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1)相亲、定婚阶段。
媒、帖、聘。
媒,即媒人。
她是使婚事得以成立的关键人物。
有女之家,到了婚嫁年龄尚无婆家;有儿之家到了迎娶年纪尚未娶亲;媒人就从中介绍、从中牵线,男女双方的家长才能进入议婚的阶段。
帖,即问名、纳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