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体血管瘤mri表现
腰椎椎管内硬膜外毛细血管脂肪瘤MRI 诊断1例报告
腰椎椎管内硬膜外毛细血管脂肪瘤MRI 诊断1例报告安俐莹;马俊石;孟繁杨;郭昊;刘硕;丁军【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6(020)008【总页数】2页(P1394-1395)【作者】安俐莹;马俊石;孟繁杨;郭昊;刘硕;丁军【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四平市神农医院放射线科,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放射线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血管脂肪瘤是常见于躯干和四肢皮下软组织内的良性肿瘤,罕见于中枢神经系统。
其发病率约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0.14%-1.2%,占硬膜外肿瘤的2%-3%[1-4]。
检索中外文献,共有百余例报道[5],其好发部位为胸椎下段水平,颈段及腰段少见。
现将我院病理确诊的1例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报道如下。
患者,女,49岁,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3年余,近3天加重。
患者跛行,腰4-5、腰5-骶1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向左下肢放射。
临床以腰间盘突出收入院。
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如下:腰3、4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椭圆形肿物影,肿物位于硬膜外脂肪间隙内,T1WI呈等、稍高信号,中心见点状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见图1A、B),T2压脂呈高、低混杂信号,与T2WI相比,压脂像示肿物周边脂肪抑制呈低信号(见图1C)。
静脉注射Gd-DTPA后肿物呈不均匀强化,压脂像高信号区明显强化,低信号区无强化,其向前压迫硬脊膜后缘及马尾神经根,呈弧形压迹(见图2A、B)。
另腰5-骶1腰间盘突出。
术后病理诊断:镜下所见脂肪组织内见毛细血管,符合毛细血管脂肪瘤(图3)。
免疫组化:CD34(+),Ki-67(+<1%), S100(+),EMA(-)。
椎体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7例报告加文献复习)
椎体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7例报告加文献复习)
[4]Tan O.Atik B.Bekerecioglu M.Supercharged reverse-flow 8u— ral flap l A new modification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ofthe flap. Microsurgery,2005,25:36--43.
临床资料
l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4年8月~2007年12月经X
线、CT、MRI检查并经多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诊断的17例椎 体血管瘤患者,年龄27岁~69岁,平均45岁,男11例,女6 例,1个病灶位于颈椎。7个病灶位于胸椎。9个病灶位于腰 椎。临床症状:小的椎体血管瘤多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 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生压缩性骨折或向椎管扩张的血 管瘤,由于造成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可表现有轻度至重度 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神经根疼痛,感觉、运动障碍,大小 便失禁等,甚至截瘫。17个病灶均经CT、MRI检查。X线检 查,采用常规正侧位摄片;CT检查,采用GE公司PROSPEED
讨
论
l椎体血管瘤病理学基础。椎体血管瘤在病理上为缓慢 生长的良性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或静脉血管瘤。其中海 绵状血管瘤为最常见的组织类型,由成熟的薄壁血管和壁为 内皮、大的含血窦组成,散布于粗大、稀疏的纵向骨棘问,脂肪 组织量多少不一,多着可以脂肪组织为主,少者主要成份为血
管基质,脂肪极少[=】。血管瘤另外从临床症状来分又可以分 为3类【3j,症状性血管瘤、压迫性血管瘤及无症状性血管瘤。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2p t nsO ecs f e n im a rsne t e a n ae t g t el( o hao g h ai t n ae ma g aw s ee tda l r ra d3c ss h ra g w ln e e . oh o p f e t a r "r t i t
作 者 简 介 : 波 (9 6 )男 , 林 17 一 , 本科 , 治 医 师 , 要 从 事 X线 诊 断 的研 究 。 主 主
实 用 临床 医 学 2 l o 2年 第 1 3卷 第 7期
P a t a Cii l d ie 2 1 , o 3 N rci l l c Me i n ,0 2 V i , o7 c na c 1
LI Bo, ENG h o r n N F S a - e
(
C ne, iy epe s s i lXi u3 8 2 , hn ) e trX n uP o l ’ Hopt , n 3 0 5 C ia a y
AB T AC S R T:Obet e oepoeteMR n ig f pnle iua aen u e n im n jc v T xlr If dn so ia pd r c vro sh mago aa d i h i s l
・
7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用临床医学 2 1 0 2年 第 l 3卷 第 7期
P a t a C i i l d ie 2 1 , o 3 No7 r ci l l c Me i n ,0 2 V l , c n a c 1
椎 管 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的 MR 表现及鉴别诊 断 I
林 波 . 少 仁 冯
go a bo g o a i a - a ld o i n r s i - i e t s a o h e d . u r h we a r ima w s o ln v lw t r t t i rwr i g b u h t l i tb t n s T mo ss o d f i y h e t p k p l h g rsih l i h rsg a n e st n T1 I i a e . n fr h g i n n e st n T W I i i h o l t h g e i n li t n i o W n 6 c s s u i m ih s a i t n i o 2 n 5 g y y o gl y c s s n n v n y si h l ih r sg a n e st n T W I i a e a e ,a d u e e l l t h g e i n li t n i o 2 n 1 c s .Co c u i n S i a p d r l g y y n l so p n e i u a l c v r o s h ma go sa r r e i n l so t o t h r ce i i ma i sai n . a e u e n ima i a e b n g i n wi u a a t rs c n e h c t n f tt s MRIi h s e e o s t e mo tr - l b e p e p r t e e a n t n t c n q e Ho v r t e f a i g o i fs i a p d r a e o sh — i l r o e a i x mi a i e h i u . we e , h n ld a n ss o p n le i u a c v r u e a v o i l n ma g o t l e d b o i e t l i a n ah l gc l x mi a in . n i ma si e e c mb n d wi c i c la d p t oo i a a n t s ln h n e o KEY W ORDS h ma g o ,a e o s e i u a t mo ; g e i r s n n e ma i g d f r n il ig o i : e n ima c v r u ; p d r lu r ma n t e o a c i gn ; i e e t d a n ss n c f a 收 稿 日期 : 0 2 0 — 9 2 1— 3 2
常见椎管内髓外肿瘤mri表现
出血灶的大小和数量也是评估肿瘤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大量出血 可导致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症 状。
肿瘤钙化
肿瘤钙化是椎管内髓外肿瘤的另一种常 见并发症,MRI表现为肿瘤内部出现低 信号影,通常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
上均呈低信号。
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对于鉴别肿瘤的性质 有一定帮助,例如,良性肿瘤的钙化通 常比较均匀,而恶性肿瘤的钙化则可能
不均匀或呈斑点状。
钙化的程度和数量也可以作为评估肿瘤 病情的重要指标,钙化程度越高、数量 越多,通常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
肿瘤囊变
肿瘤囊变是指椎管内髓外肿瘤内部出现囊性病变,MRI表现为肿瘤内部出现低信号影,通常 在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脊膜瘤
总结词
脊膜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 化。
详细描述
脊膜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脊膜细胞。在MRI上,脊膜瘤通常表现为与脊髓 分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 化。
脂肪瘤
总结词
脂肪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信号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无强化。
详细描述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在MRI上 ,脂肪瘤通常表现为与脊髓分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02 髓外硬膜外肿瘤
骨肿瘤
总结词
骨肿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强度, 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形成明显对比。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鉴别:
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
髓瘤。 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倾
向转移瘤。
骨髓瘤MRI表现:
T1W呈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 T2W呈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 T2W敏感性高于T1W。 增强T1W病灶强化,可作疗效观察。 软组织肿块T1W低信号,T2W高信号。 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
多见于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乳房癌。 椎体,松质骨斑点状高密度硬化灶,相
互融合。 椎间隙正常,无压缩骨折。 T1W,T2W均呈低信号。 溶骨性转移放疗后也可呈硬化。
影像学检查比较:
X线 CT MRI 同位素
敏感性 低 较高 高
高
特异性 高 较高 高
低
谢谢
颅骨。 病理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 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尿本周氏蛋白、贫血
等。
依X线表现分类:
骨质疏松型。 单发型。 多发型。 硬化型。
X线表现 :
病变早期X线无异常改变,约占10%。 骨质疏松,以中轴骨为显著:常见于脊
柱、肋骨、颅骨、骨盆等。 多发性骨质破坏:虫蚀样、穿凿样,少
CT检查:
优点: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易发现 微小病变。
缺点:整体观不如平片,价高。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 易发 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不 如CT敏感
同位素检查:
同位素TC99M扫描。 敏感性高,特异性差。
脊椎血管瘤:
发病率 部位
临床 0.6%—1% 尸解 10%
多发型
颅骨,肋骨,脊椎等多骨,多发破 坏溶骨性病变。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血管瘤)~~~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血管瘤)~~~脊椎血管瘤病理与临床特点脊椎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是常见的椎体良性肿瘤样病变,尸检发现率为11%,约占所有骨血管瘤28%。
病理学上脊椎血管瘤由增粗骨小梁、小梁周围脂肪性骨髓组织、异常血管构成,无包膜,镜下为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内见大量薄壁血管和血窦,部分骨小梁压迫吸收,部分反应性增粗。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以后及女性多见,常为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多无症状,也可因肿瘤增大可引起疼痛,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重者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截瘫。
本病无症状时无需治疗,症状明显时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CT与MRI特点①本病以胸椎最多见,腰椎次之,多数为单发性,也可同时累及2~3个椎骨,椎体最常见,侵袭性者同时侵犯附件及椎旁软组织。
②CT典型表现为网眼状或圆点花布状甚至蜂窝状,骨小梁粗大稀疏,轴位上呈稀疏分布的粗点状高密度,矢状位及冠状位显示粗大骨小梁呈栅栏状排列,有时合并椎骨压缩变形。
③MR上非侵袭性者为T1及T2高信号,侵袭性者为T1低或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④根据病变椎体形态与椎管内结构是否受压分为压迫型(A型)及非压迫型(B型):A1型,椎体高度正常,在T1WI上有典型的栅栏状改变;A2型,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无典型的栅栏状影像。
B1型,椎体高度正常,脊髓或马尾受压;B2型,病变侵及椎体大部或全部,椎骨塌陷、前后径增大,脊髓或硬膜囊受压。
⑤CT可引导椎骨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如经皮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
侵袭性血管瘤(aggressive hemangioma):指脊椎血管瘤侵袭性生长,并造成椎体、椎弓根或椎板的膨胀性改变,或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其影像学特点包括:①多位于T3~9可侵犯多个椎骨;②累及整个椎体并侵犯椎弓;③局部骨皮质膨胀明显;④瘤内呈不规则蜂窝状;⑤椎旁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⑥孕期因腹压增高、椎静脉丛血流增多、黄体酮及雌激素刺激引起椎骨血管瘤增大。
22例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分析
22例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根据脊椎血管瘤具有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并与脊椎结核和转移瘤等疾病鉴别;CT、MRI诊断脊椎血管瘤及显示病灶范围要优于X线平片,MRI对本病的定性、定位诊断更具有特征性和特异性,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脊椎血管瘤栅栏状或网眼状改变影像学表现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22例脊椎血管瘤的X线平片、CT和MRI,着重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报告22例中,男13例,女9例。
年龄19-75岁,平均37岁。
22例中因无明显诱因的颈、胸、腰痛行检查偶然发现l4例,外伤后检查发现4例,因双下肢麻木、疼痛检查发现4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椎血管瘤。
1.2检查方法 22例患者中,行X线平片检查19例,CT扫描16例,MRI检查l1例,CT+MRI检查7例,其中5例X线、CT、MRI资料齐全。
2 结果22例患者共发现26个脊椎血管瘤病灶,其中16个椎体外形保持正常,7个向周围轻度膨胀,3个为楔状变形,呈病理压缩性骨折状态。
2.1X线平片表现 19例显示病变脊椎20个。
所显示的20个病灶中,有12个病灶呈典型栅栏状改变,7个病灶呈不规则网格状改变,1个病灶累及小关节。
22例椎间隙均显示正常。
2.2 CT表现 16例显示病变脊椎19个,其中2个病灶破坏椎体骨松质,呈压缩性改变。
1个病灶累及椎弓根及椎板,向椎管内膨胀性生长,硬膜囊受压,椎管狭窄。
所显示的19个病灶中,有13个脊椎血管瘤其中测得CT值在-20Hu以下,提示其中含脂肪组织,病变累及整个椎体时,椎体边缘向周围膨胀,可以累积周围软组织形成肿块,颇似冷脓肿的表现。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效应。
2.3 MRI表现 11例显示病变脊椎14个,病变界限清楚。
14个病灶中,有10个病灶在常规T1WI及T2WI上均显示出高信号脂肪影中特征性斑点状或条片状低信号骨小梁影,其在横断位时呈蜂窝状或网眼状改变,矢状位及冠状位时呈典型的栅栏状改变。
椎管肿瘤的MRI表现剖析
室管膜瘤VS星形细胞瘤
• 室管膜瘤多位于圆锥及马尾神经,而75% 的星形细胞瘤位于颈、胸段脊髓;室管膜 瘤累及范围一般较小,而星形细胞瘤累及 范围广泛;室管膜瘤占据整个脊髓横径, 且肿瘤边界较清楚,髓内囊变不易发现, 肿瘤两端囊变常见,而星形细胞瘤多呈偏 心性生长,常位于脊髓偏侧和后部,肿瘤 边界不清楚,囊变、出血的机会较室管膜 瘤少。
血母VS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
• 后两种肿瘤瘤体的囊变区均较小,而结节 较大,增强扫描实性部分的强化不均匀, 而且强化程度不及血母明显,瘤体内看不 到流空血管。
髓外硬膜下肿瘤
• 一. 神经源性肿瘤 • 1.神经鞘瘤(雪旺细胞瘤)1429350 邵桂 林 1343737 冯云 • 好发于20-60岁,男性略多;腰段略多,颈 胸段次之,肿瘤多呈孤立结节状,有完整 包膜,常与1~2个脊神经根相连,与脊髓无 明显相连,多伴有脊髓水肿软化,肿瘤内 可有囊变、坏死和脂肪变性,肿瘤可从硬 模囊向椎间孔方向生长,使相应椎间孔扩 大,延及硬模内外的肿瘤常呈哑铃状。
神经纤维瘤的MRI表现
• T1:低或中等信号,T2:中或高等信号, 增强:显著强化,平扫T2可见“靶征”, 即病灶中心胶原纤维组织呈低信号,周边 粘液基质成分呈环形高信号-----特征性表现。
• 3.脊膜瘤 (1448496 张存芬) • 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单发多见,肿瘤基底 较宽,与硬脊膜粘连较紧,好发于中上胸 段脊髓(占80%),其次为颈段(占 15%),而腰段少见。
原发腰椎血管肉瘤1例CT及MRI表现
第 44 卷第 8 期 2023 年 8 月安徽医学Anhui Medical Journal原发腰椎血管肉瘤1例CT 及MRI 表现汤海涛 李英芝 卢俊 程晓丽[关键词]血管肉瘤;腰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08.030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劳累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伴右下肢麻木不适2周”入院。
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体格检查:竖脊肌紧张,腰椎过屈过伸活动疼痛受限,L 2-3、L 3-4水平棘突压痛、叩击痛剧烈,向臀部放射,双下肢肌力正常,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
影像学检查:CT 平扫示腰2椎体右后部及右侧附件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无硬化边,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并延伸至椎管内,大小约3.8 cm×3.3 cm×4.1 cm ,增强扫描呈向心性延迟强化(图1);MRI 平扫示腰2椎体右后部及右侧附件病灶T 1WI 上呈等及略低信号,其内可见条索状高信号,压脂T 2WI 上呈高信号,其内可见条索状更高信号(图2)。
诊断为腰椎恶性病变可能大。
为明确诊断行CT 引导下腰椎肿物穿刺活检术,于病变内取两条灰白条索状组织,病理结果:肿瘤细胞呈巢状弥漫性排列,瘤细胞团中可见大小不等血管间隙(图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 (+)、CD31(+)、CD34(+)、ERG (+)、Factor VIII (+)、Ki-67(+,50%~55%)。
诊断为原发性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AS )。
转外院行腰椎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病理结果证实为血管肉瘤。
2 讨论骨血管肉瘤罕见,约占骨原发恶性肿瘤的1%不到。
肿瘤多为单发,且好发于四肢骨的长管状骨,其次是骨盆,约10%发生于脊椎[1],其中颈胸椎多见[2-3],发生于腰椎者极为罕见[4]。
约1/3病例为多发,同一解剖区域多个部位的骨常受累[5]。
椎体血管瘤与转移瘤的影像表现
参考文献
➢ Vertebral hemangiomas: common lesions with still many unknown aspects
➢ Atypical Vertebral Haemangiomas: A Pictorial and Literature Review
➢ Thoracic Vertebral Hemangioma with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Multidisciplinary Surgical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Six Patients
➢ AGGRESSIVE VERTEBRAL HEMANGIOMA PRESENTING IN POSTPARTUM ➢ PERIOD: A CASE REPORT
➢ 侵袭性VHs可表现为快速生长并延伸到椎体以外,侵犯椎旁或硬 膜外间隙,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 通常椎体终板完好,但有向椎间盘间隙或邻近肋骨延伸
影像表现
➢ 最常见部位是下位胸椎 ➢ 典型表现:X线和CT上显示粗大的垂直小梁,T1WI和T2WI高信号 ➢ 由于VHs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脂肪、血管和间质性水肿,VHs也可出
骨折(主要见于肺癌、乳腺癌、肾癌、大部分鼻咽癌)
➢ 成骨性转移:骨小梁紊乱、增厚、粗糙→失去细微结构→斑点状或
棉球状密度增高→骨体积增大(主要见于前列腺癌及部分乳腺癌)
影像表现
• 溶骨型:
• 骨质破坏(早期为局限性骨质疏松或斑点状、虫噬样骨质破坏,后期融合为大片骨质缺损), 椎体(主要累及皮质后部)及附件常同时受累;常以破坏椎体为中心向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常 并发病理性骨折;椎间盘多完整— “椎间盘回避”现象
椎管内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neurilemmoma)起源于神经 纤维外包绕的施万细胞,可单发或多发身 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肿瘤内含 丰富的毛细血管及血窦,包膜完整,因施 万细胞对缺血、缺氧敏感,所以神经鞘瘤 易发生囊变、坏死。
MRI表现
平扫:T
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 均匀高信号多见,T2WI高于脑脊液部分为囊 变区。相对高信号为瘤体部分; 增强:肿瘤实性部分显著强化,囊变坏死区 无强化效应,增强扫描可明确显示肿瘤的大 小、范围及与邻近神经根的关系。
概述
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
椎管内与脊髓相邻近组织结构(如神 经根 、硬脊膜、脂肪组织、血管等) 的原发性和来源于稚管外其他部位 转移性肿瘤的统称。
椎管内肿瘤按生长部位或与脊髓、
脊膜的关系分为脊髓内、脊髓外硬 脊膜下和硬脊膜外三类。
髓内常见肿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脂肪瘤、畸胎瘤、皮样囊 肿及表皮样囊肿等; 髓外硬膜下常见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包 括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转 移瘤、畸胎瘤等; 硬膜外常见肿瘤:转移瘤、淋巴瘤、海绵 状血管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等。
MRI表现
平扫:脊髓室管膜瘤在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在 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其信号特点与其他髓内肿 瘤相比无明显特异性,少数肿瘤内出血或囊变时, 信号可不均匀; 增强:肿瘤实质部分显著强化,境界清晰,边缘锐 利。囊性部分可为肿瘤坏死、液化所致,也可为肿 瘤近端或远端脊髓空洞形成,前者增强扫描时囊壁 可强化,后者则不强化。所以增强扫描对手术切除 范围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膜瘤。占全部椎管内肿瘤的25%,多见于中
年女性。病变位于髓外硬膜下,胸段多见,
病变与一侧硬脊膜呈宽基底相连,包膜完整。
MR09-06-04椎管和椎体肿瘤的MRI表现(脊柱骨肿瘤)
MR09-06-04椎管和椎体肿瘤的MRI表现(脊柱骨肿瘤)椎体血管瘤四、脊柱骨肿瘤脊柱骨肿瘤主要有椎体血管瘤、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和脊索瘤等。
(一)椎体血管瘤椎体血管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或静脉起源的原发良性肿瘤。
组织学上可见病变区骨小梁内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管团,血管团内充满血液。
扩张的血管嵌插入纵行的骨小梁内。
病变区骨小梁数目减少而直径增粗,与部分骨小梁被破坏,其他骨小梁反应性增粗有关。
血管瘤可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
血管瘤由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和静脉组成,以血管瘤样畸形、血管增生扩张和血窦形成为特点。
血管瘤高发年龄为40~60岁。
血管瘤可分为无临床症状、有症状和椎体压缩三种,大部分为无临床症状。
无临床症状的血管瘤中,男女发病率无差别;有症状的血管瘤中,女性多于男性。
所有骨源性血管瘤中,75%发生在脊柱,其中60%在胸椎,29%在腰椎,6%在颈椎,5%在骶椎。
60%为单发病灶,其余为多发病灶。
大多数血管瘤位于椎体内,可仅累及椎体一部分,亦可累及整个椎骨,甚至累及椎间孔内及硬膜外间隙。
60%的血管瘤无症状,20%的椎体血管瘤因背痛就诊。
由于病变膨胀累及椎体后部,导致椎管中央或侧隐窝狭窄,或因血管瘤延伸至硬膜外、椎体压缩骨折或出血,患者出现进行性神经脊髓功能减退症状或急性脊髓压迫症状。
合并脂肪浸润的血管瘤大多无症状,而丰富者易引起脊髓压追症状。
脂肪浸润的血管瘤在T1加权像、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病灶呈圆形,边界较清楚。
病灶内的低信号提示为增粗的骨小梁。
富含血管基质成分而脂肪浸润较少的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病变易向硬膜外扩展,有不同程度的硬膜外脂肪受压、移位脊髓受压的情况,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应注意与椎体内单纯局灶性脂肪浸润相区别。
(二)脊索瘤脊索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较少发生转移。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时期残留或异位的脊索组织。
病灶呈局部浸润性、分叶状肿块,分为典型脊索瘤和软骨样脊索瘤。
医学影像-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佘德君
Ø髓内肿瘤(15%):受累的脊髓增粗;两侧的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Ø髓外硬膜下肿瘤(60%):患侧蛛网膜下腔变宽-杯口征;脊髓受压变Ø硬膜外肿瘤(25%)
髓外硬膜下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ØMRI表现
渐进性明显均匀强化
钳状
无骨质破坏
渐进性强化
钳状包绕
椎体受压
椎管海绵状血管瘤,椎体海绵状血管瘤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Ø鉴别诊断
淋巴瘤
•(胸1-5椎管内肿物活检标本)小细胞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幼稚,细胞核不规则,胞浆稀少,免疫组化染色CD79a和CD34阳性,CD20和TDT散在个别细胞阳性(考虑治疗后改变),考虑恶性非
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可能)
转移癌
(腰椎肿瘤)送检组织镜下于骨组织中查见腺样结构伴腔内甲状腺滤泡样胶质形成,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转移性甲状腺癌,滤泡癌。
神经鞘瘤
硬膜外神经鞘瘤。